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摘要】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课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迅速开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从最初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后来的逐渐适应,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感悟与反思。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及其方法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学习历史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并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授课方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10-071-01

历史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科,一是由于历史知识纷繁庞杂,如果形不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仅靠死记硬背学习难度很大;二是由于历史教科书限定了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内容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这和学生课余翻阅的历史资料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发挥的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课堂历史学习毫无兴趣。在今天新课标新课改的形势下,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学习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并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地授课方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而这些理念的要想实

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永远重视的课题。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与同行商榷。

一、新课改下的教材观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作是“惟一的资源”,其结果必然导致我们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科书”和研究考试大纲而展开。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对教材仔细地琢磨,深刻地发掘,而这些也是衡量教师是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一个依据。而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样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诸多资源中的一个,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过去那种将教材奉为“圣经”,认为教师必须一字一句地讲授教材、学生必须一字一句地背熟教材的观念已经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了,“一纲多本”和“一标多本”的局面也应运而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教材,合理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大胆增减。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打造高效课堂。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问题,我有几点

体会。

1. 做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绝不能面面俱到;再有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提前想好教学方法,课堂上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

2. 创最佳的课堂环境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要灵活,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融入历史、感悟历史。

3. 用最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方法去教学

在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给了我很大的感悟,开始对“怎么教”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就中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思考探究的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以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生的起点,问题教学法就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行逻辑推理并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法在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的同

时,还培养了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 20世纪50年代,英国思想家波兰尼首次提出知识应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数学公式来表述的,隐性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教师仅靠书本上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表明把隐性知识的教育提到了重要地位。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应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即教育者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证实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主体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和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课程改革追求课堂的高效,着力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重新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便在这场改革中,更好地展现自己,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