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合集下载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

欢迎共阅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第二分册)。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项目测区地形以起伏的中低山地形为主,局部零星分布盆地和长条形的宽缓河谷。

地形相对高差200~600m,全线海拔500~1600m,根据地貌特征分类,将测区划分为侵蚀堆积、构造侵蚀、构造溶蚀三大地貌类型。

路线北侧山丘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高程1000m以下,主要以粉质粘土、卵石、泥石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

本合同段由于拟建路线较长、地形起伏较大,且跨越不同的微地貌边坡坡率按1:1;1:1;1:1;1:1;1:1.25进行稳定验算,安全系数为1.13;拟对一级进行锚杆框格梁加固、二级、三级、四级边坡进行锚索框格梁加固、五级进行现浇拱形护坡,经验算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为1.28,满足规范要求,并以此控制断面类比其余边坡断面进行工程加固处治设计。

3、边坡坡形、坡率与防护加固形式:①、每级平台均设置截水沟;态,必须建立动态监测体系。

只有对路堑边坡表面、地下变形以及支挡结构物受力状态监测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把握路堑边坡的安全稳定。

高边坡监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2)、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以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避免边坡工程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捷地进行;(3)、通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的稳定性个中参数和因数随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4)、通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施工期监测,为高边坡科研提供原始(1)、坡面外观观测①、量测目的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高填方路堤路堑高边坡及软基路基监测方案

高填方路堤路堑高边坡及软基路基监测方案

高填方路堤、路堑高边坡及软基路基监测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3)7、《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3)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3)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3)10、《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 (3)11、、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

(3)二、主要监控目的 (3)三、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 (4)量测项目及作用 (4)1 监控量测仪器 (5)监测主要设备表 (5)四、监测方案 (6)4.1 总体监测方案 (6)4.2监测布置 (6)监测横断面示意图 (11)4.2.2 量测注意事项 (12)4.2.3 量测数据的整理 (12)1绘制每一横断面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如下 (12)4.3 高边坡深层位移(测斜)量测、地表水平位移、人工巡回监测 (14)43.2地表水平位移和人工巡回监测 (14)水准观测的观测方法 (17)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7)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7)4.4.3监测周期 (18)4.5 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 (18)4.6位移管理标准 (19)管理等级表 (19)位移速率控制标准 (20)五、监控量测管理系统 (20)5.1量测要求 (21)六、保证体系及应急预案 (22)一、编制依据1XX外环高速公路XX段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补遗书、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合同谈判会议纪要;2XX外环高速公路XX段一期工程第六合同段(K26+460~K35+670)全长9.21公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3招标文件、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7、《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0、《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11、、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

高边坡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 高边坡范围本标段路堑边坡高度大于30m累计4处,单独设计为高边坡。

边坡为台阶式,通常10m一级,边坡平台宽2m。

边坡设计关键采取预应力锚索格梁、全长粘结锚杆格梁、衬砌拱防护,格梁或衬砌拱内坡面采取TBS植草或一般植草防护,高边坡具体位置及防护情况见下表。

二广高速怀三段10标路堑高边坡一览表序号1 2 3 4桩号及位置ZK38+996~ZK39+106左侧K40+762~K41+041左侧K41+130~K41+396右侧YK42+475~YK42+660右侧坡长(m)110279266185最大边坡高(m)3838.447.447.2边坡级数4455预应力锚索格梁+TBS植草、全长粘结锚杆格梁+TBS植草、衬砌拱植草关键防护方法1.2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1、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丘陵地貌。

路堑傍山开挖,山坡较陡,坡度30~45°左右,地形有一定起伏,山上植被发育。

2、边坡岩层: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层(多为亚粘土),下部出露基岩大多为花岗斑岩、砂岩,风化严重、结构松散,局部已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造成强度降低,易产生滑坡、滑塌和坍毁等地质病害。

二、编制依据1、二(边浩特)广(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广贺司[]94号文“相关公布怀集至四会段隧道、高边坡第三方监测纲领通知(.3.27)”。

3、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高边坡监测协调会议纪要(.8.7)。

三、监测目标1、经过对边坡变形监测,判定边坡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定开挖施工对边坡本身稳定性和周围构筑物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经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调整,方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支护方法,立即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避免边坡工程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

3、经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稳定性多种参数和原因随时间和空间上不停改变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路堑高边坡坡面观测及监测方案

路堑高边坡坡面观测及监测方案

路堑高边坡坡面观测及监测方案1.坡面外观观测的测点布置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监测基点宜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

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级平台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2.测桩埋设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之后,挖除表土并开挖0.5m*0.5m的孔约80cm深,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5m,钢筋顶段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

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此方法埋设。

观测点埋设完毕后,应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

对于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的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3.监测仪器精度及观测方法监测仪器选取精度不大于一秒的全站仪,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观测。

4.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时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及时通知第三方监测单位,在他们的指导下,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5.裂缝监测点设置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一般产生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

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

6.裂缝观测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所以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

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深约50cm,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风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片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裂缝,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缝隙的宽度数据,就是所测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

7.监测频率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一般来说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六个月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

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设计

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 、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第一册第二分册)。

2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

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

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620,终点桩号K12+070,路线长6.64km,位于景洪市勐养镇东侧。

本标段内,深路堑边坡共计8 处,最大边坡高度为46m。

具体段落见下表:深路堑段落一览表2、高边坡段岩性与地质构造项目测区地形以起伏的中低山地形为主,局部零星分布盆地和长条形的宽缓河谷。

地形相对高差200~600m,全线海拔500~1600m,根据地貌特征分类,将测区划分为侵蚀堆积、构造侵蚀、构造溶蚀三大地貌类型。

路线北侧山丘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高程1000m以下,主要以粉质粘土、卵石、泥石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

本合同段由于拟建路线较长、地形起伏较大,且跨越不同的微地貌单元,加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便于设计使用,现将路线按里程评述:1、K4+620~K7+100 段位于浅割低山丘陵地貌区,微地貌属山间河谷、缓坡及部分陡坡地貌,为新建双幅路线,沿线以粉质粘土、卵石,泥岩为主。

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沿线山间沟谷均有地表水分布,向西侧排泄至南养河。

沟谷地段地下水位埋深浅,坡面一般埋深较深,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K6+200~K6+620段分布的滑塌体,对线路影响不大。

K6+815~K6+990段潜在不稳定土质边坡,岩石以卵石粉质粘土含大量卵石、漂石组成,均匀性、分选性极差。

2、边坡选取控制性K6+100 断面进行检算,力学参数取值参考有关试验值,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下表为设计指标采用值:岩土层的设计力学参数建议值表边坡坡率按1:1;1:1;1:1 ;1:1 ;1:1.25 进行稳定验算,安全系数为1.13 ;拟对一级进行锚杆框格梁加固、二级、三级、四级边坡进行锚索框格梁加固、五级进行现浇拱形护坡,经验算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为1.28 ,满足规范要求,并以此控制断面类比其余边坡断面进行工程加固处治设计。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适用范围 (2)第三章工程概况 (2)一、高边坡地理位置 (2)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三、气象及气候 (3)第四章监测目的 (3)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 (4)一、监测工作的内容 (4)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 (4)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 (5)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5)一、地面位移量测 (5)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 (5)2、量测频率 (7)3、量测方法 (7)4、量测注意事项 (7)5、量测数据的整理 (8)二、深层位移(测斜)量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回监测 (9)1、深层位移(测斜)量测、 (9)2、锚杆锚索应力监测 (9)3、人工巡回监测 (10)4、量测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与反馈 (10)三、地质和防护描述 (11)四、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 (12)五、位移管理标准 (13)1、控制标准 (13)2、监测管理基准 (13)3、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14)4、信息反馈与成果提交形式 (14)第八章监控量测管理系统 (14)一、组织机构 (14)二、管理流程 (15)三、量测要求 (17)四、保证体系 (18)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段第A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076-95)第二章适用范围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A标段A4高边坡监控量测作业。

第三章工程概况一、高边坡地理位置本合同段内高边坡防护共有2处,其里程桩号分别是K9+849~K9+920右侧,K11+409~K11+480右侧,最大边坡高度25.6m,长度合计142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一)工程地质情况1、K9+849~K9+92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6m,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残丘地貌。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1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 高边坡范围本标段路堑边坡高度大于30m共计4处,单独设计为高边坡。

边坡为台阶式,一般10m一级,边坡平台宽2m。

边坡设计主要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梁、全长粘结锚杆格梁、衬砌拱防护,格梁或衬砌拱内坡面采用TBS植草或普通植草防护,高边坡具体位置及防护情况见下表。

二广高速怀三段10标路堑高边坡一览表1.2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1、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丘陵地貌。

路堑傍山开挖,山坡较陡,坡度30~45°左右,地形有一定起伏,山上植被发育。

2、边坡岩层: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层(多为亚粘土),下部出露基岩大多为花岗斑岩、砂岩,风化严重、结构松散,局部已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导致强度降低,易产生滑坡、滑塌和崩塌等地质病害。

二、编制依据1、二(边浩特)广(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广贺司[ ]94号文“关于发布怀集至四会段隧道、高边坡第三方监测大纲的通知( .3.27)”。

3、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高边坡监测协调会议纪要( .8.7)。

三、监测目的1、经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构筑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经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以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避免边坡工程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

3、经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各种参数和因素随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4、经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施工期监控,为高边坡科研提供原始观测数据,从而分析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以及后期的变化规律,了解预应力随时间和开挖卸荷过程的长期变化情况,解释其长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

5、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安全稳定性。

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摘要:高边坡是指坡度大、坡高大、坡面陡峭的边坡,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对高边坡进行监控和量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包括传感器的布置、监测参数的选择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一、引言高边坡地质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高边坡的变形、滑坡等异常情况,有效监测高边坡的运动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已经成为边坡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感器的布置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的第一步是合理选择和布置传感器。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分布在高边坡的不同位置,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在传感器的布置方面,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 传感器位置的选择:要选择恰当的位置来布置传感器,通常需要考虑地质条件、边坡结构、监测参数等因素。

传感器应尽量靠近边坡的重点部位,如裂缝、悬空、边坡顶部等。

2. 传感器数量的确定:根据边坡的大小和形态,确定适当的传感器数量,以覆盖整个边坡区域。

传感器数量过多会增加成本,而数量过少则可能无法及时监测到边坡的变形。

3. 传感器布线的设计:合理的传感器布线设计可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

布线应尽量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传输的损耗。

三、监测参数的选择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的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位移、应变、倾斜、地下水位等。

在选择监测参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监测参数的灵敏度:选择具有较高灵敏度的监测参数,可以更精准地监测到边坡的运动变化。

2. 监测参数的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监测参数,避免由于传感器漂移或干扰等因素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3. 监测参数的综合性:综合考虑边坡的特点和工程需求,选择能够反映边坡运动全貌的监测参数。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的第三步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高边坡路堤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路堤监控量测方案

(K115+338~K141+600)高边坡/路堤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审定: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监测项目及仪器 (9)4、监控量测工作量 (9)4.1监测点布置原则 (10)4.2监控量测工作量汇总表 (10)5、监控量测方法 (12)5.1监测点布置 (13)5.2高填方路堤监测方法 (14)5.2.1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 (14)5.2.2路肩沉降 (14)5.2.3路基中心沉降 (14)5.3深挖方路堑监测方法 (14)5.3.1坡面水平位移和沉降 (15)5.3.2深层坡体位移 (15)5.3.3地下水位 (15)5.3.4坡面及支挡结构裂缝 (15)5.4监测频率 (15)6、监控量测数据处理 (15)6.1数据记录与分析 (16)6.1.1数据记录 (16)6.1.2数据分析 (16)6.2控制标准与反馈 (16)6.3成果提交 (16)7、人员组织与安全保障 (16)7.1组织机构 (17)7.2管理流程 (17)7.3量测要求 (18)7.4安全保障 (19)1、编制依据1.施工设计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2015)5.《建筑变形量测规范》(JGJ 8-2016)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内高填方路段共有3处,深挖方路堑共有14处。

其详细情况见表2-1至表2-4。

第 1 页序号里程桩号坡长(m)最大坡高(m)地形图工程地质概况1 ZK122+243~ZK122+456213 14.7高填石路基,位于坡洪积沟谷平原,地表起伏较大。

地表分布崩坡积、坡洪积块石、含黏性土碎石层,厚度5-17.3m不等,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岩质坚硬,岩石较为完整。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本方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边坡的监测工作。

第三章工程概况一、高边坡地理位置该高边坡位于XX省XX市XX县XX镇,地理坐标为XXX。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该高边坡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结构多变,存在多个断层带。

水文地质方面,该地区地下水位较深,且存在多个地下水流动通道。

三、气象及气候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XX℃,年降雨量为XXXmm。

第四章监测目的本次监测旨在对高边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一、监测工作的内容本次监测工作包括地面位移量测、地下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温度监测等。

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地面位移量测:通过对高边坡不同位置的位移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

地下水位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地下水涌出、渗漏等问题。

降雨量监测:了解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温度监测:了解高边坡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冻融、温度应力等问题。

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本次监测所使用的仪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降雨量计、温度计等。

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一、地面位移量测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在高边坡上设置多个量测点,包括顶部、中部、底部等位置。

为了全面了解高边坡的变化情况,设置多个断面,包括横向断面和纵向断面。

2、量测频率地面位移量测应在每个量测点上每天进行一次,数据及时上传至监测中心。

3、量测方法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将数据上传至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分析。

以上是对原文的修改和改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量测注意事项在进行监测量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量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得到保证;2.量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量测数据的记录应及时、准确,并进行分类整理;4.量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路堑高边坡坡面观测及监测方案

路堑高边坡坡面观测及监测方案

路堑高边坡坡面观测及监测方案1.坡面外观观测的测点布置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监测基点宜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

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级平台观测点不宜少于5个。

2.测桩埋设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之后,挖除表土并开挖0.5m*0.5m的孔约80cm深,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5m,钢筋顶段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

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此方法埋设。

观测点埋设完毕后,应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

对于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的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3.监测仪器精度及观测方法监测仪器选取精度不大于一秒的全站仪,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观测。

4.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时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及时通知第三方监测单位,在他们的指导下,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5.裂缝监测点设置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一般产生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

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

6.裂缝观测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所以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

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深约50cm,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风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片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裂缝,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缝隙的宽度数据,就是所测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

7.监测频率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一般来说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六个月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

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

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合同段(YK42+750~YK44+820)路基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复核: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十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日期:2007年6月10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 2 - 第二章工程概况......................................................... - 2 - 第三章监控量测的目的................................................... - 2 - 第一节监控量测的目的................................................. - 2 - 第二节适用范围....................................................... - 3 - 第四章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内容......................................... - 3 - 第五章监控量测组织机构与管理........................................... - 3 - 第六章监控量测方法..................................................... - 4 - 第一节地面位移监测................................................... - 4 - 第二节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 7 - 第三节量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 8 - 第七章监控量测的注意事项.............................................. - 15 - 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 16 -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标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3、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广宁段高边坡第三方监测方案;4、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5、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路基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路基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路基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目录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原则 (2)2 工程概况 (2)3 测量仪器配置 (2)4 检测内容 (3)4.1路堤沉降变形监测 (3)4.1.1 监测类型 (3)4.1.2 监测剖面布置 (4)4.1.3 监测元件及精度要求 (6)4.2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 (7)4.2.1 监测对象 (7)4.2.2 监测内容 (7)4.2.3 监测频率 (9)4.2.4 各类监测警戒值的确定 (9)4.3监测断面 (10)4.3.1 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 (10)4.3.2 路堤高边坡变形监测 (10)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MHTJ-31标路基高边坡监测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1)《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3)《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施工图设计文件》(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31标路基施工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铁路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等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

(7)现场调查报告,近年来铁路、高铁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方法、科技成果。

(8)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

(9)我公司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1.2 编制原则(1)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2)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3)遵循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4)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则。

2 工程概况蒙华铁路MHTJ-31标段路基:DK1696+200~DK1702+770段路基高边坡沉降及变形观测,观测类型分为挖方路堑和填方路堤。

对挖方断面DK1696+380、560、650和DK1701+960、DK1702+680监测;对填方断面DK1696+750、DK1702+025和DK1702+200进行监测。

(word完整版)高边坡监测方案.doc

(word完整版)高边坡监测方案.doc

附件: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高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深挖高路堑边坡共29 处(大于 30 米),高填路堤边坡6处。

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

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 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不需要不正常停挖或其他措施不满足加固措施不满足三、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清表、放线边坡开挖施工准备需要埋设监测仪器测点仪器埋设初测、调试开挖边坡动态跟踪监测满足稳定标准本级开挖完毕本级加固防护开挖完毕继续监测满足稳定标准竣工业主、监理审核确定坡面观测点与裂缝观测点监理确认测点仪器坡面及裂缝观测点埋设确定重点监测断面业主、监理等审核测斜管、测力计埋设与安装监理确认测点仪器监理确认埋设记录监测断面测点埋设记录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监测单位监测断面仪器埋设记录监理确认埋设记录人工巡视与日常监测埋设记录提交业主普通断面资料整理分析断面监测监理确认后资料提交监测单位(汇总后交业主)停止开挖或其它加固措施监测单位数据与记录综合整理填写报警单报业主、监测单位备案重点断面综合分析、稳定判断有断面危险时当天向业主、开挖期间半月提交一按时提交月报、阶段报告、标段驻地监理报警次重点断面监测资料总结报告(含普通断面)2、资料报送内容:a、人工巡视记录表;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e、裂缝观测记录表;f、报警联系函四、报警方法1、稳定控制标准;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 2mm/d;(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浅谈高边坡监控量测

浅谈高边坡监控量测

浅谈高边坡监控量测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整个工程的把握,总结出高边坡监控量测的手段以及监测点的布置和标准,并同时保证精度保证。

标签:监测;高边坡;程序1 工程概况二广线四标段路基地形起伏较大,山坡两侧及底部冲沟发育,路堑大多傍山形成,出现高边坡,其中K75+693~K75+950右侧,边坡高度大于30m,坡长257m,最大边坡高度38.5m;采用四级防护,施工中要及时对对该边坡进行监控量测,观测坡顶地面、边坡坡面的稳定性,若观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工程安全。

2 监测目的(1)对于高边坡路堑要对其进行稳定性的监测,确保其安全、快速地施工。

(2)判断边坡的滑动范围及发展趋势。

(3)检验边坡加固的效果。

(4)为边坡支护工程的维护提供依据。

3 监测手段依据施工设计图,本路线主要采用坡面变形观测、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监测。

(1)坡面变形观测: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通过各点之间距离的变化来分析边坡的表面变形情况。

(2)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根据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数据,来分析其变化规律,推断出高边坡的破坏趋势。

4 监测点的布置4.1 坡面观测点设置监测点需设置在坡体稳定处,且要距离监测坡体较远,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

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尽可能设在边坡的前后缘、裂缝和地质分界线等处。

4.2 裂缝监测点设置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常常出现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可分布于边坡坡体体的结构层内。

5 监测仪器的选择与埋设5.1 坡面变形观测(1)监测仪器的选取。

监测仪器采用全站仪。

该仪器精度高,监测性能优良,对高边坡坡体的蠕动式变形测量精度较高。

(2)监测点标志的埋设。

若边坡为土质,在监测基點位置处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长宽均约为0.5×0.5m的孔,孔深约80cm,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将一根钢筋埋设于混凝土中心,钢筋头要伸出约0.5cm,钢筋头处设标记以作为监测点。

[广东]高速公路工程高边坡监控测量方案

[广东]高速公路工程高边坡监控测量方案

XX高速公路XX至XX段第XX段高边坡监控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XX高速公路XX至XX段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高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其中本路段(XX+600~XX+233.444)深挖高路堑边坡共1处(大于30米),高填路堤边坡2处。

线路处于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其中主要为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本路段次生断裂构造较发育,路段岩层产状较紊乱,部分线路小角度相交,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按照业主的安排分第三方监测项目和施工单位监测项目。

深层位移监测由第三方进行(本标负责钻孔、协助第三方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在第三方的协助下由本标进行监测。

详细监测点设置见下表。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

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初次埋设应在第三方监测单位指导下进行),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XX高速公路XX至XX段第11标段监测断面一览表三、监测实施流程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不满足不满足三、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监理确认后资料提交监测单位(汇总后交业主)有断面危险时2、资料报送内容:a、人工巡视记录表;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e、裂缝观测记录表;f、报警联系函四、报警方法1、稳定控制标准;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合同段(YK42+750~YK44+820)路基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复核: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十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日期:2007年6月10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 2 - 第二章工程概况......................................................... - 2 - 第三章监控量测的目的................................................... - 2 - 第一节监控量测的目的................................................. - 2 - 第二节适用范围....................................................... - 3 - 第四章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内容......................................... - 3 - 第五章监控量测组织机构与管理........................................... - 3 - 第六章监控量测方法..................................................... - 4 - 第一节地面位移监测................................................... - 4 - 第二节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 7 - 第三节量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 8 - 第七章监控量测的注意事项.............................................. - 15 - 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 16 -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标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3、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广宁段高边坡第三方监测方案;4、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5、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工程概况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合同段线路穿越区主要为剥蚀山丘地貌。

路段内地形起伏大,山坡两侧及底部冲沟发育。

标段内填挖交替较为频繁,且山体自然坡率陡峻,高边坡出露基岩大多为砂岩,风化严重、结构松散,局部已成半岩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导致强度降低,易发生滑坡、滑塌和崩塌等地质病害。

标段内高度大于30m的高边坡有2处,另一处由于紧邻马头塘隧道出口,自然坡率较陡,因此采取相应的高边坡设计。

最大边坡高度为40.5m,长度共计325m(单侧)。

详见表1:路堑高边坡一览表表1 高边坡一览表第三章监控量测的目的第一节监控量测的目的1、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构造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避免边坡工程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

3、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安全稳定性。

4、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

第二节适用范围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一合同段高边坡监控量测作业。

第四章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内容高边坡的监控量测主要项目包括:地面位移监测、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等,具体见表2: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工作内容表。

表2 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工作内容表第五章监控量测组织机构与管理一、组织机构组建以项目总工张奎为组长,工程技术部刘光才、伍晓泉、洪学钢,质检部钮小祥为组员的量测组。

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的处理工作,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报告监理工程师和第一监测项目部。

二、监控量测管理1、测量队承担项目的量测任务。

2、现场量测人员负责埋点、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工程技术部。

3、量测工作按量测计划实施,并与现场施工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

4、测点须牢固,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

5、监控量测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第六章监控量测方法第一节地面位移监测一、量测目的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索佳ST230RK全站仪进行观测。

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二、测点布置通过对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监测基点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

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

具体见图1:边坡坡面变形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边坡坡面变形观测点立面布置示意图与表3:边坡坡面变形观测点一览表。

图1:边坡坡面变形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边坡坡面变形观测点立面布置示意图三、测桩埋设对土质边坡,选择好监测基点位置后,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0.5×0.5m的孔,孔深80cm,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Φ12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5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

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

观测点埋设完毕后,稳定2~3d之后即进行初测。

对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四、监测仪器的选取与测设方法监测仪器选取2007年1月鉴定合格的全站仪索佳ST230RK,精度达到1mm,能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

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观测。

五、监测频率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六个月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

在监测期间内的监测频率按表4控制。

表4 边坡监测频率表第二节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一、量测目的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当坡体发现裂缝时及时报给第三方监测单位,在第三方监测单位的指导下,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二、裂缝监测点设置在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

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坡面无需布置测点。

三、裂缝监测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则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

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深约50cm,用混凝土浇筑至地面高度,混凝土中各埋设一块长方形铁片,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搭接约5cm长(如图3所示),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图3:裂缝监测装置示意图第三节量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一、量测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量测数据采集完成,及时整理分析,绘制各种曲线图。

数据呈收敛趋势时,及时回归分析,推测地面的最终位移值及稳定时间,评价高边坡的安全性、施工方法和工程措施有效性。

1、地面变形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地面变形主要分为平面位移,监测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完后,及时绘制边坡位移量u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边坡位移量u与开挖高度h、速率v与边坡开挖高度h的关系曲线。

见图4 :u-t散点图、图5:u-h散点图、图6:v-t散点图。

图4 u-t散点图图5 u-h散点图图6 v-t散点图2、裂缝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裂缝观测数据收集整理后,绘制的曲线有裂缝发展宽度u与时间t(即u-t)的关系曲线,裂缝发展宽度u和速率v与开挖高度h(即u-h和v-h)的关系曲线,图示同本章节第1项。

3、减载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当边坡滑移过大,进行减载处理的情况下还需绘制边坡滑移量u和边坡滑移速率v与荷载w关系的关系曲线,裂缝发展宽度u和速率v与荷载w的关系曲线。

见图7:u-w散点图、图8:v-w散点图。

图7 u-w散点图图8 v-w散点图4、边坡滑移监测及裂缝监测回归分析u-t曲线趋于平缓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高边坡前期采用对数u=1/log(1+t i ) 、指数u=a•e-(b/ti)和双曲u=t i/(a+bt i) 三种回归函数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取其中相关系数r最趋近于1的那个函数,推测高边坡变形的最终位移量和最终稳定时间。

回归分析图见图9:对数回归分析图、图10:指数回归分析图、图11:双曲线回归分析图。

图9 对数回归分析图图10 指数回归分析图图11 双曲线回归分析图在对前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后,采用其中最实用的一种函数作为高边坡监测的回归分析函数。

5、u-t曲线出现反弯点时,表明坡体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必须密切监视坡体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同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及第一监测项目部。

如下图所示在量测工作至第3天时,边坡位移速率突然增大,出现了反弯现象。

二、高边坡稳定性判定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

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

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

4、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坡体位移速率v持续下降时(du2/d2t<0),坡体趋于稳定状态;当坡体位移速率v无收敛趋势时(du2/d2t=0),坡体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坡体位移速率v出现增涨时(du2/d2t>0),坡体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时减载处理,加强支护;当v-t曲线出现反弯时,表明坡体和支护已不稳定,须密切监视坡体动态,暂停开挖并加强支护。

同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和第一监测项目部。

三、监控量测工作及信息反馈流程1、边坡变形观测流程:见图12:高边坡变形观测流程图图12 高边坡变形观测流程图2、裂缝观测流程见图13:高边坡裂缝观测流程图图14 高边坡监测与施工动态控制图图15 高边坡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第七章监控量测的注意事项高边坡监测工作注意事项如下:1、监测人员做到四个固定,即固定的观测操作人员,使用固定的测量仪器,固定的测站基点,固定的游标卡尺量测。

并尽量做到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外界条件下进行观测,以减少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2、每次观测前对全站仪进行系统的检测,不符合精度的仪器不得使用,以便减少仪器造成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