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248b5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5.png)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计划:1.评估和个别化计划制定:首先,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儿童的认知、运动、语言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2.认知训练: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进行训练。
使用简单而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拼图、游戏和故事讲解等,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集中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动康复训练:通过体育运动、物理治疗等方法,提高儿童的肌肉协调性、平衡感和运动技能。
可以进行简单的运动训练,如走路、跑步、跳跃等,同时结合物理治疗手段,如理疗和特殊器械训练,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和提高运动能力。
4.语言和沟通训练:为了促进智力残疾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可以采用语言治疗、口语训练等方法。
通过与他们进行有趣的对话、识字性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5.社交能力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常常面临社交障碍,因此需要进行社交能力训练。
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互动、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提高社交技巧和适应能力。
6.日常生活技能培养: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方面的技能。
通过示范、引导和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增强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7.家庭支持和社区融入: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社区的关注。
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并组织家庭和社区活动,让他们参与到正常的家庭和社交生活中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8.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定期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进展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修改目标和任务,确保训练方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2c58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1.png)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智力残疾儿童是指由于大脑发育异常、遗传因素、产伤等原因导致的智力障碍,他们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交技能、提高学习成绩等。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知康复训练1.1 视觉康复训练视觉康复训练是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视力障碍的一种训练方法。
可以教他们识别简单的图形、颜色和字母等,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学会阅读。
还可以通过拼图游戏、找物品等活动锻炼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进行视觉康复训练时,要注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儿童能够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
要保持耐心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2 听觉康复训练听觉康复训练是针对智力残疾儿童听力障碍的一种训练方法。
可以教他们识别简单的音调、节奏和语言,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学会说话。
还可以通过唱歌、讲故事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听觉康复训练时,要注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儿童能够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
要保持耐心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情感康复训练2.1 情绪管理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教他们识别自己的情绪,然后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等方式帮助他们释放情绪。
在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时,要注意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2.2 社交技能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往往缺乏社交技能,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因此,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教他们如何与人打招呼、握手等基本礼仪。
然后,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
在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儿童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三、运动康复训练3.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往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要家长或护理人员的照顾。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f15c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9.png)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智力残疾儿童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和关爱的群体。
他们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面临着各种挑战,但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他们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生活质量也能够得到改善。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认知训练认知能力是智力残疾儿童发展的基础。
对于这类儿童,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进行认知训练。
1、图形认知准备各种形状、颜色的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红色、蓝色、黄色等,让孩子指认、配对。
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图形的复杂程度和数量。
2、数字认知从简单的数字 1、2、3 开始,通过实物对应,如 1 个苹果、2 个香蕉、3 个橙子,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
之后逐渐进行数字的书写、计算练习。
3、分类训练将不同的物品,如水果、蔬菜、文具等放在一起,让孩子按照类别进行区分。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4、记忆训练可以通过玩记忆卡片的游戏,先让孩子观察一组卡片,然后将卡片翻面,让孩子凭记忆找出相同的卡片。
二、语言训练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语言训练至关重要。
1、发音练习从简单的元音、辅音开始,如“a”“o”“e”“b”“p”“m”等,让孩子观察口型,模仿发音。
可以借助镜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发音动作。
2、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让孩子学习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如“苹果”“跑”“漂亮”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和运用这些词汇。
3、句子表达从简单的短句开始,如“我要喝水”“这是书包”,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
4、故事讲述给孩子讲简单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复述。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编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创造能力。
三、社交技能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往往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需要专门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1、情绪认知通过表情图片或角色扮演,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悲伤等,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19876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c.png)
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
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
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
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智力落后儿童精细动作的特点1、肌张力异常:肌张力过低,持物不稳,或肌张力过高,手指不能自如开合;2、精细动作发展缓慢:从一种动作的掌握发展到第二种动作,所需的时间比正常儿童多几倍;3、双手协调能力差:需要双手协调才能完成的技巧很难掌握,即使掌握也不能自如应用,看起来动作笨拙,其中也有手眼协调差的原因;4、手眼协调能力差:视觉不能有效控制调节手的行动,或是手不能按视觉的要求行动;动作速度缓慢,动作反应迟钝;5、手部本体感觉较差,在做精细动作时需要视觉辅助。
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内容
![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a5e1a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7.png)
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内容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发育不全或低于平均水平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对个体的认知、学习和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智力障碍者,康复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智力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智力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一、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患者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功能,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常用的认知训练方法包括:记忆游戏、智力拼图、逻辑推理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刺激患者的语言能力,促进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常用的语言训练方法包括: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听力训练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三、生活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独立生活。
常用的生活技能训练方法包括:自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生活环境适应训练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照顾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社会参与训练社会参与训练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促进患者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常用的社会参与训练方法包括:社区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训练、兴趣爱好培养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五、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训练智力障碍者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训练也是智力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
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心理困扰,建立积极的心态。
常用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训练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25ef6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e.png)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是为了提高智力残疾人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克服智力障碍,实现自我独立和自主发展。
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认知训练、社会交往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相关的训练内容和技巧。
1.认知训练:认知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智力残疾人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用的训练方法包括:-游戏训练:通过各种游戏培养智力残疾人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数字训练:通过数字游戏、计算训练等提高智力残疾人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记忆训练:通过记忆游戏、背诵练习和记忆策略的培训,提高智力残疾人的记忆力。
-专项训练:根据智力残疾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训练、眼手协调训练等。
2.社会交往训练:社会交往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智力残疾人的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常用的训练方法包括:-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训练智力残疾人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模仿不同的社交情境,学习正确的交流方式和礼仪规范。
-社交技巧训练:通过模拟社交活动、情境研讨等方式,教授智力残疾人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解决冲突、表达自己等方面的技巧。
-团体训练:组织智力残疾人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生活自理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智力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常用的训练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个人卫生、饮食管理、穿衣整理、居室整理等方面的培训。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教授智力残疾人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包括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乘坐交通工具的方法、购物理财等方面。
-职业技能训练:根据智力残疾人的能力和兴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进行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个体化训练:根据智力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注重培养其个体优势和特长。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7cc2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5.png)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哎呀,说到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咱们可得认真琢磨琢磨。
这可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咱们可不能马虎大意。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伙儿说说,怎么让这些小家伙们变得更聪明、更伶俐。
咱们要明确一点,智力残疾儿童并不是永远都比别人差。
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别人的步伐而已。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咱们分几点来说说。
1. 语言训练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语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只有掌握了语言,他们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们要教他们学好汉语拼音、汉字和词语。
我们要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教起。
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发音,然后再教他们认识汉字。
汉字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咱们要让孩子们好好珍惜。
接着,我们还要教他们学词语。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开始,比如“吃饭”、“睡觉”等等。
让孩子们多说多练,慢慢地,他们的语言能力就会提高。
2. 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
这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
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教孩子们玩“猜谜语”的游戏。
这个游戏既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教他们玩“拼图”的游戏。
拼图是一项很好的认知训练方法,它能锻炼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生活技能训练为了让智力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咱们还要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
比如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自理能力方面,咱们要教他们如何穿衣、洗脸、刷牙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却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要耐心地教导他们,让他们慢慢地掌握这些技能。
社交能力方面,咱们要教他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这对于他们的未来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b1c2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1.png)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1.认知训练:认知训练通过多种方法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等。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游戏化训练:通过游戏方式进行认知训练,如拼图、迷宫等。
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简单的活动和练习,帮助儿童掌握基本技能,如扔球、握笔等。
这些技能对于增强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非常重要。
-非言语交流训练: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智力障碍儿童,可以通过非言语交流方法进行训练。
例如,使用图表、图片、信号等方式进行交流。
2.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旨在通过提高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手段,如按摩、热敷、理疗等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运动训练:开展适合儿童的运动活动,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以增加他们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同时,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运动方案。
-肌肉训练:通过肌力训练,帮助儿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耐力。
这可以通过使用器械、进行体操等方式来实现。
3.社交技能培训:社交技能培训有助于智力障碍儿童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合作和交往。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社交行为,如问候他人、交流等。
-合作游戏: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儿童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能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社交技巧训练:通过教授一些社交技巧,如表情、肢体语言等,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认知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和社交技能培训。
这些方法是综合性的,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同时要与专业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并在家庭和学校中得到全方位的协助。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de0b0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3.png)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内容智障儿童是指由于遗传、感染、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受损的儿童。
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下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内容:一、认知训练。
1. 认知能力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点,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言语训练。
1.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言语表达能力差的问题,需要进行言语训练。
包括发音、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三、运动训练。
1. 运动训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体育、康复训练和游戏等方式,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四、社交训练。
1.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社交能力差的问题,需要进行社交训练。
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方式,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情绪训练。
1.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情绪管理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情绪训练。
通过情绪调节、情绪表达等方式,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六、生活自理训练。
1. 生活自理能力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
包括自我照顾、个人卫生、饮食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七、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合。
1. 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合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
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智障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社会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结: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认知训练、言语训练、运动训练、社交训练、情绪训练、生活自理训练以及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合。
这些训练内容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正常的生活。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e272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9.png)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一、认知训练:1.图形认知训练:通过给儿童展示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图形,鼓励他们辨认、记忆和分类图形。
2.颜色辨认训练:使用不同颜色的物品、图片等进行训练,帮助儿童区分颜色,并进行颜色命名和分类。
3.记忆游戏:使用卡片或物品让儿童记忆,并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回忆出被展示的卡片或物品的顺序和内容。
4.排序和比较训练:通过比较大小、长短、重量等属性,让儿童练习排序和比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对于智力残疾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语言训练方法:1.听力训练:通过声音辨认和辨别不同语音的能力,培养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
2.语音训练:通过声音模仿、简单的发音练习和语音游戏等,帮助儿童发展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
3.词汇和句子训练:通过使用图片卡片、单词卡片和简单的句子卡片进行辨认、记忆和表达,锻炼儿童的词汇量和句子构造能力。
三、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的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1.基本运动技能训练:如跑步、跳跃、爬行、滚动等,帮助儿童提高基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2.平衡训练:通过平衡绳、平衡板等工具,让儿童进行平衡训练,提高他们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3.球类运动训练:如打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帮助儿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4.功能性训练:针对儿童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自理能力、穿衣、洗脸、洗手等,进行功能性训练,帮助他们独立完成这些活动。
四、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智力残疾儿童发展自信、自立和与他人交往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社交技能训练方法:1.情绪管理和情感交流训练:教导儿童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供相应的情绪管理策略,如通过绘画、游戏和角色扮演来进行情感交流。
2.社交技巧训练:例如礼貌用语、问题解决、分享和合作等社交技巧,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和实际情境练习,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相处。
智障儿童的功能康复训练
![智障儿童的功能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febe8b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a.png)
智障儿童的功能康复训练智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或受损的儿童。
针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在康复训练中,需要综合运用医学、教育、康复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帮助智障儿童发展潜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智障儿童独立生活和社会适应的基础。
这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如穿衣和卫生习惯的养成,饮食的自理,如如何使用餐具、吃饭规则等,个人卫生的自理,如刷牙、洗手、洗澡等,居室的整理和清洁等。
通过培养这些基本技能,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二、身体运动能力训练身体运动能力训练是指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这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平衡、协调、柔韧性、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可以通过游戏、户外活动、健美操等形式,让智障儿童进行体能训练,以促进他们身体的发展,提高机体功能,增强运动协调性。
三、语言交流能力训练语言交流能力是智障儿童社交和学习的关键。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理解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语言训练和交流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
具体的方法包括口语表达训练、听力训练、语音训练等。
可以通过儿歌、童谣、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是智障儿童学习和思维的基础。
智障儿童在认知方面往往存在认知瓶颈或障碍,需要通过认知能力训练来帮助他们克服。
主要的方法包括分析性和翻译性的思维训练、注意力的训练和记忆训练等。
可以通过拼图、记忆卡片、游戏等形式,激发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五、心理康复训练智障儿童的功能康复训练需要专业的康复团队的协作,包括医生、康复师、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等。
他们需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效果进行动态调整。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9f10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6.png)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发展迟缓或受损,导致其在智力方面与同龄人相比有明显差距的儿童。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1.个别指导:每个智力残疾儿童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康复训练应该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康复师应该了解儿童的需求和潜力,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2.多感官刺激:智力残疾儿童通常对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较低,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感官刺激来帮助他们加强感觉知觉和触觉能力的发展。
例如使用多种儿童感兴趣的玩具和材料,通过触摸、看、听等方式刺激他们的感官系统。
3.基础生活技能训练:康复训练中应注重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
这包括自我喂饭、穿脱衣服、洗手等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通过反复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这些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社交技能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往往存在社交能力不足的问题。
康复训练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教授他们与他人合作、分享、沟通等基本社交技能。
5.认知训练: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通常较差,因此康复训练中应注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简单的概念、分类、排序等活动来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运动训练:除了认知训练外,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能力往往也较差。
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和力量,促进身体发育,并提高其自信心。
7.视觉训练:智力残疾儿童中有些儿童存在视觉障碍,因此视觉训练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眼保健操、视觉跟踪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视觉感知和注意力水平。
8.音乐疗法: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音乐疗法,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
9.家庭参与: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应重视家庭的参与。
智力障碍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运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518f5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2.png)
智力障碍运动康复训练方法智力障碍是一类智力发育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常见异常状态,运动康复训练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以下是关于智力障碍运动康复训练的十条方法以及详细描述:1. 增强平衡能力:通过平衡器械(如平衡板、稳定球等)和平衡练习,提高智力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难度,例如闭眼、单腿站立等,以达到稳定身体的目的。
2. 提高肌肉力量:通过力量训练器械(如杠铃、弹力带等)和力量练习,增强智力障碍患者的肌肉力量。
训练过程需要适度负荷以提醒肌肉,逐渐增加重量或阻力以增加力量。
3. 增强协调能力:通过协调器械(如适量小球、平衡棒等)和协调练习,改善智力障碍患者的协调能力。
进行手眼协调练习、脚眼协调练习等,以训练不同部位的肢体协调和控制能力。
4. 促进灵活性:通过伸展和柔韧性训练,提高智力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和柔韧度。
包括各种伸展动作,如臂部、躯干、腿部的伸展动作和常规的瑜伽体式。
5. 强化动作技能:利用特定活动和动作训练,提高智力障碍患者的运动技能水平。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抛接球、滑板、自行车等,提升智力障碍患者的动作技能。
6. 增强耐力和心肺功能: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等),增强智力障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提高整体身体的耐力水平。
7. 提供多元化运动体验: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运动体验,使智力障碍患者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方面。
例如提供球类、水上和户外运动等多元化的活动,让他们能够体验不同类型的运动。
8. 使用游戏和竞赛来激发积极性:在运动康复训练中,使用游戏和竞赛的元素,可以激发智力障碍患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组织小组比赛、设立奖励机制等,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动力。
9. 个性化训练计划:根据智力障碍患者的个体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目标,调整训练难度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果。
10. 督导和监督:在整个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确保智力障碍患者得到持续的督导和监督。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ffa73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1.png)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哎呀,说到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咱们可真是话长啊!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让大家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咱们得明确一点,智力残疾儿童可不是什么“小聪明”哦,他们跟我们正常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所以,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得用心去对待。
那么,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复杂。
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 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语言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能比正常人要差很多,所以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具体怎么做呢?咱们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给智力残疾儿童讲故事。
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听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智力残疾儿童唱歌。
唱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音和语调,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跟智力残疾儿童多交流。
让他们多说说话,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2. 认知康复训练认知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
这些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
通过认知康复训练,我们可以帮助智力残疾儿童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具体怎么做呢?咱们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玩益智游戏。
这类游戏可以锻炼智力残疾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做手工艺品。
手工艺品制作需要耐心和细心,这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完成一个手工艺品还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
参加社交活动。
让智力残疾儿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聚会、庆祝活动等,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运动,他们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具体怎么做呢?咱们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参加体育运动。
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7ddb2d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6.png)
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是一类智力发育迟缓或异常的儿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存在着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和学习能力,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变得非常必要。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训练。
对于认知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针对语言训练,可以通过听说、唱歌、朗读等方式进行,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社交和情绪训练方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处理情绪。
而对于行为训练,可以通过示范、提示、奖励等方式进行,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和行为规范。
此外,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还需要家长、教师和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他们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训练,共同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发展。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但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关爱和耐心,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幸福。
- 1 -。
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283e4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8.png)
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应该是系统的、个性化的,并结合家庭和社区的支持。
这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孩子的技能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信。
常见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包括身体运动、语言和沟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训练。
身体运动的训练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体育活动来实现。
语言和沟通的训练可以通过语言治疗、音乐疗法、艺术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来实现。
认知和社会技能的训练可以通过认知训练、任务训练、游戏和角色扮演来实现。
在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鼓励和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活动,提高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心。
社区组织可以提供孩子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和发展。
总之,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系统的、个性化的、综合的干预和支持。
只有通过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帮助这些孩子实现他们的潜能。
- 1 -。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4b36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6.png)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目标:帮助智力残疾儿童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一、活动介绍和目的:
这个训练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且适合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并且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活动内容:
1.视觉训练:
- 图片匹配游戏: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些不同的图片卡片,要求他们根据指示将相同的图片放在一起。
- 颜色识别: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孩子用手指或者眼睛指出相同颜色的物品。
- 景物找对游戏:给孩子准备一些图片,然后放置一些相应的小物品,要求孩子找到相应的物品并贴到正确的图片上。
2.运动训练:
- 捡球游戏:将一些彩色的小球放在地面上,让孩子使用双手逐个捡起球,并将其放入相应的颜色桶中。
- 绳子跳绳:给孩子准备一条适合身高的跳绳,教他们如何正确地跳绳,并逐渐提高跳绳的难度。
- 平衡练习:让孩子尝试站在一个脚上,并保持平衡。
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和难度。
3.认知训练:
- 数字计数:给孩子准备一些带有数字的卡片,让他们按顺
序数出数字,并将相应的卡片排列出来。
- 动物辨识: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并给孩子展示,要求他
们辨认出正确的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 形状拼图:给孩子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拼图,让他们根据
形状和颜色将拼图完成。
三、活动结语:
通过这些康复训练活动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智力残疾儿童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我们也鼓励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运动和学习的乐趣,并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cf1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e.png)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智力残疾儿童增强身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协调和平衡能力;3.促进智力残疾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4.提高智力残疾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徒手操活动:操纵手臂,头部、躯干、四肢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2.平衡练习:踩高低不同高度的踏板,练习平衡调节能力;3.手部和眼部协调:玩具拼图游戏,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和注意力集中;4.感觉统合训练:触觉和视觉训练,通过触摸不同物体和观察图像,促进感觉统合发展;5.社交技巧培养:进行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
三、教学过程:1.徒手操活动:首先,教师身体示范头部、躯干、四肢的动作,要求智力残疾儿童模仿;然后,逐步增加动作复杂度,要求儿童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最后,进行全身协调训练,让儿童跟随音乐进行自由活动。
2.平衡练习:提供高低不同的踏板,让儿童踩上去,并保持平衡;逐步增加难度,让儿童在踏板上进行跳跃、转身等动作;通过游戏性方式进行,增加儿童的参与度。
3.手部和眼部协调:提供具有形状和颜色的拼图或积木,让儿童进行拼装;引导儿童观察图案,找到正确的拼图或积木;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4.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不同触感的物体,如粗糙、光滑、软硬等,让儿童触摸并进行辨别;使用图片卡片,让儿童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内容;通过感觉训练,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5.社交技巧培养: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扮演家庭成员、朋友等角色;指导儿童模仿和表达不同情绪;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1.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挑战,以保证儿童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2.经常观察儿童的进展和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适应;3.鼓励儿童的参与和努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4.配合家长和其他康复人员进行协同5.教学之后,进行小结和评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3eb6b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7.png)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智力残疾儿童是一群需要特殊关爱和帮助的孩子,他们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融入社会,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认知训练认知是智力残疾儿童发展的基础。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1、注意力训练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找不同”“听数字拍手”等,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
还可以利用拼图、积木等玩具,引导孩子专注于构建和完成一个作品。
2、观察力训练让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不同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然后描述它们的特征。
也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对比,让孩子找出异同之处。
3、记忆力训练从简单的数字、字母记忆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例如,先让孩子记住 3-5 个数字,然后慢慢增加到 7-10 个。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孩子回忆其中的细节。
4、思维能力训练使用一些逻辑推理的小游戏,如分类、排序、找规律等,帮助孩子锻炼思维。
比如,把不同颜色、形状的积木分类,按照大小给玩具排队等。
二、语言训练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语言训练尤为重要。
1、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元音、辅音开始,让孩子模仿发音。
可以借助口腔模型、镜子等工具,帮助孩子观察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口型。
2、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卡片等,让孩子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和运用这些词汇。
3、句子表达从简单的短句开始,逐步引导孩子说完整的句子。
可以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语言理解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然后提问,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思。
也可以通过指令性的语言,让孩子按照要求做动作,以检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三、社交技能训练社交能力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至关重要。
1、情绪认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悲伤等,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家庭康复是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如果一种能力由孩子的天然老师——家长来训练,那么这种能力最容易经常化并且保持下去。
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家长以及家庭成员的正确认识和辛勤付出。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智力残疾儿童实用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
**家里有了一个智力残疾儿童,大多数人会认为其父母是悲惨的失败者。
其实问题也可以不这么看,所有的孩子都不只属于父母,他们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的。
对智残儿童的养育就算是父母为社会承担了一份更重的责任。
一、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趣味性原则要充分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二)发展性原则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三)生活化原则日常生活中的训练他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个别化原则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家长要与专业康复人员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五)融合的原则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六)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七)发挥潜能的原则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通身上潜在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潜能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一般流程康复训练应遵循以下流程进行: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与总结。
三、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要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强化和适当提示,使孩子建立信心。
(一)智力残疾儿童运动能力训练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都相对差些,因此就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运动能力,为其智力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盏、系扣子、穿珠子、折纸等。
1.翻身包括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由侧卧位翻到俯卧位、由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三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垫子、训练床。
具体方法如下:(1)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右)侧,用一只手经孩子的腿下穿过两腿之间,手掌搭在孩子的左(右)腿膝关节上部,用另一只手托在肩关节下面,两手同时用力,使孩子翻过身去从侧卧位到俯卧位;再用相同的方法使其到仰卧位。
(2)训练者在孩子头部的前方,两手掌放在其两颊,使孩子的头从仰卧向侧方轻轻转动(根据具体情况做),随着头部的转动,孩子的身体也随之转动。
(3)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侧,辅助他将右腿搭过左腿,用言语诱导孩子完成动作,同时在其臀部给予辅助力。
辅助力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让孩子主动做。
(4)动作方法同(3),只是最后不给予辅助力。
(5)观察孩子独立翻身,再根据孩子完成的情况,给予指导。
2.坐包括靠辅助和小靠辅助端坐位和长坐位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垫子、墙。
训练长坐位具体方法如下:(1)孩子背靠墙或其他物体,双膝伸展,髋关节屈曲(90°~100°)完成长坐位。
(2)孩子不用背靠物体做长坐位,在辅助下保持平衡。
(3)孩子在没有任何辅助下,完成长坐位并保持平衡。
3.爬包括能用双手、双膝支撑身体和能手膝并用四肢爬和俯爬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垫子、护膝。
具体方法如下:(1)孩子在语言提示下,模仿训练者正在做的爬行动作。
(2)孩子在辅助下做爬行动作:①在孩子前后分别有一名训练者,一个辅助上肢动作,一个辅助下肢动作。
②训练者站在孩子身旁,用手抓住孩子的腰部衣服,使其四肢着地,然后带动其向前爬行。
4.站包括扶物站立、独立站立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墙、床、椅子、双杠。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扶着孩子站立(手拉手,扶躯干)。
(2)孩子扶着物体(床、墙、桌子等)自己站立。
(3)孩子独立站立,不借助于任何帮助。
5.步行包括维持支撑期、维持摆动期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双杠。
具体方法如下:(1)两人辅助:一人拉住孩子的双臂保持其平衡,另一人蹲下提推其小腿,迫使孩子向前迈步。
(2)一人辅助:训练者站在孩子身后,两手扶住其两侧手臂,然后用下肢迫使孩子向前迈步。
(3)训练者示范走的动作或口头提示,让孩子模仿。
6.上下台阶包括上台阶与下台阶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楼梯、牵引物(绳、棍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站在孩子身后,两手扶其双臂,用膝盖顶住孩子的胭窝上部,迫使其抬腿。
(2)训练者用手或横棍拉住孩子,同时用语言配合,拉着孩子上下台阶。
(3)用语言提示使孩子上下台阶。
7.跑包括在辅助下跑、独立跑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跑步机、平整的地面。
具体方法如下:(1)两名训练者每人握住孩子的一只胳膊,架(拉)着孩子跑。
(2)训练者站在孩子左侧,用右手拇指掐在孩子的衣领里,另外四指伸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防止孩子跌倒。
(3)训练者示范并口头提示。
让孩子自己跑。
8.伸手取物包括有意识地伸手、五指抓握物体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食品、玩具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用孩子最喜欢的物品吸引其注意力,使孩子有伸手去取的愿望。
(2)让孩子张开五指抓到物体并取回来,及时给予强化。
9.捏取包括两指张开、捏住物品、取回物品三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细小的物品。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辅助孩子利用食指、中指与大拇指捏取细小物品。
(2)训练者示范或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捏取物品。
10.拧瓶盖包括握住瓶盖、腕部旋转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带盖的饮料、带螺丝扣的器皿。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握着孩子的手反复做拧盖的动作。
(2)训练者示范或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拧盖,直至独立完成。
11.系扣子包括看准扣眼儿、两手配合扣好扣子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带扣的上衣、扣扣子练习器。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协助,扣子要和扣眼相应对准,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相互配合扣好扣子。
(2)从大扣到小扣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练习,逐渐熟练。
l2.穿珠子包括一手拿珠一手拿线、把线穿过珠子、双手配合摞珠三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珠子。
具体方法如下:(1)一手拿珠,一手拿线,把线从珠子的孔中穿出。
(2)抓住线头把珠子摞下。
13.折纸包括把纸抚平、将纸对折、沿直线抹平纸三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纸。
具体方法如下:(1)拿起纸,平放在桌上,把纸抚平,一手将纸折起,另一手辅助将纸边对齐。
(2)用手将纸抹平。
(二)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能力训练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能力训练即感官知觉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内容,每项内容还包括灵敏度、注意广度、协调能力和分辨能力几个方面。
1.智力残疾儿童注视物体包括注视-固定物体、向不同方位集中视力(上、下、左、右)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小食品或孩子很喜欢的玩具物品、容器。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把几种小食品放在干净的桌上,然后坐在孩子身边提示他:“去拿饼干。
”拿正确后给孩子吃;如不正确,先示范一遍;如果还不正确,再带着他做一遍。
(2)让孩子注意训练者手中的食品,然后用容器盖住,让孩子自己找出吃掉。
(3)把几样物品分别放在房间里易于见到的地方,以便让孩子看到,然后让孩子坐在一个固定位置上,要求孩子指出物品的位置。
(4)让孩子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找到并捡到容器中。
2.追视移动的物体包括追视无规律移动的物体、追视有规律移动的物体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皮球、气球、吹泡泡用具、手电筒。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与孩子面对面坐在地板上。
将皮球滚向孩子并让他接住,渐渐地变换球的方向,让孩子必须注意看才能接住。
(2)训练者将泡泡吹到空中,让孩子用手将其碰破。
(3)训练者和孩子一起把气球拍上去,等它掉下来再拍上去。
(4)在一间较暗的房间,训练者和孩子坐在一起,把手电筒打开,让孩子追视光线所到的地方,电筒光的运动要有规律。
3.智力残疾儿童分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包括寻找声音的来源、理解声音的作用并了解即将发生的事情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玩具牛、狗、猫、铃、哨、电话、铃声、哨声、音乐以及生活中各种声音。
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者把玩具牛放在桌子上,发出“哞”的声音,然后让孩子把玩具牛收起来,当其明白之后,再教孩子认识其他两种动物的发声。
(2)当孩予做活动时,训练者在孩子的身后摇铃、吹哨或使电话发声让孩子停止活动,并寻找声源。
(3)多次训练孩子,使孩子认识到,某一声音之后,接下来总是一个特定的行动。
如:铃声之后大家排队外出;哨声之后大家解散休息等。
(4)教孩子听到一个声音后就做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听到敲门声就去打开门;听到电话铃声就去接电话。
4.味觉分辨包括分辨各种常见味道而让孩子的味觉与词语建立联系、通过辨别味道而让孩子来分辨物品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甜、酸、苦、辣等味道单一的食品,冷热不同的食品。
具体方法如下:(1)让孩子尝一口糖,告诉他:“这是甜的。
"让孩子尝一口乱点,告诉他:“这是甜的。
”让孩子尝一口山楂,告诉他:“这是酸的,不是甜的。
”再将各种食品分别让孩子尝一口,问:“这是甜的吗?”将以上三种东西摆在桌上,让孩子判断哪个是甜的。
(2)训练者吃一口冰激淋,做出夸张表情:“好凉!”让孩子也吃一口,体验凉的感觉。
(3)训练者桌上放着糖、醋、辣酱等食品,让孩子通过品尝说出哪个足甜的,哪个是酸的,哪个是辣的。
(4)蒙上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说出吃到的东西是什么。
5.分辨气味包括分辨各种常见气味并建立气味的概念、表达闻到的气味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相联系的物品。
具体方法如下:(1)家里炒菜时,大人做出夸张的动作:“妈妈炒的菜真香!”让孩子模仿。
(2)拿来有香味的水果或食品,训练者说:“真香!”让孩子模仿。
(3)上厕所时训练者说:“真臭!”让孩子模仿。
(4)训练者深深地吸气,表示闻到的气味特别“香”。
(5)训练者用手在鼻前摆动,表示闻到的气味特别“臭”。
6.智力残疾儿童触觉分辨包括分辨各种感觉(冷暖、凉热、粗细、糙滑、软硬、湿干……)、分类物品的质地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