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共48页
第21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1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1dac2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6.png)
.从以上内容我们知道了,不同的民族对人类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解释,那么人类到底从何而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类到底从何而来,历来传说和争论很多,如进化说、生命说、能量说、基因说、细胞 说、神话说、外星说、海洋说、动物说;人是太空人的后代,海陆双祖复合说,外星人与古代森林猿的结合,人类 是被
(二)指导朗读 1.师生朗读课文,强调字音词义: 女婿:nflwa,《说文解字》:“娟,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J拉:团,用手掌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这两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课后练习一中的两段文字)齐读一遍。 .现代神话学家袁珂将这两篇短文改编成了现代神话,请大家用一分钟浏览课文,准备复述故事。 四、阅读课文一一合作与探究 (一)分析女婿形象 .从课文来看,女婿是一位怎样的神?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们来归纳一下,女嫡机灵、聪明、勤劳、慈爱、有创造力,我们归纳为两类: 一是有神的伟力,例如一天当中能变化七十次;她顺手……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拉枯藤蘸泥浆 挥洒成人;把小人儿分成男女。 二是有人的性情,例如她非常孤独、有些疲倦、假装生气、灵机一动、眉开眼笑、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等。这 哪里是一个什么神?分明是人类共同的、美丽的、慈祥的、勤劳的、智慧的、有创造力的、伟大的母亲! 作者通过想象,改编了这个神话,表达了对人类始祖的敬爱之情,对女婿的赞颂! .思考:有人说,课文中有些语言有点幼稚,不简练。
第21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 学设计_1
第21课《女蜗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女婿造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神话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感受体会文中女婿朴 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婿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女婿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三、教学设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 据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92555687c24028915fc381.png)
21* 女娲造人要点整理:1.易错字女娲.(wā)澄澈..(chéng chè)掘.起(jué)藤.(téng)掺.和(chān)莽.莽榛.榛(mǎng zhēn)踪.迹(zōng)2.多音字辟省澄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5.词语释义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一般无二:一模一样,完全相同。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文题解说】“女娲”是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是华夏子孙的“圣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造人”指女娲把黄泥捏成人,是本文的中心事件。
【创作背景】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本文是一篇神话,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由富有人性化的演绎扩充而成。
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人类渴望知道自己的祖先,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智慧,表现了远古时期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极富想象力的解释,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
全文浅显易懂,教师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然后加以点拨,激发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上,通过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象的训练。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第21课 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第21课 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a7b059b84ae45c3b358ce3.png)
女娲形象
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她有着神奇的创造 力。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有人的喜怒之情, 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象 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人” 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 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显露出一位母亲勤 劳、智慧、伟大的身影。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 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 的生活体验。
读图,你知道它们是中国哪些神话故事吗?
女 娲 造 人
袁 珂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 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 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 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 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 , 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 被称为大地之母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 世神和始母神。
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 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 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 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 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疑难解析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 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提示: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 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 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 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 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 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
• 一天变化七十次 • 揉黄泥造人 • 挥洒泥浆造人 • ………… • 寂寞孤独 • 自豪欣慰 • 忙碌疲倦 • …………
“神”的 非凡能力 和神奇方 法 “人”的 心理、情 感、活动
《女娲造人》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女娲造人》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df6136e76c66137ee061963.png)
合作探究
女娲是谁?她有什么本领?
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她神通广大,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能造人。
合作探究
女娲为什么造人?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
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不够生气蓬勃。感到
非常孤独。女娲由池中照影想到造人。
合作探究
女娲是根据什么来造人的? 根据自己的模样。
合作探究
觉,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一是女娲在造出人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 开眼笑,因为这生命是自己一手创造的。
二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 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 跃等。
合作探究
女娲造人前与造人后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造人前:感到非常孤独(第2段)
造人后: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第9段)有说不 出的高兴和安慰,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第12段)
( 神态描写 ) (7)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 了,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 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心理描写 )
课堂检测
(8)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 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 神态描写 ) (9)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 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 语言描写 ) (10)她忽然灵机一动:“虽然,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 可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 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 心理描写 )
合作探究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
性?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神性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女娲造人课件(省优质课一等奖)
![女娲造人课件(省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986f836915f804d2b16c166.png)
2018/10/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 提供
袁珂
教学目的:
1.理解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 知领域的欲望
读出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女娲(
w ā )莽莽榛榛(zhēn)
澄(chéng )澈
揉( róu)团
2018/10/11
掺(chān )合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 提供
《风俗通》二则
一、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 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 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 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 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 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 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 成了一个个人。 二、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 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 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 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 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 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018/10/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 提供
阅读提示——整体感知
什么是神话?
神话是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 作,表现了人类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 的程度。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 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便通过神话 加以解释。所以,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 科学反映,而是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和幻 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人”的心 理、情感、 活动
《女娲造人》一等奖说课稿
![《女娲造人》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92d89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8.png)
《女娲造人》一等奖说课稿《《女娲造人》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女娲造人》一等奖说课稿一、新教材对童话教学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为童话、神话、科幻作品一类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的目标。
即:①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文学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课文是根据《风神通》有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时曾指出:“人和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明确写作的目的。
2、比较阅读,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想象的作用。
3、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是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吸收营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读、复述、讨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0d886efc4ffe473368abd2.png)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开辟( pì )
●
澄澈( chénɡ )
●
掺和( chān )
●
绵延( yán )
●
女娲( wā ) 莽莽榛榛( zhēn )
●
●
掘( jué )
●
幽光( yōu
●
捏( niē )
●
踪迹( zōnɡ ●
疲倦不堪( juàn)( kān )
●
●
◆词语集注
开辟: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 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 极多。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澄澈:清澈透明。 掘起:挖起。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第21课 女娲造人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通过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 力的作用。 3.通过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 象改编神话。
新课导入
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国古代有哪些神话呢?
盘古开天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嫦娥奔月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 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 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却还是津 津有味,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 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 指正直、豪迈的)。 安慰: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 疲倦不堪: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 绵延:延续不断。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a17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6.png)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6.请概括女娲形象特点? 如:神通广大,创造力,聪明,母爱等。
14/22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7.神话含有哪些特点?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神话故事? 神话主要特点:(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 了不自觉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基础是现实生活, 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 征服自然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么,所以神话含有丰 富多彩想像、奇妙情节和感人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 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天真”,含有“永久魅 力”。
15/22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 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 怒触不周山等。
16/22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摘抄课文中优美词语。 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或课前 搜集到相关女娲其它故事。
17/22
结构图示 请以愈加直观方式展现。
女娲造人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 创造许多人 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3.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个情节? ①女娲造人详细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含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评述
11/22
课文解析 精细研读
4.同学们刚才找出几个情节,尤其是女娲造人详细过 程是真吗?你怎样了解这种写法? 提醒:此题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象而得。 让学生经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远古时 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 求本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处理,这也正是 神话故事亮点。
21/22
随堂练习
1.娲 澈 掘 掺 捏 绵 2. A.莽莽榛榛 B.神通广大 C.兴高采烈 D.灵机一动
22/22
6/22
字词清单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b4b56a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0.png)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 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 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女娲造人》公开课获奖精品课件
![《女娲造人》公开课获奖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8562781eb91a37f1115cde.png)
澄澈 绵延 掺和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生气蓬勃 眉开眼笑 疲倦不堪
生命力旺盛。 参杂混合在一起。 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清澈透明。 延续不断。 草木丛生的样子。 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3.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神”性?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 美好的故事 女娲的“人”性?你觉得女娲是一 不能浅尝辄止, 个怎样的形象? 让我们共同探讨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 这则神话中想象 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 的焦点 ——女娲。 一下自己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 要,因为知识是有限 的,而想象概括着世 界上的进步,推动着 进步,并且是知识进 化的源泉。”
《世本· 作篇》:“女娲作笙簧。”
译文:女娲发明了管乐器,给
寂寞的人类带来了乐舞欢欣!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 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 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 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 情。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 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 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 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 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 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借助 和 把自然和客观 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女娲( ) 灵敏( ) 泥潭( ) 澄澈( ) 掺和( ) 蓬勃 ( ) 踪迹( ) 绵延( ) 开辟( ) 掘( ) 捏( ) 莽莽榛榛( ) 疲倦不堪( )
女娲(nǚ wā) 灵敏(líng mǐn) 泥潭(ní 澄澈( ) tán ) chéngchè 掺和( ) 蓬勃 (péng bó) chān huo 踪迹(zōng jì ) 绵延(mián yán) 开辟(kāi pì ) 掘(jué ) 捏(niē) 莽莽榛榛(mǎng mǎng zhēn zhēn ) 疲倦不堪( pí juàn bù kān )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8eb7fe5fbfc77da269b19f.png)
• 盘古的头变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 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 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 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 支撑着天的一角。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 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日夜给大地送暖;右眼变 成了光光的月亮,给大地照明。他睁眼时,月儿是 圆的,眨眼时,就又成了月牙儿。 他的头发和眉毛,
神通广大
兴高采烈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毕竟
你能从以上词语中选三个连词 成句吗?
二、研读课文,复述故事
温馨提示: 1、准确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时间、 地点、人物、情节 ; 2、注意复述时的表情、语言、语态、语 调。
捏泥巴造人 甩泥点子造人 让男女婚配
太寂寞了……她不愿忍耐这寂寞, 也不愿世上没有活泼泼的生灵
三、品读课文 分析人物 跳读课文,用波浪
线划出描写女娲的重要 句子,读一读。
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 么样的形象。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
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
“人”性?
女娲的形象
通过作者对女娲形象的塑造,你对想 象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想象
大
胆 奇
女娲
特
合 情 合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阅读:
想一想 课文在《风俗通》
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 哪些内容?
请你选择: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 )2、女娲选择造人材料的过程。
(√ )3、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 )4、女娲具备了人的情绪。
( )5、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的过程。
想一想: 神话有什么特点呢?
•神话都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神话也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a29f001eb91a37f0115c48.png)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并学会复述故事。
2、体会女娲神、人的个性特点,体会字里行间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体会女娲作为神和人的一些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为神话生命的想象的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 3分钟下面我们先来玩个看图片猜故事的游戏吧!(规则:知道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的同学可以举手抢答,看谁反应快,说得又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自然现象,凭借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而形成的故事。
(教师简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女娲造人》去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与幻想,领略一下它们的魅力吧!(板书)二、初读感知(走进故事)8分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动笔墨),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这样的句式开头: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提示:可以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描述2、概括要求:(1) 要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2) 能正确地反映文章的意思,不漏掉主要情节。
【主要情节:1、女娲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2、她是怎么造人的?(1、揉泥造人2、挥藤造人)3. 女娲怎样让人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3) 语句通顺、有条理,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明确: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天地之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最后她用黄泥创造了人。
之后,女娲觉得一个个用手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创造出了大量的人。
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师小结:同学们概括的很准确也很精彩。
三、细读探究(走进女娲)共20分钟过渡:这么生动感人的神话,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还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95220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1.png)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魅力。
2.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4. 分析女娲的形象,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
5. 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分析女娲的形象,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听过很多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造人后发生了什么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袁珂。
(展示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他著述颇丰,1950年出版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奠定了他的学术声望。
之后,他又撰写了多部与神话相关的著作。
2.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本文是作者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话的特点。
(展示神话的定义和特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女娲(wā) 寂寞(jìmò) 蓬勃(péng bó) 澄澈(chè) 掺和(chān huo) 揉团(róu) 泥潭(tán) 绵延(mián) 神通广大眉开眼笑莽莽榛榛3.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女娲为了让世界变得热闹,用黄泥捏人、用藤条甩人,并让男女配合繁衍生息的故事。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653b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7.png)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2.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情感。
3. 体会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情感。
(2)体会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中蕴含的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听过很多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展现了先民们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与理解。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女娲是如何创造人类的。
2.展示课件中关于女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女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袁珂,展示他的相关信息,如生平、代表作品等。
明确:袁珂(1916—2001),中国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及《山海经校注》。
他把中国古代神话系统化,促进了神话知识的普及。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三、作品简介1. 介绍本文的出处及改写情况。
明确: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述改写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四、文学常识1. 讲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
明确: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fda8b5ad51f01dc381f10d.png)
21* 女娲造人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想象的作用。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重点)3.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难点)一、课前导入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学习指导(一)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pì) 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揉.(róu)掘.(jué)起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2.解释词语。
(1)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蓬勃,旺盛的样子。
(2)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采,神采,神色。
(3)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到难以忍受的地步。
堪,忍受。
3.文体知识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
4.作者简介袁珂(1916.7.12—2001.7.5),四川新都人。
神话学家。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
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三、学习指导(二)(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省优质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f2b6cbf524ccbff021845d.png)
《女娲造人》教案基本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提升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设计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一、默一默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二、读一读1.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2.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阅读《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投影展示)①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
大班女娲造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班女娲造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8825d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d.png)
大班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和活动,引导大班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升其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基本情节;2.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简化版《女娲造人》故事书、手工材料(纸板、剪刀、色纸等);2.幼儿准备:鹅卵石、彩色笔、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用简单的画面创设,让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例如,老师可以模拟火焰,给幼儿展示一张黑白的地球图片,然后讲述地球上的一切都是女娲创造的,引起幼儿的兴趣。
Step 2:故事讲述教师向幼儿介绍《女娲造人》故事的基本情节。
讲述过程中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手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互动。
示范提问:1.女娲用什么材料造人?2.女娲是怎么造人的?3.女娲造出了什么样的人?Step 3: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可以分发角色卡片,让幼儿扮演女娲、神仙、人类等不同角色,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对话和表演。
示例对话:女娲:我要用泥巴造人,让他们能够生活在地球上。
神仙:女娲,你是天地的创造者,你的创造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
人类:谢谢女娲,因为你的创造,我们有了美丽的地球。
Step 4: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女娲头像或类似的手工艺品。
教师可以提供简单的图纸或图样,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剪裁、粘贴和装饰。
Step 5:故事分享教师鼓励幼儿将制作好的手工艺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Step 6:反思与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询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制作手工艺品的感受。
鼓励幼儿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扩展:1.带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让幼儿通过感知自然世界,进一步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2.通过阅读相关绘本或连环画,进一步了解《女娲造人》故事的不同版本和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