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与传播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一)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五)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它们在思想、价值观念、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然而,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又产生了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探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

一、思想和价值观中西文化在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无为而治,追求和谐、和睦、平衡的价值观。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注重竞争和成就的价值观。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价值观念正在互相影响和融合。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

此外,西方文化的进入也让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多地接触到了自由、人权、个人价值等概念,这些言论和价值观念逐渐被接受并引领着中国的文化发展。

二、文化艺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价值意义和技巧操控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传播。

它们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审美情趣的真实反映。

西方文化艺术则以宏大的艺术精神和技术实力闻名于世。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巴洛克艺术的奢华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创新和多元化等,这些艺术形式着重表达了个人的感受和表达,让文化艺术得到了新的洗礼和恢复。

如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文化艺术如同一条桥梁,让两个文化体系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不断吸收和交流,不断融合和完善。

三、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传统教育视知、行、感能力的全面培养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强调稳定、自律、平衡的品质模式,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德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就,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自主权,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

虽然中西方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当今社会里,两者也需要相互借鉴。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摘要中西方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衍生出了其不同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中西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区别中西方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利于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字:中西文化文化差异价值观念跨文化交流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虽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等,但文化间的差异并不能阻碍文化间的交流,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去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隔阂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价值观,西方世界相信人本位,人是受尊敬的名词。

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不管是辱骂殴打或是诬陷暗算,即使受攻击的一方再无能再愚蠢再有错误,也都为舆论所不容,为法律所追究,哪怕你有钱有权势。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

竞相 利 用各 种 广告 推 销 本 国产 品 , 此跨 文 化 广 告 传 播 必 将 成 为 新 世 纪 的 主 流 广 告 形 式 。 由 于 中 西 文 化 的 差 异 , 因 企 业在 跨 文化 广 告 传 播 创 作 时 , 寻 求 中西 文 化 间 的 契 合 点 , 究 中西 文 化 的 差 异 对跨 文 化 广 告 传 播 产 生 的影 响 , 应 研
第2 1卷 第 l 期 1 (0 9年 l 20 1月)
山 西高等 学校社会 科 学 学报
S CI C E ESJ 0 AL S I NC 0URN F C L GE HAN AL 0 0L E S 0F S XI
Vo . 121 NO. 1 1
( v 0 9 No .2 O )
文化是 一种 社会 现 象 , 是 通 过 人们 的创 造 活 它
动 而形成 的产物 。文 化是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而不 断变 化的, 它是 生活 的沉 淀 物 。古 今 中外 的众 多学 者 对
中国 文化 和 西方 文化 的不 同 , 在 于彼 此 的思 就 想 方式 和行 为方式 不 同 。本 文重 点分 析 中西 方文化 的差异 对广 告媒介 的影 响 。
是 : 文化是 所 有 艺 术 的 总 和 。 进 入 1 “ ” 9世 纪 , 方 西
中西文化差异在跨 文化 广 告 因素 中的体 现
广 告文 化具有 明显 的大 众性 、 商业 性 、 民族性 和 时代性 的特 点 。一 定 的文 化 传 统 、 信仰 和 价 值 观在
教育 家们 认 为 : 文化 是 习得 的行 为 。 而 以英 国伟 “ ” 大 学者 M ・ 阿诺德 为 代 表 的心 理 学 家 , 合 了 以上 综 三 种理论 , 为 :借 助 于 知道 在 同 我们 最 有关 的事 认 “

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差异
1、中国电影的特点
2、欧美电影的特点
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这个概念,对欧美地区的人看中国电影存在很大的误导性。

中国在外国人眼里始终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海外的新闻媒介对中国现状的描述也有严重的偏见。

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电影中曾经表现的中国人,总是穿唐装梳辫子而且显得滑稽可笑的缘故。

包括香港民众说到内地人也一度摆出红卫兵的架势。

对中国道德文化的不理解直接影响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和感受,就如他们看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觉得这部电影的节奏过于缓慢,情节错综、杂乱,令他们摸不着头绪。

其中所牵涉的诸多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绪的因素都被他们列于“不可理解”的范畴,甚至一些镜头让他们感到困惑,有时还会反感。

4、中国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束缚性比较强烈,相比之下,欧美的电影却能给人的思想发挥更大的空间自由。

像《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等意识形态的神话。

开始,发展,终结,新生,人类的全部历史浓缩在这139分钟的电影里。

奢华的想象和绚烂的视觉冲击是这部片子的亮点,更重要的是,片里有大量充满寓意的意象,而黑石、骨头则是最典型的,像这样广阔的思维舞动空间,在中国电影里是无法找到的。

文化传播一班古月。

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比

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比

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比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日益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的大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压力。

在当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顶住压力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命题。

本文从中西文化的交流出发,简单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之处,进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合理与先进成分,为促进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对比;分析一、前言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的深入与开放的扩大,形成了极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局面。

尤其是中西文化交流,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及影响之深为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人们走进书店,可以说是找不到一本西方小说的,而现在无论是走进书店还是在网上冲浪,随时都可以找到想要的西方经典名著或是科学著作。

跨文化交流在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冲突、互补、共存,是文化交流的历史必然。

各种文化唯有在冲突中彼此融合,在互补中各自增添活力,在共存中寻求共荣,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成熟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进一步融入了世界这个大家庭,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只有走向世界,民族文化才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才能从他国汲取营养,在文化差异中找到可吸收利用的信息。

二、中西文化交流人类历史上,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冲突、共处及整合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进行着。

特别是随着新的交流技术和工具的出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广泛。

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21世纪发展的前景。

由此,对中西文化交流与对比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把握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方向。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定义具体来说,我们的中国文化一般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就是这个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总和。

那么,这些处理方式之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该民族的共同心理。

共同心理一方面是共同的要求、理想,即价值观念;一方面是共同的认识、观念,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可以总称为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综合体。

中西民族文化的基本差异是文化模式的差异:中华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西文化各有优长,长短互见,对比简述如下。

一、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全球仅存的、相互完全独立的两种文明。

二、两种自然环境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是海岸地理环境孕育的产地理环境是开放的。

中国古老文明起源——黄帝、尧舜、夏商周的地理环境,为黄河、长江灌溉的平原流域,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地理环境是半封闭性的。

三、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中西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形式、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些不同的因素又分别构成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商业文明:地域有限而多山的地理条件,使古希腊的农业难以满足不断繁衍的人口的生存需求,人们不得不转向大海和山林,发展渔业贸易、畜牧业,特别是向海外的迁移和殖民征服。

华夏农耕文明:中国远古传说、神话里的大人物,没有古希腊宙斯式的神力,也少有勇士的化身,而是始作八卦、发明网罟、教民渔猎的伏羲氏,教民农作、“尝百草”发明中药的神农氏,教民养蚕的嫘祖,治水的大禹等。

足见在华夏先民的心目中,农业乃是国计民生的命脉。

四、城邦民主和集权法治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希腊历史的关键是城邦。

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主,并得到公民高度忠诚的共同体。

这个政治体制是希腊半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商业文明决定的,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希腊半岛,成为古代罗马共和国与近代欧洲民主制度的楷模。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例子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例子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例子
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自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西方的宗教、艺术、科学等文化也传入中国。

2. 佛教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汉传佛教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还促进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

3. 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明末清初,一批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这些传教士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中国留学生赴美:自19世纪末开始,大量中国留学生赴美国求学,他们在美国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的,旨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6.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如张艺谋的《红高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

这些电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7. 中国传统节日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外文化比较的方法和作用

中外文化比较的方法和作用

中外文化比较的方法和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也是越来越密切。

因此,对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变得日益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合作的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外文化比较的方法和作用。

一、方法1. 追溯文化起源和历史比较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其间的联系是一种常用的文化比较方法。

以中西文化为例,通过对两种文化中共同存在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等的认识和探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纪录,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这两种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 比较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和象征性,也直接反映了文化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

比较语言和文字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语言和文字传播,也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出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联系。

3. 比较艺术和文学艺术和文学是中外文化交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等,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种族和群体之间它们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4. 比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对于这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比较,可以帮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

二、作用1.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通过中外文化比较的方式,可以打开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途径,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比如在旅游、经贸、文化艺术等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刻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和保障。

2.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外文化比较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升,丰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桥梁,也是中西方之间的主要差异因素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不断碰撞、融合、交流、创新,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非常明显,从社会结构、宗教、食物、文学、哲学、礼貌、道德等方面都可以看到。

在中国,孔子是我们最重要的哲学家,周末时,我们习惯相聚家庭团聚,崇尚亲情; 而在西方,他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尊重因人而异的价值观念,追求自我实现。

在礼貌方面,中国人崇尚尊重和谦恭,我们常说“君子不争高低”,而西方人注重自我表达,喜欢谈论和争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表达自我。

这些差异使我们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不简单,而是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产物。

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中西文化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朝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汉朝与西域国家交流频繁,汉代思想家也曾经在此时期学习了印度、波斯、地中海地区的文化和哲学,一些文化元素自那时开始传入中国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和文化。

在现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快,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文化。

在西方,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电影、音乐、书法等领域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兴趣,西方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和学院也越来越多,她们和中国文化中心之间的交流也更为频繁。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元素进入中国,如咖啡,快餐,红酒,威士忌等,中国人也更熟悉一些西方的文化固定概念。

三、中西文化融合的现状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了当今最活跃的文化现象之一。

此次融合不仅体现在文化产品上,还体现在生活、艺术、时尚等各方面。

在艺术领域,中西方艺术家融合交流与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促进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

在时尚界,中国设计师们利用西方服饰文化元素,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时装设计,例如设计师食指和Wang Feiyue。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既有利于两种文化的互相了解、互相借鉴和融合,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受众中所引起的兴趣、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交流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受众中所引起的兴趣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博大精深、文化厚重而著称,然而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底下,长期以来却被忽视。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文化的逐渐扩展,西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日渐增加。

首先,中国的历史文化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汉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技术更是全球闻名。

例如,西方的博物馆经常展出中国的文物,如古代的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瓷器等,其中,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全球最为著名的各种文化艺术收藏品的展览馆,都有精品中国文物的展品。

中国的历史文化在西方的受众中,也引起越来越强烈的兴趣。

其次,中华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文学艺术。

中国文学的成就受到了西方读者的高度肯定和推崇。

如现当代的著名作家鲁迅、钱钟书等在西方都广受欢迎。

近些年来,诗歌、散文、小说等类别的华语文学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中国的传统艺术品,如京剧、杂技、民族器乐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去欣赏。

最后,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在西方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和艺术品在西方的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吸引了西方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西方文化的不同理念和艺术方式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研究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佛教文化、道家思想。

这些文化内涵以及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京剧、戏曲、舞蹈等都吸引了众多西方国家的观众。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途径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方式:1、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中外文化交流节、中国文化季、文化论坛等,这些活动增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2、文化展览。

中国传统艺术品如瓷器、古董和书画等在西方国家的艺术博物馆也得到了展出,这使得西方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3、中国电影的走向国际。

中国电影在国际上逐渐获得认可,通过电影节等方式,将中国电影带向世界。

4、音乐和舞蹈表演。

传统的中国音乐和舞蹈在西方国家进行巡回演出,深入而又广泛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不仅仅意味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西方社会和文化提出了很多启示与思考。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1、儒家思想。

西方国家对儒家思想非常感兴趣,从中汲取营养以改善人际关系、企业管理等方面,突出的是儒家思想的亲和力和实用性。

2、佛教文化。

佛教禅宗中的“无我境界”与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有很多共通之处,并且对西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伦理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3、中国画。

中国画也逐渐在西方国家获得认可,尤其是山水画受到了西方艺术家们的喜爱,这让西方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的认可度得到了不断提高。

结束语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传播途径增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对西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

从学科上看 从国别上看 从成份上看 从效果上看
3、中学西传
文明西传:如道德文化、科举文化、文学艺术等。 思想西进:如儒家思想、道教哲学、中国禅宗等。 方法论西渐:如整体思维、古代兵法、阴阳思想等。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 文化选择及启示
文化选择是指文化交流中采借不同文化因子的过程。
1、当代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新趋势 (1)文化传播全球化趋势
(1)历程
启蒙时期: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 探索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苏联文化影响 曲折时期:封闭与半封闭——几乎中断与悬搁 开放时期:复苏与传播——冲突与重构
——借鉴与创新
(2)内容
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 科学文化被普遍接受 人文文化有选择接纳
(3)特点
——江泽民
2、文化选择的原则和模式 主要原则: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几种模式:
“全盘西化论” “复兴儒学论” “中西互补论” “以我为主论”
3、推进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 (1)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对未来社会的贡献
文化整合: 文化母体+文化异体+文化主体
谢谢大家!
历史上文化传播的三代模式
第一代是语音文化传播:属于农业文化的“井圈型” 第二代是文字文化传播:属于工业文化的“河流型” 第三代是电磁波文化传播:属于信息文化的“海洋型”
责。 图片访问出处: (欧洲
(接)
文化圈:文化的共时态
在一定区域、在特定的某一地带和环境下居民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样式,其心理、行为具有一 定空间特征。
(3)主要特征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执两用中,以和为贵 德能统观,以德为重 诸家兼容,以儒为主 多神并敬,无神为常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附件1:武汉纺织大学课程教案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2、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3、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的特质;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三、教学学时:4四、讲稿:世界文化通常被分为四大体系:一是西方文化体系,覆盖欧美、澳洲;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覆盖西亚、中亚、北非、中非以及南亚、东南亚;三是印度文化文化体系,覆盖南亚,影响东南亚;四是中国文化体系,覆盖和影响整个东亚。

在四大文化体系中,领先于世界文明的,最早是古希腊,随后是中国,再次是欧洲。

古希腊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其青铜、冶铁、造纸术的发明领先于世界。

中国约公元前476年进入封建社会,在公元3—15世纪,保持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李约瑟语),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

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甚至认为,在意识形态对抗结束之后,各民族之间在经济贸易、旅游、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增长正在产生一种共同的世界文化,随之而来的应当是一个以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及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然而,科索沃上空轰鸣的飞机、阿富汗化为灰烬的巴米扬大佛、耶路撤冷的爆炸、伊拉克的炮火,都让我们不能不看到这表面繁荣下潜伏的危机。

冷战结束十多年来,由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导致的地区性冲突与局部战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其中一些国家内部的冲突多数与文化有关。

俄罗斯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既有国家利益冲突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的因素。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曾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

从丝绸之路到唐僧取经,从十字军东征到成吉思汗的西征,从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郑和下西洋到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仅最近的数百年间,影响较大的文明间的碰撞即有16世纪以来的西方殖民化运动,中国的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二战后的中东战争与伊斯兰革命,20世纪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等等。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传播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传播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传播放眼世界,每个地域的文化大背景都是由千百年来点滴汇聚而成的,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才形成了现在的一套文化体系,于是也便有了千差万别。

饮食文化也不例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起来,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交往也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多,人们间的这种交流就被称之为“跨文化交流”。

新时期,跨文化交流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

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因此,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

在西方国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

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西方人特别讲求和关心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否搭配合宜,以及这些营养成分能否被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而菜肴的色、香、味,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即使是在饮食文化与我们比较相似的法国,涉及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法国烹调虽然也追求美味,但同时还坚持“营养”这一大前提,一味舍营养而求美味的做法是他们不赞成的。

而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自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这种哲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中国人的饮食追求把味觉感受放在首位,注重饮食审美的艺术享受,传统饮食中甚至不存在营养的概念,只谈饮食养生,饮食养生包括“辨正施食”与“饮食有节”两方面的内容,体现五行的相生相克。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摘要: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为例,探讨中西方新闻传播的差异,找出西方媒体为何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得出中国媒体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妖魔化中国;中西新闻传播;差异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8-01一、从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中寻找“妖魔化中国”的原因西方“妖魔化中国”由来已久,这其中有诸如意识形态差异,历史遗留问题,东西方对话交流薄弱等复杂因素。

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具体来说,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加以比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闻传媒社会控制的差异。

不分中西,无论古今,国家、政党、各种压力集团,都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着强制的管理和有效的引导。

比较起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控,表面上是通过专门的新闻法、出版法、广播电视法、新闻记者法以及关于新闻的其他立法与判例对传媒的调控,实质上仍然是由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府在进行控制。

容易欺骗公众的是,美国针对新闻的控制主要是软性控制,没有实施新闻检查的权利。

然而,政府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传播的若干环节施以影响,以调节和控制新闻的质量、数量、流向和导向。

利益集团也常常通过对政府直接进行影响,来调控新闻媒介,而且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新闻媒介容易受到广告商的掣肘。

因此,美国的新闻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

这是任何表面现象掩盖不了的。

(二)新闻传播动力机制的差异。

中国新闻传播主要以政治为本位,而西方新闻传播主要以经济为本位。

“政治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以为政治服务为目的,媒体承担的压力主要来自政府,评价一个媒体的质量好坏是以政治价值为标准;“经济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价值,媒体的压力主要来自市场竞争,评价一个媒体质量好坏的标准是经济营利的多少。

西方媒体的“经济本位”决定了他们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必然追求高收视率。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已经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文化圈,中西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将直接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

而如何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也成为了当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罗和时代,从那个时候开始,中西方国家之间便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化互动。

随着历史的演进,初期的交流大多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上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中西文化逐渐开始交融。

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节点,是16世纪时候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造成的巨大影响被传入了中国,进而对中华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从中国传入西方的,也有了新世界的发现和大唐的开放。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文化传递。

二、中西文化交流的现状如今,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文化领域上,中西方之间已经形成了整个世界瞩目的文化联系网,各种文化交流内容涉及科学、艺术、电影、电视、文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传播的速率和范围也大大提高,数字时代的到来也使得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了全方位、零距离的互动。

比如,像越剧、武术、陶瓷、红木家具、中药等传统的中华文化已经在西方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文化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和融合。

反过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深入。

华丽的建筑、音乐、舞蹈、电影、时尚等文化因素也正在被年轻的一代所追捧和倡导。

三、中西文化交流的未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未来,无疑是以全球化的形式扩展的,特别是在技术、教育、艺术等领域。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技术和教育的龙头,与此同时,文化互动的新形式也逐渐涌现。

作为一个世界上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中国方面可以注重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宣传,比如各种传统手工艺等。

同时,还可以在电影、音乐、戏剧、绘画等领域上进行更多的展示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omparison and Diffusion
中西文化比较与传播
课程目标
Why do you take this course?
课程目标
A Case study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Questions:
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Fang claimed having achieved his American dream. What brought him into trouble later? 2. What was the ca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him and his boss? 3. What was the root of it?
Money worshipping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rude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indifferent
课程目标
Do you think it’s urgent to let the world know and understand our culture?
Saving Face
Hardworking
Formal
课程目标
The attitudes by foreigners towards Chinese People
Insensitive to time
Tending to misunderstand
Beating about the bush
课程目标
poverty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backwardness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Math genius.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课程目标
What people think, shared, learned, symbolic, adaptive integrated
• Culture
what people do,
what material products
they produce
课程目标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others culture?
• “Cultural nation” principle, 1998 •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five-year plan, 1999-2001 • Cultural industries vision 21 • Cultural industry promotion plan
Never kissed parents
Shanzai everywhere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Every Chinese knows some Kongfu.
课程目标
The misunderstandings by westerners towards Chinese
课程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应用者 To learn to introduce the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情感及素质目标
To learn to address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能力目标 To identify challeng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知识目标 To raise cultural awartudes by Chinese towards Westerners
Kiss and hug anytime and anywhere
Going Dutch
课程目标
The attitudes by Chinese towards Westerners
Being punctual
课程目标
• “Culture is man’s medium; there is not one aspect of human life that is not touched and altered by culture. This means personality, how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cluding shows of emotion, the way they think, how they more, how problems are solved, how their cities are planned and laid out, how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unction and are organized, as well as how economic and government systems are put together and function.” (Hall, 1959)
课程目标 • Culture is “the arts and other manifestations(体现) of human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garded collectively; the customs, civilizations and achievement of a particular time or people; improvement by mental or physical training”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2001)
Mind your own business
Too frank
课程目标
How much do you think the foreigners know about our culture?
课程目标
The attitudes by foreigners towards Chinese People
课程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knowledge
skills
competence
emotion
English language Cultural awareness
Ability to Inter-cultural deal with communicati cultural on skills Conflic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o spread your culture
Korea Wave
Chinese images
课程描述
General Information
Class hours: 24 hours, 12 weeks Credit: 1.5 Learning methods: lecture, case analysis, Ss presentation, survey ……
课程描述
Course content
导论——文化与文化传播(Introduction—culture and culture diffusion); 2. 中西文化概述 (A brief review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s); 3. 中西哲学与宗教 (Philosophies and Religions); 4. 中西文学经典 ( Classical literature); 5. 中西饮食文化 ( Food cultures); 6. 中西节日习俗 (Festival and customs); 7. 中西艺术 (Arts); 8. 面子文化 (Face-saving Culture); 9. 中西语言 (Languages); 10. 中西民间习俗 (Folk customs); 11. 中国特色 (Chinese specials); 12. 复习总结 (Review and Summary) 1.
Reference books
1. 中国文化概况,廖华英主编,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叶朗,朱良 志著,章思英,陈海燕译,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中西文化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4. 中国文化英语阅读教程,黄建滨 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叶胜年,上 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6. 中西文化比较,徐言行主编,北 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目标
What is culture in your opinion?
• There is no agreed-upon definition of culture. • Culture is “the total sum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created by the manki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iterature, art, science, education, etc.; (in archaeology考古学) the aggregation集合 of historical remains, relics of the same historical periods”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