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文言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文言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中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虚词是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中考文言文虚词,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先来说说“之”字。
“之”字用法多又多,用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说。
“昂首观之”代群鹤舞空,“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用作动词“去、往、到”,“吾欲之南海”就走天涯。
用作助词也不简单,结构助词“的”常见,“水陆草木之花”美如画。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很特别。
宾语前置的标志要记牢,“何陋之有”问句妙。
定语后置的标志别忘掉,“马之千里者”速度高。
再看“其”字。
“其”作代词用法广,代人代物代事情。
“择其善者而从之”指他们,“恐前后受其敌”指狼的。
“其”作语气词也常见,表推测“其真不知马也”令人叹。
表反问“其真无马邪”心不甘。
表祈使“安陵君其许寡人”是命令。
“而”字出场啦!“而”作连词用处大,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很优雅。
表承接“温故而知新”有方法。
表转折“而钱不湿”真惊讶。
表修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笑哈哈。
“以”字也不简单。
“以”作介词“把、用、凭、因为”记心间。
“以刀劈狼首”用刀砍,“何以战”凭啥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所以都出现。
“以”作连词“来、以致、相当于‘而’”要分辨。
“属予作文以记之”表目的来写篇,“以伤先帝之明”以致乱。
接着是“于”字。
“于”作介词有讲究,“于舅家见之”在舅舅家,“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我呀。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起来。
“乃”字也来露一手。
“乃”作副词意思多,“乃不知有汉”竟然呀。
“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
“为”字也得说一说。
“为”作动词“做、成为、作为”要分清。
“为宫室、器皿”动手做,“以丛草为林”当树林。
“为”作介词“替、给、对、向”,“为人谋而不忠乎”很忠诚。
“不足为外人道也”别对外人讲。
“者”字也来凑凑热闹。
“者”作代词“……的人、……的东西、……的情况”等。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总结(附顺口溜与分类总结)
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2其一犬坐于前(《狼》)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 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
1今肃迎操,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品其名位, 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总结(附顺口溜与分类总
结)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可译作“他(她)(他们) 如: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可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xx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xx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xx年中考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之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其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建议收藏摘要:一、引言二、虚词的分类与作用1.介词2.代词3.连词4.助词三、顺口溜记忆法1.初中阶段常见虚词顺口溜2.高级阶段虚词顺口溜四、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技巧1.分析句子结构2.结合语境理解3.转换为现代汉语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引言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其中虚词的运用丰富多样,掌握虚词的使用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份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虚词的分类与作用1.介词:如“于”、“在”、“向”、“于”等,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等。
2.代词:如“吾”、“余”、“尔”、“彼”等,代替名词,起到指代作用。
3.连词:如“且”、“然”、“则”、“以”等,连接词句,表示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
4.助词:如“者”、“也”、“矣”、“乎”等,用于词尾,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三、顺口溜记忆法1.初中阶段常见虚词顺口溜(1)介词:“于”字当头,“向”字随后,“在”字不离“土”。
(2)代词:“吾”字当头,“余”字并肩,“尔”字相近,“彼”字相对。
(3)连词:“且”字相连,“然”字相承,“则”字表转折,“以”字表因果。
(4)助词:“者”字表结果,“也”字表肯定,“矣”字表过去,“乎”字表疑问。
2.高级阶段虚词顺口溜(1)介词:“于”字表范围,“在”字表存在,“向”字表方向。
(2)代词:“吾”字表自谦,“余”字表实指,“尔”字表亲昵,“彼”字表尊敬。
(3)连词:“且”字表并立,“然”字表结果,“则”字表转折,“以”字表手段。
(4)助词:“者”字表强调,“也”字表肯定,“矣”字表过去,“乎”字表疑问。
四、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技巧1.分析句子结构:掌握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语境理解:根据文章背景和句子含义,判断虚词所表达的意义。
3.转换为现代汉语:将文言文句子中的虚词替换为现代汉语相应词汇,便于理解。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总结(附顺口溜与分类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总结(附顺口溜与分类总结)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可译作“他(她)(他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可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3.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③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动词。
可译为“到”、“往”。
如: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一)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一项内容。
其中,虚词更是让不少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虚词,下面将为大家共享一首虚词顺口溜,以及对虚词进行的分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虚词顺口溜1.让子弹飞——是、之、者、所。
2.解放思想——乎、与、與、自。
3.四平八稳——也、而、所、其。
4.玉石俱焚——者、之、其、所。
5.旗开得胜——乎、者、之、所。
6.人生自古谁无死——者、乎、也、其。
7.一见钟情——於、者、焉、乎。
8.美人痣——焉、乎、吗、者。
以上虚词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记忆和辨认文言文中的虚词应用。
二、虚词分类总结根据虚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词性特点,可以将虚词分为以下几类:1. 疑问类虚词如“乎、焉、乎、哉、为、乎等”,这类虚词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怀疑、询问等语气。
2. 虚词“者”在文言文中,“者”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虚词,它具有一定的指代和强调作用。
一般用于表述人或事物的身份、特征、行为等内容。
3. 虚词“所”“所”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介词、副词、连词、代词等,在句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连接和修饰作用。
4. 虚词“之”“之”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灵活多变的虚词,它可以作为介词、代词、连词等,同时也具有指代、修饰、关联等多种功能。
5. 虚词“与”“与”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介词、连词等,表示动作的发出者、受事者、比较关系等。
6. 虚词“以”在古代汉语中,“以”常用作介词、连词,用以连接或引导句子成分,表示目的、手段、原因等。
通过以上分类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言文中的虚词,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的共享,希朅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学习文言文时,希望大家多加练习,多总结归纳,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掌握文言文,取得更好的成绩。
虚词在文言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
熟记文言文虚词“之、其、以、于、而”顺口溜
熟记文言文虚词“之、其、以、于、而”顺口溜1、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3、以字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文言文虚词口诀
文言文虚词口诀
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辅助性作用的字词,通常没有实际的词义。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口诀,用于帮助记忆:一事加持,二引连兮,处所存疑,方向辨。
焉能何难,其如之兮,所为之言,其若何?
得已此乎,非若若兮,而是耶乎,无疑矣。
这个口诀强调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一、二、兮、其、之、乎、矣等。
通过这个口诀,你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使用规则和作用。
当然,要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需要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语法和句法结构。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01:“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02:“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03:“以”字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18个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帮你更好学习文言文
18个⽂⾔⽂虚词顺⼝溜帮你更好学习⽂⾔⽂相信⼤家在学习⽂⾔⽂的时候,都觉得虚词⽐较难记忆。
所以今天⼩编给⼤家整理了⼀些能够更简单的记住虚词的顺⼝溜。
下⾯就是⼩编给⼤家整理的18个⽂⾔⽂虚词顺⼝溜。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8个虚词⼝诀】1.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且乃之乎者也谐⾳: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诀⽬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庸⼩说《天龙⼋部》中头号美⼥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下,因为——所以——则——⽽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样的废话连篇。
1.于【速记⼝诀】⾃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谐⾳:⾃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陆百元⼀⽄,在海南却只要五⾓钱⼀⽄),我们⾮常开⼼,不仅感谢的话说了⼀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个杯⼦和⼀⽀笔。
⼤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给她喝⽔。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竟然没⼈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 “⽐”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从)②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择师⽽教之;于其⾝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到)⑧⾂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为之,⽽寒于⽔。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之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它”。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 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其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自己。
例:并自为其名。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18个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记忆口诀是什么
18 个文言文虚词顺口溜记忆口诀是什么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下面是19个速记口诀,让同学们快速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1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
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幺身体会这幺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
这怎幺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于
【速记口诀】
自从由于和对于
在给向到被和比。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文言虚词口诀:
一曰曰,二求求,三绍绍,四见见,五思思,六应应,七兴兴,八咨咨,九谓谓,十告告,十一许许,十二言言,十三欲欲,十四尝尝,十五问问,十六语语,十七谋谋,十八议议。
文言虚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它们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可以用来表达一
种情绪或思想。
文言虚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曰”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求”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请求,“绍”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赞扬,“见”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见解,“思”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思考,“应”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应答,“兴”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激动,“咨”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咨询,“谓”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说明,“告”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警告,“许”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承诺,“言”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言论,“欲”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渴望,“尝”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尝试,“问”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询问,“语”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谈话,“谋”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计划,“议”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商议。
文言虚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有表现力。
它们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学习文言虚词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文言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文言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中考文言文的学习中,虚词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一、之“之”字用法多又多,代人代物或指事。
作助词时最常见,结构助词“的”来念。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之字要记清。
宾语前置的标志,调整语序译无义。
动词“去、到、往”,理解要准心不迷。
例如“辍耕之垄上”,这里的“之”就是“去、到”的意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此句中的“之”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
二、其“其”字用法也不少,代人代物与代事。
指示代词那那个,这些那些也能用。
选择问中表“是……还是……”,翻译时候要慎重。
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也许或恐怕。
加强祈使与反问,千万记住其作用。
像“安陵君其许寡人”,这里的“其”表祈使,意思是“一定”;“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后一个“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三、而“而”字用作连词多,连接词语和句子。
表并列关系常出现,“又、并且”意思含。
表承接关系紧相连,“就、接着”要记全。
表转折关系最常见,“可是、但是”别忘念。
表修饰关系看仔细,“地”字翻译要留意。
表假设关系若出现,“如果、假如”在里边。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此句中“而”表并列;“温故而知新”,这里的“而”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而”则表转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而”表修饰。
四、以“以”字用法真不少,介词动词都用到。
把、用、凭、因为,介词之义要记牢。
表目的“来、用来”,表结果“以致”瞧。
动词“认为”常出现,翻译准确心不慌。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里的“以”是“凭借”的意思;“属予作文以记之”,“以”表目的,是“来”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是“因为”的意思。
五、于“于”字用法要分清,在、到、向加对、从。
文言虚词 速记口诀
文言虚词速记口诀
1、“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
2、“而”字作连词,修承并转因递。
3、“以”字五用法,因凭来用把。
4、“其”代他(它)那和自己,反问推测或祈使。
5、“于”字要记牢,在从对比到。
6、“为”字动介助语气,做是替给被反诘。
7、“虽”说事实是虽然,假设情况当即使。
8、“则”字顺承那么就,转折轻却重可是。
9、“然”连词指代和词尾,但是对的这样子。
10、“与”给和同跟相比,相与连用是一起。
11、“乃”作副词于是就,判断当是指代你。
12、“者”代人事物,与也构判断。
13、“且”在初中简单说,况且一边又将近。
14、“乎”句中不译介词于,语气助词叹测疑。
【文言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文言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中考文言文的学习中,虚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同学们常常感到头疼的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考文言文虚词,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份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先来说说“之”这个虚词。
“之”字用法多又多,大家一起来琢磨。
作助词,“的”字来用常不错。
“水陆草木之花”,美丽花朵眼前过。
作代词,代人代物很灵活。
“学而时习之”,所学知识心中落。
去、往、到,也是“之”的活。
“吾欲之南海”,决心坚定不退缩。
“其”字也常见,用法要分辨。
作代词,代人代物或代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他人优点多。
“其乡人曰”,他的同乡来诉说。
表示反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马么?加强揣测语气,“其必曰”,他一定说。
“而”字用处妙,连接转折要记牢。
表并列,“敏而好学”不骄傲。
表承接,“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新知晓。
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不生气来心不躁。
表修饰,“面山而居”,依山而住静悄悄。
“以”字不简单,用法多又全。
作介词,“以刀劈狼首”,用刀动作显。
“何以战”,凭借什么来作战。
表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法偷偷把敌歼。
表结果,“以伤先帝之明”,致使圣明被伤损。
“于”字常出现,位置不同意有变。
“于舅家见之”,在舅舅家能看见。
“于厅事之东北角”,在大厅的东北角边。
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心不甘。
“乃”字要留意,意思需明晰。
于是、就,“乃大惊”,惊讶之情脸上现。
才,“乃悟前狼假寐”,这才明白狼装睡。
竟然,“乃不知有汉”,不知有汉朝令人奇。
“为”字有多种,仔细来分清。
作为、当作,“以丛草为林”,丛草当作树林看。
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做事要忠专。
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种情况要分辨。
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被风来吹破。
“者”字也常见,“……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身份很了然。
“北山愚公者”,愚公情况来介绍。
“乎”字表疑问,“不亦乐乎”心情欢。
文言虚词记忆顺口溜
于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 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 动词之后表被动。
而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 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常见文言虚词 记忆顺口溜
之 其 以 于 而
之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 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 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 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 表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译“难道”。
以 记忆顺口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文言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阶段是一个比较难的部分,同时
也是中考占分较大的重点。
这次豆姐整理的是初中阶段文言
虚词的部分,不会让大家死记硬背,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
的,来读读看,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之字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
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
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
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字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字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于字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与,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