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陷:它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平等的,这与 实际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往往不对应、不平等 相出入。
“事实上,认为传播过程从某一点开 始而到某一点结束的想法容易误导 人。传播过程实际上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都是处理并转发海量、无休无 止的信息流的小小中央交换台而 已……”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明确地提出了反馈; (2)此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它集编 码者、译码者和释码者于一身,它们可以 从受众处获得推测性反馈; (3)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 的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 (4)受众往往是由个体组成的,这些个 体分属于各个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
二、传播的系统模式 1、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结构模式
1、传播者(communicator or source)
信息的来源和制作者。是处于传播过 程一端的人或组织机构。传播者通 常是传播活动的引发者,是信息传 播过程中的一个主体性要素,也称 为信息源或信源。
2、受传者(receiver)
信息接收者
受传者是传播过程中的另一个积极的 主体性要素,他与传播者的关系绝 不是作用与作用对象、影响与被影 响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的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第三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A
反馈
讯息
B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过程通常表现为:某个人(A)(信息源)通过特 定通道向另一个人(B)(接受者)传播一定信息, 得到一定的效果。这一效果被信息源A认识和解释, 并相应地对受传者B做出反应,对此受传者B也相应地 做出反应。A与B之间的互动被称为反馈。这种互动可 称为传播相互作用。
静态过程。
二、循环互动模式
1948年《控制论》使控制论成为研究动物和机器中控制 与通讯科学的新观点。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 行为,达到顶期的目的。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线性 模式研究传播过程的局限,因而将后来带有反馈的双 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称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即 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
1、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 P62
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 过程,这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 环节。
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 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特点:奥首创,施拉姆提出,是一个高度循环的 模式。
(1)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即是制成符号者、 解释者,也是还原符号者;受传者也是如此; (2)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行使着 相同的功能,即编码、译码和释码; (3)该模式比线性模式进了一步,它特别适用 于人际传播;
模式是指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 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①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 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 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②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 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 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模式虽然具有不完 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5.反馈 (feedback)
受传播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 应。
第二节 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过程是—个多要素互动的动态过 程。
什么是模式?
P59 所谓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其结 构与现实的或预料的现实的结构相同。但模式本身并 非一种解释,只是在表述理论方面有十分重要的、直 接的辅助作用,因为它的特点在于能够体现出各种关 系。”
噪音:对正常信息传递的任何干扰。
贡献:P61噪音
缺陷:他们的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 他们没能在模式中更多地顾及人的 因素、社会因素,忽视了讯息的内 容、传播的效果等等。可以理解的 是他们进行的这项研究本身就是技 术科学的问题(描述电子通信)。
3、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
(1)没有信息的回路与反馈。 (2)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 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 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 动的特点;
(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 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 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 影响。
第三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P65 研究的必要性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 统,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普遍联系、相互 作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 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 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 的作用。
3、讯息(message)
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它由一组相互关 联且有意义的符号所组成,能够表 达某种完整的意义。
4、媒介(通道)(channel)
讯息在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或 赖以传送的手段,是连接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实现信 息交流的桥梁。如果没有传播通道,信息就不可能传 递,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就无法进行交流和沟通。
贡献: ①首次提出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并进行排列 ②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五大领域 ,
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 缺陷:
①高估了传播效果 ②忽视了反馈要素
这些是早期研究的共同特征
2、申农一韦弗模式
包括五个要完成的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 五个正功能是:
信源:发出讯息。 发射器:将讯息转换成信号。 信道:负责传递信号。发出的信号与接收到的信号不同。 接收器:将信号还原成讯息。 信宿:讯息的日的地。 一个负功能是:
在传播学研究中,模式的使用是很普遍的。
一、直线模式
把那些视传播过程为单向流动的观点 称为直线性传播。
拉斯韦尔模式 申农一韦弗模式
1、拉斯韦尔5W模式
1948年 哈罗德•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谁(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