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母爱”《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024db9c06c175f0e7dd13794.png)
•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 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 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 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 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 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 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 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 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 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初读感知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性情暴躁, 脾气很坏
比较阅读 双腿瘫痪的我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 的暴怒无常。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ຫໍສະໝຸດ —— 悄悄地躲出去 理解、体贴
—— 偷偷的听我的动静牵挂、关切
—— 扑过来、抓住手 坚定、执着
—— 忍住哭
坚强
—— 好好儿活 坚韧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拓展阅读
•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 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 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 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 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 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 树林里穿过。
《秋天的怀念》1+X群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1+X群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c2768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c.png)
《我与地坛》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 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 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 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 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 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 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 我了。
相同点
1.都塑造了母亲这一形象。 2.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3.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内疚和深切怀念之 情。
课下作业
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 母亲的爱与感激。
《合欢树》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 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 得过第一?”
语言描写: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 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合欢树》中 母亲的变化
从一位"好看的母亲"变成早生华发的母亲,从 一位能为自己作"蓝底白花的裙子的母亲"变成了生 活中只有儿子的母亲,从一位争强好胜的母亲变 成处处对儿子隐忍退让的母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秋天的怀念》1+X 群文阅读
学习目标
1、深切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而伟 大的母爱。 2、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物象的含义及作用。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 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 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 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 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 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 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 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b4b4ab9f852458fb760b5634.png)
史铁生
tān huàn
瘫痪
shì
侍弄
xiǔ
整宿
qiáo cuì
憔悴
shàn wān
仿膳 豌豆
jué
诀别
màn
烂漫
fù
xù xù dāo dāo
jì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沉寂
面对这样一个脾气暴燥的 儿子,母亲怎么做的?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 看着我。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 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 一个“更”字。
——《病隙碎笔》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 花。黄色的花淡雅,紫红色的花热烈而 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自称“职业是 生病,业余在写作”.
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代表作:《病 隙碎笔》、《务虚笔记》 等。其著名散文《我与地 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 数读者。
9年后,史铁生又得了急性肾炎, 1998年病情恶化,又得了尿毒症, 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经常一周 做三次透析。2010年12月31日, 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去世。死后捐出了
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
苦孝心无价》。
课外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合 欢树》等其它作品,做好读书笔记。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 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 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 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 你就是唯一。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 活……”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 走”她总是这么说。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七年级上册-05(秋天的怀念——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七年级上册-05(秋天的怀念——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a8a877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8.png)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句中“扑”“抓”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急于阻止“我”的自虐的动作,突出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心疼和关爱。
答题模式:X X(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表现、突出、强调)了....人物性格、心理,事物特点等),表达(抒发、流露)了...的情感。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海底捞月“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动作的灵敏和我的淘气。第二句话中的终于是最终的意思,说明奶奶低头的时间之长,表现了奶奶内心的惭愧和失落。
02.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坚忍和慈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隐入尘烟的爱和责任--《秋天的怀念》《散步》群文阅读
![隐入尘烟的爱和责任--《秋天的怀念》《散步》群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0a0c9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2.png)
隐入尘烟的爱和责任-《秋天的怀念》《散步》群文阅读生命里真正让你难以忘怀并深怀感恩的是和家人的一次散步O1教学设想《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深情之作,母亲多想推着史铁生在菊花盛开的秋天,去北海散个步,面对我无数次的拒绝,她痛苦的内心只是无言;面对我的首肯,她的开心在絮絮叨叨里流露,可终究这次秋天的散步还是没有成行,母亲走了。
有一个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去散步,在热烈的花海里,我读懂了母亲。
文章没有提到散步这个词,但是“推你去走走”这不正是一个母亲对残疾儿子的最低、最美、最大的心愿吗?《散步》是莫怀戚在初春的田野,推着母亲,带着妻儿,一家三口人温馨的散步。
母亲年老体衰,熬过了寒冬,这次散步对她的生命意义非凡,一家三代人,老爱幼,幼尊老,中年一代既能顾及老人,又能照顾孩子,是责任重大的一代人。
两篇文章都是短小且感人的亲情类散文,写人叙事,但又都是藏在淡淡的字里行间,我的整合设想就是以“散步”为切入口,史铁生和母亲那次没有成行的、充满愧疚的秋天的散步,莫怀戚和家人那次温馨的、充满爱的春天的散步,季节不同,结果不同,意义却是一样的,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母亲的关怀,不仅在史铁生、莫怀戚的家里,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里,这样的散步每天都在发生。
教学目标:1学会整体感知并概括事件。
2.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能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朗读处理,读懂人物深沉含蓄的内心世界。
3.能结合具体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进而品读文章句子的深意,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通过这样的朗读处理,读懂人物深沉含蓄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句子的深意、文章的主旨。
02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要你设计一次活动,增进一家人之间的情感,你有哪些金点子?聚餐、亲子活动、露营、旅游、散步……板书:《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散步》莫怀戚二、整体感知1读题,整体感知文意。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如果改成《散步》好不好?提示:可以。
感悟母爱的深沉与伟大——《秋天的怀念》与《回忆我的母亲》群文阅读
![感悟母爱的深沉与伟大——《秋天的怀念》与《回忆我的母亲》群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b940b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8.png)
感悟母爱的深沉与伟大——《秋天的怀念》与《回忆我的母亲》群文阅读摘要:群文阅读有利于打破单篇阅读的传统,《秋天的怀念》与《回忆我的母亲》进行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面了解母爱的不同表现方式。
围绕两篇文章中共同的慈母形象,加深学生对母爱的伟大与深沉的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群文阅读;慈母形象;母爱教学目标(一)赏析文中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富含情感关键语句,概括母亲的形象(二)感悟母爱的深沉伟大教学重难点感悟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学环节一、导入但丁曾说过:“世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对于史铁生来说,在他最消沉的时期是母亲默默地陪伴才使他走出生病的阴影,当他慢慢读懂母亲的时候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他,因此他写了《秋天的怀念》一文来怀念母亲。
而我们党的革命元勋之一朱德将军在得知母亲去世时写下《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来怀念母亲。
两篇文章都属于写人记叙性散文,都表达了同一人文主题:母爱的伟大。
今天,就让我们联合起这两篇文章进行品读,感悟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研读文本(一)《秋天的怀念》1.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描写中。
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参考下列的细节,自己再试着找一些加以体会。
(1)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答案:本句有三个“悄悄的”的行为细节描写。
第一个“悄悄的”表现看出面对“我”的坏脾气,母亲选择了留给“我”一个独立的安静的环境,让“我”自己慢慢的平复心情,从这里看出了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的理解。
第二个“偷偷的”表现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心,面对儿子暴躁的情绪,她仍然放不下心来,害怕儿子还会有其他伤害自己的行为。
第三个“悄悄的”表现看出母亲的坚忍和小心翼翼,“眼边红红的”说明母亲在进来之前已经哭过,但是面对消沉的儿子,母亲却不能表现出来,强忍住悲伤。
面对“我”的坏脾气,母亲选择了默默关注。
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
![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265f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d.png)
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通过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作者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文章中,主人公因双腿瘫痪而性情暴躁,母亲则默默地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母亲喜欢花,但由于儿子的病情,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尽管主人公不愿意外出,母亲还是一直关心他,并希望带他去看看北海的花。
然而,主人公却不知道母亲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最后,母亲因病去世,留下了对儿女的深深牵挂。
在秋天里,主人公和妹妹去看了北海的菊花,他们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地活着。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情,让人感动不已。
此文采用了叙事的方式,通过描写母亲的爱和对母亲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对人性的理解。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表现出深刻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
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巧妙地将主题思想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富有诗意的艺术效果。
同时,文章还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呵护,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篇散文是作者真实的生活体验,文字朴实而真实,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无尽怀念。
尽管母亲病入膏肓,但她仍然忍受着病痛,为了儿子的欢乐与安慰,愿意尽一切努力。
然而,她的心愿最终未能实现,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关于她的两个孩子。
XXX静静地思索,不诅咒、不怨恨生活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爱。
母亲教导他爱生活,爱别人胜过爱自己,这种爱给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他认识到历史需要用不幸和错误铺路,而在这条路上,不是靠恨,而是靠爱。
他从个人的不幸与悲哀中解脱,完成了一个强者的心路历程。
这篇文章不是在“表现”而是在“诉说”,真情的诉说不需要修饰,母爱就是这样,不需要华丽动听的语言,点点滴滴却能缀成伟大的乐章。
温馨亲情——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群文阅读(素材)
![温馨亲情——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群文阅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84704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9.png)
温馨亲情——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群文阅读【单元概览】【单元目标】人文主题:感受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文素养:1.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内容】课内:《秋天的怀念》《散步》课外:《祖父、后园和我》(萧红)【教学目标】1.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1.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写作特色。
【学习方法】1.朗读法2.自主探究法3.合作探究法4.谈话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核心任务“太湖帆”文学社杂刊计划于10月中旬推荐主题为“温馨亲情”的栏目,请你以《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三篇文章为素材,选取最喜欢的文章,写一段推荐语。
小贴士:推荐语重在“推荐”,目的在于让人喜欢。
一般写法:首先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
任务一: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完成推荐语中对主要内容的概括。
大声朗读《秋天的怀念》《散步》《祖父、后园和我》三篇文章,分别概述文章内容,尝试用关键词归纳选文的感情基调。
预设:《秋天的怀念》:作者通过母子之间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以及自己的悔恨和愧疚之情,揭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感情基调】深沉而忧伤《散步》:祖孙三代在田野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
我们从中可以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出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感情基调】温馨、感动《祖父、后园和我》:回忆童年时代与祖父之间快乐、自由、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母爱”《秋天的怀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母爱”《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c68f25419b6648d7c1c74681.png)
《母爱》教学设计漯河高中张小乐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单元主题:伟大母爱如春风平凡事例显真情。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母爱。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法、精读讨论法情感熏陶法。
情感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学习重点】品读关键词句,学习如何选取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难点】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史铁生简介: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
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
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2.梁晓声简介:1979年九月于《新港》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d3fb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1.png)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学情分析】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
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与宽容。
通过合作探究,习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课型】新授课【教材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已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2、破题质疑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和感受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标记。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0e8d6bba561252d381eb6e30.png)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 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 的符号标出,并圈出重点词, 然后小组一起合作,交流。
▪ A、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 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 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品味“悄悄”,“偷偷”)
E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 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 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 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 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 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 焦“笑”,“敏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 出了什么?)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
。
2、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是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
—— 悄悄地躲出去 —— 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 扑过来、抓住手
—— 忍住哭 —— 好好儿活
▪身患绝症 病入膏肓 ▪儿子瘫痪 暴怒无常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没有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没有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2、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是怎么 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3.母亲当时,自身的状况如何?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瘫痪 侍弄
xiǔ
整宿
qiáo cuì
憔悴
shàn
仿膳
七年级上册语文解析秋天的怀念
![七年级上册语文解析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35092c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8.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解析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以下是对其的解析:
1.语言和文字: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文字中流露出深深的
情感。
史铁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母亲对“我”的照顾,来展现他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爱。
2.情感表达:文章中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爱。
史铁生通过
描述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自己之前对母亲不解的懊悔。
3.主题和意义: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母爱和怀念。
史铁生通过回忆
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即尽管生活有时会让人感到沮丧和无助,但我们必须坚强面对,就像母亲曾经教导他的那样。
4.背景和历史:史铁生在1981年创作了这篇文章,那时他的母
亲已经去世。
这使得他对母爱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使得他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
5.文学手法:史铁生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
力。
比如,他通过对比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经历,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他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秋天的怀念》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坚韧和勇气。
史铁生的文字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情感的力量,让人深深地感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 《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 《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245eea4daef5ef7ba0d3ce8.png)
《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在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文题诠释“秋天”不仅点名了母亲去世的时间,而且象征了母亲艰难的一生,文章以此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突出了母亲对“我”一生的巨大影响。
3.主旨课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表现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我”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凡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4.内容解读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二十一岁风华正茂的史铁生猝不及防,正如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那种绝望,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让人心碎。
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这些本来是美好的事物,在史铁生看来都是苍天对他的讽刺。
母亲此时却已经重病在身,但她却隐瞒着儿子,一直都在不远处默默关注着我,不曾离去,这不是眼睛所见,而是内心的察觉偷偷地和悄悄地同样也是如此,用眼睛是无法看出悄悄地和偷偷地。
母亲的那些不经意的举动,史铁生都明白,只是刻意把它们掩盖在了那一个个平淡的词语之中但唯其如此,我们才更懂得母亲不是随意地站在窗前,而是挡在窗前,唯其如此,史铁生才会写道: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一个看似平淡的侍弄,足见我对母亲爱花之深的理解,但这些被精心呵护的花儿却死了,这背后,包含了太多为我无怨无悔的付出,也包含了我太多感激。
5.结构分析全文一共7个自然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文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重病缠身的母亲想方设法鼓励“我”好好活。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bb547259680203d8cf2f2481.png)
史铁生
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谈谈你的 感受?
要求:抓住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进 行赏析,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 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 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 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①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 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 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 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 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 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这留给 我痛悔……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 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 我已经懂了可我已 经来不及了……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 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眼圈 红红的,看着我。
③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 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 去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 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与地坛》
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和妹 妹去寻过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父亲独自送母亲下了葬。巨大 的灾难让我们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她……越大的悲痛 越是无言……但各自都在一天一天地想着她……她艰 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着光阴 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在母亲的坟前,我深情地对母亲诉说……)
[初中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初中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e0d69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7.png)
“一直”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的意思,在文中指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 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严重的病情,表达了作者无比悔恨 的心情。
关于“我”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示永远的意思,在文中指母亲永远离去,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痛苦的心情。
正字音——形近字
( 焕 )然一新
huàn ( 涣 )散
瘫( 痪 )
( 决 )定
jué
( 诀 )别
捶( chuí )捶打
锤( chuí )锤子 睡( shuì )睡觉
释词义
【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关于“我”
2.课文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两处“好好儿活”的含义与 作用是什么?
含义: (情感角度)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鼓励与爱,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表现出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理解母亲,遵守对母亲的承 诺,珍爱生命,坚持并勇敢地活下去。
2.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事,同学们觉得母亲 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体现在________。
分析角度:人物描写手法(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
1.人物描写手法有哪些?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 2.人物分析中,从描写手法角度作答的答题格式。 人物描写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情感态度或性格特征。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https://img.taocdn.com/s3/m/08bd75c65f0e7cd185253678.png)
作业: 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 品析两位母亲的不同品格。
找出文中三处插叙并体会其 作用。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作用:1、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2、母亲为儿子放弃了生活的享 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 疼……” 作用:1、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 田地。
2、表现母亲所做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 作用: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 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 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 ,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 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 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 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 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 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 怎样的心情?
悔恨 悲痛 怀念
观看短片 畅谈母爱
通过本文的学习及短片的观看, 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 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 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 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请将你要说的话写给母亲并展示出 来。
反思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代表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温馨提示:1、声音清晰洪亮。 2、读出感情。
合作探究
察言观色 体会母爱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词句,用不 同的符号标出,指出其中运用的 人物描写手法,感悟其中蕴含的 感情,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成果。
感恩的心 细说母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爱》教学设计
漯河高中张小乐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
单元主题:伟大母爱如春风平凡事例显真情。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母爱。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法、精读讨论法情感熏陶法。
情感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学习重点】品读关键词句,学习如何选取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难点】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史铁生简介: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
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
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
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2.梁晓声简介:1979年九月于《新港》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精读每篇文章2-3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简历及主要事迹。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这一个人就是“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又教会我们做人。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她犹如涓涓细流,滋润我们成长。
可以说,在我们的生命里,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母亲的关爱。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近平凡的母亲,走进这永恒的主题“母爱”!今天“群文阅读课”我们主要欣赏四篇文章。
第一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第二是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第三是林夕的《母亲的存折》,第四是
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看这四篇文章怎样表现母爱的。
二、阅读概览:
1.这几篇写母爱的文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
《秋天的怀念》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慈母情深》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2、几篇文章的相同点:都是从细小的日常生活琐事中,体现母亲深沉的爱。
三、交流学习精彩片段,整体提升
大家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朗读出具体精彩句子,赏析运用何种刻画人物的手法,表达母爱什么特点)。
1.《秋天的怀念》:
精彩片段赏析: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母爱是理解。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母爱是呵护,母爱是激励。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语言描写)后面为什么是问号,不用句号?---- 母爱是商量,母爱是尊重。
“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儿子态度很差,但是母亲却“笑了”(神态描写)。
通过一个“笑”字,看出了母爱是什么?儿子态度那么差;母亲反而笑。
----母爱是宽容。
最后,让我们聚焦母亲临死前说的那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语言描写)-----母爱是牵挂。
小结: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母爱特点:理解、呵护、激励、忍耐、尊重、牵挂、博大等。
2.《慈母情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等的语句,感受深深的母爱。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动作描写)----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动作的倒装句、排比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动作描写)----母亲很劳累,很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外貌描写)---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争分夺秒,拼命挣钱。
(课件适时补充:)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
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总结:母亲挣钱不易,却毅然给“我”钱买书,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
3.过渡:读《母亲的存折》《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读懂母爱的又何止梁晓声一人,用同样的方法再读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和毕淑敏的《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你又读出一个()的母亲。
(1)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母爱的?运用何种手法刻画人物?
(2)表现母爱的关键句子,简单批注。
四、对比阅读,归纳手法:(列表格,梳理四篇文章异同)
1、相同点:几篇文章都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达母爱。
2、四篇文章不同之处:四篇文章不同之处
(都抓住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表现母爱,但写法上各有侧重)
五、读中学写,感受母爱,真情告白:
过渡: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深沉与宽广的母爱。
是啊,从我们的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对我们倾注了无穷的爱。
正像一首歌中所说——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同学们,母爱的伟大就在这点滴的细节中,让我们静静回忆,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中心表达你对母亲的爱,感谢、歉意等,可以不同的方式(如一段文字、一首歌曲、一首诗歌等)。
六、总结: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不管母爱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应该珍惜。
爱,其实你们都在获得,为了不要失去后才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爱,我们都需要懂得,最后,送大家一首歌《懂你》,希望大家做一个懂得爱别人,也懂得回报别人爱的达人。
这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板书设计:
把讲解过程中归纳的母爱的这些特点画成一颗树的形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爱之树。
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补充说明:课堂中以音乐作为情境导入,营造氛围,主要以《母亲》、《烛光
里的妈妈》、《懂你》这三首音乐来贯穿整个课堂,并在幻灯片中播放有关伟大母亲的图片,整节课音、形、声结合,从而是学生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辅导教师:赵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