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马鞍子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12图片资源
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具
成吉思汗陵墓里的壁画,描绘钱
早期蒙古人多打猎为生,图画生动地描 述了他们的这一生活方式。
元代八思巴字“大元通宝”
成吉思汗生前征战、狩猎和生活所用的马鞍
成吉思汗铁木真
马可·波罗
过街塔刻文——汉文
成吉思汗时期 的圣旨牌
蒙古军攻击图与蒙 古骑兵用的箭袋
成吉思汗骑射图
蒙古大军征战图
辽阔的蒙古草原
文天祥
蒙古大军押送战俘图
成吉思汗骑马图
蒙古的帐幕和车上的大帐幕
窝阔台像
蒙古骑兵作战图
元大都遗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战争
元·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
蒙古帝师八思巴像
元·陶俑
元朝瓷器
忽 必 烈 灭 南 宋 之 战 要 图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塑像
第247集观复猫(附)-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供奉马鞍【5月30日更新】
第247集观复猫(附)-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供奉马鞍
【第247集】成吉思汗用过的马鞍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供奉马鞍
你好呀,我是观复猫麻条条,又到周五我来给你讲文物故事的时间了。
今天,我给你讲一件“成吉思汗马鞍”。
你现在点开播放界面右下方的图片标志,就可以看到,这件马鞍高29厘米,长56厘米,宽30厘米。
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共有三套,相传为成吉思汗生前使用过的,分别为征战马鞍、生活马鞍和狩猎马鞍。
这是其中一套,它的构成主要是以优等木料作为骨架,用特殊的黏合技术,把前后鞍鞒、左右鞍翅和梁头进行粘合,再用生皮条连接而成。
制作马鞍是一门特殊的手艺活儿,要求必须达到“三圆、二平、一合”之说。
“三圆”说的其一是前后鞍鞒要圆,其二是鞍鞒洞要圆,也就是位于马脊梁上的空洞部分,其三是梁头要圆,即人的臀部接触的中间部位;“二平”是说两个鞍翅,也就是马肋骨上的两块平面板,要平整光滑;“一合”是说整个鞍子的协调整合,这也是制鞍最讲究的部分,每一道工艺都不能马虎。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主人骑着舒适、庄重,同时兼顾马儿的感受。
好的马鞍还让马觉得舒服,看起来更有精神,“好马配好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蒙古人自古以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马背上长大、马背上崛起、马背上创业,因此,马文化是蒙古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这件成吉思汗马鞍,在纹饰上极为讲究,以龙纹为主题,采用镂雕技艺,十分繁缛,脚蹬处还透雕出铜钱的造型,寓意脚踏乾坤,马到之处皆为天子所有,透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尊贵和霸气。
好了,今天的文物故事麻条条就给你讲到这了,咱们下周再见。
少年成吉思汗的磨难经历故事
少年成吉思汗的磨难经历故事成吉思汗十三岁时,已经长成一个传奇般的少年了,他可以用歌声唤来天上的雄鹰,而用最硬的木头制成的弓,他一拉就折了。
他每顿饭要吃一只羊,他每天都要骑着马去寻找远方仇人的影子。
从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人用毒酒害死后,他的心里就开始被复仇的火焰给点燃了。
一个十三岁孩子内心复仇的力量,是可以让草原上的草也感到震荡的呀。
他一天天地练着草原上的武艺,马刀被早晨的风给吹得闪着锋利的光,而那张用长了一百年的松木做成的弓,已被他的手磨得光滑闪亮,上面都可以映出一个十三岁少年心中的火了。
但英雄只有一颗鹰样的心,却没有一双鹰的翅膀。
那会儿长得像是头豹子似的成吉思汗,已经骑坏了三匹最好的马,马是蒙古人的靴子,也是他们的命,没有了马就失去了前行的道路。
而没有马的勇士只是一个空着手的人。
成吉思汗的家里那会儿只有九匹很弱的家马,全家人所有的财产都在那里了。
他在无奈中骑上了那匹小马,但没过几天,那匹马就倒下了。
他的身体需要更强壮的马背。
草原上最博学的人告诉他,有一天,那匹马会来到你的身边的,可是那匹马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复仇的痛苦中煎熬的成吉思汗开始了他最初的寻找,他觉得那马可能就在他命运的前方等着他。
一天晚上,他梦见了一匹马,那马独自在草原上长跑。
那匹马的眼睛闪动着猫眼的光泽。
那双眼睛就是在夜晚也可以看清眼前的道路呀。
他看到那马一直跑在风的前面,河流在它的蹄下一闪而过,没有什么可以拦住那马前奔的蹄足。
他向前追赶,那马隐入了一片森林不见了,那匹马就像是一滴露水掉到了河里,失去了自己的足迹。
成吉思汗醒过来后,就把那个梦与母亲月伦夫人讲了,月伦夫人是个坚强的人,她相信命运与神的暗示,她告诉儿子说,我儿铁木真,你相信梦想就去找你的翅膀,有了翅膀的男人才可以飞翔。
成吉思汗听了母亲的话,他开始寻找那匹梦想中的神马了,他在草地上一遍遍地画着那匹马的样子,可那匹马谁都没有见过,见过他画出来的那匹马的人都说那只是一个梦,不可能有那样的马的。
内蒙古传奇--成吉思汗拴马桩的传说
成吉思汗拴马桩的传说
传说,一年冬天,成吉思汗在与世仇塔塔尔部征战时,他率百余轻骑袭击塔塔尔部。
不想塔塔人早有准备。
一场激战,成吉思汗只剩十人,自呼伦湖北岸撤退,塔塔尔人紧追不舍。
乘着夜幕的掩护,成吉思汗一行到了湖的西北岸,岸边是一道陡崖。
后面塔塔尔人的追兵越来越近。
成吉思汗见陡崖前30余米处有一不规则形石柱立在冰面上,是绝好隐身之处,便令手下八人向西撤退,引开塔塔尔追兵。
他和一随从下马,从蒙古袍上扯下羊皮,包住坐骑的马蹄,从西坡上冰,到湖中冰上的石柱后隐藏起来。
刹那间,追兵已到湖畔,见脚下是一个20余米的陡崖,湖中立有一柱石,并无一个人影。
这时只听到西边有喊叫声,这是成吉思汗的部下为吸引追兵所为。
塔塔尔人随即挥马向西追去,湖畔又恢复了寂静。
寒风凛冽,湖中柱石为成吉思汗二人遮挡着猛烈的北风。
征战一天的成吉思汗这才感到饥寒交迫,十分疲惫。
他将紧攥着的马缰绳拴到了一块突出的石头上。
同随从紧紧依偎在一起,吃了几块熟牛肉干,吞了几把雪,便打起瞌睡。
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随从将成吉思汗叫醒。
恢复了体力的成吉思汗望着为他遮风挡寒和拴马的桩石,双手合掌,面对柱石道:“湖中柱石,救我一命,待成大业,再行拜祭!”说罢,和随从牵马上岸,解下马蹄上包着的羊皮,向驻地克鲁伦河畔飞驰而去。
马鞍的由来与发展
马鞍的由来与发展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张如心099034030马鞍的由来与发展马鞍是一种供人们骑乘用的马具,与我国的骑马历史密不可分。
在春秋战国之交,赵国为对付胡人,抛弃了传统的兵车战,变为胡服骑射,组建了骑兵部队,从而揭开了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单骑历史的序幕。
最初,古人将马系上辔头后,便直接骑光背马,但这样骑马,很难控制马的动作,而且时间一长,人也会感到不舒服,于是人们便在马背上放置了类似于褥垫或坐垫的东西。
最早的马鞍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从出土文物来看,是在新疆的鄯善。
当时马鞍的形状就像两片枕头,里面用羊毛填塞起来,外面都用皮革制成,那时与其说是马鞍,不如说是鞍垫。
这个鞍垫可以折叠,不用的时候折叠起来,用时把它展开放在马背的两侧。
这种马鞍有三条带子将其固定,一条叫肚带,是从腹部来固定鞍子,再用带扣把它勒紧。
另外两条,一条是胸带,也就是攀胸,是从前边胸前穿过然后把鞍子的两侧固定,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止鞍子前后滑动;一条叫鞧带,是通过马的臀部,然后绕过马的臀部来把马的鞍子固定。
这样,鞍子在马背上上下前后都比较固定,人坐在马背上更稳、更易于操作。
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鞍马俑这种鞍具的使用一直持续到秦朝。
它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鞍马俑的马鞍极为相似。
这种早期的鞍垫减轻了人对马的直接摩擦,有利于人对马匹的控制,但仍不能阻止马在剧烈运动时人在马背上前后滑动,骑手只有夹紧双腿才能保持平衡,时间长了自然十分疲劳。
如果作战时要使用兵器,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因此防止骑手在马背上前后滑动是当时要解决的问题。
当时鞍子的形状比较大,两侧就像两大片。
后来的前后略有拱起,也就是在鞍垫的前后都填一些东西,这样就更有利于防止人在马背上的滑动。
这种形状逐渐完善,到后来,人们发现它还有一定的缺陷,就是人在马背上剧烈运动的时候,它还不能有效的控制人在马背上的滑动,尤其是马急停或者急速前进,人容易从马前或马后摔落下来。
苍狼之成吉思汗2-1
第二节生命中的女人(上)在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历史上古老的弘吉剌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站在流光溢彩的夕阳下极目远眺,起伏的山峦镶上了一层金辉,马鞍形的丘陵犹如架在马背上的一副金鞍,角景生情。
成吉思汗与妻子孛儿帖的“金马鞍子”的传说越发显得是如此神秘。
在日后铁木真为完成统一蒙古的大业中,与塔塔尔人在达赉湖旁的多次征战,他的结发夫人孛儿帖每次都随持在他的身旁。
这一年,铁木真在准备好充足的力量之后又要与塔塔尔人决战了。
但孛儿帖正患病在床,铁木真不忍打扰她,只好隔在门外向爱妻默默祝福早日康复。
随后,就跨上战马出征了。
当孛儿帖醒来后.不见了铁木真的身影,心中十分不安。
当她得知成吉思汗已出征消息后,不顾婆母珂额伦夫人的劝阻,强忍病痛对婆母说:“雄鹰能够振翅翱翔,是因为有蓝天依托;鹰隼能够张爪攫掠,是因为心中有信念。
我是他翱翔的蓝天,我和他有共同的信念!”珂额伦夫人被儿媳的一番话说服了,她含着泪对孛儿帖说:“好媳妇是男人的一只臂膀,好女人是托起男的幼一片蓝天。
只有你才是铁木真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信念!孩子,让宝马配上金鞍紧随大汗去征战吧!”说着在孛儿帖额上印上了一个深深的唇印,“额古会祝福你的!去吧,孩子!”孛儿帖在婆母的鼓励下.精神更加振奋了,她跨上金鞍宝马由驻地出发了。
一路上快马加鞭晓行夜宿,这一日来到了杭乌拉。
马背上的孛儿帖突然发觉宝马的腹部微微颤抖,她立即滚鞍下马,发现金马蹬磨破了鞍檐,划伤了宝马的肚皮。
孛儿帖立即将金马蹬卸下来,扔在了那里,又继续赶路了。
谁知宝马刚跑出不远,孛儿帖又发现宝马的速度慢了下来,由鞍檐下流出了一滴滴殷红的鲜血。
孛儿帖立即将鞍子卸下来放在了那里。
她眼望着宝马脊背上的伤口,流下了伤心的泪。
蒙古草原到处是药材,她采集了九九八十一种草药,捣碎轻轻涂在宝马伤口处。
她不忍心再跨上马背,索性迈开双脚一路疾行。
牧野芳菲的草原固然美丽,但在遍地鲜花的草丛中,更多的是荆棘,孛儿贴的靴子糜烂了,脚掌磨破了,每走一步脚板都会钻心地疼。
蒙古马鞍:马背文明与雄风的象征
蒙古马鞍:马背文明与雄风的象征作者:暂无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第3期蒙古族素有“马背民族”的称号。
马鞍,这一伟大的发明,将英雄与骏马紧紧连在了一起。
在游牧文明的历史与光荣里,马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鞍是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适合骑者的臀部,前后均凸起,两头高,中间低。
马鞍是放在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也是蒙古族马背文明与雄风的象征。
马鞍艺术是蒙古族马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蒙古族制作马鞍和装饰马鞍的历史十分悠久。
王国维先生曾赞美说:“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
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开,故折旋而不膊不伤。
镫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
镫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断烂,阔才一寸长不逮四总,故立马转身至顾。
”《多桑蒙古史》中也说,蒙古人的马鞍具有装饰美化的传统,而且通常都会用白银等材料雕镂出各式各样的花纹。
马鞍对蒙古族来说不仅是骑马的必备之物,而且是骑手和马的重要装饰物,已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
就质地而言,有景泰蓝、鲨鱼皮、黄白铜、影子木和铁质等;从工艺上区分,有掐丝珐琅彩、骨质镶嵌纹、铁错金银铜、鲨鱼皮彩绘等;就民俗图案来讲,有万寿无疆、五福捧寿、平平安安、节节高升等;用途上又可分为生活鞍、牧放鞍、狩猎鞍、仪礼鞍等,不一而足。
蒙古族马鞍的基本形制,可分为方脑( 前桥) 鞍和尖脑鞍两种,其中也有大尾( 后桥) 式和小尾式的区别。
如今草原上的匠人能制造出十分合体的马鞍,不但骑手骑着舒适,连马也会感到舒服。
有些上讲究的马鞍,要做出各种装饰效果,刻制各种花纹图案,镶嵌骨雕或贝雕,也有用景泰蓝装饰的马鞍。
马鞍的其他部位也都要加以美化,如软垫、鞍桥、鞍韂、鞍花等,还有辔头上的鼻花和腮花等银饰件,更显得华丽夺目。
制作工艺极其精美,是罕见的艺术品。
好马配好鞍,这是蒙古族悠久的马文化结出的硕果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蒙古民族还有独特的马鞍礼俗。
马的终极讲解
马的终极讲解我们先从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说起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叙事诗,在蒙古族人民中流传久远,妇孺皆知。
是说成吉思汗的坐骑牛下的两匹小骏马在成长过程中悲欢离合的故事。
实际卜它是人们对马的一种感情的寄托-在蒙古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大量的蕴含着马的形象,而且都是美好的、象征吉祥的骏马的描述或主题。
在蒙古族传统的赞词、祝颂词中.对马的形象比喻和描述的深刻感人,维妙维肖。
在赛马活动中,对获得冠军的马,必须给以赞颂,当这匹快马飞驰至终点时,人们要给马披挂彩带、哈达,洒注鲜奶.高声赞颂,赞词十分优美生动,如:“它那飘飘欲舞的长鬃,好像闪闪发光的金伞随风旋转;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刚眼睛,好像一对金鱼在水中游玩;它那宽阔无比的胸膛,奸像滴满了甘露的宝壶;它那精神抖擞的两只耳朵,好像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它那震动大地的响亮回声,好像动听的海螺发出的吼声;它那宽敞而舒适的鼻孔,好像巧人编织的盘肠;它那潇洒而秀气的尾巴,好像色调醒日的彩绸;它那坚硬的四只圆蹄,好像风掣电闪的风火轮,它身上集中了八宝的形态,这神奇的骏马呀,真是举世无双-……”在一些民歌、民间故事和英雄史诗中,马的美好、马的情感、马的忠域,被叙说的淋漓尽致,如内蒙古地区普遍传唱的《蒙古马之歌》唱道:“护着负伤的主人,绝不让敌人靠近;望着牺牲的主人,两眼泪雨倾盆。
仁慈的蒙古马哟,英雄的蒙占马……”在蒙占族英雄史诗中,把英雄和马紧密联结在一起,如《江格尔》中,旋风塔布嘎对他自己的坐骑说:“从日出方向过来的/以草为食的你/血肉之躯的我/我撇开你怎能行动/你离开我如何生存。
”这种英雄与坐骑之间的爱恋,多么具有浓厚的游牧生活气息,多么贴切地反映了蒙古民族尚武爱马的性格。
马在蒙古族的小说、散文中,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不少作品直接以马为题如《枣骝马的故事》、《小白马的故事)、《神马》等许多当代蒙古族作家,以马的主题和马的形象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剧作家超克图纳仁的话剧《巴拉敖拉之歌》,第一幕就有吉尔格拉要将自己心爱的白马送给巴特尔的描写,一匹白马贯穿全剧始终。
蒙古族马鞍装饰图案特征研究
蒙古族马鞍装饰图案特征研究作者:郭继业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以蒙古族传统马鞍作为研究内容,结合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观念,从图形学的视角对蒙古族马鞍进行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分析,探讨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设计传统的影响,对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和鞍马文化的传承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蒙古族马鞍装饰纹样中图分类号:J52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8.03.064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saddle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combines the lif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concept of the northern nomadic people, analyzes the modeling features and decorative patterns of the Mongolian sadd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phic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grassland culture and nomadic design traditions. It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Mongolian arts and craft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pommel horse culture.Keywords Mongolian saddle culture, decoration design samples蒙古族一直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而马鞍又被蒙古族称为“生命的摇篮”,蒙古马和马鞍是草原上的蒙古民歌永远唱不完也说不完的话题。
成吉思汗掉马鞭的故事
成吉思汗掉马鞭的故事一、引言成吉思汗,又称蒙古大汗,是蒙古帝国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大汗。
他统一蒙古部落,征服了北亚和中亚大片领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成吉思汗的伟大征服之路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它关乎成吉思汗的命运和蒙古帝国的兴衰,那就是成吉思汗掉马鞭的故事。
二、成吉思汗掉马鞭2.1 马鞭意味着权力在蒙古文化中,马在成吉思汗的战争统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吉思汗对马的骑术要求严格,只有能够熟练驾驭马匹的战士,才能成为他的信任之臣。
因此,马鞭成为了象征权力和统治的标志之一。
2.2 马鞭丢失的意外据传,有一次成吉思汗在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时,马鞭意外丢失。
这对于一个以军事力量著称的大汗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
掉马鞭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帝国,成吉思汗的敌人们得以得知此事,并开始传播谣言,试图动摇蒙古帝国的统治。
三、掉马鞭的后果3.1 挫败和纷争掉马鞭一事导致了蒙古帝国内部的纷争和挫败。
对于成吉思汗来说,马是他的尊严和权威的象征,掉马鞭的丢失无疑让他的威望受到了打击。
同时,成吉思汗的敌人们也趁机渲染此事,试图瓦解蒙古帝国的统一和稳定。
3.2 重建信任面对纷争和挫败,成吉思汗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重建他的威望和信任。
他下令对全国范围内的驿站、官员和士兵进行调查,寻找马鞭的下落。
他亲自参与了这项调查工作,并表达了对能够找到马鞭者的赏赐和宽宥。
四、找回马鞭4.1 苦苦寻找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掉落的马鞭。
据说,马鞭是在一个普通的驿站里被发现的,而找到马鞭的人并非成吉思汗的亲信,而是一个普通士兵。
这无疑是一次巧合,让人对命运产生了深思。
4.2 马鞭的象征意义马鞭最终被送回到成吉思汗的手中,这标志着他成功地找回了失去的尊严和权力。
马鞭也成为了他再一次统一蒙古帝国的象征,同时也向全世界宣示了蒙古帝国的强大和永不屈服的决心。
五、马鞭的未来5.1 马鞭的传承成吉思汗将找到的马鞭视作一件宝贵的财富,并将其传承给了他的儿子和继任者们。
科尔沁马鞍制作的田野调查
科尔沁马鞍制作的田野调查作者:哈森其木格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11期内容摘要:蒙古民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于世。
蒙古马鞍具的制造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有自己生生不息的传承人。
如今依然有许多手工艺人继承着祖辈制作马具的传统手艺。
作者为了掌握科尔沁马具制作的全部过程,即材料选择、装饰手法、工艺流程等第一手材料,从2012年冬开始在科尔沁草原,就科尔沁马鞍制作及对其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田野调查,考察的重点是马鞍的制作。
关键词:科尔沁蒙古族工匠;;;马鞍制作;材料;工艺;装饰强悍的蒙古民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于世。
对蒙古族而言,马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既是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同时也是战斗力。
驰骋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丁零、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和依然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牧人,终年与马打交道,马是他们忠实的朋友、须臾不离的必备之物。
成吉思汗和元朝时代横跨欧亚的广袤土地,都是马蹄耕耘的。
正如格勒纳尔所说“蒙古人和他们的蒙古马永不分离,而且,他们是那么地相似,他们是同一个草原的儿子,吸取同样的养料,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经手着同一种锻炼。
” 在《柏朗嘉宾蒙古行纪》中记载:“他们的孩子刚刚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便开始骑马而行、驾御马匹和纵马驰骋……少女和妇女也像男子一样敏捷地骑马和驰骋。
”①宋代赵珙在《蒙鞑备录》中也记载:“鞑人生长鞍马间,人自习战,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
”②在蒙古史诗中,;英雄和马已经合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足见马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牧人和马有着亲人、朋友般亲密的关系,他们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所以每一位牧人都精心装扮自己心爱的骏马。
俗话说“女人们有钱戴在头上,男人有钱用在马上”;一匹训练有素的快马,配上一副雕花镶银的马鞍,一下子就抬高了主人的身价。
蒙古族有一个习俗,小孩到了本命年时候,父母要给他备新马鞍、马嚼,以祝贺他…手及马鞍,脚及马镫‟。
歇后语成吉思汗的兵马
歇后语成吉思汗的兵马
1、成吉思汗的兵马——所向无敌
1、马脖子上的毛——其中;其鬃
2、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3、铁匠换马掌——请出蹄;请出题
4、马蹄上长瘤子——不痛不痒
5、小马驹打铁掌——纹蹄;问题
6、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7、程咬金的马——不出头
8、脱了缰的野马——无拘无束
9、马斯勒打灯笼——照屎;找死
10、马镫子钉掌——空前绝后
11、墙头跑马——有去路;没回路;没回头;好险;路不长
12、马上耍杂技——艺高
13、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14、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15、马奶奶比冯奶奶——差着两点
16、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17、将军买马——两厢情愿
18、马跳归心——迫不得已
19、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20、风马牛——不相及
21、财神轴里卷黄马——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22、马铁掌踩石板——硬对硬;硬碰硬
23、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一谈
24、玉皇大帝愁附马——天大笑话
25、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26、马蜂过河——带(歹)毒
27、蒙古马——大个子
28、没下马先敬酒——有礼在先;有礼在先的
29、赶着草泥马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30、送行的马——有嘴无心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成吉思汗的两件心爱宝物是什么
成吉思汗的两件⼼爱宝物是什么成吉思汗有两件⼼爱的宝物。
⼀件是象⽛做成的板指,套在右⼿⼤姆指上作为射箭时钩弦之⽤。
另⼀个是雕花银酒杯,每次饮酒时都使⽤它。
成吉思汗的这两件宝物,在⼀次与他⾃⼩结义的兄弟扎⽊合聚会时,却救了他的命。
由此引出了⼀段鲜为⼈知的传说。
成吉思汗在呼伦贝尔草原崛起之后,他⾃⼩结义的兄弟扎⽊合⼗分嫉恨,总想伺机加害于他。
扎⽊合暗中拉拢了成吉思汗的世仇,塔塔尔⼈的姑爷伊拉固,以让成吉思汗与塔塔尔⼈联姻结盟为名,邀请成吉思汗到克鲁伦河下游的阿拉坦宝勒格赴宴,借让成吉思汗饮下马酒的时候,毒死他。
成吉思汗接到扎⽊合派⼈送来的信件后,与众将进⾏商议。
⼤家都说,成吉思汗的⽗亲就是被塔塔尔⼈⽤毒酒杀害的,这次“联姻结盟”是假,要来借机杀危成吉思汗是真,所以⼤家都反对他前去赴宴。
⼼胸⼴阔的成吉思汗,⾃有他的打算。
他端座在⼤帐的虎⽪椅⼦上说:“狡猾的扎⽊合,曾⼏次联⼿攻打我都失败了。
如果这次他想⽤计诈骗,我只好见机⾏事。
从前有句俗话:要想捉住虎罴,就得给他投⾷;要想骑上蛟龙,应得不惜性命。
”他伸出右⼿姆指上的象⽛板指轻轻敲着条⼏上的雕花银酒杯,含着笑容说:“⽤武他们不⾏。
他们真要毒害我,有我上的板指和这个银酒杯,难道还怕他们在酒⾥下毒吗?” 成吉思汗如约来到了阿拉坦宝勒格。
他刚刚下马,就见扎⽊合从伊拉固⼿中接过⼀杯酒,装出⼗分谦恭的样⼦,双⼿递到成吉思汗⾯前说:“以前都是⼩弟不识时务,错怪了你,使我两家⼤动⼲⼽,今天⼩弟在此设宴,还望你不记前仇,先⼲此杯!” 成吉思汗⾮常宽洪⼤度地微笑着将酒杯接过去,顺势将姆指的象⽛板指伸在酒中,谁知雪⽩的象⽛板指⽴即变⾊了。
成吉思汗⼼头⼀惊:“酒中果然有毒!”但他还是装出⼗分坦然的样⼦,灵机⼀动,左⼿端杯,右⼿举向空中,⽤中指轻轻朝天弹了⼀下,说:“由于天的保佑,才让你我结盟。
这杯酒就敬天吧!” ⼿⼜将酒杯⾼举过头,朝天泼去。
扎⽊合⼀看就有些慌了,赶紧⽰意伊拉固⼜斟上了第⼆杯。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2)
(2)忽必烈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 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忽必烈对他完成 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1)缓解了矛盾,巩固了统治,促进 了民族的融合; (2)为元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政权。 2.蒙古政权灭西夏和金 3.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 (1)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推行汉制。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3)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 (4)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完成全国的统一 4.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奠定了...
(2)今天我国统一大业完成了没有?
没有。台湾还没有解放。
课后活动
1.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 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 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 儿里,互相攻打。
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
(1)草原战争频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
辩证分析,评价文天祥
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 他不认识时务,也有人认为文天祥是 爱国英雄。 (1)你如何评价文天祥? 爱国英雄
(2)如果你认为文天祥是个英雄人 物。那么你认为文天祥身上最可贵的 是什么? 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祖国 的统一有何认识?
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坚决 维护祖国的统一...同一切破坏祖国统 一的行为作斗争...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的马鞍子
卧鹿纹金马鞍
雄鹰展翅翔蓝天,骏马扬蹄驰草原。
无垠的天空,是雄鹰自由飞翔的舞台,辽阔的草原是骏马尽情奔驰的疆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策马奔腾,马蹄声声开拓出一片厚重的江山,马背上的鞍鞯承载一个世纪的神话。
金饰呈现马具“甲天下”
在自治区博物馆《成吉思汗——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的展示中,黄灿灿的“卧鹿纹金马鞍(图1)”尤为光彩夺目。
卧鹿纹金马鞍为元朝文物,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它前高后底,前鞍桥通高20.8厘米,后鞍桥高11厘米,鞍通长51厘米,别看鞍子是木质的,但它的前后都贴有金光闪闪的金片,使这件马鞍显得格外豪华气派。
黄金是古代游牧民族最喜欢的金属,只要是喜欢的物件、或代表华贵的物件,都会用黄金修饰,马鞍用黄金来修饰,可见,马鞍在他们心里的贵重。
有史料记载,近3000年来,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前赴后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明。
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领着蒙古铁骑统一了蒙古部落、横跨了亚欧大陆,在他战绩赫赫的背后,马则是成就他远大理想的主要承载者。
马被神话,马被供奉,和马有关的马鞍和马镫就成了供奉的载体。
有记载:清代初期,后人为纪念成吉思汗的鞍马之功,特地制作了征战、狩猎、生活用的三套鎏金雕龙鞍和镫,供奉在成吉思汗陵前,寄托着成吉思汗与马鞍、马镫之间以及成吉思汗骑马与征战之间的相互重要性。
中国马镫引领欧洲“骑士时代”
马镫是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悬挂在鞍子两边的皮带上。
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可以使骑马者保持平衡,同时起到保护骑马者安全的作用。
据记载,马镫要比马鞍出现的晚得多,马镫发明以后,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特别是对骑兵而言,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之点,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射箭,还可以在战马上使用刀、抢、棒等兵器进行格斗,所以学者们认为马镫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据学者们考研,马镫最早发现于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中国东北的鲜卑人活动的区域,1965年考古人员在辽宁省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被认为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铁质的马鞍取代了铜马镫。
1965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且木尔切克古墓中发现了一只马镫,据新疆学者研究其时代为唐朝时期,虽然稍有残损,变得锈迹斑斑,但仍可以看到其形制,应该是我国时代最早的铁质马镫。
鞯,即鞍褥,可以防止马背磨损。
值得关注的是木马马鞍下的鞯上,画有马镫,图案清晰可见,说明东晋时期吐鲁番在内的新疆人民已经使用马镫了。
马镫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后来马镫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继而出现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在欧亚大草原上的广泛传播。
马镫看来是十分简单而又实用的装置,可是古代波斯人、亚述人、埃及人、罗马人、巴比伦人以及希腊人都不知道马镫为何物,甚至亚力山大大帝率军横跨整个中亚时,他的骑士们的双腿也是横跨于马鞍两旁,双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从马背上摔下来,其驾驭马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中国人发明了马镫以后,这种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马镫传入欧洲后,使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骑士时代”。
蒙古民族被誉为马背民族,成吉思汗在元朝时代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土地,都是靠铮铮马蹄耕耘出来的。
马鞍的发明使蒙古人在马背上应用武器更加自如,人马结合成为一种所向无敌的战斗力,也成就了成吉思汗的一切辉煌业绩。
游牧民族文明的历史和繁荣浓重墨彩的记在马鞍的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