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想
这本书呈现出对学习原理的一个当代的解释。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还不能系统的从整体的方面来谈感想,只能看到一些点举得有话说就加以谈论,可能以下的感想会有些跳跃性的,衔接不恰当的。
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比起其他生物来说,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人学到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从正规的教学中得到的,而是通过高度系统的有组织的信息系统学来的——阅读、数学、科学、文学以及一个社会的历史——需要接受正规训练,通常这种训练在学校中进行。随着这时间的推移,科学、数学、历史知识不断增长,内容越来越复杂,这给学习带来了新的问题。学校中所教知识的价值在应用到学校以外的情境中时其适用性开始受到怀疑。呈现出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轨。学校的内部活动必须与整个社区评价时间与目标相一致。
在专家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良好的组织知识,这些知识影响他们所关注的事物和问题的再现的方式。专家的学习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但是专家能够很好的学不代表他能够很好的教很好的表达。让学生效仿专家能够监控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过程,不断使他们学习适应性专业知识。许多课程教学和评估没有强调条件化知识的重要性,就像课文常常呈现事实和公式,很少关注到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对他们适用的条件,有些评估仅是知识,从不考虑学生是否知道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运用这些知识。联系实际的进行教学和评价。
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位使学生能够灵活的适应新的问题和情景而做准备。我们要实行有效的教学要求为学生学习创设合理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把学校习得的知识向日常环境迁移,懂得也能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大胆猜想假设,并能制定相应的计划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合作与交流。要促进学生的正迁移能力。给他们以有效的刺激。
这些研究涉及到婴儿生理上的结论令人叹为观止的学习能力倾向。这些倾向有利于婴儿迎接未来生活中适应性学习的复杂挑战。语言的习得不可能在缺乏共同的社会和情境的环境中发生,如果他们不是处在语言使用的环境中,他们是不可能发展这种能力的。这就要我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广泛使用提问的形式,教师习惯让学生回答那些展示所学习知识的
问题,都是已知答案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自己也不知到的问题。而我们的探究式教学却不是要求一个固定的答案,不是追求一个结果,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
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通过确认儿童的这种初始理解,人们能够在早期的学校岁月中设计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是在他们理解学习的的基础上建构并得到强化的。可以用组块策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影响记忆的因素并不是年龄本身,而是学生是否注意到记忆的内容类别理解其含义。缺乏分类辨认,表现就会差且呈现年龄效应。不努力,遗忘便会发生。要经常回顾自己学到的知识,强化记忆,人的记忆是有时效的,有规律的回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学会运用组块策略进行学习和组织教学,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以便形成长时记忆。
我们应注意言行举止,不管我们是否从事教师职业,言行举止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整体,是推断一个人的性格或习惯的证据。如果我们从事教师更是如此,学生善于模仿学习,特别是小学生或幼儿,他们会关注老师的言行并进行模仿,甚至老师的穿着也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要在行为举止等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从神经学的视角来说,教与学时儿童大脑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部分。大脑和心理发展与儿童和外部环境的不断互动有关——更准确的说,是从个体细胞外延到最显著的皮肤临界的环境层级。突触的增添和修改是终身的过程,由经验所驱动。本质上,一个人接触信息的质量和习得信息的数量反映其大脑的终生结构。这一过程大概不是大脑储存信息的唯一方式,但却是为人们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多参与一些活动来积累经验,当然这些活动最好与生活贴近。就像我们提倡的科学探究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仅用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就可以进行,而且有趣味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去学习。所以我们要注意创设合理的环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根据所讲授知识的性质来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如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有关记忆的观点对了解学习十分重要,可以充分揭示为什么有些经验能够记牢而有些则不能。经验的发展最简单的规则之一是实践促进学习,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成长。马克思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说实践是多么重要。我们对亲身经历的事总是记得比较牢,虽然我们不能学什么都亲身实践一番,但是通过实践积累的方法,了解的知识可以成为一些你难以实践的知识的基础,更好的发现问
题并寻求可能的答案。
在科学课教学中,就像在大多数的课堂见血中所进行的那样,学生的话语常常表达了多重意图或声音。在他们的叙述和争论中,学生表达的不仅是科学内涵还有社会内涵:科学内涵是指学生们提供论据一支持他们的观点,社会内涵式说学生们把自己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谈论。如果我们总是对这些具有多重声音的叙述以科学的要求作出反应,那么有助于学生根据反应形成意义,并把反应与原来展示科学论点的情景相联系,在许多课程中(标准的科学课),许多学生尤其是昂写不占主流的学生的科学观点常常被忽略,社会意义常被贬低,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很受打击,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就是学生一开始就将他们的信念、理解、文化实践带进学习中,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意义。要试图了解每个学生都知道些什么、关心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书中有一个案例是巴布·约翰逊的,她在Monroe中学教了12年的六年级,在开学的第一周,她向这些6年级的学生问了两个问题:“你们对自己都有些什么问题弄不懂.?对这个世界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呢?”学生开始例举他们的问题,“我可以提一些傻傻的小问题吗”一名学生怯生生的问道。“如果这些是你的问题,你确实想得到答案,那么他们既不是傻问题也不是小问题。”老师这样回答。学生们列出他们的问题之后,巴布把学生们按相同问题分成小组,要他们为这些问题寻求答案。在做了充分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就有关自己的和有关世界的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按着全班汇总,巴布根据各小组的排序达成统一。这些问题成为她班级课程的基础。
调查结束时,巴布和学生们一起帮助学生弄清楚他们的调查研究和传统的学科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他们发明出一张图表,在这张表上,他们记下自己的经验:包括语言文字、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历史、音乐、艺术等方面。学生常常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学了这么多学得那么与众不同。这样的教学是非凡的,这需要非常广博的学科知识因为她开始于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课程。这样是真正让学生们在玩耍中学习。很佩服这样的老师,有那样长远的发展的目光,帮助学生保持兴趣有不拘于形式。我举得这才是理想的教学。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这样的教学将进行不下去。
书上的多个例子都说明了教学法知识对教师的重要性,许多老师都认为他们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终身不断改进和接受挑战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