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产业结构演进与发展

合集下载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
衡量产业结构演进水平或高度的标准。
2.相似性系数法
相似性系数法是以某一区域(通常为产业结构高的区域)的产业结构为
参照标准,将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公式为:
=
σ
=1
2 2
σ
=1
(4.1)
A为被比较的区域,B为参照区域, 表示产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重心变化或产
业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
1.配第-克拉克定律
不同产业间存在相对收入差距,如制造业比农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商业比制造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促使劳动力从低收入部门向
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
=

=1 )/

2

=1 σ=1 )/
(4.11)
>1,说明i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区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即波及效果
较强的产业。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2.关联产业
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动力
主导产业升级是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主要通过新主
导产业替代和原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具有产业配套性
的产业分类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8年联合国发布了第四版《所有
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21大类。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2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3.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律是科林·克拉克于1940年在威廉·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4 库茨涅兹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兹在他的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

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地下降。

第三,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的比重。

5 霍夫曼定理:该定理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年提出的。

他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该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呈下降趋势。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6 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7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区域经济学 课件第四讲:产业结构演进

区域经济学 课件第四讲:产业结构演进
• 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 传统的产业布局理论 – 市场化条件下依然有效
地区主导产业选择
• 什么是主导产业
– 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产业 – 产业占比大,成长性高,带动作用强
•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 地区专业化:重要地位 – 产业关联度:带动作用 – 产业成长性:发展方向
•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会发生变化
10.0%
0.0
0.0%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就业(%)
第二产业就业(%)
第三产业就业(%)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 耐用消费品工业:家用电器,汽车自行车摩托车,通信设备制造 – 大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部分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 工业体系与经济规模相关
– 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工业体系渐趋完整,重化工业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
• 制造业
– 食品轻纺工业: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纺织印染,皮革,服装 – 原材料工业:钢铁,有色,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电力 – 深加工工业:运输设备制造,装备制造,耐用消费品制造
– 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涨 – 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 – 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国际产业转移
•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目的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⑥ 现代化社会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 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 地位; 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 变性, 追求个性。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 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 其投资 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产、
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
1983年计算机硬盘售价30万美元/G; 1995年,约208美元/G; 相当于1.25美元/G。
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
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二)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服务,不能像第二产业那样实行 大机器生产,因此,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影响不如对第 二产业明显; 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第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不 如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 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 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
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
产业 19世纪90年代 GDP比重 就业比重 第一产业 42.7 72 第二产业 21 13 第三产业 36.3 15
20世纪20年代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就业比重 GDP比重
28.1
55 9.7 29 3 10.3
37.7
22 47.9 31 54.8 34.8
34.2
第一节 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
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
(三)库兹涅茨等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化
在配第、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经 济学家库茨涅兹在深化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方面作了 进一步研究。在《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 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演变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

演变背景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演变背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和产品涌现,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革。

例如,电子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而互联网的普及则推动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改变。

传统的产业可能会面临市场的萎缩,而新兴产业则有机会蓬勃发展。

政策导向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产业结构的演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通过发放补贴、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来促进某些特定产业的发展,并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演变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不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劳动力技能的提升和转移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

例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资本资本的配置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资本的投入和流动性会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

例如,大量的资本流入金融业可能会导致金融业的过度发展,而其他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新的科技创新会带来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改变产业结构。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作方式,促进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发展趋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服务经济的兴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变迁,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产业结构变迁的背景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结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过去,农业是主导产业,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而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高附加值产业和新兴产业得到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2. 提升经济竞争力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国家的产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也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了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3. 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将更加倾向于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优化的资源配置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2.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18144

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18144
14
表1:我国部分区域的主导产业概况
区域


上海


江苏

浙江
珠江 三角洲

北京



天津

河北
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 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 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 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
(3)深入研究者:库兹涅茨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 (1901-1985)
库兹涅茨在西方经济学界获得“国民生产总 值之父”的美名,其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 家,他特别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 义。1971年,他因在各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 势的结构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 贝尔经济学奖。他对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研 究成果,主要反映在《现代经济增长:速率、 结构与扩展》和《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出 和生产结构》等专著中。
务水平。 (四)衰退期:2012年以后
迫于新技术和替代产品的挑战,加上人们生活 习惯的变化,原有概念的手机产品面临边缘化, 计算与娱乐能力更强的替代品出现。
22
3.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战略的含义 是指根据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估量,从全 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间内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总量指 标和结构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重点,阶段,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从国情出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 (3)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变迁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个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转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 产业升级带来的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的转变。

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还为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1.2 产业结构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需要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促使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例如,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可以形成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的升级和发展。

二、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机遇2.1 技术进步带动的增长潜力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新兴产业的发展通常伴随着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新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进而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这种增长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2 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消费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需求。

例如,智能手机的兴起带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新兴产业的繁荣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挑战3.1 结构性失业的风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市场萎缩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失业。

此时,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源来帮助受影响的劳动者重新就业,并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减轻结构性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也越来越感兴趣。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主导的产业类型。

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并解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演进在工业化阶段,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产业开始兴起。

在这一阶段,农业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工业产业逐渐壮大,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工业化的推进导致了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流失,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演进。

二、工业化后期的产业结构演进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和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制造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独立性和竞争力,并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信息化时代的产业结构演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轨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新的支柱。

传统的制造业开始减少,而高科技产业和创意产业逐渐崛起。

这是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四、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产业逐渐受到重视。

绿色产业包括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它们的兴起和发展对产业结构的演进造成了积极影响。

绿色产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改善了环境质量,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五、全球化时代的产业结构演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向越来越明显。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上有了不同的定位。

发达国家更多地聚焦于高附加值的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从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变化,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的认识也日益加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继续进行,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变革,才能使产业结构得到良性的演进,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中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体现,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迁。

这种变迁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变迁的内在机制,以及它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一、产业结构变迁的概念和理论产业结构变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和相对地位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通常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第一产业(如农业)、第二产业(如工业)、第三产业(如服务业)之间的比例变化;第二,各个具体行业内的产出和就业结构的改变;第三,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以及政策环境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影响。

理论框架关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克劳斯和德国人突出的“三阶段理论”:认为社会经济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服务社会逐步演进。

这种演进过程显示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现代经济则偏好发展服务业。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各国或地区由于资源禀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使得全局效益最大化。

技术进步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水平提高,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行业则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从而导致整体结构发生变化。

二、近代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轮明显的产业结构变迁。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农业为主导,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倾斜。

(一)改革开放初期:农业主导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仍然面临着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型经济。

在这一阶段,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技术水平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政府逐步放开农村市场,进行土地承包制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此外,政府支持农村工业化,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出路。

第四篇 产业结构演变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四篇 产业结构演变与中国经济发展

第四篇产业结构演变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第一章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产业结构高度一、产业结构的划分1935年,在1929到1933的经济大危机背景下,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里最早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划分,目的是从供给方面(通过调整供给结构)解决经济危机。

将人类生产活动分为三个阶段:A.人们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当中获取资料,满足自身的需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采集业和采掘业。

与该阶段生产特征相吻合的产业即为第一产业。

B.人们通过劳动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形成新的多样性的产品,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要,包括制造业,其特点是加工链长。

与该阶段相吻合的为第二产业C.人类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后,产生了精神生活的需求,劳动和资本从物质资料生产中转移到非物质资料生产,即各种服务的生产中。

与此相适应的,即服务业为第三产业。

以此解释,经济危机就是生产集中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相对于人们的需求出现了相对过剩。

所以解决经济危机就要将更多的劳动和资本转移到服务业。

从宏观上看,这种转移符合经济发展史的阶段性变化的要求;从微观上看,由于服务业交易一定发生在生产之前,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是同一个过程,所以不会出现产品积压、过剩的问题。

当时在经济危机中,凯恩斯的方法是刺激需求,来使市场出清,在短期内能够见效。

而费希尔从供给方面调整产业结构长期才能见效,所以在当时解决危机中没有被重视,但是它在长期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很有价值,可以使国民经济核算更加丰富,更加科学,更加反映现实:一方面生产上将服务领域中的劳动和资源也纳入生产的范围,另一方面分配上将教育和医疗中发生的分配由初次分配(生产领域中发生的分配)变为再分配(生产过程之外再发生的分配)。

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提出以三次产业来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标准,但是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①二战后前苏联仅计算物质生产领域“工农业生产总值”,而西方世界计算三次产业基础上的GDP,之间存在体制的对峙。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摘要:产业结构的变迁是指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发生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通过了解产业结构的变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产业结构变迁的定义产业结构变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迁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2.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随着新兴行业的崛起,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不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地位。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推动城乡发展的平衡。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地区的繁荣。

3.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产业结构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涌现,新的产业不断兴起,旧的产业也逐渐衰退或被取代。

另外,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导致部分传统产业的需求下降,新兴产业的需求增加。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也会对产业结构的变迁产生积极的影响。

4.产业结构变迁的挑战尽管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产业结构的变迁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
22
1.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和霍夫曼定理
一个区域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工业化一般都 是从资金投入少、技术要求不高的轻工业开始 的。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一定时期内重 工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工业结构的演进由以 轻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 工业结构进展,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工业结构的 重工业化。
11
产 品 价 值 链 (增 值 链 )
铁矿石厂→炼铁厂→钢铁厂→汽车制造厂→汽车营销→汽车金融
后向关联 (上游关联)


前向关联
关 (下游关联)

辅助性燃料厂 技术服务机构
12
两种情形讨论:
▲第一种:若主导产业与上下游关联产业分别位于不同的 区域,则形成地区之间的垂直型分工。 长期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就是一种垂直型分工,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在工业加工品与初级产品间价格体系没有理 顺的条件下,长期沿袭这种垂直型分工,使得西部地区在与 东部地区的交易过程中,存在贸易利益的“双重流失”问题, 导致东西差距日趋拉大。(解释东西差异成因的又一视角) 故,提倡垂直型分工与水平型分工相结合的地区分工形式。
与旅 储 商业性 人的 的
店业 业 服务业 服务 其







16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 第三产业移动。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配状况,第一产业将减少, 第二、三产业将增加。
19
上述结论说明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促进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上,工业所 起的作用最大;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次)产业——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和 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产业:
流通部门:交通、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应、仓储 生产、生活服务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
游、咨询、信息、地质普查 提高科技文化和居民素质部门: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
育、社会福利 为社会公共服务: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
1、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市场机制带动产业结构演进
供需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政府干预引导产业结构演进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 ——通过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体的行为等手段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佩第—克拉克定理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品种结构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籼改粳 杂粮 花卉园艺 优质果、蔬 乳类 特种水产品
(3)地区结构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节 第二产业及其布局
第二产业,按克拉克分类,是以矿产品或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 深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组装)业以及高 新技术工业等部门。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形成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加。
库兹涅茨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 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 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1、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chap4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

chap4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
二.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
以农业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资工金业密)集型产业(重型
第一阶段 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 工业化初

第三阶段 工业化中

第六阶段 现代化社

第五阶段 后工业化
社会
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技产术业密集型产业
第四阶段 工业化后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 械工业、 电子工业)。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6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
条件下,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 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 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 、咨询服务的。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 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蒸汽 、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7
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
18
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 1. 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三产业
3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
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 力水平很低。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 水平都比较落后。
4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 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 草、采掘、建材等)。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第四章 产业结构

第四章  产业结构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一)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二元: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一元:现代化的农业和工业
基本理论:由于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 或接近于零,从而存在过剩的劳动力;只要城市支付的工资 水平高于农村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这些劳动力就会为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所吸收;由于现代工业的利润储蓄和投资 倾向高于农业,所以吸收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现代工业的劳动 生产率下降、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到同一水平为止。
扬州大学商学院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示意图
扬州大学商学院
(四)认识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 的片面性,这两种理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 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平衡增长理论 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因为该理论更符合实际国 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阶段,有了较牢 固的工业化基础,资本的积累也较为丰富时,平衡 增长理论就更多地被应用,以使国民经济能够得到 长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雁行发展模式、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和同时开 发发展模式
(一)雁行形态发展模式 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导入期
进口替代期
扬州大学商学院
出口期
雁行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日本、 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 以日本为例,从1956年起,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 陈旧设备,建立了钢铁、电力、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电 等一大批新型企业(“导入期”)。随后随着市场需求和生产 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产业逐渐形成(“进口替代期”)。最终 不但本国市场上赢得市场,也实现了产品的出口(“出口 期”)。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产业结构演进

产业结构演进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三) 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霍夫曼定 理
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 和资本资料(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后人称 其为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把工业化 的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 统治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为工业化的起步阶 段;
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1971年颁布了《全部
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把全部 的经济活动分成十大项: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和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 (7)交通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一)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 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 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 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 三次产业将增加。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 产业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们总 是由低收入的产业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四、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产业高度方面不 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在产业结构的横向联系方 面不断地由简单向复杂转化,这两个方面的不断变 化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随着科技进步 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 深度及广度的扩展,产业结构的演进也会表现出一 定的规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总体上看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从各国综合情况来看,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的
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的国家里都是上升的。但是,服务部门在 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是同步的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1.3基于统计分析的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理论分析表述为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研究某一变化着的系统的运行,或解释某一系 统为何及如何达到目前这一状态
理论解释既包括随机性又具有系统筛选机制,系统的演化结果既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有因果性的
通过系统筛选机制生存下来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惯性,因而很多变量在相对较长的时间 内有着一个非常清楚的轨迹或模式
在某些特定的发展阶段,制度安排和体制转变等自觉调 整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体 制作为一种制度环境,对产业结构变动轨迹影响很大: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则。 产业结构转换的初始条件:人均收入水平、资本形成结 构、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国家规模、制度组织状 态等。产业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
产业发展学
小组成员: 何筱芊 周亚红 向凌云 卢苇
第四章
产业结构演进与发展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主导产业群替代与扩散 产业结构的动态研究的方法展望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主要内容
基于产业发 展的产业结 构理解
基于分工的 产业结构演
进理论
基于统计分 析的产业结 构演化理论
基于动态演 化的产业结 构演进理论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3基于统计分析的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霍夫曼定理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而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 在制造业中是不发达的;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但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规 模,仍然要比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规模大得多
第三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继续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与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处 于平衡状态
#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1.3基于统计分析的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前提:
配第——克拉克定理
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探讨和分析,是通过对时间序列下国家情况的比较而进 行的
该定理使用劳动力的分布作为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的具体指标,详细考察了经济发展过 程中,劳动力在各产业重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克拉克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作为前提基础的。
Title in here
Description of the sub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sub contents
Title in here
Description of the sub contents
Title in here
Description of the sub contents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 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 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 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他进而将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初期、中期和后期;将制造业 也按三种不同的时期,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初期产业、中期和后期产业。不 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总结,被称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 论
#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4.2.1产业结构演进动因
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
产业的结构总体上决定贸易的产品结构 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国资金流出和外国资金的流入 国际投资引发产业转移
#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4.2.1产业结构演进动因
诺斯:产业革命与主导产业的更替与其说是科技创新的 结构,倒不如说是制度创新的结果 产业政策:扶植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左右 绝大多数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揭示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 量的比例关系
产业关联理论
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与产业关联理论一起构成了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广义结构理论是从宏观经济总量 数据出发对产业结构进行研究,类似于凯恩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1.2基于分工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劳动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 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4.2.2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非均衡模式
技术经济因素对一个产业或者相关产业群 的影 响 ,使产业间比例关系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变动即使这种不均衡向均衡变 动的过程,同时变动的结果又往往产生新 的不均衡因素。
#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不仅使用时间序列的数据,还利用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
不仅从劳动力而且从国民收入上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进行综合分析
不仅考查了三次产业之间的一般变动,而且深入到一些产业的内部,其研究更进一步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 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人力资源要素供给 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与素质结构
商品供应情况
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质量和数量
#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4.2.1产业结构演进动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 产业结构演变的本质因素 技术进步引起传统农业分化,加速了整个产业结构的整合 和重组,确立了新的产业分工结构和产业关联结构
引入了与最终需求相对应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三个参数,并借 助于对它们变动的分析来规范经济事实
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先进,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 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 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1.4基于动态演化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内容:
纳尔逊和温特的演化经济学模型
经济均衡只是暂时的,而不能是长期的
企业行为和市场情况都随着时间推移而由动态过程决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有随 机因素,所以经济发展前景不可能完全预测,而只能知道在一定情况下的变化概率和 范围
特征: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 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
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这被称为“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主导产业的交替变化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与合理化
钱纳里工业化理论
斯密定理:分工的程度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杨格定理:不仅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且市场规模也取决于分工 斯蒂格勒的产业生命周期假说:在产业发展初期,企业主要是一体化的;市场规模逐
渐扩大时,企业内部分工转变为社会分工,出现了专业化企业、在产业衰落期,社会 分工又转化为企业内部分工
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体现为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不同产业相对份额的不断改变,其背后的根源是由于分 工演进和技术发展。这是一个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发生动态变化,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 过程。
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产业结构 的有序演化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消费需求分析——总量与结构的变化 中间产品需求与最终产品需求分析——基于分工的深化 与发展
#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4. 2.1产业结构演进动因
自然资源要素供给 自然资源的禀赋也当然存在区别
资本投入要素供给 是任何商品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供给要素
#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4.2.2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1
替代模式
2
扩散模式
3
非均衡模式
4.2 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与机制
4.2.2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替代模式
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
范杜因:产业的生命周期存在于技术的发 展过程中,产业技术水平在传统技术与新 技术的交替中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更高 级化和知识密集化。
重要观点:
惯例、搜寻、创新、选择环境、路径依赖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1.4基于动态演化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业结构演化观
科斯的企业起源理论:
发现和利用价格机制是要花费成本的
企业的出现是企业替代市场能技够节术约创交新易与费产用业演化
企业的边界决定于交易费用(企业内部边际交易费用等于市场交易费用)
提出了后起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第二阶段: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调和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国内,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
,并促使新产品的开发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1.3基于统计分析的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1960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
80
70
低收入国家或地区
60
下中等收入国家或地
50

40
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
30 上中等收入国家或地
20

10
发达国家或地区
0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4.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1.3基于统计分析的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