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要】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梦想,让学生自己做学问。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广博的知识问题意识做学问数学的美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1-01

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1. 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是“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有健康的情感、高尚的品德外,还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才能,这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他们创造力的必要保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

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提倡“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就是鼓励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而“传道,授业,解惑”从其方式到内容,学生都别无选择,不接受也得接受。这样,本来“教”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主观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的被填的“鸭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3.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梦想,让学生自己做学问。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学生就像一辆车,教师不要考虑载重量,而是让车子“顺其自然”地往前跑,并时刻注意给油箱加油,让车跑得更稳、更快、后劲更足。我们不要打着“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我们要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我们要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

立动手的能力。如果学生理解某一知识缺乏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调查,积累理解这一知识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课堂向前延伸,只要教学需要,无论延伸多远我们都没有离开数学,也不必质疑“这还是数学吗?”。在美国,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很有实际意义,作业内容延伸至社会,让孩子主动接触社会。比如,一堂数学课,老师简单教授了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后,布置的家庭作业却是让孩子到银行里去存钱。

4. 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数学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数学的美在于简洁,简简单单一个公式,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内容。掌握了它独有的语言,数学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几笔,描绘出景色宜人的乡村画面,多美的数学诗!对称均衡是数学形式美的主要特征。各种对称或均衡图形如等边三角形、圆、双曲线……及著名的杨辉三角形等,都会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谐的比例中最负盛名的是为开普勒称为欧氏几何学两颗明珠之一的黄金分割,人体最优美的身段遵循着这个黄金分割比,真是:哪里有黄金数,哪里就有美的闪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数学美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我们的数字

会跳跃,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此富有生机,充满乐趣。

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也就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数学的美,给学生以最大的感知,使学生产生共鸣,产生创造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