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合集下载

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杜甫,字子美,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那么杜甫的父亲是谁?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甫的父亲,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甫的父亲为杜闲,其父曾任兖州司马,是为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儿子,而正如杜闲的名字,一个“闲”字好似概括了他的一生,有着如此出名的父亲和儿子,杜闲越显的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历史资料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

杜闲于公元682年出生,为杜审言的幼子,在他35岁的时候为郾城尉,后得以提升在公元732年的时候任职为奉天令,在五年后便迁徙至京兆杜陵,时任兖州司马。

杜闲在他28岁的时候与原配妻子崔氏结婚,两年后便共有一子为杜甫,杜甫也是杜闲的长子,但可惜的是生下杜甫不久,崔氏便病逝。

遂杜闲复娶二室卢氏,杜甫好似对继母并没有感情,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母亲角色的是他的姑姑,并非卢氏,遂在其诗歌中鲜提及继母卢氏。

杜闲在公元741年便病逝,享年59岁,这可以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打击,此时的杜甫身怀抱负,为国效命的热血期望,而在没有经济支助下,杜甫很难在维持家人温饱的情况下去实现伟大抱负。

此前家中的经济来源均是由杜甫父亲杜闲来把持,杜闲为官虽小,但却有稳定的俸禄,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算拮据,而杜闲一去世,作为长子的杜甫便成为家中支柱,但作为文弱书生的杜甫却难以承担如此重担。

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

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

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历与生平经历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人杜牧简介,欢迎大家了解。

杜牧的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杜甫著名诗句(精彩6篇)

杜甫著名诗句(精彩6篇)

杜甫著名诗句(精彩6篇)少年行二首篇一[唐] 杜甫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登兖州城楼⑴ 篇二东郡趋庭日⑵,南楼纵目初⑶。

浮云连海岱⑷,平野入青徐⑸。

孤嶂秦碑在⑹,荒城鲁殿馀⑺。

从来多古意⑻,临眺独踌躇⑼。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

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

邵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

《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

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

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

《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

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

”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

《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

”此借用其字。

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

古诗:“浮云蔽白日。

”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

《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青徐:青州、徐州。

鲍照诗:“平野起秋尘。

”《海赋》:“西薄青徐。

”《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

”《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⑺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

馀:残馀。

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

”徐摛诗:“列楹登鲁殿。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

”《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

《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

”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

沈约诗:“临眺殊复奇。

”《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

”薛君曰:“踌躇,踯躅也。

”《玉篇》:“犹豫也。

”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

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杜甫祖父杜审言是什么唐朝哪个皇帝时期诗人

杜甫祖父杜审言是什么唐朝哪个皇帝时期诗人

杜甫祖父杜审言是什么唐朝哪个皇帝时期诗人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相信大家都对这位诗人有所了解,那么你想知道杜甫的祖父是唐朝哪个皇帝时期的诗人?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答:杜甫的祖父杜慎言是唐初高宗时期的诗人。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

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

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

“诗圣”杜甫的祖父。

他曾是西城卫、洛阳城等下级官员。

他是文学学院的学士。

他与李乔、崔荣和苏伟被称为“文章的四位朋友”。

他是唐代“新诗”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作品大多简单自然。

他的五言诗是经过仔细整理的。

原来的诗集已经丢失,后人编纂了杜申艳的诗集。

【人物评价】王夫之在评论杜诗时指出:“近身已有梁、陈,至于杜慎言,他是从学位开始的。

”《春日京中有怀》是作者早年的一首诗,抒发了他春日在长安怀念洛阳的情绪,同时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愤闷.作品的造语新异,气势豪迈,在初唐七言律诗中是佼佼者.纪云:“从一句话开始。

从一开始就跳过一层。

这很难抓住问题。

如果你知道这一点,就没有一般疾病。

”。

胡应麟: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实为杜审言首倡。

[女士]薛氏隋朝官吏鲁柔五代孙女、荣成侯、渭南卫鲁元义孙女、泸州神县县长鲁元哲孙女范扬的鲁家【子女】长子:杜贤超的医生、杜甫之父、兖州司马次子:杜并三儿子:杜转,开封中尉四子:杜登杜诗:魏上虞,蜀县程巨禄杜氏:嫁济王府录事河东裴荣期杜:嫁给平阳县四仓,参军。

范扬、陆正军杜氏:嫁硖石尉京兆王佑杜诗:嫁给常熟簿记大师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

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

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

”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

杜甫的背景故事

杜甫的背景故事

杜甫的背景故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其宏大的气势、深沉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而著称,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

杜甫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宰相,父亲杜审言也是一位文学家。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杜甫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经史,文学造诣深厚。

然而,杜甫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家境一度十分贫困。

在杜甫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落的变迁。

他亲眼目睹了宦官专权、农民起义、战乱频生等社会动荡,这些深刻的社会现实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思考。

杜甫的一生并不如意,他历经家庭贫困、官场挫折、流亡生涯等种种磨难。

他曾数次投身官场,但都未能得到重用,甚至遭到排挤和迫害。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愤慨和不满。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名利所动,一心向往的是“安贫乐道”。

杜甫的诗歌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感人的情感而著称。

他的诗作涉及了政治、军事、社会、人生等各个领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常常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觉冲击。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和风格为后世诗人所推崇,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

他的诗歌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上的伟人”,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

总的来说,杜甫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宏大的气势、深沉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而著称,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杜甫诗三首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杜甫诗三首

大语文课件
19
山之北 青色在齐鲁大
注释 泰加别下山称划的线的语句课气本中词已注
地都能望见。
山之南 未了,不尽
天地
大自然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聚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语文课件

眼角裂开
眦,眼角
20
难句解释: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荡胸生曾云:是“生层云荡胸”的倒装, 意为: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激荡。
老妇为什么要求去服役? • 为了掩护老翁。
大语文课件
53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泣幽咽”的是谁呢?
• 老妪的儿媳。 • 也许还有别的人。
大语文课件
54
老妪被抓走了没有? 根据什么作这样的结论?
• 抓走了。 • 根据是: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大语文课件
55
全诗只有一句议论,是哪一句?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安史之乱平定后,57岁的杜甫准备再北上洛阳、 长安,但因战乱、洪水、友人亡故等种种不顺,漂泊 在湘江流域。这时的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 舟”,最后病逝在湘江一条破船上,只活了59岁。死 后无钱归葬,直到43年后,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 河南首阳山下。
大语文课件
5
杜甫一生勤奋写作,传到今天的诗篇有 1400余首,另有散文和赋2O多篇,后人集为 《杜工部集》。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 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 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作为一个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他时时关心着国家,关心着 人民;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 就。正因为如此,他被人们称为“诗史”, 也被称为“诗圣”。

历史上关于杜甫的故事

历史上关于杜甫的故事

历史上关于杜甫的故事杜甫是唐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我们看过很多杜甫的诗,但是关于杜甫的故事你看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杜甫的故事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

他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

他的祖父杜审言,是与宋之问、沈期同时期的著名诗人,对五言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也作出过贡献。

杜甫的父亲曾任兖州司马,母亲崔氏早逝。

杜甫从小就饱读诗书。

正如他在一首诗中自称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他知识渊博,很有政治抱负。

公元736年,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没考中。

于是他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写下了他留存的最早的几首诗,如《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等,其中《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名句。

公元744年,杜甫在东都洛阳遇到了被唐玄宗放还的大诗人李白。

诗坛双星,相见甚欢。

他们一同游览了梁(今河南开封)、宋(今商丘一带),并会见了善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高适。

第二年,杜甫又与李白再次相见。

他们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兖州一带逗留了好几个月,饮酒赋诗,到山中访隐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亲密得形影不离。

但此后两人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公元746年,杜甫回到京都。

第二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凡通一艺的士人都可到京师应试。

但那时唐玄宗任用的宰相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阴险奸诈、妒贤忌能的奸臣。

他最怕有才干的人进入朝廷,妨碍他弄权营私,就指使考官,一个人也不录取。

杜甫再次落第,生活日益贫困。

他不得不向一些达官贵人投诗,以显示才华。

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唐玄宗要举行三个祭祀大典。

杜甫抓住机会,写了《三大礼赋》,果然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又经过集贤院的考试,杜甫只得到了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又过了四年,才得到兵曹参军的职位。

困守长安的十年,使杜甫逐渐认清了封建统治集团荒淫腐朽的面目,看到了贫苦百姓的苦难生活,这使他在思想上、创作上更接近人民大众。

公元755年秋天,杜甫离京还家。

在路过骊山行宫时,他看到唐玄宗正带着亲信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提到杜甫,大家对于诗圣并不是多么的陌生,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杜甫的古诗,从最早期的《登高》到后来的《兵车行》、《茅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的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男,汉族,712年2月12日生,属相鼠,星座宝瓶座,河南巩县人,历任副处级的唐朝左拾遗,正处级的唐朝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窘,但是却创作出诗歌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等等,并有《杜工部集》六十卷传世。

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关系杜甫的家庭出身还是很光鲜的。

他是晋朝灭孙吴大将杜预的二十世孙。

《旧唐书》记载,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长一职。

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官至省部级的膳部员外郎。

父亲杜闲也是四川奉节的县长,因此杜甫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杜甫在他父亲去世后,生活很快就穷困潦倒了。

杜甫有文人性格的孤傲清高,却一心想从政做官,这种选择错误,注定他会白白努力一场;杜甫还有放纵恣肆的性格缺点,这让他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和朋友,甚至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他有几个子女都被饿死了,史书上只记载他有个儿子杜宗武也是一生流落,老死湖南。

笔者从做人和做诗两个方面来概括杜甫的人生经历。

做人:杜甫的凄苦身世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虽然7岁吟诗,15岁扬名,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书记员之类的小官,后世虽称其人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他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写的虽是“初唐四杰”,却是诗人自嘲之意:“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的简介资料200字左右

杜甫的简介资料200字左右

杜甫的简介资料200字左右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魂”的大诗人。

他的诗歌有着深刻的思想和宽广的视野,被后人称为“诗圣”。

杜甫的父亲是一位州刺史,家庭富裕。

杜甫自幼聪明好学,善于文辞和音乐,曾学过《大乐府》、《楚辞》等诗歌和音乐。

杜甫出生于唐代的一个比较乱世,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和沉痛的事件。

杜甫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在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中,杜甫失去了官职和家室,生活变得艰难。

杜甫深受这个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战乱所苦,他对于这个社会危机的恢宏作诗至今仍令人心悸。

杜甫的创作之初以作乐府和散文为主,后来受王之涣的诗歌影响之后开始创作诗歌。

他的诗歌以豪放自然、直抒胸臆的美学特色为主。

他关注的主题广泛而深刻,既触及政治和时事,又关注于生命和人生哲学。

他的诗歌代表着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荣誉。

杜甫的诗歌作品多被称为世界诗歌之典,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登高》、《丽人行》、《春夜喜雨》、《哀江头》等作品。

他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思想和文化领域不断地产生许多的探索和研究。

除了文学之外,杜甫在书法、音乐和学术等方面也具备非凡的造诣。

他在书法方面擅长硬笔和毛笔,所作的笔札及谯楼书帖令人叹服。

他在音乐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曾经在世界上最大的音乐比赛中国北方吹奏乐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他的学识广博,曾经自学泰山皇极经,著有诗学论文集《诗经》。

杜甫的创作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绝,他的诗歌永远都是引人入胜。

他的创作不仅具有高峰独秀的艺术价值,更呈现了一个诗人如何以“肝胆相照”的精神面貌追赶自己时代所处的文化场景和如何以诗歌为梦想传承更广阔的人类文化。

他的诗歌,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代诗人艺术创作的最高顶峰。

诗人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人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人杜甫的简介及作品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诗圣”,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曲家,政治家,自称为”一介布衣”,出生于今陕西彬县一个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杜审言曾任长安和彭泽两地官员,但因被诬告抄家被革除官职,后赴京城追讨公道未果,一家人只好流落到了四川涪州,终老于此。

然而早年挫折的杜甫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在波折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举目四望,把社会万象尽收眼底,更加努力地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天下百态。

他的诗歌不仅有深刻的社会思考和政治批判,也有对家国天下的深邃关怀和对人间百态的温情描摹。

因此他的诗歌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抒发激愤的壮志豪情,也有写人情世态的诙谐幽默,既有书写历史沉痛的慷慨悲凉,也有表达深情厚谊的柔情脉脉,使得他的诗人格显得极其丰富而复杂。

杜甫的诗更是成为了中国诗歌中的一大代表,被中国的许多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杜甫最得人称颂的诗歌集《杜工部集》共收诗1450余首,其中涉及到历史、政治、风俗、文化、自然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些作品中,有些是以史记历史、书写社会、为民谋生等方面的现实主义作品,如《三吏》、《记述员偶题》、《八阵图》等;也有许多是杜甫写生、描写自然和景物的作品,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秋夜忆山东兄弟》等;还有一些是以宗教、哲学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主题的作品,如《饮中八仙歌》、《赠卫八处士》等。

这些作品无论从史实还是诗歌艺术上来看,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杜甫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颂的是一些写世态炎凉、时代剧变的作品,如《春望》、《登高》等。

这些作品表现了杜甫的时代感和政治感,也表达了他对时代沉沦和国家负隅顽抗的深深忧虑。

其中,他最著名的诗作《三吏》是一首别样的现实主义诗歌,以三个职业清廉、拒绝贿赂的官员为主角进行描写,旨在批判唐朝时期的腐败和昏庸,让人不得不为这些清官的操守和情操所感动。

杜甫的诗歌多才多艺,除了描摹现实之外,他还写了一些超脱尘俗、富有哲思和灵性的作品,如《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

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

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

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的。

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

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11岁,他们常以诗相赠.他们的友谊纯净如水!《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但李白写给杜甫的,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就此也可以想见两个伟人曾经的关系。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

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

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

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

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视。

此时的李白是孤独而落魄的,但是,却有一个人,对李白的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的舆论而改变。

他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

他说“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

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意思是李白之下庐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说的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的,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时代的古诗

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时代的古诗

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时代的古诗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集《杜工部集》是唐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一、人生经历
1. 杜甫的出身和家庭背景
杜甫生于唐代贞元元年(712年),在一个贵族家庭中出生,父亲是江陵(今湖北江陵)的知县。

由于家庭原因,杜甫年轻时曾经游学于各地,遭遇了许多生活困难和不幸遭遇,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杜甫的职业经历
杜甫先后做过官吏和教书先生,但是由于对唐朝政治的腐败现状感到不满,他在辞官后选择了彻底离开官场。

3. 杜甫的家庭生活和离散之痛
杜甫曾有过两次婚姻,但是这两段婚姻都没有很好地结束。

杜甫的妻子病逝后,他为此伤心欲绝,创作了大量的悲情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哀痛之情。

二、不同时代的古诗
1. 唐朝初期的诗作
杜甫的早期诗作以写景和抒情为主。

其中,代表作有《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 唐朝中期的诗作
杜甫的创作在唐朝中期达到了高峰,这时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
的反思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代表作有《三吏》《登岳阳楼》《兵车行》等。

3. 唐朝末期的诗作
唐朝末期,杜甫的创作充满了孤独和悲壮的气息,这与他本人的遭遇
和时代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

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江留社
送别》等。

总之,杜甫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度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充满人
文关怀、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美诗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历史遗
产之一。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生于712年,卒于770年,其生平事迹和创作成就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杜甫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官,但父亲去世后,家庭变得贫困。

他的母亲是他早期的启蒙老师,深受其影响。

在他四十岁左右时,杜甫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他在长安结交了许多文化名士,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这些人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表现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是唐代“以文立国”的时代背景下的杰出代表
之一。

杜甫的作品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五言诗和七言诗,也有少量绝句和律诗。

他的诗作题材涵盖了政治、社会、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

他的作品风格朴素明白,富有感染力。

他以真实的写作风格,描绘了贫苦人民的生活,弘扬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民的爱和对社会的呼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僚主义、腐败和特权的反感和质疑。

杜甫的著名诗作有《登高》、《赤壁》、《春望》、《兵车行》、《月夜忆舍弟》、《绝句》等等。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和赞赏,而且在后世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古典力作。

他被称为“诗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甫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则被历代文化人所铭记和崇敬。

他的诗歌经久不衰,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保育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貌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以深情和豪放著称,表达了他对故国和人民的热爱,被后人誉为“诗圣”。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

一、杜甫的简介资料1、出生年代和家庭背景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12年),出生于大都会长安,是家中的次子。

父亲杜审言是两汉文学的爱好者,有文名,却没什么钱,所以杜甫在年少时生活十分贫困。

2、求学和仕途经历杜甫自幼喜好文学,但年少时家境较贫寒,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教育。

后来他被李颖曾资助,学习《诗经》和《春秋》,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诗歌才华。

杜甫曾经历过不少的仕途低谷,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官位,为此他离乡背井历经艰辛地到过几十个州府和县城。

最终,在他五十岁时,才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后又升任为兵部员外郎和给事中。

3、婚姻生活杜甫的妻子为王氏,有一子一女。

杜甫和他的妻子在婚姻生活中并无多少感情,他曾写下《别王十二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不过,他之后又写下《我的妻子》,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4、晚年生活和逝世787年6月,杜甫辞职返回成都,定居在黄龙商店,在那里安享其晚年。

然而在其晚年,他先是失去了夫人,又失去了儿女,躺在床上思乡,口吐珠泪,终于在公元770年去世,年届六十。

二、杜甫的古诗杜甫古诗可以说是诗歌珍品,他的大部分诗作是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深情、豪放,铿锵有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杜甫古诗。

1、《三吏》“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这是杜甫著名的抒情诗《三吏》,这首诗表现了人世间的無情,和为官者常常遭受到的无法预测的厄运。

这首诗描绘了三个让人哀叹的官员,他们受到错误的指控和糟糕的处理,而最终无奈被调职。

2、《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将进酒》的开头,可以说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诗之一,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极峰的追求。

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

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

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生平经历】家世背景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南瑶湾村。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

自杜审言至其父杜闲,再到杜甫,杜氏在巩县已是四代八十五年。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杜甫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杜甫的简介500字左右

杜甫的简介500字左右

杜甫的简介500字左右杜甫,一位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广泛,体裁多样,是唐代诗歌中的重要人物。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他的祖先是北魏时期的官员,杜甫的父亲在唐高宗时期当过州长,同样出身于官宦之家。

杜甫本人也曾多次担任过地方官员的职务,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成功,反而在官场中颇为受到排斥和打压。

杜甫从小文雅,有学问,但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所以他的青年时代比较贫困。

他十四岁时的出家经历,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对佛教的崇拜和追求。

他跟随名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水平,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杜甫的诗歌作品自成体系,质量上乘,声誉远涉中外。

他的诗歌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政治、宗教、经济、历史、文化等,他的作品足以反映唐代社会的风雨飘摇,曲折复杂的历史变革和人性深处的内心冲突。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包括了古代传说和神话、宗教信仰、政治抒情、时事点评、自然山水、才情英华,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描绘风景的能力。

杜甫的诗歌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擅长用叙事和描写手法,也擅长以散文的形式来娓娓道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他的诗歌洋溢着浓郁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不时流露出他的悲愤和对时代的关注。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带有深刻的内涵和表达,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从政治抒情到人生哲理,无所不包,其中关于人性治理的思考颇为深刻。

他《赠卫八处士》中说道:“会陶匏初真劣,不肯工巧自抽毫。

身无谋略非儒术,心有隐忍是忠诚。

”提出了自己对于人才的定义。

他认为,人才不仅仅是有高超技能的,更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思想和品德,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另外,杜甫的诗歌也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关怀和同情,他的《丰洲致康大夫》中说道:“谋生城市百年事,忽见离者又谁是?良夜口号天外月,无人解赏一刀蜡。

”这一句表达的是对城市百年文明流转的悲叹和对人民离散的同情。

总之,杜甫是唐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他对生命历程的认识,也是他对时代和社会的真实反映。

江南逢李龟年林写作背景唐代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林写作背景唐代杜甫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 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 “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 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 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 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 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 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 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 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⑸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 月。君:指李龟年。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 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 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 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 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 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 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 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 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 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是对国事凋零, 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落花时节”, 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 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 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 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 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
• 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 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 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 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 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 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 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 “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 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 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
地点:江南 事件:逢李龟年
一二句:追 忆昔日 与李龟年的 接触, 寄寓诗人对 开元初 年鼎盛的眷 怀。 三四句:对 国事凋 零,艺人颠 沛流离 的感慨。

关于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是谁

关于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是谁

关于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是谁杜甫是唐代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宏伟的气魄和壮丽的诗句著称于世,至今仍然备受推崇和欣赏。

杜甫本名杜子美,字子美,原籍河南洛阳,后随父亲迁居四川成都,故被称为“成都杜子美”或“杜子成”。

他出生于公元712年,较唐朝早期的李白、王维等诗人略晚,但却比后来的白居易、李商隐等诗人略早。

杜甫的家世并不显赫,父亲是一名地方官员,经常受到官场上的排挤和打击,因此杜甫从小就接受了艰苦和危险的磨练。

他曾在十余岁时就去过酒肆、穷游、嫖妓,后来又到长安、洛阳等地做过官员和学者,但都因不愿媚上权贵而不得志,沦为流浪汉。

他习惯于接触和关注社会底层的人物和事物,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因此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杜甫的诗歌以广泛的主题、多样的形式和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著称,他的作品引人入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现实和历史。

他的诗歌有三大类,即政治抒怀类、田园抒情类和人生哲理类。

他的政治抒怀类作品,如《赠卫八处士》、《戏为六绝句》、《兵车行》等,表现了诗人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爱国热情;他的田园抒情类作品,如《登高》、《江留几·其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悲怆;他的人生哲理类作品,如《登岳阳楼》、《春望》、《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等,探讨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反思。

杜甫的诗歌,语言优美、句式工整、意境深远、思想博大,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有着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中也有着重要的表现和贡献。

总之,杜甫是一位典型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贯穿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经典,融入了杜甫自身的思想和个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

在今天,我们也能从中领略到杜甫那种豁达和感人的情感世界,欣赏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深深地影响。

唐代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唐代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唐代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那么杜甫的父亲是谁?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杜甫的父亲是谁,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父亲简介杜甫的父亲为杜闲,其父曾任兖州司马,是为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儿子,而正如杜闲的名字,一个“闲”字好似概括了他的一生,有着如此出名的父亲和儿子,杜闲越显的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历史资料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

杜闲于公元682年出生,为杜审言的幼子,在他35岁的时候为郾城尉,后得以提升在公元732年的时候任职为奉天令,在五年后便迁徙至京兆杜陵,时任兖州司马。

杜闲在他28岁的时候与原配妻子崔氏结婚,两年后便共有一子为杜甫,杜甫也是杜闲的长子,但可惜的是生下杜甫不久,崔氏便病逝。

遂杜闲复娶二室卢氏,杜甫好似对继母并没有感情,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母亲角色的是他的姑姑,并非卢氏,遂在其诗歌中鲜提及继母卢氏。

杜闲在公元741年便病逝,享年59岁,这可以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打击,此时的杜甫身怀抱负,为国效命的热血期望,而在没有经济支助下,杜甫很难在维持家人温饱的情况下去实现伟大抱负。

此前家中的经济来源均是由杜甫父亲杜闲来把持,杜闲为官虽小,但却有稳定的俸禄,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算拮据,而杜闲一去世,作为长子的杜甫便成为家中支柱,但作为文弱书生的杜甫却难以承担如此重担。

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

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杜甫的父亲是谁
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那么杜甫的父亲是谁?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杜甫的父亲是谁,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父亲为杜闲,其父曾任兖州司马,是为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儿子,而正如杜闲的名字,一个“闲”字好似概括了他的一生,有着如此出名的父亲和儿子,杜闲越显的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历史资料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

杜闲于公元682年出生,为杜审言的幼子,在他35岁的时候为郾城尉,后得以提升在公元732年的时候任职为奉天令,在五年后便迁徙至京兆杜陵,时任兖州司马。

杜闲在他28岁的时候与原配妻子崔氏结婚,两年后便共有一子为杜甫,杜甫也是杜闲的长子,但可惜的是生下杜甫不久,崔氏便病逝。

遂杜闲复娶二室卢氏,杜甫好似对继母并没有感情,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母亲角色的是他的姑姑,并非卢氏,遂在其诗歌中鲜提及继母卢氏。

杜闲在公元741年便病逝,享年59岁,这可以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打击,此时的杜甫身怀抱负,为国效命的热血期望,而在没有经济支助下,杜甫很难在维持家人温饱的情况下去实现伟大抱负。

此前家中的经济来源均是由杜甫父亲杜闲来把持,杜闲为官虽
小,但却有稳定的俸禄,生活虽不富裕但也不算拮据,而杜闲一去世,作为长子的杜甫便成为家中支柱,但作为文弱书生的杜甫却难以承担如此重担。

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

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

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

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
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在朝中是什么职务杜甫在他四十五岁之前一直没有正式的担任什么官职,虽然他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担任官职从此为君王解忧惑,为百姓谋福利的伟大抱负,但是观其一生,杜甫却没有实现这一抱负,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却这样流落街头。

杜甫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但是却因新人便显出如此抱负,威胁到了当时的考官,恐其得势,便将其落选,但这并不妨碍杜甫身怀理想。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杜甫听闻长安招贤纳士,便进京赴考,但依旧被当时的考官破坏入选机会,当时一同考试的人均未入选。

而后有幸作“大礼赋”得唐玄宗赏识,但却没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期间屡次献文以求得赏识,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心系国难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线,但被叛军控制在长安,后得以冒险逃出,为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的职位,杜甫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当上官员为国效命。

后因得罪唐肃宗得到审讯。

同年,长安得以收复,杜甫仍为左拾遗,而因朝中两大势力斗争杜甫被诬陷,因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赴任途中辞官而去。

后逃至蜀中,得好友严武相助,暂且安生,且严武推荐其为成都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杜甫因不习惯幕府生活而辞
去,而后便再无担任何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