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生态学》课件
水域生态系统ppt课件
![水域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b2c8a858f5f61fb73666c2.png)
5.生态学词典P255:湿地(wetland)指被 淡水或盐水周期性淹没的低陆地区。包括沼 泽、海涂、湿草地及浅水湖泊。国际上通常 把沼泽及水深小于6m的水面称为湿地。具有 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促淤保滩和提供野生动 物良好栖息地等功能。
6.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为“湿 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 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 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调 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 的基本生态功能。
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地转流与风海流(或称漂流)。
地转流是由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而 产生的海水流动,
风海流是指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海水流动 。 海流按其水温低于或高于所流经海域的水温,可
分为寒流和暖流,前者来自水温低处,后者来自 水温高处。
5.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 用下所产生的周期运动现象。
2.生物组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
3.海洋的特征 ①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和 营养物质的供给,光是最主要因子 ②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是限制热带,亚热带 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另一个因子 ③植物屈膝组成较陆地贫乏,富有植物中的 藻是最重要和占有时的种类,高生产性,社 会周期段,任何时刻的生物量都较低
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落和海水的周期 性水平流动,习惯上把前者称为潮汐,后 者称为潮流。
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3种类型:正规 半日潮、混合潮、正规日潮。 (见图13— 1)
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交的中间过渡地带
6.赤潮,又名红潮,是由海水中某些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 条件下,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聚集而 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 是一种危害性大而广的海洋污染现象。
《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
![《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5f58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b.png)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资源管理策略。
3
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学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 境的平衡发展。
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应用。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 态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生态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本课程将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重要性 以及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让我们一起探索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学的应用。
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
生态因子与生态位
生态因子对生态系统的有机体生存和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所扮 演的角色。
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方法
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法来测量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生态学应用
1
应用生态学的概念和范围
应用生态学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等 领域。
2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共生与拮抗
共生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拮抗 是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而物质循 环则包括水循环、碳循环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位 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至关 重要。
水域生态学--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
![水域生态学--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9e681a7375a417866f8fe5.png)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16
(三)鱼类
河流中自游生物主要是鱼类,鱼类组成在不同地理 纬度的河流间有所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河 流的大小、流域面积、主河道长度和类型等。一般 在急流河流多为带有吸盘和硬鳍的鱼类如爬岩鳅和 呈流线型游速快能抵抗急流的鱼类或能隐藏在岩石 缝隙中鱼类;缓流河流鱼类更多些。总之河流鱼类 在不同河流差异较大,就我国河流鱼类而言,仍是 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组成与湖泊类似。
以溶解和悬浮状态流出,其余均为细菌所分解利用。动物产量(干重)
只有4.8g/m2(83.74 kJ/m2)的昆虫。这种河流系统几乎全靠外来能源供应,
只起了运输有机质的作用。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18
银泉河
另一例子为奥当姆(Odum,1957)对美国佛罗里达州银泉河的研究。该河有 热水流入,常年水温为21~25℃,由于水温稳定,群落组成也较稳定。 主 要 生 产 者 为 一 种 慈 姑 (Sagittaria) 和 附 生 硅 藻 与 蓝 藻 。 一 级 消 费 者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20
第二节
湖泊由湖盆和淹浸湖盆的湖水构成。湖水 的来源包括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湖 泊是淡水渔业的主要基地,是主要的水 产养殖生态系统.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21
一、生境特点—水温
湖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自南向北随纬度
的增高而递降,但同时又与所处海拔高
度和湖泊本身形态有关。在高纬度、高
超过200mg/L。如云南的抚仙湖离子总量平均316.6mg/L, 异龙湖为355.2mg/L。3.蒙新高原湖区和青藏高原湖区,由 于气候干燥,湖水的含盐量较高,大多在1~20 g/L之间,
《水域生态系统》PPT课件
![《水域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2436506bec0975f565e229.png)
0
底栖生物(benthos)
• 是固着或随着在水底 或者生活在沉积物中 的生物。
• 包括底生植物和底栖 动物,前者有水生高 等植物和着生藻类, 后者如环节动物、节 肢动物、软体动物等。
2010/2011/1
精选ppt
0
周丛生物(periphyton)
• 是生长在淹没于水中的 各种基质(如沉水植物, 木桩、石头等)表面的 生物群。
精选ppt
0
水生生物群落类型
• 按水的流动性来分:静水生物群落(Standing Water)、流水生物群落( Moving Water)
• 按主要生物生活习性划分:浮游生物群落、 底栖生物群落
• 按生境划分: 海洋群落、淡水群落
2010/2011/1
精选ppt
0
静水生物群落
• 静水是指陆地上的 湖泊、沼泽、池塘 和水库等。
黄河入海口
2010/2011/1
精选ppt
0
潮间带生态系统
• 所谓潮间带,即是指大潮期 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 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 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 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 面的范围。
• 退潮后,在低潮线以上积水 的小水池称为「潮池」。此 处栖地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 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 是时时变化,可以说微环境 的变化非常大。潮池的生物 必须具有忍受每日温差和含 氧量剧烈变化的能力.
• 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 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 水渠等。
• 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
2010/2011/1
精选ppt
0
水池沼湖库塘泽泊
2010/2011/1
精选ppt
水域生态学课件Ecosystem (中文版)
![水域生态学课件Ecosystem (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7e61964028915f804dc29c.png)
as a good solvent) – 相对较低的溶氧和较高的水密度, etc.
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
•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在分解作 用中起主要作用;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细 菌和真菌更多作为转换者,而浮游植物和 浮游动物在营养物循环中起主要作用。
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
•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特别是以浮游植物 生产为主时,死亡细胞并不积累,容易 自我分解(autolysis),光合作用产量很高; 此外,浮游植物生物量周转率(turn-over) 高.
– The P:B ratios (production/biomass) average 0.042 for forests
– 0.29 for other terrestrial systems – 17.0 for aquatic community.
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
• 在某些水域中,小的水生消费者周转率 高,生物量金字塔pyramid of biomass 可能是倒的inverted.
2.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1 有机物生产
– 淡水生态系统(Freshwater Ecosystem):流水、 静水
• 陆地生态系统(Terrestrial Ecosystem) – 荒漠(desert) – 冻(苔)原(tundra) – 草原(grassland) – 森林(forest)
•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生 态 系 统
静水生态系统 (河流)
水底区 水层区
沿岸带(划归湿地生态系统) 亚沿岸带 深底带 湖心带 深底带
水域生态学:01 绪论
![水域生态学:01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9747e70722192e4436f644.png)
种群Population 同一地区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 同一地区所有不同种类生物种群
的集合
生态系统Ecosystem 有机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统一体 景观Landscape 镶嵌着(patchwork)各种生态
系统的一块陆地
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有机
Aquatic Ecology 水域生态学
学习目标
• 生态学定义和生态学的10条规则 • 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 为什么学习(水域)生态学 • 生态学的分支
• 生态学与生物组织层次 • 生态学的次级学科 • 应用生态学
•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 生态学定义
❖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强调相互关系和作用
– 生态系统:能流、食物网和营养物质循环
•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 )研究单一种 类的生态学问题
• 群体生态学(Synecology)研究整个有 机体群体的生态学问题
许多生态学家建议不用个体生态学和群体生态 学这两个名词
生态学家的观点: 有机体途径 (approach)
❖ 个体的形态(form)、生理(physiology)、 和行为(behavior)如何使有机体存活?
and energy budgets, population dynamics 和 natural selection 以及
evolution
4. 为什么要学生态学
❖自然之奇(wonders)激发我们的好奇 (curiosity )和 愿望(desire)去了解 我们周围的事物
❖人口的持续增长不断施加压力于自然世界, 导致两大相关的问题: ➢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冲击(impacts) ➢人类自身环境的恶化(deterioration)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PPT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39eafba2161479171128f4.png)
现在一般采用最适捕捞死亡 F0.1原理,即减少实际捕捞死亡率, 以维持合适的资源量。方法是:首先,在坐标原点作产量一渔捞努力 关系曲线的切线,求出斜线的斜率a;然后,计算斜率0.1×a时,相 应的切点处的产量和渔捞努力。 ①先在原点处作切线OA,求出斜率a; ②对曲线作斜率为0.l a的直线OB; ③作平行于直线OB的切线B′。 切点处捕捞死亡率即为最适捕捞死亡率。 FO. 1带有一定的经验性,也可以据一定的理由用F0. 05、F0. 2等。作为 一种预防性的措施,这一原理已经在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成员国内广 泛使用,并作为确定总的允许渔获量(TAC,total allowed catch)的 主要科学依据。
4.渔业资源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渔业资源作为一种群体,其增长形式符合种群的 一般增长模式。一种是J型增长,即dN /dt=rN。 另一种是S型增长,即dN/dt=rN(1-N/K)。一般情 况下,如果没有人为对自然资源的干扰,资源量 将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呈平衡或围绕此限度上下 波动。
二、渔业资源管理的模型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渔业资源的特点
(1)新旧更替和自身调节能力 可以通过繁殖、生长、死 亡而进行更替。 (2)游动性 一般来说,渔业资源不象农产品固定不动, 而是游动的。 (3)波动性 由于环境的影响,渔业资源量是波动的。 (4)生产潜力较低 和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相比,水生态 系统初级生产力低,食物链损失大。 (5)产量的有限性 渔业资源的产量是有限的,这是水 环境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水域生态学》课件
![《水域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a561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f.png)
水资源再生利用
水资源再生利用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 段。
未来方向和挑战
技术发展
•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监测、管理 和治理水平。
• 应用数学和计算模型来研究和预测水生态系 统的变化。
综合治理
• 需要全面综合治理水资源,实现环境、社会 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落实环境保护协议等。
浮游植物
• 常见于淡水中 • 可作为放养鱼类的一种有机营养源
浮游动物
• 是淡水和海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食中 的作用
1
碳循环
水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氮循环
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够固定氮元素,控制生态系统的氮含量。
水质
1
浑浊度和色度
浊度和色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可通过
溶解氧和氨氮
2
人工和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测量。
溶解氧和氨氮水平是生物生存和活动的
关键指标,对于淡水和海水生态系统都
很重要。
3
PH值和电导率
PH水平和电导率可用于衡量水体的酸碱 度和电导性,有助于评估水质。
水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交汇处,生态系统复杂。
沼泽
沼泽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湿地,有助于水 质净化。
水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自养生物
自养生物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的循环。他们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主要是一些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域生态学--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
![水域生态学--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9e681a7375a417866f8fe5.png)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7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及支流的上游,凡 流速达到1—3米/秒,河底均为卵石和跞石,石上附
生卵形藻、曲壳藻、针杆藻、异端藻、等片藻之类
底生硅藻和一些丝状绿藻,浮游植物主要也由这些
藻类组成,生物量极低;到了中下游的平原河段,
流速大减,底质转为淤泥或细砂,一些真性浮游种
超过200mg/L。如云南的抚仙湖离子总量平均316.6mg/L, 异龙湖为355.2mg/L。3.蒙新高原湖区和青藏高原湖区,由 于气候干燥,湖水的含盐量较高,大多在1~20 g/L之间,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16
(三)鱼类
河流中自游生物主要是鱼类,鱼类组成在不同地理 纬度的河流间有所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河 流的大小、流域面积、主河道长度和类型等。一般 在急流河流多为带有吸盘和硬鳍的鱼类如爬岩鳅和 呈流线型游速快能抵抗急流的鱼类或能隐藏在岩石 缝隙中鱼类;缓流河流鱼类更多些。总之河流鱼类 在不同河流差异较大,就我国河流鱼类而言,仍是 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组成与湖泊类似。
植 物 主 要 为 苔 藓 类 和 某 些 藻 类 [ 水 树 藻 (Hydrurus) 、 串 珠 藻 (Ratraehospermum)和多种硅藻],它们一般呈丝状或身体延长,紧附于 石头上,常复有粘液或胶质鞘以减少水的摩擦和保护藻体。
动物种类十分丰富,除了许多习见的固着动物外,还有多种昆虫及 其幼虫(蜉蝣幼虫等)和高等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
砂底群达9000~1700感0谢0你个的阅。读
15
5.淤泥群落
在平原河流极常见。生物的种和量都很丰富, 如寡毛类、摇蚊和其他昆虫幼虫以及蚌类等数量 都较大,生物量可达每平方米40g。所有成员对 低氧都有较大的适应性。
水域生态学-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PPT教学课件
![水域生态学-各类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b274970b4c2e3f5627634a.png)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及支流的上游,凡 流速达到1—3米/秒,河底均为卵石和跞石,石上附 生卵形藻、曲壳藻、针杆藻、异端藻、等片藻之类 底生硅藻和一些丝状绿藻,浮游植物主要也由这些 藻类组成,生物量极低;到了中下游的平原河段, 流速大减,底质转为淤泥或细砂,一些真性浮游种 类开始发展起来,绿藻中如衣藻、小球藻、栅藻、 盘星藻等,甲藻中如多甲藻、角藻都很常见,生物 量也明显增高。西江干流在广西江段,上游流速不 高,且水源来自各方面,其中也包括湖泊和池塘等, 带进一些外源性浮游生物,因而生物量较高。
日常管理技术
换水 投饵 通气和搅池 清底和倒池 病害的防治
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
水温 溶解氧 盐度 光照 PH值 氨态氮 重金属离子 浑浊度
七、稚参培育技术
(一)附着基 (二)稚参培育密度及控制 (三)饵料 (四)稚参培育管理技术 (五)稚参培育环境 (六)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
附着基
•
种类
在制定上述模型中,Pomeroy假定各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如下:
细菌50%(DOM为浮游细菌和底生细菌均分)
小型浮游动物17%
食腐屑底栖动物33%
大型浮游动物19%
肉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10%
肉食浮游动物13%
Pomeroy所估算的鱼产量和鱼现存量较实际为低。其他研究者认为原因 可能是:1.用14C测定的初级生产力偏低,特别是当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时,可能偏低一个数量级;2.所采用的能量转化效率也可能偏低。
(九)两个重要的生态学特性
排脏与再生 夏眠
第二节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
一、基本设施及要求
(一)育苗室及饵料室 (二)培育池 (三)沉淀池 (四)砂滤池 自然砂滤过滤池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c753d7a680203d8cf2f2480.png)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1赤潮的成因以及对海洋的危害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化学因素*海洋污染:工业废水、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引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海产品过度养殖:我国沿海养殖密度较大,大量外源物质的投入,提高海水中N、P营养盐的含量,往往导致赤潮灾害的发生.2、物理因素*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赤潮发生的适应温度为20℃-30℃。
赤潮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冬两季的温度分别偏高和偏低,赤潮发生相对较少。
*海水的盐度:赤潮海域的盐度一般为27%—37%,而且,不同盐度的海水形成的锋面也会引发赤潮的灾害除了上述两种主要因素,赤潮灾害与生物因素也有关系;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等因素也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赤潮灾害的发生还与气象条件有关,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条件。
3、赤潮的危害*赤潮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以及海洋水体均衡*赤潮破坏海洋生物资源*赤潮危害海洋旅游业*赤潮危害人类健康2海洋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异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动性,自净能力3湿地书p3004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及生态学功能红树林的适应机制。
①根系分布广而浅,有表面根、支柱根(板状根)、气生根等,有助于呼吸、固着、抗风浪②胎生:种子在母树上发芽③旱生结构与抗盐适应:叶片角质化革质化具高渗透压,树皮含有抗腐蚀的丹宁④拒盐和泌盐适应保护红树林的意义。
红树林沼泽是海岸带非常重要的景观生态系统保护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①形成缓解或抵抗风暴、海浪对海岸冲击的天然屏障,具有稳定和保护海岸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过滤陆地输入的各种有机物质和污染物②为许多海生和陆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③是一些海洋鱼类的重要繁育场所5湖泊与淡水书p2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1
(二)常见生物群落 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生物群落一
般呈带状分布,按照静水栖息地的3个生 境类型,静水生物群落可分为沿岸带群落、 敞水带群落和深水带群落,这些群落的相 对重要性主要决定于水体中3个生境的相 对大小。一般说,沿岸带是池塘的主要 生产区,而湖泊和水库的主要生产区则 是敞水带。
8
4.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不但酸、碱、盐可以溶解于其中,
一些有机物也能为水所溶解,从而为水 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源。
9
5. 水中的溶解氧较大气中的含量 少许多
这样的条件限制了水体生态系 统中大量生物的基础代谢水平,使 得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活动有着 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的模式。
10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3
3.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它们把
已死生物的各种复杂物质,分解为可供 生产者和消费者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和无 机物,因而在海洋有机和无机营养再生 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本身 也是许多动物的直接食物。
14
4. 有机碎屑 有机碎屑来源于未被完全摄食或
消化的食物残余、浮游植物在光合作 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分低分子有 机物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颗粒性 有机物,也作为食物为某些动物所利 用。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除了以初级 生产者为起点的植食食物链外,还存 在以细菌为基础的腐殖食物链和以有 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
6
2. 水的比热容较大,导热性能差 水温,尤其是大洋水温,比陆地稳
定得多。如温带海域全年温度变幅一般为 10~15℃,两极和热带海域仅约 5℃,同 时水体对于其周围环境的温度调节也极为 显著,例如海滨城市日常温度变化较内陆 城市小。
7
3. 光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气中小
日光射入水体后衰减较快。特别是 在海洋中,只有最上层海水中才有足够 的光照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在某一 深度处,光照的强度减弱至植物光合作 用生产的有机物质只足以补偿其自身的 呼吸作用的消耗,这一深度称为补偿深 度。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真光带。 真光带的深度,在某些透明度较大的热带 水域可达200米以上;而在比较混浊的近 岸水域,有时仅约数米,是水生动物富集和 最活跃的区域。
16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
1
2
3
淡水湖泊 河流生态 淡水沼泽
生态系统 系统
生态系统
17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可分为静水的和 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 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 流和水渠等。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不 仅因静水与流水两大类型而异,而且同 一类型的各种栖息地之间往往也有明显 的差别。
水域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包括生物生活的介质——水体和水 底。
生物成分,按其生活的方式 可分为漂浮生物、浮游生物、游泳 生物、底栖生物和周丛生物等 5大 生态类群。按其生态机能则可分为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有机碎 屑 4类。
11
1. 生产者
2.
生产者即自养生物,主要指
具
3. 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
1
地球上的水域生态系统包括陆地上各 种水体生态系统以及海洋。在地表上水域生 态系统主要由淡水生态系统里的湖泊、江河 以及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等组成,海洋生态系 统通常包括沿海及内湾生态系统、典型的珊 瑚礁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外海生态系统、 上升流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等。每一级 水域生态系统都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包含有 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通过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信息流的作用,构成具有一定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静水水体的主要类型,地球上可利 用的淡水大部分贮存在湖泊中。不同湖泊其成 因不同,根据其成因可分为构造湖、冰川湖、 火山湖、山崩湖、溶解湖、河成湖、风成湖、 海湾湖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湖泊往往具有不同 的底质和形态特征。环境的温度、光照(决定 于透明度)、溶解气体(氧和二氧化碳)、营 养盐类(主要是磷酸盐和硝酸盐)等通常被认 为是淡水生态系统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不同湖 泊生态系统由于其位置、成因等诸多方面的差 异,这几个因子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同一湖泊 的不同位置其生态因子也有一定的差异。 19
15
三、生态循环
水生生态系统在代谢过程中,能量 沿着不同的食物链逐级传递。由于消费 者本身的呼吸作用,每通过一级便有部 分损失。通过食物链的环节越多,能量 的损失就越大,生态效率就越低。死亡 的有机物为细菌所分解,释放出的无机 营养物又被绿色植物所重新利用。于是, 伴随着能量从日光到生物体的单向流动, 营养物质在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在生 态系统中不断地往复进行。
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
第四节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3
1. 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海水的盐度最高可达35‰,淡水盐
度一般变动于0.05 ‰ ~0.5‰之间,河口 水域的盐度则由于潮汐作用变化较大。水 生生物除少数广盐性种类能调节体内渗透 压而自由往来于淡水、海水之间外,一般 只能适应于一定盐度范围的环境,因而有 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之分。
22
沿岸带群落--沿岸带的生产者主要 包括根部生长于水体底泥中的水生植物、 漂浮植物及浮游植物。
在沿岸带内,典型的有根水生植 物的分布通常有明显的水平成带现象, 即从岸边到深处随着水深的变化而出现3 个不同的植物带:
①挺水植物带
②浮叶植物带
③沉水植物带
23
敞水带群落--生产者包括浮游植物和 一些浮游自养菌。浮游植物主要有甲藻、 硅藻、绿藻和蓝藻,个体小,但生产力 相当高。在北温带湖泊中,随着温度、 光照和营养物再生的季节变化,浮游植 物于春秋两季各出现一次高峰(水华), 夏冬两季则处于较低水平。春季水华主 要由硅藻所引起,而秋季水华通常归因 于蓝藻。
合
4. 作用形成初级生产力的各类水生
生
5. 物,包括浮游植物、底栖藻类和
水
6. 生种子植物。其次是一些能利用
光
7. 能和化学能的光合细菌和自养细 12
2. 消费者 消费者即异养生物,指以其他生物
或有机碎屑为食的水生动物。因所处营 养级次的位置不同而可划分为初级、次 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主要指以浮游植 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及少数以底栖藻 类为食的动物,一般体型较小。它们与 生产者共同杂居在上层海水中,二者之 间的转换效率很高,二者的生物量往往 属于同一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