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是一种在内镜下进行的胃部手术。
它通过使用内镜和特殊工具,切除胃黏膜深层病变的方法。
ESD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胃肠道黏膜息肉和平坦腺瘤的切除。
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复发风险。
Ⅰ. 引言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部手术,可用于治疗早期胃癌和一些其他胃黏膜病变。
对于这项手术来说,手术级别的划分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本文将以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作为主题,探讨该手术的不同级别以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Ⅱ.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手术级别的划分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根据手术的难度和复杂度,被划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
这种划分是根据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深度等因素来确定的。
不同级别的手术要求医生具备不同的技术和经验水平。
1. 初级手术初级的胃黏膜切除术通常适用于较小、浅表的胃部病变。
这种手术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切割病变周围的黏膜,将病变完整地切除。
初级手术对于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来说,技术上并不是太困难。
它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2. 中级手术中级的胃黏膜切除术适用于较大或更深的胃黏膜病变。
这种手术相对于初级手术来说,具有更高的难度和风险。
在中级手术中,医生需要更准确地定位和切除病变,以确保彻底切除病变同时又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这对于医生的操作技巧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高级手术高级的胃黏膜切除术通常适用于复杂、深度较大的胃病变,包括大的胃肠道息肉和某些早期胃癌。
这种手术对医生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它需要更精确的操作和更高的技术水平。
在高级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评估病变的深度,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深部组织的切除。
它还需要更严密的术前评估和团队的协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摘要内镜黏膜下录(I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微创手术,其技术日趋发展成熟,多项国际指南和共识均推荐ESD/EMR作为消化道早期癌及其前驱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ESD/EMR标本的诊断结果影响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及精准。
在取材制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ESD/EMR标本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本共识规范了ESD/EMR标本处理以及常规制片的方法,旨在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可靠、合理的病理依据。
正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是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由于ESD/EMR不进行淋巴结清扫且切除深度仅限于黏膜下层,对于一些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ESD/EMR病理学评估后可能需进一步治疗,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和精准。
ESD/EMR病理学评估包括标本水平及垂直切缘状态、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是否浸润淋巴管和血管、肿瘤生长方式、溃疡瘢痕的形成、肿瘤芽等信息。
其中切缘的评估是为了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组织学类型、浸润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深度、溃疡瘢痕、肿瘤生长方式、肿瘤芽等评估是为了推测淋巴结转移风险。
而标本处理、制片过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影响病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的伸展固定主要由临床医师完成,标本的拍照、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是由病理医师和病理技师共同完成。
一.标本伸展固定由于黏膜存在张力,放入固定液中容易收缩,为了保持ESD/EMR标本的平整性和完整性,真实还原病变离体前的状态和相对位置,避免黏膜肌层回缩、黏膜水平切缘内卷。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
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主张勉强剥离,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
emr术操作步骤
emr术操作步骤
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一种内镜黏膜切除术,通常用于治疗早期的消化道黏膜病变,如早期胃癌。
以下是一般的EMR术操作步骤:
患者准备: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麻醉或镇静,以确保患者舒适。
确保患者在手术前的禁食和禁液时间内。
内镜检查:
进行内镜检查,通过口腔或直肠插入内镜,观察病变的位置、形状和范围。
病变定位:
定位需要进行EMR的黏膜病变。
这通常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或者在术前使用染色剂标记病变区域。
预测病变深度:
评估病变的深度,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EMR。
深度评估可以通过内镜超声(EUS)等技术进行。
黏膜抓取:
使用内镜配备的专用工具(如抓取夹或抽吸器)将黏膜抓取到内镜下。
升压注射:
在病变周围注射生理盐水或黏膜升压剂,以分离黏膜病变并提供更好的视野。
切除:
使用电刀或切割线圈等内镜手术工具,将病变黏膜切除。
切除的范围通常包括病变和一定的安全边缘。
止血:
在切除后,进行必要的止血措施,如电凝止血或使用止血夹。
黏膜缝合(可选):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黏膜进行缝合。
这通常是在较大或深的切除后进行。
术后观察:
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并发症。
可能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认切除组织的性质。
请注意,EMR是一项专业技术,由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或消化内科医生进行。
手术步骤和工具的选择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特性而有所不同。
患者在EMR前会接受详细的评估和讨论,以确保手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emr粘膜切除术名词解释
emr粘膜切除术名词解释
EMR是内镜黏膜切除术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和其他黏膜病变的内窥镜手术技术。
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内窥镜将患者的黏膜病变切除,而无需进行传统的开放手术。
这种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早期的癌症或癌前病变,如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在EMR手术中,医生会使用内窥镜将切除器械引入患者的消化道,定位到病变的部位,然后切除异常的组织或肿瘤。
这种手术方法相对较为轻微,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出院。
EMR手术的优点包括,较小的创伤、较短的恢复时间、较少的并发症风险。
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手术范围有限,对于大型或深部的肿瘤可能不够有效。
总的来说,EMR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内窥镜手术技术,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和黏膜病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特点来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手术方法。
胃esd切除标准
胃esd切除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ESD切除是目前治疗早期胃癌和胃息肉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在准确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
ESD全称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在不开腹的情况下,通过内窥镜将粘膜肿瘤或息肉完整地切除。
那么,胃ESD切除的适应症是什么呢?适应症包括表面型和隐窝型早期胃癌,即T1a和T1b期病变;适应症还包括直径小于2cm的良性粘膜肿瘤和持续性不变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EMR或手术切除的大型或难以切除的病变,也可以考虑采用ESD切除。
对于胃ESD切除术的操作者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技术挑战性,因为需要在内窥镜下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
在进行ESD切除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以及术中的镜下观察和处理技术。
在术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良好的视野,保证切除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二是准确切除肿瘤的边缘,避免肿瘤残留;三是控制出血和穿孔的风险,及时处理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后续治疗和随访。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内镜,以监测切除部位的愈合情况和发现复发的可能。
患者还需在术后遵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ESD切除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对操作者和患者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慎重操作和持续的随访管理。
胃ESD切除作为治疗早期胃癌和胃息肉的一种标准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术前评估、精准的手术操作和细致的术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胃ESD切除会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造福更多需要此项治疗的患者。
第二篇示例:胃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治疗早期胃癌和其他胃部疾病。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最新的胃肠道黏膜病变切除术,它通过内镜操作将黏膜层切除,保留了肌层和浆膜层,以达到胃肠道病变的治疗效果。
ESD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对于早期肿瘤的切除有很大的优势,术后恢复较快。
对于该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观察、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首先,在ESD术后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术后出血情况、呕吐与腹胀情况等。
对于术后出血,需要及时掌握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并给予积极处理。
对于呕吐与腹胀,需要给予抗胀气药物、促进消化药物等治疗。
其次,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和止血治疗。
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的发生。
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可给予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等。
饮食控制是术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术后早期,患者需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逐渐过渡到液体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在此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高温食物等,以免刺激创面,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如重体力劳动、久坐等,以免影响术后黏膜愈合。
还需注意保持精神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速术后恢复进程。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进行术后复查,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复查项目主要包括胃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及对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总之,ESD术后护理是一个全面综合的工作,在观察、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术后复查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流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流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
以下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一般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和胸部X光片等,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需要至少8小时的禁食。
2. 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3. 内镜检查,医生使用内窥镜检查患者的消化道,定位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并评估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4. 黏膜注射,医生通过内窥镜向病变部位注射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混合粘膜剥离液,以将黏膜隆起,便于手术操作。
5. 剥离切除,医生使用特制的刀具(如电刀、剥离刀等)沿着黏膜下层逐步剥离病变组织,直至完全切除。
6. 出血控制,在剥离切除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控制出血,以确保手术安全。
7. 缝合止血,如果有必要,医生会在切除完病变组织后进行黏膜缝合或止血处理。
8. 病理检查,切除的组织标本会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边缘情况。
9. 术后观察,患者术后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总的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项复杂的微创手术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操作,同时也需要患者配合术前术后的各项检查和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如何护理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如何护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作为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消化道肿瘤及非肿瘤疾病。
该手术的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也缩减了患者手术费用,在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
内镜专科医生通过EMR治疗时,需要护理人员跟进配合,从而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封信,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什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作为切除黏膜病变组织的技术,通过内镜辅助治疗,有利于根治患者病变。
手术可切除患者大部分黏膜组织,治疗方法具有创伤性。
EMR技术针对消化道粘膜病变常规活检后没有确诊的患者,或者是出现消化道息肉及早期癌变的患者。
该技术不适合休克及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神志不清患者及胃食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
EMR技术以静脉麻醉为主,常见麻醉药物是丙泊酚,该药物的优势在于起效速度快、安全性高。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护理方法2.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①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术后第一天禁食,第二天根据情况进流食,适当给予高热量及容易消化的食品,但不宜进食过量。
若患者术后饥饿比较明显,或者发生低血糖,应当及时报告给医生对症处理。
患者在术后机体功能无异常的情况下,先食用一些藕粉及米汁,逐渐过度到流食,最后恢复到正常饮食,在术后1周,禁止吃辛辣及刺激性食品或者产气的食品。
②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EMR手术感到紧张及焦虑,甚至怀疑治疗效果,在签署同意书后感到担心,尤其是担心发生意外事件。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解释说明工作,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及时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让患者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
等待患者治疗后,一旦发生出血并发症,将并发症告知医生,医生通过药物止血或者内镜止血,若患者出血量较大,则采取外科治疗止血。
若患者发生穿孔并发症,可在内镜下利用多个钛夹对穿孔位置进行封闭,并要求患者禁食禁水,适当为患者留置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性状等,向患者家属说明引流管过程中注意的问题,避免患者及家属挪动引流管而发生脱管。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引言结直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局部增生的瘤样病变,是造成肠胃出血和肠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ESD)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两者在治疗结直肠息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内镜引导下将息肉切除,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息肉。
该方法较为简单、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避免开放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切除大型息肉时容易出现残留组织和术后再发的情况。
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ESD)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切除直径较大、位于结肠褶曲处或有浅表溃疡的结直肠息肉。
相较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技术更加对息肉的周边黏膜进行切除,减少了术后息肉再发的几率。
ESD技术可以对较大的息肉进行完整的切除,可以明确诊断病变的组织类型,从而对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ESD技术器械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术中出血和穿孔的风险也较大。
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1. 治疗效果从治疗效果上看,ESD技术对大型息肉的切除效果明显优于EMR技术。
ESD技术可以对息肉进行完整的切除,减少术后再发的几率;而EMR技术在切除大型息肉时容易出现残留组织和术后再发的情况。
2. 术后合并症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EMR技术较为安全,术后并发症较少;而ESD技术由于器械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术中出血和穿孔的风险较大。
3. 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在对患者身体的损伤程度上,EMR技术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术后恢复较快;而ESD技术由于对周边组织的切除,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用、麻醉费用、检查费用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常比传统开放手术费用更低。
2. 医疗资源利用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来说,需要占用更少的手术室时间、床位和护理人员,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3. 恢复时间: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较快,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出院,减少了住院费用和康复时间。
4. 住院时间: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住院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为数天,这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降低了医疗费用。
5. 并发症发生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降低了后续治疗和康复的费用。
总的来说,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具备更低的医疗费用、更高效的医疗资源利用率、更快的恢复时间和较短的住院时间,因此在经济效益和患者体验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结肠esd标准
结肠ESD标准一、概述结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是一种微创技术,主要用于结肠早癌及较大息肉的切除。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肠ESD的标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1.结肠早癌,包括Tis、T1期肿瘤;2.息肉大于2cm或广基息肉;3.病理证实高级别瘤变。
禁忌症:1.肿瘤侵犯超过黏膜下层;2.合并肠梗阻或肠道准备不佳;3.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三、术前评估与准备1.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肺功能、血常规、凝血等;2.肠道准备:使用泻药及清洁灌肠;3.患者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
四、ESD操作过程1.麻醉与体位: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2.标记:用染色剂标记肿瘤范围;3.预切开:用针刀或黏膜切开刀切开黏膜;4.剥离:使用黏膜下注射器注水,分离黏膜与肌层;5.切除:完整切除病变组织;6.创面处理:电凝止血,用钛夹封闭创面。
五、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禁食,补液支持治疗;3.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
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出血: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必要时使用止血药及输血治疗;2.穿孔:术中封闭创面,术后禁食,保守治疗无效时需紧急手术。
七、随访与复查1.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2.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进一步治疗;3.定期随访,监测有无复发及转移。
八、总结结肠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对于结肠早癌及较大息肉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充分术前评估与准备,规范操作过程,术后严密观察及处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同时,定期随访与复查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的腺瘤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病变。
对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非常重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两者各有优劣势。
本文将从临床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适用于结直肠息肉较小且无恶性变化的患者。
该术式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在息肉鼓起的基础上,利用电切、剜除等方式将息肉切除,同时保留正常的结肠黏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术后可能出现残余、复发的问题。
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将圈套套在息肉基部,然后使用高频电切割除息肉。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出血少,同时对于大、扁平、广基的息肉疗效较好。
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也存在术后息肉复发、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三、临床效果比较1. 术后复发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虽然术后可能存在残余的可能,但由于其切除基部充分,并且可以同时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术后的复发率相对较低。
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的复发率稍高一些,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切除干净。
2. 出血风险:两种手术在出血方面都有较好的控制,但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对于较大息肉的切除更为方便,并且减少了出血的风险。
3. 术后恢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由于是对结肠黏膜的直接剜取,术后可能存在结肠收缩等情况,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对正常的结肠黏膜损伤较小,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四、结语通过以上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势,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可以针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流程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内窥手术,通过内镜技术切除患者体内异常的黏膜组织,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溃疡、息肉等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该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平坦 型病变,安全有效,切除 LST尤为适用,但难度较大。 原理:
粘膜下层注入甘油果糖+ 亚甲蓝,使病变基底隆起 (将平坦型病变转变为隆 起型病变)。 利用带钩的圈套器套住病 灶,收紧后使之成为假蒂 息肉,然后用PSD切除。 (将宽基病变转变成假蒂 息肉)。
各种不同规格的圈套器,高频电凝器或氩激光
电凝器,注射针和金属止血夹(止血和预防出 血)。
息肉切除术操作步骤
B. 完整套取息肉
A.充分暴露息肉
D. 回收息肉,送检病理 C.茎部保留约5mm,先电凝后切割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Mucosectomy
Resected specimen
放大观察,接合部有残留腺瘤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放大观察:残余腺瘤完全凝固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优点 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对较小平坦型病变一次可切干净 对小型粘膜下肿瘤尤为适用 无须特殊器材
缺点 切除深度不易掌握 易损伤肌层,有引发出血和穿孔危险 不适于较大病变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烂的分化型癌, 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癌
结直肠----m或sm癌
EMR术式种类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可用于切除平坦型病变, 缺点是容易切除过深,引 发穿孔危险,适用于具有 较厚肌层的食管、胃及直 肠等部位的病变。
直肠类癌透明帽切除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Underwater” EMR without submucosal injection for large sessile colorectal polyps (with video)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Volume 75, No. 5 : 2012
研究对象
60名患有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需经内镜治疗的患者 纳入标准:
(1)无蒂息肉的病变,厚度小于最大宽度的一半 (2)曾活检为良性的腺瘤 (3)在高清晰度的大肠镜检查观察无恶性病变征象 (溃疡,出血,硬结,工藤腺管开口V) (4)大小等于或大于2厘米。
术前准备
器械:高清晰度单孔道辅助注水结肠镜,透
明帽,圈套器,一个12 MHz的导管超声小探 头 签署知情同意书 全麻下操作,左侧卧位
并发症处理的对比
常规EMR
出血 穿孔 视野不清 皮下气肿
“水下”EMR
容易发现出血点 无气,肠腔压力梯度 小,钛夹易封闭
结 论 “水下”EMR内镜治疗的优点
患者痛苦小,术中及术后腹胀轻 完整切除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病变 创伤小,固有肌层损伤小
操时视野清晰
并发症少,出现时易于处理
圈套息肉
(1)圈套器打开到最大 (2)假蒂息肉 扭转及按压技术使 息肉形成皱褶集中, 圈套APC标记点及在 内的息肉,收紧
操作过程
切除息肉
追加切除: 残余小于5mm用热活检,残余边缘用
APC电灼 切除底部观察:有无露出血管,有则追加APC
操作过程
回收标本:测量大小,固定 3个月后复查结肠镜:观察手术创面,在手术疤痕
谢
谢
操作过程
抽气:找到病变,将所在肠腔内气体抽空 注水:500毫升~1 L的无菌水,完全填充管腔 水下超声:12 MHz的导管超声探头(微探头),明
确肿瘤起源层次及浸润程度
操作过程
观察腺瘤边缘:高清晰窄带成像(NBI) APC标记:在息肉边界与正常粘膜交界约1cm处,以
APC探针尖标记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
适用于较大的平坦型病
变,对大型的LST而言, EMR术无法一次切除干 净,采用EPMR是最佳办 法,否则,需外科干预。 但对于很大的病变, EPMR术操作难度很大, 要求术者具备较高的技 巧,如无把握,最好转 交外科处理。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优点 损伤小,适用于结肠各部位的病变; 对肌层无损伤,如操作正确,可避免穿孔危险; 对小型平坦型病变可一次切除干净; 出血发生率低,配合钛夹缝合可基本防止出血发生; 切下标本电凝损伤小,便于病理观察。 缺点 操作难度较大 需用特殊器材(注射针及带钩圈套器) 不适于较大病变
“水下”粘膜切除术(UEMR)
目的:粘膜下不注射高渗生理盐水或甘油果
糖切除较大无蒂息肉,评估可行性及结果 设计:前瞻性观察研究 干预:整个切除过程是完全在浸满水的肠腔 中,经15mm“鸭嘴”型圈套器套住病变将其 切除 主要观察结果:有无完全切除,出血,穿孔, 息肉电凝切术后综合征,残留或复发腺瘤。
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深度可达黏膜下组织,可对黏 膜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适应症
直径<2cm粘膜下肿瘤 无淋巴结转移,浸润度浅的早癌
食管----平滑肌瘤,颗粒细胞瘤; 直径不超过3cm的m1~m2癌,占全周2/3以下 胃----间质瘤; 粘膜内癌中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癌,直径3cm以下有溃疡糜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北京世纪坛医院 孟明明
内镜治疗方法的发展
息肉切除
EMR
ESD
内镜下切除术
息肉切除术
粘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 早期癌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
息肉切除术
适应证
上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直径<2.5
cm,以有亚蒂或有蒂为宜。 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变者
器械:
EMR方法对比
常规EMR
①打气,将肠腔撑开 ②腹胀 ③肠壁张力大,变薄 ④易圈套住固有肌层 有 ⑤电凝电切时产生大量 的烟,温度高
“水下”EMR
①打水,抽气,缩小肠腔 ②不腹胀 ③肠壁张力小,形成皱褶 ④“浮力”作用,将粘膜与固 肌层更好的分开 ⑤图像效果增强,腺瘤与正 常组织对比度增强,灵敏 度提高 ⑥无烟,有散热效果,防止 更深肌层的烧伤
处发现任何可疑复发或残留腺瘤组织进行活检
结果
并发症:急性出血(24H内)、迟发性出血、息肉
切除综合征、穿孔 60名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术后54人(90%)完成随 访 27%患者需要钛夹夹闭创面 3名患者迟发性出血,且不需要干预 1例延手术瘢痕边缘有1个小于5mm腺瘤(原息肉为 大小约8cm,环直肠周1/2)
EPMR术后一月复查,见原病变残基 形成一线状浅疤痕,周边粘膜集中,染色后更清晰。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
EMR并发症
出血
穿孔
注射法EMR的不足之处
受内镜下可切除组织大小的限制(<2cm) 如肿瘤大小超过2cm,需选择分块切除;分块切除
的组织边缘可能会有肿瘤细胞残留
切口边缘的电凝使得术后病理分析困难 注射针针头有可能把肿瘤细胞带至更深层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进针部位选择:可选择病变口侧或肛侧 的边缘进针,以口侧为佳,对病变深度 较浅的病灶亦可于病变中央直接进针; 进针深度:以进至粘膜下为最佳; 甘油果糖+亚甲蓝注射量掌握:对直径 10mm大小的病变,一般注射2-5ml液体即 可,大者可适当增加注射量,如注射量 超过5ml而病变尚无明显隆起,则表明进 针过深已达肌层,此种情况易致操作失 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