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个性远还没有形成,但个性系统中的若干因素已经有所发展,我们将在本节中阐述学前儿童的气质、自我意识、性格等个性的因素及发展特点,并阐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气质的类型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不同气质的人其行为特点、言语速度、情绪类型、思维习惯、交往风格、性格特征都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这些特色反映在他的所有心理活动中,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一直影响至今。他认为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人的气质差异:有的人激动,如发怒,不可抑制,是由于黄胆汁过多,这种人称为“胆汁质”;有人热情,活泼好动,是由于血液过多,被称为“多血质”;另一些人敏感、抑郁,是由于黑胆汁过多,被称为“抑郁质”;还有一些人冷静、沉稳,是由于黏液过多,被称为“黏液质”。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有点儿缺乏根据,但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却比较切合实际。心理学至今一直沿用这一分类。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在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时得到表现。由于在个体身上在各种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了各种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1)强而不平衡型。兴奋占优势,条件反射形成比消退来得更快,易兴奋、易怒而难以抑制,又叫兴奋型。
(2)强、平衡而且灵活型。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均迅速,且动作灵敏,又叫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型。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迟缓而有惰性,又叫安静型。
(4)弱型。兴奋与抑制都很弱,感受性高,难以承受强刺激,胆小而显神经质。
这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见表2-5)。
表2-5气质类型对照表
由于气质与神经系统的先天或遗传特征有关,因此,通常认为气质类型是相对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环境可能会掩蔽气质的特性,但并没有改变气质。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都能以自己特有的动力特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婴儿的气质类型
(一)托马斯的气质分类
托马斯(A.Thomas)根据活跃水平等九个维度(见表2-6)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发动型三类。
表2-6气质的主要维度
[英]艾克森著,闫巩固译:《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5页。
容易照看型的婴儿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这类气质的婴儿占研究样本的40%。
难以照看型的婴儿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机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成人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成人合作,与成人关系不密切。在研究样本中这类婴儿占10%。
缓慢发动型的婴儿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这类婴儿占15%。
除了以上三类气质外,还有35%的婴儿属于混合型气质。
属于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婴儿,如果家长照料态度不当,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易形成不安全依恋(见第三编“交往中的学前儿童心理”)。进入学校后,大多数这类气质的儿童会发生更多的适应问题。而且,这类儿童在幼儿期和童年期表现为焦虑退缩,或有较多的侵犯性行为。
对具有缓慢发动型气质的婴儿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通常不会发生心理问题。但如果家长对他们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关心,如漠
视、粗暴等,他们也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而且进入学校后,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适应困难,如表现出焦虑不安等。
(二)卡根的气质分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卡根受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启发,以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为研究儿童气质的指标,提出了儿童气质研究的新思路。卡根这样描述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儿童:在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物或情境的最初几分钟内,意识要对闯入的信息进行理解。这时个体处在“对不熟悉事物的不确定”心理状态。个体以不同的方式对不确定作出反应。面对陌生情境的最初10~15分钟内,有的儿童非常敏感,中断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退回到熟人身边,或离开不熟悉事件发生的地点。如果这类敏感、退缩、胆怯是稳定的行为特征,那么这类儿童称为行为抑制性儿童。另一类儿童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或人时,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没有明显改变,甚至可能会主动接近不熟悉事件。如果这类不怕生、善交往、主动接近陌生环境的行为稳定地发生,那么这类儿童则属行为非抑制性儿童。行为抑制性儿童的主导特征是拘束克制、谨慎小心、温和谦让、行为抑制,经常有高度情绪性和低度社交性。行为非抑制性表现为活泼愉快、无拘无束、精力旺盛、冲动性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把行为抑制性儿童称为胆小的孩子,把行为非抑制性儿童称为胆大的孩子。如果不熟悉事件是一种新事物或环境的改变,行为抑制性儿童就被称为敏感的孩子,行为非抑制性儿童则被称为适应的孩子。如果不熟悉的是一群人或一个人,行为抑制性儿童被称为害羞的孩子,行为非抑制性儿童则被称为
好交往的孩子。卡根发现,4个月的婴儿中有20%对新异刺激容易表现不安,有40%对新异刺激表现坦然,还有30%要再大一些才表现出稳定的气质类型。
卡根在对儿童行为抑制性纵向研究中发现,非抑制行为的保持好于抑制行为的保持。在儿童出生的21~31个月期间,由行为抑制性向行为非抑制性的转变比相反方向转变的人数要多。
卡根认为,气质是生物性因素,但它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神经系统活动特征随神经系统成熟过程有重组现象。儿童的行为具有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能性。相关的研究表明,双亲是支配型的儿童表现得较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如果母亲过于严厉,孩子就会表现得幼稚、依赖、被动、胆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儿童对新异事件的抑制或探索反应一般都发生在与抚养者(通常是母亲)相互作用的背景中。当儿童处于一个新环境中,或面对一个陌生人时,母亲常会利用各种社会化策略去影响儿童的行为,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对陌生人作积极的反应。这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母亲的心理问题与儿童的行为抑制有关。易于焦虑和抑郁的母亲,其子女的行为抑制性比例明显高于母亲正常组的儿童。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的母亲认为孩子的社会技能主要来自他们自身的社会经验,其次是观察学习。她们相信孩子能通过自我调整习得社会能力,因而她们很少使用支配式教育。如果孩子表现出社会退缩,这些母亲往往把行为原因归因于孩子暂时的内部状态,如态度或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