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 系统价值论解读与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系统价值论解读与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思想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对于劳动价值观的研究和解读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劳动价值观,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劳动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劳动价值观的本质、历史渊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在当代经济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进一步认清劳动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劳动价值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和资本的分析和观点,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研究劳动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当代经济变革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劳动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对劳动价值观在当代经济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应对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研究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拓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劳动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通过研究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劳动价值观的当代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本质是指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双重维度及当代意义
第 猿愿 卷第 圆 期 灾燥造郾 猿愿摇 晕燥郾 圆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双重维度及当代意义鄢
方摇 政袁刘摇 英
渊 合肥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袁合肥摇 圆猿园远园员冤
摘要院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包含经济学维度与人类学维度双重内涵遥 经济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倡 导劳动创造商品价值袁劳动是财富的基础曰人类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强调劳动对于形成人的本质尧塑造人 的能力尧丰富人的社会关系袁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遥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引起了后世极大反响袁它启示我 们不仅要树立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观念袁养成勤劳美德袁而且要通过劳动培育自身多种才能袁实现个人 的全面发展遥
在叶员愿源源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曳 中袁马克思分析异化劳动内涵时曾指出袁工人劳动生产出商品袁然而在 分配时只能得到仅够维持生存的工资遥 在此袁虽然马克思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制度的非正义性袁 但也隐含着劳动创造价值与财富的思想遥 在叶 资本论曳 中袁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元素要要要商品为 切入点袁阐释了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遥 马克思认为袁使用价值与价值皆为商品内在属性袁使用价值是商 品以其物之属性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袁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遥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时 间袁表征了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遥 商品的二重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遥 在马克思看 来袁依据不同的标准袁可以把劳动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袁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人类劳动的两种 属性与规定遥 抽象劳动是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袁形成商品价值曰具体劳动是劳动力在特殊目的 形式上的耗费袁生产使用价值咱圆暂远园 遥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袁商品要进入市场交换袁因而必须找到衡量其价值 量的尺度袁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遥 野我们如果把商品看作是价值袁我 们是只把它们看作体现了的尧凝固了的或所谓结晶了的社会劳动遥冶 咱猿暂源苑 野 社会必要劳动量袁或生产使用价 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袁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遥冶 咱源暂缘圆 通过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主张袁马克思实际上 回答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题渊 财富如何实现生产与增殖冤 袁答案就是经济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袁即 劳动创造商品价值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遥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理论,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也是认识商品经济的指南。
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人们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工具和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地拉长了。
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如果向前层层推移,最终都归结于人类的活劳动,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所决定的两种公有制形式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由全民所有制不成熟不完善性所决定的企业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由劳动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所决定的劳动差别,各个经济实体都要求通过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各自的特殊的物质利益,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由社会主义劳动的二重社会性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劳动是在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的联合劳动中进行的,在这二重联合劳动形势下,每个企业的联合劳动具有间接社会性和直接社会性,企业劳动的这种二重社会性,必然要求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价值规律和计划经济规律调节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
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仍然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必须进行经济核算,力求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生产价格考核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价值规律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它在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诠释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诠释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揭示社会规律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体系,其中对劳动价值的阐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的社会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不是由单个个体生产的,而是通过社会分工合作实现生产的。
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最终形成商品。
这种社会性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总劳动量决定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
劳动价值是商品内在的由劳动量决定的价值,而交换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上通过交换确定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私有制和市场竞争的存在,商品的交换价值不完全等同于劳动价值,这也是导致商品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实际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与为雇主所支付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这种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剥削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表现,也是导致社会阶级斗争的重要动力。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诠释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点,强调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和矛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规律,从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献进行研析,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活动,是人类通过改变自然来满足自身生活和发展需要的主要手段。
劳动价值观强调劳动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具有价值创造和价值转化的作用。
具体而言,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劳动者通过劳动从而获得物质财富。
马克思强调,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财富,但实际获得的财富往往不等于劳动价值,而是被剥削资本家剥夺了一部分。
劳动价值观揭示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剥削和压迫的现实,也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我们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劳动和教育关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根本需要,人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观认为劳动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应当以劳动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强调,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他提出的“手脑结合”的教育方法就体现了劳动教育观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还强调,劳动教育应该培养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人们具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和素质。
观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可以发现他们对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阐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分析了商品经济和劳动价值的形成过程,指出劳动是“生产力和价值的源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何家伟4-40 应化1202班 1505120626内容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本文就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
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背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
当时英美法等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但先进的科学技术尚且没有被发明被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劳动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
因此,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只能借助简单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依靠人类体力劳动的消耗。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分析劳动价值论时,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并且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劳动为分析对象。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一概念直接上决定了商品和劳动产品的本质区别:一方面,生产劳动产品的所有目的都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品不仅能满足自我的需求,还能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用付出相同劳动的产品A 去换取同等价值(指产品A和产品B中凝结着基本不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产品B。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将商品的使用价值简练地概括为“物的有用性”。
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面包可以填饱肚子,使人们免于饥饿;棉被可以防寒取暖等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观的价值指向及现实意义研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观的价值指向及现实意义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观的价值指向及现实意义研究1844年,马克思写下了《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作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中,马克思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劳动观,通过对劳动的价值指向及其现实意义的探讨,为我们理解劳动的本质以及劳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核心。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变自己的环境,创造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产品。
这种劳动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劳动,还包括精神和智力上的劳动。
通过劳动,人类表现出了自己作为有能动性的生命体的本质。
在论述劳动的价值指向时,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他认为,物质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衡量产品价值的尺度,也体现了劳动者在社会中的贡献。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现象,揭示了劳动者创造价值却无法享受价值的矛盾,进一步指出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对立。
对于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提出了许多观点。
首先,他认为劳动者面临的剥削和压迫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成为虚无价值,进而削弱了劳动者的人性和尊严。
其次,马克思认为劳动者的解放只能通过消灭私有制来实现。
私有制使得劳动者无法直接享受自己创造的价值,而被剥削阶级所掌控。
因此,马克思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消除私有制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使劳动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此外,劳动观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对价值观的影响上。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是自己劳动的对象”的观点,强调了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的产品对于人类自身的意义。
他认为,劳动创造的产品是劳动者的延续,是他们对世界的改造与创造的见证。
因此,劳动者应该以自己的劳动为荣,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01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形 成与内涵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形成
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是在19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形 成的,当时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蓬勃
兴起。
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吸收了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 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弘扬劳动精神
鼓励劳动者在工作中发扬勤奋、创新 、协作、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实现个 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
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劳动教育的全面实 施。
提高劳动者素质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 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劳动教育如何引导正确价值观
劳动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注重劳动的 精神价值和意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应对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制约
教育观念对劳动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育观念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和劳动精 神的培养,导致劳动教育被边缘化。
教育体制对劳动教育的制约
一些教育体制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导致劳动教 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旨在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 现代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 动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人才保 障。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强调 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结合实际 工作进行教育,注重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培养劳动者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倡导 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实地考 察、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 以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
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论概述(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例)1. 基本内涵-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例如,生产一个普通茶杯,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花费的劳动时间就决定了这个茶杯的价值量。
如果某个生产者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市场交换中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 劳动价值论还强调劳动的二重性,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木匠制作桌椅,裁缝缝制衣服,这些都是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们创造出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
抽象劳动则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
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这部分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阐述,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不平等和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
1. 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方面- 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
例如,我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像华为、格力等,深刻认识到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华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不断提高通信设备生产的技术水平,格力注重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创新,使得它们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能够在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 引导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由于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企业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注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员工培训。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劳动价值观马克思认为,物质财富的产生只可能由劳动产生,而劳动能够改变自然物质,产生物质财富,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基础。
劳动不仅能产生价值,而且还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贯彻了劳动的“价值观”。
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和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工作时间决定的,即劳动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显性劳动和隐性劳动。
由此可以推出劳动价值理论,即劳动时间长,价值大,劳动时间短,价值小。
三、劳动力和资本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和资本都具有价值,这两者都是物质财富的组成部分,相当于一种劳动力的储蓄,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交换,发挥作用。
四、价值交换和价值分配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即劳动者与企业之间交换劳动力和资本,企业以资本的价值抵以劳动的效用。
当劳动者把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便可以换取货币财富,以实现价值分配。
五、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唯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物价和利润的改变,以及物价和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
关于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许多概念,如价值的三个原则、价值的真实性、价值的流动性等。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以劳动为财富生产的基础,价值是基于劳动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由此分配给劳动者。
此外,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并拓展了价值理论,据此可以解释价格和物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分析价值变化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围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产物,是物质生产活动中人类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的反映,是劳动产品在交换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
从价值观到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着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对改变现实的强烈呼吁。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劳动价值论。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规律”和“供求关系”等理论观念的一种挑战与超越。
其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个体都应当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种人的本质是强调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享有社会资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
价值观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主性,主张人的创造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再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否则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主张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探究和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精辟总结。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的真谛。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价值理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
它既继承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活动应当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财富的均衡分配,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活动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只能通过一些宏观政策来调节市场,力图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不仅要扮演市场监管者的角色,还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引导资源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优先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原则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全社会形成文明、团结、和谐、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完善。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简析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价值.
简析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价值[ 10-12-08 11:41: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使用价值;价值规律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虽然诞生于19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但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经济关系,它仍能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社会和经济建设中的新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当代价值,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服务。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之上创立的系统的、严谨的和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更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经济腾飞的助跑器。
虽然人类已经进人了21世纪,但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能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并为之提供新思路,因此,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口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首次将商品的二因素统一在一起,纠正了以往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价值上的种种混乱现象,使人们对商品有了更加深人的认识和研究。
马克思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出发引申出了交换价值,最终揭示了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或实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类某种特殊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本身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属性所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使用价值是异质的东西,不同物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它们能够满足人类不同的需要,因此无法进行量化,不能进行量的比较及评价其优劣。
使用价值所体现出来的是人类与物的关系,它自身并不反映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它在一切人类社会中都是存在的,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本质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观进行详细阐述。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1.1 商品和使用价值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愿望的物品或服务,具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直接满足人们需求的性质。
1.2 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可以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相对价格。
它是由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决定的。
1.3 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所需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完成某种产品所必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二、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2.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李嘉图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他们把劳动价值看作是自然规律,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的表现。
2.2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商品交换背后的本质规律,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商品化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他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三、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3.1 劳动力商品化和剩余价值生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成为一种商品。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支付工资。
但实际上,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种剩余价值就成为了资本家的利润。
3.2 商品交换和等价物交换马克思认为,在商品交换中,不同种类商品之间是通过等价物交换来实现的。
等价物是指具有相同劳动价值的商品。
在交换过程中,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3.3 商品交换和货币交换马克思认为,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不同种类商品之间可以通过货币来实现等价物交换。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观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是指劳动所具有的价值,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
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商品才有价值。
马克思认为,社会劳动的本质是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有目的地使用自然资源和技术手段改变自然界的状态,生产出这些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付出的是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也就是劳动价值。
这种劳动价值不仅存在于产品中,而且同时存在于劳动力中。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关键。
马克思认为,交换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但却是由市场而不是劳动决定的,因此交换价值与劳动价值并不完全一致。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但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商品的总价值是由其中包含的劳动总量所决定的。
这就是所谓的“商品有两种价值”的论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
对于资本家来说,他们不是为了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生产活动,而是为了赚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与他接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对劳动者剥削而获取的价值,这种剥削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根本问题。
总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它从劳动者和劳动力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劳动的价值和价值决定的原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分配问题,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2. 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3. 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4. 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劳动价值观是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此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认为,个体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其价值取决于其所含有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数量。
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剥削的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激发了经济学家对劳动和价值关系的深刻思考。
它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和价值分配理论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
三、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是一种矛盾的价值理论。
虽然其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劳动价值论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如:它只能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复杂商品经济的形式也更加普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需要与现实经济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四、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在现代经济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当重要。
例如,劳动力的薪酬、商品的定价、纳税方法和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与劳动价值学说有关。
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变化,劳动价值学说的适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价值理论,如效用价值学派、主观价值学派、价值链理论等等。
相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价值理论更加现代化和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中,价值理论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案例:1. 一部手机的价值大约是人工制造所需劳动时间的10倍。
解析:换句话说,这就是说,对于一部手机的价值来说,其中90%来自非物质价值,而仅有10%的价值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
2 0 17年4月第35卷第2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OF JIAMUSI UNIVERSITYApr. , 2017Vol.35 No.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李岁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具有历史向度,同时也具有价值观的维度,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劳动价值观,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西方思潮的“入侵”,“强资本弱劳动”、“漠视劳动”等现象较为突出,如何培育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因此,通过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三个方向的引导致力于同一个目标,即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问题指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9882 (01)02 -0019 -04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它是一条红线 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 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就是实现劳动解放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唯物史观就是 劳动史观,凸显了劳动的历史观维度。
除此之外,劳 动还有价值观的涵蕴。
那么作为社会存在的劳动本 身与价值观的关系是什么?劳动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如何?究竟以什么样的劳动价值 观来引导和支配人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行为?这些 问题值得思考。
我们党历来比较重视劳动,尊重劳动 者,将其摆在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尊重 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一“四个尊 重”的方针反映了时代精神,将尊重劳动放在首位,凸显了劳动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并且尊重劳动也是四 个尊重的核心,新形势下探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和历史经验,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体制。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在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动力相互交换,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拥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权力,能够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确运行。
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明显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为全体人民谋取福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扮演着基础和主导的作用。
国家通过公有制的掌控,能够对市场经济进行指导和引导,确保国家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目标。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剥削和不平等。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图通过公有制来消除剥削和不平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强调控制金融资本,加强金融监管。
马克思主义认为,金融资本的控制和监管对于稳定市场经济和防止资本主义的波动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国家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调控,以避免金融风险对整个经济的冲击,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注重发展公共事业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社会的公共事业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关注人民福祉的理念与马克思主义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处理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列宁的劳动价值观
列宁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是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对于揭示劳动的本质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认为,劳动价值是劳动在商品生产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是商品交换中的基本规律。
下面将从劳动价值的内涵、劳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以及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等方面来探讨列宁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是劳动在商品生产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列宁认为,劳动价值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它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劳动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劳动力进行生产创造的,而劳动力则是由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的。
因此,劳动价值代表着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劳动者创造财富的体现。
劳动价值与商品价值密切相关。
列宁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决定的,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商品价值是由劳动投入的数量和劳动的质量所决定的,劳动价值则是通过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的。
商品的价值与劳动价值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劳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值水平。
因此,只有在劳动价值的基础上,商品的价值才能得以确定。
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
列宁认为,商品的交换是在市场上进行的,而市场则是劳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报酬,而商品的价值也是通过交换来实现的。
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获取收入,从而实现了劳动价值的转化。
同时,商品的交换也是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流通的方式,通过商品的交换,劳动价值得以实现和转化。
列宁的劳动价值观揭示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劳动价值是劳动在商品生产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劳动价值与商品价值密切相关,劳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值水平。
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的流通和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完成的。
列宁的劳动价值观对于揭示劳动的本质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下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刘大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9)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双向选择的结果,然而这一缠绕无限光环的主题在急速前进的过程中略显疲惫,有人提出质疑,进而对道路背后的指导原则产生动摇。
这是由于一种普世价值观在其起作用时往往带有双面效应而引起的必然效力,广而告之的宣传模式与受众之间存在跨时代般的天堑鸿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最基本理论的重新解读不仅仅是决策者韬光养晦之方法,亦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枕戈待旦之动力。
究竟是劳动异化了社会主体,还是主体价值观发生异变,本文试做浅要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状态下,“转型”指代的不是根本形式的变动,而是内容的革新,今天看来这种带有明显利益驱动的体制变更,无疑要打破传统利益主体即权力控制者对劳动价值的垄断,回归自然劳动的异化模式是大势所趋。
官员的贪腐所损耗的劳动成本应由其本人通过原始劳动进行弥补,虽然有亡羊补牢之嫌,但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结合起来,或可起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关于劳动价值的陈述(一)劳动价值的二重性劳动价值论是完全针对市场经济的金钱游戏的,它毫不留情的揭露了市场经济的实质。
即金钱所计量的原子——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
马克思:“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并非被人们所歪曲的所谓“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它代表的是人支配人的权力,对支配者来说代表权力,对于价值的提供者来来说代表被奴役或者被控制。
作为价值的劳动,不在于其对于物质属性转化的有关性,而在于是否符合对方意志的支配关系。
因此商品中的劳动存在二重性,第一重是劳动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在转化物质有用属性的过程中表现出有用(使用价值),但这本身与价值无关,第二重是代社会支配关系的劳动,即对于支配者来说代表权力,对于被支配者来说代表被奴役或者被控制,只有在这个关系上,这种社会关系的劳动才是价值。
在资本主义中,人的劳动被异化被奴役成了价值,追求金钱游戏的实质就是追求对人的奴役。
物质的“有用性”(使用)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自然力(人类劳动)只是改变其形态,引起物质属性的转化。
(二)劳动价值与市场经济之契合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剩余价值生产,而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及整个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金钱游戏本身至关重要。
(由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货币(商品)计量的原子就是价值,因此劳动价值论也是一种货币理论。
)正如误读劳动价值论把其拜物教化,就不能理解到剩余价值(利润)代表的是剩余劳动支配形式的权力,而顽固认为其是所谓的剩余财富,就不能理解到利润实际上与物质生产效率无关的。
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就能剔除植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语言中的俗约习惯的影响,正如所谓的“财富分配”,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具体财富分配,而是劳动力的支配。
二、资本主义与劳动价值理论在这里真正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通常被人们歪曲的所谓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而是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的理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或者说“价值是被资本役的流通人类劳动。
”)它意味着的是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对于支配者来说代表权力,对于价值的提供者来说代表自身劳动的被控制或者被奴役。
只有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跳出“创造主义者”引用植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语言习惯设备的思维陷阱。
他们声称资本家赚了,给工人钱,若赔了呢,工人是不是把钱给资本家呢?可事实是,在这里雇员并不是奴隶,他给资本家工作,也就是自身的行为(劳动)时间归资本家支配,而资本家支配给雇员的工资所能兑现的劳动时间,无论亏损与否,通常低于工人给资本家工作的劳动时间的,也就是说资本家并没有用相等的劳动时间来交换。
打个比方,如雇员给资本家工作2小时,而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能兑现的社会性劳动的劳动时间通常是低于2小时,而且某些亏损的时候,资本家还拖欠工资,也就是说没有用任何劳动时间去交换,这时的剥削已不是剩余价值式的剥削了,亏损的情况下还是奴隶式的剥削。
并且资本家之间存在着以平均利润率(剥削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只要利润率(剥削率)太低,资本家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危险。
如只要利润率太低,资本家就会直接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对抗时就会,出售此领域一定的资产,而购买较高利润率的资产,这样就会导致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均衡。
如同房产地涨价,其它行业也会涨价对抗一样,这就是积累式竞争的表现,并且20多年前几十万元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小雇主,而现在几十万元在大城市还能不够买住房,这就是积累式竞争的充分表现。
也就是说资本家必须有更多的剥削率,不然随时都有失去资本家地位的危险。
同时马克思也通过资本之间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把总利润与效率、技术的关系完全排除,证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剥削关系)。
积累式竞争是资本主义主义的竞争形式,因为它的目标函数是利润,而不是虚幻的优化配置资源,技术为主的竞争逻辑根本不能成立!虽然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也是有用的,但作为价值的劳动,不在于其是否有用,而在于符合社会其它成员意志的社会支配关系。
即商品生产中的劳动存在二重性,第一重性是作为价值的劳动,它代表的是社会成员相互支配的社会关系,即代表权力和奴役。
第二重性,人类劳动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在引导其它自然力在转化物质有用属性中也具有“有用性”(使用价值)。
但请注意劳动与使用价值(具体财富)的转化关系与价值量无关,作为价值的劳动在于第一重性上,并且物质的有用属性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自然力(包括人类劳动)只是改变其形态,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并不是因为价值或者所有权关系,万有引力或者牛顿定律才成立或者不成立。
所有权关系、价值、资本,实际上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正如所谓的按要素分配,实质是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支配他人交换中的剩余劳动。
利润压根就不是什么剩余财富,而是交换中剩余劳动支配形式的权力。
在这里人的劳动首先被异化成价值这种货币所计量的原子,它是不涉及具体财富的。
货币(商品)拜物教的谜,就是把人支配人劳动(行为)的社会关系,说成是物质的有用属性或者有用属性的转化率,即把它当代具体财富。
如:产值3亿,你不能说明代表多少架飞机,还是多少条裤子。
飞机和裤子作为物质属性是不同的(异质的),在这里加总在一起能说明多少架使用掉的飞机还是多少条被使用的裤子??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代表具体财富,加总在一起的只能是人支配人劳动(行为)的社会关系,即一个钱的数字,因为人的劳动被异化成价值这种货币所计量的原子,追求金钱,实际上并不支配具体某种财富的增加,只意味着追求对他人劳动支配的权力,即这种游戏本身意味着人对人的压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分工“异化”的实质实际上所谓的“财富分配”的说法也如同放屁,实质上还是劳动力的支配。
正如你支配某个人跑10圈,然后告诉分配几圈给他,可真正分配几圈给他,他还用得着跑这几圈么?又如:某个富人支配一千个穷人一月劳动(工作)去寻找到的香水,难道所谓的公平分配,就是让这一千个人去分这样的香水么?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到的意思,社会关系不同,劳动力支配就不同,生产指向上就不同,资本主义财富形式,多是资本、地产。
在这里利润如果全部归生产它的雇员,那么本质上说就不存在利润,资本、价值量也不存在增值,钱的数字也不会增加。
根据马克思的“同一劳动,不管生产力如何变量,所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自然推导出,所谓的GDP增长,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生产。
它代表的是社会支配关系的,雇佣劳动时间总和,本身不包含任何物质属性及物质属性的转化率,正如汇率不包含任何物质性一样,它实质代表的正是两国雇佣劳动在国际资本游戏中交换的比例,不代任何具体物质的生产力状况。
价值某种意义上就如同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一定距离所消耗的汽油能量一样,消耗越高罪过越大。
资本因吞噬劳动把其奴役成价值,因此资本有罪。
因此那些歪曲劳动价值论为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观点也属放屁!产生价值是功劳么?庸人们根本不能理解人的劳动被异化成价值的后果,就是人对人的压榨。
正如马克思所说:“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追求的不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财富,而是以价值(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权力。
”由于企业追求的是剩余价值,而不是最大化使用的使用价值,因此企业造就了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正如企业追求的是最大化的产值,而不是最大化使用的物质产量,对于价值的支配量来说产值越大,代表支配他人劳动的权力就越大,但确意味着劳动者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消费品。
又如:教育、医疗私有市场化,所谓的炸桥带动经济,就是把原本公众的资源私有化,逼迫人们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正然价值量增加,钱的数量增加,但并且意味着具体财富增加,对于多数人只意味着劳动时间(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力变得更贱。
正如资本主义制造出无数的房贷奴、学贷奴一样,它不是不要人高物质消费,而重要的是逼迫人们用越大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自然多数人生活节凑越来越快,多数人大量的时间不属于个人,对于多数人个人来说有何自由可言,并且当多数人交换遇到生理极限时,经济危机就开始了。
显然越明析的私有产权,越能阻进利润,马克思的观点与现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没有什么不同。
但量利润与真真正正的物质最大化生产使用的效率有关么?要说效率,这可能就是压榨人的最在效率,而不是最大化物质使用的物质生产效率。
并且绝对经济增长也是现代商品(货币)拜物教的经济学制造出来的虚幻概念,异质物可能加总在一起么?十年前生产的消费品与现在生产的完全一样么?在这里有的只是这些生产中相同的资本主义的支配关系——剩余价值生产。
四、社会主义劳动价值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一)对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批判因此可知,某些层面上的“先富带动后富”纯属权力掌控者对自己“江山”的喜爱之情所见于文字游戏而已,并非对人民群众的知恩图报,当然也有可能是处于市场经济的“移植应性”不了解而产生的豪情迸发。
总之体制方向自一开始就已经被主要利益主体所扭转,而偏离的劳动大众,马克思主义所规划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仍是矛盾的激化及其进一步引导出的“革命”,只有这种暴力形式才能根本推翻权力集中和财富垄断,否则都是妄想和空谈!所以对政治上腐败的根源是经济层面引起的,“贪腐”的起因是经济学动力之“贪”,而后才有资格“腐”!体制不打破,社会主义纯属梦幻空花!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毫不留情的揭露市场经济的金钱游戏。
在这里根除这种制度,在于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占有制,让个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自身劳动时间,同时个人按需分配劳动时间成为社会经济有计划有比例发展的依据,从而时间的节约成为最高经济规律,价值这种社会关系及价值规律这种社会规则将被消灭,作为商品的货币也将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劳动时间券,即代表公平支配社会成员行为劳动时间关系的时间券,随着生产力越发达,一定时间内兑现的相同的物质产品就越多,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的个人主义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