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旅游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旅游学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试题库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填空题1、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是( )2、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本世纪( )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3、托马斯库克公司正式成立于( )年。
4、《易经》上曾有( )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5、对近代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的出现。
6、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和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 ),并在( )时期迅速发展。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3、19世纪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4、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5、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近代旅游业的先驱?6、很多研究表明,在奴隶社会时期,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 )和( ),商旅活动十分常见。
7、很多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 )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三、论述题1、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2、铁路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3、论述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状况。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填空题1、由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的旅游方式就是所谓的( )。
2、现代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涉及三个基本要素:( )、( )和( )。
3、旅游活动的特点包括( )、( )、( )、( )。
4、旅游人数可以分为( )和( )两个指标。
5、旅游活动的类型,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可划分为( )、( )和( )。
6、旅游收入可以分为( )和( )两个指标。
7、所谓国际旅游支出是反映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居民出国旅游期间在国外购买( )和( )的消费总额。
8、指来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亦可用( )来表示。
9、对国际旅游收入和支出的统计,国际上常用的统计方法有:( )、( )、( )。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第三版课后答案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第三版课后答案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我国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稀疏(正确答案)B.“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C.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西南和西北部地区2、东北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有()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下渗;③河流结冰期长;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⑤黑土广布[单选题]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正确答案)D.②③⑤3、日本是一个岛国,下列属于日本的岛屿是()*A、北海道(正确答案)B、本州岛(正确答案)C、澎湖列岛D、四国岛(正确答案)4、右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9-10题。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东B.黄土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正确答案)C.黄土高原地表植被丰富,无需开展水土保持工作D.黄土高原包括河北省的一部分5、关于海南地理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大部分位于热带(正确答案)B. 河流短小C.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 夏秋多气象灾害6、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单选题] *A.山麓地带(正确答案)B.山脊或山坡处C.沙漠内部D.远离河流地带7、吐鲁番葡萄特别甜是由于()[单选题] *A.内陆盆地,地形闭塞B.沙漠地区,土壤肥沃C.高山冰雪,水源充足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正确答案)8、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的植被变化大致表现为()[单选题] *A.森林→草原→荒漠(正确答案)B.荒漠→森林→草原C.森林→荒漠→草原D.草原→森林→荒漠9、22.图示石油外运日本的航线,经过东南亚的甲水域,该水域是[单选题] * A.苏伊士运河B.马六甲海峡(正确答案)C.土耳其海峡D.地中海10、4.美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农产品是()[单选题] *A.小麦B.玉米C.大豆D.咖啡(正确答案)11、48.在假期,小明去了两个国家旅游,从他沿途拍摄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去过()[单选题] *A.英国、德国B.意大利、法国(正确答案)C.意大利、英国D.瑞士、法国12、对大洲分界线的判断,正确的的是[单选题] *a——乌拉尔山(正确答案)e——苏伊士运河f——马六甲海峡d——乌拉尔河13、下列对上述三江源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正确答案)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14、20.东南亚有“花园城市”美誉的国家是()[单选题] *A.雅加达B.马尼拉C.仰光D.新加坡(正确答案)15、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天然草场广布,没有种植业(正确答案)B.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C.降水稀少,但有灌溉农业、绿洲农业D.瓜果生长良好16、72.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这里()[单选题] *A.土壤肥,种植业发达B.可提供木材,经济效益大C.地势平坦,人口密度大D.能净化空气,可调节气候(正确答案)17、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单选题] *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正确答案)C、菲律宾D、泰国18、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正确答案) B.东北季风很不稳定,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C.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正确答案)D.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有“世界办公室”之称(正确答案)19、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单选题] *A、马尔代夫B、斯里兰卡C、印度D、孟加拉国(正确答案)20、印度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单选题] *A 、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正确答案)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1、36.阿拉伯人喜欢穿宽大的袍子,骆驼是当地常见的牲畜,也是传统的交通工具。
李天元《旅游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旅游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
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题库及参考答案各章节的练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旅游学概论第一节旅游的含义及特征1.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定义被()所采用。
(A)A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WTO )C旅游旅游理事会(WTTC)2.自2011年起,每年的为“中国旅游日”。
(A)A 5月19日B 农历三月初三C 9月27日D 农历二月初二3.试阐述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技术性定义。
答:世界旅游组织的技术性定义: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关于旅游统计标准的一本科技手册中对旅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规定了外出旅游的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圣及其它;第二,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它地方的旅行;第三,在外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4.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答: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3)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和关系。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现象的综合性。
5.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A)A 异地性B 暂时性C 综合性D 单一性6.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B )。
A 异地性B 暂时性C 综合性D 单一性7.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和关系。
旅游学试题及答案
旅游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旅游学的定义是:A. 研究旅游相关产业的学科B. 研究旅游行为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C. 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学科D. 研究旅游法规和管理的学科答案:B2. 旅游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旅游需求、旅游运输、旅游住宿、旅游餐饮B. 旅游需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娱乐C. 旅游需求、旅游运输、旅游住宿、旅游娱乐D. 旅游需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答案:C3.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旅游设施B. 历史遗址、文化传统、旅游设施C. 自然风光、历史遗址、文化传统D. 自然风光、历史遗址、旅游设施答案:C4. 旅游行为的特点主要包括:A. 自愿性、非常规性、优先性B. 自愿性、非常规性、无偿性C. 临时性、非常规性、无偿性D. 临时性、非常规性、优先性答案:A5.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B. 旅游需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C. 旅游需求、旅游产业链、旅游市场D. 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交通答案:A二、填空题1. 旅游需求主要由 ______ 和______ 两个方面组成。
答案:个人需求、社会需求2.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是指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 ______、______ 和即时的 _____。
答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旅游设施3. 旅游消费主要分为 ______ 和______ 两个方面。
答案:旅游交通消费、旅游非交通消费4. 旅游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三个方面。
答案: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5. 旅游发展要考虑______、______ 和______ 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答案: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旅游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答: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行为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主要包括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重大版《对口升学考试旅游专业应试指南(第三版)》参考答案
对口升学考试旅游专业应试指南(第三版)参考答案旅游概论第一单元一、单选1.A2.A3. C4.B5. D6.B7. B8.D9. C 10. B 11. C 12. A 13. B 14.A 15.C二、多选1. ACD2.AB3.ABCD4. ABC5.ABCD三、填空1.空间移动;自由行为2.文化意识;经济条件成熟3.常住地;异地4.定向性;专题性5.精神上的解放感;特定需要的满足感四、判断1.× 2.× 3. √ 4. √ 5. ×6. √7. √8. √9. × 10. ×11. × 12. √ 13. × 14. × 15×.五、简答1.答: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季节性2.答:“艾斯特”定义,它由瑞士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说下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3.答:⑴旅游具有社会性⑵旅游客体的社会性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4.答: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
它是指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民俗、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第二单元一、单选1.C2.B3.A4.B5.D6.C7.B8.B9.A 10.B 11.A 12.C 13.B 14.C15.A二、多选1.ABCD2.ABD3.ABC4.ABCD5.BD三、填空1.神话传说时期信使时期2. 改革振兴阶段全面发展阶段3.汪大渊岛夷志略4.华侨服务社中国国际旅行社5.外事接待型经济创汇型四、判断1. √2. √3. ×4. ×5. ×6. √7. ×8.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五、简答1.答:第一,技术因素。
旅游法规教程答案(第三版)(孙子文)
旅游法规教程第1章■基本训练□知识题1.1 阅读理解1)法的本质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含义:(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的类型有:(1)奴隶制法;(2)封建制法;(3)资本主义法;(4)社会主义法。
3)社会主义法的特征有:(1)广泛的人民性;(2)广泛的社会性;(3)真正的民主性;(4)高度的科学性;(5)真正的正义性。
4)法和国家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说明:(1)法有赖于国家;(2)国家必须有法。
5)追究民事责任的要件包括:(1)行为的违法性;(2)有损害事实的存在;(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有过错。
6)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返还财产;(4)恢复原状;(5)消除影响;(6)恢复名誉;(7)赔礼道歉;(8)赔偿损失等。
1.2 知识应用1)选择题(1)ABCD (2)ABCDE (3)ABCDE2)判断题(1)√(2)√(3)√(4)×■观念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提示:1)旅行社与马女士之间形成了旅游服务合同关系。
2)旅行社在其提供的服务过程中,负有保障旅游者人身安全的义务。
因旅行社指定用餐的饭店地滑,导致马女士跌倒受伤,系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条件存在瑕疵。
违反了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
但旅行社承担责任后,可以向饭店方面追偿。
□单元实训实训建议:(1)法与道德的概念;(2)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3)法与道德的区别。
第2章■基本训练□知识题2.1 阅读理解1)我国现行旅游法规的内容主要包括:(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法规。
(2)旅游行业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法规。
(3)旅游交通运输方面的法规。
(4)旅游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规。
(5)旅游市场管理方面的法规。
2)我国各级立法机关的旅游立法权限包括:(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规定制定旅游基本法。
《旅游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2页]
第一章绪论课后训练题答案⒈旅游的概念是什么?(1)概念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技术性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⒉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⑴国际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为旅游者提供了较好的旅游环境⑵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支付能力⑶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⑷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扩大了潜在旅游者的规模⑸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⑹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了旅游的加速发展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旅游信息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加强⑼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旅游者范围不断扩大⒊现代旅游的特点有哪些?⑴游客的大众性⑵发展的广泛性⑶地理的集中性⑷旅游的季节性⑸增长的持续性⑹服务的一体性⒋旅游的本质及特点有哪些?旅游活动的特点:(1)异地性(2)暂时性(3)综合性(4)流动性(5)季节性(6)审美性旅游活动的本质:(1)旅游活动是人类高层次的消费活动(2)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3)旅游活动是以获取身心愉悦为目的的特殊的生活经历(4)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5)旅游活动是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⒌旅游活动的类型有哪些?(1)按照旅游区域划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2)按照旅游的内容划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公务旅游、宗教旅游、购物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第二章旅游者课后训练题答案1. 罗马定义的含义是什么?凡是外出旅行的人,统称为旅行者,旅行者中符合要求的被称为游客,其余的为其他旅行者。
2.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对旅游者下的定义是怎样的?⑴游客:指任何一个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在12个月之内,且其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商务、朝觐、健康等,而并非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被访问地获取报酬或移民的人。
旅游学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指人们基于和平目而移动至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短暂居留的活动。
2、旅行休闲:旅行是指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休闲指时间上的闲暇状态。
3、入境旅游:是指非本国居民基于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到访某一特定地区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访问活动。
4、出境旅游: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为了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而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区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5、旅游影响:是指由于人们进行旅游活动而对自身和其他事物造成的影响。
6、国内旅游: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基于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而在该国或该地区境内针对某些地方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及滞留活动。
7、旅游活动和旅行活动,休闲活动,户外游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粗略地说,旅行活动的范围比旅游活动更宽泛,旅游活动必然是旅行活动,但旅行活动不一定是旅游活动。
如果不考虑移民、战争等特殊性质的人类流动,旅行活动和广义的旅游活动基本一致,如果指的是狭义层次的旅游,则旅行活动的范围显然比旅游活动要宽泛得多。
旅游和旅行活动都不仅指人们在空间上的移动或滞留本身,也包括人们在移动和逗留过程中伴随的其他活动;由于广义的旅游活动既包括愉悦旅游,也包括商务旅游,因此,休闲活动和广义的旅游活动有一定的重叠。
而狭义的旅游活动主要发生在闲暇时间内,属于休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休闲活动中除了狭义旅游,还包括本地游憩活动。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很难截然给出界线;户外游憩与旅游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户外游憩包括日常游憩、看演出、去餐馆等以及一日游,而旅游活动多半是愉悦旅游和商务旅游,距离可能是中远程的,同样地,也很难划分出两者之间的界线。
8、简单谈谈旅游活动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影响:(1)对目的地区来讲,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旅游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2)旅游活动具有综合性,旅游消费涉及众多部门;(3)旅游活动的发展能够优化旅游接待地的产业结构;(4)通过旅游活动提供接待等相关服务,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不利的影响:旅游者大量的涌入会引起本地的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普通物价和资源供给的上升或紧张。
旅游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谜底
第一章旅行发展的历史沿革1、Q:为何说人类的迁徙活动不属于旅行活动?A:因为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不单在客观上没有展开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并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发出门旅行的梦想或动机。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根本不属于当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行。
2、Q:人类最先的旅行需假如怎样产生的?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展开产品互换的地区范围不停扩大。
正是因为这一发展,人们需要认识其余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讨状况,需要到其余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发出门旅行的需要也所以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先自发出门旅行实质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互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Q:近代从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A:① 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② 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 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Q:试剖析家产革命对近代旅行发展的影响。
A:① 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经济的发展,以致工人实质购置力的提升;② 培养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 极大地加快了城市化进度,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 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Q:为何人们将 Thomas Cook 尊称为旅行业的前驱?A:a 第一次集体火车旅行 (1841 年参加禁酒游行集合 )b第一次商业性集体消遣旅行(1845 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 1845 年到巴黎参观展览会)d最早的旅行支票e第一次全世界旅行(1872 年)Thomas Cook创立旅行社的活动标记着近代旅行业的出生。
6、Q:试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行快速发展的原由。
认识这些原由的意义安在?A:(1)原由:① 从需求方面看:a 战后代界人口快速增添;b 战后代界经济快速发展;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添;e 城市化进度广泛加快;f 二战后代界各国广泛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旅游经济学第三版计算题
旅游经济学第三版计算题摘要:一、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二、旅游需求价格弹性三、旅游经济学计算题解答正文:一、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旅游经济结构是指旅游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狭义的经济结构一般是指生产关系,广义的经济结构则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
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旅游业的依赖性:旅游业对其他行业具有高度依赖性,包括交通、餐饮、住宿等。
2.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旅游产品是由多种服务和商品组成的综合体,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景点门票等。
3.旅游市场的地域性:旅游市场受到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4.旅游需求的季节性:旅游需求受到季节、假期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二、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及变化关系。
根据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论旅游产品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旅游需求量都会出现相应的减少或增加。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化率/ 价格变化率)× (价格/ 需求量)案例中饭店降低客房价格后,虽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但是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收入减少了。
这说明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即旅游产品价格变化对旅游需求量的影响不大。
三、旅游经济学计算题解答以下是一个关于旅游经济学的计算题:假设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总收入为78000 元,旅游产品价格为200 元,旅游需求量为650 人。
现在,旅游产品价格降低了10%,即价格变为180 元,问旅游总收入会变为多少?。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因为当时人类的迁移活动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的逼迫,或者某种认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因而是处于求生的需要。
即使是在今天,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解释,因这些原因或目的而出走他乡的活动,只能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而不是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开始出现,随着金属工具的普及和因此而带来的生产技术进步,人们的劳动效率较前由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导师了劳动剩余物的出现和增多。
生产里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社会分工。
而社会分工的发展意味着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求由此产生。
3.近代以前旅行活动的发展有哪些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社会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时期,旅行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便会扩大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停止甚至倒退。
2)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者始终是商务旅行。
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通知阶级及其附庸。
这些特权阶层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的消遣旅行活动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一般民众很少有能力参加这些旅行活动。
4.产业革命的完成对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那些方面?1)加速城市化的发展2)工作和生活地点变化,工作性质改变3)阶级关系发生变化4)推动技术进步5.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1)1841年包租火车,组织大规模的团体旅游活动,被视为旅游业的标志性开端。
2)1845年,开展首次商业性的组团活动。
3)1855首例包价出国游,去法国参加巴黎世博会。
4)创造代金券,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全套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观国之光”一语出自《__易经_____》,这便是“观光”一词的由来。
2.2008年世界旅游日主题口号是: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1.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把旅游定义为( A )所采用。
A 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WTO) C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2. 1954年,德国的克拉普特以形成旅游消费的动力和以旅游消费的过程为中心为题,写出了( A )一书。
A 《旅游消费》B 《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C 《旅游活动》三、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主要特征有( ABD )。
A.消遣活动; B.文化活动; C.消费活动; D.以审美为特征的活动2.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有( ABC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B.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C.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我国旅游实际相结合的方法;D.认真读书,学好理论四、简述题1.怎样给旅游下定义?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答: 基于不同的目的——理论研究的、统计的、立法和行政的、市场开拓的,人们对旅游的定义做过很多界定。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旅游是包含有众多特征很难准确给予定义的一个概念。
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以下共识: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3)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如何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答: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具体来说:(1)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2)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3) 旅游形式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丰富3.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直接具体对象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旅游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Q: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A: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或动机。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2、Q: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Q: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A: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Q: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际购买力的提高;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5、Q: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A: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最早的旅行支票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6、Q: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A:(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a 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b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e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f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第三版) 习题答案 第四单元 欧洲地区
第四单元欧洲地区主题一英国主题二德国主题三法国主题四瑞士主题五意大利主题六西班牙主题七俄罗斯思考题1.英国有哪些王室文化旅游资源?答题要点:王室文化是英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
英国王室是世界上目前仅存的数个王室之一,王室的社会功能虽然在退化,但它的旅游价值却在提高。
英国王室领地对外开放的地方越来越多,不仅有不大使用的老王宫、伦敦塔,王室现在依然使用的温莎古堡和肯辛顿宫也常年对外开放,女王办公重地白金汉宫在女王休假的8月至9月也对游客开放。
除此之外,白金汉宫每天的换岗仪式和一年一度的女王生日阅兵等都是非常吸引游客的经常性工程。
2.德国的环保意识对德国的旅游有何促进作用?答题要点:德国开展生态旅游已经近20年的时间,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德国也是环保意识很强的国家,技术创新也使德国的城市建设在绿色环保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德国很早就很看重环境保护,推广环境保护的概念,比方德国在60年代就开始看重垃圾分类,70年代就开始推广环境保护的大概念,80年代就很看重节能的概念,德国意识到没有环保意识就没有漂亮的自然风光。
德国本身有不同的自然风光,比方南边的阿尔卑斯山湖区,西边有莱茵河,北边有海岸,还有14个国家森林,还有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有100多个自然保护公园,都是与环境保护分不开的,同时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开展。
3.法兰西文化例外表达在哪里?答题要点:“法兰西例外〞表达在多方面:从社会制度上看,法国实施有法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主张适度政府干预和关键部门的国有经济,实施全民社会保障和最低工资制度;在外交上那么从戴高乐时期开始就强调独立自主,不为美国马首是瞻,一度退出北约,并率先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在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在坚持核威慑政策的同时,大力开发民用高科技,拥有核电站、阿丽安娜火箭、空中客车和高速铁路。
就连穿衣吃饭这样的日常琐事,也有让世人称羡的巴黎时装和法国大餐,成了艺术和品位的象征。
在法国人看来,法国人今天的成就与法兰西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Q: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A: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或动机。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2、Q: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A: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Q: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A: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Q: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际购买力的提高;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Q: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A: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最早的旅行支票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6、Q: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A:(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a 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b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e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f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②从供给方面看:a 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b 政府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意义: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②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概念名词解释: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的入境旅游活动。
国民旅游:意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出境旅游活动。
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某地区的旅游。
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另外指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在国际旅游文献中,该词由用于指以有组织的包价旅行团方式开展旅游活动的这一大众型旅游形式。
)奖励旅游: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社会旅游:亦称补贴旅游,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季节性: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
地理集中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特点。
1、Q:在对旅游活动进行类型划分方面,有哪些常用的标准?A:地理范围,旅行距离,组织形式,旅游目的。
2、Q:试分析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的差别。
A:①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则限于在旅游者居住的国境内进行;而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涉及跨越国界。
②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存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并且在国内各地之间的往来通常不需要办理准入手续;而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常常会遇到语言和其他文化障碍等问题,并且通常须按照有关国家的要求办理各种必要的入出境手续。
③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假定不考虑这些消费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间接和诱导效应);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会造成国家间的财富转移。
3、Q:试分析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
A: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它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文化性。
4、Q: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何意义?A:(1)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2)意义:①对于普及性:a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b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
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②对于综合性:a 有助于我们关注中转旅游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针对已经到访的游客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开拓;b 有助于我们认清在满足旅游者需要、提高目的地旅游产品质量方面,各有关行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对于地理集中性:a 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b 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旅游承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④对于季节性:a 有助于认清季节性危害旅游业经营的严重性;b 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c 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策划与开发,尤其是策划和开发具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5、Q: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A:旅行与逗留、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就业性6、Q:试述你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
A: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名词解释:惯常环境:离开家乡地离开家乡或惯常的环境地的非日常性旅行活动(WTO以160km为临界标准)。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按社会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通常在发放工资时由发放单位代扣代缴)、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闲暇时间: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2)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3)爱的需要(社交需要):群体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4)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5)自我实现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1、Q:罗马会议对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是如何界定的?这一界定有哪些特点?A:(1)界定:游客指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其他目的到一个不是自己居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人。
(2)特点:①将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人员同称为游客(visitor);②根据来访者的目的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③根据来访者的居住地,而不是根据其国籍去界定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④根据来访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将其分别统计为(过夜)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⑤所界定的只是国际旅游者,而没有涉及国内旅游者。
2、Q:我国对海外来华入境旅游者以及对国内游客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有哪些具体规定?A:⑴界定:①来华入境旅游者: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离开其常住国/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其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该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②国内游客: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其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该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⑵分类:①来华入境旅游者: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②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
3、Q: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A:(1)条件: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2)意义: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有现实的知道意义。
4、Q: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A:身体方面、文化方面、人际(社会交往)方面、地位和声望方面。
5、Q: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A:(1)个人因素:个人心理类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支付能力;(2)①个人心理类型:不同心理类型的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不一样;②年龄:a 年龄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b 年龄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差异;③性别:a 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的不同;b 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角色的不同;④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⑤支付能力:支付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6、Q:试分析消遣型旅游者以及差旅型旅游者群体的基本特点。
A:特点:(1)消遣型:a 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b 季节性很强;c 在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对具体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d 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e 大多对价格较为敏感。
(2)差旅型:a 在绝对数量上虽然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b 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c 对于出游目的地基本上没有选择自由;d 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e 对价格一般不太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