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定理——对企业的解释
制度经济学--科斯定理讲义
——科斯1988年的文献是指“The Firm, the M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科斯定理:张五常的解释
“科斯定理的第三种表述声称,如果权利能 够被清晰地界定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帕 累托条件(或经济效率)将能够实现。”“ 如果所有的相关约束完全明确地被规定,帕 累托条件总能被满足。那就是说,除非某些 约束被忽略,否则,经济将会无效率。”
科斯定理:张五常的解释
张五常的“科斯第一定理”说产权要先于交 换。无疑是说制度是先验地给定的,是外生 的。这与他后面所说的制度是理性人最优化 选择的结果自相矛盾。
而研读科斯(见后)自己的阐述,认为只要 交易成本为零,人们并且允许产权交易,那 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就必然会经过自 愿和自由的协商达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包 括产权配置)。
科斯定理:张五常的解释
张五常认为:弗兰克·奈特(1924)提出了理论研究中 如何使用假定的问题,奈特的“假定”代表“约束” 的意思。“奈特指出了庀古的两类错误的例子,因为 产权约束并没有被严格地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为约束,产权或交 易成本可能被简单化了以便于分析。”
“将一个产权的状态看做是假定的,这是标准的经济 分析的组成部分。然而,既然产权是决定选择的,那 就会存在一种危险,交易成本约束的基础是不一致或 是冲突的,即引起一种特殊权利结构的交易成本集合 可能与隐含的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分析的交易成本不 一致。”
——张五常:“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载科斯 等,《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69页。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目录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得主(Ronald H. Coase)命名。
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科斯定理是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的论断。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表达的,而“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也有人认为科斯定理是由两个定理组成的。
即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会自动使达到。
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可以表述为: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的选择将会对产生影响。
科斯定理的构成科斯定理由三组定理构成。
的内容是:如果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会自动达到。
如果科斯第一定理成立,那么它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就是:在大千世界中,任何经济活动的效益总是最好的,任何工作的效率都是最高的,任何原始形成的安排总是最有效的,因为任何交易的费用都是零,人们自然会在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动实现的最优配置,因而,没有必要存在,更谈不上产权制度的优劣。
然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在经济社会一切领域和一切活动中,交易费用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而,是建立在绝对虚构的世界中,但它的出现为科斯第二定理作了一个重要的铺垫。
通常被称为科斯定理的反定理,其基本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也就是说,交易是有成本的,在不同的下,交易的成本可能是不同的,因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可能也不同,所以,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产权制度的选择是必要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稀缺性:一个经济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产品和劳务。
3.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是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5.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6.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7.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11.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12.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3.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4.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5.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科斯定理成本的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斯定理成本的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概述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科斯定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首次提出。
该定理探讨了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完美执行合同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内部组织来解决合同不完全性问题的观点。
科斯定理对经济学和组织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逻辑推演和具体案例分析,探讨科斯定理的内涵和适用性。
首先,我们将介绍科斯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以及其背后的逻辑推理过程。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科斯定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市场失灵和合同制约方面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科斯定理对组织理论的启示,以及其在帮助企业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方面的贡献。
最后,我们将对科斯定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思考和展望进行探讨。
然而,科斯定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实践中难以完全适用于复杂的经济系统,并且对组织理论的具体实施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尽管如此,科斯定理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考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行为和组织结构的本质,并为实践中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展开对科斯定理的详细探讨,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科斯定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从中汲取对经济学和组织管理的有益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部分将首先对科斯定理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科斯定理的逻辑推演过程,通过分析其前提和推论,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然后,文章将重点探讨科斯定理在组织理论中的启示,并指出其对组织行为和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启示。
接下来,结论部分将对科斯定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其在经济学中的贡献。
同时,文章将对科斯定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展望,探讨其未来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科斯定理名词解释经济学
科斯定理名词解释经济学
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个理论,主要用于描述在存在外部性的市场中,通过财产权的明确界定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并达到有效的资源分配。
它表明,即使在缺乏完全定义的性质权利和市场的条件下,当双方考虑到彼此行为即将对另一方造成的负面或积极影响时,通过达成协议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促进资源分配。
该定理认为市场交易的效率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财产权和交易规则,使利益相关方的贡献最大化,从而避免了政府干预和监管的需要。
简述科斯三大定律的含义
简述科斯三大定律的含义在管理中,有许多事例说明了我们可以利用定律来改进管理。
本文着重介绍科斯三大定律及其现实意义。
科斯三大定律的主要内容为:工人是“经济人”,即人是为了金钱而工作;管理当局应该把人当做“社会人”,进行激励和满足需要;企业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利润最大化,工资和奖金要成比例。
一、工人是“经济人”,即人是为了金钱而工作科斯三大定律提出后不久,便引起了争论。
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这些工人都很懒惰,他们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接受工作的报酬。
但是许多现代企业发现,给工人较高的报酬并没有增加他们的生产效率。
工人之所以能够工作到超负荷的程度,一方面是因为获得的报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保健因素,如医疗保健、体面的工作条件等。
管理人员应努力去创造条件使职工感到自己富有。
根据上述讨论,科斯认为,导致工人表现不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管理中存在非货币性报酬,诸如员工的地位、社会名望和受到的尊重等;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找不到合适的雇员。
解决办法是为职工提供除货币收入以外的各种满足需要的机会,通过奖励和工作保健制度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二、管理当局应该把人当做“社会人”,进行激励和满足需要只有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才能消除诱使职工勤奋工作的保健因素,从而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减少浪费。
这样,可以减少因怠工而带来的损失,又可防止职工为谋取额外利益而不劳而获。
那么,怎样判断员工是否属于“社会人”呢?第一,一个人如果获得的仅仅是纯粹的金钱报酬而没有获得满足需要的机会,那么这个人就属于“经济人”,就会把工作看成是对金钱的单纯追求。
第二,一个人如果同时获得了满足需要的各种机会,那么这个人就属于“社会人”,就会对自己承担的工作负有责任心。
新古典经济学
一.科斯理论:交易费用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
第一句话就错了。
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自愿合作。
什么不是市场?至少一方主动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
企业使用暴力了吗?奴隶社会的企业才使用暴力吧。
企业就是自愿合作,所以就是市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企业就是市场。
科斯认为,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错。
企业也可以增加交易费用。
科斯在这里有一个不成立的假设,就是减少或增加交易费用的收益不变。
实际上只要企业的收益比交易费用多,企业也可以增加交易费用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科斯认为,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
企业降低了这些交易费用。
他真应该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猎头公司看看企业是如何心甘情愿地支付寻找人力资源、订立劳动合同、执行、洽谈和监督员工等方面的费用的。
你也许是一个爱抽烟的人。
在你家附近有卖烟的小贩。
你明明知道小贩卖的烟的价钱比繁华区、或“大地方”的国营商店中的价格高,比如一盒云烟高出5毛到一块,但你有时还在小贩这里买烟。
如果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佯做,你实际上就懂得什么叫作交易费用。
到小贩那里,只需走几步路;而要到市中心或繁华区,则要坐车或骑车去;且不说要花车钱,就是时间也不愿搭。
你觉得,多花上5毛到一块钱,节约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说,到小贩那里买烟,交易费用要低一些;而到市中心的大商店,交易费用要高一些。
交易费用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所必需的费用。
如果你不从你家走到卖烟者(小贩或大商店)那里,你是买不到烟的。
究竟到哪去卖烟,取决于交易费用和价格的高低。
因此,从每个人的经验来看,交易费用也是进有经济决策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交易费用不仅指实现交易所要走的路程,还包括更多的内容,如:搜寻交易对象和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交易中发生纠纷和解决纠纷的费用等等。
更广义地说,交易费用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费用。
企业的性质 基于科斯的观点
科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点解析
二、科斯对于企业的定义
首先,科斯定义了他所说的企业,并提出他写作 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文章提到,我们发现“在 这无意识合作的海洋中屹立的有意识力的岛屿, 宛如牛奶中凝结的奶油”。然后提出疑问:既然 价格变动就可以调节生产,生产无需任何组织也 可以进行,那为什么还存在组织呢?也就是说, 为什么还会有凝结的奶油漂浮在牛奶上面?科斯 在这里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企业的显著
七、小结
科斯的企业理论实际上隐含了两个不太容易被察觉的假设: 第一,科斯是针对新古典主义的缺陷而提出其理论,目的 是想纠正新古典主义对企业的误解,因此在他构建企业理 论时自然而然地承认了:在企业出现之前,新古典世界中 的无内部专业化的原子型的经营单位普遍存在。也就是说, 在企业出现之前的各种经营单位都不存在内部专业化,企 业是内部专业化的经营单位。这种内部专业化只能通过原 子型经营单位“一体化”而形成。
第二,科斯将企业处理成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机 制相对,其功能主要在于企业家的监督、协调与资源配置。 从这两个隐含的假设出发,科斯的逻辑推导过程就是:在 专业化交换经济发展初期,交换体系中只存在内部没有专 业化的原子型经营单位。这种经营单位完全由价格机制进 行协调。由于价格运行机制是有成本的,所以当这种成本 很高时,经营单位就开始寻找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这种 资源配置方式就是企业,它由原子型经营单位一体化而成。 它通过原子型经营单位相结合组成内部分工协作体系来配 置资源,从而部分地替代市场运行机制。当市场机制配置 资源的成本高于企业配置资源的成本时,企业便会产生, 便会替代市场而存在。
科斯的观点解析
四、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述评 科斯主要对奈特教授《风险、不确 定性和利润》一书的相关论点 进 行了述评,指出奈特教授实际上并 没有指出价格机制会被替代的原因。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_2
1.正常利润: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资源用于其它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在西方经济学中,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及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部分。
正常利润通常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说,它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隐成本计入成本。
2.经济利润: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
3.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出的费用。
4.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5.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6.私人成本:私人成本(Private cost)是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
7.社会成本:社会成本(Social cost)是指按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可以指某一种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
社会成本是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之和。
8.会计利润: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也就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企业组织为什么出现?—科斯定理再讨论
企业组织为什么出现?——"科斯定理"再讨论张静科斯(Coase)在1936年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由于简化了要素之间的签约过程和数量,企业以节约交易成本的优势取代了部分市场,这部分被避免的社会费用可以解释企业形成的理由。
在1988年发表的三篇文章中,他重申了这一原理。
这表明他的基本论断50年来并没有改变。
[1](一)我的问题是这样开始的:节约的交易成本是谁的?是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还是企业自己的?如果行动者以市场方式进行交易,按照科斯的定义,这还不是企业(或曰企业还未发生),而如果社会交易费用不必由这个行动者承担,他为什么要努力降低之?这个问题之所以有意义,在于交易成本必须有针对性、有它的具体承担者才能够进行比较。
如果允许我使用简单的类比,科斯的比较建立在这样的假定上:一个人组装产品出卖,他的产品需要零件供应,那么使用组织(企业)或市场获取零件的费用不同,所以他选择低费用方式。
此时科斯假定,这两种方式的"费用"承担者是同一个人。
用公式表示:M.exchange(市场交换)---->Cm(市场交换费用)o .exchange(组织交换)---->Co(组织交换费用)Cm>Co这样分析在逻辑上虽然可以成立,可是它需要不计(这是非常重要的忽略)两个条件:第一,经济行动中的费用转嫁——即将费用转嫁于社会或他人承担的现象;第二,需要由行动者承担的组织管理费用。
我们先讨论第二个条件。
虽然组织管理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可以统称为交易费用,但在科斯的分析中,由于他使用的参照物是市场交易,这预示了他所比较的是性质相似的一类活动:即使用市场有签约成本,使用组织时这部分成本(Co)可以得到节省。
这里,似乎组织的其它费用并没有包含在比较之中,而显然地,如果加上这部分费用(Co1),其结果(Co2)应当大于未加之前的费用(Co)。
这样看来,两种费用的比值究竟怎样并不容易在事先得到确定,联系到上面的两种费用计算,这里的问题用公式表示,就是:如果Co2(Co+Co1)>Co 那么Cm=? Co=? 是否Co2 显然,只有对使用组织(Co2)和使用市场(Cm)的费用作出比较之后,才能得知是否"节约"、是否值得使用组织。
科斯定理中文版
科斯定理中文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斯定理,又称为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的经济理论。
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内外部组织的选择会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
科斯定理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被认为是塑造了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科斯定理的提出,源于对企业内外部组织形式的思考。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内部组织和市场交易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
企业内部组织是由企业拥有者或管理者通过内部协调和管理实现生产活动,而市场交易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在现实世界中,企业内外部组织有时会发生转换,即企业内的某些生产活动可能转移到市场上进行,而企业外的某些生产活动也可能被吸收到企业内部。
科斯定理就是对这种企业内外部组织转换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的理论。
科斯由于他的研究《The Nature of the Firm》(企业的本质)揭示了企业内外部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问题而著名。
科斯认为,企业内外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成本: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合同签订成本、监督成本等。
管理成本是企业内部协调和管理生产活动所需的成本。
科斯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内外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取决于这两种成本之间的比较。
当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倾向于采用内部组织形式来组织生产活动;反之,当企业内部组织成本高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倾向于采用市场交易形式来组织生产活动。
科斯定理正是用这种方式解释企业内外部组织形式的选择逻辑。
科斯定理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产权经济学。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资源配置问题通常被认为与私有产权密切相关,私有产权可以有效地激励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指出,私有产权并非是资源配置的唯一途径,企业内外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同样可以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科斯定理认为,企业内外部组织形式的选择会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最早体现在1959年10月号《法律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联邦通讯委员会》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科斯以无线电频率为例,对产权进行了经济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下列观点:产权是重要的。
在政府管制前,造成无线电领域争夺频率的混乱状况的真正原因不是频率数量有限,也不是竞争机制失灵而需要政府管制,而是因为没有建立无线电频率的产权制度。
同频率一样,土地、资金也都是稀缺资源,但它们本身并不要求政府管制。
有些机制,如常用的价格机制,被用来确定如何在众多提出权利要求的人之间配置稀缺资源,如土地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分配给土地使用者。
但是,如果没有建立土地产权制度,任何人都可以占用土地,那么社会会发生混乱,价格机制起不了作用,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供交易的产权。
对资源不设置产权,企业制度就不能正常运行。
资源的市场配置优于政府配置。
资源配置应当由市场力量而不是由政府决策决定。
除了政治压力所导致的错误配置外,一个试图取代价格机制功能的行政机构将会碰到两大难题:首先是缺乏本应由市场决定收益与成本的货币量化标准;其次,行政机构实际上不可能拥有每个商业经营者使用或可能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所有信息,也不了解消费者对运用无线电频率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偏好。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行政分配必然劣于价格机制分配。
市场运行不是没有成本,如果市场运行的成本大大超过行政机构运行的成本,人们就可能会默认行政配置造成的失误。
法律要明确界定产权。
新发现的山洞是属于发现它的人,还是属于山洞入口处的土地所有者,或是属于山洞顶上的土地所有者,这无疑取决于财产法,但是法律只规定想获得山洞使用权的人必须与山洞的所有权者签约。
至于山洞是用来贮藏银行账簿,贮存天然气,还是种植蘑菇,这与财产法没有关系,而与银行、天然气公司和蘑菇种植者为使用山洞而支付费用的多寡有关。
法律制度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明晰的权利界限,使权利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进行转移和重新组合,应当允许一个使用者买下他人的权利以独占使用权。
科斯-企业的本质
科斯-企业的本质,.科斯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
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
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
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钉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枣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
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
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
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
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
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
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
”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
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
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累托最优)。
关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定理所要求的前提往往是不存在的,财产权的明确是很困难的,交易成本也不可能为零,有时甚至是比较大的。
因此,依靠市场机制矫正外部性(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者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科斯定理毕竟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美国和一些国家先后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权或排放指标的交易;关于科斯定理,此定律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适用在狭小的范围,在我们生活中的诸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用科斯定律来解释,他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添了光,使我们对社会的解释更加深刻。
编辑本段定理精华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的变更也是有成本的,一切制度安排的产生及其变更都离不开交易费用的影响。
交易费用理论不仅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工具,也可以解释其他领域很多经济现象,甚至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比如当人们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交易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不一定是货币性的)太多,人们可能要考虑采用交易费用较低的替代方法甚至是放弃原有的想法;而当一件事情的结果大致相同或既定时,人们一定会选择付出较小的一种方式。
科斯定理(Coase-Theorem)
科斯定理(Coase-Theorem)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目录∙ 1 什么是科斯定理?∙ 2 科斯定理的构成∙ 3 科斯定理的精华∙ 4 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 5 科斯定理的不足[1]∙ 6 科斯定理的实际应用[2]∙7 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8 案例一:科斯定理在水环境保护的应用[3]∙9 参考文献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
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交易费用的论断。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科斯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表达的,而“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乔治·史提格勒(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也有人认为科斯定理是由两个定理组成的。
科斯第一定理即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科斯第二定理可以表述为: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科斯定理的构成科斯定理由三组定理构成。
科斯第一定理的内容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如果科斯第一定理成立,那么它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就是:在大千世界中,任何经济活动的效益总是最好的,任何工作的效率都是最高的,任何原始形成的产权制度安排总是最有效的,因为任何交易的费用都是零,人们自然会在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动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产权制度没有必要存在,更谈不上产权制度的优劣。
科斯定理——对企业的解释
(2)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 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 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 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 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 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威廉 姆逊
如果不存在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等因素,即使在不完 全信息的状态下,交易费用也将不会存在,而此时信息费用 却很有可能存在。
巴塞尔
霍奇逊、 托姆林森
即使不存在生产知识不对称的问题,交易费用 也不会存在,而此时却可能存在信息费用。
仅从节约信息费用这一点是无法推出企业存 在的原因的,因为企业完全可能由“拥有相关信息 的生产者—销售者联盟”所代替。
罗纳德·哈利·科斯 (Ronald Harry Coase)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产权理论、法律经济学 与新制度经济学有极大贡献;
· 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
二、主要著作及文章
⊙《 企 业 的 性 质 》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
威廉姆森还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发展了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威廉姆森从
协约的角度出发,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与事后两种。事前交易费用是指起草谈 判,保证落实某种协约的成本;事后交易费用指交易已经发生之后的成本,如 退出某种契约的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续约的成本等。他将企业看成是连续 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 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 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关于科斯定理的解释
所谓“产权”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含义是很广的,它可被理解为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经济学家都把产权视为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都强调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力。
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对于物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首先,产权是行为权利产权反映的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们之间一组被相互认可的行为性关系。
它规定了人们使用资源时的行为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遵守这些规范将承担什么成本。
因此反映了人们围绕资源使用时的责、权、利关系。
第二,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单项的权利、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和由此派生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第三,产权具有强制性、排它性。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使用资源的规则,这种规则是依靠社会法律,习俗和道德维护的。
产权其实是针对事物外部性所产生的影响而提出来的,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外部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在于双方产权界定不清。
就前面的案例来说如果产权在冶炼厂这边那么它就被赋予“任意处置河水”的权利,即冶炼厂是可以排污的;如果产权在村民这边,那么村民就拥有了“使用清洁河水,拒绝任何人污染河水”的权利,冶炼厂则没有将废物排到河水里的权力。
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到底问题该如解呢? 假设冶炼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下游5户村民的土地,每户村民由此损失75元,5户村民共造成375元的损失。
再假定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花150元给冶炼厂安装一个污水处理设备,二是给每户村民买一台价值50元的小型净水器,共需250元。
如果产权被界定在村民一边,工厂就没有排污的权力,那么河水污染的问题就要由冶炼厂来进行处理了。
冶炼厂在两种方案中,选择的结果必然是自己出150元钱安装一个设备,因为这要比给5户村民分别安装净水器损失要小的多。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目录[隐藏]∙ 1 什么是科斯定理?∙ 2 科斯定理的构成∙ 3 科斯定理的精华∙ 4 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 5 科斯定理的不足[1]∙ 6 科斯定理的实际应用[2]∙7 科斯定理的案例分析∙8 案例一:科斯定理在水环境保护的应用[3]∙9 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
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交易费用的论断。
科斯定理的基本含义是科斯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表达的,而“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乔治·史提格勒(George Stigler)1966年首次使用的。
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
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也有人认为科斯定理是由两个定理组成的。
科斯第一定理即为史提格勒的表述: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科斯第二定理可以表述为:一旦考虑到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编辑]科斯定理的构成科斯定理由三组定理构成。
科斯第一定理的内容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如果科斯第一定理成立,那么它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就是:在大千世界中,任何经济活动的效益总是最好的,任何工作的效率都是最高的,任何原始形成的产权制度安排总是最有效的,因为任何交易的费用都是零,人们自然会在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动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产权制度没有必要存在,更谈不上产权制度的优劣。
名词解释科斯定理
名词解释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
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科斯定理是指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斯蒂格勒在1966年《价格理论》第三版中,首先把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表述的核心思想概括为“科斯定理”。
[2] 科斯本人从未将定理写成文字,而其他人如果试图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则无法避免表达偏差。
关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科斯定理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达到帕累托最优)。
关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定理所要求的前提往往是不存在的,财产权的明确是很困难的,交易成本也不可能为零,有时甚至是比较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 姆逊
如果不存在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等因素,即使在不完 全信息的状态下,交易费用也将不会存在,而此时信息费用 却很有可能存在。
巴塞尔
霍奇逊、 托姆林森
即使不存在生产知识不对称的问题,交易费用 也不会存在,而此时却可能存在信息费用。
仅从节约信息费用这一点是无法推出企业存 在的原因的,因为企业完全可能由“拥有相关信息 的生产者—销售者联盟”所代替。
科斯定理——对企业的解释
主讲人:李超
一、科斯简介
罗纳德·哈利·科斯 (Ronald Harry Coase)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交易费用理论及科斯定理 的提出者;
·对产权理论、法律经济学 与新制度经济学有极大贡献;
· 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
二、主要著作及文章
⊙《 企 业 的 性 质 》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
威廉姆森还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发展了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威廉姆森从
协约的角度出发,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与事后两种。事前交易费用是指起草谈 判,保证落实某种协约的成本;事后交易费用指交易已经发生之后的成本,如 退出某种契约的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续约的成本等。他将企业看成是连续 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 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 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1)交易费用这一定义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出现 了以下几个问题:
1.混淆了交易费用与信息费用在内涵上的差异,并导致以下的争论
凯恩斯
如果交易费用等同于信息费用,那么,交易费用将是一个不能进行 理性计算的范畴,因为要理性地计算某交易所需的信息费用,就必须知 道该活动信息的边界,而企图得知该信息边界尚需信息,这必然会陷入 “计算信息费用,尚需信息”的无限倒推的逻辑困境。
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 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 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 常性契约的费用。
总之,交易费用就是“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
(二)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的诞生 1.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原因:
(1)价格机制本身是有成本的
A.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 B.谈判和签约成本。 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firm)的观点。当时的经济学家 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 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 ☆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 ☆ 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 ☆ 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
总结: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
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 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 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 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 约交易费用。
科斯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 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 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 分工的费用。
哈特的互补性理论是对企业性质的又一独特见解。所谓互补性指的是一种
资产的存在增加了另一种资产的边际收益这种情况。因此,企业之所以存在是 因为组成它的资产之间具有互补性,因此企业比市场合约的效率高。只有当资 产———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等等之间具有互补性时,它们才会组 成一个企业。
张五常则在研究租约性质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他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
(1937)
⊙《美国广播业:垄断的研究》(Payola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1950)
⊙《 联 邦 通 讯 委 员 会 》 (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1959)
⊙《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4)政府征收的销售税的差异--政府只向市场交易征收税 金,而不对企业内部组织的同样交易征收同样的税金。
2.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以致于完全 替代市场的作用
科斯认为,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 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 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 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 笔交易的成本。
根据科斯早期对企业性质的论述,节约交易费用是企业存在、扩大的根本原因。 企业与市场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究竟依靠企业制度还是依靠市场机制,决定因素是交 易费用。近几十年,由科斯倡导的新制度理论和企业组织理论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交
(1960)
⊙《 经 济 学 中 的 灯 塔 问 题 》 (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1975)
⊙《 论 生 产 的 制 度 结 构 》 (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1992)
产权
(界定/制 度)
外部性
布坎南:只要交易是公开的,只要没有发现强制与欺骗的行为,并就这种交易达成 一致协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有效的。
科斯在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后进一步指出,不仅市场有交易费用,企业本身产 生的如行政管理费用、监督缔约者费用、传输行政命令费用等组织费用也可以看成 是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当企业扩大时,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也随之扩大,当其扩 大到与市场上的交易费用相当时,企业的规模便不再扩大#企业或其他组织在社会 分工中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的单位,其经济作用在于把若干要素的所有者组织成 一个单位参与市场交换,以减少市场交易者的数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最终 减少交易费用。因此,交易源于分工,交易费用是一种源于分工的制度成本。诺斯 在研究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时也指出了交易费用的产生与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有关。张五常、杨小凯等分别从劳动力交易和中间产品交易角度区分了企业和市场, 指出企业是劳动市场替代中间产品市场,而非市场组织之间的替代;另外,企业与 市场的边际替代关系取决于劳动力交易效率和中间产品交易效率的比较。
(1)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 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 了交易成本;
(2)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 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 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 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 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 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科斯定理
(企业的性质)
交易 费用
契约
一、交易费用理论
(一)交易成本的概念
科斯教授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 “交易费用”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就是交易成本的内 容。科斯写道:“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 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 的工作,… …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签约的费 用也必须考虑在内”。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 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科斯创造性地 使用了“交易成本”予以解释。
关于企业,在科斯的开创性论文 《企业的性质》之后,又提出许多新颖 独特的观点。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在对企业产权结构的分析中提出了协作群生产假说。 他们指出,由于一些生产活动具有团队性质,即:多人在一起合作生产的效 率要高于他们分别生产的总和的效率,因此适宜采取企业的形式。但由于存 在考核难题,即较难按照生产贡献来准确地支付报酬,因此为了避懒,需要 有人监督。但问题是,谁又来监督监督者?一个解决办法是,让监督者享有 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即:扣除付给各种要素的报酬后的剩余部分。这样,监 督者就有了监督其他要素所有者的行为,消除偷懒行为的动力。为了便于监 督,这个监督者必须在企业这一合约集合中享有特殊的、处于中心的位置, 并且由于这一位置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所以适宜 由能够承担风险的人 (一般是物质资产所有者)来担当监督者,这就是所谓 “古典企业模型”。
《企业的性质》的影响
新古典企业理论将厂商视为一种原子研究,不研究其组织效率。新古典企 业理论并没有指出企业存在的原因及企业的本质等,交易费用理论产生后企 业理论才得到革命性的发展。科斯从节约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产生的 原因及企业的边界问题,指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 段,为企业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
把企业的性质理论更向前推进一步。他指出,企业内部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或 者说是一组合约关系,与产品市场中的合约关系的区别是,企业内的合约关系 多是要素之间的合约关系。在他看来,科斯所说的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如 果说有区别的话,只是合约形式的不同:是采取产品买卖合约、分包合约、租 赁合约,还是工资合约。但是由于存在交易费用,不同合约形式的效果是不同 的。张五常认为,有三个原因使得人们要选择企业的合约形式:由于许多产品 是由多种零部件构成的,分别就零部件进行谈判的成本显然要高于就一个完整 成品进行谈判的成本;一般消费者对零部件的功能知之甚少,而更多地了解产 成品的性能;对要素所有者的表现的考核存在着困难,必须采取某些替代的考 核方式,如按时间来衡量要素所有者的贡献。尽管张五常对科斯的某些具体结 论颇有微词,但他仍遵循了科斯的基本逻辑:在选择采用何种合约形式时,以 交易费用的多寡为标准。
2.由于缺乏行为理论基础,没有将交易费用扩展到所有 的市场经济组织之中,科斯定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
库特指出,科斯定理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在非竞争性相互关系中,人们之间 在谋略上的相互斗争会成为资源浪费的一种根源,因此,由交易费用(即利用市场定价 机制的成本)为零,无法推出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结论。
相对价格的发现—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低。
(2)科斯首先列举了几种企业出现的理由
一是相对独立性或是指挥欲的倾向的存在,造成了企业的存在, 但认为这不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