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音乐特色教研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一种具有特色的小学音乐教研模式。
二、小学音乐特色教研模式概述1. 教研目标(1)提高教师音乐素养,增强教学能力;(2)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3)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4)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研内容(1)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乐基本理论、音乐史、音乐鉴赏等;(2)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3)音乐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4)音乐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等。
3. 教研方法(1)集体备课:教师共同研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形成共识;(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成长;(3)专题研讨:针对某一音乐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4)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音乐教学改革。
三、小学音乐特色教研模式的具体实施1. 建立健全教研制度(1)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和内容;(2)建立教研档案,记录教研过程和成果;(3)设立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教研活动。
2. 加强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音乐教育培训,提高教师音乐素养;(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鼓励教师参加音乐比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3. 优化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适合的音乐课程;(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3)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创设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2)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3)鼓励学生创作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 加强音乐评价(1)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2)定期开展学生音乐素养测试,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情况;(3)开展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中小学音乐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
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核心素养,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丰富音乐教育理论: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为音乐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 推动音乐教育改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向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2. 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3. 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4. 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评价与反思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核心素养内涵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进展。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案例,分析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总结有效教学策略。
3. 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开展中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与不足。
4.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有效教学策略的需求与看法。
5.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创新”模式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创新”模式教师要实现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目的,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教育,给小学音乐注入新鲜血液。
因此,本文将以小学音乐“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阐述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要采用“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小学音乐“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一、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活学生热情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促进“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应激活学生热情,开展自主学习。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虽然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很难保持注意力一直集中,这就要求教师避免采用机械式灌输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不能激活学生学习热情,还会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各学习环节中。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森林狂想曲”这一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该首音乐作品的旋律,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教师应注重创设梦幻般、精灵般的热带雨林,因此教师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利用优势,提升创设情景的真实性,那么随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激活,而教师则要善于引导学生能够想象自身处于一大森林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配合教师授课。
总体来说,教师应善于掌握学生的内心喜好来制定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二、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态度,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全面展现出来,使其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技能传授 的教学思路 。中小学音乐教 育要 以学生为本 ,以音 乐教育 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2 .研究 、总结 国内的经验及 其模式 自 2 世纪七八 十年 代以来全 国各地 音乐教研 网络相继 0 建立 ,开展 了丰 富多 彩的教研活动 ,同时也涌现 了大批 音乐 教学 的有 志改革者 ,他们 在 中小学音乐 教育 的各方 面进行单 因子改革 或整体改革 的实验 ,他们 的思路 及经验 ,在各 地的 刊物上都有报 导 ,我们要认真做好 收集 、整 理工作 。 3 .加强对 国外音乐教学思 想与模 式的研究 本世纪 以来产生 的音 乐教育体系 和流派 ,对世界音乐教 育发生 了重大 的影 响。瑞 士的音乐教育 家达尔克罗兹独创 的 体态律 动教 学 ,具有划 时代的作用 ,首次确立 了身体运 动反 应在音乐教 育 中的重要地 位 ,在理论上 开拓 了近现代音乐教 育 的研究视 野 ,在实践上 推动 了近现代音 乐教育 的进步 。匈 牙利作 曲家柯达伊创造 的柯达伊教学体 系 ,立足于 弘扬本 民 族文化 ,采 用首调 唱名法 、柯尔文手势 、节奏唱名等手段 , 有效地造就 出大批热爱本 民族音乐文化 的爱好者 。德 国作 曲 家奥尔夫创 立的奥尔夫教 育体系 ,一切从 儿童 出发 ,提倡学 习 “ 素性 ”音乐 ,注重 培养创造力 ,使 儿童能 以最 自然的 元
一
强调文化知 识的传授 ,学 习前 苏联教育家凯 洛夫教学法 ,凯 洛夫 的教学模 式引入音乐课 ,其模式为 :组织 教学 ,复 习检 查 ,讲授新课 ,巩 固 、布 置作 业。
3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以后 , 乐 教 育 开 始 出 现 了生 机 , 音 音 乐教学改革 逐渐趋于活跃 。如 :为 了改变大声 喊叫 的唱歌 ,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的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更加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理念和音乐教学实际,探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感受音乐的美好,领略其中的情感表达。
教师在唱歌课上应该注重歌曲的解读和情感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并体验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读歌词、分析曲式、探讨主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通过唱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欣赏、体验歌曲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参与新课标理念提倡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
教师还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歌曲学习和演唱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合唱团队的组建,让他们在合唱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演,让他们在唱歌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记录和反馈。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激励他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1.不适宜的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教学素养现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都不太合理,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提升。
音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的质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魅力,减少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农村或者城市都有。
只有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能体会到快乐。
2.音乐课上课缺乏创新力,教学只是突出教授课本知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足,一些老师讲课都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缺乏新的创造力,这些原因造成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音乐教学主要给人以精神方面愉悦为主,但是书本知识是死的,老师上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性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上课的艺术,这不利于学生学习。
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根据音乐课教学规律来设置教学方法,音乐课以活动课形式为主,例如在教学模式上,一个单元为一个主题。
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可以采取戏剧教学法,把要学的几首歌,串联成一个音乐戏剧,把这几首歌插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效果活灵活现。
二、改变中小音乐教学现状的措施1.参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调整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弱化音乐专业性、书本知识性,重视对音乐学习的赏析,让同学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里正确认识审美的趣味性。
新课改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才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教学的同时还要提升自我知识能力中小学音乐老师教学上老师主体,老师自身素质决定教学成败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质量,所以老师自身加强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这方面学校方面可以组织音乐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专业能力。
老师们之间也可以吸收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新课标引导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探讨

新课标引导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探讨导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新课标的实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指导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1. 音乐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标提出了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调整也是必然的。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而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及创造性,因此音乐教学内容需要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创作和表演技能的培养。
2. 教学方法的改革3. 评价方式的转变二、指导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方式1. 注重音乐情感的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赏、音乐情感表达的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和意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共鸣。
2. 强化音乐创作的训练3.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4.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新课标下面临着专业素养不足的挑战,教师群体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与研修,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由于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中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深受其害。
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业负担,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音乐学习和活动。
3. 学校音乐资源匮乏很多中小学的音乐资源匮乏,如音乐教室设施简陋、音乐器材不全等,影响了音乐教学的开展。
因此需要加强学校音乐资源的建设,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和条件。
4. 家长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由于很多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参与缺乏支持与配合。
因此需要加强对家长的音乐教育宣传与解释,提升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回顾 中小学音乐教育 的历史
点, 轻视 学生 的参 与体 验 、 视 音 乐 实 践 活 对音 乐 有 初步 的认 识 。 轻 由于 游 戏 简 单 易做 ,
只 一 它 可 以 清 除 儿 童 精 神 的 紧 张 和 不 安 情 绪 , 回顾 我 国 中小 学 音 乐 教 育 课 堂 教 学 模 动 的 开 展 。 强 调 发 展 学 生 的 理 性 思 维 , 容 式 的 历 史 , 们 不 难 看 出 音 乐 教 育 在 我 国 味 的 向 学 生 灌 输 音 乐 理 论 知 识 和 技 能 、 我 讲 不 会 造 成 儿 童 的 挫 折 感 , 易帮 助 儿 童 培 的 发 展 不 是 一 帆 风 顺 的 。 大 至 经 历 了 以 解 空 洞 的 大 道 理 。 样 就 束 缚 了学 生 音 乐 养 自信心 , 养 他 们 的 集 体 感 , 会交 往 能 它 这 培 社
QQ Q:
S ci nce e and T ech noJ ogy n I novaton l H e al r d
创 新 教 育
浅 谈 中 小 学 音 乐 课 堂教 学 模 式 的改 进
张 毅 ( 山东 东营职 业学 院艺体 系 山东东 营 2 7 9 ) 5 0 1
下几 个 阶 段 。
( )H中 国 时 期 。自“ 堂 乐 歌 ” 中 国 1『 学 在
形 象 思 维 发 展 , 学 习 的绊 脚石 必须 舍 弃 。 是 () 弃课堂教 学的专业化倾 向 , 2摒 目前
力 , 增长才干 。 并 3 2小 学 中 、高年 级及 初 中 .
随着 学生 年龄 增长 , 生 的生 活范 围 学 兴起 , 些有识之士就提出了“ 一 以美 育代 宗 中 小 学 音 乐 教 育 没 有 很 好 的 突 出 中小 学 生 教 ” “ 美 育 救 国 ” 主 张 。 们 把 唱 歌 看 的 特 点 。 种 教 学 观 念 是 深 受 专 业 音 乐 教 和认 知领 域 进 一 步 扩 展 。 理 、 理 日趋 成 、以 等 他 这 生 心 参 获 作 是 “ 造 国 民之 品 质 ” 一 个 要 素 , 为 育 的 影 响 , 为 音 乐 教 育 就 是 为 了 要 培 养 熟 , 与 的 意 识 和 交 往 的 愿 望 增 强 , 得 知 改 的 并 认 此 奋 斗 终 生 , 立 了 当时 中 小 学 音 乐 教 学 音 乐 家 。 创 这种 专业 化 的教 学 严重 脱 离 学 生 ,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摒 弃课堂 教学 的非艺术 化倾 向。在传 统音乐 教学 中, 、 课堂 教学 没有很 好的 突 出音 乐艺术 的特 点。忽略 了音乐 学科 的特 点 , 视 学生 的参与 体验 、 视音 乐 轻 轻 实践 活动 的开 展 。 强调发 展学 生的理性 思维 , 味的 向学生灌 输音乐 理论 知识 只 一 和技 能、 讲解 空洞 的大道 理。这样 就束 缚 了学生音 乐 形象思 维发 展 , 学习 的绊 是 脚石 必须舍弃 。 2 摒 弃课 堂教 学 的专业 化倾 向, 、 目前 中小 学音 乐教 育没 有很 好 的突 出 中小 学生 的特点 。 这种教 学观念 是深受 专业音 乐教育 的影 响, 为音 乐教育 就是 为了 认 要培养 音乐家 , 却忘 了音乐 教育 还有 另 一个 更为 重要 的 , 或称 之 为 首要任 务 的 , 那就是 为众多 的将来不 是音乐 家的孩 子们 着想 。鼓励 、 帮助他 们成 为积 极 的、 有 定音 乐能 力的音 乐爱 好者 , 他们 从音 乐 中享 受到 喜悦 、 使 乐趣 , 也为 他们 向音 乐高深方 面的发 展打下 良好 的基础 。 这种专 业化 的教学 严重脱 离学生 , 得不丢 不 弃。 3 摒弃把音 乐看 作是“ 、 饭后 的甜 点 ” 是学校 教 育的一 种点 缀 , , 是学 校其他 方 面教 育的 附庸 。 在传 统音 乐教学 中把课 堂教 学模式 改革看成 了学 生消遣 、 乐的 娱 方式 。因此 为了迎合 当前教 改形 式, 课堂上 采用 毫无 意义 的教 学形 式, 一味摆 花 架子, 好像要 向人表 明: 跟上 了 时代潮 流 、 功 的进 行 了教 改。摆 出 唬人 的架 我 成 式 , 际是投 机取 巧、 实 只不 过在 传统 教 学模 式上 涂上 一层 蜜糖 罢 了 。这 种“ 点 甜 式” 的教 学只追 求虚伪 的形式, 没 有实 际 内容 , 我们 必须抛 弃 。 通过 以上分 析 , 我们可 以看 出实行 课堂 教学 改革就 必须严 格 脱离传 统模 式 , 舍弃 那些僵 死 的、 有活 力的 东西 , 有这 样 我们 的音 乐教 学才 有 出路 , 没 只 才有 创 新。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作为学生们接触音乐的第一步,应该是一个愉快、充满乐趣的地方。
在现实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1.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对音乐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够,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而有些教师对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够了解,难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 教学内容单一。
在一些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内容多以传统的音乐知识教学为主,缺乏对音乐艺术的培养和对学生情感、意志、审美等方面的教育。
3. 学生兴趣不高。
由于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单一化,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4. 缺乏趣味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少趣味性,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活动单一,缺乏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二、对策探讨1. 提高教师水平。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水平,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
3. 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乐在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4. 增加趣味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趣味性,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 建立音乐教学示范校。
通过建立音乐教学示范校,推广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经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水平。
6. 建立音乐教学资源库。
建立音乐教学资源库,提供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参考和支持。
以上就是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 0 1 3年 第 纵 ■-
中 小 掌 音 呆 教 掌 模 式 的 探 察与 昆 考
解 丽 丽 河 南省 郑 州 市 中 原 区绿 都 城 小 学
音乐课 堂教学是艺术教育 的主渠道 。 如何大 幅度 提 高音乐课堂教学 的质量与效率 , 促进学生 整体素质 的提高 , 这对 每一位音 乐教 师来说 , 是 难得 机遇 下 的 挑 战 。显然 , 过去单 因子 的研究 只能提高某一 方面 的 质量, 如何把握 整体 的质量 与效 益 , 需 从音 乐教 学 的 结 构人 手 , 从 教学模式 上进 行研 究 , 即根据 素质 教育 的 目标 , 在现 代音乐教 学理 论 的指导下 , 研 究音乐 教 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 耳 价 等。 .
二、 研 究 的 思 路
响, 强调 文化 知识 的传 授 , 苏联 教育家 凯洛 夫 的教学 法 和教学模式被 引入音乐课 , 其模 式为 : 组织 教学 , 复 习检查 , 讲 授新课 , 巩 固、 布置作业 。 3 . 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后 , 音乐 教育开 始 出现 了生 机, 音乐教学改革逐 趋活跃 。如 为了改变大声 喊叫 的 唱歌 , 开展 了童声训练 的研究 ; 为改革 枯燥 的乐 理知
处理 ) 。 2 . 上世纪 五六十年 代 , 音 乐课 受其他 文化课 的影
小学音乐课例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小学音乐课例教研活动。
本文以一堂小学音乐课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音乐课例教研。
二、课例背景本次教研活动选取的课例为三年级音乐课《小星星》。
这是一首简单、易懂、充满童趣的歌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课例分析1.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欣赏、创编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
2. 教学内容(1)歌曲学习:学习歌曲《小星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音乐欣赏:欣赏其他相关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创编活动: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简单的创编。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音乐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小星星》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音乐欣赏:欣赏其他相关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小苹果》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4)创编活动: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简单的创编,如改变节奏、加入歌词等。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四、课例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演唱、欣赏、创编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但部分学生在节奏掌握方面仍有待提高。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四美”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四美”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四美”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四美”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理论基础1.音乐欣赏的概念音乐欣赏是指通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四美”教学模式的含义“四美”教学模式是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感官美、情感美、思维美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实践方法1.感官美的培养感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感官的刺激,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听、触摸、嗅觉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
2.情感美的培养情感是音乐作品所传达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能力。
4.审美能力的培养三、实证研究与评价1.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堂进行观察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反馈和测试结果,进行实证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四美”教学模式的感受和反馈。
2.评价标准四、结论与展望1.结论2.展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四美”教学模式,探索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音乐教育APP等,创造更好的音乐欣赏教学环境和体验。
音乐教研的研讨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必要开展音乐教研活动,探讨以下研讨问题。
二、研讨问题1. 如何优化音乐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1)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等。
(2)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优化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3)探讨如何根据学生年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音乐课程。
2. 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1)分析当前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等。
(2)探讨如何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研究如何构建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体系,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3. 如何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分析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弊端,如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等。
(2)探讨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途径,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
(3)研究如何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4. 如何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分析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探讨如何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如美术、语文、历史等。
(3)研究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如何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1)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如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
(2)探讨如何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课外活动,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音乐沙龙等。
(3)研究如何通过音乐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6.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教育?(1)分析家校合作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浅析

学习 , 以及螺旋 型课程等 , 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 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 。 美 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 , 强调音乐学 习的各个方面应 当 相互联 系, 综合 成为一个整体 , 通过表演 、 听赏 、 创作 等获得知识
和技能的同时, 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 素质 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 系与流派 ,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 乐 的积极性 , 以学生为 主体 ; 强调创造性 , 注重培养学生 的想 象 力, 创造力 ; 在教学环境上都 以宽松 的形式 , 在没有课桌 椅的宽 敞教室 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我们 可以将这些体 系的教学模 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 探索——模仿—— 即兴——创造 。 三、 音乐教学策略 1 . 德 育与美育 “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 , 首先是培养 人” 这 是苏霍 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远远超 出艺术的范 围, 是陶冶高 尚情操的有力手段 , 而德育与美育是它 的灵魂 。我 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培养完善的人格 , 音乐教育首先要教 会学生 “ 学会做人 ” 。 2 . 生动与主动 “ 生动” 至少包含 三个层面 : 一是形式的生动 ; 二是教学 内容 设计 的生动 ;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 出
以教师为中心 , 单纯知识 、 技能传授 的教学思路 。中小学音乐教 育要以学生为本 , 以音乐教育 为手段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2 . 研究 、 总结 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 以来全 国各地音乐教研 网络相继建立 ,开展 了丰 富 多 彩 的 教研 活 动 ,同 时 也 涌现 了大 批 音 乐 教 学 的 有 志 改
革者 ,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 面进行单 因子改革或整体 改革 的实验 , 他们 的思路 及经验 , 在各地 的刊物上都有报导 , 我 们要认真做好收集 、 整理工作 。 3 . 加强对 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 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往往存在教学、学习和评价相互分离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体化”,即打破教学、学习和评价之间的界限,使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评价也不再是教学的终结环节,而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1、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3、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导读: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1、参与和体验。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听音乐进教室”,好多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就从没有变化过。
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体验,而是图热闹。
怎样才能应用好这一模式?要点是:学生的参与要与音乐的乐思相结合,体验要建立在参与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在选择这一模式时要认真设计,使学生通过动脑后才能获得体验。
2、情景和陶冶。
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予设的情景中,使学生更有效方便的理解音乐,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主要借助音乐剧、图片、音响、影视道具、课件等。
选择这种模式切忌过分,应用的手段不可过多,不可喧宾夺主,因为一切的手段都是服务于音乐。
3、示范和模仿。
在学习音乐技能课上经常用到的方式。
如范唱、范奏,主要是教师的示范。
教师高水平的范唱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4、行为辅助。
例一:用手势领唱《小星星》时,教师伸五个指头为简谱5,伸一个指头为1。
这样小学生对简谱有了形象感。
例二:低龄儿童在学习五线谱时可用各种颜色使指法、音位、琴键对应。
例三:钢琴学习中指尖触键练习可用儿歌的形式,“十个指头亲兄弟,头对头来作游戏,你顶我来我顶你,看看谁最有力气。
”5、探索和创新。
例一:在学习音的属性时,教师若是作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难理解。
可让学生敲击三角铁,分辨余音的长短,可知道音值;让学生用不同的劲击鼓,可知道音的强弱即音强;打击几个大小不同的木鱼根据其音的高低即知音高;金属乐器、木只乐器、面皮乐器发声的不同可以知道音色。
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以往 的欣赏教学 , 都套用 固定 的模式 : 整体( 初听并介绍背景 、 作者 、 内容等卜—部 分( 分段欣赏 , 比较力度 、 速度 、 情绪上 的变化)
— —
整体( 再次感知) , 学生 的思维被牢牢地禁锢在此模 式中。 音乐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 、 一种情感艺术 , 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 骋 想 象 的 自由 空 间 , 一 首 乐 曲带 给 人 的 感 受 不 是 单 一 的 , 而 是 丰
会 自己提 出问题 , 并 自己解决 问题 。 如在教《 蜗牛与黄鹂鸟》 这首 歌曲时 , 笔 者 就 尝 试 着 让 学 生 自 己来 发 现 问 题 、 提 出 问题 、 最 后 解
作兴趣 、 满足他们的创作 欲望 、 鼓励引导他们的创作 、 培养一种创 造力思维并及 时从 自己的音乐创作 中获得欢愉感和成就感 , 从而
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比如教学《 对花》 、 《 两只老虎》 、 《 月之故 乡》 等歌 曲, 就可以让学生把 自己想 的歌词 编到旋律 中 , 体验作词 的乐趣。另外 , 教 师还 可 以经常找一些简单的儿歌或诗歌让学生 尝试作曲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 , 培养作曲兴趣 , 提高创造能力。 五、 在 音 乐 实 践上 。 鼓 励 学 生创 造 性 地 表 现 在 音 乐 课 堂 上
教 师 要 给 学 生 一 方 自 由的 空 间 , 尊重学生 的奇思妙想 , 引 导
决问题 、 完成教学 目标 。 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本 中的歌词歌谱 , 找 出最不能 理解 的地方发 问。 果然 , 学生陆陆续续举起 手来 : “ 阿门 阿前 、 阿嫩阿绿是什么意思?” 、 “ 蜗牛爬得 这么慢 , 得用 多少 时间
生 釜 塑中 学 . i 罘 { 辅导
小学音乐教研专题讨论(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小学音乐教研专题讨论。
本次讨论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讨论内容1.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2)学生方面: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音乐素养较低,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3)教材方面: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小学音乐教学问题探讨(1)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2)如何优化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如何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3. 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分享(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讨论成果1. 提高教师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2. 优化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 改进教材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5. 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实施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音乐教育研讨会、培训等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优化音乐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积极引进优秀的音乐教材,开发校本课程,拓宽教学内容。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加强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研讨论(3篇)

第1篇一、会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召开了小学音乐教研讨论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一年音乐教学工作的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音乐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二、会议议程1. 总结过去一年音乐教学工作成果;2. 分析存在的问题;3. 探讨改进措施;4. 分享优秀教学经验;5. 交流音乐教学心得;6. 制定下一阶段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三、会议内容1. 总结过去一年音乐教学工作成果过去一年,我校音乐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激发,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2)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教师们积极探索音乐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音乐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音乐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音乐讲座等,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2. 分析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2)音乐教学资源不足,音乐器材配备不齐全,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音乐素养较低。
(4)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探讨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丰富音乐教学资源,改善音乐教学环境。
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加大音乐器材配备力度,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3)开展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开展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4)加强音乐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探讨【摘要】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的回顾与分析,明确研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拓展研究的思路,探讨确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音乐课;回顾;设想;创新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又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
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1回顾与分析1.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
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1.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
如:这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
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1.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
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p2.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
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
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2.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
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
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
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和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表演——听赏——创作3音乐教学策略3.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
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3.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
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
“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
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
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
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3.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
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
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3.5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
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4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4.1我们对学龄前、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唱游课为主。
并且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
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
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
□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 即兴创作。
□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
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中年级。
□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4.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
“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
“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二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
“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4.3由于高中的音乐课全是中外名家名作名曲欣赏,这些流传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经典作品,很有欣赏和学习的价值。
但重点、普通高中的生源参差不齐,进行高水准的课程欣赏还缺乏较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但基本模式的思路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索、讨论、创作、评价等,以进一步发挥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征,具体的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归纳与总结。
参考文献[1]《幼儿园音乐教育》[2]《小学音乐教育》[3]《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4]《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