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地质学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4604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Ge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60(理论45+实验15)学分:4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利用矿物、岩石、构造、地层等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去探寻矿产、水、土地、太空等人类生存必须资源,去处理地质灾害、地方病、重金属污染等人类生存相关的环境问题。

该课程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课程实验和野外实习,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课程既能构建学生地质学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地质野外工作技能,为学生以后深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地球科学基础。

The foundation of Geology is a basic course for geography majors, this course uses geology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mineral, rock, tectonic, stratum and so on, to search for the human survival must resources such as mineral, water, land, space and so on, to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eological disaster, endemic disease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is course pays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analysis,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through the course experiment and the field practice, and construct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is course can not only build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geology basic theory, but also can train the students ' basic geological field work skill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arth Science for the students further study and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安徽省考研院校专业集锦

安徽省考研院校专业集锦

安徽省1 合肥工业大学▲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1.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0709地质学一级学科共招收30人朱光周涛发洪天求徐晓春宋传中李双应陈天虎闫峻刘因崔可锐袁峰牛漫兰刘国生教授喻根任升莲谢巧勤石永红贾志海范裕李振生赵萍王勇生副教授谢建成博士郭坤一研究员(兼)彭智(兼)杜建国(兼)高远(兼)吴明安(兼)教授级高工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3地质学基础4.岩石学《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95;《岩石学》,路凤香、桑隆康主编,地质出版社,2004。

02. 岩浆活动与深部过程03. 沉积作用与成矿04. 纳米矿物学及矿物材料05. 资源经济与环境评价06.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07. 变质作用与变质环境08.生物-矿物相互作用070902 地球化学01.岩石地球化学同上同上同上02.构造地球化学03.环境地球化学04.矿床地球化学05.沉积地球化学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01.古生物与古环境同上同上同上02.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03.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盆地分析04.微体古生物070904构造地质学01.断裂构造同上朱光周涛发洪天求徐晓春宋传中李双应陈天虎闫峻刘因崔可锐袁峰牛漫兰教授刘国生谢巧勤石永红贾志海范裕李振生王勇生副教授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3.地质学基础4.岩石学《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95;《岩石学》,路凤香、桑隆康主编,地质出版社,2004。

02.造山带动力学03.沉积大地构造04.区域稳定性分析070905第四纪地质学01.新构造运动与环境效应同上同上同上02.城市地质03.第四纪地表过程04.古环境与全球变化05.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建设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01.城市设计及理论15 苏继会冯四清教授陈刚李峻峰张华如副教授1.思想政治理论2.英语一或日语3.设计基础理论(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编;《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上册)(第二版),李必瑜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人类利用矿物进行建筑、工艺和能源开发。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以及它们的形成、分类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形成于地球的不同部分和不同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晶体大小和岩石的质地。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力量将碎屑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底形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中保存了动植物的化石,对研究过去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下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有关,它们常常出现在构造带和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地区。

例如片麻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等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表过程的演化规律。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的特征和地形,包括山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板块构造、地震断层和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对于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测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是地质学科与工程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工程技术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地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勘查与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地质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勘察设计院、地质矿产开发企业、地方政府等单位。

二、专业课程设置地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应包括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水文地质学、地质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救援与应急管理、地质灾害地质工程治理与修复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1.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原理、地质构造与变形、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2.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地基基础工程、地下水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等。

3.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预测与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地震地质学、山地灾害与防治工程、坡地、岩体与地下空间灾害防治等。

4. 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地下水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地质工程治理与修复等。

5. 地质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与资源评价、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地质遥感技术等。

三、实践教育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育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岩矿鉴定与鉴定实验、地球物理勘探模拟实验、地质灾害模拟实验等;实习实训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实习、地质灾害防治实训、地质灾害救援实训等;毕业设计主要是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独立完成专业设计任务。

四、专业实践环节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应该开展专业实践环节,如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程地质调查与设计、地下水资源勘探与评价、地下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质学专业编号

地质学专业编号

地质学专业编号
地质学专业的编号通常是由学校或教育机构根据自身的管理体系和课程设置来制定的。

这些编号用于区分不同的专业、课程或学位项目。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地质学专业可能有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编码系统。

例如,中国的高等教育专业代码中,地质学专业的代码是 070901。

在美国,地质学专业通常属于地质科学(Geological Sciences)或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s)学科领域,其专业代码可能因学校而异。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编号的具体格式和含义可能因国家、地区、学校或教育机构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特定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地质学专业编号感兴趣,建议直接参考该学校或机构的官方网站、招生资料或相关文件,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此外,地质学专业的编号通常是用于行政管理和课程注册等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的信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

0709地质学一级学科简介

0709地质学一级学科简介

0709地质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地质学(英文)名称: Geology一、学科概况地质学发端于17世纪后半叶。

1669年,丹麦人斯泰诺(Nicolas Steno)提出了著名的叠覆律,成为现代地层学研究的基础。

继18世纪水成论和火成论的大讨论之后,莱伊尔(Charles Lyell)发表“地质学原理”(1830-1833),提出渐进均变的现实主义观点“将今论古”,并与居维叶(George Cuvier)提出的“灾变主义”观点(1796,1826)展开了辩论,成为影响地质学发展的基础思想。

19世纪后半叶提出的槽台学说、造山运动论和矿物结晶学理论快速发展,促进了采矿业的兴起。

20世纪初,地球化学研究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促使以槽台学说为代表的固定论与以大陆漂移说为代表的活动论及其他学说活跃发展。

20世纪50年代国际地球物理年研究及后继的各项全球地球科学研究计划开始执行,并成为常规活动;60年代的海底扩张说和全球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完善了现代地质学的基础,并使之从静态研究发展为动态分析,突出全球性论证,推动了地质学研究的全球化;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质学发展的精细化、定量化。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开启了人类对岩石圈内部复杂动力学过程的新探索,是地质学革命性的飞跃。

板块构造理论注重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强调固体地球演化与资源分布、环境演变之间的联系,深刻地影响了地质学的研究模式和学科视野。

一方面,获取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成为地质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精度、原位、实时的地球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方法的完善,提高了对地球物质组成及演化历史的探究水平;大陆科学钻探技术和高温高压实验以及地震层析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地质构造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的认识更为完整和精确;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实现了对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的实时监测;计算机技术使科学家能够对重要地质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进一步拓展了地质学家的研究范围。

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College Physics II1 College PhysicsII2 Physics Experiment 1
高等数学 Ⅰ1 大学物理 I1 高等数学Ⅰ1
008601102099
大学物理实验 2
Physics Experiment 2
大学物理实验 1
大学 008701101147
无机及分析化学
*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必修
074102101223 074102101287
*结晶学与矿物学 *晶体光学
Crystallography & Mineralogy Crystal Optics
普通地质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07410210129学与矿物学
1.普通地质学(64 课时,3.5 学分)
2.结晶学与矿物学(64 课时,3.5 学分)
3.晶体光学(48 课时,2 学分)
4.岩石学(112 课时,5.5 学分)
5. 构造地质学(64 课时,3.5 学分)
6.古生物学及地史学(64 课时,3 学分)
7.地球化学(64 课时,3.5 学分)
8.应用地球物理学(64 课时,3.5 学分)
七、实践环节
(一)必修实践环节(45 学分)
1.大学物理实验(96 课时,3 学分)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3.海洋学实习(1 周,1 学分)
4.测量学实习(16 课时,0.5 学分)
5.地质认识实习(3 周,3 学分)
6.地质填图实习(6 周,6 学分)
7.海洋地质实习(2 周,2 学分)
008301101135 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
Extended College English Level A Series

地球科学概论doc

地球科学概论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专业代码:0818、0709、070503、070801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固体地球物理学考试科目代码:827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一)考试内容试题以常用的《地球科学概论》为蓝本,着重考查考生对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内容包括: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的结构,水圈的组成,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水圈的循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

二、矿物和岩石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及其异同,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类的常见岩石。

三、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地质年代的概念,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作用的类型,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风化作用的三种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刨蚀作用的特点,主要冰蚀地形,风蚀地形,海蚀作用与海蚀地形。

五、搬运、沉积、成岩作用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园和沉积分异。

河流、海洋、地下水、冰川、风等地质营力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特点。

成岩作用的概念,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岩的分类。

六、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SiO2的分类。

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地形;侵入作用概念,侵入岩的产状分类。

七、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三种方式,变质作用的四种基本类型。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八、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的概念,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岩层产状三要素。

褶皱要素和褶皱的分类,节理和断层的异同,断层要素,断层的位移分类,野外识别地质构造的标志。

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数字图像处理
1.遥感物理基础
2.地理信息系统
0818Z1资源产业经济
资源学
1.矿产资源管理
2.资源环境经济学
085217地质工程
综合地质学
1.普通地质学、矿产资源管理、遥感物理基础(三选一)
2.实践地质学基础、资源环境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三选一)
由理学转为工学专业型的考生若初试未考数学者须加试自命题数学(与理学考生考试范围一致)
专业代码及名称
复试科目
同等学历、跨专业加试科目 (2门科目)
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综合地质学
1.普通地质学
2.实践地质学基础
070902地球化学
070904构造地质学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0818Z2资源与环境遥感
地球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地质学选科要求

地质学选科要求

地质学选科要求
1 地质学的定义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涉及地层的构造、结构,以及从
地层中发现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学科。

其目的是了解地球的历史,包括其形成和发展的演化过程,以及如何影响人类的地层变迁以及自
然资源的资源质量。

2 地质学选科要求
地质学专业学生在选修课程方面需要学习一些地质学基本知识、
地质学实践能力和地质学研究能力。

主要学习现代地质学、岩石学、
古生物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地质科学分析技术、环境学、海
洋学、生物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例如计算机地质学、计算机科学、地球
物理学、空间科学等。

选课时应兼顾理论与实践,学以致用的思想,
使学生充分、全面地掌握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为进一步
学习进一步培养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9地质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天体(月球、火星、木星等)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演化历史的学科,不仅要探索认识固体地球的圈层结构、物质组成以及由这些物质记录的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历史,阐明控制地球演化和物质转换的动力学机制,而且要研究改变固体地球表面圈层的营力和过程,并运用地质学知识探明和开发可供利用的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揭示地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质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地球化学;(3)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含古人类学);(4)构造地质学;(5)第四纪地质学;(6)水文地质学;(7)沉积学(含古地理学)。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和概念的提出,21世纪的地质学从上世纪以固体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转变为对地球系统的整体探索,更加注重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强调固体地球演化与资源分布、环境演变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一变化深刻影响着地质学的研究模式和学科视野。

一方面,21世纪的地质学更加开放,在进行详尽分科研究的同时,通过大跨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仅发展形成了多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而且引入或发展形成了多种新技术手段,使原位、实时获取和分析地球物质和动力学高精度数据的能力大幅提高,如地震、3S技术的应用等,实现了对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的实时监测;计算机模拟技术、大陆科学钻探技术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等,拓展了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和科学视野。

另一方面,地质学将更加关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贡献,服务于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生存环境的保护和质量提高,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战略性的先行作用。

地质学将通过探索矿物资源和化石能源的形成规律与探测理论、重建地球环境演变、生命演化以及典型地质作用的动力过程,努力实现对地球演化的机制、趋势和未来状态的精确预测,为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保护以及构筑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支撑,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1.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核心概念地质学学科跨度大、知识涵盖面广,其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成岩成矿理论、地球动力学、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地球环境演变等若干知识体系。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对上述知识体系有准确的理解并能运用上述理论概念开展工作。

此外,地质学博士应熟练掌握主要的地质学研究方法。

(1)成岩成矿理论矿物岩石是固体地球的基本组成单元,地球元素的分异、迁移和富集作用是通过复杂的矿物-流体反应、矿物相变、岩石熔融和岩浆结晶等地质过程实现的,造就了固体地球现今的层圈结构、矿产资源分布和复杂的地质结构。

因此,成岩成矿理论是认识地球物质组成、分布和演化的基础理论,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等的主要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涉及矿物晶体化学、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表生作用、地质流体作用、成矿(藏)作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广泛的内容,并面向社会经济需求发展形成了油气地质学、核能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等学科方向。

(2)地球动力学地球动力学是描述地质作用过程及其机制的重要科学,在地质学中居中心地位。

大陆地球动力学和深部地球动力学是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动力学的核心理论,既是描述全球地质构造的基础理论,也是刻画和解释区域地质特征的理论依据。

地球动力学过程实际上还耦合着化学动力学过程,是决定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和能源分布的根本原因。

地球动力学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板块构造、层圈相互作用、深部地质过程、区域构造、构造变形、盆山构造、地震、成岩成矿过程等广泛的内容。

(3)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地球生物是地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关键特征,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早期地球演化的最重要事件之一,生命的演化又一直影响着地球环境的特征。

地球生物演化史上的绝灭事件和物种发生往往和地球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

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古生物研究,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和古环境、古地理和古气候;同时,地质记录所反映的地球环境演变还是解释地球生物物种绝灭和新种发生的重要依据。

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是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物种起源、生命进化、生物绝灭、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层序地层、全球变化、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广泛的内容。

近年来,地球生物学、地质微生物学等新学科已成为地质学的前沿学科方向。

(4)地球环境演变研究地球环境的演变历史不仅可使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而且有助于认识未来地球环境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是地质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方向。

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等学科以地球环境演变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球变化、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循环、灾害地质学、地貌学等,对人地关系的关注是本方向的核心内容和灵魂。

(5)地质实践和方法学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熟练掌握地质填图及其他野外地质工作技能与方法,并熟悉岩矿与化石鉴定、地质年代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微区分析技术、谱学分析等基本分析测试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及对研究工作的影响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是地质学长期发展形成的,是认识自然界地质体的结构、演变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具体包括成岩成矿理论、地球环境演变、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等若干知识体系。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良好的地质学知识基础,并对某个学科有学术造诣。

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研究方法多的基础学科,完备的知识体系是博士学位获得者进行创新研究和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必要基础。

本学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备在研究方向领域内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因此,应对地质学的主要知识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并能在研究方向甚至地质学相邻学科间探索开展跨学科研究工作。

系统的地质学知识结构和深刻的学科理解还是博士学位获得者从复杂的地质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提高科学洞察力的保证,发现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地质问题和实验条件制订更为合理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思路,还能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对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是博士学位获得者顺利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可靠数据的保障,尤其是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更是促进原创性科研工作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野外工作是地质学研究的特色方法,地质学理论知识是博士学位获得者能够在野外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的基础,扎实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是获得可靠样品和科学数据的关键。

对地质学基本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和主要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也是博士学位获得者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出研究新方向的基础。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素养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具备扎实的开展野外地质工作能力、较好的学术潜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热爱地质科学,关心各类地质学现象和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将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地质资源、环境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地质学科知识的应用或地质学课题的研究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应遵循学术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具有科研诚信,能够开展负责任的科研行为,避免重复研究。

同时,地质学研究特别是野外调查工作一般需要团队合作,要求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研究论文中,要对本领域相关材料的发现者、相关观点的提出者进行明确而又准确地表述。

2.学术道德地质学研究往往需要应用前人在地质区域调查的基本资料,结合兄弟学科的研究进展,所以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获取知识能力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当具备通过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有效获取研究地质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具备通过文献调研、生产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方式了解本学科前沿科学问题的能力。

本学科前沿动态包括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制约地质资源环境领域生产实践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国内外研究团体和资助体系的科研计划、学科交叉和研究技术研发的进展和趋势等。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重要的科技文献数据库,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并具备完成高水平文献综述的能力。

通过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和科研合作活动训练野外地质工作技能,学习先进的实验和分析测试方法,掌握地质数据的科学分析方法和常用的科研软件。

通过研读文献和学术交流,从中体悟前辈和同行学者的研究方法,进而寻找适合自己研究对象的恰当方法。

2.学术鉴别能力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地质学问题、研究过程和已有成果的评价能力。

针对地质学的科学问题,要能够评估该科学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能够预见解决该问题对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影响以及生产实践的促进作用。

针对研究过程,要能够评价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保证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可能涉及的分析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流程、应用的局限性等有全面的了解。

能够合理认识前人研究过程的局限,既要做到尊重前人工作,又要勇于质疑。

善于从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并有选择地解决。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术鉴别能力,才能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找到一个合理的起点。

3.科学研究能力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的首要能力之一。

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地质科学的实践应用广泛多样,制约地质学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科学问题多种多样,如何从前人的研究进展和生产实践的理论需求中选择并界定研究课题是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必须具备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

独立开展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独立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独立思考、野外地质工作、样品的测试分析、实验设计和开展、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总结归纳、独立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独立回答同行质疑等方面。

在独立完成研究的同时,本学科的博士生还应当具备较强的研究计划制订和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成果发表和科学传播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循学术规范。

4.学术创新能力获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当具备在地质学研究方向领域内开展创新性思考、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取得创新性学术成果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素质,也是地质学研究追求的目标。

创新性研究主要是指能从独特的角度认识复杂的地质现象和通过分析大量数据,能独辟蹊径,制订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创新性成果主要是指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对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或对地质学领域实践中存在的重要理论问题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