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1、教师用的材料:演示材料、自制课件、硬币、磁铁。
2、为各小组准备的第一份材料:木块、纸片、布片、塑料片、铜丝、铝片、钢钉、铁钉、玻璃珠、橡胶片等物体,几枚回形针,一小杯水,2块磁铁。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科学,咱们看哪个小组合作最好?看哪些同学最善于动脑筋?咱们先来活动活动脑子,好不好?请听题:窗户外面高处的的玻璃不好擦,你能想个办法在屋内就能把玻璃擦干净吗?(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师:其实,已经有人发明了这种擦玻璃器,同学们请看:(播放视频)师:这种擦玻璃器是不是很方便呀,同学们知道它用的材料是什么吗?你知道的知识真多。
这种擦玻璃器就是两块包着抹布的磁铁,磁铁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同学们有兴趣吗?这就是磁铁(出示环形和蹄形磁铁)同学们玩过磁铁吗?师:关于磁铁你还知道什么?谁来说一说(磁铁能干什么?)生2:磁铁能吸东西。
……师:你认为磁铁能吸什么东西?(只能吸铁吗?还能吸什么?)磁铁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吸呢?(学生回答)想研究这个问题吗?怎么研究呢?可以通过做什么来研究呀?(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1、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课件出示表格,用磁力贴粘在黑板上)(展示实际材料)。
这些物体中,你认为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铁吸引?学生预测回答。
小学科学_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磁铁隔着纸片、布片、木片、塑料片等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实验来检验推测的正确性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小车磁铁曲别针薄木片纸片薄铝片塑料片铁钉橡胶片布片硬币弹簧木块铅笔橡皮筋小铁夹铜丝塑料尺三、教学过程导入(魔术)磁铁有磁性1、看,这辆小车,不用手碰它,你能让它动起来吗?谁来试试。
(生。
)看老师能不能让它动起来?师:表演魔术。
2.它有什么秘密呢?3、生:......4、这是什么?(出示:磁铁板书)磁铁这么有趣,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研究出它的秘密。
(出示课件:1组实验)1组实验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师:先猜猜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生猜)再猜猜磁铁不能吸引什么物体?(生猜)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生。
)师:要用做实验的方法来检验。
2.实验前,还有个要求:(出示课件实验小要求)请读读。
师:做实验时,一定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3.学生做实验,教师参与并指导。
4.好,大部分都做完了。
做完的小组请举手。
5.展示学生记录。
由此知道: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生。
)(出示课件实验记录推知)6.同学们都做得很优秀。
(出示课件预测实验记录)做完实验后,要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实验结果和猜测结果是一致的?结果一致的,说明我们原来的观点得到了“确认”。
还有哪些是不一致的?(生。
)结果不一致的,说明还需要我们做一些“修改”。
怎样修改?(出示课件修改的)(生。
)师:解决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你知道这种方法了吗?(出示课件科学方法)7.(出示课件: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小学科学_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设计a.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磁铁的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从交流“我知道的磁铁”开始导入,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的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
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五、学情分析及对策本课从很多物体使用了磁铁引人话题,这是学生所熟悉的事实。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进人本课内容的研讨。
第一部分:对于磁铁,我们知道什么这部分活动分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希望学生把自己是怎样玩磁铁的,自己知道的磁铁知识讲给小组的同伴们听,最终能完成“画出或写出我们小组对磁铁的了解”的任务,并且准备好有条理的发言。
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画和写的空白,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与表达。
后一个阶段是全班交流,各小组介绍本组同学对磁铁的了解。
这部分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至此,全班学生对于磁铁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基本都呈现出来了。
学生们讲出来的对磁铁的了解一般来说是零碎的、杂乱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整理了。
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知道的磁铁知识本部分用“我们知道”的用语从三个方面提示了整理的内容。
1.我们知道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教科书插图例举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圆饼形磁铁和槽形磁铁。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何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五课。
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较模糊。
本课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磁现象进行探究,通过亲历探究磁铁的活动,使学生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大小有所发现,探究出磁铁的秘密,进而比较全面地认识磁铁,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够解释磁铁在生活中的使用。
知识和技能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兴趣。
2.认识到磁性对人们生活的好处。
3.愿意探索,善于发现。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磁体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认识磁铁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棒磁铁,鞋磁铁,戒指磁铁,钻石磁铁,回形针,指南针,磁性文具盒,电线,烧杯,水,铅笔。
五、教法及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验预测、实验、观察、报告和交流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对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现在打开它,但它会自动关闭。
2.提问:文具盒为什么会自动闭合呢?(有吸铁石吸着)(二) 1. 了解各种形状的磁铁。
(1)讲述: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你们在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2)学生汇报。
(3)老师:棒磁铁、蹄磁铁、钻石磁铁(指南针),学生可以识别。
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对话:刚才我们遇到了几种形状的磁铁。
你知道磁铁的特性吗?(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对话:磁铁还有什么其他特性?你想学习吗?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烧杯以及一些水。
你想怎么学习?(团体沟通)(4)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
小学科学_2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磁铁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
本课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磁铁能吸住铁制成的物体来辨别一些物体是不是铁制成的;第三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重视学生预测、实验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习惯。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1、教师用的材料:演示材料、自制课件。
2、为小组准备的第一份材料: 木块、纸片,布片、塑料片、铜丝、铝片(丝)、小铁夹、铁钉、玻璃珠、玻璃片等物体,几枚曲别针,一小杯水,磁铁。
3、为小组准备的第二份材料:磁铁和硬币。
4、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小刀、中性笔等。
【教学策略】通过魔术、猜测、实验、讨论、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感知磁铁的性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体现科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启蒙性”、“探求性”、“应用性”。
【教学流程设计】一、动画激疑,引入新课播放《机器人总动员》中《机器人与磁铁》的有趣片断:机器人wall-E在路边看到一个马蹄形状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很好奇,上前去看,还没看清楚,那个东西就一下扑在了它的身上,它吓了一跳,用尽办法要摆脱它,它越用力却越扔不掉,到最后它费尽力气以为它把那东西扔了,转身离去,可实际上那东西正在它的背上得意地笑呢。
小学科学_《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单元《4.研究磁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磁铁【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种类;探究磁铁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设计操作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磁现象给人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自主探究磁铁的性质。
【教学准备】:磁铁实验盒(各种磁铁)、实验材料1(铁钉、回形针、橡皮等),实验材料2(回形针一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视频导入《神奇的模块》师问:是什么力量让水中的铁粉游动起来?学生回答用磁铁吸铁粉使铁粉在水中游动起来。
磁铁有磁性。
师: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要学习探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磁铁》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研究磁铁(板书:磁铁和大括号)二、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师:大家平时肯定玩过很多磁铁,还记得它们是什么形状吗?2、生: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帮助学生认识磁铁的形状。
)三、研究磁铁的性质1、【实验1】探究磁铁的磁性(师:同学们,那么磁铁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吸呢?生:不是。
)师:那就让我们来做做“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吧。
看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它吸引。
【多媒体呈现:】实验目的:看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回形针、纸片等。
实验步骤:(1)、填写实验记录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实验记录表(能吸引的用“√”表示)(学生开始认真做实验并仔细填写《实验记录表》,再小组内交流)师:同学们看看《实验记录表》,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很好,磁铁是可以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的,我们把它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验,再归纳,经过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明白磁铁只吸铁一类的物品。
】2、【实验二让吸起来的铁钉排成队】探究磁化师:在块磁铁的一端先后吸引2根铁钉,还会有什么发现呢?又说明了什么?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小组内进行实验,讨论交流。
小学科学_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名研究磁铁学科(版本)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章节三单元四课课时第 1 课时年级五年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铁的两极及相关知识。
2、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以及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原理。
3、了解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4、了解磁铁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认识磁铁的两极,掌握正确判断磁铁南北两极的方法。
2、利用材料进行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的探究实验。
3、用语言描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利用磁铁做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事。
2、养成通过实验去获取直接经验的习惯。
三、学习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
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
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
在注意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增益增多。
五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
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含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探究磁铁的有关性质。
2.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3.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4.知道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磁铁的一些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独立探究,发现磁铁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针、线、水彩笔、卡纸。
研究磁铁
一、各种形状的磁铁
二、磁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
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直接教给学生实验步骤,让他们主动去实验,引导他们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作用,调动他们的思维,保持他们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课堂呈现出这样几点问题:
1、学生探究的意识不浓烈,在“玩”磁铁的时候很不关注现象,没有从现象有意识的去思考磁铁有可能存在的性质。
2、学生探究的方法不多,只有部分科学素养较高的学生会想着用多种方法去探究性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应用了一种方法后就不去思考别的方法。
有的学生方法应用也不妥当,拿着磁铁在做拼图游戏,一点也没考虑到这种方法是否能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3、以小组的形式在探究,但小组成员间真正的交流很少。
身为科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悉心地钻研教材,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掌握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动态。
争取让每节课成为成功课,不留有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研究磁铁》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2、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做相关的解释;3、能够做磁铁及磁铁玩具;4、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重点: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磁铁的性质。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磁针、回形针、硬币、导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玩意儿,它由两部分组成,这是底座,底座的侧面有一片竖立的玻璃,另一部分的样子像我们健身用的哑铃。
大家看,我把哑铃的一端贴近玻璃片,它居然浮起来了,是不是很神奇?2、它为什么可以浮起来?你能解释它的原理吗?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么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呢?相信学完这一课大家就可以明确了。
好,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研究磁铁》二、磁铁的形状师:同学们都见过也玩过磁铁吧?我们知道磁铁是有不同形状的,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这四种形状的磁铁,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吗?条形、马蹄形、环形、磁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就利用这四种磁铁来展开研究。
三、探究磁铁的性质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磁铁的几种形状,那么,对于磁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试着说一说。
2、大家想要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
大家看,我们的桌子上就摆放着各种磁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磁铁。
但是我们这是科学课,不能只玩不学,我们要带着问题和任务去玩。
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探究活动指南》,下面大家就按照要求一起来探究一下磁铁的性质,稍后请各小组上来展示,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
3、好了,大部分小组都已经完成了探究,我们就按照活动指南上的顺序来进行展示,每个小组派1-2名同学上来,首先是活动一,哪个小组先来?你们要边做边说。
4、磁铁吸铁本领的大小叫磁力,也就是说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
那么,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分磁力有没有差别?那个小组可以上来展示活动二。
通过他们的展示,我们知道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分磁力也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
我们把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也就是磁铁的两端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几个磁极呢?两个。
它们有什么不同?红色和蓝色通常,红色的部分我们叫它北极,英文叫north,用字母N表示,蓝色的部分我们叫它南极,英文叫south,用字母S表示。
任何一块磁铁都有南极和北极5、如果我把磁铁的两个磁极相互接触,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展示?检测环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6、大家应该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吧。
分别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大屏幕上展示的这个是战国时司南,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最早的指南针。
同学们可能会奇怪,我们不是在研究磁铁吗?跟指南针有什么关系啊?它们可是有很大的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一个小组来给我们展示探究活动四。
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四个探究活动,也正好印证了磁铁的四个主要的性质,我们一起看。
学到这里,你应该知道这个小玩具的原理了吧,谁来说一说?四、磁化和消磁1、师:磁铁是一种天然的矿物,它能够吸引的特性的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让没有磁性的物体变得有磁性,大家相不相信?我们来做一做。
2、谁来给我们演示一下?现在这根回形针已经有磁性了。
这是为什么呢?3、它的磁性是永久的吗?下面,李老师要给这根回形针施一个魔法,它的磁性会立马消失,想不想见识一下?其实这不是魔法,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叫做消磁。
五、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师:磁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能举例说明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吗?磁铁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举例。
磁铁真是个好东西,今天我们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增长的了知识,了解了磁铁的各种特点,是不是收获满满啊?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磁铁的特性去进行更多的发明和创造,好吗?下课!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磁铁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玩磁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陌生的是除了磁铁能吸铁这个性质外,其他知之甚少,很少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所以对磁铁充满探究的兴趣。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探究方法的培养,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效果分析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
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只关注了面,没有关注到点,没有深入到每个小组了解他们小组学习的状况,小组学习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指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提醒学生要注意分工合作,集体思考讨论等,而是要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细致的指导。
对学生交流的质量要求不高,有时学生表达不好就急着帮他们表达完毕。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引起重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第二探究磁铁的一系列性质;第三制作指南针或磁铁玩具;第四、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我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第一课时主要安排探究磁铁的两个性质: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变化规律的活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同时解决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磁铁可以指示方向的性质结合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放在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磁铁磁力变化规律认识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指南北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基础。
有了磁极的概念才能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发现指南北其实就是两个磁极总是一个指南一个指北。
但是回顾我们以往的教学似乎最忽略的就是这个最关键的认识磁极,所以本课我设计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磁极的存在。
《4. 研究磁铁》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___叫做磁性,________叫做磁体。
人造磁体通常是___________制成的。
2.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_________,条形磁体_________磁性最强,_____________部分磁性最弱。
_________________叫做磁极。
3.磁体有两个磁极,符号S表示_________极,N表示___________极。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____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磁化。
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构成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5.小磁针具有指向性是因为它受到__ __的磁力作用。
磁体周围存在着_____。
6.磁场中某一固定点,对磁针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的方向。
物理学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_____________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在磁场中不同的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_______;说明不同点的磁场方向是____________。
7.磁场中某点,小磁针_________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___________方向一致,_____________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_______________方向相反。
8.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__________叫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_______附近,地磁的南极在______________附近。
二、选择题1.下列几种物质不能被磁化的是()A.炭B.铜C.钢D.镍2.发现电与磁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家是()A.安培B.欧姆C.瓦特D.奥斯特3.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是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C.直线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D.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相交4.一根钢条靠近磁针的磁极,磁针被吸引过来。
则()A.钢条一定具有磁性B.钢条一定没有磁性C.钢条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教学反思《研究磁铁》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
五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他们对此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另外,本节中的实验有一定的探究性,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同时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而这些新的发现又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科学课程理念要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而教学最终落脚点则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展。
本课,就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生活中最熟悉的——磁铁,从中获取更多的发现。
磁铁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而且经常玩磁铁的学生对磁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用磁铁作为研究对象,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研究起来也比较容易,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尤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老师在和他们一起观察,这样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分组活动时,观察、探究时很仔细,提出了很多我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们发现的问题中有很多缺少研究价值的,这时我也没有加以阻拦。
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开放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现课堂信息共享。
《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强调丰富性、多样性。
《研究磁铁》一课是以观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线,组织学生观察探究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方式观察探究磁铁的活动,并且在观察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未能发现的秘密,努力做到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我在备课时不断的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怎么想?会做出什么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用处处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际观察、研究,真正实现探究。
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以及用眼观察、用手、用脑去探究,获取新知识,亲身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使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再现科学发现的全过程。
三、自主探究,发现深层次问题,达到教学目的。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
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
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