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合集下载

老舍《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老舍《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老舍《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老舍《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舍《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

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

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PPT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PPT

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
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 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
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
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喜爱之情。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你又体会到了什 么?
9/20/2016
A、从“味、色、声”上体会到除夕真热 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 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 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 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 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B、从人们的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 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 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9/20/2016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 线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 事件过程。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 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 索 )。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 备过年的情形 第二部分(7--12 节):写除夕、正月初 一及元宵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3节):春节结束
.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 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 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 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 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 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 者就更多。
时间
风俗习惯
感受{用词概 括}
腊月初旬到二十三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买爆竹、 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上《北京的春节》这节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课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

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

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

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 《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 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 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 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 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 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 “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 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 事件过程。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 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 索)。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 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 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 元宵节的情况。锣爆鼓竹喧声








-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 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 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 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 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 扭。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 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 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 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 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 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 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 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 震动文坛。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北京的春节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北京的春节

I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弓倾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3. 教学用具ppt4. 标签六年级|教学过程一、播放《小孩小孩你别馋》视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观看视频,看视频讲了中华民族的哪个传统节日。

2 •说一说对春节的了解。

3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 •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

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3)认读难写的字和难记的字:醋、翡翠、截然不同、榛子等。

儿化韵:杂拌儿、玩意儿。

【设计意图】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解答疑问,为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对联”“各色的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这些词语是热闹的具体表现。点拨: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北京 除夕的热闹场景,让人感受到北京春节欢乐祥和的场面以及 浓郁的民俗文化。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 有何意义及作用?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 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 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 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
簧、魔术。③指东西;事物。例句:这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看起来很有趣。
【空竹】 :一种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传统健身玩具。
【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 变更。例句:春天是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 【彩排】 :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
【一擦黑】 :方言。天快要黑的时候。
里的特别意义。
“彩排”的原意为“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
行化装排演”,这里将过小年说成是过春节的“彩
排”,表现了过小年时热闹非凡的景象,也预示着过 春节更加隆重。
4.老舍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老舍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从年菜的香味到新衣、对联、 年画的色彩,到鞭炮的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 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新衣”“红红的
北 京 的 春 节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新春之
际,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家家灯火 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好不热闹的一番景象!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的胡同里,去过一次京味儿 十足的春节!
一、初读感知 1.背景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ppt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ppt
1、积累文中的字音词义。 2.继续学习课文。
2.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 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 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 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正 月十五。
3.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文章按时间顺序写的(腊八、 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 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 九)。
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竹பைடு நூலகம்










老舍
整体感知:
1.北京的春节从那一天开始, 到那一天结束?
2.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 些?
3.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 的?
读课文回答问题:
1.北京的春节是从那一 天开始?到那一天结束?
(腊月初旬开始,正月 十九结束)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 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再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 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细读课文:
说说本文作者都写了哪些风俗习 惯?
说说你家乡的 春节习俗。
布置作业: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6 北京的春节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6 北京的春节PPT、优质教学课件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父亲
引导
伟大英雄
2.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父:有
)。
( )画,第三画是( 理:有( ) )。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 )。
三画是( 四. 作业
)。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练习 6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 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音序发查字典。 教具学具准备:字典、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 6。
作业设计: 课内:查字典、认读词句、写字、读背、说话。 课外:读背成语、谚语。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破折号,解释说明的作用。
问题1:除夕夜是什么样子的? 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灯火通宵” “ 日夜不绝 ” 感受到了除夕的热闹
⑦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 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 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家家灯火通 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 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 岁。
作者简介
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生于北京。 1918年夏天,他以优 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 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 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 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 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生字组词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生字组词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生字组词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北京的春节》生字组词人教版《北京的春节》生字【旬】读音:xún巧记:“句”中多“一”横,十天走一程。

字义:①十天叫一旬,一个月有三旬,分称上旬、中旬、下旬②指十岁组词:①初旬上旬旬月之间②年过六旬造字:指事法造句:我们决定这个月的初旬去郊游。

笔顺:“勹”要写得方正、舒展;“日”要写得窄一些。

字歌:六旬老人家嶙峋爱养花遇事询问他笑似绚烂花2《北京的春节》生字【熬】读音:á巧记:“敖”包相聚好,起火(灬)受不了。

字义:①久煮②忍受,耐苦支撑组词:①熬粥熬药熬盐②熬夜煎熬熬磨熬年头儿病痛难熬造字:形声法造句:为了早日完成这项任务,爸爸经常熬夜工作。

笔顺:“敖”三横布白均匀,捺画舒展;四点底托上。

3《北京的春节》生字【蒜】读音:suàn巧记:“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艹)。

字义:大蒜,草本植物,花白色,叶和花轴嫩时可以吃。

地下茎通常分瓣,味辣,可供调味用组词:蒜苗大蒜蒜头蒜瓣蒜泥造字:形声法造句:爸爸今天亲自下厨给我做了蒜苗炒鸡蛋。

笔顺:下部“示”左小右大,横画上短下长。

4《北京的春节》生字【醋】读音:ù巧记:“昔”日半边酒(酉),味道酸溜溜。

字义:①调味用的有酸味的液体②指嫉妒组词:①陈醋米醋②醋意吃醋醋劲儿醋坛子造字:形声法造句:西的陈醋驰名全国。

笔顺:“昔”的两横上短下长,“日”不宜过大。

字歌:酉时朋友到酷热已全消酒香人陶醉陈醋味道好《北京的春节》生字【饺】读音:iǎ巧记:饭刚一半(饣),就上六把叉(交)。

字义:包成半圆形的有馅的面食组词:饺子蒸饺水饺儿烫面饺儿造字:形声法造句:我的小弟弟最爱吃饺子了。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横短,下部撇捺协调,舒展有力。

6《北京的春节》生字【翡】读音:fěi巧记:“羽”毛“非”下种,长成绿宝石。

字义:【翡翠】a一种半透明、有光泽的玉,多为绿色、蓝绿色b鸟名,嘴长而直,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组词:翡翠造字:形声法造句:妈妈戴着一条翡翠项链。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精品课件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精品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赏 图 感 受
歌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 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 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 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八、二十三小 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 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正月初 一、正月十五。
年前——繁忙
过年——热闹
结束——祥和
交流体会
再读课文
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深入体会 北京春节的习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结北 构京 梳的 理春
1. 北京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不 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 俗习惯。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其民 风民俗更是多姿多彩,穿新衣、贴年画、吃饺子、放 爆竹……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一起去北京过春节吧。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现 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品大多 取材于下层居民的生活,尤其善于运用精确流 畅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1950年因创作话 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 术家”荣誉称号。

开始——腊月的初旬 彩排——腊月二十三 第一个高潮——除夕 第二个高潮——初一 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
本课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课件PPT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课件PPT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 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 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 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 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 扭。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 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 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 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 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 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 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 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 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 《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 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 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 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 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 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 “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 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 事件过程。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 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 索)。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 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 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
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
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
震动文坛。
2021/7/24
3
生字注音:
初旬(xún) 熬(áo )粥 小型(xíng) 饺(jiǎo)子 胶枣(zǎo) 搀和( huo) 风筝(zhēng)鞭(biā )炮 麦(mài)芽糖 寺(sì)院 小贩(n fàn)摆摊( tān) 逛(guàng)庙会 毛驴(lǘ)水浒(hǔ)
这段话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呢?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你又体会到了什
2021/7/24
么?
19
A、从“味、色、声”上体会到除夕真热 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 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 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 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 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B、从人们的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 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
② 描写的特色:具体,形象,逼真,多
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
2021/7/24
40
2021/7/24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 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 饭,守岁
男人拜年、女人待客、 逛庙会、
看花灯、放花炮、吃元 宵
春节结束
繁忙 热闹 平静 41
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 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 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 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 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喜爱之情。
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 同”,表现在哪些方面?(悠闲、快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北京的春节》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6《北京的春节》课件

•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
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
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
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
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PPT学习交流
35
•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 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 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 神贺辰。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 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 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 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 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接财 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 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 骑黑虎,极其威武。
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
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PPT学习交流
8
北京的春节习俗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
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
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
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
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
批”,内廷、王公府第,
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
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
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
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
喜”,屋外贴上“出门见
喜”,院内贴“全院生辉”
等春条。
PPT学习交流
9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8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8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8篇】《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二、说教学目标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交流汇报。

老师板书:腊八__腊月十三__除夕__正月初一__正月十五__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语文主题学习”课型——精读引领课
6北京的春节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农村小学孙洪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主题丛书
【教学流程】
一、认读生词,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同学们,第六课的生字新词,你会认读了吗?请“开火车”,跟读一遍。

2.在单元导读课上,我们和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都是什么时间?
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
3.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4.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把握,分清详略
1.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体会描写的重点语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补充批注。

结合学习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三、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补充批注,完成学案,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交流: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四个部分是课文祥写的重点段落,要研读要汇报,让学生充分阅读、批注后,分别由四个小组来汇报。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刚才,我们深入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好,那么好,还有哪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
2.学生组内讨论。

为什么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

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五、主题拓展、课外阅读
1.过渡语: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

其实,春节作为我国最传统的节日,每个人对他都有不同的回忆与感受。

现在让我们阅读《童谣中的年》,去感受关于最初的记忆与思念。

2.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3.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4.班内交流、展示文中相关描写,继续体会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感悟文章的写法。

5.说一说:你记忆中的年是怎样的呢?(也可书写)
六、家庭作业
1.本课生字抄写两遍;
2.阅读“课文链接”中的内容,做批注;
3.阅读语文主题丛书《藏在你我心中的中国年》,思考文章的写法。

【板书设计】
6 北京的春节
腊八忙碌
除夕热闹详略得当
正月初一悠闲突出重点
元宵红火美丽
【教学反思】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独具特色的独白风格,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喜过春节的心情,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我所教授的这堂课做出如下总结:
一、整体感与细节化相结合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感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舍先生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调节课堂氛围。

由于本文内容比较多,我挑选出了最能代表春节氛围的两个日子——除夕和元宵来进行部分感悟和分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朗读相应的自然段,并对段落中的部分词语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几百盏”代表了灯的数量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反映出了元宵灯会灯的种类多等等,让学生在整体上和字里行间体会老舍语言的感染力和精确性。

二、图、文、音相结合的多媒体运用
本文是一篇基调明显的文章,要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充分感受老舍笔下的春节是一个热闹、欢快的年节。

因此,我运用了带有过年气氛的图片、音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活动、场景和食品。

三、紧扣课程改革、拓展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本知识,有效地进行了拓展。

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一些有关春节的其他文章。

利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资源共享,不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也使学生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

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领略人类文化中地奇珍异宝。

通过课外拓展,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通过有目的的课外拓展,更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教材。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和适当的课外拓展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效地。

两者相辅相成,无一可以偏废。

三、反思不足:
综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我发现如下不足之处:
1.由于课文的篇幅长,内容多,导致我对课文时间的把握不好,在小组汇报、师生交流部分耗时过多,以致具体段落和句子的分析不够深入,朗读不够。

2.老舍的语言精练,京味儿足,形成了和其他作者不一样的写作特色,我在上课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在文中的体味和解说,没有充分展现出老舍语言的魅力和特色。

虽然我的这堂课有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每一门
课都是一门艺术,都有着它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只要我们勤于反思,勤于总结,我们一定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成长,得到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