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资料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9b8e54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b.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当成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科,负责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六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感染管理人员,负责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第七条新生儿病房应当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感染源传播。
第九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消毒、灭菌和隔离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器械的安全使用。
第十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四章监测与报告第十一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确保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房应当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登记、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四条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应当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五条对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导致医院感染发生或者扩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新生儿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97e152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a.png)
新生儿科(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新生儿病室应相对独立,临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二、新生儿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
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
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三、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2m2,床间距不小于1m。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
四、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新生儿接触。
五、病室内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六、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并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
七、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对高危新生儿有保护性隔离措施。
疑似感染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尽量单间隔离;隔离患儿床头应挂隔离标识,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八、配奶间环境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实施手卫生。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C~24 °C,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dacc6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a.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管理目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新生儿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管理范围适合于医院内的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等。
三、管理要求1. 环境清洁和消毒(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铺、床栏、工作台等。
(2)使用专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3)定期检查和更换空调过滤网、消毒灯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作。
(4)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2. 医务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感染管理培训,掌握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规范操作,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3)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自身健康,避免成为感染源。
3. 患者管理(1)对每位新生儿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防控措施。
(2)新生儿患者的家属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了解正确的探视方式和个人卫生习惯。
(3)严格控制新生儿病房的访客数量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感染监测和报告(1)建立新生儿病房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风险。
(2)医院应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废弃物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容器,废弃物应分类投放,并定期进行集中处理和消毒。
(2)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废弃物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6. 教育和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
(2)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感染防控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四、管理措施1. 建立感染防控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22db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9.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医院新生儿病房实施了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
以下是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措施:
1. 严格消毒措施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医院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的空气消毒、物品消毒和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必须洗手消毒,患者家属也需要佩戴口罩和消毒双手。
医院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 个人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避免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要求定期健康体检,确保不会成为病源传播者。
患者家属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风险。
3. 隔离管理
医院针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隔离管理,确保感染不会蔓延。
医护人员将疑似感染病例隔离在特定区域,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医院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单独管理,确保感染不会传播。
4. 定期培训
医院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医院鼓励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5. 感染监测
医院设立感染监测小组,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
医院制定感染监测指标,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
通过以上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新生儿病房成功保障了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放心的医疗环境。
医院将继续不懈努力,提升感染管理水平,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d8579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a.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源性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各种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新生儿病房来说,医院感染的危害更加明显,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和加强管理。
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员管理制度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病房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等操作规范的讲解。
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2.感染监测和上报制度新生儿病房应设立感染监测和上报系统,及时掌握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状况。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环境和患儿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定期对患儿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3.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新生儿病房的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卫生。
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定期的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4.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管理要做到精细化。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注意病房内的垃圾处理,定时清理和更换垃圾桶,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
另外,要加强对病房隔离区的管理,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隔离观察,防止感染的扩散。
5.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应制定相关的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确保他们的行为不会给患儿带来感染风险。
在病房内应设置洗手设施,并要求父母亲和访客在进入病房之前进行手卫生,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严禁患儿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并对父母亲和访客的行为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评价实施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46e2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9.png)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制度1.1 制定感染预防操作规范:明确新生儿病房的操作规程,包括洗手、穿戴无菌衣物、消毒等,以确保医护人员的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1.2 推行手卫生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要求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或洗手,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特别是对常接触的物品和设备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卫生。
二、加强新生儿感染的监测与报告2.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建立新生儿感染监测系统,及时记录感染发生的情况,包括感染类型、发病率等,为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2 加强感染报告制度:规定医护人员在发现新生儿感染病例后必须及时报告,确保感染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2.3 进行感染原因分析:对于感染病例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找出感染的源头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加强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措施3.1 定期进行新生儿健康检查: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减少感染的机会。
3.2 加强新生儿的个人护理:规范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包括换尿布、喂养等,确保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风险。
3.3 加强新生儿的免疫接种:根据免疫接种计划,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4.1 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4.2 加强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隔离和治疗,避免传播给新生儿。
4.3 建立医护人员的责任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在感染控制方面的责任,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监督。
五、建立感染事件处理机制5.1 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制定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措施,确保感染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e8238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7.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新生儿病房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监测、培训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
1.1 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和程序
1.2 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
1.3 制定感染控制手册
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
2.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2.2 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
2.3 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监测
3.1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
3.2 对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
3.3 建立感染监测数据库
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培训
4.1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
4.2 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4.3 定期举办感染管理知识普及讲座
五、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
5.1 定期评估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5.2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5.3 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
结语: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新生儿病房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措施,不断监测和培训,持续改进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共同为新生儿的健康努力。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4502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b.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并履行职责。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建立培训记录。
三、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洁、污分开,符合功能流程。
四、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各种监护仪器、婴儿暖箱、蓝光照射箱等保持清洁,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
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按规定使用,过滤网定期清洗,并有记录。
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六、严格按照《手卫生管理规范》要求,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七、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先非感染患儿,后感染患儿。
特殊感染(MRSA、VRE等)病儿单独安置,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八、新生儿各种用物专人专用,按规定清洗、消毒或灭菌。
九、诊疗过程中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人体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各种灭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十、严格按照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及反馈制度》的要求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
十一、严格按照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十二、按要求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且不得有致病菌检出。
不合格者,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后再次监测,直至合格,确保医疗安全。
十三、严格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运送。
交接登记内容完善、资料保存齐全。
十四、加强对陪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卫生宣教。
新生儿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31054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2.png)
新生儿感染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通过规范新生儿感染管理流程,降低医院内感染率,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接触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清洁工等,以及新生儿病房的所有区域。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所有接触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每次接触前后进行手部消毒。
2. 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确保所有医疗操作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消毒与维护,防止交叉感染。
4.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的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5. 加强对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具体措施1. 工作人员管理-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技能。
-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其工作,直至病情痊愈。
- 工作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并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2. 新生儿病房管理- 新生儿病房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限制无关人员进入。
- 病房内应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提供流动水和无菌洗手液。
- 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应在指定的无菌区域内进行。
- 对于早产儿或有特殊感染风险的新生儿,应采取隔离措施。
- 新生儿的衣物、尿布等物品应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4. 家属教育- 向新生儿家属提供感染预防的宣传资料,教育他们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 指导家属在探视时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规定,如穿戴专用服装、鞋套等。
五、监督与评价1. 建立感染控制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3. 对感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如有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ba510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6.png)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防止和控制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发生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和规定。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1.1 提高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水平1.2 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发生1.3 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2.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2.2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2.3 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监测与报告制度三、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3.1 建立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2 加强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清洁与消毒3.3 健全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四、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与改进4.1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评估和监测4.2 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4.3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感染控制工作正文内容:一、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1.1 提高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水平新生儿病房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场所,感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提高病房的感染控制水平,减少感染的发生。
1.2 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发生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发生会增加新生儿的病情恶化和死亡风险,因此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是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病房内感染的发生。
1.3 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对感染的反抗力较弱,因此感染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2.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4c6e0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e.png)
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当前,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新生儿是最脆弱的患者群体之一,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极易受到各类病原体的感染。
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首先是空气管理。
新生儿室应设有适当的通风与空气过滤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同时,要避免人员过度拥挤,控制房间内的人流量,保持空气流畅。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是规范的手卫生。
所有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手卫生的培训,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在每次接触新生儿之前和之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手部消毒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手卫生操作的规范与有效性。
此外,还应定期更换并维护手消毒液的供应。
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是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新生儿室的病房、设备、床单、衣物等都要经常清洁和消毒。
清洁与消毒的方法应符合标准程序,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清洁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操作培训,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此外,还应有相关的清洁记录和检查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病原体的监测与预防也是关键的一环。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病原体监测体系,对新生儿室的环境、医护人员和新生儿进行定期、随机的病原体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要加强新生儿感染预防的宣教工作,提醒家属和医务人员注意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最后是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医护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抗生素使用知识,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
此外,要加强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综上所述,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有序的空气管理、规范的手卫生、有效的清洁与消毒、严格的病原体监测与预防、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7cbda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2.png)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制定其岗位责职责,统一接受感控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质控内容。
二、新生儿病室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醒目;新生儿病室的每张床位占地面积应不少于3㎡,床间距不少于1m;入口处有手卫生设施;工作人员进出新生儿室应按照“穿/脱防护装备流程图”执行;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定期更换。
三、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应无传染性疾病,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未经允许患儿家属和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新生儿病室,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入,须经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允许,并规范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进行手卫生后方能进入。
四、新生儿病室严禁收治成人患者;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应隔离收治,诊疗用品专用。
五、新生儿病室应保持环境清洁、整齐,物品摆放有序,室内不得存放与诊疗无关的物品;调节适宜的温度(22℃-24℃)、湿度(50%-60%);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
六、每日对新生病室、治疗准备室、配奶间等进行空气消毒,并作好记录。
使用动态消毒机作空气消毒,每月对消毒机内网进行清洁,每季度对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七、每个房间至少设置一套洗手、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为非接触式,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八、手术、穿刺等使用的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各种诊疗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九、蓝光箱、暖箱湿化液每日更换;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十、室内地面、环境物表每日湿拭清洁2次,采用适宜的清洁剂、消毒剂,清洁用具应分区、分单元使用,标识清楚;使用中的新生儿床、蓝光箱、暖箱内表面每日清水擦拭,遇污染及时清洁,患儿出院后终末消毒。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285f49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6.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一、人员管理(一)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
非本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每次进入新生儿病房的外来工作人员不能超过5人。
(二)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三)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一)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次,每次2小时。
(二)地面每日湿拖2次,先用500g/L含氯消毒剂拖地,再用清水拖地,遇有污染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四)体温计套头一人一用,每日用洁力佳擦拭,一人一用。
(五)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有效期为7天,如超过效期后应更换新氧气湿化瓶,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注射用水。
(六)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清水清洁,患儿出院后或连续住院7天后应对暖箱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并做好登记。
(七)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传染病患儿),用后煮沸消毒。
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单独消毒。
(八)配奶间进行干湿分区,消毒后的奶具放入消毒柜储存,连续24小时未使用应重新煮沸30分钟消毒。
(九)新生儿用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一消毒。
(十)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周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病人管理(一)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一病室收治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儿,二病室收治病情相对平稳的患儿,三病室收治感染性疾病患儿,感染性疾病患儿予以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二)对特殊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1729ca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新生儿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普通病房等)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条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科学防控、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一)成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二)设立新生儿感染管理科,负责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具体工作。
(三)新生儿病房设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二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五条新生儿病房建筑设计、工作流程和设施布局应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第六条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应进行手卫生处理。
第七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空气质量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第八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定期对病床、床栏、监护设备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
第九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医疗用品管理,实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第十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对呼吸机、监护设备等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与维护。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新生儿用品管理,实行一婴一用制度,避免交叉使用。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新生儿病房应加强感染暴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确保新生儿医疗安全。
第三章感染管理责任第十五条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对全院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9b944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5.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医院内专门为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新生儿提供服务的特殊病区。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本医院制定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新生儿病房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风险最小化,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通过规范感染管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四、责任与义务4.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修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4.2 新生儿病房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并确保全体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遵守。
4.3 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感染管理工作,并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五、感染预防措施5.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消毒和戴手套等。
5.2 做好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空气和物品的洁净。
5.3 严格控制新生儿病房的访客数量和时间,确保访客的手卫生和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
5.4 对新生儿病房的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5.5 加强对新生儿病房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意识和能力。
六、感染控制措施6.1 对于有感染症状的新生儿,应及时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6.2 对于感染源未明的新生儿,应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6.3 对于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和处理,防止感染的扩散和再次发生。
6.4 对于新生儿病房内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感染,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并追踪其感染来源,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七、感染监测与报告7.1 新生儿病房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感染监测,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746f66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9.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病室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3、新生儿每日流动水洗澡一次,洗浴用品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5、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设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6、新生儿病房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7、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新生儿病区无家属陪护,采取24 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 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语言功能,病情相对危重及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每日都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总结新生儿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对相对的管理措施进行介绍。
1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
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新生儿科护士除要完成大量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随时更换尿布、污染的床单、围巾、婴儿衣等)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往往会感到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护士身心疲劳、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缺乏,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46699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6.png)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新生儿病房中可能浮现的感染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新生儿病房环境管理1.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1.2 定期消毒清洁:对新生儿病房的床铺、地面、墙壁等进行定期消毒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1.3 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对新生儿的影响。
二、医护人员管理2.1 健康检查和培训:对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疾病。
同时,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2.2 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消毒洗手液。
并在接触新生儿前,再次进行手卫生。
2.3 个人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照应新生儿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
三、患者管理3.1 患者筛查:对入院新生儿进行感染风险筛查,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3.2 隔离措施:对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对于携带病原体的患者,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3.3 定期检测: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感染指标检测,如血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检查等,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设备管理4.1 设备消毒:对新生儿病房中使用的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如呼吸机、监护仪等,确保设备的清洁和安全。
4.2 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4.3 设备管理记录: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家属和访客管理5.1 家属教育:对新生儿病房的家属进行感染防控教育,提高其对感染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避免感染的传播。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f3ae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a.png)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需要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来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五个部份,包括感染预防、消毒与清洁、医护人员培训、病房空气质量管理和感染监测与报告。
一、感染预防:1.1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应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新生儿先后,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者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2 新生儿父母的教育:医院应向新生儿父母提供关于感染预防的教育,包括正确的喂养和护理方法,以及避免带有传染性的疾病接触。
1.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实施隔离措施,避免感染传播给其他新生儿。
二、消毒与清洁:2.1 定期消毒:医院应定期对病房内的器械、设备和表面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无菌环境。
2.2 床上用品的清洁:床单、毛巾等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确保干净卫生。
2.3 病房的清洁: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和其他表面的清洁,以及垃圾的及时清理和处理。
三、医护人员培训:3.1 感染控制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和清洁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2 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培训,学习如何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感染病例,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3.3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医护人员应接受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培训,包括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四、病房空气质量管理:4.1 空气消毒: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设备和方法,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
4.2 通风管理:医院应保证病房的通风良好,避免空气污染和积聚。
4.3 空气质量监测:医院应定期对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5.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原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一、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二、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三、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四、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五、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七、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八、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院感科2014年11月25日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布局流程管理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
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
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
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
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
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七、配奶与沐浴管理1.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
2.应保持沐浴间清洁。
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
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5.与早产儿和体重<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
八、医院感染的监测按要求对新生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暴发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内设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早产儿病房、隔离病房、配奶室、治疗室等,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 新生儿病房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M。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6 平方米。
3.新生儿病房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4.非本室工作人员及家属不得入内。
本室物品不得外借,非本室物品不得随意带入。
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等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得接触新生儿。
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为55~65%。
配备空气消毒设施,每日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6.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和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任何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环境。
7.为新生儿进行各种穿刺和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常规。
8.新生儿治疗、护理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
9.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暖箱,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无菌水),湿化器、暖箱等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每周及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过滤网每月更换。
10.配奶器具必须保持无菌,配乳时应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11.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床头桌等,每日湿擦式清洁不少于1次,受到污染时立即擦拭,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12.地面每日湿式清洁2次,受到污染时立即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13、对于极低体重儿,早产儿应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
14、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患有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儿,应遵循相关隔离原则,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专人护理,所用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出院、转出或死亡后,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高危新生儿保护性隔离制度1.对高危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的实施单间隔离,应与感染患儿分开安置。
2.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前应戴帽子、口罩、专用工作服或隔离衣。
3.接触病人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4.保持环境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湿式清洁;室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等均应每日清洁消毒。
5.接触患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6.如患儿需外出检查,应尽量缩短患儿在外逗留时间,最大可能行床边检查。
7.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均应避免接触病人。
8.谢绝床边探视,确需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一、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当新生儿病室出现此类事件时,医院应紧急启动此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报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迅速报告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2、在主管院长指挥下,经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管理科联合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1)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开展,将受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新生儿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3)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的检测。
(4)感染控制管理科进行流行病调查步骤A: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
B: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隔离病人,积极治疗。
对科室的用物、场地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
必要时,暂时关闭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C:积极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