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35个站名公示

合集下载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深基坑支护技术述评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深基坑支护技术述评

1 工 程概况
苏州轨道交通 2号线北起 于 苏州相 城 区京 沪高 速铁 路苏 州
全长 2 . 5 m, 中地下线 长 1. 0 m, 6 5 7k 其 8 79 k 高架线 长 7 0 8k . 5 m。
全线共设 2 2座 车站 , 中高架车站 5 , 其 座 地下车站 1 。除 3 7座 个
粉土层组成的承压水层 , 以及扰 动后强 度 明显 降低 的④ 饱和 层
含水流塑 一软塑的粉质粘土层 。
上述土层主要分布在基坑的中下部 ( 两层车站 的站 台层及 以 下 )透水性 中等 一 , 较好 , 地层稳定性差 , 施工过程 中易产生 涌水 、
涌砂 , 开挖面不稳等现象 , 坑开挖时 , 易产生侧 向变形而 导致 基 极
开挖 面失 稳 。
基底多位于④ 层土上 ; 围护结构 插入 ⑤ 可塑粘 土层 、 层 ⑤
粉砂 层 。
层可塑粉质粘土层 、 层 软塑 ~可 塑粉质粘 土层 、 层粉 土夹 3 深基坑 支护 结构 设计 ⑥。 ⑥:
3 1 支护 结构形 式 .
全线仍采用 了以地下连续墙为主 的基坑支护 方案 , 部分站 在 方案选择 的主要为④ 粉土 层、 粉砂 层 、 粉 土夹 粉砂 层组 点也采用 了钻孔咬合桩 、MW 工 法桩 、 ④, ④ S 放坡 开挖等支 护方案 。使 成 的微承压含水层和 由④ 粉土夹粉砂 层 、 粉土夹粉 砂层 、 ⑥ ⑥ 用情 况见 表 2 表 3 , 。
2号线地下两层
4号 线 地 下 三 层
2号线 1 . ; " 9 /
4号 线 2 . 44
4号线建成换乘节点
地 下 一 层
0~l . 21
( 3个)
阳澄湖 中路站 ~ 门北大街站区间 奇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苏州轨道交通票价听证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准时、快捷、安全、舒适、环保等优势,对支持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完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计划于2012年5月投入试运营,目前,围绕运营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票价制定是运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

为完成好这项工作,去年以来,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进行了调研,委托苏州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完成了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流预测,委托本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了成本监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价关系、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总体水平、苏州轨道交通的特点等因素,研究制定了苏州轨道交通票价初步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江苏省价格听证目录》的有关规定,现将方案提交听证。

一、苏州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及其特点苏州轨道交通线网概况苏州轨道交通自2007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计 1 划到2015年前后建成1、2、4号线及4号线支线;到2020年前后,建成两横两纵的“井”字型骨架网络,线网规模达到公里,站点126个。

表1 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时间表线路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号2号2东延4号4支线3号 1. 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1号线概算总投资亿元,计划于2012年5月开通试运营。

线路整体呈东西走向,西起吴中区灵天路,东至园区钟南街,运营线有效长度公里,设车站24座,全部为地下站,最大站间距公里,最小站间距公里,平均站间距约公里。

规划与2号线在广济南路站换乘,与3号线在苏州乐园站、星塘街站分别换乘,与4号线在乐桥站换乘。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的请示》(苏发改基础发〔2021〕1011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总体情况为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支持城市优化发展,原则同意对《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简称《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二、主要调整内容(一)对2号线、4号线和7号线北段实施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段起于爱格豪路站,终于骑河站,长约4.7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32.67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22.48亿元。

4号线北延段起于观塘路站,终于龙道浜站,长约7.4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45.42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2.47亿元。

7号线北延段起于春丰路站,终于莫阳站,长约7.44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50.96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1.80亿元。

(二)规划期延长至2026年。

除上述调整外,其余规划方案仍按《规划》原批复要求执行。

三、资金安排建设期苏州市政府及有关区政府财政出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40%,计51.62亿元,剩余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

四、下阶段工作(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线路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停车及折返方案研究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停车及折返方案研究
于 建 设 时 序 不 同 ,一 期 工 程 线 路 起 院 批 复 ,根 据 规 划 ,在 规 划 期 内 建 终 点 一般 均 预 留好 向两 端 延 伸 的 条 设 轨 道 交 通 2 号 线 东 延 伸 线 、4 号 线
件 。也 有很 多城 市 发展 迅速 ,线 网规 及 支 线 ,适 时开 1 I 建设 轨道 交 通3 划 需进行 修编 ,某 条线 路的 终点站 很 线 。其 中 ,2 号线 东 延伸 线起 j : 一期
无需 停 放 车辆 ,车 站 加 长功 能 ( 停
图1 2 - N - 线一期工程 及东延伸 线线路走 向示意 图
座 ,地 下 站 1 7 座 ,该 线 路于 2 0 0 7 年 程 中 ,新一 轮 建 设规 划 提 出2 号线 尔
l 2 月 全 线 开 工 ,2 0 l 3 年l 2 月2 8日正 延 伸 线 与2 号 线 一 期工 程 同步开 通 运 式开 通试 运营 。 营 ,若 要 实 现 同步 开 通 的 目标 ,宝
项 代 埂 市 轨 腰 交 癌 5 1 2 0 1 4 M O D E R N U R B A N T R A N S I T ⑨
苏州轨 道 交通2 号 线一期工程终点站停车及折 返方案研 究 李洪强
I : 妇

提 前 实施 来 满 足2 号 线 一 期工 程 运营 需 要 ,同时 保 证2 号 线 东 延伸 线 的 顺
O 引言
目 前 , 国 内 很 多 城 市 的 轨 道 的 编 制 及上 报 工 作 , 即苏 州 市 城 市
交通 线 网 规 划 根 据 需要 ,对 某 条 城 快速 轨 道 交通 建设 规划 ( 2 0 1 0 —2 0 1 5
市 轨道交通线路进 行分段建设 ,『 { { 年 )。2 0 1 2 年2 ) 1,该 规 划 获得 国 务

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线及四号线订单招录及专业培训计划(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线及四号线订单招录及专业培训计划(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线及四号线订单招录及专业培训计划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预计2016年开通试运营。

为满足两条线正常开通运营的人员需求,现招收苏州籍在校大专生,到轨道交通专业学校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前公司与学生本人、培养学校、所在学校签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一、生源要求苏州大市范围生源。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2016年毕业的在校大专生,择优录取后组成苏州轨道交通订单培训班,集中到相关城市轨道专业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培训期为2个学期。

二、定单招录计划1、招录人数2、招录专业理工科专业,2015届、2016届毕业生3、2015年毕业生可选择报名学校及专业4、2016年毕业生可选择报名学校及专业三、培训费用经协调,各培训学校培训费用最高不超过2500元/学期(仅指培训费,不含住宿、书本、考证等其他费用)。

培训前由公司与学校及个人签订培训协议,培训费用由学生个人各承担,公司在学生毕业并经考核正式录用后按一定标准进行返还。

四、时间安排1、2014年5月中旬,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汇总报名结果、公司专场面试的方式,初定拟招录名单。

2、2014年5月下旬,拟招录学生完成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确定招录名单。

与学校、学生签订四方协议。

4、2014.9-2015.1、2015.3-6,2015年毕业的学生到专业学校培训,共培训2个学期。

2015.3-6、2015.9-2016.1,2016年毕业的学生到专业学校培训,共培训2个学期。

5、培训结束后,另行安排时间到公司实习。

五、录用条件参加培训的学生由原学籍所在学校发放毕业证书,培训学校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其他如电工证、技能证书等,在原学籍所在学校没有取得的,需在培训学校取得证书后才可入司实习。

学生在校期间(包括原学籍所在学校、培训学校)表现良好,无不良记录(警告及以上处分);如期取得国家认可的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低压电工证(部分岗位),及专业培训合格证书。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一杯热咖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构思这个让我充满期待的方案。

苏州,这座充满韵味的水乡,即将迎来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而我有幸成为这个项目的规划者之一。

一、规划背景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我们决定规划一套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

二、规划目标1.实现苏州城区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接,提高城市竞争力。

2.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污染。

3.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缩短出行时间。

三、规划方案1.线路规划我们计划建设5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1)1号线:串联苏州火车站、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全长约30公里。

(2)2号线:连接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全长约25公里。

(3)3号线:贯穿园区、新区、姑苏区,全长约20公里。

(4)4号线:连接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全长约25公里。

(5)5号线:串联姑苏区、吴中区、苏州高新区,全长约28公里。

2.站点设置我们将在沿线设置50个站点,平均站间距约为600米。

站点设置充分考虑了市民出行需求,涵盖了各大商圈、旅游景点、居民区等。

3.车辆选型(1)1号线、2号线:采用6辆编组A型车,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

(2)3号线、4号线:采用4辆编组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3)5号线:采用4辆编组L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四、票价方案1.基本票价(1)起步价:2元,适用于0-6公里。

(2)递增价:每增加1公里,票价增加0.5元。

2.时段优惠(1)高峰时段(7:00-9:00,17:00-19:00):票价不打折。

(2)非高峰时段:票价8折。

3.人群优惠(1)学生:票价5折。

(2)老年人(60-69岁):票价8折。

(3)残疾人:票价免费。

五、项目实施1.建设周期预计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

苏州二号线汇报

苏州二号线汇报

轨道线路
生 产
生 活 轨道线路
生 活
轨道线路
汇报内容
一、2号线综合开发策划背景 二、2号线总体判断及综合开发战略 三、2号线站点定位及综合开发策略 四、典型站点示例及操作建议
苏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
2号线总体判断——城市空间结构
1.苏州目前规划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
拓展方向和城市主要联系、辐射方向基本 保持一致;非常有利于苏州通过轨道交通 的带动形成TOD导向的城市综合开发走廊。
苏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
十字形的总体空间发展结构和十字 多射线的轨道网络总体框架。
2号线总体判断——城市空间结构
2. 苏州城市轨道网络的影响范围将占中心城区总用地的60%-70
%,约240平方公里。
1号线
相城片区
工业园区 ●
吴中片区
老城区●
3号线 ●

4号线 ●
怎么做——依托的思路原则
• 轨道交通线路支撑城市空间发展方 向;轨道交通枢纽服务城市中心
• 围绕由轨道交通站点形成的交通中 心调整各级城市中心
主 城
卧城
城市空间形态 苏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
城市 中心
站点
站点
城市 中心
站点
城市 中心
站点
城市中心体系
怎么做——依托的思路原则
• 围绕中心智能调整用地布局,将区位敏 感度高的用地靠近站点,充分体现土地 级差地租的优势。
苏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 综合开发策划研究
栢诚公司 2009-08
汇报内容
一、2号线综合开发策划背景 二、2号线总体判断及综合开发战略 三、2号线站点定位及综合开发策略 四、典型站点示例及操作建议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站名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站名

苏州轨道交通号线及延伸线个站名公示
本次公示的号线及延伸线车站站名原则如下:
一、用与线路行进方向垂直相交的道路名称来命名;
二、用车站周边相对稳定的标志性公共建筑物或设施来命名;
三、用车站所在的大区域或片区主地名来命名。

经与市地民办开会讨论并结合号线经验,号线及延伸线各车站站名(含英文翻译)初步方案如下:
另附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标识中英文译法
一号线交通标识
范围
适用于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标识的中英文翻译。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地铁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
中国地名委员会、民政部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中地发【】号《图形符号术语》第一部分通用
《图形符号术语》第二部分标识及导向系统。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苏州市政府决定制定一项全新的轨道交通规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这项规划将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根据最新的规划,苏州轨道交通将继续扩张和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设完成苏州市内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这些线路将覆盖苏州市的主要区域,连接市中心及周边的重要商业和居住区域。

第一条规划的线路是1号线,它将从苏州火车站出发,经过苏州市区南部,最终到达苏州新区。

这条线路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状况,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第二条规划线路是2号线,它将连接苏州火车站和苏州北站,成为连接南北两个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工业园区,连接许多重要的商业和居住区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第三条规划线路是3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西站,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东西向交通路网。

这条线路将贯穿苏州市的东部和西部,连接许多工业区和新兴商业区,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规划线路是4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南站,形成一个贯穿苏州市的南北向主干线。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最后一条规划线路是5号线,它将连接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

这条线路将为南部地区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推动南部地区的发展。

除了以上5条规划线路,苏州还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的快线和支线。

快线将建设于市中心区域,主要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区域,提供快速的通勤服务。

支线将建设于市区的边缘地带,连接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的实施将对苏州市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道路交通的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苏州市。

苏州地铁规划图

苏州地铁规划图

苏州地铁规划图
苏州地铁规划图
随着苏州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提高城市出行效率,苏州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地铁网络。

下面是苏州地铁规划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一号线(绿色线)
起点:苏州工业园区
终点:苏州北站
沿线站点:星湖街、阳澄湖大道、工业大道、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枫桥、观前街、人民路、平江路、苏州火车站、东环路、苏州北站
二、二号线(红色线)
起点:相城北站
终点:姑苏万达广场
沿线站点:湖东、长桥、青石街、苏州北站、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新桥、三香广场、独墅湖、金枫路、阳澄湖大道、星湖街、相城科技城、姑苏万达广场
三、三号线(蓝色线)
起点:姑苏万达广场
终点:木渎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金枫路、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木渎
四、四号线(黄色线)
起点:苏州火车站
终点:吴中万达广场
沿线站点: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新桥、三香广场、金枫路、独墅湖、阳澄湖大道、星湖街、相城科技城、吴中万达广场
五、五号线(橙色线)
起点:吴中万达广场
终点:苏州园区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金枫路、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苏州园区
六、六号线(紫色线)
起点:吴中万达广场
终点:木渎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金枫路、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木渎
以上是苏州地铁规划图,总共包括六条线路。

地铁的建设将有效缓解苏州市的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希望未来的苏州地铁能够顺利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览(附规划图)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览(附规划图)导读史上最全轨道交通规划,全国41个城市尽情浏览,新规划的城市-绍兴,芜湖,⽼牌城市北京、上海、⼴州、深圳,接下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由于本⽂内容均整理⾃⽹络、发改委及地铁公司官⽅⽹站,如有数据纰漏,欢迎指正!华东地区1上海在新⼀轮轨道交通线⽹规划(2015—2040)中,上海将规划1000公⾥市郊铁路(包括国家⼤铁路)、1000公⾥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中运量公交系统(包括有轨电车、BRT等),形成效率和运量并重的客运交通⾛廊。

⾄2025年上海将新增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

据了解,此次公⽰的9条线路并⾮都是地铁,还包括了连接上海两⼤机场的的城际铁路快线,以及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

据悉,到2025年为⽌,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城际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多种模式的轨交线路,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

2杭州2013年6⽉20⽇,《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期建设规划(2013-2019)》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根据批复,在⼀期⼯程长约84公⾥线路的基础上,2013-2019年间,杭州市将建设2号线⼆期、4号线⼀期、5号线⼀期和6号线⼀期⼯程共计106.6公⾥的地铁线路,2019年杭州将形成总长约190公⾥的轨道交通⽹络。

3宁波宁波市轨道交通线⽹规划以三江⽚为核⼼,跨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连三⽚(三江⽚、镇海⽚、北仑⽚),沿三轴(商业轴、⽔轴、公建轴)形成三主三辅6条线、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

线⽹全长247.5 km,共设换乘站20座。

线⽹规划同时还预留了向市域⽅向延伸的条件。

规划线⽹建成后,对缓解城市交通⽭盾、⽅便居民出⾏、引导城市按规划⽅向拓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城市综合竞争⼒都将发挥重要作⽤。

4温州推荐线⽹由6条线组成,线路总长361.8km,设站128座,其中换乘站14座。

推荐线⽹中市域线4条,线路长269.3km;市区线2条,线路长92.5km。

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迎春南路站信号改建方案研究

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迎春南路站信号改建方案研究

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迎春南路站信号改建方案研究[摘要]迎春南路站做为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主线的末端站,在运营初期既要保证行车的安全、满足了运营的需要,又从节约了成本方面进行考虑,需对目前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变更。

文章对迎春南路站信号改建方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较优化的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布置;改建1、背景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分为主线与延伸线两部分,主线全长26.455公里,设车站22座(地下站17座,高架站5座);延伸线全长15.64公里(东延线13.811公里,北延线1.829公里),共设地下车站13座(东延线11座,北延线2座)。

主线部分已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将于2014年6月开通试运营。

延伸线部分已获发改委批复,即将开工建设。

迎春南路站为2号线主线的末端站,车站中心里程为DK26+385.400,车站末端里程为DK26+454.600。

2、目前现状2.1 目前迎春南站现状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因主线比延伸线早开工,故主线将比延伸线早开通试运营。

目前在迎春南站站设站前拆返单渡线一条,站后区间设19米的安全线。

具体设备配置如图1:2.2 开通试运营存在的问题目前设计方案中,迎春南路站后区间只有19米的安全线路。

19米的线路的不能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存放备用车或故障车的需要。

3、改建方案因迎春南路站的土建施工已完成,该站主体不具备大规模变更条件,从“信号系统方案应该保证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考虑成本”和满足“运营时需在站后停放备用车或故障车需要”的角度出发,在区间中部实施盾构吊出井,将该站的站台实施东延线的340米长双线区间方案,并就信号系统设置提出以下两个改建方案。

3.1 改建方案一在迎春南路站站后区间左线增加1架信号机(X1)、相应的LEU以及对应的可变应答器和固定应答器、1套计轴设备;在右线不增设相关的信号设备。

具体设备配置如图2:3.1 改建方案二在迎春南路站左右线均增加1架信号机(X1、X2)、相应的LEU以及对应的可变应答器和固定应答器、2套计轴设备;具体设备配置如图3:4、结论以上两种方案,站后左线做为存放备用车辆的线路,列车进出停车线均由信号系统保证安全,司机根据信号机显示行车,且备用列车需投入运营时,只要通过信号机X1后即可完成模式转换,升级至CTC模式投入运营。

苏州地铁2号线延长线信号系统安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苏州地铁2号线延长线信号系统安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标段号 SRT2-2-1(Y))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22.1工程概述------------------------------------------------------------------------- 22.2工程范围------------------------------------------------------------------------- 22.3工程特点------------------------------------------------------------------------- 32.4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32.5主要工程数量--------------------------------------------------------------------- 4三、施工进度安排-------------------------------------------------------------------- 53.1概述----------------------------------------------------------------------------- 53.2进度计划安排原则及说明----------------------------------------------------------- 53.3计划开、竣工日期----------------------------------------------------------------- 63.4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63.5施工总体进度计划横道图----------------------------------------------------------- 7四、施工组织安排-------------------------------------------------------------------- 74.1施工准备------------------------------------------------------------------------- 74.1.1施工调查--------------------------------------------------------------------- 74.1.2施工进场--------------------------------------------------------------------- 84.1.3施工技术准备----------------------------------------------------------------- 84.1.4材料、设备准备--------------------------------------------------------------- 94.2资源配置计划--------------------------------------------------------------------- 94.2.1项目部组织机构--------------------------------------------------------------- 94.2.2项目人员安排---------------------------------------------------------------- 104.2.3项目组织机构职责------------------------------------------------------------ 124.2.4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174.2.5施工现场驻地建设------------------------------------------------------------ 174.2.6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及技术装备---------------------------------------- 194.3“首件定标”工程计划------------------------------------------------------------ 214.4设备、材料管理计划-------------------------------------------------------------- 224.4.1设备材料的采购-------------------------------------------------------------- 224.4.2设备材料的包装、运输和仓储-------------------------------------------------- 224.4.3到货检验及开箱检查---------------------------------------------------------- 234.4.4维护保养-------------------------------------------------------------------- 23 4.5施工程序------------------------------------------------------------------------ 234.5.1正线信号系统施工程序-------------------------------------------------------- 244.5.2停车场信号系统施工程序------------------------------------------------------ 254.6轨行区施工组织方案-------------------------------------------------------------- 264.6.1轨行区作业要求-------------------------------------------------------------- 264.6.2施工防护要求---------------------------------------------------------------- 304.6.3轨行区成品保护措施---------------------------------------------------------- 324.7施工联络、协调及配合------------------------------------------------------------ 334.7.1施工联络-------------------------------------------------------------------- 334.7.2施工协调-------------------------------------------------------------------- 344.7.3施工配合-------------------------------------------------------------------- 344.8与其它系统接口管理方案---------------------------------------------------------- 364.8.1与通信专业的接口管理方案---------------------------------------------------- 364.8.2与动力照明的接口管理方案---------------------------------------------------- 364.8.3与牵引供电的接口管理方案---------------------------------------------------- 374.8.4与安全门接口管理方案-------------------------------------------------------- 374.8.5与FAS及BAS接口------------------------------------------------------------ 374.9对成品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 374.9.1组织措施-------------------------------------------------------------------- 374.9.2设备保护措施---------------------------------------------------------------- 374.9.3机房设备防尘措施------------------------------------------------------------ 384.9.4线路及外部设备保护措施------------------------------------------------------ 38五、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395.1正线信号系统安装阶段------------------------------------------------------------ 395.1.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395.1.2技术措施-------------------------------------------------------------------- 395.2正线信号系统调试阶段------------------------------------------------------------ 405.2.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405.2.2技术措施-------------------------------------------------------------------- 405.3停车场信号系统安装阶段---------------------------------------------------------- 415.3.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415.3.2技术措施-------------------------------------------------------------------- 41 5.4停车场信号系统调试阶段---------------------------------------------------------- 415.4.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415.4.2技术措施-------------------------------------------------------------------- 41六、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26.1正线信号系统施工工艺及方法------------------------------------------------------ 426.1.1光、电缆线路工程------------------------------------------------------------ 446.1.2箱盒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 486.1.3计轴设备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06.1.4轨旁无线接入单元(AP)及天线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76.1.5 S700K电动转辙机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666.1.6信号机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06.1.7应答器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46.1.8电缆接续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86.1.9光缆接续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836.1.10室内设备安装工艺及施工方法------------------------------------------------- 866.1.11站台设备安装-------------------------------------------------------------- 1006.2停车场信号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046.2.1电缆线路工程--------------------------------------------------------------- 1056.2.2箱盒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 1066.2.3 ZD(J)9型转辙装置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076.2.4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116.2.5信号机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1126.2.6车辆段室内设备安装的施工方法----------------------------------------------- 113七、进度管理---------------------------------------------------------------------- 1147.1进度控制----------------------------------------------------------------------- 1147.2进度分析及保证措施------------------------------------------------------------- 1157.2.1进度分析------------------------------------------------------------------- 1157.2.2进度保证组织机构----------------------------------------------------------- 1177.2.3进度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1187.2.4进度保证体系--------------------------------------------------------------- 1207.2.5进度保证措施--------------------------------------------------------------- 1218.1安全管理目标------------------------------------------------------------------- 127 8.2安全管理方针------------------------------------------------------------------- 127 8.3工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要求----------------------------------------------------- 127 8.4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128 8.4.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28 8.4.2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安全的安全目标及主要职责--------------------------------- 129 8.5安全保证体系------------------------------------------------------------------- 131 8.6安全管理制度------------------------------------------------------------------- 132 8.6.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32 8.6.2安全保证计划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33 8.6.3资格审查备案制度----------------------------------------------------------- 134 8.6.4特种设备准用许可制度------------------------------------------------------- 134 8.6.5安全事故申报制度----------------------------------------------------------- 134 8.6.6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134 8.6.7安全防护用品、器材及工具管理制度------------------------------------------- 135 8.6.8班前点名安全讲话制度------------------------------------------------------- 135 8.6.9周末安全例会制度----------------------------------------------------------- 136 8.6.10安全操作挂牌制度---------------------------------------------------------- 136 8.6.11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136 8.6.12干部盯岗制度-------------------------------------------------------------- 137 8.6.13奖惩制度------------------------------------------------------------------ 137 8.7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37 8.7.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7 8.7.2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38 8.7.3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39 8.7.4电缆施工安全措施----------------------------------------------------------- 139 8.7.5交叉施工作业的安全保证措施------------------------------------------------- 139 8.7.6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140 8.7.7轨行区施工安全措施--------------------------------------------------------- 140 8.7.8临时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141 8.7.9防排洪措施----------------------------------------------------------------- 141 8.7.10治安、防火保证措施-------------------------------------------------------- 1429.1总则--------------------------------------------------------------------------- 143 9.2质量方针----------------------------------------------------------------------- 143 9.3质量目标----------------------------------------------------------------------- 1439.4质量保证体系------------------------------------------------------------------- 1439.5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1449.5.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459.5.2主要质量管理职责----------------------------------------------------------- 1459.6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489.6.1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1489.6.2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1499.6.3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509.6.4设备、器材检测试验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1519.6.5各种接续线焊接的质量保证措施----------------------------------------------- 1529.6.6设备配线端头的压接--------------------------------------------------------- 1529.6.7设备安装调试的质量保证措施------------------------------------------------- 1539.6.8冬雨季等特殊情况的质量保证措施--------------------------------------------- 153十、环境管理及文明施工------------------------------------------------------------ 15410.1环境管理---------------------------------------------------------------------- 15410.1.1环境保护目标-------------------------------------------------------------- 15410.1.2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5410.1.3本工程对环境保护有影响的可能因素------------------------------------------ 15610.1.4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5610.1.5环境保护措施-------------------------------------------------------------- 15710.2文明施工---------------------------------------------------------------------- 16010.2.1文明施工目标-------------------------------------------------------------- 16010.2.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16010.2.3文明施工制度-------------------------------------------------------------- 16110.2.4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 16210.2.5开展文明施工的措施-------------------------------------------------------- 164 十一、职业健康安全---------------------------------------------------------------- 16711.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目标---------------------------------------------------------- 16711.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16711.3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6811.3.1劳动保护措施-------------------------------------------------------------- 16811.3.2定期体检措施-------------------------------------------------------------- 16811.3.3实行劳逸结合-------------------------------------------------------------- 16911.3.4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16911.3.5 职业病防治措施----------------------------------------------------------- 169 十二、应急预案-------------------------------------------------------------------- 1701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7012.2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处理方法------------------------------------------------------ 17012.3应急救援预案------------------------------------------------------------------ 17112.3.1触电应急救援-------------------------------------------------------------- 17112.3.2停电应急预案-------------------------------------------------------------- 17212.3.3焊接中毒应急救援---------------------------------------------------------- 17312.3.4食物中毒应急救援---------------------------------------------------------- 17312.3.5中暑应急救援-------------------------------------------------------------- 17312.3.6机械伤害应急救援---------------------------------------------------------- 17412.3.7高空坠落应急救援---------------------------------------------------------- 17512.3.8灾害性天气应急救援-------------------------------------------------------- 17512.3.9烧、烫伤处理-------------------------------------------------------------- 17612.4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77 十三、调试方案-------------------------------------------------------------------- 17713.1.室内设备上电测试------------------------------------------------------------- 17713.2室外设备单送电试验------------------------------------------------------------ 17813.3车载信号设备测试-------------------------------------------------------------- 17913.4子系统调试-------------------------------------------------------------------- 17913.4.1联锁设备功能试验---------------------------------------------------------- 17913.4.2 ATP/ATO车站和地面设备功能试验:------------------------------------------ 18913.4.3 ATP/ATO车载信号设备功能试验:-------------------------------------------- 18913.4.4 ATS设备功能试验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9013.4.5试车线功能试验:---------------------------------------------------------- 19113.4.6培训设备功能实验:-------------------------------------------------------- 19213.4.7信号维护监测子系统功能实验:---------------------------------------------- 19213.4.8电源设备的功能试验:------------------------------------------------------ 19213.4.9贯通测试------------------------------------------------------------------ 193 13.5信号动车测试(系统联调) ----------------------------------------------------- 193 13.6144小时试验------------------------------------------------------------------ 195 13.7开通试运行 ------------------------------------------------------------------- 196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SRT2-2-1(Y)标招标文件;《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8-2010;《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现场踏勘所掌握的资料;我公司的《综合管理手册》;我公司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1.2编制原则本着精心组织、科学统筹、强化管理、规范施工、优质高效、节约投资,确保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原则,编制本项目实施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序号车站名称车站位置车站周边换乘线路地下/高架站1骑河站相融路太东路口南环秀湖花园地下站2富翔路站相融路富翔路口北环秀湖花园3高铁苏州北站苏州高铁站及苏嘉城际相城站间京沪高铁苏州北站7号线(规划)4大湾站相城大道东大湾村高架站5富元路站采莲路富元路口南富元家园6蠡口站采莲路庆元路口北中国蠡口家具市场9号线(规划)7徐图港站采莲路春申湖中路口南相城人民医院8阳澄湖中路站采莲路阳澄湖中路口北嘉元花园8号线(规划)9陆慕站润元路齐门北大街口永金商业广场地下站10平泷路东站人民路平泷路口新邮政枢纽大楼11平河路站人民路平河路口姑苏区行政中心6号线(规划)12苏州火车站苏州火车站站房及站场下方苏州火车站4号线13山塘街站广济南路山塘街北山塘街14石路站广济南路金门路,石路步行街间石路商圈15广济南路站广济南路干将西路口西城永捷生活广场1号线16三香广场站三香路烽火路口南三香广场17劳动路站劳动路华亭路口西胥江5号线(在建)18胥江路站桐泾南路胥江路口桐馨桥19桐泾公园站桐泾南路解放东路口桐泾公园20友联站吴中西路长吴路口立达中学21盘蠡路站盘蠡路宝带西路口盘蠡新村3号线(在建)22新家桥站苏蠡路新门路口德和长桥小商品城23石湖东路站石湖东路东吴南路口吴中汽车站4号线24宝带桥南站石湖东路迎春南路口东宝带桥25尹中路站郭新西路尹中路口国香园26郭巷站郭新东路通达口金港学校7号线(规划)27郭苑路站郭新东路郭苑路站口观湖国际28尹山湖站郭新东路尹山湖路口尹山湖29独墅湖南站郭新东路东方大道口独墅湖生态公园30独墅湖邻里中心站启月街若水路口独墅湖邻里中心31月亮湾站创苑路与星湖街,八达街之间苏州新闻大厦32松涛街站创苑路松涛街口苏大附属独墅湖医院8号线(规划)33金谷路站创苑路金谷路口广卫实业园34金尚路站新庆路金尚路口西菁汇公寓6号线(规划)35桑田岛站新庆东路南东坊产业园6号线(规划)。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工程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工程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工程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
【年(卷),期】2024()2
【摘要】一、工程概况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全长42.042km,地下线34.189km,高架线及过渡段7.853km,全线设地下站30座、高架站5座,设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各1座,主变电所3座。

线路起始于相城区骑河站,途经姑苏区、吴中区,终止于工业园区桑田岛站,总体呈“L”形走向,无缝衔接苏州北站、苏州站
两大枢纽,与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已建、在建的各条线路均形成换乘,是苏州市南
北向客流交通的主动脉。

【总页数】2页(P116-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
【相关文献】
1.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月亮湾站设计研究
2.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工程信号系统过渡改造方案分析
3.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及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车站安检人员服务项目中标公告
4.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工程风险管理探讨——以
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为例5.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关键创新技术与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轨道交通苏州火车站站结构设计

苏州轨道交通苏州火车站站结构设计

苏州轨道交通苏州火车站站结构设计【摘要】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苏州火车站的结构设计特点,探讨了新型的国铁车站与地铁车站合建时所采用的施工方法、结构方案的合理性,成果对多层轨道交通交汇点设计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基坑;逆作法;地下连续墙;垂直承载1、车站概况苏州轨道交通苏州火车站,为2、4号线的换乘站,两线垂直相交,“T”型换乘。

整个车站均位于新建沪宁城际铁路苏州火车站城际站房正下方,与国铁车站同期建设。

2号线东西向沿国铁北站房布置,位于北站房下方,外包总长为118.30 m,标准段外包总宽为28.7 m;4号线南北向垂直国铁站场布置,外包总长为124.2 m,外包总宽为26.4 m。

车站总平面图见图1。

根据建筑方案,国铁车站与地铁车站采用无缝对接,以做到零距离换乘:地下一层为国铁车站的出站厅及城市通道、2号线苏州火车站的站厅层;地下二层为2号线的站台层及4号线站厅层;地下三层为4号线站台层。

地下一层基坑深约9.6 m;地下二层(2号线)基坑深约17 m,地下三层基坑深约23.4 m。

剖面关系见图2。

2、车站范围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根据地质详勘报告,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③1层硬~可塑粘土、③2层软~可塑粉质粘土、④2层软~流塑粉质粘土、④3层稍~中密粉砂夹粉质粘土、④5层软~流塑粉质粘土及⑤1层粘土;围护结构插入土层为⑥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或⑦2层粉质粘土。

根据埋藏特征,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

2.1 孔隙潜水含水层据区域水文资料,年水位变幅为1.00 m。

历年最高潜水位标高2.63 m,最低潜水位标高为0.21 m。

2.2 微承压含水层微承压水含水层由晚更新统沉积成因的土层组成,主要为④3粉土夹粉质粘土,其透水性及赋水性一般~中等,是对车站施工影响较大的含水层。

该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潜水和地表水。

勘察期间,微承压水埋深在0.92 m~2.06m。

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9条线)

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9条线)

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苏州远期轨交总长将达318公里2010年01月20日 09:43:38 来源:苏州日报字号:〖大中小〗我要评论本报讯(记者陆晓华)记者从昨天的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最终报告专家评审会上获悉,苏州市远期(2050年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区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

计入延伸的虚线段(见图),规划区线网规模为380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86公里。

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副市长朱建胜出席评审会。

评审会由市规划局和市轨道交通公司联合组织,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7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审。

专家组与参会代表听取了《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最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修编单位——SYSTRA公司的汇报,编制《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客流预测研究》的苏州大学的汇报。

评审专家认为,《报告》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态势和近年来的变化,对苏州市人口发展、岗位分布以及出行特征进行合理分析,推测发展趋势。

对原有的线网进行分析和梳理,对线网修编的必要性进行了合理的论述。

提出的修编原则和目标合理,工作思路和理念适宜,对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现状把握比较清楚。

同时,远期线网构架推荐方案与苏州市在规划区形成“一心两区两片”构成的“T形”城市发展整体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基本吻合。

提出的由1、2、3、4、5、6号线组成的中心城区骨架线网基本合理。

评审专家认为,《报告》基本完成研究内容要求,根据专家意见,经补充、完善后,可以作为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同时,专家建议,以《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最终报告)》为基础,结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综合规划》,与《建设规划》相呼应,进行认真梳理、调整,结合近年来城市和各区发展态势,汇编《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建设规划》提供工作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35个站名公示
本次公示的2号线及延伸线车站站名原则如下:
一、用与线路行进方向垂直相交的道路名称来命名;
二、用车站周边相对稳定的标志性公共建筑物或设施来命名;
三、用车站所在的大区域或片区主地名来命名。

经与市地民办开会讨论并结合1号线经验, 2号线及延伸线各车站站名(含英文翻译)初步方案如下:
另附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标识中英文译法
一号线交通标识
1范围
适用于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标识的中英文翻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
GB/T18574-2008《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识》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 17733.1-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
中国地名委员会、民政部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中地发【1992】4号
GB/T15565.1-2008《图形符号术语》第一部分通用
GB/T15565.2-2008《图形符号术语》第二部分标识及导向系统
GB/T15565.1-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一部分总则
GB/T15565.3-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三部分铁路旅客车站
GB/T15565.4-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四部分公共区交通车站
GB/T10001.1-2006《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
3 其他城市地名中英文翻译原则(参照北京、青岛、成都地方标准)
(1)中国地址翻译成英文的翻译基本原则是:音译。

用汉语拼音拼写,参考《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但不用标记调号。

(2)双语标志的英文译法基本模式一般为:地名专名(音译)+地名通名(音译)专名的音译和通名的音译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的全部小写。

(注:有的城市存在音译字母全大写根据相关资料对比属于不规范情况)
(3)双语标志的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同时考虑汉语地名命名的特殊性。

(4)汉语拼音用法符合GB/T16159的要求。

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为汉语拼音字母。

(5)标识上地名的英译文中一般不使用冠词,尽量不使用介词。

(6)标志上地名的英译文中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4 苏州轨道一号线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我国提出的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的提案。

1978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国家测绘总局、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城乡地名标牌国家标准》,对地名标志上的地名书写及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做了强制性规定。

200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这就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标准。

中国地名的罗马化法规已经基本完善。

苏州轨道一号线站名翻译使用汉语拼音翻译,严格按照以上相关法律、规范、标准真正实现标准化,保证了不同语言书写的地名都能让人看明白(这里是“看”,而不是搞懂地名的字面含义和内容)。

一、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二、它与其他地名标志配套;三、能够起到分段指引的作用,与地图、路牌等相配套,能够逐步地把路人引向目的地;四、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完全可以起到指明方位、区别此地与彼地的作用。

可以说,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既兼顾了内外的需要,也体现了汉语地名命名的特殊性。

实例:
早在2002年5月28日新华网的一篇题为《民政部: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报道。

其中提到:“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地名通名是地名的组成部分,把通名用另外一种语音书写,实质上就改变了这个地名。

同时,地名标志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应当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

”这样说来,三马路、南大街的正确译法就只有一种:Sanma Lu, Nanda Jie。

其他的翻译方法,如Sanma Road/No.3 Road, Nanda Street/South Street
貌似很“国际”,实际上是一种想当然,是与国际惯例接错了“轨”,恰恰违背了国际惯例。

如“机场”作为一个机构、场所被翻译为airport, 而“机场路”作为路名、地名只能标识为Jichang Lu.
路牌都标准化了,统一用汉语拼音,那么交通指示牌、地图、公交站牌等公示语也应遵循国家、国际标准,统一标识,不然,混乱的标识只能使老外不明所以,而起不到指示的作用。

5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5.1地名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5.2地名专名
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词。

5.3地名通名
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词。

6分类
轨道交通的英语标识按内容可分为:警告提示标识、地名通名标识、地名专名标识、道路与车辆标识、基础设施标识。

7要求
7.1警告提示标识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中表A.2的规定。

7.2地名通名标识
7.2.1地名通名通常采用英文直接翻译,英文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7.2.2街
7.2.3.1街译为Jie,如星明街Xingming Jie
7.2.4路
7.2.4.1路译为Lu,如塔元路T ayuan Lu。

7.2.5 巷
7.2.5.1巷译为Xiang,如养育巷Yangyu Xiang。

7.2.6对于个别站点名称存在意译,主要是考虑和市政标识的统一,如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7.3地名专名标识
7.3.1地名专名通常采用汉语拼音标注,英文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7.3.2专用名词为路名专名时,专名采用汉语拼音,如玉山路Yushan Lu,
另附北京地铁1号线部分车站站名及英文翻译,作为参考:
广大市民如对上述车站站名有异议,请于2012年7月5日前可来信寄至干将西路668号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室收;或发送Email至suzhouchezhan@,公示结束后若无异议,轨道交通公司将正式为这些站点申报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