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情分析
说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说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海尔小学郭琦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对小学生数学学情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和成绩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 学习态度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持积极态度,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但也有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2. 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其中一些学生善于归纳总结,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另一些学生则偏向于死记硬背,缺乏灵活运用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学习环境良好的学生通常学习积极性更高,成绩更好;而家庭学习环境差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困扰。
三、教学方法分析1. 互动性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互动性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循序渐进教学数学知识是逐步累积和深化的,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3. 多元化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成绩分析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较大的盲区,需要教师加强针对性教学。
五、总结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报告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持积极态度,并有较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以上是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报告范文,希望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1年级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1年级学情分析一、基本情况(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自学后,基本知识。
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至自学的目标,对自学数学有著一定的兴趣,乐意出席自学活动中回去。
特别就是一些动手的操作方式,须要合作害怕自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碰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存有急躁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极好,但是成绩无法代表他自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自学的活动中,就可以充份的彰显一个孩子自学的其实状况。
因此对学生,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更多的就是并使已经基本构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维持,并逐步鼓励的学会数学思索,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含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边线。
重新认识图形。
100以内的数,重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位次乘法和逊位加法(一)。
重新认识钟表,统计数据,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注重以学生的尚无经验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更多学生熟识的具体内容情景,以协助学生认知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特别注意挑选出富于儿童情趣的自学素材和活动内容,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赢得惬意的数学自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住教学要求,推动学生发展,适度改良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说创建学生课堂讲话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可以排序100以内两位数提,减至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提,加法排序科学知识化解一些直观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固江中心小学:王海萍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下面我将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说说我对这套教材的分析。
整体上,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课程标准,编写特点和体例,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知识与技能方面: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解决问题方面: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情感与态度方面:1、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编写特点与体例1.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例如:在上册的教材中,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和“分类”两个单元。
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旨在分析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的教学计划,并对学情进行评估。
我们将探讨学生现状评估、教育背景考察和教学目标设定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课程设计中的教学内容梳理、授课方法选择和教学资源准备等重要环节。
最后,我们将关注实施与反馈阶段,包括课堂教学实施、学生表现观察与记录以及教学效果评估与改善等方面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 引言部分(本部分):介绍文章主题、大纲目录和整体安排;- 学情分析:对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的学情进行详细分析;- 课程设计:从教学内容梳理、授课方法选择和教学资源准备三个角度来设计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的具体课程;- 实施与反馈:描述如何实施所设计的课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观察和记录学生表现,并评估并改进教学效果;- 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未来教学计划规划和研究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学计划进行学情分析,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我们将通过对学生现状评估、教育背景考察和教学目标设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
同时,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我们将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资源准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并提供相关建议。
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实施与反馈阶段,在实际课堂中观察和记录学生表现,并通过评估和改善来提升教学效果。
2. 学情分析2.1 学生现状评估在开始设计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的教学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评估。
这个评估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与学生的互动来了解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
这将帮助我们确定学生们对数学的接受程度,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次,我们可以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评估。
通过测验或简单测试,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例如数字认知、简单加减法运算等。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篇1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情分析
我们班是一年级四班,共30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学生的口算速度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和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应用等方面还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共有10个单元,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单元是分类与整理,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找规律,第八单元整理复习。
另外还有两次数学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和小小商店。
二、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增加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等5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对知识的理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1、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通过观察实物的不同角度,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观察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他们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能够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而教学难点则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第二课时中,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能够辨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而教学难点则是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在第三单元中,教材把认数范围从20扩展到100以内,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通过活动如“数花生”,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并培养他们的数感。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及相对大小关系、理解位值制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活动。
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而教学难点则是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估计和比较。
在第一课时中,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会认100以内的数,而教学难点则是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组合关系的知觉,它在学生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研究表明,学生的形状知觉在出生不久后即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经验的增加而逐步发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全册分析
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下册)课程表数学学科一年三班、四班任课教师 2013年2月~7月每周共计14节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二)、认识100以内的认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元、角、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及期末复习和两次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
二.教学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确立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1)在认数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学生学情分析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2名。
从整体看,本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
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数字记流水帐。
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识别图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5、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三、教学进度
学生阶段学习发展评价表。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及对策(通用3篇)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及对策(通用3篇)一年级学生数学学情分析及对策1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
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
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
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常常把毛写成手,把6写成9。
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
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
这说明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
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
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想独占老师和其他一切。
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
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
做事很少考虑别人。
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查尔斯.里德的一句话说的非常好,让我们一起铭记: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八单元总复习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出示了四幅图。
其中,第一幅图呈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这四幅图实际上呈现了五部分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
学生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技能掌握较为牢固。
大部分学生的书写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学生学得相对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总复习,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3.情感与态度目标:回顾学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单元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本学期规定的学习目标。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主讲解为5课时,学生练习5课时第五课时解决问题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习过程:复习“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我们有3个救生员。
”为什么是多余信息?(3个救生员在岸上,所以“游泳池里的大人”不含3个救生员。
)1.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2.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漂亮的画面“小小养殖场”,使学生理解感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四个概念,然后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第1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教材在编排上,把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更多地放给了教师和学生。
学生在书上很难找到可以单纯地模仿与记忆的内容,而需要以“做数学”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地去观察、想像,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例如,“练一练”的第2题又出现了“差不多”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为学习本课知识作好了铺垫。
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少得多”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教材没有数量上给予限定,全凭学生的直觉感觉与理解。
所以,学生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完整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板书设计:
数铅笔
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课件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全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的苏J版教学计划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
学习经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力和对数学的态度进行透彻的分析。
必须承认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发展的关键阶段。
它们刚刚开始探索
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加法、减法、形状和规律。
必须明确了解他们以
前在这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规划和支持他们的学习。
在学生的能力方面,很明显,他们在数学技能上差异很大。
虽然一些
学生可能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有很强的把握,但另一些学生可能与诸如
计数和识别数字等基本技能相搏。
区分教学和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额
外支持至关重要。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也在他们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些学生可能对
数学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热情,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感到焦虑或不感
兴趣。
在规划经验教训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态度,以便创造一个积极和
包容性的学习环境。
根据上述分析,教学计划将侧重于提供有区别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
不同需求。
这将涉及纳入实际操作活动、操纵器和视觉辅助工具,以
支持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该计划将强调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解决
问题的任务来吸引学生参与,并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该计划将纳入合作学习、同伴辅导和个性化支助的机会,以容纳不同能力的学生。
这将有助于培养社区意识,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学习。
总体而言,通过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和对数学的态度,教学计划旨在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中蓬勃发展并奠定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P27—P32页。
单元内容简析:
分类是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而不是正式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了基础。
教材以游乐场的情景图导入,并在这个情景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单元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一年级五班共54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认识图形;第二单元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单元是分类与整理;第四单元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是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是找规律;第八单元是整理复习;;另外还有两次数学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和小小商店。
2、编写特点:
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增加了“图形的人识”、“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等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
识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自主的学选择。
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安排了关于图形与空间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
对于有特殊解法的问题,结合计算教学进行教学。
安排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