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专题三、空间探测 四、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地理热点原创试题答案

地理热点原创试题答案

地理热点原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系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设立的?A. 确定时间B. 导航定位C. 气候变化研究D. 国际日期变更答案:B. 导航定位2. 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因地球自转产生的?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换C. 地壳运动D. 潮汐现象答案:A. 昼夜更替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库布齐沙漠答案:A. 撒哈拉沙漠4.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A. 热带雨林气候5.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外层空间答案:A. 对流层二、填空题1. 地球的周长约为________公里。

答案:400752. 地球上的五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洋。

答案:北冰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

答案:珠穆朗玛峰4.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海沟,位于太平洋。

答案:马里亚纳5.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湖。

答案:苏必利尔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地球的内部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厚度约为5至70公里。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的铁构成。

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软流圈上漂浮并移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发散、俯冲、碰撞和擦过。

这些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活动、山脉的形成以及海洋和陆地的重塑等地质现象。

3. 阐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区的生存;其次,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再次,气候变暖影响农业生产,可能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最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影响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

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探月工程】命题方向+试题

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探月工程】命题方向+试题

2024中考地理| 时事热点专题【探月工程】命题方向+试题【命题方向】1、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位置、发射条件。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3、探月工程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4、关于节气和时间——考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5.关于国家宇宙安全和探索意义。

【试题练习】【一】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返回之旅。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完成1~5题。

1、该日,地球运行在()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2、该日,徐州昼夜长短情况是()注: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3、“嫦娥六号”成功发射期间,徐州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D.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4、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条件有()①纬度低,热量充足;②地处沿海,海运便利;③人烟稀少,安全性好;④降水少,晴朗天气多.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③5.纬度越低,卫星发射的初速度越大,越节省燃料。

在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时,最节省燃料的是()A.酒泉B.太原C.西昌D.文昌【二】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图为2024年中国航天任务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反映我国()①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③轻工业发达;④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①维护月球权益;②促进科技发展;③扩大领土面积④开展太空探测活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三】2023年7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披露,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2023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试题

2023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试题

2023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试题一、全球气候变化1.请简要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影响农业生产、引发自然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等。

2.请简要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化、能源消耗、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以及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和火山喷发等。

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3.请简要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例如,制定了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全球环境保护1.请简要介绍全球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挑战。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

环境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成为了全球治理的一大挑战。

2.请简要介绍全球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为了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

这些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等。

3.请简要介绍我国在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

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三、环境灾害应对1.请简要介绍全球性环境灾害的种类及危害。

全球性环境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飓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核泄漏、化工泄露、船舶沉没等人为灾害。

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专题三、空间探测 四、环境保护

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专题三、空间探测 四、环境保护

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专题三、空间探测 四、环境保护--泰戈尔2011年高考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三、空间探测材料一 北京时刻2010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18时59分左右,在西昌(102°E 、28.2°N )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并准确入轨。

赴月球拍照月球表面影象、猎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预备。

于次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

材料二 图一为“嫦娥”号奔月入轨图 图二为“嫦娥”号绕月轨道图材料三 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的月球探测活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嫦娥号” 系列、小巧轻便的欧洲“智能一号”、装备精良的日本“月亮女神”、成本低廉的印度“月球1号”先后发射成功,新一轮探月热开始在全球蔓延。

读材料一完成1~7题1.“嫦娥二号”升空时,下列判定正确的是图一 图二A.格林尼治时刻为10月1日2时05分B.莫斯科烈日当空,檀香山午夜深沉C.潘帕斯草原上太阳正从东北方向升起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2. 从“嫦娥二号”卫星升空之时起,大约再过几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A.2小时B.1小时C. 1.5小时D.3小时3.下列不属于“嫦娥二号”飞行领域的是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4.下列诗句的描述与当日在西昌看到的月相相符的是A.一道残阳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B.人约黄昏后,月到柳梢头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嫦娥二号发射选择秋冬季节,要紧是为了A.低温顺严寒有利于发射B.南半球海况较好,有利于航天远洋观测船的测控C.秋冬季天气晴朗有利于航天发射D.秋冬季有利于飞船在太空运转6.月岩中有可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燃料的A.207PbB.1HC.3HeD.12C7.“嫦娥二号”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片所运用的技术是A.地理信息技术B.全球定位技术C.遥感技术D.多媒体技术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出征的时机要差一点,今年正好是太阳风年,太阳活动剧烈,嫦娥二号所处的空间环境更加恶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检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检测

第二十三单元环境保护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3、4题)一、选择题1.(2017·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

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划分,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地区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仅占18.4%,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占29.5%,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饮用的占52.1%。

下图是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示意图。

指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性。

解析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居民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污水。

因地下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水源,而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差,且被污染后可能通过水循环影响河流、湖泊、海洋等,因此地下水的治污非常重要。

答案地下水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农业污染(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及生活污水。

地下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水源;地下水被污染后,通过水循环会影响到河流、湖泊及海洋的水质;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弱,治理难度大。

2.(2016·山东青岛高三3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2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下图示意北京主要通风廊道分布。

推测通风廊道的组成,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答案主要由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水面、道路组成。

通风廊道走向以南北为主,有利于污染物(雾霾)的扩散;让郊区的冷空气更畅通地流动到市区,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

3.(2017·河南长沙考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2月份以来,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国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

下图为此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雾霾重、酸雨少?(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举措。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4 航天探测含详解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4 航天探测含详解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热点4 航天探测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

2021年9月17日下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到东风着陆场,返回过程一切顺利。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进入图示A层至地面所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情况是()A.不断下降B.不断升高C.先升高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2.图示大气圈层中()A.A层大气层内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B.B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C.C层大气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D.C层中存在臭氧层3.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没有发现生命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A.体积密度太小B.表面温度高C.没有液态水D.大气稀薄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并都成功完成既定任务;“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并将相关探测数据成功传送回地球,目前仍运行良好。

下左图示意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完成出舱活动任务,右图示意位于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对“祝融号”火星车将探测数据信号传回地球影响较大的是()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地震D.台风5.火星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其依据可能是()A.太阳光照稳定B.大气厚度适宜C.发现有液态水痕迹D.距离地球最近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下图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6.飞船发射季节,甘肃酒泉周边区域()A.地表风沙多B.山麓稻花香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7.神舟十三号获取宇宙信息并传回地球,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RS C.GPS D.BDS8.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地月探测、地火探测、深空探测等大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2023高考地理热点复习 题集附答案

2023高考地理热点复习 题集附答案

2023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集附答案第一部分:自然灾害1. 题目:洪水是什么?请简要描述洪水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河口等地水位大幅度上升并超过警戒水位时形成的自然灾害。

洪水的形成主要由于降雨量过大、雪融水过多、山洪暴发等因素造成。

洪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包括:农田水浸导致庄稼死亡,家园被冲毁,道路交通中断,城市建筑被淹没等。

2. 题目: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地震具有哪些特点?答案:地震是地壳内部岩石断裂和移动造成的振动现象。

当地壳内部的应力超过岩石和岩层的抗力时,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地震是突发性的,无法预测和准确预报;其次,地震具有破坏性,会造成建筑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最后,地震具有传播性,震波会在地球内部的岩石中传播。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1. 题目:全球变暖是什么?描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全球变暖指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而引起大气中温室效应的增强。

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 题目:什么是生态足迹?简要解释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答案:生态足迹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个体对自然资源消耗及其影响生态环境的程度。

计算生态足迹可以通过将一个地区或个体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年度消耗转换为土地面积单位,以比较其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关系。

计算生态足迹时需要考虑人类对土地、森林、水资源等的利用情况,并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比较。

第三部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1. 题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保障人类和其他物种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平衡满足人类物质需求与保护环境资源的关系。

2023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试题

2023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试题

2023年地理中考时事热点试题一、广义的地理时事热点题目1: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00字)题目2: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00字)题目3: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及应对方案(200字)题目4: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200字)二、中国地理时事热点题目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及应对措施(200字) 题目2:中国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与农村发展的关系(200字)题目3:中国雾霾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200字)题目4: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与影响(200字)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00字)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并与城市人口相结合的过程。

它不仅对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合理布局城市建设项目,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政府还应建立严格的土地利用制度,限制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规模。

其次,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受影响的资源之一。

政府应加强水源保护,限制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水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政府应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对交通尾气和扬尘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最后,政府应加强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城市化使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政府应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广垃圾焚烧和填埋技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我们可以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专题三空间探测 四环境保护

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专题三空间探测 四环境保护

生命是永恒不绝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绝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绝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体现的形式体现出来。

--泰戈尔2011年高考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三、空间探测质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18时59分左右,在西昌(102°E、28.2°N)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乐成发射,并准确入轨。

赴月球拍摄月球外貌影象、获取极区外貌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于越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传回顾幅地月成像照。

质料二图一为“嫦娥”号奔月入轨图图二为“嫦娥”号绕月轨道图质料三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的月球探测运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嫦娥号”系列、小巧轻便的欧洲“智能一号”、装备精良的日本“月亮女神”、本钱低廉的印度“月球1号”先后发射乐成,新一轮探月热开始在全球蔓延。

读质料一完成1~7题1.“嫦娥二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格林尼治时间为10月1日2时05分 B.莫斯科烈日当空,檀香山午夜深沉C.潘帕斯草原上太阳正从东北偏向升起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2. 从“嫦娥二号”卫星升空之时起,约莫再过几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A. 2小时B. 1小时C. 1.5小时D.3小时3.下列不属于“嫦娥二号”飞行领域的是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4.下列诗句的描述与当日在西昌看到的月相相符的是A.一道残阳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人约薄暮后,月到柳梢头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今宵酒醒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5.嫦娥二号发射选择秋冬季候,主要是为了A.低温和严寒有利于发射 B.南半球海况较好,有利于航天远洋视察船的测控C.秋冬季天气晴朗有利于航天发射 D.秋冬季有利于飞船在太空运转6.月岩中有可作为核聚变反响堆理想燃料的图一图二A.207PbB.1HC.3HeD.12C7.“嫦娥二号”传回顾幅地月成像照片所运用的技能是A.地理信息技能B.全球定位技能 C.遥感技能 D.多媒体技能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出征的时秘密差一点,今年正好是太阳风年,太阳运动剧烈,嫦娥二号所处的空间情况越发恶劣。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1.(2)从图可以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冬至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春分日【答案】B【解析】(1)图中所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图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故选B。

【答案】B【解析】(2)从图上来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半球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故选B。

2.下列制作地球仪的步骤排序合理的是()①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②用小木棍贯穿小球③确定两个对称点作为两极点④绘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②①④D. 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3.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B. 极半径是6378千米C.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 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答案】C【解析】A.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故不符合题意。

B.从图可以看出,极半径是6357千米。

故不符合题意。

C.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故正确。

D.4万千米应是赤道的周长,而不是赤道的直径。

故符合题意。

故选C。

4.(1)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4.(2)结合上图地球公转的位置,这天广州节气是:()A. 阴雨天B. 太阳直射C. 观察角度不同D. 太阳斜射【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5.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A. 南极圈B. 赤道C. 北极圈D. 北回归线【答案】D【解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1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命题点三环境安全与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1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命题点三环境安全与国

命题点三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真题再研·明技法典例3 (2022·山东高考)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B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2)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A )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命题解读】本题组以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退化状况为背景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推测地理事物变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精归纳1.突发环境安全事件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3)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途径及国际合作的应对措施(1)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2)国际合作的应对措施①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弃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弃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方向探究: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方向探究: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方向探究:环境保护命题方向一、淡水资源利用及保护例题1: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主要从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三个方面分析。

答案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命题方向二、破坏坡耕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例题2: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由材料可知,切沟由流水侵蚀坡耕地而形成,首先破坏耕地,切割耕地,不利于耕作,同时形成沟谷,更有利于水的汇集,加大对耕地的侵蚀。

针对切沟的出现,应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展开,工程措施从疏、堵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命题方向三、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的问题与防治措施例题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2011年高考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 三、空间探测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18时59分左右,在西昌(102°E 、28.2°N )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并准确入轨。

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于次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

材料二 图一为“嫦娥”号奔月入轨图 图二为“嫦娥”号绕月轨道图材料三 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的月球探测活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嫦娥号” 系列、小巧轻便的欧洲“智能一号”、装备精良的日本“月亮女神”、成本低廉的印度“月球1号”先后发射成功,新一轮探月热开始在全球蔓延。

读材料一完成1~7题1.“嫦娥二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格林尼治时间为10月1日2时05分B .莫斯科烈日当空,檀香山午夜深沉C .潘帕斯草原上太阳正从东北方向升起D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2. 从“嫦娥二号”卫星升空之时起,大约再过几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A. 2小时B. 1小时C. 1.5小时D.3小时3. 下列不属于“嫦娥二号”飞行领域的是A .地月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4.下列诗句的描述与当日在西昌看到的月相相符的是A .一道残阳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B .人约黄昏后,月到柳梢头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嫦娥二号发射选择秋冬季节,主要是为了A .低温和严寒有利于发射B .南半球海况较好,有利于航天远洋观测船的测控C .秋冬季天气晴朗有利于航天发射D .秋冬季有利于飞船在太空运转6.月岩中有可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燃料的A.207PbB.1HC.3HeD.12C7.“嫦娥二号”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片所运用的技术是图一 图二A.地理信息技术B.全球定位技术 C.遥感技术 D.多媒体技术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出征的时机要差一点,今年正好是太阳风年,太阳活动剧烈,嫦娥二号所处的空间环境更加恶劣。

据此回答8~9题8.太阳风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电离层9.有关太阳风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信的是A. 产生“磁暴”会电子仪表的正常工作B.两极和高纬地区出现极光C.影响地球上的气候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读材料二完成10~11题10.相对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采用了“直奔”方式,有关此方式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①用时更短②飞行速度更快③制动量更大④入轨精准度更高⑤运行的路程更短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 .“嫦娥2号”相对于“嫦娥1号”离月球更近了,它将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上运行,下列关于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点位于平流层,天气稳定B.远地点位于高层大气,空气稀薄C.近地点位于高层大气,气温高,卫星易爆炸D.远地点位于宇宙空间,强辐射、高真空、失重环境12.火箭点火成功后,火箭升空后向偏东南方向飞行,主要原因是A.可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减少发射所需能量B.使卫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C.便于地面观测与控制D.有利于卫星获得太阳辐射能13.嫦娥二号从升空到圆满完成任务期间,太空“天气”预报是保障卫星安全运转的重要环节,太空“天气”主要是指太空环境中的①大气运动②大气成分③太阳活动、宇宙辐射④太空垃圾⑤天体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⑤D.③④⑤读材料三完成14~15题14.下面对月球表面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建航天基地发射宇宙探测卫星,比在地球发射更省能源B.月球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小C.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4个星期D. 航天器撞击月球的留下的痕迹将长期保留15.有人说“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A.月球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时间长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C.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D.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材料四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图材料五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附近多年气候统计资料(降水量为mm)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完成第16大题的(1)~(6)小题(1)我国的四座航天发射中心中,同时位于外流区和西部经济地带的是(2)材料五中气候资料与四大发射基地相搭配的是西昌:酒泉:文昌:太原:(3)根据西昌的气象气候特点及卫星发射所需要的条件,推测西昌卫星发射的最佳季节为 A.7月-8月 B.8月-9月 C.10月-次年5月 D.6月-7月(4)“嫦娥二号”卫星选在西昌发射,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5)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主要承大质量、大吨位、深空探测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预计在2013年投入使用。

与前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简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6)说明这四个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答案:1、B 2、B 3、C4、D5、B 6、C 7、C 8、C 9、D 10、D 11、D 12、A 13、D 14、B 15、D16、(1)西昌(2)①、③、④、②(3)B (4) ①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②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③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④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⑤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 (5) ①纬度低,地球自转角速度大,有助于节省燃料②海运便利,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③发射方向100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大海,因此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

(6) 差异:文昌比西昌水热丰富,太原降水少于西昌但多于酒泉;气温:太原和酒泉冬季比西昌和文昌冷。

因素:距离海洋远近、纬度高低(海拔差别不大);影响:文昌热带农业、西昌亚热带农业,太原能两年三熟,酒泉光热丰富,但缺水,属灌溉农业。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我国在南海、青藏高原冻土带先后发现可燃冰,其中我国作为第三大冻土大国,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2011年高考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四、环境保护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

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2.图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

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2006年世界的能源消费总量为160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硫的排放达1.1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3。

75亿吨。

下图为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四国的能源消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图。

读图完成4~6题。

4.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印度、美国、中国、日本 B.中国、美国、日本、印度C.美国、印度、中国、日本 D.美国、中国、日本、印度5.②国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来自A.石油使用 B.煤碳燃烧 C.有色金属冶炼 D.火山喷发6.四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A.②① B.③④ C.②③ D.④①海洋温差发电是新近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潜力的海洋能源”,它是指利用海洋热能转化技术把深海水抽到海面,使冷水遇到海平高温水发生汽化,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美国、印度、日本等国都建有海洋温差发电站。

回答7~8题。

7.从自然条件考虑,下列国家中,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最占优势的是A.A B.B C.C D.D8.温带海区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交换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差距。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A.1880~1900年B.1900~1940年C.1940~1980年D.1980~2000年10.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降水少更加干旱答案:1.D 2.A 3.C 4.D 5.B 6.B 7.B 8.D 9.D 10.B综合题1.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读下图分析回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剧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E.台湾海峡将变宽(5)气候变化挑战人类,为何发达国家应身先示范?参考答案1.(1)波动上升“温室效应”(2)森林被大量砍伐(3)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A、C、E (5)发达国家矿物能源消耗量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力;发达国家经济力量雄厚,技术先进。

36.(20分)2006-2007年冬季是地球近百年来少有的暖冬季节,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温室气体危害比重数据材料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1)简要说出材料一中四种温室气体危害比重前两位的自然和人为来源(4分)(2)材料二中①②两条曲线分别是①②,总结归纳两条曲线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性。

(6分)(3)简要描述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4分)(4)回答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分)参考答案36.(1)二氧化碳。

自然:植物腐烂、动物呼吸。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一氧化二氮:氮在土壤中的分解,人为:矿物燃料的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