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1 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定义(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3.2 TIC点编号规则(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5.1 图层命名规则(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6 图层划分(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7.2 水系图层(4)7.3 交通图层(5)7.4 居民地图层(5)7.5 境界图层(6)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7.7 地层图层(8)7.8 火山岩图层(12)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7.11 脉岩图层(27)7.12 围岩蚀变图层(28)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7.14 断层图层(32)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7.16 矿产图层(35)7.17 产状符号图层(37)7.18其它图元图层(38)8 元数据文件格式(44)9 工作流程(44)9.1 项目组织(46)9.2 资料准备(46)9.3 图件扫描(48)9.4 图形矢量化(48)9.5 点线编辑(48)9.6 图面检查(48)9.7 图形校正(49)9.8 建立拓扑(49)9.9 建立分层文件(50)9.10 属性编辑(50)9.11 属性录入(50)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50)9.13 图面整饰(50)9.14 投影转换(50)9.15 成果输出(51)10 质量监控(52)10.1质量监控体系(52)10.2 数据质量监控(52)11 成果汇交(59)11.1 成果汇交内容(59)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60)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63)11.6 检查评分方法(68)11.7 数据复核(70)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71) 12.1 建库原图(71)12.2 主要工作流程(71)附录A: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 适用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
1∶5万数字地质填图标准图幅及背景图层制作技巧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摘要】1∶5万数字地质填图,按照规范要求需要1∶2.5万地形图作底图.因此,工作中需要制作1∶2.5万标准图幅框与地形图匹配作为野外填图手图.本文就1∶2.5万标准图幅制作、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投影转换及地形图比例参数设置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3(008)002【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投影转换;比例尺参数【作者】贺瑾瑞;陈国浒;王志一;张翊超【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数字地质填图就是将纸质的野外手图矢量化后存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地质填图,利用数字化填图技术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地球表面及空间和地理分布数据的新技术。
传统的地质填图,是将获得的大量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上,其中有大量的资料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损失,野外地质数据和信息基本上处于分散的,非动态的现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元性,科学性与迫切性,不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极大的影响了地质资源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因此,数字化填图技术应用而生[1~3]。
在背景图层准备过程中,需要生成自定义接图表和标准图幅图框,然后对标准图幅图框和地形图进行比例尺和参数匹配。
1.1 自定义接图表生成D G S I N F O程序打开以后,点击“选择工作区”→“自定义接图表”(图1)。
点击“新建接图表”(图2),依次“输入接图表名称”输入名称。
根据1∶5万图幅的整体图幅形状将其切割成1∶2.5万图幅,根据需要填写几行几列,之后点击“确定”(图3)。
每个1∶5万图幅都被切成4个1∶2.5万的标准图幅,并在“选择自定义接图表”中,点击“查看接图表信息”,依次将每个1∶2.5万图幅相应的属性填写完毕,这样工作区1∶2.5万接图表就生成了(图4)。
青藏高原爬地松_地震调查急先锋——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
——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文/张 蕾作者简介 张蕾,副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地震断裂作用研究。
青藏高原爬地松 地震调查急先锋人物简介 李海兵,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曾任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计划”总地质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第二梯队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卓越地质人才等;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构造变形、活动构造、断裂作用与地震灾害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重点、重大国际合作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项目课题以及地质调查等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64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2024年第1期>冰雪无痕灵气杳 吴 琼/摄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察,解决地震破裂与断裂变形过程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他,在地震断裂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提升了国家防震减灾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他就是新时代地质工作者——李海兵,人称地质学界“拼命三郎”。
怀揣梦想 精耕细作李海兵出身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地质之家,父亲是一位从事钻探工作的地质工作者。
在父亲耳濡目染下,李海兵自小萌生了一颗热爱地质事业的种子。
1984年,他如愿考入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然而,命运多舛,入学后不久,深爱的父亲突然离世,噩耗令其伤悲、催其奋进,自此他便立下了“传承父亲的衣钵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的铮铮誓言。
1:5万工程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图幅验收要求(初稿)一、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认定:1、凡进入设计经费预算的各类野外调查、物探、钻探、野外实验、样品采集分析等工作量都需要审核工作量完成情况;2、根据提交验收的原始资料确认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未见到原始资料的实物工作量不予认定。
二、对图幅达到1:50000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定额的评价1、鉴于1:50000工程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定额包括本次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因此,需要将测区可以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钻探、原位测试、岩、土、水样等工作量资料,一并提交验收,以便综合评价图幅的实物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工程地质钻探控制深度为30-100m;控制性钻孔深度一般在100 m左右,其数量应占勘探点总数的5%-10%。
3、应用遥感解译的地区,观测点数量可根据解译效果减少10~50%。
三、对图幅完成质量的评价要求1、查明岩土体的类型及特征,为建立工程地质层奠定基础。
调查内容主要是岩土体的空间分布、时代成因、工程性能等。
在第四系厚度大于100m的平原区,是否对第四系进行重点调查,对调查点的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成因类型、工程地质条件(注意各类界线附近的调查点记录)等记录是否全面;对重要的工程地质层、或第四系成因类型的界线是否进行了追溯。
为了掌握不同地貌类型、第四系沉积相的工程地质特征,是否在钻孔控制精度不够的区域施工了浅钻。
2、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条件:基坑涌水量、埋藏、工程侵蚀性等;是否收集了已有的工程地质钻孔,能掌握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岩性、结构、厚度、水位埋深和涌水量。
3、工程地质钻探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样品采集和各类试验四、图件的编绘要求1、手图(1)野外工作底图应采用1:25000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
(2)表示内容:①地面调查路线(标明调查日期)、各类观测点及编号(地质界线、地貌、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变化等各类调查点),要求点位准确,点性清晰无误。
1:5万水文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图幅验收要求(初稿)一、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认定:1、凡进入设计经费预算的各类野外调查、物探、钻探、野外实验、样品采集分析等工作量都需要审核工作量完成情况;2、根据提交验收的原始资料确认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未见到原始资料的实物工作量不予认定。
二、对图幅达到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定额的评价1、鉴于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定额包括本次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因此,需要将测区可以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钻探、物探等工作量资料,或能够解决调查任务规定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已有资料一并提交验收,以便综合评价图幅的实物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水文地质点(主要是泉、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等)、钻孔、水井、坎儿井、矿区排水坑道等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以及地表水体和重要水利工程、污水排放沟渠、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重要显示处(如渗水洼地)占路线观测点比例应大于50%,长观点占水位统测点比例应不少于20%。
3、水点原则上均匀分布,每四平方公里不少于1个点。
具有水量资料(指通过抽水试验获得的水量,不含通过访问估计的水量)或进行简易抽水的机、民井,一般应占机、民井的20~30%。
4、水文地质观测点(机井、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应采集简分析水样,其中20~50%的代表性水点应采集全分析水样5、由于各地区主要含水层的底界深度差异较大,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除按照钻孔数量控制外,还可以通过进尺数控制,建议按照不低于900m/100m2的钻探进尺控制。
控制深度要求揭露具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组)或含水构造带。
考虑到区域对比和拼图,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统一大致的勘查深度。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北地区以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为勘查目的层。
(本次验收的南通地区第Ⅲ承压含水层为开采层、第Ⅳ承压含水层为后备开采层,孔深超过300m)。
6、已进行过1: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地区,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工作量可减少20~40%。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其和日格(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Qihirag.lee(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 China)摘要:1.我国的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是1986年开始起草制定,于1989年发布实施的,它对我国地质图件的编绘制印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该项国家标准迄今经历了多次修订。
2.1999年的区域地质图图例修订版,为国家基础地质系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国专题性地质图件编辑和出版,尤其目前在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中广泛推广的“野外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填图系统”),是野外填图、地质编图、数据库建设遵循的数字图例标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化标准支撑作用。
3.2009年的本次图例修订,是根据国家数字地质调查现代化、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体系建设、地质信息数据处理与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等建设的广泛需求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工作,主要特点在更加适用于地质信息化技术要求,按点、线、面花纹图例内容,代号、符号图例等类型做了重新编排,总计图例4467余个,其中较之《89图例》新增2165个图例,比《99图例》增加968个;每个图例做到代码与地质属性的唯一性。
4.国外图例技术对比: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部门同类标准对比,我国新修订图例充分考虑了在区域宏观性地质编图使用和野外露头尺度地质调查编图上使用,仅岩石花纹图例多达908个,技术上、数量上远远优于它们。
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图例仅有637个符号和地质代号,并没有涉及更广泛细致的图例及符号、代号分类,显得远不及我国当今图例标准。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的标准,是面向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制图标准,与我国现在的图例标准面向野外地质与数字填图、数字制图应用广度难于可比。
关键词:区域地质图图例标准作者简介:其和日格(1948-),男,研究员,从事国家区域地质、地质信息与技术业务管理,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孙家岔幅
J49E006010
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王洪亮、李维均
6
巴底幅
H47E006024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胡世华、曾宜君
7
都镇湾幅
H49E010012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赵小明、牛志军
8
白云幅
G50E012020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进堂
9
天峨县幅
G48E019021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陆刚、韦文林
2
布喀达坂峰幅
J47C00400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王秉璋
3
苏吾什杰幅
J45C002004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永和
4
江孜县幅
H45C0040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刘文灿
5
聂拉木县幅
H45C004002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朱同兴
6
石渠县幅
I47C004002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王全伟、王康明
7
措麦区幅
H45C002002
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才
4
都兰县幅
J47C004002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辛后田
5
忻州市幅
J49C002004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孙占亮、刘成如
6
治多县幅
I46C003004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王毅智
7
宝兴幅
H48C00200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李云泉、曾宜君
8
龙岩市幅
G50C003003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10
小觉幅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东兴幅F-48-2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上林幅F-49-1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来宾幅F-49-2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桂平幅F-49-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梧州幅F-49-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怀集幅F-49-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从化幅F-49-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南宁幅F-49-7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贵县幅F-49-8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容县幅F-49-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罗定幅F-49-1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高要幅F-49-11 1/20万区域水地质普查报告 广州幅F-49-12江门幅F-49-18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小董幅F-49-13灵山幅F-49-14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小董幅F-49-13灵山幅F-49-14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玉林幅F-49-1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阳春幅F-49-1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惠阳幅F-50-7深圳幅F-50-1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普查报告 F-50-08 海丰幅F-50-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汕头幅F-50-3惠来幅F-50-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F-50-09 普查报告 惠阳幅F-50-7深圳幅F-50-1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F-50-13 普查报告 G-47-05 G-47-06 盐源幅G-47-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1 丽江幅G-47-11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2 盐边幅G-47-12 1/2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6 兰坪幅G-47-1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7 鹤庆幅G-47-1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8 永仁幅G-47-1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2 永平幅G-47-22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云南省】大理幅G-47-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G-47-23 查报告 【云南】大姚幅G-47-2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G-47-24 报告 G-47-27 腾冲幅G-47-2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7 腾冲幅G-47-2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8 保山幅G-47-2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9 巍山幅G-47-2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30 楚雄幅G-47-3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潞西幅G-47-33瑞丽幅G-47-32异岛幅F-47-2 1/20 G-47-32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潞西幅G-47-33瑞丽幅G-47-32异岛幅F-47-2 1/20 G-47-33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34 G-47-35 景东幅G-47-3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云南省】新平幅G-47-3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G-47-36 查报告 G-48-01 西昌幅 G-48-1 1/20万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G-48-02 昭通幅G-48-2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3 镇雄幅G-48-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4 威信幅G-48-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5 遵义幅G-48-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6 湄潭幅G-48-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7 米易幅G-48-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8 鲁甸幅G-48-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9 威宁幅G-48-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10 毕节幅G-48-1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F-50-07 G-48-11 G-48-12 G-48-13 G-48-14 息烽幅G-48-11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建设
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建设刘英才【摘要】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的采集范围为东北地区已经完成建库的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信息来源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资料馆和地调院资料室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以及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馆藏资料.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已经全面建成,元数据共有201幅,其中,辽宁40幅,吉林31幅,黑龙江61幅,内蒙古(东部)69幅,基本覆盖了大兴安岭成矿带和辽东-吉南成矿带.目前,该数据库已进行网络发布,提供实时应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3(022)005【总页数】4页(P415-418)【关键词】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东北地区【作者】刘英才【作者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1 概述为了向国家和地方资源规划部署和开发管理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时反映和利用好本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达到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工作的目的,使数据资源能够更好地和适时地服务于地质调查工作本身,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国土工程项目.数字国土工程主要抓两大任务,一是数据库建设,二是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建设属于数字国土工程.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信息的信息”,它在地理信息中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照系、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它是信息化社会中地学信息共享的关键,并作为“数字地球”的六大技术之一,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1].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化语言,可以满足元数据标准的定义、表达、验证、检索等操作需要[2].采用XML以及相关的标准实现元数据的表达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式.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基本建成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体系,包括基础地质数据库和成果地质数据库,覆盖了区调、矿产、物探、化探、遥感、水工环等多个专业的数据库资料,地学信息元数据库是成果地质数据库中专题数据库类.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包含于东北地区地学信息元数据库.以下具体说明建库的方法和流程.2 原始资料情况2.1 资料范围目前已经完成覆盖全国1163幅1∶20万区域地质图的数字化工作,经过数据整理和综合,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1∶20 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3].1∶20 万地质图是最广泛使用的地质工作用图,所以元数据的采集范围为东北地区已经完成建库的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2.2 资料来源元数据信息来源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资料馆和地调院资料室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以及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馆藏资料.2.3 引用标准《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地理信息元数据》;《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DD2006-05);元数据采集说明书.3 建库流程元数据采集严格按照《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DD2006-05)和元数据库采集说明书,在已经建立的省级元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元数据采集单位.主要建库流程如下.(1)收集整理东北地区与元数据相关的各类资料.(2)数据采集采用软件系统:地质信息元数据采集器;数据格式:*.xml,*.txt.数据录入时,进行了100%自检.数据录入后,组织专人进行了100%互检,以提高入库数据质量.(3)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元数据采集基本上遵循原始基础地学数据产生的单位,以标准图幅为元数据采集单位.(4)元数据采集尽量系统、完整、全面地反映该数据库的详细情况和状态,促进该数据库更加广泛地应用,便于资料的二次开发和综合利用.元数据建库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建设工作流程图Fig.1 Flowchart of the construction for the 1∶200000 Regional Geologic Map Spatial Database4 建库成果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共有201幅,其中,辽宁40幅,吉林31幅,黑龙江61幅,内蒙古(东部)69幅,基本覆盖大兴安岭成矿带和辽东-吉南成矿带(图2).5 Metadata实现示例东北地区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共计201幅,对元数据进行检查、修改、规范和统一,为网络发布元数据准备好数据源,并已经全部上传网络发布.网络发布元数据树形显示和XML格式对比如图3.6 数据应用图2 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建设情况统计图Fig.2 Statistics of the 1∶200000 Regional Geologic Map Spatial Database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最广泛使用的地质工作用图,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综合找矿、地下水勘查、工程勘察和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等方面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随着地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元数据方案将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元数据具有通用性和专用性原则.元数据的通用性原则是指一种元数据方案能够用于多种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制作;专用性原则是指一种元数据方案只能够用于一种特定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制作.用户通过查看元数据信息而不需要浏览数据本身,就能对数据集进行基本了解,从而判断是否使用数据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信息,通用的可扩展标记语言XML使数据能够方便快捷地用于网络发布,提高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和扩展了使用范围.7 结束语图3 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实现示例Fig.3 Example of metadata in the 1∶200000 reg ional geologic map spatial database经过了3年的地学信息元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数据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今后的元数据采集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增加数据项,匹配微缩图片,提高应用范围,更好地为地调项目服务,充分发挥地质调查信息化网格平台的作用. 参考文献:[1]赵永平,过静君,陈爱军.Metadata 共享体系的实现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 1999, 39(12): 90—93.[2]冯敏,诸云强,王卷乐,等.分布式多标准地学元数据共享研究与实践[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11): 8—13.[3]其和日格,韩志军.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J].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3(1): 12—16.。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胡红霞;孙喜庆【摘要】文章扼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取得的地质矿产丰硕科技成果.充分利用了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及各省最新出版的行政区划图反映当前现势情况.阐述了新一代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信息,数字化的途径,探讨了地质图件编图建立数据库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区域地质志;地理地图编绘;建立空间数据库【作者】胡红霞;孙喜庆【作者单位】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10 引言全国第一代《区域地质志》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
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各项科技丰硕成果。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再次启动具有特色新一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纂,旨在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的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集成,使之系统化、数字化、理论化、共享化,实现了人类由必然王国不断地走向自由王国,由宏观世界不断地走向微观世界。
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 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编绘理论基础近20余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开发、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中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调查成果。
国家针对大中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专题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专题科研成果、高等院校等最新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
以MAPGIS作为输入数据、矢量化、编辑、建库及运行基础平台,采用相关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
利用基础性监测成果,1∶25万、1∶50万、1∶94万、1∶100万,及各省的行政区划图的空间数据信息、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反映当前现势性情况,以及先进的地质编图、制图技术、综合研究与编图相结合,以第一代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志、1∶50万和1∶100万全国数字地质图及数据库等为基础,建立了全国各省(区)编制的新一代数字地质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规定一、为搞好野外验收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旳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二、地调局组织实施旳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旳地质调查项目执行本规定。
三、有野外实物工作量旳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其根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原则和规定。
四、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实施单位组织,部分工作项目可委托承担单位组织;大地区地调中心派人参与,重要项目旳野外验收地调局派人参与。
五、承担单位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一种月,向实施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格式见附件7-1)。
六、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有如下条件:(一)已完毕设计规定旳野外工作;(二)原始资料齐全、精确;(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整顿,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四)进行了必要旳综合整顿,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七、实施单位在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拟定野外验收组织单位和专家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拟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构成,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波及旳重要专业。
八、野外验收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
该项目旳参与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旳人员应当回避。
九、项目提供野外验收旳资料涉及:(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1.野外原始图件;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旳图件;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成果;5.各类典型实物标本;6.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顿、综合研究成果资料;7.其他有关资料。
(二)质量检查记录(涉及年度原始资料检查记录小结)。
(三)工作总结,涉及:任务完毕状况总结(含工作量);地质成果总结;质量总结;存在问题及改善意见。
十、野外验收旳重要内容有:(一)原始资料与否齐全、精确(具体规定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规定”);(二)与否完毕了规定旳目旳、任务;(三)与否完毕了批准旳工作量;(四)项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与否合理,工作质量与否符合各类规范、规定规定;(五)地质资料综合整顿、综合研究与否符合有关规定;(六)质量体系运营状况与否正常;(七)工作总结与否系统、全面;(八)野外实地抽查与否合格。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工作,是保证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野外原始资料检查,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做出阶段性的评价。
检查过程中除严格按各检查项作出评价和打分外,填写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议意见,并由检查人签字。
野外原始资料检查按区域地质调查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一、野外原始资料检查的主要资料1.检查野外工作对设计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2.野外原始资料的检查应侧重于野外实地检查与野外编录资料的检查。
重点检查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剖面、手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草图的工作质量;检查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剖面控制程度和主要测试样品采集、工程布设的合理性以及物化遥资料的利用程度。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并给予技术指导,协助项目组解决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填图研究程度和质量。
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质量标准1.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以解决地质问题为原则。
根据地质复杂程度、航卫片解译程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区,布置不同密度的观察路线。
路线布置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
路线所通过的地质界线均应有地质点控制。
2.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要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一致。
记录内容丰富,真实可靠。
地质现象观察仔细、描述准确,依据充分可靠;除详细描述岩性外,沉积岩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的组构特征、变质岩的改造特征及各类产状要素,构造特征、接触关系、矿化蚀变等均要详细描述,并要有相应的照片或素描图;路线地质观察要有连续的记录描述;各种记录描述要有米距控制。
主要(干)路线要有信手剖面,每条路线均要有路线小结。
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
各种注记、批注要规范、合理。
3.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要表示观测线、观测点及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断层、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及地层产状,山地工程、各类化石和样品采集地、矿点、矿化蚀变带等、地质界线的勾绘要真实合理,符合制图原则,标绘要准确无误,与记录一致,要及时着墨。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
地质勘查常⽤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8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 958-89)~为适应地质⼯作改⾰深化和加快地质制图⼯作规范化、标准化和计算机使⽤的需要,制定了这⼀套标准的符号和花纹,以利地质⼯作或其它技术、科学、经济领域等部门使⽤。
1主题内容与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50000区域地质图件(包括详图、平⾯图、地质柱状图、地质横切剖⾯图、矿产图、成矿规律及预测图等)上,地层年代单位符号、岩⽯和矿物符号、各类矿产的矿床、矿点符号等的表⽰⽅法总则。
本标准适⽤于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及室内编图。
对其它⽐例尺的地质图件表⽰符号和花纹也可参照使⽤。
本标准不包括城市地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作的特殊要求内容和以岩⽯地层单位制图即组图上的岩⽯地层单位符号。
2表⽰⽅法的原则2.1为了地质制图不同⽬的的需要,应在相应的地质图件上,表⽰需要的花纹和符号。
2.2表⽰岩⽯和矿物花纹采⽤⿊⾊(或着⾊)或漏空花纹符号,但其花纹符号的原意不变。
2.3岩⽯和矿物花纹的表现形式与岩⽯的分类命名紧密相关,往往侧重岩⽯中的某些特征。
本标准只列岀较常见的各类不同的岩⽯分类主要岩⽯类型。
2.4在制定岩⽯和矿物花纹符号时,遵守下列原则:241注意各种符号的系统性、通⽤性,在同⼀图件上,⼀种符号只能代表⼀种内容含意。
2.4.2对长期习惯通⽤的符号,如⽆原则性错误,尽量保留,但对长期以讹传讹的符号,经查证重新拟定其含意。
2.4.3设计的各种花纹尽量作到含意确切,简单清晰,便于绘制。
2.5使⽤本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时,可在本标准规定的原则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改⾰、创新、设计花纹符号,但绝不能改变已设计的花纹符号之含意。
2.6本标准年代地层单位中的长城(Ch)、蓟县(Jx)、青⽩⼝(Qn)三个系的符号,不同于国际上公认系的符号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2-22发布1989-10-01实施第⼀篇地质图件上使⽤的图例3 地质体单位符号3.1.4.1 Q 第四系3.1年代地层单位符号3.1.1 宇(Eonothem) 3.1.4.2 R 第三系3.1.2 界的符号 3.1.4.3 K ⽩垩系3.121 Cz 新⽣界 3.1.4.4 J 侏罗系3.122 Mz 中⽣界 3.1.4.5 T 三叠系3.1.2.3 Pz 古⽣界 3.1.4.6 P ⼆叠系3.1.2.4 Pt 元古界 3.1.4.7 C ⽯炭系3.1.2.5 Ar 太古界 3.1.4.8 D 泥盆系3.1.2.6 AnC 前寒武 3.1.4.9 S 志留系3.1.2.7 AnZ 前震旦 3.1.4.10 O 奥陶系3.1.2.8 M 3.1.4.11 C 寒武系3.1.3 亚界的符号 3.1.4.12 Z 震旦系3.1.3.1 PZ2 上古⽣界 3.1.4.13 Qn 青⽩⼝系3.1.3.2 Pz1 下古⽣界 3.1.4.14 Jx 蓟县系3.1.3.3 Pt 3 上元古界 3.1.4.15 Ch 长城系3.1.3.4 Pt 2 中元古界 3.1.5 亚系的符号3.1.3.5 Pt1 下元古界 3.1.5.1 N 上第三系3.1.3.6 Ar2 上太古界 3.1.5.2 E 下第三系3.1.3.7 A「1 下太古界 3.1.6 统的符号3.1.4 系的符号 3.1.6.1 Qh 全新统QP3上更新统3.162 Qp 更新统QP2 中更新统3.1.6.21 D3 上泥盆统或泥盆系上统QP1 下更新统 3.1.6.22 D2 中泥盆统或泥盆系中统N2 上新统 3.1.6.23 D1 下泥盆统或泥盆系下统3.163 上第三系N1 中新统 3.1.6.24 S3 上志留统或志留系上统3.1.6.5 E3 渐新统 3.1.6.25 S2 中志留统或志留系中统3.1.6.6 E2 始新统、下第三系 3.1.6.26 S1 下志留统或志留系下统3.167 E1 古新统 3.1.6.27 。
地质调查项目品质检查要求
附件六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要求一、为保证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真实、可靠,提高成果报告的质量,特制定本要求.二、本要求规定检查的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的范围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探矿工程、测绘印制、实验测试、信息技术等专业.三、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的检查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要求、项目设计和地调局的有关要求进行.四、地调局负责组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协调.组织监审专家对局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国土资源部有关直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进行检查.质量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5%.五、大区地调中心负责组织监审专家对本单位和辖区内地方地调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及其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和院校承担的工作项目进行质量抽查.组织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辖区内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20%.六、承担单位对所承担的工作项目野外原始资料组织进行项目组自检100%、互检100%和承担单位的抽检30%.野外原始资料须结合野外实地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提倡承担单位按照GB/T 1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把原始资料的经常性检查工作纳入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和检查验收制.七、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每年定期组织监审专家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组一般由3-5名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八、原始资料检查的重点放在野外.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精度,野外实地检查比例不低于被检查资料的5~10%.相关的专题研究及信息工程项目也应进行原始资料的检查.九、原始资料检查的内容包括工作部署和工作量的使用是否合理得当;搜集、记录到的原始资料是否真实、齐全、清晰、符合野外地质实际情况;原始资料的管理是否规范,日常整理、登记是否规范及时;阶段性的综合整理是否及时、完整等.十、地调项目原始资料的检查实行打分制.检查结果分四个等级:优秀≥90分; 90>良好≥75分;75>合格≥60分;<60分为不合格.优秀:原始资料经检查完全符合技术标准及要求;良好:原始资料经检查符合技术标准及要求;合格:原始资料经检查无重大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技术标准及要求;不合格:原始资料经检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符合技术标准及要求,必须返工重作.各专业原始资料检查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见附表.十一、专家组对原始资料检查结束后,及时向组织检查单位提交检查报告或专题报告,如实反映检查的情况.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始资料,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始资料,在查清原因后,写出专题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十二、原始资料检查后,被检查单位应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向地调局或大区地调中心提交修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被检查单位对原始资料检查中提出的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以专报形式报告地调局或大区地调中心.原始资料的检查报告或专题报告等作为技术资料归档保存.十三、大区地调中心及时将年度原始资料质量检查结果上报地调局, 同时通报辖区内各相关地勘单位.地调局对集中组织的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十四、地调局负责地质调查项目的重大质量事故的查处,也可委托大区地调中心或有关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查处.十五、未列入检查要求和评分标准的,比照相关专业的要求执行.附件6-1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野外项目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3 地下水资源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4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5 区域重力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6 大比例尺地面磁测、高精度磁测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7 电法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8 航空物探测量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9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附件6-10 实验测试质量检查要求附件6-1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工作,是保证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原始资料检查,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做出阶段性的评价.检查过程中除严格按各检查项作出评价和打分外,填写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议意见,并由检查人签字.野外原始资料检查按区域地质调查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一、野外原始资料检查的主要资料1.检查野外工作对设计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2.野外原始资料的检查应侧重于野外实地检查与野外编录资料的检查.重点检查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剖面、手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草图的工作质量;检查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剖面控制程度和主要测试样品采集、工程布设的合理性以及物化遥资料的利用程度.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并给予技术指导,协助项目组解决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填图研究程度和质量.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质量标准1.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以解决地质问题为原则.根据地质复杂程度、航卫片解译程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区,布置不同密度的观察路线.路线布置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路线所通过的地质界线均应有地质点控制.2.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要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一致.记录内容丰富,真实可靠.地质现象观察仔细、描述准确,依据充分可靠;除详细描述岩性外,沉积岩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的组构特征、变质岩的改造特征及各类产状要素,构造特征、接触关系、矿化蚀变等均要详细描述,并要有相应的照片或素描图;路线地质观察要有连续的记录描述;各种记录描述要有米距控制.主要干路线要有信手剖面,每条路线均要有路线小结.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各种注记、批注要规范、合理.3.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要表示观测线、观测点及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断层、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及地层产状,山地工程、各类化石和样品采集地、矿点、矿化蚀变带等、地质界线的勾绘要真实合理,符合制图原则,标绘要准确无误,与记录一致,要及时着墨.4.剖面图编绘方法正确,精度、图示、图例符合要求;分层或分界、采样位置及各种地质要素齐全,与编录一致.图面要整洁、美观,并及时着墨.三、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质量评价及评分使用附表4 野外工作阶段质量检查登记卡100分1.野外路线实地检查:检查地质路线2-4条,评分原则同室内抽查野外记录簿地质点评分表附表1 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登记表打分相同;15分2.野外记录簿室内检查:每幅1:50000图幅检查地质点数不得少于100个,每幅1:250000图幅检查地质点数不得少于200个,使用野外记录地质点评分表附表1 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登记表打分相同;15分3.实测剖面野外实地检查:抽查2-4条.用相应剖面评分卡附表2 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抽样检查记录卡、附表 3 侵入岩实测剖面抽样检查记录卡打分,并求平均分;15分4.实测剖面室内检查:抽查剖面原始编录资料不得少于5条,三大岩类均应有代表性剖面.用相应剖面评分卡附表2: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抽样检查记录卡附表3 侵入岩实测剖面抽样检查记录卡打分,并求平均分;15分5.野外地质草图:地质界线体控制程度及结构合理性、勾绘合理性;20分6.记录与手图、野外地质草图、实际材料图吻合程度.20分附表1 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检查登记表附表2 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抽样检查登记卡附表3 侵入岩实测剖面抽样检查登记卡附表4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验收阶段质量检查登记卡附表5 野外工作阶段质量检查登记卡野外记录地质观察点检查登记表检查者:年月日表注:1.甲、乙、丙、丁级点:①甲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齐全、正确,图文并茂.②乙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齐全、正确,文图基本符合,15项中2/3达到要求,其中有者项目基本全而较详细、完整.③丙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缺项较多,描述简单,文图有多处不符,15项中一半未达到详尽要求,有者过于简单、潦草.④丁级点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缺项很多,有者的内容基本达不到要求的,甚至是错误的,没有意义的地质点.2.构造描述包括沉积构造如层面、层理等,变质、变形构造、断裂构造等详细观察与记录.3.受查各小项目按数字“5、4、3、2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填入栏内,无此项内容小栏打“+”,此项不参加平均计算,某小栏观察漏记记入“0分”,此项参加平均计算.计算被查地质点的得分,用参加平均计算的栏目数,除以总分,所得分四舍五入,依甲5分、乙4分、丙3分和丁2分填入评级栏中.4.样品鉴定结果、批注、着墨等项,可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酌情予以评分.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抽样检查记录卡受检单位:技术负责:表剖面作者:测制时间:年月日检查者:年月日评价:甲级:剖面线选择合理,露头>50%;掩盖地段有揭露或辅助剖面控制,地层接触关系清楚,测制方法正确,分层合理,基本层序清楚,描述详尽,各要素齐全,作图正确,各项资料完备.乙级:剖面线选择较合理,露头尚好,测制较正确,分层尚合理,且进行了基本层序划分编录.描述内容较详细,各要素基本齐全,顶底尚完整,作图较正确,各项资料较完备.丙级:剖面线选择基本合理,但露头达不到30%;分层基本合理,描述较详细;剖面缺少顶底资料.作图基本正确,各项资料基本完备.丁级:①剖面线选择不妥,欠合理;②测制精度亦达不到该比例尺要求;观察内容不正确、有严重错误;露头不好又没有进行合理揭露.③各项资料不尽完备.侵入岩实测剖面抽样检查记录卡表受检单位:技术负责:剖面作者:测制时间:年月日检查者:检查日期:年月日评价:甲级:剖面线选择合理,露头>50%;单位划分合理,各接触关系清楚,测制正确,描述详细;各类要素齐全,作图正确,各项资料完备.乙级:剖面线选择较合理,露头尚好30%〈50%〉;测制较正确,单位划分较合理,描述内容较详细,各类要素较齐全;作图较正确,各项资料较完备.丙级:剖面线选择基本合理;剖面露头达不到30%;单位划分基本合理,但测制不全,描述欠详细;各类要素基本齐全,作图基本正确,各项资料基本完备.丁级:①剖面线选择不妥,欠合理;②测制精度亦达不到该比例尺要求;观察内容不正确、有严重错误;露头不好又没有进行合理揭露.③各项资料不尽完备.附件6—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原始资料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成果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进行野外质量检查,是确保项目原始资料的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要点1.槽、井、坑探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工程布置和施工质量达到地质目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样品副样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2.钻探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布孔和施工质量达到地质目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柱状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岩心及样品副样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3.实测地质剖面原始地质编录路线地质调查原始地质编录参照本项要求:剖面路线选择和控制程度达到地质目的;各点位及沿途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剖面图、柱状图上各项要素齐全、表达准确合理,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4.地质填图原始地质编录: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特征的记录和素描图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内容齐全、简明准确,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采样编录及注记完整、准确无误;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5.矿区有关地质图件编录:矿区平面地质草图、工程布置图、勘探线剖面图、采样平面图等必要的基本工作图件齐全;各种资料在图件上表示及时、准确;图面美观、简洁、清晰.6.采样原始地质编录:样品采集符合要求;样品登记表齐全、准确,并与有关图、文相互吻合;样品分析报告整理及时、准确;内、外检样品比例符合要求.7.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原始地质编录:地质观测线、观测点布置合理,标志、标记清楚;资料收集全面、准确,观测点记录翔实;文、图、表齐全、完善、美观、清晰并相互吻合.8.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管理:原始编录资料保管程序及责任明确;原始编录资料修改按程序进行并注明修改原因,批注人及日期;原始编录资料使用得当. 9.质量管理情况:原始资料自检、互检、抽查记录及修改记录齐全;各类技术标准的实施细则齐全;各类工作质量检验标准齐备,其内容齐全、合适,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规定合适;各类矿产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齐全、得当.二、野外抽查以任务书、设计书和设计审查意见书为主要依据,以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 13687—92和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等为主要技术标准.三、检查组对项目原始资料质量情况、存在问题等作出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提出补充完善工作的意见,形成书面意见,并填写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评分表见附表,由检查组署名后报组织检查单位进行审核.四、对野外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补充完善工作意见,项目实施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便及时解决问题.五、附表使用说明:使用“实测地质剖面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地质填图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探槽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机械岩心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固体岩心钻探钻孔质量评分表”分别对各项具体工作质量进行打分后,综合打分情况填写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评分表,作为项目野外质量检查综合得分.附表1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评分表附表2 实测地质剖面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附表3 地质填图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附表4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附表5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附表6 机械岩心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附表7 固体岩心钻探钻孔质量评分表附表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原始资料野外质量检查评分表项目名称:附表2实测地质剖面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项目名称:注:单剖面评分后加权计总分地质填图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探槽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项目名称:注: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附表5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项目名称:注: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附表6机械岩心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质量评分表项目名称:固体岩心钻探钻孔质量评分表项目名称:注:单工程评分后加权计总分地下水资源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地下水勘查项目野外检查检查是保证地下水勘查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采取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等形式,把好质量关.通过检查充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解决问题办法,作出全面评价,签署检查意见.一、野外工作基本要求1.野外调查地质-水文地质测绘1根据调查区地质、地貌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已有研究资料程度,地质体出露情况以及通行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野外调查路线,调查路线应布设在露头条件良好,能观测较多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的地段.重要的地质、地貌界线均应有观察点控制.2调查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区内地质、地貌及构造、地下水露头及地表水体为原则,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调查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相应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等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观测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及图件相互一致. 2.水文地质物探根据勘查区的具体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程度、工作目标,选择适宜的物探方法.合理使用工作量,一般在研究程度较高区,可采用控制性物探剖面勘测为主;在研究程度较低地区,可先进行物探扫面,初步了解地层及地质构造,在此基础上,布设控制性物探剖面.有钻探施工时,配合勘探孔选位,局部布设较为详细的物探工作,为勘探孔选位提供依据.物探剖面线尽可能通过已知点,通过孔旁测试,正确建模提高勘测成果的准确性.3.水文地质钻探钻孔定位合理、有创意.钻孔设计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尽可能获取更多的资料,解决更多的水文地质问题.施工中严格按批准的设计书执行,各类原档资料记录真实、准确.施工结束,钻孔要有单孔施工总结.4.样品采集及测试各种样品采集要求分布合理,有代表性,目的性强;分析测试、鉴定数据准确可靠;各种测试成果及时登记汇总.5.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区内已有泉、民井及勘探孔,结合调查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布设观测网、站.观测项目应包括水位、水量涌水量、水温、水质等,观测频率按观测对象一般为5~10天,水样在平、枯水期各采集一次.6.资料整理1各类记录、水文地质草图、实际材料图、剖面图、综合水文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样品测试资料各要素齐全.2编图方法正确,精度、图例、比例尺均符合要求.3在分析前人及调查资料基础上提出初步分析成果.4设计进度与实际工作进度.二、野外工作检查内容以中国地调局下达的项目工作任务书和批准的年度工作设计为依据,对野外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质量评述.根据工作性质及重要性,抽查项目工作量的10~30%.检查的主要项目和内容如下:1.地质、水文地质测绘1测绘路线及其布设;2地质及水文地质点的数量、观察描述内容、观测点定位等.2.水文地质物探1物探方法的合理性;2物探工作量的布设;3观测读数及记录;4实测资料整理.3.水文地质钻探1钻孔的目的任务;2钻孔定位;3钻孔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文件;4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记录;5孔深、孔斜、孔径及孔口保护;6岩芯采取、岩性描述及岩芯检验记录表;7简易水文地质观测;8物探测井;9洗井及抽水试验;10原档资料编录、单孔施工总结等.4.动态监测1监测网点技术档案;2监测网点密度;3监测项目、精度及监测频率.5.样品采集及测试1样品种类及采样地点;2样品数量及送检;3分析、测试资料及整理.6.资料整编1野外记录、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2各项工作的整编资料;3编图方法及精度;4资料的初步综合分析.三、野外工作检查评分标准1.野外工作检查评分项目按附表2~8执行.2.各项工作检查评分标准为:1按中国地调局项目任务书及批准的年度工作设计完成任务,充分应用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完成效果好并具创新性,记5分.2按中国地调局项目任务书及批准的年度工作设计完成任务,应用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完成效果好,记4分.③按中国地调局项目任务书及批准的年度工作设计完成任务,工作中无严重失误或缺陷,记3分.④未按中国地调局项目任务书及批准的年度工作设计完成任务,工作中有大的失误或缺陷,记2分. 3各项野外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评定按附表1执行,表中权重比例按中国地调局项目任务书及批准的年度工作设计、项目性质、工作区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确定.附表1 地下水勘查项目野外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汇总表附表2 野外调查点地质点质量检查登记表附表3 泉、井水文地质点野外调查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附表4 水文地质物探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附表5 水文地质钻探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附表6 动态监测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附表7 样品采集及测试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附表8 资料综合分析质量检查验收登记表附表1地下水勘查项目野外工作质量检查验收结果汇总表。
北京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史
北京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史吕金波【摘要】Beijing named as Cradle of Geological Survey in China, which geological research history lasts for 150 years (since September 1863). Geology of Xishan(Western Hills) of Peking is the first fundamental geology monograph by Chinese geological scholars. The discovery of “Yanshanian Movement” and“Homo erectus pekinensis” was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before 1949 in China and world. After 1949, it had completed 1:50000 regional geology survey; published Regional Geologyof Beijing Municipality and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After Tangshan Earthquake, it has started the research on fundamental geology of Beijing plain and promoted research degree of Beijing regional geology. Fundamental geology research will be the direction of Beijing urban geology.%北京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的地方,从1863年9月美国学者庞培莱调查京西地质开始,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的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的
通报
【法规类别】地质勘查工作
【发文字号】中地调函[2012]24号
【发布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
【发布日期】2012.02.07
【实施日期】2012.02.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的通报
(中地调函〔2012〕24号)
各有关单位: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展评领导小组审核、中国地质调查局公示和批准,共评出获奖图幅239项,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136项,对已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23个图幅授予特别荣誉奖。
现予以公布表彰。
我局将在201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期间进行大会表彰,并对获得一等奖的单位和图幅负责人进行现场颁奖,请相关单位派代表参加。
建议获奖单位对获奖图幅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
附件: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字报告及图件),利⽤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资源合理开发利⽤、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类赖以⽣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其利⽤程度和使⽤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在统⼀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作指南。
本⼯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同时参考并引⽤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作实际⽽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作指南起草和执⾏过程中给予的⼤⼒⽀持。
本⼯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
本⼯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负责起草。
本⼯作指南主要起草⼈: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新解⽴业本⼯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录1 适⽤范围(1)2 引⽤标准(1)3 术语定义(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3.2 TIC点编号规则(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5.1 图层命名规则(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6 图层划分(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7.2 ⽔系图层(4)7.3 交通图层(5)7.4 居民地图层(5)7.5 境界图层(6)7.6 地形等⾼线图层(7)7.7 地层图层(8)7.8 ⽕⼭岩图层(12)7.9 ⾮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7.10侵⼊岩(包括变质变形侵⼊体)图层(19) 7.11 脉岩图层(27)7.12 围岩蚀变图层(28)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7.14 断层图层(32)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7.16 矿产图层(35)7.17 产状符号图层(37)7.18其它图元图层(38)8 元数据⽂件格式(44)9 ⼯作流程(44)9.1 项⽬组织(46)9.2 资料准备(46)9.3 图件扫描(48)9.4 图形⽮量化(48)9.5 点线编辑(48)9.6 图⾯检查(48)9.7 图形校正(49)9.8 建⽴拓扑(49)9.9 建⽴分层⽂件(50)9.10 属性编辑(50)9.11 属性录⼊(50)9.12 属性⼀致性检查(50)9.13 图⾯整饰(50)9.14 投影转换(50)9.15 成果输出(51)10 质量监控(52)10.1质量监控体系(52)10.2 数据质量监控(52)11 成果汇交(59)11.1 成果汇交内容(59)11.2 汇交数据⽂件格式(60)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11.5 验收数据检查⽅法(63)11.6 检查评分⽅法(68)11.7 数据复核(70)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法(71) 12.1 建库原图(71)12.2 主要⼯作流程(71)附录A: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作⽇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作指南(2.0版)1 适⽤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例尺地质图建⽴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获奖图幅
7
大老虎店
K49E01901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维杰
8
口头幅
J50E009002
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赵永利
9
骆驼沟幅
K50E016009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胡醒民
10
张台幅
49E018023
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
胡永华
11
大南窑子幅
K49E0190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维杰
王洪亮、李维均
rv
6
巴底幅
H47E006024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胡世华、曾宜君
7
都镇湾幅
H49E010012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赵小明、牛志车
8
白云幅
G50E012020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李讲堂
9
天峨县幅
G48E019021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陆刚、韦文林
10
小觉幅
J49E010023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骨口.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煤山镇幅
H50E0060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克信
2
里庄幅
H47E023024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廖忠礼
3
牛心台幅
K51E016016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立东
4
亚练幅
G47E023015
厶南省地质调查院
段向东
5
孙家岔幅
J49E006010
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关培彦
16
大滩幅
K49E017017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李玉玺
17
马池幅
I49E019002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王向利、王北颖
18
喀拉塔格幅
K46E015010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李建星
19
裤子山幅
K46E015009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李建星
20
英守堡子幅
K51E015016
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
杜凤军
5
古洞道幅
J49E014016
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张建中、米广尧
6
上社幅
J49E011022
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高建平
7
大老虎店
K49E01901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维杰
8
口头幅
J50E009002
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赵永利
9
骆驼沟幅
14
四峡口幅
I49E017007
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罗彤、刘曦鹏、潘长利
15
鱼卡沟幅
J46E013020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惠初
16
垭城寨幅
H49E007002
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黄新兵
17
勒青贡幅
I47E022019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谢启兴
18
东京城镇幅
L52E02401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李树才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所
田树信
6
田黄幅
I50E004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庄育勋
7
御枣口幅
J49E010022
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孙占亮、王权
8
东莞市幅
F49E006023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吴甲添
9
大汊口幅
H50E015018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
程光华
10
大同营幅
K49E018017
三等奖获奖名单(1: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紫石口幅
J50E002006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调所
李广栋
2
孟家庄幅
J49E010024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张双增、谷永昌、刘增校
3
卢氏县幅
I49E012013
河南省地质矿产厅区域地质调查队
卢书炜
4
邵原镇幅
I49E006017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夏军、徐家聪
24
夏茂幅
G50E009015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林亨财
25
阿湖镇幅
I50E010019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潘明宝
26
王村口幅
H50E022020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张岩
27
总铺幅
I50E020015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夏军、徐家聪
28
大井镇幅
F49E012012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孙占亮
39
土旺幅
I50E00401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庄育勋
40
大兴县幅
J50E002010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吕金波
41
玻璃庙幅
K48E019019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刘永顺
42
多伦县幅
K50E01101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志达
43
官道口幅
I49E011013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李玉玺
11
团泊口幅
J49E009024
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肖文暹、赵永利
12
梅城镇幅
H50E015022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罗以达
13
五大连池农场幅
M52E020001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韩松山、丘顺帆
14
博科乡幅
H47E024020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王康明
15
弓长岭幅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张宏宝
34
栾川县幅
I49E014015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杜凤军
35
白家营子幅
K50E0120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白志达
36
南甸幅
J50E010001
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赵永利
37
仓头幅
I49E007017
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
杜凤军
38
南庄幅
J49E010021
曾庆高
二等奖获奖名单(1:2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麻扎幅
神仙湾幅
J43C004004 I43C001004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计文化、郝俊武
2
临沧县幅
滚龙幅
F47C001002 F47C001003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张志斌
3
呼中镇幅
N51C00400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周兴福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颜铁增
13
宣城市幅
H50C002004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戴圣潜、周存亭、储东如
14
上饶市幅
H50C004003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楼法生
15
周宁县幅
G50C001004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卢清地
16
杭州市幅
H51C002001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陈忠大
17
太湖县幅
H50C00200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谢国刚
8
当雄幅
H46C00200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吴珍汉
9
亚热区幅
H44C001003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张计东
10
查多岗日幅
I45C002001
广西区地质调查院
陆济璞
11
安庆市幅
H50C001003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杜建国、许卫、孙承云
12
金华市幅
H50C003004
2
布喀达坂峰幅
J47C00400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王秉璋
3
苏吾什杰幅
J45C002004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永和
4
江孜县幅
H45C0040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刘文灿
5
聂拉木县幅
H45C004002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朱同兴
6
石渠县幅
I47C004002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王全伟、王康明
7
措麦区幅
H45C00200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贾和义、许立权
15
大连市幅
J51C002002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李显东
16
开县幅
H49C001001
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李伦炯
17
宝鸡市幅
I48C002004
陕西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李海平、陈隽璐、张战武
18
黑虎岭幅
I45C002003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朱同兴
王忠
24
库郎米其提幅
J46C003001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拜永山
25
包头幅
K49C004002
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刘正宏、徐仲元
26
多巴区幅
H45C001004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曲永贵
27
托和平错幅
I44C002004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魏荣珠、王权
28
汉中市幅
I48C003004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王北颖、陈龙刚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黄志安、关培彦
49
羊山镇幅
K51E017002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刘文海
50
胜利幅
K51E017001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大连分院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崔建堂、罗乾周
10
改则幅
I45C004001
西藏区地质调查院
毛国政
11
铜仁市幅
G49C001001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张慧
12
巴音乌拉幅
L49C004004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李玉玺、张玉清
13
大黑山幅
K46C003002
新疆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所
郭华春
14
白云鄂博幅
K49C003002
张立东
5
纯池幅
G50E005022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卢清地
6
井儿沟幅
K50E2400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闵隆瑞、迟振卿
特别荣誉奖获奖名单(1:25万区调)
序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1
克克吐鲁克幅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
J43C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