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测量综合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19版)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检测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检测电路设计

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光电检测电路设计太原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基于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目录第一章选题背景与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背景 (5)1.2、总体思路 (6)第二章设计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选材 (6)2.1.1、AT89S52芯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二极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三极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光电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发光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光接收电路 (11)2.3、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电路的功能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控制电路——89S52芯片 (11)3.1.1、电源电路 (11)3.1.2、复位电路 (11)3.1.3、晶振电路 (11)3.2、检测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程序设计及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电检测的基本原理,理解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及其特性,能够分析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掌握光电检测系统的构建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的光电检测系统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电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光电检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电检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光电检测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光电检测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光电检测基本原理: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原理、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光电检测技术基础2. 光电传感器类型及特性: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光电器件及其特性3. 光电检测系统构建:系统设计原理、传感器选型、信号处理与分析、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光电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4. 实践操作:光电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检测项目实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小组项目,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光电检测系统。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姓名: 李方圆学号: 1150730006专业: 应用物理学目录1引言 (1)1.1含义 (1)1.2结构 (1)1.3优点 (1)1.4发展趋势 (2)2理论分析 (3)3 MATLAB数值模拟 (3)3.1 程序主要源代码 (3)3.2 数值模拟结果 (5)3.3 结果分析 (5)4心得体会 (6)1引言1.1含义单包层光纤激光器的输出一般只有几十毫瓦的量级, 因此光纤激光器通常被认为是小功率光电子器件。

然而, 对于大多数的激光应用领域, 我们需要更高功率的激光输出。

双包层泵浦技术的出现是光纤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使得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真正成为高功率器件。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是新型光纤激光器发展的代表,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将泵浦能量直接藕合到模场直径相对较小的光纤中去,它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大模场(多模)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

因为这个优势,近几年来,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1.2结构图1 是双包层光纤示意图。

光纤由纤芯、内包层、外包层和保护层组成, 折射率从纤心到外包层依次减小。

为保证光纤输出单模激光, 纤芯直径为一般为几个微米, 内包层起着使激光约束在单模纤芯内和成为泵浦光的多模导管作用, 外包层起将泵浦光限制在内包层中的作用。

内包层的直径一般为几百微米, 这种设计大大减小了对泵浦源模式的质量要求, 可用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功率多模二极管阵列做泵浦源, 通过特定的光学装置或直接人射到光纤,一部分泵浦光藕合到纤芯中, 而大部分泵浦光祸合到内包层中, 内包层中的光受外包层限制, 在内包层之间来回反射, 而不被吸收, 在不断的穿过纤芯的过程中, 被其中的激光介质一稀土元素离子吸收, 所以泵浦光在光纤的一端藕合进人光纤, 在光纤的整个长度上都发生激光泵浦过程, 几乎所有的泵浦光都能被激光介质吸收, 因而大大提高了泵浦功率1.3优点作为新型的光纤激光器,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有许多的优点。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光电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光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光电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光电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光电设备的组成和操作、光电技术的应用等。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等;2.光电设备的组成和操作:介绍光电设备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3.光电技术的应用:介绍光电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框架;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光电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光电系统相关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材料;2.实验设备:准备光电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3.多媒体资料:提供光电系统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4.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光电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规划。

光电检测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检测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系统设计与检测说明书电子照片(证件照)题目红外遥控设计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20100411**指导教师******起止日期13年6月 3日6月15日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10级光电检测课程设计任务书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光电指导教师: 刘莉孙利平谭志光谢志宇 2013-6-8摘要: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遥控,那么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介绍其原理和设计方法。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来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接收端的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

关键词:80c51单片机、红外发光二极管、晶振目录1、绪论 (7)2、红外遥控器 (8)2.1、基本原理及应用 (8)2.2、红外遥控发射部分 (9)2.3、红外遥控接收部分 (11)2.4、系统设计 (12)3、设计思路 (13)4、设计成果展示 (14)5、总结 (15)6、参考文献: (15)附录1: (16)1、绪论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及其特点,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电传感器;3. 引导学生掌握光电检测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了解相关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电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光电检测系统设计;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正确操作光电传感器及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光电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光电检测技术在环保、节能等领域的重要作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光电检测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光电检测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光电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光电效应(光电导效应、光伏效应、光生伏特效应)- 光电器件(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管、光电耦合器)2. 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 光电传感器的选型与应用3. 光电检测系统设计- 信号处理方法(模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 检测电路设计与实现(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等)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光电传感器操作与调试- 光电检测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小组项目: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的光电检测系统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光电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学习,了解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第二周:学习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进行光电传感器选型分析;第三周:学习光电检测系统设计,掌握信号处理方法和检测电路设计;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小组项目设计与实施;第五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课程学习成果。

光电测速课程设计

光电测速课程设计

光电测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电测速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电测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b.掌握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c.知道光电测速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a.能够正确使用光电测速仪器进行测量;b.能够分析测量数据,得出合理结论;c.能够运用光电测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b.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c.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光电测速技术的应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a.光的传播速度;b.光电效应及其应用;c.光电测速的原理。

2.第二课时: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b.光敏元件;c.信号处理电路;d.显示与输出装置。

3.第三课时:光电测速技术的应用a.运动物体速度的测量;b.生产过程中的速度监控;c.光电测速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光电测速的基本原理、光电测速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光电测速技术应用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光电测速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光电测速技术与应用》;2.参考书:光电测速技术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光电测速仪器操作演示视频;4.实验设备:光电测速仪器、实验器材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电测速知识。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光电心率计指导老师:吴xx班级: 10XX设计者: XXX设计者学号: *************同组者姓名: ********************************************************************************************* 设计者联系电话: ******************目录一.摘要 (4)二.技术指标 (4)三.设计原理 (5)3.1、光电探测电路 (5)3.2、电源电路 (6)3.3、滤波放大电路及虚拟地电路 (6)3.4、单片机电路 (7)3.5、显示电路 (8)3.6、蜂鸣器电路 (9)四.设计方案论证 (9)4.1、心率计的软件实现方法 (9)4.2、滤波放大电路的实现 (9)4.3、光电探测电路的实现 (10)4.4、心率值的显示方法 (10)五. 硬件电路设计 (11)5.1、电源电路设计 (11)5.2、光电探测电路 (12)5.3、“虚拟地”电路 (12)5.4、滤波放大电路 (12)5.5、单片机电路 (13)5.6、译码显示电路 (15)5.7、蜂鸣器电路 (16)六.软件设计 (16)6.1 总流程图 (17)6.2 主函数流程图 (18)6.3 采样比较程序 (19)6.4 心率计算与显示警报模块 (20)七.结论 (21)八.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附录一、程序代码 (23)附录二、原理图 (28)附录三、PCB所有层图 (29)附录四、顶层PCB图 (30)附录五、底层PCB图 (30)附录六、元件清单 (31)一.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因此对各种医疗设备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其中心率测量仪是最常见的医疗设备之一,它能应用于医疗、健康、体育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个简单便宜而又有较高精度的心率测量仪是很有市场的。

光电检测系统毕业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检测系统毕业课程设计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光电系统设计与检测说明书题目红外遥控设计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起止日期13年6月3日6月15日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10级光电检测课程设计任务书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光电指导教师: 刘莉孙利平谭志光谢志宇摘要: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遥控,那么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介绍其原理和设计方法。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来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 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接收端的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

关键词:80c51单片机、红外发光二极管、晶振目录1、绪论 (7)2、红外遥控器 (8)2.1、基本原理及应用 (8)2.2、红外遥控发射部分 (9)2.3、红外遥控接收部分 (11)2.4、系统设计 (12)3、设计思路 (13)4、设计成果展示 (14)5、总结 (15)6、参考文献: (15)附录1: (16)1、绪论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模板_2010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模板_2010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设计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年月日一、CCD的工作原理CCD的工作原理:线阵CCD由光电二极管阵列组成的光敏区,转移栅,CCD模拟移位寄存器,以及其他一些控制电路构成。

光敏区可以把入射在其上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同时把所形成的电荷进行转移,变成便于利用的电压信号而且只有及时地把电荷转移走才能使得CCD芯片连续工作。

而转移栅的功能就是实现把光敏区产生的电荷进行快速准确的转移,必须用外界电路产生相应的波形(电压)进行控制,因此设计CCD的驱动电路成为能使器件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转移栅把光敏区的产生的信号电荷转移到CCD 模拟移位寄存器的同时,光敏区又开始工作进行新一轮的转换。

CCD模拟移位寄存器则把转移过来的电荷保存并向外(计算机)传输。

剩余的电路如钳位和采样保持的作用是使得CCD芯片输出的信号的电平能稳定的保持,钳位则可以给采样保持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采样值,采样保持电路的作用是把钳位电路的输出值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得波形成为高低电平的形式而不是脉冲。

CCD的工作过程:TCD2252D的基本结构原理图。

它是由2776个PN结光电二极管构成光敏单元阵列,其中前64个和后12个是用做暗电流检测而被遮蔽的,图中用符号表示;中间的2700个光电二极管是曝光像敏单元,图中用iD(0,1,2i=iS(0,1,2i= 示。

每个光敏单元的尺寸为8μm×8μm,相邻象素中心距8μm,相邻传感线间距48μm。

光敏单元阵列的两侧是用做存储光生电荷的MOS电容存储栅。

MOS电容存储栅的两侧是转移栅电极SH,转移栅电极的两侧为CCD模拟移位寄存器,其信号输出部分由输出放大器单元的OS端输出。

① SP:与像元同步,像敏单元采样脉冲,用作采样控制信号;② CP:缓冲控制脉冲(箝位栅);③ SH:完成将光敏区信号电荷向模拟移位寄存器中转移,在光积分期间,起到隔离作用;④ RS:当转移栅把信号电荷转移到移位寄存器中后,移位寄存器要一位一位输出电荷,为了不使得输出混乱,RS电极需要外加适当的复位脉冲,每当前一个电荷包输出完毕,下一个电荷包尚未输出之前,RS电极上应出现复位脉冲,它把前一电荷包抽走,以准备接受下一电荷包到来。

光电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光电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光电测量系统设计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光电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光电测量系统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的强度、波长、光谱、光色度等参数的仪器设备。

光电测量系统在光学、电子、材料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用途,本报告旨在设计一种基于XYZ色度标准的光电测量系统。

二、设计原理XYZ色度标准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颜色空间,它可以将任意颜色转化为线性变换下的三个刺激值。

光电测量系统基于XYZ色度标准的设计主要包括光源、光谱分析仪、光电传感器和数据处理部分。

1.光源:选择高质量的白色LED作为光源,保证光线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光谱分析仪:采用高分辨率的光谱分析仪,可以准确地分析光源的光谱,并提供基于XYZ色度标准的光谱数据。

3.光电传感器:选择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的光电传感器,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提供给数据处理部分进行处理。

4.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根据XYZ色度标准进行色度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三、系统设计与实施1.硬件设计:(1)光源:选择白色LED光源,通过特殊的光学配置保证光线均匀分布,并通过反馈控制保持光源的稳定性。

(2)光谱分析仪:选择高分辨率光谱分析仪,可以快速获取光谱信息,并将光谱数据传输给计算机。

(3)光电传感器:选择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的光电传感器,可以准确地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

(4)数据处理部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设计合适的算法来实现XYZ色度计算,并将结果通过界面显示出来。

2.软件设计:(1)数据采集:通过光谱分析仪和光电传感器实时获取光谱和光强度数据,并传输给计算机。

(2)数据处理:将光谱数据和光强度数据进行处理,基于XYZ色度标准计算RGB刺激值,并将结果转化为色度坐标。

(3)结果显示:将色度坐标显示在界面上,同时提供保存数据的功能,方便后续分析。

四、系统测试与验证进行系统的测试与验证是确保系统设计能够正确实施的重要步骤。

1.灯光源测试:测试光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确保在测量过程中光源的参数保持不变。

光电检测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光电检测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理念(1)电路能够通过照明灯开关对光线强弱的感应控制照明灯的亮灭。

灯的亮灭。

)电路能够实现有光线时灭,无光线时亮。

(2)电路能够实现有光线时灭,无光线时亮。

(3)应把所有接线的接口端用黑胶布包起来,以防接口相碰导碰导致短路。

致短路。

系统方框图系统方框图系统方框图总设计原理总设计电路,可控硅VS构成灯泡Lamp的主回路,控制回路由二极管VD和电阻R1和R2与RG组成的分压器构成。

二极管VD的作用是为控制回路提供直流电源。

白天自然光线较强,光敏电阻器RG呈现低阻,它与R1和R2分压的结可控硅VS关断,灯Lamp 果使可控硅VS的门极处于低电平,的门极处于低电平,可控硅RG呈现上的自然光线较弱,RG不亮。

夜幕来临时,照射在RG上的自然光线较弱,VS因获得正向触发电压的门极呈高电平,VS高电阻,故使VS的门极呈高电平,而导通灯Lamp点亮。

改变电阻R1和R2总的阻值,可以调整电路的起控点,使电灯在合适的光照度下开始点亮发光。

整电路的起控点,使电灯在合适的光照度下开始点亮发光。

本电路另一个特点是它具有软启动功能,因为夜幕降临时,自然光线是逐渐缓慢变弱,所以光敏电阻RG的阻值是所以可控硅由阻断态门极电平也是逐渐升高,所以可控硅由阻断态逐渐增大,VS门极电平也是逐渐升高,变为导通态要经历一个微导通与弱导通阶段,灯泡有一个逐渐变亮的软启动过程。

当VS完全导通时,流经Lamp的电流也是半波交流电,即电灯是处于欠压工作状态。

这两个因素对延长灯泡寿命极为有利,所以本电路十分适宜路灯使用,可免去频繁更换灯泡的麻烦。

(1)要求电路能够通过照明灯开关对光线强弱的感应控制照明灯的亮灭。

开关对光线强弱的感应控制照明灯的亮灭。

光 控 开 关 灯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班级:自动化092202H 姓名:邵姓名:邵 江 波学号:学号:************200922060216 电话:电话:151******** 151********。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测量纸张厚度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测量纸张厚度
2)为了尽量减小水的红外吸收带来的影响, 和 既不应是水的红外吸收特征波长 O,也不宜与 O比较接近,以使式(2)和式(3)中的 和 基本上只与纤维素有关,式(5)中的K和C可以近似地认为与水份无关,再考虑到在线测量纸张厚度时,纸张所含水份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电话电缆纸为8~12 )。上述处理,可使按式(5)设计的纸厚传感器最大限度地减小由于纸张所含水份不同引起的误差。
3.2.2
1)该方案实现测量结果的前提依赖于其传感器在线性度、重复性、滞缓、灵敏度、分辨力、静态误差、稳定性、漂移等。因此本方案需采用较为精美的仪器才能够满足以上条件,从而使得电压满足Z位移的函数。
2)该方案中所用到的试件要求表面磨平、抛光等条件,实验室较难实现。并且该试件直接压挤纸张,使纸张发生形变使得测量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图表3单片机处理单元
3
3.1
3.1.1
采用机械的压住方式。如图2上部触头设计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二纸导引之间,从下部吸住的基准面加压,压在高速移动的纸的表面上。但是用这种方式对造纸的变化出现的下列问题考虑如下:
图表4接触式测量
3.1.2
1)要求最大限度地生产纸,要求纸端边有效利用,为了不使产品的质量降低,必须放松卷绕力。此外,进行各种测定时为了减小张力,下侧单元的基准面机械压入会产生测定不稳定现象。
采用cmos工艺技术精简指令risc结构用32个通用工作寄存器代替了累加器具有较高的mipsmhz的能力具有高速度低功耗休眠功能指令执行速度可达50ns路复用的单端输入通道的ad转换具有10位精度65260微妙的转换时间路差分输入通道具有可选的256vadc的参考电压连续转换或单次转换模式adc转换结束中断352集成运放lm358tlm358p是一块双运算放大电路该电路由两个独立的高增益运算放大器组成具有内部频率补偿该电路可在较宽的电源电压范围内单电源工作亦可在双电源条件下工作在电路的实际运用中双电源正负5v的驱动电压可带来所需要的输出电压宽具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和较小的输出电阻在内部频率补偿下放大输出的电压值较稳定输出电阻若再并联一个电阻可以使得输出的电压波形更好

光电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光电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电效应实验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光电检测中的应用。

3. 熟悉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当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时,金属表面会释放出电子。

光电效应实验主要包括光电效应现象的观察、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光电传感器的应用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电效应测试仪2. 汞灯及电源3. 滤色片(五个)4. 光阑(两个)5. 光电管6. 光功率计7. 示波器8. 数据采集器9. 计算机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光电效应现象的观察(1)打开汞灯及电源,调整光强至适中。

(2)将光电管接入电路,调节光电管偏置电压,观察光电管的光电流变化。

(3)改变滤色片,观察光电流的变化,分析光电效应现象。

2. 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1)记录不同频率的光照射下光电管的光电流。

(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计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3)分析光电子最大动能与光频率的关系,验证光电效应方程。

3.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1)搭建光敏电阻电路,观察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

(2)搭建光敏二极管电路,观察光敏二极管的输出电压变化。

(3)搭建光电耦合器电路,观察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信号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电效应现象的观察实验中观察到,随着光强的增加,光电流逐渐增大;改变滤色片,光电流也随之变化,验证了光电效应现象。

2. 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发现光电子最大动能与光频率呈线性关系,验证了光电效应方程。

3.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实验中观察到,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电耦合器均能实现光电转换,验证了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光电综合设计实验,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观察、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和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加深了对光电效应原理和光电技术的理解。

光电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光电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光电测量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电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光电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光电测量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了解光电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光电测量系统进行基本测量操作、能够分析测量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光电测量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电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特点、应用方法。

首先,介绍光电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光电测量系统的工作机制。

其次,讲解光电测量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使学生掌握光电测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光电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光电测量系统进行基本测量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光电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特点。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光电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光电测量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最后,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光电测量系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光电测量技术与应用》;参考书:《现代光电测量技术》;多媒体资料:光电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案例;实验设备:光电测量系统实验装置。

这些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方面,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并进行记录。

作业方面,将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根据作业质量进行评分。

考试方面,将安排一次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试题将涵盖本节课的全部内容。

光电检测的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的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光电检测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和特性。

2. 学生能描述光电检测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不同行业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能掌握光电检测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光电检测电路,进行基本的光电信号检测。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光电检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光电检测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光电检测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光电检测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科学,遵循伦理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光电检测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光电检测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光电效应原理:讲解光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电发射、光电导、光伏效应等,以教材中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2. 光电器件:介绍常见光电器件如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光电耦合器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器件特性。

3. 光电检测系统:讲解光电检测系统的组成,包括光源、光电器件、信号处理电路等,明确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参照教材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4. 实践应用:分析光电检测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自动门控、生产线计数、安防监控等,结合教材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电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光电课程设计小组报告书

光电课程设计小组报告书

光电课程设计小组报告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光的传播和吸收规律,理解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设计和搭建光电探测系统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光电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光的传播和吸收规律,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和过程。

2.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敏电阻等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3.光电探测系统的应用:光电控制系统、光电通信系统、光电图像传感器等光电探测系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光电探测系统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光电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优势。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搭建光电探测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光电效应和光电探测器相关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光电科技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光电效应和光电探测器的PPT课件,提供直观清晰的讲解和演示。

4.实验设备:准备光电探测器实验套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教学设计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教学设计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教学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光电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等。

因此,掌握光电检测技术成为了现代科技人才必须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光电检测技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才能更好地逐步掌握和应用。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教学设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光电检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光电检测技术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内容1. 光电检测技术基础•光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基础和光电探测器原理•光电检测器的种类和特点•光电元器件和微光测量2. 光电检测系统•光电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光电检测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实践操作•光电检测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光电检测系统的实际操作•常用光电检测器的测量试验及结果分析教学方法本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为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电检测技术和系统,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程参与度和实践操作成绩综合评价。

学生必须在参加实践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

同时,教师也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室时间,为学生有出色成果提供机会。

教学资源本次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教学使用的设备资源如下:•光电检测器•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同时,还需要配备实验室的常规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总结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学生应当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应用,掌握光电检测技术和系统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实践,教育教学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光电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光电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光电测量系统设计报告————————————————————————————————作者:————————————————————————————————日期:光电测量系统设计报告一、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两列或几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

由一般光源获得一组相干光波的办法是,借助于一定的光学装置(干涉装置)将一个光源发出的光波(源波)分为若干个波。

由于这些波来自同一源波,所以,当源波的初位相改变时,各成员波的初位相都随之作相同的改变,从而它们之间的位相差保持不变。

同时,各成员波的偏振方向亦与源波一致,因而在考察点它们的偏振方向也大体相同。

一般的干涉装置又可使各成员波的振幅不太悬殊。

于是,当光源发出单一频率的光时,上述四个条件皆能满足,从而出现干涉现象。

当光源发出许多频率成分时,每一单频成分(对应于一定的颜色)会产生相应的一组条纹,这些条纹交叠起来就呈现彩色条纹。

1、劈尖的等厚干涉测细丝直径见图7.2.1-2,两片叠在一起的玻璃片,在它们的一端夹一直径待测的细丝,于是两玻璃片之间形成一空气劈尖。

当用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如前所述,会产生干涉现象。

因为程差相等的地方是平行于两玻璃片交线的直线,所以等厚干涉条纹是一组明暗相间、平行于交线的直线。

设入射光波为λ,则第m级暗纹处空气劈尖的厚度由上式可知,m=0时,d=0,即在两玻璃片交线处,为零级暗条纹。

如果在细丝处呈现m=N级条纹,则待测细丝直径具体测量时,常用劈尖盒,盒内装有两片叠在一起玻璃片,在它们的一端夹一细丝,于是两玻璃片之间形成一空气劈尖,见图7.2.1-2。

使用时木盒切勿倒置或将玻璃片倒出,以免细丝位置变动,给测量带来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报告内容要求
(1)根据题目进行国内外文献查阅调研,撰写光电技术在某一领域应用的设计报告,包括应用背景、发展历史及现状、未来前景等;
(2)详细说明光电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原理图);
(3)凡是引用他人的论述、分析、解析式、图、表、数据、计算结果等等,必须加以明显的
注释。

2 报告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封页单面打印,正文双面打印;
(2)页边距设置: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cm和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2.4cm和2cm,页眉、页脚边距分别为1.8cm和1.7cm,奇偶页不同、无网格;装订要求:左侧两钉装订;上下钉分别距离上下顶边6-8cm,距侧边8-9mm,与侧边平行;
(3)字号要求:正文小4号宋体字,行距最小值20磅;标题详见模板;
(4)页码:页脚居中插入页码,但封面不得有页码;
(5)按范例制作封面,封面不应有不必要的框线;
(6)所有图表按顺序编号,下注图题,居中,小5号字;
(7)图片出现之前,有相应的文字引出图片;
(8)排版时注意尽量不要出现大幅的空白;
(9)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10)除有明确要求内容以外,其他内容排版以表达清晰、美观大方、布局紧凑为基本原则。

四、注意事项
1.查阅文献至少6篇以上(外文文献1篇以上),报告不允许抄袭及互相抄袭,一旦发现,
无论是抄袭还是被抄袭者,各扣10分;
2.每组按模板提交一份综述报告,模板见下页;
光电测量综合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级检测或精仪
小组成员:*** (贡献度**%)
*** (贡献度**%)
年月
题目(宋体、黑体、小二号字)
作者1,作者2,作者3,…...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xx专业xx班级)
摘要:字数一般在150字以内。

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
过程及方法、结论。

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关键词:3至5个
Abstract:
Keywords:
1引言(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

[单击此处输入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
……………………………………………………
2正文部分(题目自拟)
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

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

2.1系统结构
2.2工作原理
2.3实验步骤
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标题见样例。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

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2.1、2.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2.1.1、2.1.2,…排序。

3分析与总结(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表1 中文表题居中(表随文出现)
换行时此处对齐
基本要求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5号宋体。

注:表注采用小5号宋体
公式主体居中,编号右对齐。

参考文献:
[单击此处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
[1]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
止页码.
[2]作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各类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编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