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6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6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6篇认真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我体会很深。

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学习新课程,体验教学目标的变革传统的教学大纲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的方面来表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它与以往的大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是有区别的。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尝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觉得教师讲,学生听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而新课程标准在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指导下,不再是师问生答的传统方式了。

它主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课堂上要求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而且,这样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再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新课程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思想。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新的原因:1、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一、教育目标的调整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教育目标的调整。

过去,历史课程更多是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重点往往是记住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点。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历史课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局限在传统文献和官方史料中,而在新课改下,历史教育要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全面性。

除了传统的历史文献,历史教育还要注重引入其他类型的历史材料,比如考古文物、口述历史、文学作品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方法的变革是新课改下历史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述历史事件为主,学生的角色更多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下,历史教育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展开思考,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新课改下历史教育还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比如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多媒体呈现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评价方式的更新新课改要求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和灵活,而在历史教育中的评价也不例外。

传统的历史考试往往以填鸭式的题目为主,而在新课改下,历史教育更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历史考试中也要更加注意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非单纯的记忆能力。

新课改下历史教育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比如口头报告、小组展示、项目研究等,以此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比传统历史教育有很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它不再强调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不再以填鸭式的考试为主,更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一些反思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一些反思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一些反思我省已经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精神?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针对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问题化。

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

我準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首先引导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结构框架构建起来,对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

其次,把教材具体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凭藉自己的探索、与同学的合作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係过去一学年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係。

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其次,採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

如“我反覆讲了好几遍他为什幺还不会?”“为什幺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幺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络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

我準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必须从知识整合中去寻找历史教学的突破口。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和实践中,如果不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整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就很难适应当前的高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才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 ; 现 实 中 的政 策 制 定, 总会 借 鉴 和 吸 取 历 史 的 经 验 教 训 。加 强 历 史 与 现 实 的联 系 , 是调动学生学史兴 趣 的 有 效 途 径 。学 习无 用 的 东 西 , 不 管 多 么 的活 泼 生 动 , 也 是 难 以提 起 学 习 的欲 望
历史的进步 , 都是 人 的创 造 力和 经 验 在 起
中历 史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没有 完全 受 到 重视 ,
限 制 了历 史 澡程 教育 功 能 的展 示 。 全 国新
的课程改革为 历史教学 的发展提供 了展 示机 会 , 进而 追 求 有 效 教 学 成 为 高 中历 史
课堂 教 学 的 核 心 。 在 此 , 文 中对 新 课程 背
关 键 词 :新课 程 标 准 ; 高 中历 吏 ; 教 学 历 史 学 科 承 载 着 人 文 素质 的培 养 , 但
化 的教 学手 段 进 行 教 学 。如 : 语言、 图片 、 实物 、 模型 、 音频 、 视 频 等 来 丰 富 历 史 课 堂 , 合理利用 各种手段 , 有效 达成教学 目
景下 高 中历 史 有 效教 学 实践 进 行 了探 讨 。

重补充 史学信息 , 增加趣味 性 , 让 学 生 在 轻 松愉 快 中学 习 。 比如 讲 一 个 历 史 人 物 ,
可 以从 他 的 一 部 作 品 或 者 一 件 生 活 琐 事 讲起 , 这 样 学 生 听 得 兴趣 盎然 。教 师 如 果

树 立 全新 历 史 教 学 观
传统应试教育中 , 许 多 教 育 工 作 者 认 为 历 史 教 学 就 是 向 学 生 讲 授 历 史 知 识 和
基本概念方法 , 因而 采 用 陈 旧的 教 学 方 法 就 行 了 ,导 致 了 学 生 对 历 史 学 习 兴 趣 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出,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展现历史教学的魅力。

1. 历史教学的目标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历史学科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打破以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同时,历史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思想和文化,培养其国际交往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 历史教学的内容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实用性。

历史学科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还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探寻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根源,理解各种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使用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的能力。

此外,历史教学还应该关注时事,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现在。

3. 历史教学的方法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体验。

各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历史教学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历史教学的评价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科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的笔试评价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更多考虑单元项目或综合任务评估,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通过论述、课堂演讲、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自由表达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意义日益凸显,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与优化,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几点思考。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历史材料、历史事件等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综合和解释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基础。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问题的多面性,通过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实进行评价和推论。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以及对历史价值观的认同和塑造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不再仅止于知识的传递,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

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历史教学与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悟和理解历史文化。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研究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开展历史研究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技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独立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史料鉴别、历史研究方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知识与技能、历史思维与方法、历史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历史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真正地学懂历史、学会历史、喜爱历史、运用历史。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就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内容过于繁杂的问题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内容相较于旧课程增加了不少。

然而,过于繁杂的内容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困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而教师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课堂教学材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提炼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剔除一些次要的细节。

重点突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启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供生动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然而,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引入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其次,通过实地考察、历史文物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互动教学课件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的问题在新课程下,评价体系的改革同样重要。

然而,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以应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填鸭式的教学。

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以下方案。

首先,将评价侧重点从传统的笔试转变为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科知识运用、问题解决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等方面。

其次,可以引入开放性题目和项目制评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最后,利用技术手段开发评价软件,提供快速准确的评价结果,减轻教师的评卷负担。

四、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近几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陆续铺开,2009年我们河北省也迎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春风,就历史课程而言,全面启用了新教材。

新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度变化。

作为一名课改前沿的历史教师,尽管已经从教了近二十年,深深地感到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自接触新教材,已经几个月过去了,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如何把握历史教材?现结合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粗浅认识,以便与同仁们切磋、探讨。

一、转变观念,迎难而上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二、研读教材,对学习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取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

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

由此可见难度比旧教材要大的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的研读新教材。

把握好课本的整体性,每单元的系统性,每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课。

备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上网,阅读相关的优秀教学设计,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也可以和同事共同备课,学习别人的闪光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尽力使课堂丰富且效率高。

同时针对教材内容多,涉面广而课时少、参考资料少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仅扣新课标,进行大胆的合理取舍。

三、创设新情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三维目标,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心理,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创设历史情境,选择以直观、生动、形象、趣味的典型事例为情境创设的切入点,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使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激活思维,激发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地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浅谈。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与世界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宏观角度的历史研究,不再重视零散的历史事件。

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将知识脉络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历史的背景和变迁。

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化的历史观念,使他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历史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并通过发表讲演或写论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让他们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了解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模拟扮演活动来感受古代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已经全面展开。

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门文化传承科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历史教学,成为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基于生活实践的教学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将历史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或者利用文化遗产感染学生,再利用所获得的文化素材进行历史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历史,锻炼其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同时,新课程还强调实践教学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历史教学也应该如此。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历史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收集南京大屠杀画册、纪录片、个人档案等多种资源,并走访南京大屠杀遗址,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进行历史演讲,以此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价值,维护国家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强化学科交叉新课程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配合得到了明确的强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应该强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例如,世界史、地理等学科可以与历史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多视角探究历史事件,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启示,认识历史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经济、政治和社会学等现代学科领域与历史的融合,以此补充和丰富历史教育的多元化。

三、促进历史语境意识的建立历史作为学科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拼凑历史事件的时空线索,更应当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语境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态度,思考历史事件的深度,而历史语境意识则是指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是一门立足于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本文从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旨在增进对历史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历史素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应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未来的决策,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例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规律和道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同感。

二、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趋势。

高中历史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来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形象和声音。

这样能够生动地展示历史的变迁和复杂性,更加直观地传递历史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和深入的研究空间。

例如,通过在线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让学生自主查阅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高中历史教学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历史研究项目,如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口述史采访等。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历史资料和情境,锻炼自己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思考历史是一门以探究和研究为基础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以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倡导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一、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研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不仅仅需要获取知识,还需要学会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历史事件的探究和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这种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途径1.课堂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文献、文物、图片等展示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完成探究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展示和总结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参观考察历史课程是可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

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古迹等,学生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历史的现场,还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和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3.开展小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的研究项目,例如编制调查问卷、采访历史相关人士、整理历史文献等。

关于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 其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然而面对新课程的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而尝试教学时,从教师的“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课改,而在于怎样才能按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

如何转变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

通过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现作如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内容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变化最大的也是内容标准。

微观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它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强调专题性,打破了以往以中国史、世界史为分野的学科“本位”体系,按照内容性质划分为三大模块,分别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科技等专题进行连续性的论述,这样有利于形成学习模块,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其二,以问题为中心,三大学习模块以相应的核心问题为主题,总分为25个学习专题,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的把握。

选修课也包括41个学习主题,可以互为补充。

其三,改变了教学大纲以政治史为主的结构,明显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

在过去的教学体系中,受过去革命史观的影响,政治史一直是历史话语的主体。

在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研究中,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

整体观或者说是综合史观日益成为主流,加强经济史、社会史的内容正合时宜。

从宏观体系方面来看,以专题史来提领国别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由分散到整体的前进趋向,对于学生树立系统的人类观和历史观大有裨益。

上述几个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史学研究的最新趋势。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与革新精神。

新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1、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三维目标。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新课改是指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也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进行了不少的改革和探索。

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出更好的表现呢?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浅议。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历史课堂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主导式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安排。

而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素养。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通常是重视“死记硬背”的,学生只是被要求记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名字,缺乏对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

而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让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素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历史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的推行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围绕这几点进行探讨。

首先,新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运用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方法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静止的事物,而是一个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次,新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基于对事物的反思和思考,对其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接受教师的观点和解释,很难对历史事实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再次,新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的能力。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学习历史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创新性思考。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研究和探索,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四川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铃声已经响起,现在高一年级学生使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新教材,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从编写体例到内容设置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因此每一名历史教师,又都站在了崭新的教学起点上,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来。

历史教材如何把握,高中历史教学路在何方?现在亲历这次改革的我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有不少的困惑与思考:一、困惑1.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刚刚接触新教材,对于三年教材的整体把握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教学设计中还不能够把远期教学计划与近期教学计划有效结合起来,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又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探究精神。

2.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不够丰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基本功更扎实,知识面更宽,教学手段更灵活。

对于知识更新速度慢的老师来说,面临的困难会更大一些。

3.在分层教学中,怎样辅导学困生方面的措施不够丰富。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投入上办法不多。

4.因教材(人民版,下同)的编写与原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历史知识点的处理方式无可适从,教师讲授的深浅度不好把握。

5.学生的知识储备欠缺,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难,现在的高中新教材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基础之上的,但是很多学生不能达到;多数学生不具备自己动手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二、尝试1.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历史教育在新课改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更加有意义和有效的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角度出发,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培养为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合作的人、学会思维的人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中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历史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这样的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是当时的人,你会如何看待这个事件?”等等。

通过让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课文分析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性和互动性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和体验历史文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三、注重历史教学的跨学科性新课改提倡跨学科教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历史是多学科的综合体,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关注历史的价值观教育历史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价值观的传承者。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历史的价值观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摘要】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课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迅速开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从最初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后来的逐渐适应,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感悟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及其方法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学习历史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并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授课方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10-071-01
历史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科,一是由于历史知识纷繁庞杂,如果形不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仅靠死记硬背学习难度很大;二是由于历史教科书限定了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内容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这和学生课余翻阅的历史资料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发挥的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课堂历史学习毫无兴趣。

在今天新课标新课改的形势下,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学习的过程,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并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地授课方式,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而这些理念的要想实
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永远重视的课题。

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与同行商榷。

一、新课改下的教材观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作是“惟一的资源”,其结果必然导致我们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科书”和研究考试大纲而展开。

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对教材仔细地琢磨,深刻地发掘,而这些也是衡量教师是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一个依据。

而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样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诸多资源中的一个,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

因此,过去那种将教材奉为“圣经”,认为教师必须一字一句地讲授教材、学生必须一字一句地背熟教材的观念已经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了,“一纲多本”和“一标多本”的局面也应运而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教材,合理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大胆增减。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打造高效课堂。

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问题,我有几点
体会。

1. 做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绝不能面面俱到;再有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提前想好教学方法,课堂上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

2. 创最佳的课堂环境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要灵活,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融入历史、感悟历史。

3. 用最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方法去教学
在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给了我很大的感悟,开始对“怎么教”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就中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思考探究的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以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生的起点,问题教学法就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行逻辑推理并得出正确结论。

这种教学法在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的同
时,还培养了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 20世纪50年代,英国思想家波兰尼首次提出知识应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数学公式来表述的,隐性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教师仅靠书本上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表明把隐性知识的教育提到了重要地位。

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应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即教育者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证实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主体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和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课程改革追求课堂的高效,着力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重新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便在这场改革中,更好地展现自己,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