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区情简介

合集下载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介绍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宁夏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

本文将深入探讨宁夏的风土人情,包括宁夏的地理特点、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

地理特点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处。

宁夏的地理特点对其风土人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干旱气候宁夏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干旱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宁夏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点。

2. 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黄河的水资源对宁夏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河带来了丰富的泥沙和养分,为宁夏的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边疆地区宁夏是中国的边疆地区,与蒙古国接壤。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宁夏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边疆特色,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宁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对宁夏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回族文化宁夏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回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回民建筑、回民美食、回民音乐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都深深地融入了宁夏的风土人情之中。

2. 宁夏古建筑宁夏拥有许多古建筑,如西夏王陵、银川城墙等。

这些古建筑展示了宁夏的历史和文化魅力,也成为了宁夏的重要旅游资源。

3. 宁夏民俗习惯宁夏的民俗习惯丰富多样,如宁夏的婚俗、葬俗等。

这些民俗习惯反映了宁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是宁夏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美食宁夏的特色美食是宁夏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宁夏人民的饮食文化。

1. 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宁夏最有名的美食之一,由面食和羊肉炖汤组成。

宁夏的羊肉泡馍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味道吸引了无数食客。

2. 狗肉宁夏的狗肉是当地人民的传统美食,被认为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尽管狗肉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可能存在争议,但在宁夏却是一道受欢迎的美食。

3. 驴肉火烧驴肉火烧是宁夏的传统小吃,以其香脆可口而闻名。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区情简介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区情简介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区情简介一、概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坐落于石嘴山市的南部,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该区地处应山脉东麓,总面积为2,490平方公里,辖6镇2乡。

惠农区是石嘴山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大门”,也是石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该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滩涂区之一,黄河河道段在此处流经,素有“黄河倒灌,日出石窟”之美誉。

二、区域特色1. 气候条件惠农区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在150-250毫米之间。

年均气温为8-10摄氏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但受大气风险因素影响,昼夜温差较大。

2. 地理环境惠农区地势平坦,不少地方比较低洼,属于滩涂区,地势低洼地带草沙交错,百家姓河、黄河河道等湖泊、河流在境区内交汇,构成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的土壤呈紫色,有利于良好的植物生长。

3. 历史文化惠农区历史悠久,是石峁文明北部分支遗址所在地。

这里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石峁文明考古遗址、大青阳文化遗址等历史古迹。

此外,该区还是“四大民间艺术”——皮影戏、雕漆、泥塑、陶艺的发源地之一。

三、经济发展1. 农业惠农区是石嘴山市的主要粮食和饲料生产基地之一。

该区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要农牧行政区,拥有100多万亩耕地,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高粱、豆类、棉花等,其中葡萄、苹果等果品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

2. 工业惠农区是石嘴山市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

该区有20多家工业企业,涵盖了纺织、建材、食品、木材等领域。

其中最为著名的企业是鲁诺特(石嘴山)铝业有限公司,是石嘴山市最大的铝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之一。

3. 旅游惠农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目前,该区已经打造了一些旅游品牌,如“黄河荷叶光影秀”、“惠农夜市”、“石峁文明遗址考古园”等。

这些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四、基础设施1. 交通惠农区拥有便捷的交通,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它紧邻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和甘肃省,地处黄河中游和贺兰山北坡之间。

宁夏总面积约66,400平方公里,辖5个市州,划分为15个县级行政区。

宁夏拥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宁夏的名称来源于元朝时期,当时为了稳定边疆局势,设立了大同地区的宁夏行中书省,并在此设立宁夏军民管理机构,以管理辖区内的回族人口。

宁夏历史上曾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个地区保留了大量与回族民俗、宗教和建筑有关的遗址和古迹,如西夏王陵、贺兰山石窟和银川西夏文化园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

这里有浩瀚的戈壁滩、沙漠和湖泊。

其中,最著名的是贺兰山,它是贺兰山系的主峰,也是宁夏最高峰,海拔达3556米。

贺兰山山脚下的坝上地区是宁夏的农业重镇,盛产小麦、马铃薯和油菜等农作物。

宁夏还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尤其是煤炭和石油。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中宁和固原地区,而石油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银川、石嘴山和吴忠地区。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宁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以农业、能源、旅游和制造业为主导。

农业方面,宁夏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马铃薯、小麦、棉花和油菜等农作物。

另外,宁夏还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牛、羊和骆驼等畜牧业闻名。

能源方面,宁夏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和石油资源的开采为宁夏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此外,宁夏还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发电,在国内具有较高的产能和市场份额。

旅游业在宁夏的经济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宁夏以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银川、贺兰山和兴庆区都是宁夏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回族的文化,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制造业是宁夏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化工等领域为主。

近年来,宁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西部计划公共基础知识—自治区区情概况

西部计划公共基础知识—自治区区情概况

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灵武市“水洞 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 此生息繁衍。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 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 国,故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形 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元灭西夏 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 夏府。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 省撤销并入甘肃。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
3.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健康宁夏建设、社会保障、教育质量提升 “四大工程”,不断提高民生整体水平,力争基本公共服务走在西部乃 至全国前列。
4.中阿博览会的重要平台作用越来越凸显。2015成功举办第二届博览 会,3位国外政要、83位部长级官员和220家企业代表等1万多 名嘉宾 齐聚宁夏,成功签约项目241个、总投资1830亿元。 5.坚持走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发展路 子,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围绕优质粮食、畜牧、蔬菜、枸杞、 葡萄这几个特色产业
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7%;已探明煤炭储量469亿吨,居全国第 6位,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393亿吨,被列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现有大中 型火电20座,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1位;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 全国平均值的163.59%,居全国第5位。 三是旅游优势。
地理区划
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 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 美誉。二是中部干旱带。干旱 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 生存条件较差。三是南部山区。 丘陵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 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相关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7.9)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8.7)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09.5)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1.6)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2.6)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

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宁夏全区地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市县(区)。

截至2013年末宁夏常住人口654万。

自然状况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南北相距逾450公里,东西相距250公里。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其中平原占26.8%,山地、丘陵、台地等占73.2%。

宁夏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200毫米。

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宁夏可分为两大板块:【沿黄经济区】包括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4个地级市及所辖中宁、灵武、青铜峡、贺兰、永宁、平罗等10个市县(区)。

该地区处于河套平原,资源丰富,且组合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该地区以45%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是宁夏的精华地带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十八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中宁县的山区。

处于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经济欠发达,以“苦瘠甲于天下”而闻名全国,是国家确定的11个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宁夏区情介绍

宁夏区情介绍

宁夏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毗邻陕西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辖5个地级市,人口610.25万,其中回族人口218.23万,占35.7%,是中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和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天下黄河富宁夏。

宁夏拥有区位、农业和能源三方面的相对优势。

农业优势:宁夏平原土地肥沃,黄河斜贯其间,年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引黄灌溉条件十分便利,有高产稳产水浇地600多万亩,被列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七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还有大面积待开发的宜农荒地资源可共利用,是中国八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

清真牛羊肉、酿酒葡萄、枸杞、硒砂瓜等宁夏特色农产品经过精加工,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能源优势:宁夏水、火能源得天独厚,优势显著。

全区煤炭储量大,位居全国第五,仅宁东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亿吨。

宁东(太阳山)能源化工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银川盆地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地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旅游资源优势:宁夏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风光美丽而神奇,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被成为“中国西北的盆景”。

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与回族文化交汇,在宁夏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名胜古迹,。

全国十大类95种基本旅游资源中宁夏就占有八类46种。

形成了以沙坡头、沙湖、青铜峡、六盘山、星海湖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热线和以西夏王陵、华夏西部影视城、回族伊斯兰风情以及红色经典等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观光热点,吸引着国内外宾客前来宁夏观光游览、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

1958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宁夏建设步伐逐年加快。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摘要:一、宁夏地理位置及特点1.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2.地理环境与资源二、宁夏民族与历史文化1.主要民族2.历史文化背景与变迁3.宁夏的回族文化特色三、宁夏风土人情1.饮食习惯2.传统节日与习俗3.艺术文化表现四、宁夏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1.经济发展状况2.旅游资源介绍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全区总面积为66.4 万平方公里,地貌复杂多样,拥有贺兰山、六盘山等山脉以及黄河、清水河等河流。

宁夏的主要民族为回族,占总人口的近四成。

这里的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宁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回族美食为主。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羊肉,宁夏羊肉质量上乘,烤全羊、手抓羊肉等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宁夏的回族面食如拉面、饸饹面等也颇具特色。

在传统节日方面,回族有丰富的节日习俗,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这些节日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民间活动,如歌舞、美食、民俗展示等。

艺术文化方面,宁夏拥有许多著名的艺术形式,如回族歌舞、花儿、剪纸等。

其中,花儿是宁夏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剪纸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在宁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宁夏经济稳步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特别是在农业、旅游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借助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宁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著名的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沙湖等景点,都是游客前来宁夏的必游之地。

总之,宁夏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出了多元化的地域特色。

(新)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新)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1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3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温带半温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宁夏159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引黄灌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二是中部干旱带。

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

三是南部山区。

丘陵沟壑纵横,部分地域阴湿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

宁夏虽然面积小、人口少,但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

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石膏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

煤炭探明储量327亿吨居全国第六,具有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开发条件好的特点。

宁东煤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3个亿吨级矿区之一,建设中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级煤炭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宁夏依托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优势,正在努力打造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五优一新”的新型工业体系。

二是农业优势。

宁夏土地资源丰富,宜农荒地多,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过千万亩的省区之一。

北部银川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素有“西部粮仓”、“塞上江南”的美称,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十二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全区地域差异明显,光热水土组合条件好,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非常适合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是枸杞、瓜果、蔬菜、马铃薯等农作物高产、优质的理想区域。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摘要:一、引言二、宁夏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简介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点4.民族文化三、宁夏特色风情1.美食1) 手抓羊肉2) 揪面3) 蒿子面2.民俗文化1) 花儿会2) 端午节龙舟赛3) 社火表演3.旅游景点1) 贺兰山2) 沙湖3) 西夏王陵四、宁夏民俗风情体验建议1.旅行时间2.住宿推荐3.交通指南4.行程规划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宁夏,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里,既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宁夏的风土人情,感受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二、宁夏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简介1.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

东邻陕西,西接甘肃,南濒四川,北靠内蒙古。

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

2.地形地貌宁夏地形多样,山地、高原、盆地相互交错。

南部是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北部是地势较高的贺兰山地,中部则为广阔的银川平原。

3.气候特点宁夏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温暖。

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民族文化宁夏回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宁夏,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也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宁夏特色风情1.美食(1)手抓羊肉:选用当地优质羊肉,炖煮而成。

肉质鲜嫩,香气扑鼻,口感独特。

(2)揪面:手工制作的面条,搭配浓郁的羊肉高汤,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3)蒿子面:传统小吃,以蒿子为原料制作而成。

颜色翠绿,口感滑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2.民俗文化(1)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宁夏各地的花儿会如期举行。

届时,民歌歌手们齐聚一堂,一展歌喉,歌颂美好生活。

(2)端午节龙舟赛:端午节期间,宁夏各地举行龙舟赛,民间高手纷纷亮相,精彩纷呈。

宁夏基本区情

宁夏基本区情

宁夏基本区情一、位置、面积与人口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北纬35'14"-39'23"和东经104'17"-107'39"),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东邻陕西,北接内蒙古,南与甘肃相连。

总面积为5.18万平方公里,其中引黄灌区占41%,南部山区占59%。

2000年末总人口为561.55万人。

全区共有34个少数民族,人口193.9万人,占总人口的34.53%,其中回族人口190.23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

回族在境内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同心、固原、西吉、海原、泾源和引黄灌区的吴忠、灵武等7个县市。

二、地形、山脉与河流宁夏地势北低南高(一般海拔为1090-2000米,最高海拔为3556米),东西窄而南北长,东西相隔50公里至200公里不等,南北相距456公里。

全区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部分。

川区主要是宁夏平原,是由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组成的引黄灌区,海拔1100-1200米,包括12个县(市),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乡”的美誉;南部山区包括地处灵盐台地、罗山周围山间盆地、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地的8县,海拔一般在1300-1500米,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主要山脉有贺兰山、罗山、牛首山、香山、六盘山等,其中贺兰山、罗山、六盘山是宁夏的三大天然林区。

贺兰山是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

三、气候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一般在200-400毫米,由南向北递减。

日照时间长,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170天,是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特别适宜农作物及瓜果生长。

四、行政区划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4个地级市;16个县及县级市:青铜峡市、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陶乐县、平罗县、惠农县、中卫县、中宁县、盐池县、同心县、泾源县、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彭阳县;8个市辖区:银川地区、银川新城区、银川郊区、石嘴山区、大武口区、石炭井区、利通区、原洲区。

宁夏的风土人情

宁夏的风土人情

宁夏的风土人情宁夏是我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和黄河下游的过渡地带。

宁夏地处沙漠之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下面将介绍宁夏的风土人情。

宁夏的风景秀丽,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其中,最出名的自然风景要属宁夏沙湖。

沙湖位于中卫市的沙坡头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沙湖。

这里的沙丘连绵起伏,沙漠与湖泊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独特的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沙漠的魅力,欣赏壮丽的沙丘景色,还可以参加滑沙、骑骆驼等各种沙漠游乐项目。

此外,宁夏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当地的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融合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传统。

其中,回族是宁夏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回族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在宁夏,回民街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回族特色建筑、手工艺品和美食,是了解回族文化的绝佳去处。

宁夏的美食也是令人难忘,尤其是当地的面食和羊肉。

宁夏的面食种类繁多,有馍馍、石吃面、水面、胡辣汤面等等,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而宁夏的羊肉则以其鲜嫩可口而闻名。

当地人擅长用各种独特的调料和烹饪方法将羊肉制作成各种美味佳肴,如羊肉泡馍、涮羊肉等,给人以极大的食欲。

宁夏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活动和传统节日。

比如宁夏的舞龙、舞狮,以及马儿跳火等民间表演,展示了宁夏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和豪放奔放的精神。

此外,宁夏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回族的古尔邦节、清真古尔邦节、灵山会等,以及汉族的中秋节、春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总的来说,宁夏的风土人情独特多样,充满魅力。

它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美食和传统节日都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有机会来到宁夏,不仅可以欣赏它的自然美景,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品尝当地的美食,参与传统的节日活动,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

宁夏区情常识题

宁夏区情常识题

宁夏区情常识题宁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宁夏涵盖了多个民族和文化的交汇点,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宁夏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等方面为您介绍宁夏区情常识。

一、地理位置:宁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0′~107°49′,北纬35°14′~39°23′之间。

宁夏的东临陕西、西邻甘肃,南界河南、山西,北接内蒙古,总面积为66402.48平方公里。

宁夏自然地理以黄河为界分为东部丘陵山地区、中部盆地区和西部高原区。

二、历史文化:宁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的活动痕迹。

在历史上,宁夏曾属西夏、元朝、明朝、清朝等多个朝代的管辖。

特别是西夏王朝,是宁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文化方面,宁夏蕴含了汉、回、藏、蒙等多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宁夏文化。

三、少数民族特色:宁夏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回族、汉族、蒙古族、藏族等,其中回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

回族以经商和手工业为主要职业,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

在宁夏,我们可以欣赏到回族传统的舞蹈、音乐、建筑和美食等。

此外,蒙古族和藏族也为宁夏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经济发展:近年来,宁夏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宁夏以能源、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同时也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等服务业。

宁夏还是中国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此外,宁夏还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

五、旅游景点: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区,宁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西夏王陵。

此外,我们还可以游览沙坡头风景区,这是宁夏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景色壮丽,气势磅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参观回族的清真寺和回民街,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以回族为主要民族的自治区。

宁夏的风土人情主要受到回族文化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宁夏的风土人情:
1. 回族文化:宁夏是中国回族的聚居地,回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保护。

回族人民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回族的传统婚礼、葬礼等仪式都非常庄重隆重。

2. 宁夏特色美食:宁夏的美食以清真菜和马铃薯食品为主。

如宁夏的马达糕、油茶、回族餐等,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方法。

3. 宁夏黄河风光:宁夏有着壮丽的黄河风光,黄河流经宁夏的石嘴山市和银川市,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水景线。

游客可以欣赏到黄河的壮丽景色,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是宁夏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馆内展品丰富,展示了宁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宁夏历史和回族文化。

5. 宁夏沙漠旅游:宁夏有着悠久的沙漠历史和丰富的沙漠资源,如沙坡头、沙湖等。

沙漠旅游是宁夏的一项特色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沙漠中感受沙漠文化和风光。

以上是一些关于宁夏风土人情的介绍,宁夏的风土人情丰富多样,值得游客去亲自体验和感受。

宁夏区情基本常识试题

宁夏区情基本常识试题

宁夏区情基本常识试题一、宁夏概况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汇地带,自然环境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东经104°17′48″~107°39′40″,北纬35°14′18″~39°23′14″。

总面积6.64万平方千米,辖4个地级市和1个回族自治州。

首府银川市是宁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宁夏的历史宁夏地区早在古代就有人类的活动。

西汉时期,宁夏地区被设立为边塞县,属于汉朝的边塞防线。

隋朝时,宁夏成为边塞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时期,宁夏成为吐蕃王朝的附属国。

元朝时期,宁夏成为大都路的一部分,后来成为蒙古王朝的宁夏行省。

明朝时,宁夏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清朝时,宁夏地区划归宁夏将军统辖。

1949年,宁夏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中国五个回族自治区之一。

三、宁夏的自然环境宁夏地处黄土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汇地带,自然环境独特。

宁夏的地势以黄土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宁夏境内的黄河流经宁夏,为宁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宁夏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宁夏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宁夏的沙漠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沙漠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宁夏的经济发展宁夏的经济以农业、能源和旅游业为支柱。

宁夏地区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葡萄、枸杞等作物。

宁夏的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成为宁夏的重要经济支柱。

宁夏的旅游业也发展迅速,宁夏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五、宁夏的文化特色宁夏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回族是宁夏的主要民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回族自治区之一,回族的文化在宁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宁夏区情简介

宁夏区情简介

宁夏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全区现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从地貌生态类型上讲,基本涵盖了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的各种生态类型,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缩影。

按照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一般把全区划分为三大区域板块,即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黄土丘陵区。

引黄灌区是宁夏的精华地带,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的美誉,是西部地区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伊犁河谷并称的五大平原灌区,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新世纪以来,宁夏平原又被有关方面评选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中部干旱带属荒漠半荒漠生态类型区,受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的夹击,历来干旱少雨,风蚀沙化严重,生态条件恶劣,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地区。

南部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域阴湿高寒,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统称西海固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说。

宁夏国土面积较小,自然资源不具有整体优势,但农业、能源、旅游等资源相对优势比较突出。

农业优势。

具有比较丰富的土地、光热资源和便利的农业灌溉条件。

全区现有耕地165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居全国第4位。

有效灌溉面积610万亩,是我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

可利用草原3650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场之一。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洁净,有利于发展优质高效的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瓜菜、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苹果、道地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农村清洁能源和农业循环经济。

沿黄河两岸水产养殖条件优越,全区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居西北地区首位。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一、地理概况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它毗邻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总面积约为6.64万平方公里。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地势西高东低,属于内陆河西部干旱区。

宁夏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

二、自然景观1. 沙漠与戈壁宁夏境内有着广阔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其中最著名的是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银川市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固定沙丘群,被誉为“中国的迷宫”。

这里的沙丘呈现出多种形状和颜色,给人以壮观的视觉冲击。

2. 山水之美宁夏还拥有秀美的山水景观,如兴庆区的贺兰山、灵武市的沙湖等。

贺兰山是宁夏的主峰,山势险峻,风景优美。

沙湖则是一个湖泊和沙漠相融合的奇特景观,湖水清澈,沙丘连绵起伏,独具特色。

3. 黄河之畔宁夏的黄河沿岸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上游最大的瀑布群,水势汹涌,气势磅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还有宁夏黄河大峡谷、西夏民族园等著名景点,展示了宁夏独特的自然风光。

三、人文风情1. 回族文化宁夏是回族聚居的地区,回族是中国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回族文化,如回民街、清真寺、回民村等。

回民街是宁夏最有特色的商业街之一,这里有着浓厚的回族风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回族美食和购买到各种回族特色商品。

2. 西夏文化西夏是宁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宁夏西夏文化园是一个以展示西夏文化为主题的景区,这里有西夏王陵、石窟、壁画等,展示了西夏王朝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特色民俗宁夏还有许多特色的民俗活动,如赛鸽、赛马、赛羊等。

赛鸽是宁夏的传统项目之一,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规模的赛事,吸引了众多鸽友参与。

赛马和赛羊则展示了宁夏人民对于马匹和羊的热爱和驯养技艺。

4. 美食文化宁夏的美食文化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回族的美食以羊肉为主,如宁夏羊肉泡馍、烤全羊等。

此外,还有宁夏特色小吃如宁夏手抓饼、麻香豆腐等,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摘要:一、引言二、宁夏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简介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特点4.民族文化三、宁夏特色美食1.羊肉美食2.面食特色3.回族特色美食四、宁夏旅游景点介绍1.贺兰山2.沙湖3.西夏王陵4.银川市区景点五、宁夏民俗文化活动1.回族民俗文化2.汉族民俗文化3.民间艺术六、结语正文:【引言】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区。

这里地形地貌丰富多样,风土人情独具特色。

在这片土地上,既有雄伟壮观的贺兰山,又有碧波荡漾的沙湖,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宁夏的风土人情,感受这里的美好与独特。

【宁夏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简介】1.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上游。

东临陕西,西接甘肃,南邻四川,北靠内蒙古。

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

2.地形地貌宁夏地形地貌多样,有高山、盆地、平原、沙漠等。

其中,贺兰山是宁夏最高的山,海拔3000米左右。

盆地地区主要为银川盆地,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

3.气候特点宁夏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炎热,但日照充足;秋季气候宜人,是旅游的好时节;冬季寒冷,但雪景美丽。

4.民族文化宁夏是回族人的主要聚居区域,回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回族文化丰富多彩,清真寺、回族建筑、回族服饰、回族饮食等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此外,汉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构成了宁夏多元的民族文化。

【宁夏特色美食】1.羊肉美食宁夏羊肉鲜美可口,独具特色。

烤全羊、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等美食让人回味无穷。

2.面食特色宁夏的面食种类繁多,如回族的花卷、汉族的油泼面、凉皮等,既美味又富有营养。

3.回族特色美食回族饮食注重清真,讲究营养搭配。

如回族的花卷、回族糕点、回族饮品等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宁夏旅游景点介绍】1.贺兰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山。

这里有著名的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等景点。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摘要:
一、宁夏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气候条件
二、宁夏历史文化
1.历史沿革
2.文化特色
3.著名景点
三、宁夏民族与习俗
1.主要民族
2.传统习俗
3.特色美食
四、宁夏经济发展
1.农业资源
2.工业基础
3.旅游产业
正文: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风土人情。

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东临陕西,西接甘肃,北濒内蒙古,南邻青海,总面积为66.4 万平方公里。

地形特点上,宁夏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贺兰山和六盘山分布境内,阻挡了冷空气的侵袭,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方面,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干旱少雨。

在历史文化方面,宁夏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自秦朝时期起,便开始设置郡县。

宁夏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以回族文化为主,融合了中原、西域等多种文化。

著名景点包括银川市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贺兰县的明长城遗址等。

民族与习俗方面,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回族、汉族、满族等。

回族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如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回族花儿、回族婚礼等。

特色美食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馓子等。

经济发展方面,宁夏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了农业、工业和旅游产业三大支柱。

农业资源方面,宁夏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特色农产品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等。

工业基础方面,宁夏以煤炭、电力、化工等为主导产业。

旅游产业方面,宁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领略回族风情和塞上风光。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篇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

其中回族199万,约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区,下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五个地级市和20个县、市、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

自北向南分别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

有道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自古以来,黄河由西而东流经宁夏境内397公里,自青铜峡向北折,拐出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湾——这就是著名的黄河河套地区。

自秦朝开始开沟挖渠,2000多年的农耕史,在这里留下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

因此,宁夏的引黄灌区也被称作“中国水利博物馆。

”依靠黄河的惠泽,无论干旱多么严酷、风沙如何肆虐,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近四分之一的引黄灌区绿色葱笼,稻浪翻滚,鱼肥林茂,瓜果飘香的胜景年年都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中部干旱带则干旱少雨,受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三大沙漠的夹击,风蚀沙化非常严重;“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缩影,那里丘陵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贫攻坚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和劳务输出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当地的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基本解决了温饱。

宁夏,地小而物博,是我国四大灌区和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和牛奶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人均产量居西北地区首位,粮食加工、绒毛皮加工、肉奶制品、葡萄酿酒等逐步形成产业优势。

延年益寿的名贵中药——枸杞、独特的贺兰石和独一无二的滩羊裘皮是著名的宁夏红、蓝、白“三宝”;宁夏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已经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著名的太西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全自治区现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8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2位;世界级油气田——陕甘宁盆地长庆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达7000亿立方米,为发展宁夏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引言】宁夏,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美味的地方美食和迷人的旅游景点共同构成了宁夏的风土人情。

【宁夏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简介】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陆河山地两大地貌类型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

地势西高东低,南部为黄土高原,北部为内陆河山地。

气候条件多样,光照充足,温差大,适宜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牧。

宁夏地区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回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习俗深刻影响着宁夏的风土人情。

此外,汉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构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宁夏。

【宁夏特色美食】宁夏美食以羊肉为特色,烹饪方法多样,如烤全羊、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等。

此外,宁夏的面食也颇具特色,如揪面、搓面、羊肉臊子面等。

这里的回族美食有独特的风味,如盖碗茶、回族糕点等。

【宁夏旅游景点】宁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

贺兰山风景名胜区气势磅礴,奇峰异石引人入胜;沙湖景区湖水清澈,荷花映日,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西夏王陵古朴雄伟,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则充满了影视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

【宁夏民俗活动】在宁夏,各民族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回族民俗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展示了回族群众的信仰与习俗;汉族民俗如端午节、春节等,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蒙古族民俗那达慕大会,则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豪放与勇敢。

【结语】宁夏风土人情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西北大地。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自然风光的神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品尝地方美食的美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区情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祖国西部一方物华天宝的热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大西北的东部,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

虽然宁夏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也不高,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亿元,财政总收入178.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人口也不多,现有人口618万,但是,宁夏的后发优势明显,更有小省区也能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魄。

美丽的宁夏,回族222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6%、全国回族人口的1/5,还有满、蒙古、朝鲜等33个散居少数民族,各族群众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是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

位置不东不西,处在祖国版图的中轴线上;海拔不高不低,平均只有1090米;气候不冷不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风光旖旎壮美。

中华母亲河黄河宛如一条玉带,397公里自南而北奔流不息,世代哺育着宁夏平原,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的盛赞;首府银川市犹如镶嵌在黄河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辐射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的区域化中心城市;以银川为龙头,一个新兴的沿黄河城市带(群)正在崛起,“黄河金岸”的盛世美景正在展现。

富饶的宁夏,具有丰富的光热、土地、水和矿产资源。

耕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

国家分配宁夏年可利用黄河水达40亿立方米,通过水权转换,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用水空间。

宁夏已探明矿产50多种,以丰值度衡量,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居全国第五;煤炭探明储量全国第六,人均产煤第三,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

宁东地区是宁夏的优势集中区,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远景储量1300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宁东煤电化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形成1.3亿吨煤炭、1700万千瓦发电装机、2000万吨煤化工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

神奇的宁夏,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更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既有神秘的西夏历史渊源,更有浓郁的回乡风情、醇厚的黄河文化,“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岳飞《满江红》、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等不朽诗篇使这方神奇的土地蜚声四海,已经成为祖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开放的宁夏,依托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通边达海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形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整套开放政策体系;依托长期相互交融的移民、游牧、农耕、回族伊斯兰等多种文化,形成了宁夏人不封闭、不排外、不保守,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开放包容心态;依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29号,2008年9月7日)的政策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正在勃勃兴起。

奋起的宁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五优一新”产业集群,经济增长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宁夏建设“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国家20多个部委专门出台了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宁夏的改革开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标志着宁夏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宁夏的GDP已经突破一千亿大关,宁夏的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宁夏的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粮食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全国第6位,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为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绝对额是30年来最高的,宁夏教育“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经过了国家验收等。

备注:
“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把宁夏建成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及“西电东送”火电基地,世界重要钽铌铍、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镁硅及其深加工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宁东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宁夏工业“五优一新”调整思路:“五优”指的是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一新”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