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弊大于利
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
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文学院1002 陈建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经过长期(近代)发展和短期隐没。
时至当前,又掀起的一股不小的国学热潮。
那么,对此,我们该如何看待?下面,我浅谈下我的看法。
一、当前的“国学热”是对当前新的西学东渐的自觉抵制。
自近代西学东渐、文化分流转型以来,为区别于西学,时人把我国的“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统统称之为“国学”,西学繁衍于东土,东学式微,现代自五四以来的新青年运动前后,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
在我看来,这是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自觉抵制。
虽然结果是重思想的国学在重器物实际的西学面前捉襟见肘。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而中西文化的的碰撞融合似乎总没停过。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近代直到现在,西方的许多东西都优于我们。
因此我认为新的西学东渐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在继续。
西方的科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都在被国人吸收模仿。
在这种国人对外来文化的热情远远高于对本土文化的境况下,似乎又出现了明清时期的中西论战,只不过更加隐秘和文明了。
两种文化的融合总要经过长期的磨合,改革开放后,中西交流更加频繁。
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相对于我们本土文化显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外语和西式服装日趋时髦,百家经典和中式服装被束之高阁。
在这种情况下,本土文化自觉地展开了文化的自卫反击战:国学热为代表的“崇中”思潮应运而生。
所以我认为,国学热不是单纯的几个文人,几家组织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入侵”的自觉抵制。
这种抵制由来已久,如果本土文化再弱于外来文化,则还会继续。
二、国学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土人们在精神方面对本土文化的渴求。
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当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
谈谈对当今“国学热”的看法
谈谈对当今“国学热”的看法对当今“国学热”的看法:(1)“国学热”释义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方面,这些既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
国学热即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
于是这些学者就进而以不同方式进行了不同影响的宣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
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2)“国学热”产生的原因①经济等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提高“国学热”的出现与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当我们试图从传统中寻找能代表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时,挖掘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中有价值、有益的思想资源就成为很自然的事,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这是当今国学热产生的一个原因。
②港台地区第三代、第四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努力“国学热”的兴起与港台地区第三代、第四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当代新儒学家们以接续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主张在西方文化面前,应该完好地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国民精神。
他们著书立说,四处讲学,身体力行,在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影响。
他们的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陆续续在大陆出版并广为流传,大陆学者也兴起了对港台新儒学学者及其思想的研究高潮。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交流的不断扩大,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儒家文化热和国学热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③海外华人的推动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种祭祀活动,如祭祀伏羲、祭祀黄帝、祭祀大禹、祭祀孔子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回到祖国,共同祭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道德始祖,这些海外华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认同作为一种外力,也推动了当前国内国学热的升温。
国学热调查报告
国学热调查报告国学热调查报告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通过对国学热的调查,探讨人们对国学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国学热的原因和影响。
一、国学的定义和内涵国学,简单来说,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体系,包括儒家经典、史书、诗词、礼仪等内容。
国学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国家认同感。
二、国学热的原因1.文化自信的回归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也逐渐上升。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身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认同感。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年轻一代的文化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对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感逐渐降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而国学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的方式,能够满足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和探索。
3.教育改革的推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
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教育的问题,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国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三、人们对国学的认知和态度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国学的认知和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1.认知层面大部分受访者对于国学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经典著作和名人名言的层面,对于国学的深度和广度了解有限。
而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士对国学的认知更加全面,能够从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层面来理解国学的内涵。
2.态度层面对于国学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他们认为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国学持冷漠或者抵触的态度,认为国学过于古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四、国学热的影响国学热的兴起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学热的兴起促使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如何看待国学热现象
如何看待国学热现象:何谓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一般认为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但国学是不能和儒学或经学化等号的。
它包括我国传统的哲学、史学、文学等。
而“国学热”简单来说即是一种探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国学热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以《河殇》为代表,而后90年代国学热进入公共领域,以《人民日报》发表的《久违了,“国学”》为标志,2004年,对读经事件的争论,《甲申文化宣言》的签布,与《原道》十年纪念这三件事,预示着另一场国学热的开始,而后06年的《百家讲坛》等事件使国学热持续升温。
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呢?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和我们这个正在迅猛发展着的国家有关。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极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国民开始越来越重视文化道德法制层次的东西。
我国打开国门发展经济,在接收西方的文化的同时,对自身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了解的欲望也相应越来越迫切了。
其次,临近国家,如日本,韩国不仅在经济上迅猛发展,对社会文化塑造的重视,让我们感受到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寻根)的重要。
另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逐渐清晰,这种国力的日益强大,更加需要一种“文化认同”,要拉近国家与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光靠经济是不行的,必须有某种“文化认同”,形成“公共性”。
最后一点,我认为必提不可的一点:当今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严重,人们感伤“小悦悦”惨痛命运的同时,更慨叹社会的冷漠,人情的缺失。
不仅如此,当今社会,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横行,人们渴望从传统的仁义道德中唤醒人们的意识。
因此,我觉得国学热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在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不该遏制和批判的。
但是,现今掀起这股热潮的方式我真的不敢苟同。
儿童读经、大众理解国学经典、评选“国学大师”、重建私塾,重设传统节日……我觉得这些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用来给3~12岁的儿童背诵。
_国学热_文化复兴还是热炒恶俗
工人日报/2007年/8月/30日/第005版科教周刊8月19日,武汉大学乾元国学讲堂在珞珈山上悄然开班。
首批20名学员在未来的一年里,要花2.8万元在这座百年名校接受24天的博导国学培训,这也成为近年来“国学热”中的一个缩影——“国学热”,文化复兴还是热炒恶俗本报记者邹明强国学普及适当借助商业运作的力量,能加快国学走向大众的脚步,但绝不能急功近利和过于商业化,将国学作为牟取名利的工具,就丧失了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作用“国学热”近来新闻不断。
8月19日,武汉大学乾元国学讲堂在珞珈山上悄然开班,首批20名学员,在未来的一年里,要花2.8万元在这座百年名校接受24天的博导国学培训。
几乎与此同时,湖北人孙兴建出资250余万元,在家乡新洲双柳镇盖了座占地8.5亩的云深书院,免费向村民传播儒家文化。
宜昌市西陵区东山小学的国学课堂也正式开班,学生们穿着传统汉服,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论语》……一时间,“国学热”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此轮“国学热”,有着国际化的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很多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与中国人打交道,就必须了解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国外人士的追捧,快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大众通俗传媒是一种极好的介质。
由此,中国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在国外赢得了观众,精明的传媒人从中看到了市场先机,凤凰卫视与湖南卫视率先合作,向海外推出了“千年讲堂”这档国学大众传播节目,国内的一些视觉媒体也大举跟进,出现了一轮“国学热”。
市场上“俗讲”,象牙塔就“正说”武汉大学乾元国学讲堂为何收2.8万元的高额学费,有关方面解释,这是一道门槛,确保高端培训,实现精英传播。
据介绍,武大乾元国学讲堂由近20名博士生导师执教,其中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哲学名家郭齐勇等,还将聘请校外学者来授课。
课程包括国学概论、四书解读、说文解字、正说三国、佛禅义理、唐宋诗词品析等。
如何看待当下国学热
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学语文论文题目:如何看待当下国学热专业:新闻系班级:二班学生姓名:李凤鸣学号:20111714指导老师:彭文良如何看待当下国学热 ................................................................................................... - 3 - “国学热”兴起的原因.................................................................................................. - 3 -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 3 - 学界与媒体联手.......................................................................................................... - 4 - 国学热的意义.............................................................................................................. - 4 - 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4 - 当前国学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 6 - 当前国学热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6 - 批判的看待当下“国学热”...................................................................................... - 6 - 忧虑一,国学商业化.................................................................................................. - 6 - 忧虑二,讲求形式的肤浅复古也是颇遭非议的。
国学回归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
国学回归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对方辩友一起讨论国学回归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利弊问题。
我方今天的观点是国学回归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
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
国学回归是指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
发展是指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漫长的过程。
今天我方判定这一辩题的标准是国学回归是否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和和谐。
下面我方将从社会所囊括的三个方面分三点为大家进行论证。
第一,从中国社会关系来看,国学回归有利于社会精神素质的普遍提升。
如今,社会节奏的骤然加快,使现代很多人陷入迷茫,拜金、利己主义,人性冷漠这些话题一度甚嚣尘上。
借着国学回归的热潮,我们可以倡导和谐社会,比如在中小学教育中纷纷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国学的熏陶;媒体加大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直观的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从而使更多的人愿意献出爱心。
让更多的人敢于去扶起跌倒在身旁的老人,让“小月月”事件不再发生,就此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公民精神素质,为社会的稳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纵然国学中有腐朽的东西,但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那些腐朽的东西必然会被时代剔除。
第二,从中国社会制度来看,国学的回归有利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今天我方承认过去的国学所包含的很多东西不适合甚至会阻碍今天我们社会的发展。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学渐渐被大家赋予了更加广泛而新颖的内涵。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国学已不仅仅是以儒学为主旧有传统文化(跟定义有点冲突啊)。
国学同样在创新,同样在经历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说今天的国学已经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
儒家所倡导的德治,道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维,法家所主张的“信赏必罚”管理方略均已积淀在如今的国学之中,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第三,从中国社会环境来看,国学的回归有利于使我国民族文化向品牌化发展。
不管如何,一个国家必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没有文化就不能称作国家。
关于“国学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学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几点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和智慧,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部分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认知上的偏移甚至是忽视。
而近年来,“国学热”逐渐兴起,一些人开始重新关注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迎来现代化的复兴呢?本文就从不同角度探讨“国学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我们要明白“国学热”是怎样兴起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和需求。
国家也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人们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热”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活动,逐渐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学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国学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
一些古代的经典作品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现代的解读和演绎,可以为当代人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传统文化也可以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提供一种借鉴和补充,引导人们更好地应对当下的种种挑战。
“国学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学术研究支持,现有的专业人才和研究机构还不足以满足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一些人对“国学热”持有过于功利的态度,只是抱着一种跟风的心态,而非真正深入研究和理解传统文化。
这样的现象如果长期存在,将可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人从小就接触和熟悉传统文化。
学者解读国学热:“热度”不够?乱象频现
学者解读国学热:“热度”不够?乱象频现日前,有媒体爆出著名主持人汪涵在长沙办私塾教《论语》。
再看看近年来各地争相开办的国学班、诵读团,以于丹为代表的不少学者也通过《百家讲坛》讲国学红遍全国,几年来大众对国学空前关注,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潮。
那么,国学究竟有多热?1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陕西国学专家韩星,回到西安举办了一场讲座,记者请他来解读眼下的国学热潮。
在他看来,“国学其实不够热,因为目前国学对大众的影响很有限。
”记者肖雪国学似乎很热日前有网友爆料,汪涵在长沙九峰山一带租房隐居。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房子是汪涵租的,听说5万元一年租了20年。
”后来汪涵也证实,他是租了那个地方,现在交给了他的一个朋友,“开了一个国学班,招了几个小孩,请老师在教国学”。
对于汪涵办国学班,有网友表示力挺,也有网友表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星效应再次带动了网友对国学的关注。
近年来,国学的确很热,在前不久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上,有数据显示全国有20多所高校已成立了国学院,其中仅武汉就有三所,陕西目前虽然还没有,但是宝鸡文理学院已表示正在筹备中。
除此之外,各地的私塾、书院等民间教授国学的机构更是数不胜数,我省大大小小的相关机构就有十余家。
还有不少中小学也纷纷开设了此类课程,西安远东二中已坚持4年将《弟子规》等国学读本引入课堂。
另外,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鼓励孩子诵读经典,很多企业管理者开始热衷于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管理策略,许多市民也加入了学习国学的行列。
仅我市2012年举办的大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就达到了十余次。
国学热的“热度”还不够然而,在韩星教授看来,国学依然还不够热,而且眼下的这种热也有些表面化。
韩星教授一直致力于儒学思想研究,曾任陕师大儒学研究所所长。
他认为,近年来学界和大众的确非常关注国学,很多学者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国学研究毕竟要作用于普通市民。
“于丹讲《论语》虽然只强调了其中励志的成分,但还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传统经典的价值。
国学原本就不该热
◎文世奎
与其说 当前 是 国学 的虚 热 , 不 如说 是 国学 的病态 。 从专诵经 书的幼童 国学 私塾 , 到 天价
学 费 的老 总 国学班 ;从 戏说历 史 的 电视剧 , 到各 种奇谈怪 论 的 国学 文化说 书 式的讲座 , 有多
少是真正 的振兴 国学 ? 学者责任 的缺失和媒体对 公众 的误导 是一 个重要 原 因 。 国学虚 热 、 缺
虚 热 , 对青 少年 的贻 误 不 容 忽 视 。 排一 出恶 搞 ((红 楼 梦))的话 剧 , 发表 几 篇 “ 司 马 相 如 劫 财 劫
色 , 涉嫌包 二 奶 ” 、 “ 诸葛 亮是 中国最 虚伪 的男 人 ” 之 类 的怪论 以赚取 眼球 等 , 在学 界 层 出不
穷
。
当专业
的“ 学者”
明锋
国学虚 热 并非国学尽 是糟粕 , 而是时代使然 。 现今的时代是人类 即将 星 际旅行 的时代 , 地球 知识 即将成 为我们 的“ 国学 ” , 我们应 吸收人 类一 切先进 的有助于 自身发展 的文化 , 而 不 应 产生 自恋 情 绪 , 把玩 国学 不 已 。 国学 是 传统 他 , 曾经辉 煌 过 , 但 在 今天 对 国学 也 要摆 正 心 态 , 顺 其 自然 。 该去 则去 , 去 得 舒 坦 ;该 兴 则兴 , 兴得 自然 。 生 存去 留交给时代 ,让 时 代来 主 宰 , 不必杞人忧天 !
少
文
化
的浮躁
使
国学
的普
及
传播
逐
步
走
向恶
俗化
。
国学
的
内容
不
外
乎
三
点
一
论国学热
论当前“国学热”现象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国家,作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核心,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学的兴起便成了一个必然性的趋势。
如今伴随着大众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国学不再仅限于学术界,而是在大众中普及。
一些电视节目像百家讲坛这类的都纷纷涌现出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
这些国学大师向世人解读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有易中天品《三国》,于丹《庄子》心得等等。
但这些却是在整个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为了迎合市场的一种快餐文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的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儒家的经典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那些人解读经典只是迎合大多数人追求文化的现世意义和价值。
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不可能通过说几句话就可以把它诠释出来的。
这需要后世人去慢慢揣摩和研究。
当然,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努力寻求一种民族精神的归属感,国学中的文化精髓足以让国人自豪和骄傲。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有古有今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如今这种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国学开始渐渐被人们忽视,所以人们必须自觉肩负起弘扬国学的责任。
国学是国家的一个文化品牌,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国学,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家间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国人把许多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都翻阅出来,希望可以找到能够代表民族精神的精髓,再将它大众化,以此来引发国人的关注,从而大大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另外,在当前物欲横流,金钱观充斥的这个时代,人们内心开始变得浮躁起来,不再平静。
一些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也开始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不时地有新闻报道一些道德沦丧,人性缺失的事故,这个时代的人到底怎么了?法律不是万能的,但人心是万能的,有时候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到底该做什么?怎样做?因此,在这个时候,国学就兴起了。
人们把这些文化精髓拿来讨论和研究,希望能以此来平静自己的内心,从而审视自己,为自己重新定位。
关于中小学“国学热”的冷思考
国学热的利益相关者
01
02
03
04
学生与家长
他们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受益者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获得 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审美情 趣等方面的提升。
教育机构
包括各类中小学、培训机构和 高校等,国学热为他们提供了 新的教育内容和机会,有助于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收益。
政府
通过推动国学热,有助于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 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推动教育改革
国学热的兴起也对教育改 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有助于推动教育体制的 完善和发展。
04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改进建议
完善国学教育体系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制定针对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国学 教育的实施。
建立科学的教材体系
组织专家和学者编写适合中小学的国学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 性和适用性。
近年来,中小学“国学热”现象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 关注。这一现象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得到重视 ,以及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
另外,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浮躁、功利心态,人们对 于精神世界的追求逐渐淡漠,这也促使一些人开始反 思自身文化传统,寻求内心宁静与精神依托。国学作 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
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 教学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兴 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促进国学教育与现代教 育的融合
建立完善的国学教育课 程体系
对未来国学教育的建议和展望
01
02
03
04
加强国学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提高国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推动国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加强国际间的国学交流与合作
THANK YOU
热得离谱的“国学”
圃
H mo 9s 众说 u 州 … u
op i i s n on
推 波 助 澜 之 下 ,更 不 具 有 什 么 深 刻 的意 义 。它无非 是一 个 与 时俱进 的名 词 而已 。
从孔夫子到今天 ,儒家的命脉未绝,其实
与 “ 国学 ”也没 有什 么直接 关系 ,端 在总
有那 么一 批人 ,抱着相似的 目的努力读
互口
e s
热得 离谱 的 “ 国学”
文 {潇筱 子
件 ,一个 是治传 统学 术有成 就 ,一个 要足 够 老 。在 当代 ,当 国学 大 师只 有 一 个 条 件 :足够老 。所 以 ,明明是 西语 学者 的季 羡林 也成 了国学 大师 。二是 国学 热进一 步 托高 了中 国的 民族主 义 ,对 国计 民生 以及 公共 事业没 有任 何好处 。三 则是 国学热 和
立 。特为 一时代 的名 词 。其 范 围所及 ,何 之 不入 流的武 术都 装到 国学里 来 。败 坏了 的保证 天下 臣 民的道德 规范 。总 而言之 , 者应 列 国学 ,何 者则 否 ,实难判 别 。”这 国 学一 词 ,也 败 坏 了 传 统 文 化 。学 术界 经学 的核心 ,也 就是儒 学的 核心 ,是为 整 句话 我深 深赞 同 ,学 术乃天 下之 公器 ,并 呢 ,严 谨一 点 、通 俗一 点就会说 “ 国学就 个天 下 、为整个 人类立 法 ,让人 类都生 活 无专 属某 国某 民之专利 。况 且在 当下浮 躁 是 经史子 集 ” ,这 话看似 不差 ,实则 仍然 在道 德 、正 义 等普 世 价 值 所 规 范 的 社 会 的 国学热潮 下 ,这一 名词尤 其令 我唯恐 避 是 把一个 笼统 的传 统文化 称之 为 国学 。试 中 。经学 ,绝非 现代 人所误 解古 代的 “ 专
GUOXUE
国学热”背后的“冷思考”近几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往总在“冷板凳”上“冷眼”看着文化变迁的“国学”一下子成了众星捧月的香饽饽。
但对于当前的“国学热”,也需要一些冷思考,以免这“热量”灼伤了大众,也灼伤了国学本身。
在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却仿佛是一名隐者,与世俗隔绝。
但前两年《百家讲坛》推出了一系列讲座之后,国学便倾刻间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其实,国学本不该被冷淡,国学热无疑是国人的觉醒,可谓是“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有望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让国人在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冲击时学会了捍卫自己的民族之根。
出发点固然是好的,只是这“热度”有时会让国学不堪重负。
首先要看到的是国学热背后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商业利用。
太多的商家都看到了国学热所带来的商业价值,经济利益的诱惑让这些商家注重商业利用、商业炒作多于对其人文价值的宣传,破坏了国学热的初衷。
且不说所谓的国学类作品的盲目出版让许多并不纯正的文学,并不正确的观点侵染大众的心灵,那些以国学之名实为骗取财物而开办的高价国学班、私塾班更是借一次次炒作欺骗一些盲目的大众,从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更严重的是他们歪曲和糟蹋了国学,使国学成为了错误观念下商品经济的牺牲品,让人痛心不已。
国学热不应该与过分的商业利益挂钩,不论是接受者或是传播者都应该维护其文学的纯粹性。
许多商家将国学热看成是一次敛财的最好时机,与之雷同的是世俗的一些人对于国学的不正确态度,他们更多地是出于从众心理、虚荣心等等错误心理的驱使而冷淡了对于国学内在价值的关注。
许多人都乐于谈论国学,喜于买国学书束之高阁装点书柜,追求的却只是表面的“华丽”,他们关注的不是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境界,不是人内心道德意识的升华,不是仁义礼智信的问题而仅仅是出于不想让人觉得落伍、不谙世事的心理。
错误的心理让国学成为大众文化的同时也背负了太多压力,国学会被世俗的灰尘遮蔽了原有的价值,让国学脱离了被世俗冷谈的境遇却又落入另一个深渊。
【当前“国学热”现象反思】当前的国学热现象,你怎么看
【当前“国学热”现象反思】当前的国学热现象,你怎么看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起了“国学热”大潮。
从全国各地“国学院”的设立到《甲申文化宣言》;从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到各种私塾涌现;从大学生着汉服、行古礼到全国儿童读经潮;炎黄子孙仿佛一夜之间都拥有了儒雅之风,都能吟经诵典,人们甚至以谈论“国学”为荣耀。
此外,文学热还引发了诸如“武术热”、“唐装热”以及“建筑复古热”等社会现象,我们的武术被搬上了荧幕、唐装传到了国外,各地出现了许多复古的建筑和园林。
这些现象无疑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信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希望找到文化的自信,希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笔者以为,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国学”以及“国学热”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1“国学”的涵义阐述在中国文化中,“国学”是一个较为模糊、颇有争议,甚至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从近代的演变发展来看,“它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再到‘国学’的过程”。
这一词主要是针对“西学”、“西化”等名词而提出的。
就“国学”涵义而言,当前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等各种学术门类和儒、释、道、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学说,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称”。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学“应该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亦即关于我们自己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
其所涵盖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的,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乃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发展的学问总体或总和”。
第三种观点,人大国学院副院长叶君远认为:“国学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如中国的饮食、中药、茶、酒、瓷器、服饰等;二是技术层面,如武术、中医等;三是制度层面,如历代律令典章制度;四是精神层面,如道德伦理标准、价值观等’”。
浅论国学热背后:忧患意识与文化生命
浅论国学热背后:忧患意识与文化生命论文关键词:国学热;忧患意识;文化生命论文摘要:关于国学的解释与弘扬可以有多种形式。
对于国学热,我们应该持一种友善的态度。
国学应该热,这是基于对民族文化怀有忧患意识的一种自觉认识;如何热则是可以商榷的,关键在于能够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生命。
近年来“国学热”现象持续升温,支持“国学热”并为之努力的大有人在,而对“国学热”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则更多。
总的来说,“国学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就是个复杂的、包含着正反两方面经验的事实,它既引起人们对国学关注和提倡,也引起人们对国学反思和批判。
一、友善的态度关注和提倡国学也好,反思和批判国学也好,本身并没有对和错的对立区分,而是合适恰当与否,即“中不中节”的问题。
对于“国学热”现象,我们应该抱持一种友善的态度,关注和提倡国学的人应该在一种友善的态度基础上支持和提倡国学,反思和批判国学的人也应该在一种友善的态度上反思和批判国学,这样,支持国学的人就不会因为对国学的盲目的宗教信仰式的认识而对国学的精华和糟粕一起提倡,而是区分国学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在区分了这些精华和糟粕的基础上来谈复兴国学。
同时,也因为对于国学持一种友善的态度而不愿国学为金钱、商业资本所笼罩、所践踏,而自觉地站在一种纯洁的、非私欲的立场上提倡国学;而反思和批判国学热的也不会因为对国学的鄙弃而一味地否定国学的现代价值,而是基于一种友善的态度,点出“国学热”现象背后的缺陷和不足,导引人们走上真正复兴国学的道路,或者能够基于友善的态度,对国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国学的精华和糟粕。
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对于国学的态度,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国学的精华和糟粕,更深刻地认识国学的现代价值,如果国学确实没有一丝一毫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我们也只好忍痛割爱,从而超越我们的传统以寻求新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国学确实对我们,尤其是当下现实社会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话,我们就应该关注和支持国学的复兴。
国学热
现在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恢复国学的种种努力之所以正当,之所以 必要,是因为人们的知识太欠缺,国学在教育中,在人们生活常识中 所处的地位和它应有的地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之一句话,我们 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学术欠债太多。就此而言,建立国学院,编写、 出版教材、读本,提倡少儿读经,都是必要而有益的举措,这方面活 动再多一些,声势再浩大一些,都是正常的、应当的。所以,如果把 “复兴国学”比较平实地理解为知识、教育方面的补课、还债和基本 建设,那是没有问题的。相对于我们在文化上欠债之多而言,刚刚兴 起不过几年的“国学热”并不算热,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与上面这种低调、平实的目标相反,许多倡言“复兴国学”的人 宣扬一种高调的主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匡时救民、打造主流核心 价值、解救时代危机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武器。我们可以把前一种低调、 平实的主张称为“文化儒学”、“知识儒学”或“日常人伦儒学”, 而将后一种高调主张叫做“政治儒学”或“意识形态儒学”。我认为, 第二种主张既不正确,也不现实,它误解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功能与 意义,对于复兴传统文化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热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两方辩友,大家好。
本世纪初,曾经被人们淡忘的国学日渐升温,如果说开始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其后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方认为,当前的国学热是整个社会范围内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盲目推崇,是一种民间的非理性的行为,这种盲目推崇,致使传播国学的方式方法出现偏差,以至于普及传统文化、发扬国学精神的良好愿望偏离了轨道,奇怪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使得国学热弊大于利。
一. 各大高校和社会机构针对企业高管开办形形色色价格不菲的国学班。
比如,清华大学孙子兵法与领导者战略思维研修课程,每月上一次课,一年的学费是5万元。
湖北某高校开办的国学讲堂, 招收的对象号称“社会中坚”, 因为是清一色的博士生导师授课, 所以价钱也是高得离谱——一年只上24 天课, 学费 2.8 万元。
真正的国学告诉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真正的国学也告诉我们,教育要有教无类,而现在近乎抢劫的国学班却成了奢侈品和高消费的对象,拉大了国学与普通民众间的距离。
国学成了可以计价和买卖的商品,消费国学则成了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
国学班热的背后最主要的是利益的驱动,而并非对国学本身的需求引发的市场。
在这种功利化的动机下,国学丧失了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真正功用,长此以往,商业化、功利化必定会使文化变味, 也必定会让人们对国学敬而远之。
二.幼儿园以及其他早教机构对儿童开展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然而目前的幼儿国学教育仅仅局限于让儿童一知半解地诵读文句。
美国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告诉我们,道德是可以教的,但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道德条目。
在德育方法上,把学生看作单纯的受动方,无视其兴趣和需要,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道德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和丰富性就会消失殆尽。
在这种忽视道德主体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必然缺乏自主和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也提出人类大量的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我国先贤圣人也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言传不如身教,要想从小提高儿童的道德素质,榜样的作用会远远大于诵读经书。
三.一些打着国学旗号的新闻版面以及电视媒体节目,竟然成了宣扬迷信的阵地。
一些所谓的风水师、国学大师等利用“国学”知识助人升官发财,趋福避祸,逢凶化吉,他们告诉人们星期一不能出行,星期二不能搬家,星期三不能嫁娶等等。
近年来,这些掺杂着大量非科学因子的古老学问,被人们奉若神明,顶礼膜拜,这究竟是媒体管理者的脑子被迷信思想当成了跑马场?还是这些管理者为了追逐利益迎合了民间的负面需求呢?社会上,也有一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热情有余而认识不足的状况,将国学吹嘘得神乎其神,甚至以国学的名义兜售低劣的文化产品,比如
将道教经典比作养生秘籍等。
我方认为,以上种种现象遮蔽了国学的真正价值,损坏了国学的形象,极大地影响了国学的健康发展。
国学的发展应该是个旷日持久的可持续的过程,而不能只是个发热的现象。
我方认为,当前的国学热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