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阅读原文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af4b33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5.png)
【文言文阅读答案】“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阅读,我希望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王羲之举世闻名的《兰亭序》。
我也希望学生能认真阅读和背诵,理解文化中的意义,并尝试翻译兰亭序。
让我们一起学习和分享兰亭序的原文和译文吧!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岁时在古ǐ)丑,初春时,将在会稽(古ǐ)山下的兰亭也在修缮之中。
当一群智者走到职业生涯的尽头时,他们会聚集在一起。
这里有高山、茂密的森林和竹子,还有清澈的水流和湍急的水流(TU)ān),左右两侧。
被称为流动杯的水排名第二。
虽然丝绸和竹弦没有繁荣,但一杯(商)和一首圣歌也足以表达你的感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我一生都敬佩你。
或者拿起所有的武器,在一个房间里交谈;或者是因为这个委托,他放纵自己置身于人体之外(HáI)。
虽然很有趣,但佘婉淑不同于冷静和浮躁。
当她对所遇到的事情感到满意时,她会暂时对自己感到满意。
她不快乐,而且自给自足。
她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他们厌倦了什么,他们的感觉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他们的感觉是(xì)。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人们对它感到高兴,却对它嗤之以鼻。
我们情不自禁地为此感到高兴。
这种情况是短暂和随机的,最后一个阶段已经结束。
古人说:“死与生也是伟大的。
”疼!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言翻译:永和九,即癸丑,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轻的,也有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兰亭集序答案
![兰亭集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bfb35e81c758f5f71f671a.png)
《兰亭集序》参考答案—————后附原文和译文1、趣:通“取”;2、古义:它的旁边;今义:第二位。
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品种类型。
古义:夫,发语词,人,世人;今义:老婆。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古义:用来;今义:结果连词。
3、解释多义词。
①维修,修建;高;修治;高;举行②及,至;期限;期望;一整年③情致;一齐,一至;表达,尽;招致④面对;面对;到达;到场⑤旁边;驻扎;第二等的;次序,引申为资历⑥用来;表原因;用来……的;表原因;表原因⑦数词;全,整个;把……看做一样;一样4、指出句式并口译。
判断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5、解释划线的实虚词。
全、都;全、都;高高的;旁边;热闹;用来;用来;穷尽;确实;之于;夫为发语词同“取”;对于;以前;凭借;竟然;动词,到;代词,这;寿命长;明白;注定;面对6、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为了做禊事(2)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3)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4)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5)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6)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7)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8)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阅读原文及答案
![《兰亭集序》阅读原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60295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e.png)
《兰亭集序》阅读原文及答案《兰亭集序》阅读原文及答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它的旁边,指曲水之旁B.俯察品类之盛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互相赠与D.或取诸怀抱怀抱:胸怀抱负5.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3分)① 暮春之初,修禊事也②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③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④ 无丝竹管弦之盛⑤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⑥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A. ① ③ ⑤ ⑥B. ② ③ ⑤ ⑥C. ① ③ ④⑤D. ② ③ ④ 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
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觞一咏”的作诗情形。
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
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ae185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8.png)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本篇选自《王右军集》。
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十四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赋诗,后来汇编成集,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它写了此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兰亭序》。
文中描写了兰亭景致以及集会乐趣,反映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感叹人生无常的情绪。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③,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④。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注释①修禊(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祀,以去除不祥。
②觞(shānɡ):酒杯;流觞曲水:古代的一种游宴方式,是以酒杯盛酒放在弯曲的水上漂流而下,集会的人列坐水滨,酒杯停在谁跟前,谁就取杯饮酒。
③嗟(j iē)悼:叹息、悼念。
④一死生:意指生死没有区别;齐彭殇:意指人的生命寿夭相等,长短一样。
《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之年。
兰亭阁序阅读答案
![兰亭阁序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60e9e5f90f76c661371ace.png)
篇一:兰亭阁序阅读答案篇二:兰亭阁序阅读答案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系之矣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趣:同“取”c.终期于尽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盛大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及其所之既倦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分)答案:14.d 盛:热闹16.(1) 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分,“极”和“信”各1分)(2)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2分,“一”和“齐”各1分)*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
《兰亭集序》《程易田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程易田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e63c7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e.png)
《兰亭集序》《程易田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遊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程易田诗序〔清〕刘大魁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
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
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暮,始为博士①于黟。
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
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
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
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
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
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
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
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
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
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
《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b420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79.png)
《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兰亭集序》比较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12分)(甲】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元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却々,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旱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令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垄甚堑圭堕垡。
监堕主堡,盛选垂兰盘。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_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乙)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对《兰亭集序》的评价: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希{曼,鲜实效喳,垫丝量羞坯,堡盟羞查金蕉。
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但逸少①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注】①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其次:那个地方B.夫人之相与相与:相互帮助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舍:取舍,爱好D.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清谈:不切实际的谈论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或甲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业精于勤荒于嬉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接着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推向寥廓的宇宙及世界万物。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f24d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d.png)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兰亭集序[晋]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②,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③,修禊事也④。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⑤,又有清流激湍⑥,映带左右⑦,引以为流觞曲水⑧,列坐其次⑨,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⑩,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11),所以游目骋怀(12),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13),俯仰一世(14)。
或取诸怀抱(15),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16),放浪形骸之外(17)。
虽取舍万殊(18),静躁不同(1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20),快然自足(21),曾不知老之将至(22)。
及其所之既倦(23),情随事迁(24),感慨系之矣(25)。
向之所欣(26),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7);况修短随化(28),终期于尽(29)。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30)。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31),若合一契(3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3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4),齐彭殇为妄作(3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6)。
〔注释〕①本篇选自《文选》。
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王羲之、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在此举行“修禊”宴集。
与会者临流酌饮,赋诗抒怀。
王羲之此作即是众人所作汇集之序。
②癸丑,永和九年的干支。
③会稽,郡名。
山阴,县名,今浙江省绍兴市。
④修禊(xi戏),古代风俗,每年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洗濯,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并携带饮食宴饮,称为修禊。
⑤修竹,修长的竹。
⑥激湍(tuan),流势很急的水。
⑦映带左右,辉映在亭子四周。
⑧引,导流。
流觞(shang伤),修禊时,将觞放在弯曲的流水上,与会者散坐两岸,觞随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
兰亭集序的课后题答案
![兰亭集序的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9ee4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f.png)
兰亭集序的课后题答案(2)兰亭集序的课后题答案15.填空。
(1)王羲之,字_________,东晋人,善书法,有_________之称。
又因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_________。
本文选自_______ __。
(2)“天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逸少书圣王右军《晋书•王羲之传》(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课文中,作者写江南三月浓艳之物又不见其妖冶,用“ ”绘竹,只言其而弃其 ;用“ ”、“ ”来写水的而弃其。
写山不见山,“竹”与“水”给山以无限生机,耐人寻味。
答案:茂林修竹修绿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碧16.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注意“仰视”和“碧天际”,在文中对应找出即可。
答案:“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2)诗中的“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注意“俯瞰”和“渌水滨”,在文中对应找出即可。
答案:“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3)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应注意“无涯观”主要写远观之景,“万殊”体现兰亭景色的不俗,“群籁”写的是自然中的声音。
理解了这些,在文中对应找出就较容易了。
答案:“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17、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解析、知识点
![《兰亭集序》原文、解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78c2d3844769eae109ed8e.png)
《兰亭集序》原文、解析、知识点公元353年(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挥毫泼墨,将《兰亭集序》写成书法。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誉为“尽善尽美",爱不释手,最后竟以真迹殉葬。
优美散文+ 书法艺术,再加上濮存昕和于文华的精美演绎,就是王羲之见了,也会叹为观止吧。
♬♬原文及译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
时贤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然而临流饮酒,对酒赋诗,也足可以畅叙幽雅的情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3a44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c.png)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正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①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②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茂林修崇山峻岭,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④,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⑤,一觞一咏⑥,亦足以畅叙幽情⑦。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⑩。
或取诸(11)怀抱,悟言(12)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3)。
虽趣(qǔ)舍万殊(14),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15),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1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由不能不以之兴怀(1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8),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1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20)。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①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③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④流觞曲水:用木制涂漆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⑤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管弦,泛指乐器。
兰亭集序的阅读答案
![兰亭集序的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be4669fe4733687e21aacd.png)
兰亭集序的阅读答案【篇一:兰亭集序习题及答案最佳】t>一.基础检测(25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二.阅读欣赏(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5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注释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ab234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3.png)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原文: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兰亭集序》课后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课后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426e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e.png)
1《兰亭集序》课后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二)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事》。
求见此书,劳于寤寐。
此僧耆年,又无所用。
若为得一智略之士,以设谋计取之,必获。
”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
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
”太宗遂召见翼。
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于越州。
又衣黄衫,极宽长潦例,得山东书生之体。
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
过辨才①院,止于门前。
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②?”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
”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
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
”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
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
酣乐之后,请各赋诗。
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如是者数次,于是诗酒为务,僧俗混然。
遂经旬朔,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16b5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5.png)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老之.将至谅歌咏之.有由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暮春之始C.当其欣于.所遇闲步于.林野D.或因.寄所托情因.所习而迁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抒写了乐和悲,王文临悲希望有所作为;孙文则用吟咏台阁、寄情山水的方式来化解悲。
B.两文都写景抒情,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
C.两文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分为写景叙事和阐述道理两部分,王文先描写后议论,孙文则反之。
D.两文语言清新而自然,写出了兰亭山水之优美;骈散句结合,顿挫有致、洒脱流畅且音韵和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传(节选)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将军。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
复授护军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A.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B.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C.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D.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秘书郎,官名,魏时始置,属于中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
《兰亭集序》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兰亭集序》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dbc47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b.png)
《兰亭集序》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原文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 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阅读原文及答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砍一常 阋约 犹 椋 趴衫忠病?/p>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 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 4.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语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其次:它的旁边,指曲水之旁 B.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指自然界的万物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 互相赠与 D.或取诸怀抱 怀抱: 胸怀抱负 5.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3 分) ① 暮春之初,修禊事也 ②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③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 ④ 无丝竹管弦之盛 ⑤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A. ① ③ ⑤ ⑥ B. ② ③ ⑤ ⑥ C. ① ③ ④ ⑤ D. ② ③ ④ 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
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 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觞一咏”的作诗情形。
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
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
1/5
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
C.第三段兴感抒情,发挥议论。
先说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 骸之外”;接着指出不管怎样不同,人总要死,从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观点。
D.文章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 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妄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⑴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⑵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参考答案: 4.(3 分) C (相与,相交往) 5.(3 分) B (①是交代时间、事件,④指当时不具备的条件。
二者都不 是“信可乐”的原因) 6.(3 分) C (应为: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 7. (4 分)⑴(这可以)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
(“所 以”1 分,大意 1 分) ⑵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是没 有根据的。
(“一”1 分,大意 1 分)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