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陈子斌最新整理2012.11.10

合集下载

用心、用力、共鸣——2024届高三历史高效复习策略课件

用心、用力、共鸣——2024届高三历史高效复习策略课件
理方式、 理念和手段,也是落后国家和地区通过集中 一切资源赶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方式。 真正理解二战前斯大林模式对改变苏联的经 济落后、巩固政权以及以后的卫国战争中的 巨大贡献。学生的知识感悟能力就形成了, 知识也建立起完整体系,历史思维也形成了。 这样试题情境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学 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 10.严抓重点生。我们应该与各班班主任老师 通力合作,重点提携考学有望,历史有望提 升的学生重点帮扶,利用课间、自习时间, 甚至晚上时间进行辅导,解疑答惑,构建学 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能力,增强 学生信心,确保学生成绩的全面提升。
1.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三轮复习。我 们应该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策略。调整: 调整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主;若继续出现难题、 怪题、偏题等试题,会摧毁学生的知识体系,打击 学生自信;巩固:回归教材,让学生对教材的编排 顺序心中有数,最终临危不乱;充实:继续充实完 善以主题为主的知识体系,理顺思路;提高:提升 学生信心。告诉学生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尤其是 高三系统、扎实、递进的学习与训练,自己的知识 量和答题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高考战场上得到 应得的分数是可以实现的。
文明进程。
• 3宗法制被废除后,宗法观念长久影响中国社会 • 4.《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并非马上”统而不治 • 5.分权制衡不等于三权分立 • 6.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罗马法、自然法 • 7.平均地权”并非“平分土地”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 ,但也不唯意识形态
而论
• 9.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目的、结果和影响 • 10.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 • 11.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 12.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但其中一部分人也认识到了只学习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变动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变动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变动一、选择题1.(2023山东烟台中考)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

材料中的“联合抑德”包括(H9203001)()A.组成三国同盟B.建立三国协约C.签署《九国公约》D.实施马歇尔计划2.【史料实证】(2023北京石景山一模)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以上材料说明一战(H9203001)()①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②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④极大地削弱了欧洲的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辽宁望花三模)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H9204002)()A.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种族主义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2023山东历城一模)如图年代尺上标注有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正确的是(H9204003)()A.①时间段:莫斯科保卫战B.②时间段:凡尔登战役C.③时间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④时间段:诺曼底登陆5.(2023云南曲靖一模)“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加强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德军突袭波兰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日本偷袭珍珠港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6.【周年热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5周年】(2023广东蓬江期末)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伤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历史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考生 须知1.本试卷共9页,共28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是A.专家推测B. 化石C. 神话传说D. 文字记载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下面知识卡片描述的古人类是个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个 能够直立行走个 能够制作砍砸器、尖状器等 个 已经会使用火3.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黄帝和蚩尤C. 尧和舜D. 禹和启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取 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这标志着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启的治国能力更强C. 德才重于血缘关系D. 禅让制更利于治国5.“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殷商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A.周平王迁都B. “国人暴动” C. 盘庚迁都 D.禹修建城池6.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这说明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①周王室地位下降 ②大国诸侯势力雄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春秋时期农业发展 ④春秋时期“礼崩乐坏”A.元谋人B.郧县人C.北京人D.蓝田人7.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其中①②时期的时代特征是① ②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社会动荡与变革C. 原始农业的产生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8.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 期交往,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苏美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等,有了正确和理性的认识。

这样学生在学习思考中具备了客观评价当今国际大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的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极格局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需要增加相关的具体形象史料来帮助掌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法、合作探究、真题训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借助烽火骤起美英法空袭叙利亚视频,追忆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总结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3.教师强调康熙帝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康熙帝的作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针对康熙帝的生平和事迹,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序:本节课通过分组研究、小组展示等形式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史料,掌握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如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并能够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历史观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刻: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紧凑合理,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系统地介绍了康熙帝的生平和主要政绩,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 昔日的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 昔日的辉煌》教案 北师大版

课题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北师大版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日期月日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艺术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能够说出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和古代建筑典型代表,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预设复备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实际是()文明与()文明的冲突。

二、暴力冲突:1、希波战争:希腊取得()()战役胜利。

2、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一直打到()。

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时代,出现了()()等科学家。

二、导入新课:作为文明的标志之一,文字最初是什么样的?古代文学中气势磅礴的史三、和平交流1、阿拉伯数字:()人发明,经()传播。

2、《》记述了东方的繁荣与富庶,影响了()的开辟。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抢答。

指导学生读课前提示,了解本课主要内容学生读所学新课的课文5 复习巩固题目,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复习情况要求:合上书背你所了解的新课内容,能答多少答多少,当同基础过关诗,思想深刻的悲剧,宏伟优雅的建筑艺术,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三、基础过关:一、最早的文字:1、楔形文字:公元前()年代末,()人2、象形文字:由()人发明,属于真正的文字,后来发展为()文字。

三、凝固的艺术1、希腊的(),罗马的()、法国的()、阿拉伯的()等著名建筑。

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边读书边标划重点,并记忆)二、文学的基石1、史诗:《》是不朽的文学作品、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2、悲剧:悲剧之父是(),作品()。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教学挂图、历史文献资料等。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库等。
3.信息化资源:历史教学视频、音频资料、网络历史文献、在线历史讨论区、历史知识问答平台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实证法等。
1.论述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二战后美苏两大国的崛起,以及他们对世界秩序的不同理解和利益冲突。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冷战对抗,以及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站队和竞争。
2.分析题: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和过程。
答案: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包括苏联解体、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剧变、冷战结束等。过程主要包括1989年的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的解体,以及随后冷战结束。
简短介绍两极格局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两极格局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两极格局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极格局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对两极格局的定义、形成、发展、结束以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了两极格局下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此外,学生们还通过讨论和思考,探讨了两极格局结束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两极格局解决实际问题。

2012届高考历史瀚海拾珍一轮复习课件:选修4第4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人教版浙江专用)

2012届高考历史瀚海拾珍一轮复习课件:选修4第4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人教版浙江专用)

1.李四光在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 这些成就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科学领域 主要理论成就 成功运用 地质力学 创立地质力学这 勘探石油、寻找 一新兴学科 铀矿、预测地震 古生物学 创立科化石鉴定 的10条标准 冰川学 确定中国第四纪 冰川的存在 为寻找和开发煤 炭资源提供依据 为重大工程选址 服务
材料二1945年夏天,美国先后在日本的 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广 岛已成焦土!长崎将成死城!”——耸人听 闻的大标题,出现在报纸上。有人开 始把爱因斯坦叫做“原子弹之父”, 因为他写给罗斯福总统的那封信,开 启了原子弹的研究和制造。
当E=mc2第一次活生生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时,是沾着鲜血,蒙受着耻辱的。轰隆一声 巨响,天空中出现一个大火球,它比1000个 太阳还要热、还要亮。这1000个太阳,没有 给人世间带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 了1000个阴影。 爱因斯坦为之感到痛苦,他觉得,这是他平生 最大的错误,他开始为防止核战争而努力。 后来,当原子能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中时, 它也成为一位伟大科学家对人类做出的重大 贡献的标志。
2.提出狭义相对论。 (1)标志:1905年6月,发表了《 论物体 。 的电动力学 》,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 狭义。 相对论的提出。 (2)基本原理: 相对性 ① 原理:自然界中,物体运动和 力作用 电磁波 及 的运动都是相对的。 光速不变 ② 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0万公里 是一个不变的常数——每秒 ,它 和光源的运动速度以及观察者本人的运动 速度都无关。
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概念:宇宙中 一切物体 。 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这种 万有引力 。 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 (2)经典力学理论: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 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出版,在 巨著《 这部著作中,他确定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 的 物体运动三定律 ,阐明了万有引力的概念并 把它应用到天文学中。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2024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2024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2024一、中国古代史。

1. 原始社会。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2. 夏商周时期。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 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内容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道家的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 秦汉时期。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焚书坑儒等。

- 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高二历史选修四 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选修四 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7课《晚明科技群英》、第18课《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第19课《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第20课《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二. 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医圣李时珍1. 背景:(1)农耕经济发达;(2)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3)炼丹求仙盛行。

2. 贡献:总结性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他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专著,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它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达尔文曾将这部书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3. 影响:《本草纲目》传到外国,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1951年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各国代表一致推崇李时珍为世界文化名人。

知识点二、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1. 背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国家面临危机。

2. 贡献:自主创新修建京X铁路。

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学生,回国后担任铁路工程师,率领中国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踏勘并主持修建京X铁路,成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并为建立中国铁路近代化制度作出了卓越贡献。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复习课:提升而非重复——谈历史高考复习课的学习层次和课堂结构

复习课:提升而非重复——谈历史高考复习课的学习层次和课堂结构

基 础 中追 求 更 高 水 平 的提 升 学 习 ; 与高一 、 高 二 的
必 修 学 习完 全 不 同 , 是一次信息扩容 、 能 力 提 升 和
意 识加 强 的 “ 二次学习” 。对此 ,无 论 是 2 0 1 3年 、
2 0 1 4年 《 江苏 省 普通 高 中学 业水 平测 试 ( 选 修科 目) 说 明》 ( 下文简称《 江 苏 说 明》 ) , 还是 2 0 1 3年 、 2 0 1 4 年高 考 , 都 传 达 了明确 的信 息 。
( 2 0 1 3年 第 2 3题 第 2问 ) 材 料 二 认 为 罗斯 福 成 功 的 主要 因 素是 什 么? 材 料 二 以人 物 描 述 和 阐释 事 物 心 理 活 动 的哪 种 表 现 来说 明 罗斯 福 让 人 们 重拾 信 心 的 ? 与 其 他 研 究方 法 相 比. 材 料 二 的研 究视 角有 何 新 意 ?
在 2 0 1 4年《 江 苏说 明》 中列 举 出 的学科 能 力 要


其 新 思 潮之 启 发 》 相关 表 格 简 编 的上 海 格 致 书 院课 士题 表 ; ( 2 ) 5 E韬 《 格致 书 院课 艺》 的语 段 。 ( 版面 所
限, 略) 以上试 题 考 查 的是 教 材 中所 学 到 的核 心知 识 . 但 素材 的 内容 和形式 已经完全 不 同于教 材 的表述 。
再如 , 2 0 1 4年 江 苏历 史 高 考卷 第 2 2题 ,考 查
“ 洋务运动” 相关知识 。 所呈 现的材料是 1 8 8 5年 早
期 维新 志士 王 韬 主掌 上海 格 致 书 院 . 延请 洋 务 大 员 命 题 考 士 的 内容 , 包括 : ( 1 ) 据王尔敏《 王 韬 课 士 及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巧记系列之45--邹谈历史列表记忆法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历史巧记系列之45--邹谈历史列表记忆法

邹谈历史列表记忆法南昌市第十七中学教科处李福南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十表,目的就在于方便比较记忆。

马克思在晚年作了一部很详尽的世界史年表,方便记忆.鲁迅做《贾氏谱大要》表,使《红楼梦》中贾家诸多人物的复杂关系一目了然,十分好记。

所谓列表记忆法,是指把所记忆的历史知识排列成表加以对照、记忆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它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采用而且记忆效果甚佳的记忆方法.一、主要形式列表是把历史知识分别集中起来,放在表中适当的位置上。

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条理也清楚了,脑子也记住了.列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比较表、统计表、一览表、说明表、系统表等.⑴一览表:即站在统观全局的角度,对识记历史知识进行鸟瞰,掌握其相互关系以命名于全面记忆。

如:罗马法的法律一览表⑵系统表:命名识记历史知识系统化,便于通盘掌握和整体记忆。

如: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表⑶比较表:即对识记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和分类,从特征上掌握历史知识。

如:近代中西方政治民主化的比较处的地位导角色民主化斗争的结果政治民主化的艰难发展而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各种尝试最终都失败了相同点⑴都以反对专制制度为起点。

文艺复兴中的反对神权以及维新派的改良都体现了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⑵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也在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和启蒙运动都是政治文明的进—-步发展。

⑶都通过思想解放运动摆脱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

如中国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和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⑷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还在进一完善和发展。

⑷统计表:即把带有数据的识记历史知识制成表格。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高考规律趋势⑸阶段特征表:此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 第35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生用书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 第35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生用书

第35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建立①意大利:1922年,________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________”,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________,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亚洲: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3)形成: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________。

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3.《慕尼黑协定》(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实行________。

(2)内容:把________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知识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过程: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

2.亚洲(1)1931年,日本制造__________,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__________。

3.欧洲: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4.全球:1941年12月,日本挑起____________,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______________》,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挖教材精准备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挖教材精准备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高考链接之文言知识
(一)词类活用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 人/端方正直的人
蝉蜕于浊秽
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形容 词用作名词,污秽的境地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 之人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 学习史传作品《屈原列传》《苏武传》,还 要注意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 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 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学习史论作品《过 秦论》《伶官传序》,还要注意学习其中革 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惠民利民、安 民富民的思想。这些,都属于重要的中华 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 此外,继续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重点 学习和总结词类活用现象,在具体语境中 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 差异与联系。
人独创的新时代。
【文学成就】
• 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 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
• 屈原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 美人”的传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 《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
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 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 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学习提示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史记》和《离骚》有怎样的关联?读了《屈原列传》,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理解。
《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 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 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品味作 品精湛的叙事艺术。

岳麓版历史必修1讲义: 第7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岳麓版历史必修1讲义: 第7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材整理1 “冷战”的兴起1.背景(1)雅尔塔体系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在雅尔塔会议上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

(2)美苏矛盾加剧①原因: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国积极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

②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

(3)威胁被夸大:美苏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2.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06第一目内容,思考: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提示】意识形态不应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决定国家关系的最根本因素应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深度点拨]“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教材整理2北约和华约1.背景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柏林危机。

2.建立(1)北约①目的:遏制苏联,控制西欧。

②标志: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2)华约①目的:对抗北约。

②标志: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签订《华沙条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复习巩固八十七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复习巩固八十七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0课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复习巩固八十七第1题【单选题】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后来,美国首先研制了原子弹,并于1945年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非常痛心。

以上史实说明( )A、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促进了人类和平B、科学技术推动了军事的发展,以暴制暴换取了和平C、科学研究的初衷有时与实际应用效果有较大偏差D、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这部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B、阐明了光的两大基本理论C、论证了人类起源于物质世界的进化D、奠定了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

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

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

”这是在评价A、伽利略的科学成就B、牛顿的经典力学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牛顿的科学贡献的是( )。

A、创立微积分学B、提出万有引力定律C、提出力学的三大定律D、发现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

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第六章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第六章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①与清政府的矛盾逐渐公开化②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③意识到保路运动可能会造成社会大动荡④反对美国侵夺铁路路权赞同铁路国有化A. ③④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广州现在处于一种愤激的形势中我希望不会有严重后果但我想恐将导致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悔恨”和“美国人将予接管对中国人来说则无任何希望”等信息来看詹天佑意识到保路运动可能会造成社会大动荡反对美国侵夺铁路路权赞同铁路国有化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从“我强忍着不作任何评论”来看不能说明与清政府的矛盾逐渐公开化从“向政府致电力争”来看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能说明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①②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含有①或②的B、C、D项2.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这一成果()A.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B. 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 使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D. 导致爱因斯坦遭受纳粹德国迫害被迫移居美国【答案】C【解析】爱因斯坦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故C项正确AB选项为相对论的意义与光电效应不符故排除纳粹德国反犹太主义的狂潮使得爱因斯坦遭受迫害移居美国故D项不正确3.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如图为苹果公司的第一代商标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的理论()A. 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B. 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C. 突出体现出科学思考的精神D. 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答案】D【解析】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D项正确A说法错误牛顿研究苹果落地不是信史“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古希腊哲学家排除B项突出体现科学思考精神的是伽利略排除C项故选D4.有学者认为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在西欧空间的概念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下列事实能证实此变化的是()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②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③绘画时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④汽车和飞机便捷了地区间联系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①发生在16世纪初②发表于1687年③出现在19世纪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A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B.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C. 实现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科学家是牛顿D. 达尔文的进化论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答案】D【解析】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 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C. 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D.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突出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故D项正确ABC三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应排除故选D7.对于京张铁路的修建其评价正确的是()①是19世纪末由中国人自行施工建造的一条铁路②由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③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工程完成出色④为减缓坡度设计了“人”字形路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京张铁路的修建时间为1905~1909年排除②京张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建造的正确③人字形路线解决的是八达岭隧道的问题正确④京张铁路采用了人字形路线正确故选D8.有科学家说“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这位科学家()A. 对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说明B. 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C. 领导了英国禁止核武器运动D. 组织了“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是爱因斯坦的话语爱因斯坦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结合选项A.该项是牛顿的成就故排除B.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时间与空间应当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而一起变化故错误C.该项是罗素的成就故错误D.爱因斯坦致力于防止防止核战争因此领导了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故正确故选D9.1920年《东方杂志》以题为《光线能被重力吸引之新说》对日食观察实验作了报道“去年五月二十九日日食之际英国天文学者组织两考察队分头赴国外实地观察……在索勃赖尔所摄之片其差度为天文弧度1.98秒在亲王岛所摄之片则为1.60秒”这一“新说”()A. 论证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B. 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C. 传入中国后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D. 其两条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答案】D【解析】10.爱因斯坦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其主要依据是()A. 提出外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观点B. 证实物体运动速度与质量没有关系C. 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 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伟大工程其成就和当年首次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和创建“牛顿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可以相提并论故C正确AB与爱因斯坦无关排除D与量子论关排除11.某科学理论成功解释了潮汐现象、发现了宇宙运行的普遍法则且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该理论()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 发现了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规律D. 对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答案】D【解析】由材料“某科学理论成功解释了潮汐现象、发现了宇宙运行的普遍法则”可知此理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一部分此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故D正确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故A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B错误普朗克的量子论发现了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故C错误12.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相似的贡献是()A.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B.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 将人文思想引入近代科学D. 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答案】D【解析】A是牛顿的经典力学B是伽利略的贡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C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故选D.13.有人指出李四光作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首先杰出在他是个先进的中国人近代是先进的现代也是先进的下列最符合该观点的是李四光()A. 具有救亡和建设中国的精神B. 提出了地质力学C. 创立了虫筳科化石的鉴定标准D. 带队寻找到大油田【答案】A【解析】李四光一生为祖国科学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称李四光“在近代是先进的在现代也是先进的” 就是指李四光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为的是使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运用自己的理论寻找油田、铀矿为祖国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4.如图是詹天佑传记的书影关于他的事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保卫中国路权②建造滦河铁路大桥③修筑京张铁路A. ②③①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A【解析】1888年修建滦河大桥是在1892—1894年修筑京张铁路是在1905年在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保卫中国路权是在1919年故选A 排除BCD15.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部分)陈子斌最新整理2012.11.10如果你知道本省区的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麻烦发在我的QQ947905146里面,谢谢!!!让我们一起来构建全国历史特级教师地图,向大师们致敬和学习!!!1.北京市李晓风: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王富友:东城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员,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

李明赞:北京四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杨子坤:北京师大附中,北京市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齐渝华:西城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员,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

白幼蒂: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

纪连海:北京师大二附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张道林:北京五中,历史特级教师。

姚岚: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

刘元军,北京十一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李秉国:北京十二中学,北京市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孟广恒: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时宗本:北京市165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郭晓莺: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

陈隆涛:北京汇文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颜家珍:清华附中,历史特级教师。

丁丙炎:北京市九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刘宗华: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院长,陈毓秀:北京28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姜淑琴:怀柔区第三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成学江: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杨宗年中央教科所,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天津市;陈光裕:天津市咸水沽一中,天津市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卞永海:天津市海河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王占民:天津市一中,历史特级教师。

赵义华:南开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宋玉林:天津市大港一中,历史特级教师。

马绍刚:天津五中,历史特级教师。

周秀茹:天津市五十五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3.河北省杨书田:河北师大附中,历史特级教师。

杨润平: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吴士雄:河北辛集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4.山西省;杨任锁:山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邵朝恒:太原师范学院附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5.内蒙古自治区6.辽宁省梁志雪:辽宁省实验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7.吉林省8.黑龙江省于松令: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汤秀文:哈尔滨三中,历史特级教师。

9.上海市孔繁刚:华师大二附中,历史特级教师。

曹家骜:杨浦高级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周靖: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

李惠军:晋元高级中学,上海市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钱君端:上海市敬业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杨德瑞:耀华中学,2005年荣获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

樊汉彬: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金山区),上海市特级教师。

严林祥:上海市周浦高级中学(南汇区),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

朱光明:上海市安亭中学,副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凤光宇: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包启昌:上海市敬业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0.江苏省;蒋孝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

苏必良:灌云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94年评为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尤克光:无锡三中历史特级教师。

陈伟国: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殷俊:海安县教育局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王雄:江苏扬州中学,江苏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戈万章:东海中学,江苏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蔡长春:海安高级中学,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

朱绍坤:南京中华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马学松: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

张如德、无锡市一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唐炎宝:南京市第六中学历史教研组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刘建民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2008年从淮南一中调入)仲尧明苏州开发区一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1.浙江省何凡:浙江大学附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高宁:杭州第四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朱世光: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戴加平:嘉兴教研室,浙江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吴高泮:义乌中学,浙江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戚青平:杭州市学军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朱建国: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沈毅:宁波市慈湖中学教科室主任,浙江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陶德明:杭州市勇进中学校长,浙江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苏其鸿:宁波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陈湘龙: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历史特级教师。

林岚:温州实验中学副校长,浙江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沈湘泉:浙江嵊县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戴晓萍:浙江省教研室,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徐衍昌:衢州一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邢乐云:长兴教研室,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朱可:杭州市教研室,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12.安徽省葛玉岗: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省历史特级教师。

谢文辉:芜湖县一中老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胜江安徽广德第二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张留火宿松中学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石木生宿松中学教师,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汪起发黄山六中副校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王幼生滁州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历史特级教师胡国营滁州中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方昌林蚌埠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陈文誉宣城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濮继鑫芜湖市教科所所长,中学历史特级教师赵剑峰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代贵马鞍山市第二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夏仕伦庐江县第二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汪炜杰池州市贵池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钱要武铜陵市第二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3.福建省林寿桦:福建师大附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黄小平: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14.江西省周明学:九江一中,江西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万维其:江西师大附中,江西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杨复元:南昌三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5.山东省齐健:山东教育学院科研处,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陈庆军:山东省现代实验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陆安: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历史特级教师。

张迪:山东省实验英才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李芳:青岛一中,山东省历史特级教师。

李以学:临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袁兆桐:淄博市教研室高中历史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16.河南省朱政华:河南省新乡一中,历史特级教师。

杨冬莲: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省历史特级教师。

17.湖北省鄢洪林:武汉外国语学校,湖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戴军:黄冈中学,2001年10月,被评为湖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吴国模: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李治和:襄樊五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徐国富:武汉外校,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李明海:宜昌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秦焕绅:襄樊四中,历史特级教师。

李均邦:襄樊四中,历史特级教师。

丁孔明:武汉六中,历史特级教师。

周鹏程:华师一附中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

刘汝明:武汉市新洲区教研室主任、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明道华:武汉市汉口铁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18.湖南省刘竹清:湖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罗洪钦:耒阳市一中,湖南省特级教师。

彭太军:郴州市一中,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汪瀛: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焦功成: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谢松成:湘潭市二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陈庚发:茶陵县一中,湖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刘力平:武冈一中,湖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秦大忠:临澧县一中,湖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唐骑龙:永州一中,湖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雷建军:湖南省明德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刘竹清:湖南江南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19.广东省毛经文:2002年评为湖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003年8月调东莞高级中学全仁经:广东省顺德一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蔡定基:广州市第六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谢巧珠:广州市第二十五中学,1989年被评为广东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叶正书: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袁长义:广州市第47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周忠旺:广州市培英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詹国强:饶平二中,广东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0.广西壮族自治区谭瑞娟:钦州市第一中学,广西历史特级教师。

曾传斌:南宁市第二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覃恒洋:广西省柳州市第一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宾璇: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教务处副主任,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1.海南省傅元根: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唐秀全:海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2.四川省崔新萍: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李文英: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郭燮南:四川省简阳中学,四川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王开元:四川省七中,历史特级教师。

郭子其:成都市树德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王本书:成都双流华阳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23.重庆市李德藻: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四川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李亮:重庆市育才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徐彪:重庆求精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龚奇柱: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4.贵州省曾朝刚:遵义中山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5.云南省李永顺:云南师大附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杨淑芬:云南师大附中,历史特级教师。

26.西藏自治区27.陕西省桑永吉:西安六中,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郭富斌:西安中学,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28.甘肃省29.青海省30.宁夏回族自治区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2.台湾省.33.香港特别行政区34.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