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实验
一:设计思路
缺点及解决方案:
1.固体落入稀盐酸有先后,且容易粘在试管内壁。 实践表明将固体与液体放置位置对调,可以解 决这个问题。
2.产生气体过少时气球几乎不膨胀,气体较多时 气球易脱落。通过计算添加药品的量能解决气 球膨胀大小的问题,选择有凸口的试管并用线 绳将气球系在试管上能解决气球脱落问题。
二:实验步骤
1. 如图组装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NaHCO3溶液 稀盐酸
Na2CO3溶液 稀盐酸
2.用橡皮塞分别塞好两试管一端,将橡皮塞的 一端朝下倒立固定在铁架台的滴定管夹上;
二:实验步骤
3.用量筒量取相同浓度2mol/L的Na2CO3和 NaHCO3溶液各10ml,将其分别倒入两试管 中; 4.将气球分别套在有凸口的试管另外一端并 用线绳将气球系紧; 5.用两注射器分别吸入5ml9mol/L盐酸; 6.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将盐酸分两次同时 注入,每次2.5ml,观察这2次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记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实验小结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过程有趣,安全性强,既适合教师课 堂演示,也可以开设学生分组实验,达 到了改进实验的目的。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 创新大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湘阴一中
杨海翔
2015年10月
一:设计思路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盐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快慢是中学化学中 一个传统的实验,在人教版教材中通常 会采用右边装置进行对比实验。实验 方案:试管中放入相同浓度的3mL稀盐 酸,气球中分别放入0.3g的碳酸钠、碳 酸氢钠固体。实验开始时将气球末端 同时提起,让固体进入稀盐酸中,通过 观察气球膨胀的速率及大小来比较反 应的快慢。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混合碱中滴入盐酸时,会先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先使全部的碳酸钠转变成碳酸氢钠,然后再发生反应:
NaHCO3+ HCl= NaCl+ CO2↑+H2O
如果在第一个反应发生过程中滴入酚酞溶液,以盐酸滴定到无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钠仅被的滴定成碳酸氢钠,根据用去盐酸的量就可以算出碳酸钠的量。
然后在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用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滴定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反应,根据盐酸的量可以算出总碱量,结合上一步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可以算出该混合碱的组成。
思考题
1. 本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时,所消耗的盐酸较用甲基橙少,为什么?
因为用酚酞做指示剂时只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是上一步反应完的生成的碳酸氢根和溶液中本身存在的碳酸氢根的和来反应,反应的比例又相同,所以第二次总会多一点。
2. 在总碱量的计算式中,V有几种求法?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实验应该怎样做?
V表示用去盐酸的总体积,可以直接读出来;如果只要求测定总碱量,只需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至橙色。
3. 在测定一批烧碱或碱灰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V2,V1>V2,V1=0,V2=0的情况,说明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
4.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要用操作溶液荡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因为滴定管的移液管要求里面的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所以要润洗,避免内壁的水珠对溶液的稀释;而烧杯或锥形瓶要求里面的总物质的量要准确,所以不可以润洗,避免液体挂在内壁上。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1]第一册32页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 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
笔者认为该实验存在如下问题:1、对这个实验的质疑1.1教材中没有指明稀盐酸的具体浓度只要是稀盐酸就可以吗?浓度小于等于6mol/L的盐酸都是稀盐酸,笔者将6mol/L的稀盐酸同时加入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反应现象同样的剧烈,根本分辨不出Na2CO3和NaHCO3。
笔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只有浓度小于1mol/L的稀盐酸跟Na2CO3和NaHCO3反应才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区分Na2CO3和NaHCO3。
鲁科版化学新教材中把这个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定为0.5mol/L,应该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1.2用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等量盐酸反应比较速率科学吗?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不仅取决于物质的性质,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0.3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028mol,0.3g 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0036mol,加入3mL稀盐酸后,如果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93mol/L,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由此NaHCO3与等量盐酸反应来比较反应速率是不科学的。
1.3通过产生气体的量比较反应速率科学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盐酸浓度为1mol/L(该浓度可以根据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区分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上述两个反应盐酸的量都是不足的,产生气体的量应该由盐酸的量来计算,而盐酸的量是相同的,因此在不考虑误差的情况下,气球胀得应该是一样大的。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现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现象哎呀,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跟盐酸的反应,简直就像是一对冤家,它们之间的火花可真是爆炸性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搞实验,实验室里那股严谨的氛围让我戴上眼镜,拉着白大褂,一本正经。
我拿起碳酸钠,这东西看起来平平无奇,淡黄色的晶体,放在手上沉甸甸的。
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入试管里,心里默念着:“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啊!”
接着,我把盐酸慢慢倒入试管里,心里打着鼓。
没想到,一下子就发生了化学反应,试管里“砰”的一声,就像放了一个小烟花,白色的泡沫开始翻滚,这泡沫就像无数个白色的精灵,欢快地在试管里跳跃。
我当时就傻眼了,心里想着:“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赶紧戴上手套,把试管拿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那股泡沫像一朵盛开的花,争先恐后地想要挣脱试管束缚。
这泡沫也太有活力了,简直是欢乐的海洋!
这时,实验室的另一个同学跑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刘老师,这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现象啊!”
我这才回过神来,笑着说:“哎呀,看来我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这反应现象真是好玩得很啊!”
这反应现象,就像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让人感到欢乐和惊喜。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就像一场戏,有开始,有高潮,还
有结束。
它们之间的碰撞,也让我明白,生活中,有时候就需要这么一点火花,才能让生活变得有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作者:伍强方瑞光来源:《化学教学》2016年第08期摘要:为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设计了恒压式实验装置。
用该实验装置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过程,解析了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实验教学难点问题,有助于在教学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
关键词:碳酸钠;碳酸氢钠;互滴反应;创新设计;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6)8–006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Na2CO3与盐酸发生分步反应,反应先生成NaHCO3,NaHCO3再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实验探究该分步反应的机理一直是教材和教师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有两种实验探究该分步反应机理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设计Na2CO3和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根据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的实验现象,推测Na2CO3与盐酸发生分步反应。
第二种方案:设计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实验,根据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变化和生成CO2气体等实验现象,断定Na2CO3与盐酸发生分步反应。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设计Na2CO3和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来解决此难点问题。
实验操作如下:“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0.3g 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
[1]”通常观察到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比Na2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大。
事实上,两个反应速率大小与如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 Na2CO3与盐酸发生分步反应;二是颗粒大小,无水Na2CO3固体颗粒较大,NaHCO3晶体颗粒较小;三是热效应,Na2CO3固体溶解以及与盐酸反应均是放热,NaHCO3晶体溶解以及与盐酸反应均是吸热。
利用“手持技术”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图 2 等 物 质 的 量 的碳 酸 钠 和 碳 酸 氢 钠 与 稀 盐 酸 反 应 的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曲线 图
15 1 5 1 o / ml 0 t l1 o
10 1
与3 lL i mo/稀
2
蚕0 1 5
2
A
l 0 O
2 0rn 0 rr
[ ]e [ mAa T m
1.0 60
[ 0F G - ̄ 3 [ n ] m F N [ 0 m ][ ,
19 8 9。8 2 5 0 1 . 7 2. 0 2 5
1. 6 1 . 0 0 6 2 0
6 项 目结果 分 析
5 测 试 方 法
的开关 点位 置E mm] 。 () 2将测 量值减 去 4 mA( 移量 ) 偏 。 ()测 量 值 [ 3( mA] ON一 偏 移 量 )×1. 5 8 7 —
0N开关 点位 置L mm] 。
的光 电式 传感 器 。
平衡调整 : 首先 , 白色塑料板移离传感器的 将
光线 发射 端 / 收端 外 2c 接 0m。可 以通 过 标 尺 测 量 移 动距 离 , 者 直 接 将试 件 移 动 到 测 量 设 备 显 示 或 电流值 为 1. 6 的位 置 处 , 6 6mA 将传 感 器 检测 范 围 调 整到 2 0 0 mm。其 次 , 时 针 方 向旋 转 小 带 槽 螺 逆 钉 L w , 到黄色 L D熄 灭 ( T 直 E 如果 之 前 点亮 ) 顺 ; 时针方 向缓 慢旋 回螺钉 , 直到 黄色 L D刚好 点亮 。 E 在 此期 间 , 忽略 红色 L D闪烁状 态 , 代表 静态 请 E 它 或 动 态 预 故 障 指 示 。 当 白 色 表 面 沿 轴 向 靠 近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创新实验设计及教学应用
图3㊀加热不同时间酸性KMnO4颜色对比在重铬酸铵饱和溶液中,然后取出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烘干水分并使重铬酸铵受热分解,可以得到覆有三氧化二铬的催化剂,可用于氨或乙醇的气相催化氧化实验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2.[2]王磊,张文朴.化学.化学与技术(选修)[M].济㊀㊀㊀㊀㊀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3.[3]宋心琦.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7.[4]王祖浩.化学2(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68.[5]刘怀乐.中学化学教学实证与求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1.[6]李先栓,张玉贞.粘土催化石蜡裂化[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5):34 3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创新实验设计及教学应用符吉霞㊀丁伟摘㊀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现有实验装置不足以及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研究提出利用简易的创新实验装置定量比较二者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快慢,并结合手持技术的应用从微观层面解释碳酸钠与稀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厘清教学思路,避免教学误区㊂此外,针对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应用建议,可作为教师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参考㊂关键词:创新实验;手持技术;教学应用;碳酸钠;碳酸氢钠符吉霞,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丁伟,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㊂㊀㊀一㊁问题的提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一步到位,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则是分步进行的㊂探究该分步反应的机理一直是教师与教材想要解决的难82点[1]㊂现有的教学设计中多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模式㊂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设计, 气球法 仍然是设计中的主要方法[2-3]㊂但这一收集方法实际存在严重弊端㊂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混合时,气球膨胀的快慢变化并不明显,难以比较反应的快慢㊂能否设计一个简易的定量实验装置去比较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速度,并解释其反应机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教学中十分容易将教学重点误以为 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快慢 ㊂其实二者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近乎相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同属复分解反应㊂但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所以生成CO2的速度不同,其教学本质应在于揭示反应的机理㊂针对以上实验存在的不足与教学中的误区,研究提出应用创新实验装置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生成CO2的快慢,用手持技术揭示反应机理,并通过一定的科学探究以及问题解决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应用㊂㊀㊀二㊁实验设计(一)应用简易创新实验装置定量比较反应快慢针对 气球法 实验设计在比较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速度的不足,研究设计了更为简便且定量的实验装置用于做此比较㊂(1)实验原理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ʏ);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一步到位(NaHCO3+HCl=NaCl+H2O+CO2ʏ)㊂在相同的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速度比碳酸钠要快㊂(2)实验装置(见图1)将针管作为反应装置,根据反应生成气体图1㊀简易定量实验装置使压强的变化导致液体喷出针头的速度快慢并结合一定的反应时间,定量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速度快慢㊂(3)实验条件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钠㊁碳酸氢钠的反应生成CO2速度不同㊂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盐酸浓度进行演示教学或学生的探究实验㊂首先,将相同的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用药勺送入1号针管和2号针管底部,并将装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针管排除气体,向前推至相同的刻度处㊂将两只针管分别垂直放入装有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的烧杯中,吸取稀盐酸至相同的高度㊂从针管内开始吸取稀盐酸时开始进行计时,针管的活塞滑动到某一刻度线后使其固定,观察气体的产生与针头处排出液体的实验现象,待针管内的气体含量达到5mL时停止计时㊂t1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量达到5mL所需的时间,t2则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时间,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㊂重复进行3次相同的实验,取平均的时间值,实验结果见表1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实验需求灵活规定针管活塞的滑动位置或产生气体量的量㊂(4)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教学演示应当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㊂通过探究发现:稀盐酸浓度为0 3mol/L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速度变慢,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速度过于迅速,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而稀盐酸浓度为0 1mol/L时,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生成CO2的速度较为缓慢,时间较长㊂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当盐酸的浓度为0 2mol/L时,反应所需的时间较合适开展课堂实验㊂值得注意的是,向针管内吸入稀盐酸时,稀盐酸就已经92㊀表1㊀不同浓度的HCl与Na2CO3和NaHCO3固体在针管内反应的实验数据c/(mol/L)t1/st2/s实验现象2001号和2号针管内有大量气泡冒出,并急速从针管内喷出㊂10 20 81号和2号针管内有大量气泡冒出,并急速从针管内喷出㊂0 504 81号针管内有气泡产生,并迅速从针管内喷出;2号针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并急速从针管内喷出㊂0 37 289 51号针管内先有少量气泡产生,针头喷出液体速度较慢;2号针管内有较多大气泡产生,针头滴出液体的速度较快㊂0 215 2178 61号针管内仅有细小的气泡,针头滴出的液体速度较缓慢;2号针管内有大气泡产生,针头一开始滴出的液体速度较快,后减慢㊂0 160 4396 81号针管内气泡产生现象不明显,针头滴出液体速度慢;2号针管内有气泡产生,约20s前滴出速度较快,后逐渐减慢㊂开始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㊂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实验从吸入液体时开始进行计时,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吸入稀盐酸过程当中的反应是包含在反应时间内的,不会影响实验探究的结果㊂该实验装置相比与原先的 气球法 有了较大的改进㊂实验装置简单且所用盐酸的浓度较低㊂学生可以利用该装置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宏观层面较定量地比较稀盐酸与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的速度快慢㊂但该实验仍不能够让学生明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中间产物有碳酸氢钠,学生很难从学科本位思考现象背后的问题㊂(二)应用手持技术探究反应实质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化学物质的性质以及变化进行数字化㊁量化,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去解释性质,能够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物质性质以及其内在的规律㊁反应实际与反应机理[4]㊂要从微观角度向学生解释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分步反应的机理还需要借助手持技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到微观向学生说明化学反应实质㊂(1)实验原理向碳酸钠中滴加稀盐酸,首先发生反应CO32-+H+=HCO3-,达到第一计量点时碳酸钠全部反应成碳酸氢钠㊂继续滴加稀盐酸,会发生反应HCO3-+H+=H2CO3,达到第二计量点㊂在用稀盐酸滴定碳酸钠的pH曲线中应当有两个突跃,而稀盐酸滴定碳酸氢钠的pH曲线中应只存在一个突跃㊂这可以通过pH传感器进行实验探究㊂(2)实验装置为了更加科学直观地展示碳酸钠与盐酸的分步反应,教师可以借助手持技术对盐酸滴定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pH变化进行记录,实验装置图见图2㊂图2㊀手持技术实验装置图(3)实验结果与分析用稀盐酸分别滴定0 5mol/L的碳酸钠溶液与0 5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通过pH传感器得到实验结果(见图3和图4)㊂碳酸钠与稀盐酸的滴定曲线中存在两个突跃,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滴定曲线仅存在一个突跃,很好地解释说明了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机理㊂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说明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机理㊂教学中应当强调,正是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所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速度比碳酸氢钠的要慢,而并非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速率不同所导致㊂化学实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勿从03㊀㊀㊀㊀㊀㊀图3㊀稀盐酸滴定0 5mol/L碳酸氢钠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4㊀稀盐酸滴定0 5mol/L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曲线表面下定义㊂㊀㊀三㊁教学应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设计能够从宏观到微观的层面逐步带领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㊂为使该实验设计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研究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见图5㊂(一)识别问题化学教学应当强化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要提升学生从信息情境中识别问题的能力㊂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的物质㊂针对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碳酸钠却不会被用于治疗胃病这一现象,抛出联系生活实际的相关问题: 既然二者都是碱性物质,都能中和酸,为何选择碳酸氢钠治疗胃病却不会选择碳酸钠? 创设一定的生活化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㊂图5㊀教学流程图㊀㊀(二)探测信息基于情境的问题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探测信息,需要个体对问题情境有一定的整体感知[5]㊂结合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等酸性物质反应可能存在的不同,诸如反应产物是否相同㊁反应时速度是否相同㊁反应的机理是否相同等㊂学生所探测到的信息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调用分析过程,也是后续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础㊂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但不对学生的结论做出价值判断㊂(三)设计方案学生需要理解应用所探测到的信息,将探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激13活已有相关概念㊁原理等,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案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储备,将所探测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排除二者产物不同的可能性,将注意点集中在二者的反应时间和反应速度上㊂期间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并提供一定的相关信息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问题上来㊂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内部的合作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㊂(四)实施方案学生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教师所准备的相关材料进行操作㊂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分析与思考问题,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更换或者修改实验方案㊂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一般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气球,利用气球法套在试管上进行比较㊂此时,教师要以问题驱动学生,启发学生选用简易的创新实验装置进行设计,并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方案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索创新精神㊂最后再由教师运用手持技术,从微观层面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机理不同从而导致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度不同㊂以上的问题解决过程都需要依托于一定的情境背景㊂学生受具体问题情境和教学环境影响的驱动,会表现出渴望解决问题的倾向,并产生带有明确目的的行动向着目标进取㊂整个过程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的㊂学生的方案设计可能经过多次的尝试后才能获得较优化的设计方案㊂而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再次分析问题,再度挖掘探测信息等㊂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也发展了学生真实环境背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㊂㊀㊀四㊁研究小结实验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特征㊂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㊂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知识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载体,能够让学生辩证看待化学反应现象,认识到科学探究对于揭示事物本质的重要作用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创新实验设计能简易定量比较反应快慢,相比于传统的 气球法 更加直观科学㊂再结合手持技术的应用从微观层面探究反应的实质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㊂通过一定的真实情境下生成相关的探究问题,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方案设计,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以及小组合作的问题解决能力,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㊂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㊂针对实验的不足不断地改进,最大程度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并严格要求教学的科学性,是化学教师应当终身学习的内容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㊂设计巧妙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㊂教师对实验教学应当始终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㊂参考文献:[1]伍强,方瑞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J].化学教学,2016,(8):63-65.[2]刘志峰,韩雪松. 先学后教 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6,(10):35-38.[3]史淑凤.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创新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44.[4]陈琛,姚如富,邵忠德,翟蒙.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教育,2015,36(1):29-33.[5]蔡亚萍.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1,(6):73-75+80.[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2.2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研究_基于传感技术的中学化学实验设计
课外探究是科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提高 学生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 课堂 内 的 探 究,不 少 课 外 探 究 活 动 往 往 是 教 师 “一头热”,学生参与度不高,取得的成效不大。
针对课外探究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一些问题, 我对六年级两个班 110 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 调查。本文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 阐述。
1 问题的提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
重要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性、与盐酸 反应的速率比较及两者的热稳定性是这部分的传 统实验内容。而在日常的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一 些新问题。如在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与盐 酸反应剧烈程度时,意外地发现: 碳酸钠粉末与盐 酸反应后试管温度升高,而碳酸氢钠粉末与盐酸 反应后试管温度降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现象? 从实验本身来看,该反应包括固体溶解、溶 液之间反应和稀释的过程。这些过程中的热效应 如何? 笔者利用传感技术对该反应的热效应产生 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2 实验过程
1) 仪器和药品 碳酸钠粉末、碳酸氢钠固体、1mol / L 的盐酸、 烧杯、磁子、蒸馏水、温度传感器 ( TMP-BTA) ,数 据采集器( VENIER LabPro) ,计算机及其相配套 的软件( Logger Pro) ,磁力搅拌器。 2) 实验步骤 组装实验装置,将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 计算机及其相对应的软件相连接。再分别做以下 三个实验:
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滴入几 滴水,振荡试管,触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笔 者觉得这一实验方案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 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溶解的热效应上存在 较大的差异。
在本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 而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不是太明显,因此对温度 数据精确度要求较高。若使用温度计测量则存在 视觉疲劳和温度变化较小难以察觉的问题。而温 度传感器则能够清晰地显示温度变化过程和变化 数值,其对我们进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及教学策略——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例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及教学策略以 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为例李文飞(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ꎬ江苏连云港222200)摘㊀要: 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这一教学内容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ꎬ要想让学生对这一内容掌握得熟练ꎬ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原本的 碳酸钠ꎬ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ꎬ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实验教学方案ꎬ以便于最大限度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ꎬ本文选择具体的题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ꎬ以求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关键词:改进策略ꎻ碳酸钠ꎻ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4-0111-03收稿日期:2023-05-25作者简介:李文飞(1981.1-)ꎬ湖北省襄阳人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中最为活跃和生动的教学手段ꎬ也是探究化学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1-2].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ꎬ要求化学实验朝着生活化㊁绿色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ꎬ以便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3].关于 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的内容也是高中化学考试当中不可忽视的内容ꎬ为了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ꎬ采取创设相应的情景ꎬ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联系ꎬ组织学生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方法的探究ꎬ帮助学生形成高阶思维[4].1传统 碳酸纳㊁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例题㊀一个研究组研究了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1)实验用品:碳酸钠粉末(置于广口瓶)㊁稀盐酸(置于容积为125mL的细口瓶中)㊁抹布㊁纸槽㊁试管架㊁Ф15ˑ150mm的试管㊁大烧杯(盛装废液)㊁药匙.㊀(2)实验步骤:①药品与仪器需仔细检查ꎻ②选择干燥试管ꎬ放入少量碳酸钠粉末ꎻ③将1~2mL稀盐酸加入试管中ꎻ④观察实验现象ꎬ及时向监考老师报告ꎻ⑤实验完成后ꎬ及时清洗试管ꎬ并将实验器材复位.(3)在含有少量碳酸钠(俗称)和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加入足够的稀盐酸ꎬ观察到两者反应剧烈ꎬ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ʌ问题提出ɔ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相同吗?ʌ实验的具体设计ɔ(4)A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ꎬ两个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为(充注操作)ꎬ观察到111如图2所示的现象.所以他得出结论ꎬ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更快.图1㊀A实验装置㊀㊀㊀㊀㊀图2㊀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5)B质疑A的实验:①碳酸钠㊁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非常剧烈ꎬ很难通过观察来判断产气速度ꎻ②ꎬ他认为ꎬ应该取含碳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ꎬ如果碳酸钠的质量仍然是0.318gꎬ应该取g碳酸氢钠.该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图3㊀B实验设计情况①其中的连通管的作用是.②取相同体积㊁相同碳元素重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取2滴酚酞溶液)和足够体积㊁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记录于表1.瓶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表1㊀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记录滴入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ꎬ溶液颜色变化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ң浅红色ң无色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浅红色ң无色㊀㊀ʌ实验结论ɔ(6)通过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ꎬ可以得出ꎬ在相同条件下ꎬ与稀盐酸反应更快生成二氧化碳ꎬ原因是.ʌ反思与应用ɔ①二者与稀盐酸反应均很剧烈ꎬ稀盐酸足量ꎬ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反图4㊀B实验结果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相同ꎬ所以通过气球变大的程度无法确定两物质反应的快慢.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相同时ꎬ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252gꎻ②碳酸钠溶液㊁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都很剧烈ꎬ连通管主要起平衡气压的作用ꎬ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导致稀盐酸不能顺利滴下ꎻ③由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可知ꎬ相同条件下ꎬ反应全部结束前ꎬ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时ꎬ装置中的压强越大ꎬ说明产生二氧化碳越多ꎻ④碳酸钠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2 碳酸纳㊁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的实验改进方案2.1内容改进方案教材中 碳酸钠㊁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是一个定性实验ꎬ笔者通过层层递进ꎬ将其设计为定量实验.(1)使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在密闭体系中的压强变化情况ꎬ作为判断产生气体速度快慢的重要依据.(2)为了了解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本质ꎬ需使用到酸式滴定管与pH传感器.2.2实验器材改进方案碳酸氢钠㊁碳酸钠㊁盐酸溶液㊁烧杯㊁数据采集器㊁笔记本电脑㊁试管与配套活塞㊁滴定计数器㊁pH采集器㊁磁力搅拌器㊁针筒注射器等器材.2.3实验教学过程改进方案2.3.1直奔主题ꎬ吸引关注根据物质分类ꎬ二者均属盐ꎬ盐能与盐㊁酸㊁碱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按照强酸制弱酸原理ꎬ碳酸氢钠与碳酸钠都会与盐酸发生反应ꎬ得到的产物都有二氧化碳.将实物展示出来ꎬ提出问题:消防灭火使用的灭火器里装的是碳酸氢钠还是碳酸钠呢?学生在211观察物质后ꎬ可以得出结果ꎬ即碳酸氢钠.泡沫灭火器原理是:二氧化碳能灭火.基于速率角度激发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泡沫灭火器会选择碳酸氢钠呢?学生猜想:碳酸氢钠和酸之间的反应速度更快.师生开展互动讨论ꎬ盐酸和碳酸氢钠㊁碳酸钠反应都有气体产生ꎬ而产生气体速度的快慢会对压强的改变速度产生影响[5].考虑到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方法ꎬ设计第二个实验:在密闭空间当中ꎬ选择三支试管ꎬ第一支作为空白对照组ꎬ加入2mL蒸馏水ꎻ第二支加入碳酸钠0.1mol/Lꎬ第三支加入0.1mol/L碳酸氢钠溶液ꎬ分别往三支试管中加入5mL浓度为0.1mol/L的盐酸.另外ꎬ快速用橡皮塞塞紧试管ꎬ通过压强传感器观察压强的变化ꎬ采用数据采集器绘制曲线.根据图像能够明显发现ꎬ曲线斜率最大的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试管.这表明在相同时间内ꎬ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速率更大ꎬ反应速度更快.在得到这一认识之后ꎬ让学生学会写相关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 2NaCl+CO2ʏ+H2ONaHCO3+HCl NaCl+CO2ʏ+H2O在这个实验教学当中ꎬ逐层深入ꎬ让教学过程层层递进ꎬ不显得过于突兀.学生在提出猜想 寻找证据 得到证实的过程中ꎬ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持续落实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ꎬ让学生学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2定量分析ꎬ继续拓展按照两种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现ꎬ碳酸钠所需的盐酸数量更多ꎬ是否是因为反应速率慢呢?可否增加盐酸量来验证呢?再设计第三个实验:先选择相同浓度0.1mol/Lꎬ相同剂量10mL的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溶液ꎬ逐滴加入盐酸ꎬ进行磁力搅拌.通过pH传感器获取溶液的pH变动情况ꎬ记录产生气泡时的pH以及所消耗的盐酸量.根据得到的结果图像ꎬ发现在pH为8左右时ꎬ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才会出现气泡ꎬ之前并无气泡ꎬ盐酸和碳酸钠的比例接近1ʒ1ꎻpH在8.24时ꎬ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出现气泡ꎬ绘制得到的图像曲线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曲线吻合程度很高.结合上述结果ꎬ可以认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分阶段开展ꎬ即:Na2CO3+HCl NaHCO3+NaClNaHCO3+HCl NaCl+CO2ʏ+H2O3 碳酸纳㊁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的实验改进效果㊀㊀实验中证明了碳酸氢钠的反应速度要更快一些ꎬ也能更快产生二氧化碳ꎬ提高灭火的速度.也说明了泡沫灭火器使用该物质的化学原理.在这次教学当中ꎬ采用了实验与理论结合ꎬ图形与数字结合的方法.这对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与化学学科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ꎬ优化后的实验更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ꎬ教师巧妙设计问题ꎬ引导学生去观察㊁分析和解决问题ꎬ也引导学生积极质疑ꎬ启迪创新思维.已有的教学结果也证实ꎬ只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ꎬ学生的探索意识㊁思维兴趣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激发.而且优化后的实验不管是问题设计还是具体的实验开展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ꎬ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ꎬ让学生在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中ꎬ去探索更深层的问题ꎬ从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判断性思维.参考文献:[1]赵旭梅.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策略[J].新课程ꎬ2022(29):194-195.[2]高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以 铜和浓硫酸 为例[J].教师ꎬ2021(15):59-60. [3]张文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J].新课程ꎬ2021(18):37. [4]张爱林.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ꎬ2020. [5]林建斐.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高考ꎬ2019(32):20.[责任编辑:季春阳]311。
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说明
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摘要:为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笔者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利用该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
实践说明,该实验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碳酸钠溶液;盐酸;分步反应;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与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容,但教材中并未设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相关实验。
如分别向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理论上两溶液与盐酸反应现象是不同的,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先无气体出现,当盐酸滴加到一定量时才出现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氢钠溶液中从开始滴加盐酸就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原因在于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有两步:(1)CO2-3+H+HCO-3;(2)HCO-3+H+H2O+CO2↑,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就一步:HCO-3+H+H2O+CO2↑。
但若用试管来演示向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加盐酸实验,实验结果说明,自始至终,碳酸钠溶液中均会有明显的气泡生成。
为什么实验现象与理论结果不一致?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向碳酸?c溶液中滴加盐酸后,盐酸并不能均匀快速的分散到整个碳酸钠溶液中,从而使得碳酸钠溶液局部围盐酸过量,连续发生两步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为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
现设计如下实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两支硬质玻璃管、两个橡胶塞、两个气球、滴定管夹、两支规格(20 mL)相同且带有针头的注射器。
实验操作步骤:1. 两支硬质玻璃管下端均用橡胶塞塞紧。
2. 向左边玻璃管中注入5 mL 1 mol/L的碳酸钠溶液,向右边玻璃管中注入5 mL 1 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
在两根玻璃管上端均套上两个规格相同的气球,并用细铁丝扎紧。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实验演示:取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放入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
实验现象:碳酸氢钠遇到盐酸放出气体比碳酸钠剧烈得多。
实验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CO2快,是因为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盐酸后,与氢离子结合生成H2CO3,不稳定分解生成CO2。
而碳酸钠溶液中存在大量碳酸根离子,加入盐酸后,首先与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再与氢离子结合才能生成H2CO3,所以放出CO2速度慢。
实验考点:1、强制弱原理的应用;2、弱酸的酸式盐的性质—能与强酸、强碱反应;3、弱酸跟结合氢离子是分步进行的;4、正盐和酸式盐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经典考题:1、下面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碳酸钠比碳酸氢钠反应剧烈B、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C、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可以直接加热D、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试题难度:易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 )A、Na2CO3B、(NH4)2CO3C、NaHCO3D、K2SO4试题难度:中3、泡沫灭火器内装的药液之一是NaHCO3饱和溶液,而不选用更廉价的Na2CO3饱和溶液,其原因是 ?质量相同的两种钠盐,NaHCO3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CO2比Na2CO3多 ?产生同质量的CO2,消耗酸的量NaHCO3比Na2CO3少 ?NaHCO3与酸的反应比Na2CO3快得多 ?NaHCO3比Na2CO3稳定,便于长期保存A、只有??B、只有??C、???D、????试题难度:难1 答案:A解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相同与不同点,属于记忆的东西。
2 答案:BC 解析:铵盐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3 答案:C解析:NaHCO3的双水解反应的应用。
实验1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澄清石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装置
灰水
2.向盛有 0.5g 碳酸氢钠 的试管中加入 2mL 盐酸, 迅速用 带导管 的橡胶 塞 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 一端通 入盛有 澄清石 灰 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②
问题与讨论:
1.实验中为什么要“迅速” 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
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生成物相同?原因是什么?
第十一单元
实验 1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盐
化肥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现象及产物。
实验用品
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小试管; 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向盛有 0.5g 碳酸钠的 试管中加入 2mL 盐酸,迅 速用带 导管的 橡胶塞 塞 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 端通入 盛有澄 清石灰 水 的试管中,如下图: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① 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对比的实验改进设计方案(最全)word资料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对比的实验改进设计方案林丽蓉、姚志锋、苏适之问题的提出高中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2003年6月第1版)中,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比较放出CO2的多少及剧烈程度,但往往不尽如人意。
将气球简单套在试管口,气密性差,气球胀大的同时容易脱落,而且将碳酸钠、碳酸氢钠倒进试管的过程中,部分粉末粘附在气球里!试管壁上而导致实验的失败。
碳酸钠与碳酸钠热稳定性的比较,要分两次操作,外部条件很难一致,对比性较弱。
实验设想怎样才能得到满意的实验效果呢?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要避免由于药品量少而部分又粘附在气球或试管内壁上而导致实验失败,且气泡逸出的快慢要明显,另外,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
对于碳酸钠与碳酸钠热稳定性的比较,要保证实验的外部条件尽量一致,缩短实验时间,现象明显。
所以必须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
根据以上的设想,我们给出了两套装置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改进。
设计了另外一套装置对碳酸钠与碳酸钠热稳定性的比较进行改进。
具体的实验过程如下。
改进与记录一、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一)改进方法一:1 实验改进的准备工作(1)实验前分别在2支具支试管内装入15mL 0.5mol/L的盐酸。
(2)用快速滤纸分别包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把滤纸包放进气球里;将气球(气球口径应比具支试管管口小)套在试管口上并用橡胶圈扎紧。
(3)具支试管的支管紧紧套上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的出口。
(4)取半截试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待用。
2 操作过程(1)将气球内的滤纸包倒入具支试管里,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及气球胀大的速度。
(2)反应停止后,比较气球的大小。
(3)将半截试管套住乳胶管,乳胶管口离半截试管底端1cm左右,用棉花塞住试管口,慢慢松开止水夹,注意控制出气速度。
可观察到气球慢慢干瘪,试管变模糊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实验装置(二)改进方法二:1、实验步骤及现象(1)在两只具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粉末(2)在Y型管中装入适量红墨水(3)在胶头滴管内吸取等量的稀盐酸(4)同时滴加盐酸,可看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红墨水水注开始上升,碳酸氢钠的一边水注上升较快,到达Y的支口处又下降,然后又继续上升,循环往复,而碳酸钠的一端水注也上升但较慢。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作者:王娜白新瑞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10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0-000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1]第一册32页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
笔者认为该实验存在如下问题:1 对这个实验的质疑1.1 教材中没有指明稀盐酸的具体浓度只要是稀盐酸就可以吗?浓度小于等于6mol/L的盐酸都是稀盐酸,笔者将6mol/L的稀盐酸同时加入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反应现象同样的剧烈,根本分辨不出Na2CO3和NaHCO3。
笔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只有浓度小于1mol/L的稀盐酸跟Na2CO3和NaHCO3反应才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区分Na2CO3和NaHCO3。
鲁科版化学新教材中把这个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定为0.5mol/L,应该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1.2 用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等量盐酸反应比较速率科学吗?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不仅取决于物质的性质,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0.3g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028mol,0.3g 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0036mol,加入3mL稀盐酸后,如果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93mol/L,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由此NaHCO3与等量盐酸反应来比较反应速率是不科学的。
1.3 通过产生气体的量比较反应速率科学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盐酸浓度为1mol/L(该浓度可以根据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区分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0.0028mol 1mol/L×0.003L0.0036mol 1mol/L×0.003LnHCl上述两个反应盐酸的量都是不足的,产生气体的量应该由盐酸的量来计算,而盐酸的量是相同的,因此在不考虑误差的情况下,气球胀得应该是一样大的。
实验方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研究
探究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预习:
实验用品: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盐酸、蒸馏水。
探究过程:
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
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现象?
②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③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在下表中记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实验1的试管溶液,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HCL溶液。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在1支干燥试管里放入1克左右的NaHCO3粉末,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如图1.进行实验。
然后把药品换成Na2CO3,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加盐酸的现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加盐酸的现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好的,我会根据您提供的题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加盐酸的现象"写一篇中文演示文章。
实验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分析(转载)
1/27/2019
合指示剂 。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暗 紫色,为第二次终点,记录消耗的 HCl溶液的体积V2,将所有数据一并 记录于表1-2中然后根据V1和V2的大 小计算出NaHCO3的含量,重复实验 2~3次。
b. 然后加入10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混
• 注意:第二次滴定终点前,要将锥形瓶 放入水浴加热锅中进行加热直至滴定 完成。
1/27/2019
即滴定终点。记录消耗的HCl体积于表 1-1中,重复滴定 操作2~3次,测定 结果的相对偏差应小于0.2%。
⒈4 小苏打中NaHCO3含量的测定 a. 用25.00mL的移液管准确量取小苏 打溶液2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准确吸取该溶 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酚 酞试剂2~3滴,用标准HCl滴定至溶 液刚由红色变为微红色,为第一步终 点,记下以消耗的HCl溶液的体积V1 。
1/27/2019
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 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加入蒸馏 水至刻度线,将溶液充分摇匀。
⒈3 HCl溶液的标定 取25mL移液管,用少量配制好的 Na2CO3溶液润洗3次,然后吸取 Na2CO3溶液25mL放入250mL锥形 瓶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2滴,用 25mL酸式滴定管装满HCl溶液至“0” 刻度以上,检查酸式滴定管,并将液 面最低点调整到“0”刻度处。然后 开始滴定,在滴定过程中边滴边摇锥 形瓶。待溶液变成浅黄色时,继续小
1/27/2019
(2). 在测定酚酞碱度的水样中,加5滴溴甲酚绿-甲 基红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 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 暗红色,即为终点。记下至此所消耗的盐酸标准 溶液的总体积V2。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当堂诊学
3. Na2CO3 的制取方法及综合实验探究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 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当堂诊学
①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 NH3、CO2(氨碱 法),而不先通 CO2 再通 NH3 的原因是__由__于___C_O__2 _在__ _N_a_C_l_溶__液__中__的__溶__解__度__很__小__,_先__通__入___N_H__3 _使__食__盐__水__呈__碱_ _性__,_能__够__吸__收__大__量___C_O_2_气__体__,__产__生__较__高__浓__度__的__H__C_O__- 3 _, _才__能__析__出__N_a_H__C_O__3 _晶__体__。 ②从生产流程图可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食__盐__水__,__ _C__O_2_。
(1)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 成可能是①__N_a_O_H_、__N_a_2C__O_3__,②__N__a2_C_O__3 __,
③__N_a_2C_O__3、__N_a_H_C_O_ 3_,④___N_a_H_C_O_3____。 (2)在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 ·L-1的盐酸,产生 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 生CO2的最大体积是______1_12_mL(标准状况)。 ②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 式为___N_a_O_H_、__N_a_2_C_O_3____。 ③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0_.1_5_0_m_o_l_·_L_-_1 __。
A.(2)图显示 M 中 c(NaHCO3)>c(Na2C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装置实物图
三、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操作:在硬质玻璃管中分别装入 10ml 0.4mol/L Na2CO3和10ml 0.4mol/L NaHCO3,在两只注射器中分别吸入4ml 4mol/L的盐酸。用塑料尺或玻璃片同时 向上推两只注射器的手柄,第一次同时 推入2ml的盐酸,这样就可以保证碳酸 钠和碳酸氢钠同时与同一浓度的盐酸反 应。
0.100mol=0.125mol,因此
❖ V(CO2)=0.125mol×22.4L/mol=2.80L.
❖ 题(二)答案选(C)
五、实验评价与反思
❖ 1 、该实验设计既形象又直观,实验材料容易得到, 操作也简便,现象也十分明显,能较容易地得出实 验结论,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学。在实验中求真知,把学生平时解题中的实际情 况与实验结合起来,针对性很强。通过实验让学生 感知反应的本质,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断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即 便以后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也就能迎刃而 解了。
四、实验结论
❖ 通过这个实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碳酸钠 与盐酸反应的本质,并能在此类题目中加以 应用。当把不足的盐酸加到碳酸钠溶液中, 首先生成碳酸氢钠而没有产生二氧化碳,随 着盐酸继续加入碳酸氢钠才反应产生了二氧 化碳气体,即Na2CO3+HCl= NaHCO3+NaCl, NaHCO3+HCl= NaCl+H2O+CO2↑,并且等物 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 酸反应时所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量相等。
❖ 实验现象:我们很清晰的观察到碳酸氢钠与 盐酸很快产生了大量气泡,顶部气球也迅速 胀大,而碳酸钠与盐酸这边几乎看不到气泡 且顶部气球仍是瘪的。此时可以让同学们探 讨以上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碳酸 钠与盐酸开始并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 合所学便知是生成了碳酸氢钠。第二次再同 时推入余下的2ml盐酸,我们能观察到碳酸氢 钠这边气球继续胀大,碳酸钠这边气球也开 始胀大,最后两边膨胀的大小一样,效果明 显。
❖ 2、在本实验设计中也有许多值得注意 和改进的地方,比如药品的浓度和用量 要恰当,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以及注射 器活塞推进的快慢要控制好等等。这些 因素都会干扰实验现象的发生,而最终 影响实验结论。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实 验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
谢谢!
题(一):取质量为14.8g的Na2CO3 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与100ml 2.50mol/L 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不再放出气体。
(1)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 (2)若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配成溶液,逐滴滴入90ml 2.50mol/L的盐酸,并不断 搅拌,求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学生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容易将第一问解答出
来,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都发现盐酸用量减少了,都知道碳酸钠、碳酸氢
钠过量,但不知反应的先后问题,以至于解题无从下手直至计算错误。
❖ 题(二):将0.4gNaOH和1.06gNa2CO3 混 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 L-1稀 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 和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玉山县第二中学 徐裕明 吴位英
一、实验设计目的
❖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第56页,只是很简单说明了碳酸钠、碳酸氢钠能与盐
酸的发生反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反应的本质,并且历
年高考考纲中对这部分知识是“理解”, 要求较高,这一类考题出现的频率也
很高。例如:
❖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 解并应用比较困难,针对这种上课被动接受 而无法解题的现象,我们设计了一组实验, 帮助学生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发生 反应的本质,并在上课过程中进行了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 实验设计装置
器2支,气球2个,铁架台和 滴定管夹各1个。将两只硬质玻璃管固定在滴 定管夹上,组成装置如下图所示。
❖ 注:上述题(一)学生将能正确做出解答,解答过程 如下:(1)省略。(2)解:由于恰好完全反应需 100mL2.50mol/L的盐酸,故加90mL时,盐酸不足。
❖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 0.100mol 0.100mol ❖ NaHCO3 +HCl= NaCl+H2O+CO2↑ ❖ 与 NaHCO3 反 应 的 盐 酸 为 0.090L×2.50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