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分子结构及性质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六章芳香烃

有机化学第六章芳香烃

Y
可见,凯库勒式并不能确切地反映苯的真实情况
现代物理方法(射线法、光谱法、偶极距的测定)表明,苯分子是 一个平面正六边形构型,键角都是120°,碳碳键长都是0.1397nm。图 示如下: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都是以sp2杂化轨道互相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6个C-Cσ键组成一个 正六边形,每个C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H的1s轨道沿对称的方向重叠,形成六 个C-Hσ键,由于是sp2杂化,所以键角都是120。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每个C还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垂直于与碳环平面σ键的P轨道,彼此侧面重叠,形成一 个封闭的共轭体系,每个P轨道上有一个P电子,组成了π66大π键。由于共轭效应使π 电子高度离域,电子云完全平均化,故无单双键之分。 因此,苯的电子云是一个整体,分布在环的上、下方,并且是完全平均的,所以苯分 子中每个C-C键都有π键的性质,并且是完全相同的,故邻位二元取代物也应当只有一 种。 应当注意且要牢记,苯环中并没有一般的C-C单键和C=C双键。
( 2 )体系能量降低,氢化热(208.5 kJ·mol-1)比环己烯氢 化热的三倍低得多( 3×119.3-208.5 = 149.4 kj·mol-1 ),这 149.4 kj·mol-1即为苯的共轭能。
苯现在的表达方式
价键式
分子轨道离域式
共振式
自旋偶合价键理论 (1986年Copper等提出)
+ Cl2 + Br2
Fe 或 FeCl3 55~60℃
Fe 或 FeBr3 55~60℃
+ 2Cl2 Fe 或 FeCl3
反应历程:
Cl
+ HCl
Br
+ HBr
Cl
+

第六章生物膜(1)

第六章生物膜(1)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运输(膜泡运输)

离子、小分子物质的运输(穿膜运输)
1、被动运输 指物质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代谢能的穿膜 运输。

简单扩散
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单纯的扩散作用,不需借助载 体,不消耗能量。只有小分子量的不带电或疏水分子 (H2O、O2、CO2、尿素、乙醇)以此方式过膜。

主要是磷酸甘油二脂。甘油中第1,2
位碳原子与脂肪酸酯基(主要是含16
碳的软脂酸和18碳的油酸)相连,第 3位碳原子则与磷酸酯基相连。不同 的磷脂,其磷酸酯基组成也不相同。
以甘油为基础形成的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
磷脂的特点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性的脂肪酸 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能够形成 双层脂膜结构或微团结构。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形成双层脂膜。 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双层脂膜) 的特性。
二、膜蛋白
膜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是生物膜实施功能的场所。可以分为外周蛋白、内在 蛋白和锚定蛋白 。它们是受体,酶,抗原,通道和骨架蛋白等。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分布于双层脂膜的外表层。 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膜上分离出来。 外周蛋白比较亲水,能溶解于水。 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 蛋白的部分或全部嵌在双层脂膜的疏水层中。 难溶于水,且不容易从膜中分离出来。 主要以-螺旋形式存在。
共价键
糖脂 糖蛋白
糖类
单糖或多聚糖 + 膜蛋白
共价键
细胞外衣
(糖萼)
细胞外表的糖链与该细胞分泌出来的糖蛋白等粘附在 一起,形成一层外被,称细胞外衣或糖萼。糖类在

有机化学第6章芳烃2019

有机化学第6章芳烃2019

SO3H
+H2SO4(SO3)200-230℃
SO3H
• 甲苯比苯容易磺化,它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就可以起反应,主要产 物是邻甲苯磺酸和对甲苯磺酸:
CH3 + H2SO4
CH3
SO3H +
CH3
SO3H
32%
62%
• 苯磺酸是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在分子中导入磺基可 以增加化合物的酸性和溶解度。
H
H
H

+E
E
E
E
H快
E
E +H
E+代表亲电试剂,接受苯环一对π电子并与苯环 的一个碳原子结合成σ键,得到活性中间体,碳正 离子,它是由五个碳原子的和四个π电子组成的共 轭体系,但能量比苯高得多,一经生成,立即从 sp3杂化碳原子 失去质子,恢复稳定的苯环结构, 完成取代反应,反应的第一步须经过势能较高的 过渡状态,所以是整个反应的速度决定步骤。
• 单环芳烃的密度小于1,有特殊的气味,有毒,尤其是 苯毒性较大。单环芳烃分子中含碳比例高,因而燃烧 时有浓烟。
• 苯环上取代基位置不同的同数碳原子的异构体沸点相 差不大,而对称性高的异构体具有较高的熔点。例如, 邻、间、对二甲苯的沸点分别为144.4℃、139.1℃ 、 138.2℃ ,用高效分馏塔只能把邻二甲苯分出。由于对 二甲苯的熔点(13.3℃ )比间二甲苯(-47.9℃ )高 61.2℃ ,因此可以用冷冻结晶的方法把对二甲苯分离 出来。
一元烷基苯的命名常以苯为母体,烷基为取代基。例如:

CH3
乙 C H 2C H 3


正 C H 2C H 2C H 3 丙 苯
异 C H (C H 3)2 丙 苯

有机化学第六章(高职高专)

有机化学第六章(高职高专)

键体系。
α 8
β7
α 1

β6 5 α
3β 4α
萘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二元取代物两取代 基相同时有10种,不同时有14种。
2.萘及衍生物的命名
C2H5
CH3
C2H5
SO3H
1,6-二乙基萘 ; 4-甲基-1-萘磺酸
Br Br
1-溴萘 2-溴萘 α-溴萘 β-溴萘
3.萘的性质
(1) 取代反应 萘的取代反应较易发生在α位。
⑤烷基化试剂也可是烯烃或醇。例如:
+ CH2 CH2 AlCl3 + CH2CHCH3 H+
OH
C2H5 CH(CH3)2
(2) 酰基化反应
O + CH3C
Cl
AlCl3
O CH3 + CH3 C O AlCl3
CH3 C O
C CH3 + HCl O
CH3
C CH3 + CH3COOH
O 甲基对甲苯基酮
环的α位。如:
NO2
混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O2 NO2
NO2
+
NO2
二、其它稠环芳烃
8 91
7
2
9 10
8
1
6
37
2
5 10 4
65 43

3,4-苯并芘


所以,也可用下式表示苯的结构:
第四节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苯和同系物一般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 于有机溶剂,相对密度大多为0.86~0.93。
熔点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还与结构的对 称性有关,通常结构对称性高的化合物,熔点较高。 芳香烃一般都有毒性,长期吸入它们的蒸气,会损 害造血器官及神经系统。

有机化学 第六章 芳香烃

有机化学 第六章 芳香烃
第六 章 芳烃 芳香性
(一)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二) 苯的结构 (三) 单环芳烃的来源 (四)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五)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六)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七) 稠环芳烃 (八) 芳香性 (九) 富勒烯
第六章 芳烃 芳香性
• 芳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含有苯环的一 大类C、H化合物。 “芳香”二字的含义:
1,2,4,5-四甲苯
(2) 命名
命名时,一般以芳环为取代基,也可以芳环为母体。具
体情况,具体对待:
CH=CH2
CH=CH2
苯乙烯
对二乙烯基苯 CH=CH2
CH2Cl
CH2OH
苯氯甲烷 氯苄
苯甲醇 苄醇
• C6H5- 苯基(Ph-) ;
C6H5CH2- 苄基 ;
Ar- 芳基(芳环上去掉一个氢后,所剩下的原子团);
O

H
SO3-
快 HSO4-
+
σ-络合物
SO3- 快
H3O+
SO3H + H2O
(丁) 烷基化反应机理
苯环烷基化反应中,AlCl3的作用是与卤烷起反应, 加速R+的生成:
RCl + AlCl3
R+ + AlCl4-
亲电试剂
+ R+
R
+H
σ-络合物
AlCl4-
R + HCl + AlCl3
苯环烷基化反应时,产生异构化的原因:
Br
p-二溴苯
注意:第二个卤素原子进入第一个卤素原子的邻、对位。
(乙) 硝化
+ HNO3
浓H2SO。4
50-60 C

有机化学第06章 芳烃

有机化学第06章 芳烃

第六章芳烃在有机化学发展初期,曾把从天然树脂、香精油中得到的一类性质上和脂肪族化合物明显不同,具有高度的不饱和性(C/H高),且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称为芳香烃,简称芳烃。

因当时发现的这些芳香族化合物经递降后最终得到苯,故人们把苯及其衍生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随着有机化学的不断发展,又发现了一些非苯构造的环状烃,它们与苯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相似,成环原子间的键长也趋于平均化,性质上表现为易发生取代反应,不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易被氧化,它们的质子与苯的质子相似,在核磁共振谱中显示相似的化学位移。

这些特性统称为芳香性。

后经研究发现,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在结构上都符合休克尔规则。

所以近代有机化学把结构上符合休克尔规则,性质上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芳烃不一定具有“香”味。

根据是否含有以及所含苯环的数目和联结方式不同,芳烃又可分为如下三类:(1)单环芳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结构,如苯、甲苯、苯乙烯等。

CH3CH CH2(2)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结构,如联苯、萘、蒽等。

(3)非苯芳烃:分子中不含苯环结构,但含有结构和性质与苯环相似的芳环,并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共同特性。

如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等。

+(一) 单环芳烃最简单的单环芳烃是苯,其分子式为C6H6。

现代物理方法测得苯的结构为:苯分子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六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C-C键长0.140nm,C-H 键长为0.108nm,键角∠CCH及∠CCC均为120º。

(缺图)图6-1 苯分子环状结构及π电子云分布图(1)价键理论对苯结构的处理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环中碳原子为sp2杂化状态,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另外两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C-Cσ键以及与一个氢原子的s轨道形成C-Hσ键,而没有杂化的p轨道互相平行且垂直于σ键所在平面,它们侧面互相重叠形成闭合大π键(图6-1)共扼体系。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子的定义及基本特征;(2)掌握常见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3)掌握分子的极性及判断方法;(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定义及基本特征(1)介绍分子的概念;(2)讲解分子的基本特征:原子构成、微粒间作用力、体积质量等。

2. 化学键类型及性质(1)介绍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2)分析不同键类型在物质中的作用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子的定义及基本特征;(2)不同化学键类型及性质;(3)分子的极性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2)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分子结构及性质;2. 利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概念及基本特征;3.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间作用力及物质性质的变化;4. 比较、归纳法,引导学生掌握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分子结构模型;(2)提问:“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2. 讲解分子定义及基本特征:(1)讲解分子的概念;(2)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原子构成、微粒间作用力、体积质量等。

3. 分析不同化学键类型及性质:(1)讲解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2)分析不同键类型在物质中的作用及影响。

4. 探究分子极性及判断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分析分子极性的产生原因;(2)讲解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3)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第六章芳香烃(2)

第六章芳香烃(2)

亲核性
+
+E
亲电试剂
-
Y
靠近
+ -
E
Y
H
吸取质子
π络合物
E

σ络合物
非芳香正碳离子中间体
+ Y-
E
+ HY
H+离去形成取代产物,这时中心碳由 sp3 又转为 sp2恢复芳香结构。
21
22
23
24
第六章 芳香烃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三、性质)
1.卤代反应
苯在三卤化铁或铁粉等催化剂作用下, 与氯和 溴作用, 分别生成氯苯和溴苯以及卤化氢。
上页 下页 首页 18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
苯及其同系物均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四氯 化碳或石油醚等有机溶 剂。 相对密度几乎都小于1。 苯及其同系物一般都有毒性,长期吸入它们的 蒸气,会损害造血器官及神经系统,因此在操作 时需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上页 下页 首页 19
四.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上页 下页 首页 16
若苯环上连接不同的烷基时,烷基名称的排列顺序 按“优先基团”后列出的原则,其位置的编号应将 简单的烷基所连的碳原子定为 1号位,并以位号总 和最小为原则来命名。
5
CH3CH2CH2
CH2CH3
1
2 CH(CH3)2
3
1-乙基-5-丙基-2-异丙基苯
(1-ethyl-2-isopropyl-5-propylbenzene)
CH3
+
HE CH3
+
H
E
CH3
能形成最稳定 的正碳离子
+
HE CH3
+ 上页

无机化学第6章

无机化学第6章

与任何方向的电性不同的离子相吸引,所以无方向性 (3)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则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
(4)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X > 1.7,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X < 1.7,不发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
xA-xB 离子性百分率(%) 离子键中键的极性 0.2 01 0.4 04 元素电负性的关系 0.6 09 0.8 15 1.0 22 1.2 30 1.4 39 1.6 47 1.8 55 2.0 63 2.2 70 2.4 76 也可用 Hannay & Smyth 公式 2.6 82 2.8 86 来计算键的离子性。 3.0 89 离子性=[16(△x)+3.5 (△x)2]×100% 3.2 92
第一节 键参数
键参数
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
如 键能、键长、键角
6-1-1 键能
键能:气体分子每断开1mol某键时的焓变 如 HCl (g) 29815K H(g) + Cl(g)
标准态
6-1-1 键能 mol-1 E (H-Cl)= △H =431kJ· 键能可衡量化学键的牢固程度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
1
- ne-
静电引力 nNaCl
ne-
2 6 nCl(3s 2 3p 5 ) n Cl (3s 3p ) E 348.7kJmol1
形成化学键 -450 kJ· mol-1
形成条件 XA – XB > 2.0
1.离子键的形成
系统能量的变化 带有相反电荷的两个离子(例如A+和B-) 彼引接近的过程中, 系统能量的变化可 表示为两核之间距离的函数。
H2分子的形成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蓝紫色
玫瑰红色
美洛昔康
三氯甲烷溶液
淡紫红色
二、缩合反应 酮洛芬
具有二苯甲酮结构, 酸性条件下与二硝基 苯肼缩合生成橙色偶 氮化合物
三、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具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Fra bibliotekNH2R
临用新配
注意:在鉴别时,首先要使溶液成酸性,然后才 能滴加亚硝酸钠试液及碱性β一萘酚试剂。
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间接)
测得量( g)
(四)非水溶液滴定法
吡罗昔康
具有吡啶环,显弱碱性,采用冰醋酸做溶剂, 高氯酸为滴定液测定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二氟尼柳、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制剂、 对乙酰氨基酚及部分制剂的含量测定
二氟尼柳胶囊含量测定: 对照品法
C
x

Ax AR
CR C D W C R AX D W A R W 标示量
*阿司匹林泡腾片:3.0% *阿司匹林栓剂:3.0%
2.有关物质
①未反应完全的酚类 ②水杨酸精制时温度过高产生脱羧副反应的苯酚 ③合成工艺过程中由副反应生成的醋酸苯酯、水 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酯等 10年版药典:反相色谱法,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所有杂质峰(要扣除水杨 酸峰)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液主成分峰面积 05年版药典:以“溶液澄清度”检查碳酸钠试液 中不溶物(利用杂质和药物溶解行为的差异)
◆—X、—NO2、—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增强 ◆—CH3、—NH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减弱 ◆邻位取代酸性>间位、对位取代酸性。例:水杨酸邻 位游离羟基与羧基形成分子内氢健,酸性大为增强
(二)水解性
具有酯键:阿司匹林、双水杨酯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思考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

×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

×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

×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

×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Br2CO2H2O H2S CH4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

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 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 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第6章 烯烃

第6章 烯烃


稳定性次序为: 1-丁烯 < (Z)-2-丁烯 < 异丁烯
在顺-2-丁烯分子中两个体积 较大的甲基(范德华半径200pm) 挤在一起(两个甲基中心间距 300pm),它们之间的范德华斥 力使分子的能量升高。因而顺 式异构体中存在斥力,但反式 异构体中不存在斥力。 实验测得的键长、键角:
H3C CH3 C C H H C C 134.6pm ∠CCC 126.4 ° H3C H C C H CH3
2, 5-二甲基-2-己烯

编号正确
2.烯基 烯基是烯烃分子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
H2C CH CH3CH CH H2C CHCH2 H2C C CH3 乙烯基 丙烯基(1-丙烯基) 烯丙基(3-丙烯基) 异丙烯基(2-丙烯基)
注意:烯丙 基和丙烯基 不同
3.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顺反命名法:顺反命名法规定,如果烯烃双键的两个碳上所连接的两 个彼此相同基团处于双键同一侧,称为顺式(cis-),相同基团分别处于双 键两侧时,称为反式(trans-)。命名时在烯烃的系统名称前加一“顺”或 “反”字。例如:
乙烯是许多水果的催熟剂
§6.1 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6.1.1 双键的结构
乙烯和丙烯分子的模型和结构如下:
117.2°
C
134pm
C
108 pm
121.7°
121.5°124.3°
C H
134pm
C
H
H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碳原子在形成双键时取sp2杂化
150 pm
H
H
H
CH3
H
与双键相连的 所有原子在同 一平面上;双 键碳原子的键 角 都 在 120° 左右

第6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第6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例:H2O中两个O-H键之间的夹角为10445。 像键长一样,键角数据也可以用分子光谱或X射 线衍射法测得。
键长和键角是描述分子几何结构的两个要素。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 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
共价键—Ch6 离子键—Ch7 金属键—Ch7 配位键—Ch8
6.2 价键理论
6.2.1 共价键
2. 化学键:分子或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之间存 在着较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中相 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
§6.1 化学键参数 §6.2 价键理论 §6.3 分子的几何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6.4 分子轨道理论 §6.5 分子间力和氢键
6.1键参数 凡能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统称为键参数。
化学键的强度: 键级 (B.O.) 键能 (E)
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长 键角
化学键的极性: 键距 (键的偶极距 u = q l )
6.1.1 键能 E°
在标准条件下将1摩尔的气态AB分子中的化学键断 开,使每个AB分子离解成两个中性气态原子A + B时 所需的能量或者所释放的能量。
当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靠近时,两个1s原 子轨道发生重叠(波函数相加),核间形成一个电子概 率密度较大的区域, 两个H原于核都被电子概率密 度大的电子云吸引,系统能量降低,当核间距达到 平衡距离R0(74pm)时,系统能量达到最低点----基态。 如果两个H原子核再接近,原子核间斥力增大.使 系统的能量迅速升高,排斥作用又将H原子推回平 衡位置。
ns-np杂化,ns-np-nd杂化,(n-1)d-ns-np杂化 ② 杂化轨道成键能力大于未杂化轨道。
+
+–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医用化学课件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ppt-医用化学课件

2. 在多电子原子中也决定电子的能量高 低. 多电子体中,主量子数相同而角量子数 不同的电子,能量不同
主量子数相同时,角量子数的值愈大, 能量愈高
单电子体系:Ens = En <End <Enf
磁量子数m 取值范围:整数和零,受到角量子数 l 的限
第六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分子结构 第三节 氢键
第一节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认识各种物质结构和 性质的基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 了 几 千 年 的 探 索 , 量 子 力 学 (quantum mechanics) 的现代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粒子 运动的规律。 量子力学特征: 1.运动状态的不确定性
2.能量的量子化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和电子) 的运动不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必须采用量子 力学的方法描述它们的运动状态。
量子力学的基础是:波粒二象性、测不 准原理和薛定锷方程。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概念
1.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具有质量、能量 等粒子特征,又具有波长这样的波的特征。 电子的波动性与其运动的统计规律相联系, 电子波是概率波;
归纳一:量子数的意义
n 电子层
l 电子亚层
n ,l 能级
n ,l,m 轨道
1,0,0——1s、2,0,0——2s、2,1,0——2pz、 2,1,±1——2px、2py
n ,l,m,s 运动状态
+11Na (2)(2,6)(1) 1, 0, 0, (+1/2); 1, 0, 0, (-1/2)
量子力学——原子轨道 =波函数 基态氢原子轨道的波函数
1s(r, , ) A1eBr
1
4
氢原子2s激发态轨道的波函数

第六章 芳香烃

第六章 芳香烃

NH2
SOH3
CHO
COOH
苯胺
苯磺酸
苯甲醛
苯甲酸
取代基有两种,选好主官能团, 取代基有两种,选好主官能团,与苯环一起 作母体,另一个作取代基。 作母体,另一个作取代基。 “ 优先次序 ”是人为规定次序。 是人为规定次序。 -COOH > -SO3H > -COOR > - COX> - CONH2 > -CN > -CHO > >COR > -OH > >-NH2 > - R > - OR > - NO2 > -X -
H
H H H
H H
但为保证碳的4价 但为保证碳的 价 , 而在环 中加了三个双键. 中加了三个双键
H H H
H H
简记作: 简记作
苯的凯库勒结构式
凯库勒结构的优越性
如该结构式可以解释: 如该结构式可以解释: 苯为什么经催化加氢后得到环己烷? ① 苯为什么经催化加氢后得到环己烷?
H2/Pt
苯的一元取代产物为什么只有一种? ② 苯的一元取代产物为什么只有一种?
+
B 相邻原子间成键的能量低于不相邻原子间成键 相邻原子间成键的能量低于不相邻原子间成键 间成键的能量低
C 不同电荷分布的共振结构式中,不同电荷分布 不同电荷分布的共振结构式中, 符合元素电负性所预计的 能量就低。 所预计的, 是符合元素电负性所预计的,能量就低。
H3C H3C
+
O
H3C H3C
O
+
D 共振结构式中,第二周期的 、N、O等元素的外 共振结构式中,第二周期的C、 、 等元素的外 层如具有八个电子,满足八隅体电子构型 八隅体电子构型, 层如具有八个电子,满足八隅体电子构型,共振结构 式能量低,稳定。 式能量低,稳定。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 对于单电子原子,n是决定其电子能量的唯一因素
E
2.18 1018
Z2 n2
(J)
13.6
Z2 n2
(eV)
(二) 角量子数(l)
❖ l 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 在多电子原子中配合主量子数n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 ❖ 取值:l=0、1、2、3……(n-1),共可取 n 个值 ❖ 同一电子层中的电子可分为若干个能级(亚层),l 决 定了同一电子层中不同亚层 ❖ n, l相同的原子轨道称为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
h h p m
三年后,假设由电子衍射实验证实。
电子衍射实验
a
单个电子穿过晶 体投射在屏幕上
b
c
多个电子穿过晶 体投射在屏幕上
电子衍射图
X射线衍射图
电子衍射图
如何理解电子衍射图
统计解释:用弱的电子流使电子一个个地通过晶 体光栅或者使某个电子反复通过晶体光栅而到达底 片,长时间后,也有相同的衍射图形。说明电子衍 射不是电子与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电子 本身运动所具有的规律性,而且是和大量的电子的 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电子波又称统计波或概 率波(几率波)。
1.质量守恒定律 1756年,罗蒙诺索夫
2.定组成定律 1779年,法国,普劳斯特:一种 纯净的化合物不论来源如何,各组分元素的质量都有 一定的比例。
3.倍比定律 1803年,英国 中学教师道尔顿发现:当甲、 乙两种元素互相化合生成两种 以上化合物时,则在这些化合 物中,与同一质量的甲元素化 合的乙元素的质量互成简单的 整数比。
讨论:
核外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对应于一套量子数 n, l, m, s
s
各电子层可容纳电子数为:2n2
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分子结构及性质思考题解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哪些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共价键?解:周期表中的ⅠA、ⅡA族与ⅥA、ⅦA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巨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间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3)sp2杂化轨道是有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3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是正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

解:(1)不正确。

这只能对双原子分子而言。

(2)不正确。

这只能对双原子分子而言。

(3)错。

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n s轨道和两个n p轨道混合形成的。

(4)正确。

(5)错。

CCl4分子呈正四面体,而CHCl3和CH2Cl2分子呈变形四面体。

(6)错。

原子在基态时的成对电子,受激发后有可能拆开参与形成共价键。

(7)错。

如某些分子在成键时发生不等性杂化,则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就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哪些含有极性键?Br2CO2H2O H2S CH4解:CO2、H2O、H2S、CH4分子中含有极性键。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进行解释。

解:BF3分子在成键时发生sp2等性杂化,所以呈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在成键时发生sp3不等性杂化,所以呈三角锥形。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解:CH4分子的键角最大,H2O分子的键角最小。

CH4分子呈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

NH3分子中N原子在成键时发生sp3不等性杂化,占据一个sp3杂化轨道的一对孤电子对因靠近N原子,对三个N —H键的电子云有较大的静电排斥力,使键角从109°28′被压缩到107°18′。

H2O分子中的O原子在发生sp3不等性杂化,分别占据两个sp3杂化轨道的二对孤电子对因靠近O原子,对两个O—H键的电子云有大的静电排斥力,使键角从109°28′被压缩到104°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1)PF3(97.8°)、PCl3(100.3°)、PBr3(101.5°);(2)H2O(104°45′)、H2S(92°16′)、H2Se(91°)。

解:(1)中心原子相同,配体原子F、Cl、Br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键电子对的斥力逐渐增加,所以键角逐渐增加;(2)配体原子相同,中心原子O、S、Se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键电子对的斥力逐渐减小,所以键角逐渐增小。

7.试用分子轨道法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分子轨道表示式,并指出其中有哪几种键,是顺磁性还是反磁性物质?O2O22-N2N22-解:O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为O2[(σ1s)2(σ*1s)2(σ2s)2(σ*2s)2(σ2p x)2(π2p y)2(π2p z)2(π*2p y)1(π*2p z)1]其中有1个双电子σ键,2个三电子π键,是顺磁性物质。

O2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为O22-[(σ1s)2(σ*1s)2(σ2s)2(σ*2s)2(σ2p x)2(π2p y)2(π2p z)2(π*2p y)2(π*2p z)2]其中有1个双电子σ键,是反磁性物质。

N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为N2 [(σ1s)2(σ*1s)2(σ2s)2(σ*2s)2(π2p y)2(π2p z)2 (σ2p x)2]其中有1个双电子σ键,2个三电子π键,是反磁性物质。

N2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为N22- [(σ1s)2(σ*1s)2(σ2s)2(σ*2s)2(π2p y)2(π2p z)2 (σ2p x)2(π*2p y)1(π*2p z)1]其中有1个双电子σ键,2个三电子π键,是顺磁性物质。

8.解释下列各对分子为什么极性不同?括号内为偶极矩数值(单位是10-30C·m)。

(1)CH4(0)与CHCl3(3.50);(2)H2O(6.23)与H2S(3.67)。

解:(1)CH4是正四面体构型,偶极矩为0,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CHCl3是四面体构型,偶极矩不为0,所以是极性分子。

(2)H2O与H2S均为极性分子,H2O 分子的偶极矩较H2S分子大,所以H2O分子的极性比H2S分子大。

9.用分子间力说明以下事实:(1)F2、Cl2常温下是气体,Br2是液体,I2是固体;(2)HCl、HBr、HI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热升高;(3)He、Ne、Ar、Kr、Xe稀有气体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解:(1)F2、Cl2、Br2、I2均为非极性分子,随着F2、Cl2、Br2、I2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变形性增大,色散力越来越强,分子间力越来越大的缘故。

(2)Cl、HBr、HI均为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以色散力为主,随着从HCl、HBr、HI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变形性增大,色散力越来越强,分子间力越来越大,熔点、沸点也越来越高。

(3)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从He、Ne、Ar、Kr、Xe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变形性越来越大,分子间力越来越大沸点也越来越高。

10.判断下列物质熔点、沸点的相对高低:(1)C2H6(偶极矩等于0)和C2H5Cl(偶极矩等于6.84×10-300C·m);(2)乙醇(C2H5OH)和乙醚(C2H5OC2H5)。

解:(1)C2H5Cl的熔、沸点大于C2H6的熔、沸点;(2)乙醇(C2H5OH的熔、沸点大于乙醚(C2H5OC2H5)的熔、沸点。

11.试解释:(1)为什么水的沸点比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2)为什么NH3易溶于水,而CH4则难溶于水?(3)HBr的分子间力比HCl大,但又比HF的低?(4)为什么室温下CCl4是液体,CH4和CF4是气体,而CI4是固体?解:(1)分子间存在氢键;(2)因为NH3是极性分子,而CH4是非极性分子。

(3)HBr的分子间力比HCl大,所以HBr的沸点比HCl高;而HF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HBr 的沸点比HF的低。

(4)是由于CH4、CF4、CCl4、CI4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的缘故。

12.举例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两个单键就组成一个双键。

(2)非极性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

(3)同类分子,分子越大,分子间力也就越大。

(4)色散力只存在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5)一般来说,分子间作用力中,色散力是主要的。

(6)所有含氢化合物的分子之间,都存在着氢键。

(7)浓硫酸、甘油等液体黏度大,是由于它们分子间可形成众多的氢键。

(8)相同原子间的三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三倍。

(9)对多原子分子来说,其中键的键能就等于它的解离能。

解:(1)错,个分子中的两个原子间不可能形成两个σ键。

(2)错,例如CO2是非极性分子,但有极性键。

(3)不正确,例如H2O、H2S、H2Se、H2Te中,H2O的分子间力大于H2S。

(4)错,例如H2O分子间也存在色散力。

(5)对。

(6)错,例如CH4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7)对。

(8)错,例如N—N的键能为160kJ·mol-1,N N的键能为946 kJ·mol-1。

(9)错,多原子分子(例如CH4)中的某键的键能为该键逐级解离能的平均值。

习题解答1.C—C、N—N、N—Cl键的键长分别为154pm、145pm、175pm,试粗略估计C—Cl键的键长。

解:C原子的共价半径为:154pm/2=77.0pmN原子的共价半径为:145pm/2=72.5pmCl原子的共价半径为:(175-72.5)pm=102.5pm故C—Cl键的键长为:(77.0+103)pm=180pm2.已知H—F、H—Cl、H—Br及H—I键的键能分别为569、431、366及299 kJ·mol-1,试粗略比较HF、HCl、HBr、及HI气体分子的热稳定性。

解:分子的热稳定性为HF>HCl>HBr>HI。

3.指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的共价键哪些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直接配对成键?哪些是由电子激发后配对成键?哪些是配位键?PH3NH4+[Cu(NH3)4]2+AsF5PCl5解: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直接配对成键:PH3。

由电子激发后配对成键:AsF5PCl5。

形成配位键:NH4+[Cu(NH3)4]2+。

4.根据电负性数据,在下列各对化合物中,判断哪一个化合物内键的极性相对较强些?(1)ZnO与ZnS (2)NH3与NF3(3)AsH3与OF2(4)H2O与OF2(5)IBr与ICl解:(1)ZnO>ZnS (2)NH3<NF3(3)AsH3<NH3(4)H2O>OF2(5)Ibr<ICl 5按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次序重新排列以下物质。

O2H2S H2O H2Se Na2S解:Na2S> H2O > H2S > H2Se > O26.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类型,并预测其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BBr3 PH3H2S SiCl4CO2NH4+解:8.通过计算键级,比较下列物质的结构稳定性。

O2+O2O2-O22-O23-解:结构稳定性的次序为O2+>O2>O2->O22->O23-9.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说明:(1)He2分子不存在;(2)N2分子很稳定,且具有反磁性;(3)O2-具有顺磁性。

解:(1)He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为(σ1s)2(σ*1s)2,净成键电子数为0,所以He2不存在:(2)N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π2p y)2(π2p z)2(σ2p x)2,形成一个σ键,两个π键,所以N2分子很稳定,并且电子均已配对,因而具有反磁性;(3)O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σ2p x)2(π2p y)2(π2p z)2(π*2p y)2(π*2p2,形成一个σ键,一个三电子π键,所以O2-具有顺磁性。

z)10.根据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几何构型,判断下列分子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Ne Br2HF NO H2S(V形) CS2(直线形) CHCl3(四面体) CCl4(正四面体) BF3(平面三角形)NF3(三角锥形)解:非极性分子:Ne Br2CS2 CCl4BF3极性分子:HF NO H2S CHCl3NF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