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导学案的应用

合集下载

对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分析

对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分析

对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8T07:18:22.54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1期作者:张宏光[导读] 以“少教多学”为核心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价值,张宏光河北枣强中学河北衡水 053100摘要:以“少教多学”为核心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价值,使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导学案”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探讨“导学案”的运用策略,以改革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引言教育领域的发展要求教师优化和更新教学方式。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运用导学案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学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运用导学案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因此,笔者对中学物理导学案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1何为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是指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过程制定的学习路径,它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起到很好的导言、导思、导做的作用。

在实践中,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运用导学案进行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的协同配合下,实现教学目标。

导学案的教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主性。

二是能够充分反映出自主探究的重要作用。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意识到自我探究的重要作用。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学案教学模式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的自我探究,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物理九年级:温度与温度计 教案

物理九年级:温度与温度计 教案

物理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12.1 温度与温度计学校:年级:九年级教师:巩固提升1、温度:物体的 叫温度 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 温度规定为100度。

2、温度计 (1) 原理: 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 和认清 分度值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 ; ② 待示数 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 ,温度计的玻璃泡 。

9.该选哪一项?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A.体积大小 B.运动快慢 C.冷热程度 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4)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5、图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提示:特别注意0刻度线的位置)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6.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 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A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 .冰水温度都升高C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 .冰水温度都不变7.图中有A 、B 、C 、D 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

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自我评价:。

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教学方案。

它主要体现在“导”字,导以兴趣,导以目标,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促使“教”围绕着“学”转,以学定教,充分释放学生天性,深刻挖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启迪和感悟,给予学生收获和快乐,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读书,陶醉在课堂,陶醉在学科中,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很大限度提高课堂效果。

一、导学案教学体现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模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同时把教师教学过程文字化,使学生自学的时候更有章可循,利于掌握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内容。

上每节新课之前,先要求学生把导学案做一遍,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积极完成所有的预设问题,同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掌握了基础知识,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

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再对课堂内容感到陌生,而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备知识。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地参与到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品尝成功。

这里没有教师华美陈述式的讲解,导学案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成了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为学生指明路线和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尝试成功的喜悦。

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进而达到我们目标——“教是为了不教”。

二、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把学习任务当作一件令人愉快的礼物来接收,才能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导学案的设计就是从有趣的材料设问开始的。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支架式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支架式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支架式导学案的运用策略摘要:在支架式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专业技能,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和应用价值。

因此,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积极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并通过精心的规划,提高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课上,老师运用“支架”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同学的注意力,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了日常学习,提高了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

本文就如何在支架模式下进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支架式导学案;运用策略前言:推进新一轮的教改进程,强化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权,培养他们的主体性和逻辑思维实效性,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是教学策略转型与自主创新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新型的方法进行学习。

支架式教学是以构建框架结构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法,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和实际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书籍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降低了学习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最终水准。

1支架式教学的涵义“支架式教学”是在接受与发现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每天让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最后再撤销支架。

支架式教学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灌输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指导者。

而且,它具有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功能,因此,老师应该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另外,支架式教学具有暂时和可调整的特点[1]。

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初中物理的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科书式的基础知识,而是要与现实的实际相结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把物理概念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把物理问题融入到他们喜欢的场景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但传统的教育方法更注重对老师的充分理解,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核心作用,从而导致了学生对知学习的失去兴趣,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成为了一台用来解决问题的机器,只想着用来解决问题,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

高中物理必修三13.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导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三13.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导学案

13.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相关的物理学史.2.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重点、难点)3.能正确分析磁通量的变化情况.(重点)4.能运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重点、难点)一、电磁感应的探索历程1.“电生磁”的发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2.“磁生电”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作感应电流.3.法拉第的概括法拉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概括为五类:(1)变化的电流;(2)变化的磁场;(3)运动的恒定电流;(4)运动的磁铁;(5)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4.电磁感应法拉第把他发现的磁生电的现象叫作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作感应电流.5.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1)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2)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探究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如图所示):2.探究磁铁在通电螺线管中运动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如图所示):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电流即生磁场. (√)(2)有磁场即生电流. (×)(3)静止的电荷周围也能产生磁场.(×)(4)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产生感应电流.(√)2.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安培和法拉第B.法拉第和楞次C.奥斯特和安培D.奥斯特和法拉第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D正确.]3.下列选项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A B C DB[A项中线圈没有闭合,有感应电动势,但无感应电流产生,C项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为零,不发生变化,D项中,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平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化,故A、C、D错误;B项中,闭合回路的面积增大,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产生,故B正确.]1.区别:要抓住过程的本质,“动电生磁”是指运动电荷周围产生磁场;“动磁生电”是指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在闭合线圈内产生了感应电流.“动电生磁”中的“动”是运动的意思,电荷相对磁场运动,“动磁生电”中的“动”是变化的意思.要从本质上来区分它们.2.联系:二者都是反映了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例1】下列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B.磁场对感应电流发生作用,阻碍导体运动C.由于导体自身电流发生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D.电荷在磁场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C[根据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的五类情况可知,导体中自身电流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为电磁感应现象,C正确.]是否为电磁感应现象的判断方法(1)由磁生电的现象都是电磁感应现象.(2)所有的电磁感应现象都与变化和运动相联系.1.(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表明电和磁有联系的是()A.摩擦起电B.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C.小磁针靠近通电导线时偏转D.磁铁插入闭合线圈过程中,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CD[摩擦起电是静电现象;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是磁现象;小磁针靠近通电导线时偏转,说明“电生磁”;磁铁插入闭合线圈过程中,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说明“磁生电”.C、D表明电和磁有联系.]1.所以判断感应电流有无时必须明确以下两点:(1)明确电路是否为闭合电路;(2)判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2.判断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是否变化时,可充分利用磁感线来进行定性判断.即通过观察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是否变化判断某过程中磁通量是否变化.【例3】如图所示,矩形线框abcd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且磁通量逐渐变大,则线框的运动情况应该是()A.向右平动(ad边还没有进入磁场)B.向上平动(ab边还没有离开磁场)C.以bc边为轴转动(ad边还没有转入磁场)D.以ab边为轴转动(转角不超过90°)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2)判断线框做各种运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A[选项A和D所描述的情况,线框在磁场中的有效面积S均发生变化(A 情况下S增大,D情况下S变小),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均改变,由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而选项B、C所描述的情况中,线框中的磁通量均不改变,不会产生感应电流.D中磁通量大小变小.](1)如果电路不闭合,即使磁通量发生变化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2)磁通量发生变化,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变化”上.比如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很大,若不变化,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3.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闭合导体环,环面与磁场垂直.当导体环在磁场中完成下述运动时,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A.导体环保持水平且在磁场中向上或向下运动B.导体环保持水平向左或向右加速平动C.导体环以垂直环面、通过环心的轴转动D.导体环以一条直径为轴,在磁场中转动D[只要导体环保持水平,无论它如何运动,穿过环的磁通量都不变,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只有导体环绕通过直径的轴在磁场中转动时,穿过环的磁通量改变,才会产生感应电流,D项正确.]课堂小结知识脉络1.熟记电磁感应现象及相关的物理学史.2.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正确分析磁通量的变化情况.1.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也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C[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大小取决于磁感应强度、回路所围面积以及两者夹角三个因素,所以只了解其中一个或两个因素无法确定磁通量的变化情况,A、B项错误;同样由磁通量的特点,也无法判断其中一个因素的情况,C项正确,D项错误.]2.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磁场中的闭合线圈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B.闭合线圈平行磁感线运动时,线圈中一定产生感应电流C.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一定产生感应电流D.闭合线圈垂直磁感线运动时,线圈中一定产生感应电流C[位于磁场中的闭合线圈,只有磁通量发生变化,才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闭合线圈平行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中磁通量没有变化,则闭合电路中就没有感应电流,故B错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条数发生变化,磁通量一定发生变化,则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故C正确;紧紧围绕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磁通量发生变化;导体切割磁感线,磁通量不一定发生变化,故D错误.]3.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匀强磁场,大环和小环是垂直于磁场放置的两个圆环,分别用Φ1和Φ2表示穿过大小两环的磁通量,则有()A.Φ1>Φ2B.Φ1<Φ2C.Φ1=Φ2D.无法确定C[对于大环和小环来说,有效垂直面积相同,所以选C.]4.(多选)如图所示,下列情况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A.如图甲所示,导体棒AB顺着磁感线运动B.如图乙所示,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C.如图丙所示,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开关S一直接通时D.如图丙所示,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开关S一直接通,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BD[A中导体棒顺着磁感线运动,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故A错误;B中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加,拔出线圈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减少,都有感应电流,故B正确;C中开关S一直接通,回路中为恒定电流,螺线管A产生的磁场稳定,螺线管B中的磁通量无变化,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故C错误;D中开关S接通,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使闭合回路中的电流变化,螺线管A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螺线管B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故D正确.]。

物理课堂中导学案的应用

物理课堂中导学案的应用

物理课堂上导学案的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兴起已久,之所以这种模式被广大教师认可,得到广泛开展,是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效率更高,教师不再满堂灌,那么累,学生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能否达到高效的目的,与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因此,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根据导学案的基本环节的设置顺序,我认为教师应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下环节:设问导学,读书自学;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拓展延伸,总结反馈。

(一)设问导学,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要精心设计问题和自学提纲,学生结合导学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探究题目的见解,并明确自己的疑问。

同时完成自主学习栏目的内容,这里一般指的是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及公式等。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自学完以后,小组内展示自学效果,并针对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导学案中设置的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讨论当中。

需要探究实验的,小组内要讨论研究实验方案并合作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展示点评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要注意多让b层c层的学生展示,这样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并尽可能的多人展示。

展示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口头回答问题,也可以黑板展示或实物投影。

(四)总结反刍,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至关重要,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及巩固、深化的过程,是学生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过程。

学生完成后,小组先互查,A类学生对B 类学生和C类学生进行点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教师适当点拨。

(五)拓展延伸,总结反馈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是哪些,收获了哪些思想方法等,这时一般安排B类生回答。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价值与科学应用的研讨

初中物理导学案的价值与科学应用的研讨

四、导学案的内容
•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一般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 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也可以称为“问题 设计”)、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 。
• 1.学习目标 • (1)目标出发点不同 • “教学目标”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出发点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服务;“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 学习指明方向。 • (2)目标的对象不同 • “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 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学习目标”是由师生根据学情共同 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 (3)表述的程度不同 • “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 词语,只要执教者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 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看懂,操作性要强,语言 就必须做到准确、具体明了、通俗易懂。 • (4)目标的目的不同 •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 ”的确定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 2.重点难点 •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多设梯子,多 做铺垫,把重点难点一一分解成角度比较小的 问题,通过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来突破难点, 或者通过“知识链接”这一环节给学生一些提 示,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应该说,这里 的重点难点和平时我们教案中的重难点基本一 致,只是导学案中设置重难点时是要多考虑学 生在自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地方,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 • • •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丙 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戊图中顶 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 总结: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 等于重力.

浅淡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浅淡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浅淡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高质量导学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自学。

导学案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要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的新理念。

有了导学案,学生有备而来,目标明确,由任务驱动,从而转变听课方式,解决了学生组织无序,课堂知识容量小的弊端,体现了高效学习。

二、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实施导学案“导学案”的实施过程就是创造高效课堂的过程,要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能力是主攻方向;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学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

其基本流程为:示案自学-合作交流-展示交流-巩固提升。

1 示案自学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生成新问题,自学时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要圈点标记准备交流。

如6.3《电阻》导学案中:课前搜集各种型号的电阻器,日光灯的废钨丝(吹风机等)。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教师要提前让学生去收集,特别是废旧不用的,则可变废为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果只注重文字的表述预习,那么则违背了本学科的特点,学生是学不好物理的。

(请先阅读课本15页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自己猜一猜:看书第一段,自己猜猜为什么不用铁做到导线呢?此猜想可让学生先看书写出自己的见解,预习结束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结合课文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兴趣去预习的,同时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自主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二 、这 种模 式 在 物 理教 学 中 的运 用 与其 它 学 科

不太一样 ,物理这门学科抽 象而且每节 内容知识点 多, 有些知识点之 间还没有直接 的联系 , 不像其 他学 科一节课只有一个主要知识点 ,围绕 这个知识 点展 开练习就行 了,因此在设计导学卡时我们 也想了很 多方法 : 一个知识点之后就跟上相关 的练习 , 最后进 行综合练习 , 但 又显得零散 ; 或者基础部分涉及 所有 知识点 , 然后一块儿 练习 , 这样又没有针对性 。同时 感觉有些 内容适合用导学卡 ,如介绍性 内容, 让学生 自己完成 , 提 高学生 的预 习能力 , 让他们逐渐会 自主学 习, 之后让 他们展示 , 当然基础 知识是这一节 的新知识点 , 该 讲 综 合能力 , 比较 容 易 的设 计 成 当堂 检 测 , 随 时 检 测 学 解 的讲 解 , 需 用 实 验演 示 的就 做 实 验演 示 , 基 础仍 需 习效果 , 及 时反 馈 。 夯实。 拓展部分把相应 比较难的问题挑选 出来 , 以练 三、 这种模 式还 有一个好处 : 把所有的导 学卡整 代教 , 先 由学生独 学 , 自己完不成 的与 同桌商量 , 还 理起来 , 就是一套很好 的资料 。 这样可使老师在上课 有问题的前后四个同学讨论 ,这一部分需给学生 的 前精心挑选 的试题多次使用 、 多次练 习, 可真正把 学 时间多一些 . 在此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并在 生从题海 中解放 出来 , 而且随着 电脑 的普及 , 导学 卡 讨论 的过程 中取长补短 , 弥补他们知识的不足 , 比一 都在 电脑上制作 , 如果发现又有比较好 的题 , 可随时 味 的都是老师讲 效果要好 。提高部分把带有综合 性 添上 , 而且讲过一部分后要测 验 , 也可从导学卡上直 的问题选出来 , 一方面起到检测 的目的, 另一方 面达 接 复制一些题 , 既达到了检测的 目的 , 又提醒学生课 到 综 合 应 用 所 学 知识 的 目的 。 后要 注意复 习导学卡上 的内容 , 一举多得 。 这种设计 是在刚开始课 改的时候 固定的一种模 四、 经 过 这 么 长 时 间 的运 用 , 我 发 觉 自己 的 教 育 式, 后来 有所改进 , 但也不是在会议上一说或几经强 理念有了很 大的改变 ,有一种跻身在教育改革 队伍 调就能学会 的, 学校就组织我们 出外学 习, 直接进班 中 的激情 , 感觉 自己跟上 了时代 的步伐 , 没有落伍 。 听课 , 和人家的老师交谈 , 向他们请教导学卡的制作 在这期 间还参加 了国培计划和继续教育 ,学习 内容 方法 , 以及在使用这种方法 时存在 的问题 , 遇到问题 都有课 改方 面的 , 专家 、 老师 以及在交流平台上交流 时如何解决 , 回来之后 先是 比葫芦 画瓢 , 自己学着制 的 同行们 也都把课改 中遇到的问题摆 出来讨论 , 感 作, 并 在课堂上试着使 用 , 体 验这种模式 的优缺点 , 觉和他们距 离很 近 , 以前的 困惑也释然了很 多 , 教学 学校也及 时展开教研组活动 , 同组 内互相交流 , 互相 方面 , 也渐渐得心 应手 , 上课 时师生互 动 、 生 生互动 讨论 , 在会上还可以畅所欲言 , 主要讨论使用过程 中 的氛围也是 自己多年前 的梦想 , 学生的 自学 能力 , 合 的问题 , 刚开始的问题是一方 面不会制作 , 另一方面 作研讨 的能 力 、 语 言表达能力 、 实验能力 、 计算 能力 总觉得 不顺手 ,不 习惯 ,或者好不容易制好 了导学 都在课堂上大量的练习中得到 了很大的提高 ,这些 卡, 在用的过程中一遇到该讲 的地方就管不住 自己 , 在以前是需要学 生在课下用大量 的时间 、大量的重 滔滔不绝 ,刹不住 闸,唯恐哪一点没有给学生强调 复练习才能收获 的, 因此无形中减轻 了学生 的负担 。 到, 现在想想还是观念没有 真正转变 过来 , 不放心把 诚然 , 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需要 改进 的地 方 , 时间还给学 生 , 等真正适应了这种模 式 , 感觉学生还 在 以后的教学中 ,仍要鼓励学生质疑 ,激发探究精 是很有能力 的 , 特别是当看 到学 生展示 时的踊跃 、 积 神 ,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并有终身学习的能 极的状态 , 听 到 学 生 对 同一 问题 的不 同解 法 时 , 自己 力。 的 成 就感 比 以前 的时 候 强 多 了 。 ( 作 者单 位 : 河 南省 巩 义 市 西村 第 二 初 级 中学 班 1

浅析运用导学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浅析运用导学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能生成优 质导学 案 ,那时导学案 就只能成为 特 点 ? 学生 的枷锁 ,徒有 形式而流 于失败 。这就要
问题二 :同一物体发声 和不发声 时有什 时 ,不 要 限 制 学 生 的器 材 选 择 ,让 学 生 放 手
么不同?
求教师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 2 . 精心备课是创作优质导学案 的保证
3 . “ 授人 以鱼 ”不如 “ 授人 以渔”
以及一种真 实基础 的对 学习行为 的评 价 ,他
是不能很好 地发 挥创新能力 的。
导学案 中问题的设置不仅 仅是为 了让 学
导学案 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 的课 前课堂
个 目标 、问题 的文 字文本形式 ,而且充分体 生获得知识 ,更 重要 的是让学 生学会获得 知 自主学 习 ,已充分体现 了要点一 。至于要点
导学案 是 由教师 编写的引导 学生 自主学
其一 ,学 生是学 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普
遍 具有 内在潜 能 ,也具有 自动发展 自身潜能
习的流程设 计 ,由学 习 目标 、重 难点 、问题 收相 同的热量 ,升高 的温度不 同?
设 置 、应用 反馈 、学 习反思等几 部分组成 。
通过这几个 问题 的引 导探 究 ,比热容概 的能力 。 其二 ,学 生在学 习过 程 中,需要社 会和
它是学生 自主学 习的拐杖 ,导学 案质量 的高 念 的建立便水 到渠成 了。如果 教学 目标定位
低 ,直接影 响着学生 的 自学 质量。那么 ,如 于学生综合创新 能力 的发展 ,那么 问题设 置 个 人 的关心 ,假 如他没有感 觉到别人 的关注 何才能生成优质导学案呢? 1 . 教师 自身素质决定着导学案的质量 导学 案是教师 的艺术作 品 ,它不仅是几 就应 以开放性为主 。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物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

因此,探索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导学案”是一种由知识网络构建的知识导向型的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1.“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原理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针对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建议,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导学案”教学。

4.“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分析“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探讨其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5.比较分析:比较“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差异和优劣势,为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系统总结“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历程和发展现状。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和教学效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

20232024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及答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根据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导学案,以及相应的答案。

这份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和第二章“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探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学习如何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

2. 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引发同学们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思考。

2. 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讲解与讨论: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与反馈: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2. 第二章: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个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并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在该例子中的应用。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个力的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例子:两个人相互推挤,他们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玻璃棒、水杯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 应用练习:出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度数与折射率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贯彻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导学案模式

初中物理贯彻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导学案模式

初中物理贯彻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导学案模式
设计人:庄德志
课题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本节课三点问题
重点:
难点:
考点:
三.课前自主学习导学
1.知识回顾:
2.引领导入:
四.学习过程课堂导学
(一)自主学习,培养习惯,获取新知。

1.
2.
3.
(二)科学探究,挖掘方法,得到规律。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提高素养。

(四)典型示范,方法引领,训练达标。

1.典型例题示范
2.三维目标达标训练题
(1)知识与技能题
(2)过程与方法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题
(五)强化引导,善于总结,创新能力。

1.本节课学到的重点、难点知识
2.本节课重要的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
3.本节课用到的物理科学方法
4.本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
5.本节课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
五.拓展延伸及作业布置
1.知识与技能作业题
2.过程与方法作业题
3.开放类作业题。

九年级上册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案物理

九年级上册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案物理

九年级上册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案物理
《问题解决导学案:物理(九年级上册)》是一本针对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辅导教材。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这本导学案。

1. 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先浏览一下导学案中的内容,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先做个标记,等到上课时重点听讲。

2. 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结合老师的讲解,尝试运用导学案中的方法去理解和解答物理问题。

对于仍然不理解的问题,不要害羞,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

3. 课后复习:课后,要再次翻阅导学案,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同时,也可以尝试做一些练习题,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4. 问题解决: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查阅导学案中提供的资料或者参考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5. 反馈与调整: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看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同时,也要根据学习的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6. 交流与合作:可以和同学一起使用导学案,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你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最后,希望这本导学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提升你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物理学教案导学范文

物理学教案导学范文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质量、速度、能量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导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物理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概念。

4.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物理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

5. 课堂小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巩固基础知识:(1)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高实践能力:(1)进行物理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质量、速度、能量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导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高中物理依托“导学案”减负增效思考和

高中物理依托“导学案”减负增效思考和

高中物理依托“导学案”减负增效的思考和探索摘要:随着江苏省“五严”规定的深入贯彻,减负增效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导学案”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利用“导学案”为载体来“减负增效”,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笔者就“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与同行探讨交流,以便进一步完善相关环节,提高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

关键词:导学案减负增效探索“五严”规定出台的初期阶段,由于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了,导致一直在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迷失了学习的方向,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的时间少了,课堂教学的任务重了,容量大了。

在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变得格外的不理想,远远背离了“减负增效”的目标。

“导学案”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抓手,大大的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案例。

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堂学习,引导学生课后巩固,引导学生变式拓展。

那如何有效的引导呢?下面笔者主要从“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导学案的编制1、“导学案”编制的特点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辅助材料,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真正实现了从“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课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同时学生还能在充满探究和思考的学案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张开思维的翅膀,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不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最终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最后爱上学习。

在导学案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情,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准确的将学生可以自己学好的、自学过程中少部分学生能够解决的和基本都不能解决的有序分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不就太简单,没有思考价值;要不就太难,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不但不能体现导学案的实际价值,反而会适得其反。

物理课堂中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浅议“导学案”的使用

物理课堂中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浅议“导学案”的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
物 理 课 堂 中 有 效 教 学 模 式 的 构 建
浅议 “导 学案 ”的使 用 张 永 强
(郑州 市 第 三 十 七 中 学 ,河南 郑 州 450000)
摘 要 :要 利 用 好 导 学 案 .老 师应 对 它 至 少 进 行 两 次 批 改 。第 一 次批 改在 上 课 前 .在 批 阅的 过 程 中 ,可 以发 现 问 题 ,并 发 现 学 生 的薄 弱 点 和 易错 点 ,有 利 于更 好 地 把 握 教 学的 重 点 和难 点 。并 采取 相 应 的解 决 措施 。还 可 以及 时 了解 学 生的 预 > -7 情 况 ,及 时做 好 各 方 面 的 工作 。 第二 次批 改在 课 后 进 行 ,检 查 学 生 的 学 习情 况 。
一 、 “导 学 案 ”教 学模 式 “导 学 案 ”以指 导学 生 自主 学 习 为 主 要 目的 .是 教 师 围 绕 学 生 的学 习 目标 设 计 的课 前 预 习材 料 。 “导 学 案 ”是 以 学 案 为 载 体 ,以 导 学 为 方 法 ,以 教 师 的指 导 为 主 导 ,以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为 主体 ,师 生共 同合 作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是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 能 力 ,注 重学 法 指 导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的有 效 教 学 策 略 。其 操 作 要 领 主 要 有 先 学 后 教 、问题 探 究 、导 学 导 练 、当堂 达 标 、课 下 巩 固 。在 这 种 模 式 中 。学 生 根 据 教 师 设 计 的学 案 ,认 真 阅 读 教 材 ,了解 教 材 内 容 ,然 后 根 据 学 案 要 求 完 成 相 关 内容 。学 生 可提 出 自 己的 观 点 或 见解 .师 生共 同研 究 学 习 。 二 、“导 学 案 ”教 学 的 设 计 和使 用 在 导 学 案 教 学 中 ,导 学 案 的设 计 是 关 键 。完整 的学 案设 计 包 括 以 下 六 个 环 节 :第 一 部 分 :学 习 目标 ,第 二 部 分 :课 前 预 习 学 案 ,第 三 部 分 :课 内探 究 学 习 ,第 四 部 分 :课 后 延 伸 ,第 五 部 分 :知 识 汇 总 ,第 六 部 分 :节 清 。下 面 以人 教版 九年 级 物 理第 十 五 章第 二节 机 械 效 率 为 例 对 导 学 案 的使 用 进 行 分 析 。 第 一 部 分 :学 习 目标 通 过 目标 展 示 让 学 生 知 道 本 节 课 的 学 习 目标 .针 对 目标 有 的放 矢 地 进 行 学 习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和求 知 欲 望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提 出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 第 二 部 分 :课前 预 习学 案 课 前 预 习 学 案 就 是 将 本 节 课 的 基 础 内 容 及 要 求 掌 握 的 目标 和 相 关 知 识 列 出 .让 学 生 进 行 课 前 预 习 ,这 样 有 利 于 导 人 新 课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例 如在 “机 械 效 率 ”这 节 课 中 , 就 是 将 基 础 知 识 列 出让 学 生 预 习 。并 且 要 求 学 生 会 进 行 基 本 计 算 。 第 三 部 分 :课 内探 究 学 习 机 械效 率这 一节 课 虽 然是 本 单 元 第 二 节 课 。并 且 是 一 节 计 算课 ,但 是 与 本册 书第 十 三章 的 简 单 机 械 和 滑 轮组 有 比较 大 的联 系 。 老师 首先 让 学 生 在 学 习 本 节课 之 前 复 习简 单 机 械 和 滑轮 组 ,并 分 组 讨 论每 一 个 知 识 点 的 内容 。这 就 要求 我们 在 设 计 导 学案 时要 对 每 一 个 涉 及 的知 识 考 虑到 位 。并 且 要 能 把 知识 梳 理 连 贯 起 来 ,达 到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 第 四部 分 :课后 延 伸 学 生 对 照 本 节 课 所 学 的知 识 和相 应 的公 式 做 本 节 课 课 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导学案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②使用时注意⎩⎨⎧(4)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间的测量(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生练习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 、171.2mmB 、1.712dmC 、0.172kmD 、1712m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堂上导学案的使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兴起已久,之所以这种模式被广大教师认可,得到广泛开展,是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效率更高,教师不再满堂灌,那么累,学生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能否达到高效的目的,与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因此,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根据导学案的基本环节的设置顺序,我认为教师应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下环节:设问导学,读书自学;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拓展延伸,总结反馈。

(一)设问导学,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要精心设计问题和自学提纲,学生结合导学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探究题目的见解,并明确自己的疑问。

同时完成自主学习栏目的内容,这里一般指的是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及公式等。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自学完以后,小组内展示自学效果,并针对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导学案中设置的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讨论当中。

需要探究实验的,小组内要讨论研究实验方案并合作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展示点评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要注意多让b层c层的学生展示,这样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并尽可能的多人展示。

展示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口头回答问题,也可以黑板展示或实物投影。

(四)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至关重要,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及巩固、深化的过程,是学生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过程。

学生完成后,小组先互查,A类学生对B 类学生和C类学生进行点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教师适当点拨。

(五)拓展延伸,总结反馈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是哪些,收获了哪些思想方法等,这时一般安排B类生回答。

最后教师最好留下问题给学生课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五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做到适度合理,不要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等现象,尤其是小组讨论要做到讨论充分有深度,但也不能出现时间太长,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和五个环节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