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原则
教育生态学原则
教育生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关注教育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生态学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原则:教育生态学将教育系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强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这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系统与更广泛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动态平衡原则:教育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动态平衡原则强调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系统需要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以适应和应对环境的变化。
3.相互依赖原则:各个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的,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学校、家庭、社区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环境适应原则:教育系统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这包括调整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5.文化敏感原则:教育生态学关注不同文化和社区之间的差异。
这一原则强调在教育中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特点,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以提供更有效的教育。
6.参与与互动原则:教育生态学鼓励各个教育系统的成员之间进行积极的参与和互动。
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等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可持续发展原则:教育系统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以确保对未来的需求和挑战作出积极的回应。
这包括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有助于理解和指导教育生态系统的运作,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旨在探索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为优化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生态系统理论教育生态学借鉴了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将教育视为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教育主体(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等)、教育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等)以及教育资源(教材、设施、资金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教育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态平衡理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当教育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时,教育就能实现高效、优质的发展;反之,如果某些要素出现失衡,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生关系紧张等,就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三)生态位理论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所发挥的特定功能。
在教育生态学中,每个教育主体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方式;教师也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限制因子定律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些限制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教育政策、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
这些限制因子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制约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的应用实例(一)学校教育中的应用1、优化校园环境学校的建筑布局、绿化景观、文化氛围等都属于校园环境的范畴。
一个优美、舒适、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例如,一些学校通过打造花园式校园,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运用
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运用2023-11-12CATALOGUE目录•教育生态学理论概述•教师发展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契合性•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评价中的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科研中的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未来展望教育生态学理论概述01教育生态学定义与起源•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究,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特征,为优化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生态学强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
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功能。
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个体和群体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表现为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指生态系统在保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适应。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教育生态学的主要概念与理论教育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教育生态学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的运行规律,把握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
同时,教育生态学强调整体性、协同性和自我调节性,有助于教师在发展中注重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教师发展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契合性02教师发展的生态学视角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教师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都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中得到发展。
生态学视角下的教师发展教师的发展过程是其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是教师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过程。
教师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个体教师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一个由人、物质、信息等构成的复杂生态环境中。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联系,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旨在揭示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为优化教育生态、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生态系统理论教育生态学借鉴了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将教育视为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这些子系统包括教育主体(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等)、教育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以及教育资源(教材、教学设施、课程等)。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态平衡理论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类似于生态平衡的状态。
例如,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教学供给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之间、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之间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导致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调和混乱。
(三)限制因子定律在生态学中,限制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子。
在教育生态学中,也存在着各种限制因子,如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短缺、教学设施落后等。
这些限制因子会制约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优化教育生态,就必须识别和解决这些限制因子,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最适度原则最适度原则是指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生理和生态特性会达到一个最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在教育生态学中,最适度原则要求教育的规模、结构、速度等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既不能过度超前,也不能滞后。
只有在最适度的范围内,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的应用实例(一)学校生态环境的优化学校是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生态学精选
教育生态学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作为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主要借鉴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把教育放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中,研究这三种生态环境和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教育生态学还揭示了教育的生态结构、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生态原理、教育生态的规律、教育的行为生态、教育生态的演替、教育生态的检测与评估等等方面的内容,并与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其它分支学科有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交叉和联系,起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学科名称首先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Cremin Lawrence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lcation)一书中提出的,至今只有十多年时间。
目前,国际上对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处在探讨和逐步形成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分岐。
L·克雷明等人认为应以教育为主体,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台湾学者方炳林在他所撰《生态环境与教育》一书中则提出以生态环境因子为主,研究各种生态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及对教育的影响的体系。
我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所撰《教育生态学》一书则认为,应把上述两种体系统一起来,从教育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以教育系统为主轴,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以教育的生态系统为横断面,然后扩展开去,建立起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结构,从而集中地阐述其原理,揭示出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
一般认为,后者的统一论的思想体系是较为可取的。
一、教育的生态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教育生态当然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教育的生态环境。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学校发展探索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学校发展探索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它通过生态学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将教育环境、学校文化、教育政策、家庭及社区背景等因素结合欣赏,从而为教育改善和学校发展提供指导。
在教育生态学的框架下,学校被视作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包括师生关系、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家庭支持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这种视角强调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关注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要有效发展,必须关注这些子系统的健康和互动关系。
首先,教育生态学强调学校的环境因素。
学校的物理环境,如校园布局、教室设备、学习材料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清新优雅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的学业氛围。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进智能化教学设施,例如智能黑板和虚拟现实教室,这些技术不仅更新了传统教育手段,也在环境上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学校文化则是另一个核心因素。
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价值观、信念、规范,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
这种文化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健康的学校文化可以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反之,如果学校文化中存在过于严厉的管理或缺乏支持的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建立鼓励创新、尊重个体差异的文化,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政策可以作为一种生态环境,为学校提供发展方向和资源支持。
然而,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面临的政策环境差异,导致学校在实践中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同的结果。
学校的发展必须与政策环境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依据政策指引来优化内部管理和教学改革。
家庭与社区的支持同样是教育生态学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支持与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具有直接影响。
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
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随着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点,对于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生态学观点对于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育生态学观点的概述教育生态学是指将教育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学校、学生、教师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态过程,不仅受到学校内部的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革新与发展,就需要从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二、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改革1.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教育生态学观点下,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开展教学活动。
2.打破课堂边界。
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而是与社会、家庭等环境相融合。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加学习的意义感和实用性。
3.强调互动与合作。
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教育生态学观点下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互动与合作,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实践1.提倡探究学习。
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
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引入多媒体技术。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课堂教学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团队合作。
教育生态学观点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团队合作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促进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的措施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生态学在学校发展中的应用
教育生态学在学校发展中的应用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强调教育在特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学校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的多样性、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及教育政策的不断变化。
教育生态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视角,帮助学校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从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生态学的框架下,学校不仅被视为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由多种因素组成,包括学生、教师、家庭、社区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首先,教育生态学强调学生与环境的互动。
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到学校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教学质量和课程设置,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背景和社区文化。
因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关注学生所处的多元文化背景,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师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角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生态学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情感智商,以理解和支持学生的个体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呼吁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家庭成员对教育的重视,促进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在这种互动中,家庭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也能更好地支持家庭,帮助他们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社区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
教育生态学鼓励学校与地方社区的紧密合作,共同营造支持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
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理论
1 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生
态的视角,在持续变化的文化传统,全球科技发展和社会系统中,促
进环境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发展与学习成长的有限可能性。
它是一门
研究有关学校,社会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多学科学科,涉及心理学,社
会学,医学,政治等学科。
教育生态学以社会学一类的“系统”或“社会机制”的视角看待
人类社会和生态,它把学校看作场所,受社会精神,文化,社会规范
和文化价值的规定,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扩大个体的生存适应能力。
它强调人类发展与新闻传媒、教育、
医学、社会服务等多种社会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发展和学习的可
能性。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思考套现代学校的新的学科,由几个概念组成
系统:环境,社会资源,文化,教育结构,物质和精神实物,即以孩
子的健康发展以及个体的学习维度思考学校空间的设计,提供社会政
治自由的空间,建立人类发展的生态健康。
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让每个孩子和他的家庭生活在可参与、可发现资源、可实现学习目标、可控制情绪感知及心理变化的社会环
境中,实现学习,发展和成长。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活动必须是正确的而不是随意的;它是以发展为核心;以循证为依据;重视参与;专注于评价、诊断和
改善;以扩大成长性可能性为目标。
总之,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学习发展、对教育环境和学习方式
的系统性理论,它以儿童发展为主体,以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为背景,重视自然、社会、文化经验,也重视个体、团队、社区之间的有
机关系,以及参与者如何建立有效的关系,是学习的关键。
教育生态学.
二、区别
1、“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生态系统的组 织包括: (1)两个层带:自养层和异养层;(2)6个成分:无机物、有 机物、气候因素、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 食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3)6个过程:能量流、食物链、 物种多样性格局、水与矿物质循环、发育与进化、调控过程。总 之,生态系统包括着地球上的整个“生命维持与演化系统”。 教育生态系统:指促进人类每一个体健康成长与进步的所有人际 关系与环境因素。教育生态系统的体系大约包括: (1)两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2)3个阶 段:优生、优育、优教;(3)4种场景:家庭教育、群体影响、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4)5种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职 业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独创性和集体创造因素等
恩格斯
教育生态学的定义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 范学院院长劳伦斯· 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 。教育生态学是教 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 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 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三、我国古代教育中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教育与西方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其特色表现在 把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整体综合观念,注重自然 环境与人的协调,即“天人合一”的辩证观念,强调启发主体内在道 德功能自觉性的观念,有效开发主体力量,使之达到至善之境界。 这些观念强调人同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人类主体精神 和客观价值的平衡关系,其中蕴含了极具超前的生态意识。 1、大教育观念中所包容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历来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 教育家也早就认识到教育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所以,把教育置于整 个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和解决才能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古 代教育家们倡导并付诸实践的理论。 孔子是最早从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来论述教育作用的教育 家。他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三要素,甚至认为在 不得已时宁可“去食”、“去兵”,也不能失掉“民信”。其理由是“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把教育工作看成是与政治等同重要,甚至 比国家法令、法律更有效的治术手段。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生态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生态系统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生态学的思想对于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域下,教师教育教学也应该受到注意。
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视域出发,探讨教师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育教学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育教学,强调了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于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环境包括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环节。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域下,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环境的变化对于学生及教师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还强调了社会因素对于教育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了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域下,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因素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教育教学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教育教学也应该受到注意。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教师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
教师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生态学提醒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素质的培养要注重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成长不仅要注重个体努力,也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域下,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的人格素质、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人格素质包括了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方面,而专业素养则包括了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等方面。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态学的思想对于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育实践,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根据教育生态学的思想,进行相应的教学创新和教学实践。
结论教育生态学强调了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于教育的影响,强调了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域下,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关注教育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联系,研究教育系统与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生态系统理论教育生态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教育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当其中某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会相应地做出调整,以维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态平衡理论在教育生态中,生态平衡意味着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例如,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合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要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出现教育失衡的现象,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限制因子定律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些限制因子,它们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
这些限制因子可能是教育资源的短缺、教育政策的不完善、教育观念的落后等。
只有找到并解决这些限制因子,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生态位理论每个教育主体在教育生态系统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受教育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
如果教育主体的生态位发生重叠或错位,就会导致教育竞争的加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五)教育生态的节律性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如学生的学习周期、学校的学期安排等。
遵循教育的节律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育生态学的应用实例(一)学校教育中的应用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通过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更多的学生。
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课程资源。
2、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 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一、引言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旨在探究教育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生态学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践应用、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平衡理论、生态位理论等。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教育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生态平衡理论则强调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以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和稳定。
生态位理论则关注教育系统中各个主体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以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合作。
三、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具体教育生态系统的深入剖析,探究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
实证研究法则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等方法,对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检验相关理论和假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教育生态学的实践应用教育生态学的实践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管理:教育生态学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2.教育改革:教育生态学可以对教育改革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究改革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3.教育评价:教育生态学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改进和完善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联系,研究教育系统内部规律及其与外部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理论。
教育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多个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就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教育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协调,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生态平衡理论。
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平衡关系,如师生比例的平衡、教学资源分配的平衡、课程设置的平衡等。
当这些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会导致教育问题的产生,例如师资短缺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可能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再者是限制因子定律。
在教育中,也存在着限制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政策不完善等。
只有识别并解决这些限制因子,才能推动教育的进步。
还有生态位理论。
每个教育个体和教育机构在教育生态系统中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即其独特的角色和功能。
例如,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方式上就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在实际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校教育方面,以班级管理为例。
一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教师需要关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就如同为班级这个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
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则内向文静,擅长思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共同成长。
如果班级中存在个别学生的行为问题,教师不能仅仅针对问题本身进行处理,而要从整个班级的生态环境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可能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同学关系的紧张。
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
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境。
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灵活性、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研究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课堂教学的革新与发展。
本文将论述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革新与发展。
一、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过程与社会制度相互渗透的学科。
教育生态学关注教育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层次的相互关系,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二、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1.强调学生主体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主导角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建立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是教育生态学观点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活动等方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彼此学习的进步。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倡导跨学科教学教育生态学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倡导跨学科教学。
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过于专业化和分割,难以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跨学科教学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互动。
三、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发展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发展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教育生态学观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组织、引导和评价能力。
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指一种以社会科学和生态学融合的研究方法,以研究以人为主体的教育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目标。
它是一种以“生态观点”理解教育环境的新兴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中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人们的学习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习者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思想、行为和学习受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影响。
这样,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对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分析和理解来解释。
因此,教育生态学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生态观来探究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生态学理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生态观来探究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它重视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如何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
它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是活的,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而外部环境又受到时间、空间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教育生态学理论还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学习者如何适应这些环境。
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学习和发展,以及学习者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也为教育
实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问题的方法,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生态学的实施过程
教育生态学的实施过程
教育生态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它强调了教育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教育不再被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封闭的体系,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
要实施教育生态学,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教育生态学理念的教育体系。
这包括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生态学要求将学生视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体系的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需求和特点。
其次,教育生态学的实施需要依托于良好的教育环境,这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个层面。
具体来说,需要创造出一个温馨、健康、安全、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自身。
此外,教育生态学的实施还需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这包括教师、教材、教具、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提高教育效益。
最后,教育生态学的实施还需要重视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该系统地考察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课程的质量、教师的水平、教育环境的状况等多个方面,以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教育的质量。
同时,教育评价也要与教育体系紧密结合,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教育生态学的实施是一个全局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协同推进。
只有充分考虑到教育生态学的理念和要求,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健康、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
教育生态学
二、区别
1、“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生态系统的组 织包括: (1)两个层带:自养层和异养层;(2)6个成分:无机物、有 机物、气候因素、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 食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3)6个过程:能量流、食物链、 物种多样性格局、水与矿物质循环、发育与进化、调控过程。总 之,生态系统包括着地球上的整个“生命维持与演化系统”。 教育生态系统:指促进人类每一个体健康成长与进步的所有人际 关系与环境因素。教育生态系统的体系大约包括: (1)两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2)3个阶 段:优生、优育、优教;(3)4种场景:家庭教育、群体影响、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4)5种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职 业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独创性和集体创造因素等
作为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 教育生态学主要借鉴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把教育放在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中,研充这三种生态环境和人的生理、 心理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教育生态学还揭示 了教育的生态结构、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生态原理、教育生 态的规律、教育的行为生态、教育生态的演替、教育生态的检测 与评估等等方面的内容,并与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其它分支学科有 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交叉和联系,起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 用。
Sub title
1
教育生态学的定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4
生态与教育生态的区别
我国古代的生态意识
如何实现生态目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 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们统治自然,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 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 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教育学与教育生态学
教育学与教育生态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关注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和教育的方法与理论。
而教育生态学则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强调教育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对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和考试等。
它关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的发展理论、学习理论以及教育心理学等。
通过研究和应用这些理论,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生态学则更加注重教育的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它关注教育系统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
教育生态学强调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以了解和分析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影响因素。
教育学和教育生态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生态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同时,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学更好地把握教育实践的具体场景和环境,从而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教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和措施。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关注和应用教育学和教育生态学的成果。
只有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培养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教育生态学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总之,教育学和教育生态学都是研究教育的重要学科,它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索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学注重研究教育的本质和方法,而教育生态学更关注教育的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育生态管理的几个问题(一)——《教育生态管理》读书摘要一段时间以来,阅读了吴林富著《教育生态管理》,对于和工作实际密切关的有关概念和论点以问答题的形式进行归纳。
本书从生态学角度,审视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种种活动和现象,运用教育生态理论系统阐述了教育生态主体管理、教育生态环境管理、教育生态信息管理、课堂生态管理和教育生态安全管理等,并从实践层面列举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生态管理的案例和做法。
本书视角独特,案例丰富,观点新颖,体系结构和内容也有别于一般的教育管理类书籍,是我国目前第一本教育生态管理类书籍。
1.为什么关注生态问题?(P1)答: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经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如生物成长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一样,永远需要某种丰富营养的生态环境。
这种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和谐与共生共荣,彼此促进与协同进化,才有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每一个系统的协同进化。
生态问题已经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如同和平与发展一样,保持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人类付出沉重代价之后的形成的全球共识,生态学讲的是生物与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实,我们也应该从生态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那我们就会找回教育长久缺失的东西——关注人的生命。
生态学的观点为我们管理教育,认识、实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2.教育生态危机?(P10)答: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变化比过去任何时候等快,但是教育体制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过于缓慢,因此而产生的教育体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不平衡正是这场世界性教育危机的实质所在。
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日已过时的陈旧的课程内容与知识增长及学生显示学习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不相适应。
三是教育与就业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协调和不平衡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严重的教育不平等。
四是教育费用的增加与各国将资金用于教育的能力和愿望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等。
五是教育还存在者追求数量而损害质量,盲目引经不适合本国国情和教育目的的外国教育体制的严重问题。
特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从宏观上,微观上与经济、文化、科技等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已为国人关注,并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部分生态结构上看,基础教育的层次结构、学制结构、类型结构、课程结构、教师结构存在种种的矛盾与不平衡。
从学校系统内部看,过度学习、过度教学、片面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教育等,也是教育生态失调的种种表现。
社会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相应的需要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但是基础教育还存在观念陈旧、制度僵化、形象扭曲、目标偏移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基础教育一方面要面对环境的力量和社会各界施加的压力,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基础性和教育性要求,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
尽管著名教育理论家胡森认为,判断和论述教育危机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教育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但是,对各种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本身也许并不如此简单,为此人们需要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来探讨各种教育问题,而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的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成为人们的选择之一。
3.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P10)答:通过我们的管理,如何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从而构建起安全、和谐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4.生态化概念?答:就是将生态学原则和原理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内,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
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5.教育系统为什么是生态系统?(P10)答:由于教育是人类的教育,是联结人和社会的中介,教育不能远离原生自然界,更不能原理次生自然界(有人干预的自然界),其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与人类、与自然、社会存在者必然的内在联系,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分析,教育系统的生态性不言而喻的。
所谓现代教育的生态化趋势,就是教育伴随者社会各领域的生态危机,现代教育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方向,逐步走向生态学化,建立起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体系。
6.生态学概念?(P13)答: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主题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适应不同环境的过程和环境对生物的塑造作用,以及生物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过程及其环境的改造作用。
环境——主体以外的,且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
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生态环境——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也称生境)教育的生态环境——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 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
7.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思想?(P22)基本原理:(1)胜汰原理:系统的资源承载力、环境容纳总量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是恒定的,但其分布是不均匀的。
差异导致竞争,竞争促进发展,优胜劣汰是自然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拓适原理,成功的发展必须善于拓展资源生态位和需求生态位,以改造和适应环境。
只开拓不适宜,缺乏发展的温度和柔度,只适应不开拓,缺乏发展的速度和力度。
(3)生克原理:任何一个系统都有某种利导因子主导其发展。
都有某种限制因子抑制……(4)反馈原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受两种反馈机制的控制,一是作用和反作用彼此促进、相互放大的正反馈,导致系统的无止境增长与衰退。
另一种是作用和反作用彼此抑制、相互抵消的负反馈,使系统维持在稳定态附近。
正反馈导致发展,负反馈导致稳定,系统发展的初期,正反馈占优势,晚期负反馈占优势,持续发展的系统中正负反馈机制平衡。
(5)乘补原理:当整体功能失调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会乘机膨胀成为主导成分,使系统畸变:而有些成分则能自动补偿或代替系统的原有功能,使整体功能趋于稳定,系统调控中要特别主义这种相乘相补作用,要稳定一个系统时,使补胜于乘,要改变一个系统时,使乘强于补。
(6)瓶颈原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早期需要开拓和发展环境,速度较慢。
继而最适合环境,呈指数式上升。
最后受环境容量和瓶颈的限制,速度放慢,越接近某个阈值,其速度越慢,但人能改造环境,扩展瓶颈,系统又会出现新的限制因子和瓶颈,复合生态系统就是在这种不断逼近或扩展瓶颈的过程中波浪式前进,实现持续发展的。
(7)循环原理:世间一切产品都要变成废物,世间任一“废物”必然是对生物圈中某一生态过程有用的“原料”或缓冲剂,人类一切行为最终都要反馈到作用者本身,物质的循环再生和信息的反馈调节是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
(8)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系统必须有优势种和拳头产品为主导,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必须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产品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合理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
(9)技巧原理:系统发展的风险和机会是均衡的,大的机会往往伴随高的风险。
善于抓住一切适宜的机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对抗性、危害性的力量为系统服务,变害为利。
(10)累加效应原理:过去或现在的某一工程或行为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及时这种工程或行为是单个的或是微不足道的,一定时期后,也会产生明显的,巨大的反响,即累加效应。
生态学的核心思想——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有一定大小、执行着一定功能,并能自我维持的自然实体中,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沟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
其基本点在于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
因此,生态系统的原理,也就是联系的原理,共生的原理,作为社会生态系统子系统的教育生态系统,也应当遵循这一核心思想。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能力,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相对稳定的动态之中。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固不变,当它收到系统的内外的涨落或干扰时会引起一定的变化,引起不平衡,然后系统经过自我调节机制或人为机制,保持原有的稳定状态,或进入更高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物系统中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也成动态平衡性。
8.教育生态管理概念?答:教育生态管理——是以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优化各种生态要素和生态环境,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协调、持续的发展。
教育生态管理的研究正是从尊重教育系统的生态性出发,以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来对教育现象及其管理进行一种新审视,从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规律性出发来进行研究,探讨教育管理的最佳途径和最优机制。
9.教育生态系统的性质?(P45)答:(1)教育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富有个性的能主动适应社会的人才。
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还要促进教育者自己的成长。
(2)开放性,(3)平衡性,(4)生态性。
(5)整体性。
这个整体行为已不是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算术和,而是呈现新的行为功能。
教育行为斯通的整体性,外显为一个学校的校风,蕴含者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
10.教育生态环境?(P88)答:教育生态环境——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
研究生态环境对教育影响,从生态环境因子的分析中,探究各种生态环境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从影响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的相互联系中,综合第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通过管理实践,利用、营造、优化教育生态,不断地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生态管理的一个方向[4]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5]吴鼎福.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6]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8]王振复等.中国美学范畴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9]杨如安.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与特色大学建设[J].教育研究,2013(3).[10]方然.教育生态的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11]肖鸣政.教育生态系统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4).[12]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唐德章.论教育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