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了解大运河开通情况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分析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正确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年来享誉世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①开皇之治:由于本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教科书叙述比较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②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评价历史事件容易简单化。如何引导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疑点:对隋炀帝的评价。

一般观点认为,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虽然使隋朝百姓饱受困苦,但它的伟大意义却在唐代以及后世陆续显示出来。认为唐代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隋炀帝所开的运河,堪称“隋民不胜其害,唐民不胜其利”。运河功在千秋,利在中华。对此,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使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长城也应该耳熟能详。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都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这样,由学生熟知的知识引向学生不太熟悉的甚至是未知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开始本课的学习。

2、讲解

一、祖国南北重归一统

这一目主要讲述了隋朝建立、统一南北、开皇之治三个问题。

教师可以从南北朝后期的社会形势入手,把南北朝后期政权的更迭编成歌谣,或者利用计算机制成动态电子地图,形象地展示各政权更迭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南北朝后期政权频繁更迭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隋朝建立。要求学生知道隋朝的建立时间及其都城所在地。

(2)隋朝统一南北。有关具体过程,对学生不作要求,关键是要了解隋灭陈之后南北重新统一,并分析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

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讨论:“中国历史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分裂时间长达270多年。为什么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隋朝之所以能统一南北,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①客观原因是由于隋朝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和南北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指出北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杨坚代周

建隋,汉族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又取得了统治地位,原来造成南北对立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同时,隋朝以前的南北分裂局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南北方结束政治上的敌对状态,实现统一。同时,南北对峙使得广大人民深受割据战争之苦,负担着更为沉重的兵役、劳役和赋税,很多人流离失所,所以也迫切要求统一。这一切,都为南北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②主观原因是由于隋朝的强大。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明显比陈朝占有优势。隋朝占据北方大片土地,人口2 900万,远胜于陈朝。北方自北魏实现统一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隋文帝代周以后,励精图治,在政治上着力进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加强了府兵建设,控制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陈朝占有长江以南土地,在南朝几个王朝中疆域最小,国家统辖的户口200万,兵不过10万,以后主陈叔宝为首的陈朝统治集团非常腐败。陈后主本人“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在他的统治下,库藏空虚,人民负担沉重,民怨沸腾。史载隋将韩擒虎渡江以后,江南父老“来谒军门,昼夜不绝”,说明陈朝已失去了民心。因此,虽然南北统一是历史向南北政权提出的共同课题,但结果是隋朝完成了南北统一的历史重任。

隋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延续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使经济上同样繁荣的黄河、长江两流域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推动了民族融合,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会唐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人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隋文帝统一南北所起的作用,其功绩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关于开皇之治。教科书主要从隋文帝经济上轻徭薄税、政治上整顿吏制,以及“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具体史实让学生理解隋朝之所以富强的原因。隋朝的富强可以从人口繁盛、仓廪充实两方面进行理解。人口激增是农业发展的显著标志,隋初有户450万左右,灭陈以后,总户数为700万左右。自开皇九年至大业二年的17年中,隋朝的总户数由700万左右增加到890万左右,其增长速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是少见的,比唐朝盛期高宗至玄宗天宝年间还要高。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隋朝官仓(含嘉仓)》照片和《贞观政要》摘录,并适当增加一些材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切实理解当时的盛世局面。

其次,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隋朝富强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感情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大运河的开通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科书主要介绍了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各河段的概况以及对大运河的评价。

(1)关于隋炀帝为什么开凿大运河,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故事说隋炀帝之所以开凿运河是为了到江南赏琼花。教师可以首先把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大屏幕显示三则史料:①开皇四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②江南“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复衣天下”;③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庆)。次年,潮州等五州的尞民,纷起抗隋。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而隋朝却因“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让学生讨论,隋炀帝开运河是为赏琼花的说法对不对,从而分析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真正原因。然后作出如下分析:

从政治上来说,是巩固隋朝政权的重要措施。开通运河可以加强江南地方和洛阳的联系,以便通过运河直达江淮,进一步控制江南地区。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可以大大缩短行程,加强对南方人民的统治。至于永济渠的开凿则是出于考虑征伐高丽的需要。

从经济上来说,当时中国的南方,经过六朝时人民的辛勤开发,已成为繁富之地。而自古号称天府的关中,由于屡遭战乱,已经不能满足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尤其京都长安的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