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概述

合集下载

教育的法律法规

教育的法律法规

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的法律法规一、教育基本法律法规1.1 国家教育法国家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为确保全民受教育权利,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规定了国家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体制等相关内容。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教师法旨在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社会地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保障制度,确保每个学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为鼓励、引导和保护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多样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制定的法律。

二、学校管理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学校教育法是为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明确学校的教育职责,维护师生权益,促进学校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法学校安全法是为保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安全而制定的法律。

法律规定了学校安全的管理责任、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课程标准法学校课程标准法是为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准、要求和质量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是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推动产教融合而制定的法律。

法律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和管理制度等内容。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是为规范高等教育的管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机制、学位授予等相关规定。

附件:1. 《国家教育法全文》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全文》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文》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文》5.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全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法全文》7.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课程标准法全文》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文》9.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家教育法:是针对国家教育事业制定的一部法律,包含了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体制等内容。

简述教育法规的概念

简述教育法规的概念

简述教育法规的概念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规范和引导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

教育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教育的公平、有效和有序进行,保障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教育法规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基本法和教育相关法律教育基本法是国家制定的,对全国教育工作具有基本性和全局性指导作用的法律。

教育相关法律主要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制度和政策,明确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措施,并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益和责任。

2.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教育部和地方政府依照教育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这些法规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条例、学校管理条例、学生管理规定等,用于规范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和学生行为。

地方性法规主要是地方政府为适应本地教育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法规,例如教育行政区划规定、学制调整规定等。

3.教育部门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教育部门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对教育基本法和教育相关法律的细化和具体化,用于指导和规范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细节。

这些文件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方案、考试招生规定、教材选用标准、学生评价制度、教师管理办法、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

这些规章和文件的制定旨在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教育法规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它能够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保障教育的公平和质量,规范教育行为,保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提升教育的法治化水平。

同时,教育法规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规范和纪律,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此外,教育法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教育他们遵守法律、尊重权益,增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总之,教育法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主体的权益保护和教育秩序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教育活动的纲领和准绳,为教育提供了法制保障,促进了教育的公平、科学、高效进行。

教育法规名词解释

教育法规名词解释

教育法规名词解释1. 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针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其目的是规范教育活动,保障教育权益,维护教育公平与质量。

教育法规是教育管理的基本依据,对于学校教育活动、教师教育行为、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要求和规范。

2.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规定的由政府负责的基础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

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受到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并且国家鼓励、支持和保证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和贡献。

3. 学校自治:学校自治是指学校在法律、政策和教育法规的指导下,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理念,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权利。

学校自治是指学校对内部的行政、财务、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和决策,以及对外部的与学校相关的事务进行自主处理的能力。

学校自治的实施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维护学生权益,保障教育质量。

4. 学生权益保障:学生权益保障是指国家和学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权益包括受到公平、公正待遇的权利,受到尊重和关注的权利,受到安全和健康环境的保障的权利等。

学生权益保障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学校管理和服务,提高学生参与决策的机会等来实现。

5.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受社会、经济、种族、地区等因素的限制。

教育公平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加强资源配置的公正性,改善教育条件的均等性,提高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促进学生的平等发展。

6.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指提供最基本的教育知识和能力的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等。

基础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基础。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数学、科学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7. 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对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和监测的一种系统性工作。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课件)-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培训讲座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课件)-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培训讲座
(四)教育法规 教育法律规范,又称为教育法律规则,简称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教育法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 国家在教育方面意志的,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 具体规定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及法律后果具有自内在逻辑结构 的教育行为标准或准则。
8
01教育法律法规的含义
(五)教育法规与教育法律的区别 (1)表述的具体程度不同 (2)适用的范围和模式不同 (3)稳定程度不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 款
2. 教育基本法律 3. 教育单行法律 4. 教育行政法规 5. 地方性教育法规 6. 教育规章
(二)横向结构
1. 教育基本法。 2. 基础教育法。 3. 高等教育法。 4. 职业教育法。 5. 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 6. 学位法。 7. 教师法。 8. 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4
01教育法律法规的含义
知识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 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 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 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2018年五次修订。
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上的教育法泛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并认可的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 文件,具体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 育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等。 狭义上的教育法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 文件。 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法是指广义的教育法,即由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的 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在内)。
(3)教育法具有规范性

教育法规政策概述

教育法规政策概述

教育法规政策概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与质量,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政策。

本文将概述教育法规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教育规划、教育改革等方面。

一、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指国家针对教育领域制定的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

在中国,教育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管理机构以及教育的经费保障等内容。

二、教育规划教育规划是指国家对教育发展进行的总体规划。

教育规划的目的是指导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在中国,教育规划主要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

这些规划明确了教育的发展目标、教育的重点领域以及教育的改革措施。

三、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在中国,教育改革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拓宽学生的选择权、加强教师培训、推进素质教育等。

教育改革需要依据教育法律和教育规划来进行,以确保改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的评估。

教育评估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改进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在中国,教育评估主要由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包括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的评估。

教育评估的结果将作为决策的依据,对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起到指导作用。

五、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是指各国之间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活动。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提高教育水平。

在中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留学生交流、教育资源共享等。

这些合作与交流活动有助于丰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教育法规政策是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育法律、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教育评估以及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构成了教育法规政策的主要内容。

简述教育法规的含义和类型

简述教育法规的含义和类型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为规范和管理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教育法规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维护教育秩序和安全。

教育法规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教育法: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的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是一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规,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部门规章:教育部门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制定的对教育事业进行具体管理的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

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学校根据教育法规定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对学校内部教育管理进行具体规定的文件,如学校章程、规章制度等。

教育行政规章: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制定的对教育行政管理进行规范的规章,如教育考试、招生录取等方面的规章。

教育政策和规划文件: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教育发展方向、目标、政策和规划的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教育行动计划等。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民的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维护教育秩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都应遵守和执行教育法规,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 诉讼方式(行政、民事、刑事诉讼) • 行政方式(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 • 仲裁和调解等其他方式
(1)教育申诉制度
• 教育申诉制度,是指相对人在其合法权益 受到损害时,向国家有权机关申诉理由, 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我国现行法 律规定了多种申诉制度,大体上可分为两 类,一类是诉讼性质的申诉制度,另一类 是非诉讼性质的申诉制度。
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是指那些具体的教育行 政行为引起的行政纠纷或争议可以通过行政复议 的方式解决。根据《行政复议法》和有关的教育 法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 对教育行政处罚行为不服的
• 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行为不服的
• 不作为违法的
• 对教育行政的侵权行为
• 法律一开始并没有介入教育,即使介入教育后, 在现代教育产生之前,法律对教育的介入主要是 间接的,而且作用相当薄弱。
• 教育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经济的竞争、科 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 内容(权利和义务)。
(四)教育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 教育法确认和保障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 教育法促进和保障教育平等 • 通过教育法的实施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教育法的具体作用 •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 • 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教育法的局限性 • 第一,教育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 • 第二,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变革的适应性是有限度的。
• 世界各国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通过法律 这一高度专门化的社会组织手段来实现对大规模 的教育事业的调控和发展。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一、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指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进行而制定的相关法律和规章的总称。

它们对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保障了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教育法律法规旨在维护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发展,落实教育改革,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安全。

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包括了教育法、办学法、校规校纪等内容。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教育法教育法是影响教育整体发展的最基本的一种法律形式,包含了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教育管理、教育经费、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的规定。

教育法对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办学法办学法是规定教育机构的建立、管理和运行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学校设置、办学资质、招生与管理、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规定。

办学法是为了保障教育机构的合法运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 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指学校内部制定的管理规范和纪律要求,规定学生和教师在校园中的行为规范和责任要求,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教育环境。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活动的进行和教育主体的权益保护非常重要。

首先,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护学生的教育权益,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规范教育机构和教师的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再次,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维护教育环境的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校的正常运行。

最后,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管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管是保障法律法规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教育法律法规,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管和评估。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办学,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安全。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第一章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1.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中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文件的统称。

2.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规范和引导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3.教育法律法规的合用范围:合用于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和个人。

二、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宪法和基本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法》等。

2.行政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职责条例》、《义务教育法》等。

3.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教育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等。

4.部门规章和制度文件:包括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章和制度文件。

第二章教育主体法律法规一、学生权益保护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权益保护:包括学生人身权、精神权、财产权等方面的保护。

2.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权益保护:包括学生入学、就业、实习、毕业等方面的保护。

二、教职工权益保障1.教师资格认定、聘任、考核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教职工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1.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2.教育经费管理法律法规:包括教育经费来源、分配、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3.教育考试招生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各类考试招生制度、考试诚信、考试违规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四、教育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规1.网络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2.信息化教育管理法律法规:包括远程教育、数字化校园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章学校管理法律法规一、学校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法律法规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法律法规:包括选举产生、职责分工、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2.师资队伍建设法律法规:包括教师礼聘、聘期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的规定。

二、学校行政管理法律法规1.学校基本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包括学校章程、校规等方面的制定和实施。

简述教育法规及其表现形式

简述教育法规及其表现形式

简述教育法规及其表现形式
一、教育法规的概述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用于规范教育行为和保障教育权益的法律法规。

它旨在确保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权益,对教育实施者、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都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二、教育法规的表现形式
1.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教育法、劳动法等,它们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2. 教育行政法规: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用于规范教育行政管理,如教育行政许可、考试招生、学籍管理等。

3.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内部管理规定,包括学校章程、教师行为准则、学生行为规范等,旨在规范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和管理。

4. 教育政策文件: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如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方案等,用于指导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5. 教育行业标准:由教育部门或相关机构制定的,用于规范教育活动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如学生评价标准、教材编写规范等。

综上所述,教育法规以不同形式存在,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内部,涵盖了各个层面的教育管理和规范,旨在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2024

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2024

引言: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在教育领域内对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是为了保障教育的合法性、公正性,维护教育的秩序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优质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育目标等内容,明确了教育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该法还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法》: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了规范,包括学校的设立、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内容。

该法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制度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主要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课程设置等内容。

该法为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包括义务教育的对象、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等方面。

该法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全民受教育的权利。

三、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主要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准则,保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等内容。

该法的实施为高等教育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四、教育质量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自由法》:保障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自由,充分发挥了学术界的创新力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度。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整理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整理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一、教育法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规、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二、教育法规的类型1、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和不成文法(不具有法律条文形式)。

2、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即《宪法》等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和普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具体法律)和程序法所要遵守的程序,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法。

我国尚没有纯粹的程序法)。

4、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适用于一般的法律关系主体、通常的时间、国家管辖的所有地区的法律)和特殊法(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的法律,如《xx省职业教育条例》)。

三、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1、纵向结构A、我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全国人大代表制定)B、教育基本法律(全国人大代表制定,称为“教育宪法”“教育母法”,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教育单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D、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名称一般由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E、地方性教育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

名称通常有:条例、办法、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F、教育规章(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2、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成人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四、教育法规的效力1、时间的效力(1)、从公布之日生效。

(2)、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即先公布后生效。

(3)、先公布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正式公布施行。

教育法全国中小学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法规

教育法全国中小学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法规

教育法全国中小学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法规教育法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作为中小学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法规是职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文将介绍全国中小学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法规,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相关法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育法规概述教育法规是指对教育领域中涉及的各类问题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它们涵盖了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育质量评估、学生权益保障等各个方面,旨在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民主。

了解教育法规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避免违规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具有最高的法律约束力。

教师应该详细了解本法的主要内容,例如教育的目标、学校的职责、学生的权益保障等。

教师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合法、公正、平等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法律。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包括入学、就读、升学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如学生可享受的福利、助学金等政策。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专门规定教师从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教育责任。

法律对教师的准入、职称评聘、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教师行为的底线。

五、地方性教育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教育法规外,各地方也会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教育法规,用于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

教师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教育法规,遵守地方规定,确保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六、教育法规的重要性了解和遵守教育法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法规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其次,教育法规可以保障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和职业素养。

最后,教育法规还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

教资教育法规

教资教育法规

教资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规范和管理教育事务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深入了解和遵守教育法规,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资教育法规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教育法规概述1.1 教育法规的概念及作用教育法规是为了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和教师的权益得到保护而制定的法律文书。

它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并起到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教育质量的作用。

1.2 教育法规的分类教育法规根据层级和性质可分为立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立法是最高级别的法规,行政法规是由政府制定和修订的法规,部门规章是由教育部门根据教育法律制定的规章。

1.3 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法规主要涵盖教育机构和教师的法律地位、教育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2.1 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公平原则是教育法规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不论地域、性别、种族等因素均不得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2.2 教育质量原则教育质量原则强调教育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和质量保证,要求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2.3 教育自由原则教育自由原则指的是学生享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自由,教师则具有开展教学和研究的自由,这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章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3.1 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而师德规范则是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的准则。

3.2 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3 学生权益保护学生权益保护主要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受教育权利、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方面,对学生的权益进行保护和维护。

第四章教育法规的实施与监督4.1 教育法规的实施教育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共同参与,以确保相关法规的有效实施。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规概述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规概述

第⼀章 教育法律基础第⼀节 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的内涵 教育法规是⼀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段,是⼈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式,它对于推进我国教育管理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法规的类型 (⼀)依据教育法规创制⽅式和表达⽅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法和不成⽂法 成⽂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件,也称制定法。

不成⽂法是指不具有法律条⽂形式,但国家认可其具有法律效⼒的法。

不成⽂法并⾮来⾃⽴法机关的创制,它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形式。

我国现⾏的教育法规基本上都属于制定法、成⽂法之列。

(⼆)依据教育法规的效⼒等级和内容重要 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本法(或称基本法)通常指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法律效⼒的法律,即《中华⼈民共和国宪法》。

普通法(或称单⾏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不得和根本法相抵触。

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华⼈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中华⼈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为普通法、单⾏法。

(三)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

与实体法相对的是程序法,就是规定⾏使具体实体法所要遵循的程序的法律,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

在我国现⾏教育法规中,尚没有纯粹的程序法,通常是实体性内容与程序性内容同时出现在同⼀部教育法规中。

(四)根据教育法规的适⽤范围不同,可分为⼀般法和特殊法 ⼀般法指适⽤于⼀般的法律关系主体、通常的时间、国家管辖的所有地区的法律,如《中华⼈民共和国教师法》。

特殊法指适⽤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的法律,如《××省职业教育条例》。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1. 教育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教育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它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和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了解和遵守教育法规,不仅能够确保学校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也可以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并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2. 教育相关法律及其内容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1994年9月1日通过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为九年,并强调了公民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目标意义:保障每个少年儿童享有受基本素质教育的权利,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教育、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1993年5月31日通过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规范了教师的基本待遇、权益和职责,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标意义:保障教师的职业权益,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并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有更好效果的教育。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立学校条例》•立法背景:2003年6月25日通过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明确了私立学校办学条件与管理规范,包括资金来源、课程设置、备案登记等内容。

•目标意义:保障私立学校合法运行,增加选校自由度,并约束低水平和不合规范的私立学校发展。

3. 教育政策文件及其内容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师资质量等。

•目标意义:明确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目标,为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3.2 基础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和领域的学科制定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的法律法规

教育的法律法规

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的法律法规一、法律法规概述教育的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障教育的质量、平等和公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保障和管理要求,包括学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质量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公正性。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三、地方教育法律法规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教育相关法规,涉及各地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教育招生等方面的内容。

2. 学校教育章程和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法规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对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教学活动等进行规范和管理。

四、教育监管机构及其职责1. 教育部:负责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与监督、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等。

2.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3. 教育监察部门: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4. 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类教育考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法规6. 学校教育章程和规章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教育法律法规:涉及教育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法律法规。

教育法规与政策

教育法规与政策

教育法规与政策一、教育法规的概述教育法规是国家在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权益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

教育法规规定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明确了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教育法规的分类根据教育法规的不同层次、范围和对象,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1.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制度、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重大影响。

在教育方面,宪法规定了国民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和保障措施,明确了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为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框架。

教育法是中国教育立法的基础。

教育法规定了国家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教育的目的和原则、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教育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中小学、高等教育的管理,有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部门性法规。

2.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的是部门性制度和规定,属于具体法律文件,主要包括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责、权利和奖励、惩罚等项内容。

3.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基于自身实际需要制定的各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一般注重具体操作和实施,内容涉及地方教育制度、管理和政策等方面。

三、教育政策的概述教育政策是国家和地方为促进教育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内容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层次,反映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具体政策措施,有利于规范教育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者的行为,维护合理的教育秩序。

四、教育政策的分类教育政策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领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教育改革的政策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政策。

教育改革政策是国家针对教育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和短板,通过政府改革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的政策。

2. 教育优惠政策教育优惠政策是指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普及而实施的等级政策。

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概述

第一章教育法规引论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一、教育法规的内涵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二、教育法规的特征(一)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二)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判断)(三)教育法规的内容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判断)教育法规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三、教育法规的功能(一)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二)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教育法规具有突出的客观性。

教育法规是针对所有人和所有机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都是以教育法规为准绳的。

二是教育法规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只要人们的行为进入教育法的范畴,教育法规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是有效的。

如果不想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与教育法一致。

(三)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四)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四、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施(一)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二)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三)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四)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第二节教育法规的渊源一、教育法规渊源的内涵有的理解为解决法律的原动力;有的理解为制定法律的机关;有的理解为法律演进的源流等。

二、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一)宪法《宪法》中有关教育事业的规定无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证。

(二)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1.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主要指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法规引论第一节教育法规概述一、教育法规的内涵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二、教育法规的特征(一)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二)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判断)(三)教育法规的内容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判断)教育法规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三、教育法规的功能(一)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二)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教育法规具有突出的客观性。

教育法规是针对所有人和所有机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都是以教育法规为准绳的。

二是教育法规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只要人们的行为进入教育法的范畴,教育法规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是有效的。

如果不想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与教育法一致。

(三)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四)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四、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施(一)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二)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三)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四)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第二节教育法规的渊源一、教育法规渊源的内涵有的理解为解决法律的原动力;有的理解为制定法律的机关;有的理解为法律演进的源流等。

二、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一)宪法《宪法》中有关教育事业的规定无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证。

(二)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1.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主要指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

(三)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法律。

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即条例、规定和办法。

(四)教育行政规章1.部门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2.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称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五)地方性教育法规如《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则属于自主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三、教育法规的体系(一)教育法规体系的内涵教育法规体系可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二)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1.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在一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

由于通常是免费的,因此又称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7月3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2.职业教育法最早的职业教育法是伴随着封建行会中的学徒制的没落而出现的有关产业工人教育的法律,其主要内容是规定职业教育机构的合法地位,以抗衡师徒制的行会教育。

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职业教育法》以我国《教育法》和《劳动法》为基本依据。

3.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4.社会教育法5.成人教育法6.特殊教育法7.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教育经费法(三)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育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另一种是其他法律中对教育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就有与教育有关的规定。

第三节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内涵(单选、判断)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多选、判断)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三、教育法律规范的分类(一)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1.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

2.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二)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三)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这样的奖励性规范应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从现状来看,这样的规范却不多,需要以后在立法实践中给予关注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概述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二、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謇体、内容(一)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①依去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寺承相民事责任。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2.行为3.精神财富(三)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客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法律权利指的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法律义务是与法律权利相对称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承担和履行的某种责任,表现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1)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概念。

(2)教育权利的分类。

教育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教育权利、国家的教育权利、学校的教育权利和教师的教育权利等,其中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最基本的教育权利。

(单选、判断)学校享有以下权利,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权;招收学生权;教职工的聘任和奖惩权;设施和经费的管理、使用权;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预的拒绝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如民事权利等。

(3)教育义务的分类。

教育义务主要包括图象的教育义务、社会的教育义务、学校的教育义务、教师的教育义务、学生的教育义务等。

一是国家的教育义务。

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规划,并组织落实;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合理设置学校,保证办学标准;贯彻教育方针,确立学制和教学内容;筹措教育经费并贫困学生就学;帮助经济困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奖励贡献突出者,处罚违反法律者。

二是社会的教育义务。

三是学校的教育义务。

四是教师的教育义务五是学生的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所谓教育法律行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所谓教育法律事件,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的发生。

第三章无内容自己找第二章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第一节教育法规的制定一、教育立法概述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二、教育法规的制定程序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第二阶段,法律草案的审议;第三阶段,法律的表决和通过;第四阶段,法律的公布。

(一)法律议案的提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具有向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的机关和人员有:各级人大的代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主席团、常设机关和各种委员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

(二)法律草案的审议一般采取初步审议和再次审议两个步骤,然后由常委会决定是否通过。

(三)法律的表决和通过(四)法律的公布普通法律须经全国人大代表的过半散通过•宪法须经全国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要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令。

三、教育法规制定的原则(简答)(一)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二)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三)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就是依据中共中央《美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精神制定的。

(四)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五)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第二节教育法规的执行一、教育法规的效力(一)时间效力教育法规的时间效力主要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

法律不溯既往已经成为公认的法治原则,教育法规仅适用于公布以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对于法规公布以前发生的事实不能适用。

(二)地城效力教育法规的地域效力是指教育法规适用的地域范围。

(三)人的效力教育法规的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对什么人有约束力二、教育法规执行的原则(一)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二)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三)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四)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第三节教育法规的遵守一、教育法规的遵守内涵二、教育法规的遵守主体“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守法的主体毽括两个方面:一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二是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三、教育的遵守内容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是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第四节教育法规的监督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简答三、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四、社会力量的监督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法规实随的监督。

各民主党派不是以反对党的身份,而是以参政党的身份参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

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方式,二是通过举行会议,三是通过政协委员的视察。

第三章教育政策无内容自己找第四章学校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的概念《教育法》第17条规定:根据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类别,可分为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其他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和开展继续教育的学校。

目前,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共计九年义务教育。

二、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具备法人的条件。

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由此可见,独应设置的学校一般具有法人资格,学校的法律地位就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教育教学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