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书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 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 PPT课件

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大降,威望逐渐丧失,各诸侯 渐渐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了!
周天子
3 看诸侯之争
一、诸侯争霸的原因:
1、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 二、春秋霸主(时间先后)
齐桓(huán)公
材料二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 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诸侯 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
材料三 为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 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 的争霸战争。
2
析王室之衰
王室衰微的表现: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

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公称Βιβλιοθήκη 齐霸晋楚
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王 楚

霸 前614年-前591年在位 晋楚泌之战,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 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 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 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 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 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 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材料三:春秋初期的100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 10多个诸侯国。趋在势争:霸出过现大程规中模,的有民些族交诸融侯,国客被观消上有灭利,于出实现 了一些疆域较大现的区国域家性。的局使部秦统国一加快了统一步伐,华夏族 和其他各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七年级上册新版教材历史书

七年级上册新版教材历史书

七年级上册新版教材历史书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 北京人:- 距今约70 - 20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2. 原始农耕生活。

- 河姆渡居民:- 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房屋为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等。

- 半坡居民:- 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 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制作彩陶,陶器上有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 远古的传说。

- 炎黄联盟:- 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

之后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等。

- 尧、舜、禹的禅让:-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 夏商周的更替。

-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 盘庚迁殷后,商朝保持相对稳定。

商朝最后一个王纣,也是暴君。

- 周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青铜器与甲骨文。

- 青铜器:-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

第二部分 诸侯争霸
三、诸侯争霸
阅读教材,自主完成
1、诸侯争霸的原因、旗号、目的是什么?
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 旗号:“尊王攘夷” 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2、当时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
春秋 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五霸 说法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hé]闾[lǘ]、勾践
2.(2024·山东济宁真题)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 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答案】A
夯实基础
3.(2024·甘肃兰州真题)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 “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 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 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周襄王贵为天子,却狼狈
不出钱来办丧事,没有随葬品, 地连一辆自己乘坐的马车都置办
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讨。 不起,又派人去鲁国索要。
土地 情况
西周
千里王畿
春秋
春秋中期以后,周天子实际拥有的土地方圆不超过 二百里,只相当于一个中小诸侯国地盘 。
王室 土地财富 平王死,桓王派人到鲁国乞求丧葬费。三年后发生 收入 诸侯缴纳贡赋 灾荒,又去鲁国“告饥”。以后又向鲁国乞求贡车。
秦国
晋国
楚国
齐国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尊王攘夷 会盟天下 问鼎中原
吴国
越国 秦穆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独霸西戎 纵横江淮 东南称雄
三、诸侯争霸
3、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 练军队;“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甲骨文: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
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地位: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
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 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价值: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新课导入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 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 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 圆圈,周边均勾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 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 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 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 阳的崇拜。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 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 么样的成就?
节气的主要目的是( C)
A.用于占卜
B.观察天象
C.指导农事
D.辅助政治
2.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B)
A.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3. 欣赏以下这几个甲骨文字后,说说中国的文字
有什么特点?( C)
A.广泛使用字母 B.刻画 C.象形 D.形声
4.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300多篇;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 时期的史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光辉的地位。
“它”指的是 ( A)
A.《诗经》 B.《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 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 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 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写了许 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 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7张PPT)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27张PPT)全
作用: ①增加劳动力 ②减轻负担 ③鼓励生产 ④缓和社会矛盾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中子,庶出长子,西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A
非常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讲授新课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本课小结
14、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C
15、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第11课
一、西汉的建立
时间: 都城: 汉高祖
刘邦
公元前202年
长安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从这则材料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讲授新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最新人教版

百家争鸣
治国方略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地位
思想收录
《论语》
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
材料一 仁者爱人。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
名片
姓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国籍
楚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地位
作品
《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和《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材料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失马

老子和《道德经》
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完整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找寻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衰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成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洗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蓬勃发展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小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第三章后记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三个最: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万年)p2北京人遗址就是世界上发掘出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多样的遗址。

p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p42、人与动物的显然区别就是可以不能生产工具p23、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4、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采用压制石器,采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就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压制石器,但已掌控磨光和钻孔技术,可以人工兽皮,依靠收集、狩猎维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步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p3-55、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北京人采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懂人工兽皮,并已经掌控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过氏族生活。

山顶洞人还可以捕捞,能够追到较远海边同别的完整人群互换生活用品。

可以用骨针缝制衣服,懂爱美。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曲折而又充满血泪的历程。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00年间,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地变化,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屈辱。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以“民族复兴”为主线,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在困难的历史时期中所进行的彪炳史册的奋斗,来表现中国人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奋发图强的豪迈气概。

第一章让历史说话——彩陶时代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开始,从中华民族的织陶手艺开始,到彩陶时代的甲骨文、青铜器等,阐述了中华文明的雏形。

在彩陶时代,人们最早开始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以及龟骨和兽骨上。

因为这些纪录的内容与商代历史相关,所以被称作“甲骨文”,它不仅是中国文字的始祖,也是古代文明的宝贵遗产之一。

第二章社会诞生——从女性地位看“家族社会”的发展第二章讲述了从女性地位来看“家族社会”发展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妇女的地位与男人相当,她们可以像男人一样狩猎、种地,并且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随着“家族社会”的发展,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制度逐渐形成,女性地位明显下降。

然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女性也不断奋斗,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第三章古国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第三章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波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以诸侯群雄、战争连绵不断为标志。

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明确“自由”“尊严”“正义”的重要性,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如孔子、荀子、老子、庄子等。

这个时期的历史,记载着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毁灭性的战争,比如三家分晋、楚汉之争等。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与“战国”有关的诸多知识,如秦国的崛起、孙子兵法的流传等。

第四章大一统的朝代——秦朝第四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

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一统的朝代皇帝。

在统一全国之后,秦朝开创了许多伟大的事业,如大墓陵、长城等,同时也进行着各种强制性的改革,如法家思想的推行、度量衡标准的制定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0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30页)
文学价值。 4. 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
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一部分
科技展
一、造纸术的发明:
科技成就——造纸术
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原始社会
商周时代
战国时代
据说写一部《圣经》, 要用300张羊皮。

古埃及的书写材料:纸草、泥版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
帛 以上(陶 甲骨 青铜 帛 竹简等)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动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 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汉武帝,被投下监 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
三、历史巨著《史记》
4.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范围: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实。
6.内容: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无情揭 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还为下层人物写传记。
7.影响及地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 高的地位。
评价:
史学价值 《汉书》“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 直书,实事求是。
文学价值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2)看病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
(1)时代: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2)地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姓名:张仲景
2、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3、职业:医学家
4、贡献:著《伤寒杂病论》
5、 地位: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 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 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七年级历史上册1-12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1-12课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 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打一植物) 2.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
(打一植物)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
河姆渡居民
7000年
半坡居民
6000年
发现地点 历史地位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农 具
小组积星
(组内每个人都得到相应星星数)
蛮荒时代——农耕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 ——黄金时代
蛮荒时代:0星 农耕时代:1-2星——和老师一起打球,玩飞盘等体育运动 青铜时代:3-4星——去老师家吃零食,玩游戏 白银时代:5-6星——收到指定城市或者大学的明信片 黄金时代:7-9星——秋游
班级积星
东南西北上中下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背景
农 业 大 变 革 铁农具 牛耕 兴修水利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至迟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1、盘庚迁都 2、商纣的暴政 3、武王伐纣 分封制
禹 桀
汤 纣 周武王 周幽王
西周 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 771年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含义: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
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
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 盛的国家。
原 始 社 会 阶 段
氏族公社
繁荣时期:半坡、河姆渡 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炎黄结盟构成华夏祖的主干
“英雄时代”的传说
尧舜禹(过渡到奴隶社会)
朝代 起止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共32页)
中山怀王刘休的金缕玉衣
按汉朝礼制,金缕 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 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 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 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 明他们无视朝廷,‚拟 同天子‛的史实。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是 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 当年,刘戊参与‚七国 之乱‛谋反,楚王家族 为保自身利益,权衡利 弊,劝其自缢,以死谢 罪赢得中央王朝的谅解。
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 的精神支柱。 相关措施
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家思想 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学居 于主导地位,统治长达两千多年!
相关史事
董 仲 舒
汉代讲学图
三、盐铁专卖 经济上
那时候,私人铸币 汉武帝的烦恼3 还没有完全禁绝, 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 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1、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那几件大事?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 原战乱,匈奴崛起。 2、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 经济是什么状况? 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3、什么是‚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
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白登之 围说明 了什么? 对匈奴的 骚扰西汉 该怎么办?
和亲政策效 果如何?
没从根本上解除 匈奴的威胁。但 大的冲突暂时避 免,为西汉争取 了发展生产的时 间。
西汉国力 不足,相 对匈奴处 于劣势
被迫采 取和亲 政策
4、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 济繁荣,国力强盛,是汉武帝进行反击 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 5、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

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

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封面七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目录第一章中国古代文明1.1 中华文化的五千年1.2 女娲补天1.3 夏朝1.4 商朝1.5 周朝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2.1 儒家思想2.2 社会阶层2.3 奴隶社会2.4 封建社会2.5 古代国家的形成第三章中世纪欧洲3.1 拜占庭帝国3.2 罗马帝国的崩溃3.3 扎根于欧洲的基督教3.4 鲜卑族与西欧的接触3.5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第四章中世纪爱尔兰4.1 爱尔兰的传统文化4.2 爱尔兰的历史起源4.3 圣帕特里克的故事4.4 文艺复兴运动对爱尔兰的影响4.5 爱尔兰的农村社会第五章亚细亚和非洲的古代文明5.1 波斯帝国5.2 印度河流域文明5.3 埃及文明5.4 迦南地区5.5 非洲文化的起源第六章中美洲的古代文明6.1 玛雅王国6.2 阿兹特克帝国6.3 奇琴伊察6.4 中美洲文明的文化遗产6.5 中美洲文明的衰落第七章古希腊7.1 古希腊城邦7.2 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7.3 古希腊民主的崛起7.4 古希腊的科学7.5 古希腊的战争第八章古罗马8.1 罗马城的起源8.2 罗马帝国的文化和艺术8.3 罗马的法律和政府8.4 基督教的出现和影响8.5 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九章中世纪日本9.1 日本的文化和艺术9.2 平安时代的政治体制9.3 武士道的兴起9.4 日本的战争9.5 江户时代的和平第十章马来群岛的文明10.1 博罗波多王国10.2 满者伯夷王国10.3 名古屋文化10.4 信仰伊斯兰教的达希仙王国10.5 马来群岛的历史文化第一章中华文化的五千年1.1 中华文化的五千年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其影响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有着较为深刻的痕迹。

这一文化是在大数据的数万年建构和演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1.2女娲补天据传说,古时候天空很低,人们无法生活,于是女娲开始补天。

她准备用五彩石石柱撑起天空,但是石柱不够,于是她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胳膊,化成了一头白虎。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30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30页)
——李定一《中华史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 知道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修建都江堰的基本史实。
✓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
自豪感。
第一节
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找一找:对比春 秋后期与战国初 期的形势图,有 何不同?你能看
出什么变化?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疆域扩大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史料1: (晋国哀公四年(前454年),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 地。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幽公之 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 曲沃,馀皆入三晋。……烈公十九年(前 403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 侯。……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 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 不祀。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李牧(?-公元前229年), 嬴姓,李氏,名牧,赵国 柏仁(今河北邢台)人。 战国末年军事家,与白起、 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 大名将”,素有“李牧死, 赵国亡”之称。李牧驻守 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 大破匈奴。后期以抵御秦 国为主,宜安之战中重创 秦军,受封武安君。前 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 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 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 李牧杀害。
➢ 列国纷争:从春秋到战国
材料:经过两百余年的争霸战争,各国内部亦发生变化,国家组织因之改观。原来各国贵族分封 在外的都邑,按照规定,最大的不能超过“国”的三分之一,后来因为兼并的原因,诸侯常将新 得的土地,分赐予同宗子弟或有勋业的异姓功臣。这些分封在外的氏族,常乘国君暗弱或内乱的 机会,竭力扩充实力;彼此之间,为了利害冲突,亦常发生战争和兼并的事件,诸侯无力干涉。 积久之后,国家的政权遂逐渐旁落于少数势力雄厚的贵族手中,各国诸侯变成有名无实的国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时间:
地点: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策:
结果:
影响:开始了。

1、日军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

背景2、中共提出建立战线主张。

3、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而蒋介石不
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时间:
人物:、
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经过:扣押,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

中共出发点: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
张、。

争取一切力量抵抗。

中共代表:
结果: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

影响:基本结束,初步形成
二、合作探究
作为蒋介石的部下,张、杨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杀蒋?囚蒋?放蒋?)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三、课堂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西安事变又叫()
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A.改善两党关系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二)非选择题
1、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五、达标检测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2、蒋介石在发给张学良的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3、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4、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5、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A、开展游击战争
B、局部抗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6、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不论我们对这一时间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由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发动者的政变动机是什么?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