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docx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30a0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3.png)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四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望》、《江南逢李龟年》。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
(3)分析诗歌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魅力。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李白。
(3)分析诗歌意象,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三课时:《春望》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望》,一起来品味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杜甫。
(3)分析诗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71ac8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7.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307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c.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是古代诗人表达情感、描绘自然和叙述故事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古诗词《夜雨寄北》。这首诗通过“巴山夜雨”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这个案例展示了古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和深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赤壁怀古》中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我会通过故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讨论其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诗词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活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诗词背景知识的传授。许多学生对古诗词中涉及的典故、历史人物等了解不足,这影响了他们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因此,在讲授新课前,我会提前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
最后,关于教学评价,我认为除了课堂上的互动和小组讨论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书面作业,如诗词鉴赏、仿写等,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困惑,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诗词意境的理解:对于诗词中的抽象意境和深层情感,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需采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诗词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举例:《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燕然勒功”的典故,教师需详细解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豪迈情怀。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3c8d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d.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d337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2.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d7ea1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8.png)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XXX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研究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XXX《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XXX 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研究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e0ba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7.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古诗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精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平仄、对仗和意象,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古诗的韵律和意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生僻字词和古诗句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韵律美和意境美,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学价值、教育意义,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1df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1.png)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诵读八年级课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词的大意,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感受诗人的独特情感。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典故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比较法将同一主题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或展示一幅古代诗词的书法作品,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诗词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首诗词,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词,初步感受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词,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集体朗读全班学生集体朗读诗词,要求声音整齐、响亮,读出诗词的韵味。
3、诗词讲解(1)作者简介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2)字词释义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如古今异义词、生僻字、多义词等,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诗句翻译逐句翻译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意,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如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山水之乐、人生哲理等,让学生结合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背景进行分析和讨论。
古诗四首 八年级上【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古诗四首 八年级上【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7d55cc5727a5e9846a6121.png)
《古诗四首八年级上【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摘要:.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爱国情怀,.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设计思想】诗歌教学重引导学生体味诗歌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缓歌慢唱、密咏恬吟感悟作者通外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思想情感欣赏他们创设美境、抒发心哀乐所运用高凝炼语言把握诗用韵、节拍、停顿声调轻重缓急音响沉强弱语流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学趣味诵是教学诗歌种很方法那种善倾强烈感情诵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定形象思维能力他们知识储备生活历都较以前改变因教学这四首诗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原则主合作、探究通各种形式诵体会诗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素养目【实施方案】教学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爱国情怀.深入理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主、探究、交流良习惯教学重.理诗歌涵准确把握诗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深入理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能力教学难.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对名句深入理课安排课(0分钟)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容和步骤课教学重.反复诵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了准确理诗深沉爱国情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程、导入新课检课前积累.导入语.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爱国事迹例3.切入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诗歌深入理诗歌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步理四首古诗所表达爱国情怀.)多媒体画面、诗、配乐朗诵)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正确把握诗句朗节奏思考老师提出问题.组讨论交流)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投影])学生活动人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陈述理由或反驳见要有依据提示可了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对世风和局忧愤;《十月四日风雨作》表达己收复失地、统祖国而献身强烈愿望;《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坚强心]3.组织班级交流)学生活动每组推荐名代表班级发言)教师适评加以引导[交流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助学生了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诗歌涵].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如你是诗人情景刻你会带着怎样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学生活动①走进那代把己当作诗人用诗语言抒发心声②组单位进行练习③组开展朗诵比赛比哪组朗得有感情流畅[播放背景音乐]3)学评教师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月四日风雨作》(悲怆豪壮)、《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己有感情地跟)跟)教师结诗歌是激情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人是朗不诗歌要有感情地朗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正确理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手段充分调动身激情四、拓展提高你喜欢哪首诗?什么?.思考.交流、评[鼓励学生胆说出己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五、课堂总结节课通讨论交流我们理了四首诗思想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这四首诗希望学们今多加练习养成良朗诗歌习惯二课教学重.反复诵进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理.品味诗歌里行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能力3.积累、感悟和运用引发热爱、报效祖国热情教学难品味名句体会真情教学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张明敏歌曲《我国心》营造课堂学习良氛围].导入语[音乐停]上节课学们饱含深情地朗了四首古诗理了诗歌思想主题并朗学会了审美提高了学欣赏水平不知道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这四首诗都写国危难诗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爱国情怀你认四首诗能体现爱国深情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什么?.由朗边边思并结合有关旁写下己想法3.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学评.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拨加以引导容摘要《春望》国破山河城春草木深深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感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感伤怀加久别思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句都是使动用法思是花使我泪水飞溅鸟使我心灵惊悸烽火连三月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长抵万金极言难得足见思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搔头更增哀叹《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寒不但让人想到值深秋更心头掠丝寒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种曲笔真正该汗颜是座那些歌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局忧愤《十月四日风雨作》僵卧孤村不哀尚思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写出了诗人当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但不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强烈愿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现实入梦境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豪壮诗句《零丁洋》辛苦遭逢起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比喻描写国与人命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带有感情色彩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孤苦伶仃人生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情操和舍生取义生死观[鼓励学生胆说出己见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方法指导①发挥想象感受境②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5.集体朗遍三、能力迁移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己课外收集到爱国诗歌首.组里有感情地朗己课外收集爱国诗歌并请别学评.组推荐名代表向全班学推荐课外收集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3.学生评教师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主四、拓展提高.回归课再古诗四首思考吟动人诗品诗深情古人触景伤怀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交流、评五、课堂总结[音乐声起(课前)]学们如今我们祖国济迅速发展国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这样和平安定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祖国从现起我们每位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远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振兴华打坚实化基础愿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94c5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a.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四首》,包含《静夜思》、《夜雨寄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渔家傲·秋思》四首经典古诗。
详细内容如下:1.《静夜思》:诗人李白在秋夜思念家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夜雨寄北》:诗人李商隐在南方雨夜中寄托对北方友人的思念。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人陆游在秋夜即将破晓时,感慨时光荏苒,表达忧国忧民之心。
4.《渔家傲·秋思》:词人范仲淹以渔家傲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壮志凌云的豪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内容、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古诗的意境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掌握四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秋夜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四首古诗的内容、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古诗的共性与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静夜思》:李白,秋夜思乡《夜雨寄北》:李商隐,南方雨夜寄托思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忧国忧民之心《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秋夜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四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分析四首古诗的艺术特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四首古诗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教学设计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29efa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6.png)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第二轮创课)【原诗再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宋代)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宋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教学过程】播放李清照怼人视频师:视频告诉我们,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词的魅力。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四首词。
请看目录。
读。
【屏显】1.听音识曲2.情境识曲3.词句识曲4.更做一曲第一章听音识曲。
师:首先认识词的定义。
请听这四首歌的诵读。
播放诵读师:他们的音调和谐,韵律铿锵,如果用现在的歌曲,你觉得可以分为哪一类?【屏显】QQ音乐上的分类师:比如,可以这样回答,我觉得《如梦令》可以是“摇滚”类,摇滚乐无拘无束,它表示快速的,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预设:哦,那么《浣溪沙》就是轻音乐,以营造温馨浪漫为情调,带有休闲性质的。
可以摆脱繁杂的思绪,可以使你紧张了一天的神经得到松弛和调理。
那么《采桑子》也有轻音乐的特点,但它似乎更欢快。
那么《相见欢》就比较厚重,含蓄、忧愁、优雅雅,用国风再合适不过。
师:诗人是描绘心情的画家,那么我们用表情包来理解这四首词的心情呢。
来,告诉老师哪首词最欢快?哪首最悲哀?分别给它们分分类,把诗人大名写在表情包上。
【屏显】各类表情包生做笔记画表情包。
第二章情境拾曲师:刚才是歌声无处不消魂,现在是情由境生静生慧。
什么叫情境呢?请读:【屏显】情境:给出一个环境,受到什么外界刺激,确定了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d2e176a240c844768eaee00.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
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重音、拖音,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品读诗词关键句,结合材料,体悟诗歌情感与主旨,总结诗歌特色并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诵读正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音或有疑问的字音。
2.自由朗读结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需要注意的字及有疑问的字。
要求:(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写完以后,标上正确读音;(2)有疑问的字写完以后,在旁边打上问号。
3.板演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同时,对于黑板上呈现的有疑问的字进行注音。
4.全班齐读,读准四首诗歌的生字和疑难字预设:“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二、分组研读1.分大组并明确篇目。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研读一首古诗。
每个大组成员会收到教师发送的补充材料,帮助理解所硏读诗歌的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补充材料进行硏读补充材料如下(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
它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被南朝梁萧统编人《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本诗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龟虽寿》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e0d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8.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
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古诗词,让学生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学生也将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媒体探究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难点知识。
我们将以晏殊的《浣溪沙》为例进行教学。
XXX是一位
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其擅长小令。
他的风格婉转,被誉为“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
《浣溪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词曲开篇,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人孤身一人,抒发了对往事的回忆,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XXX的惆怅情思。
第
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在无可奈何
的凋敝消逝中,仍有令人欣慰的美好事物重现,被称为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通过词人对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的描写,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e1b93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1.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包含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词深层含义、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领悟诗词的意境,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美。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四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古诗词,尝试朗读、背诵,初步理解诗词的含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状态。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0865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2.png)
2.鉴赏能力有限,对古诗词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把握不够准确。
3.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
4.学生在诗词创作方面,可能存在词汇量不足、表达不够流畅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同时,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古诗词素养。
过程:
(1)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题型,全面检验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3)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体系。
过程:
(1)回顾本节课所学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和技巧。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背诵作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要求语音准确、情感饱满,能够较好地展现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鉴赏作业:针对本节课所学的《静夜思》,请同学们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情感、意境和修辞手法,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3.创作作业:以“月夜”为主题,请同学们尝试创作一首古诗词,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注重意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创作完成后,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4.拓展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古诗词鉴赏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课后阅读,并选取一首诗词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68d58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1.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自由朗读四首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任务二了解作者,读懂诗意,自主分类资料:《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一般认为写于东汉末年,失意文人苦闷的心声。
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操:字孟德,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有同学在进行古诗分类的时候,把这四首诗放在一起,结合作者的资料,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如果把这四首诗进行再细化分类,你觉得可以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作者、诗歌体裁、内容、主题、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任务三品读赏析《庭中有奇树》《赠从弟》1.诵读两首诗歌,品读赏析两首诗,并完成表格:2.重新拟题,加深理解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你可以给《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重新拟个题目吗?并说说理由。
3.假如你是刘桢的堂弟,收到刘桢的赠诗后,请你给刘桢写一封回信。
任务四诵读比赛任选一首诗进行诵读,读出诗歌意境,小组内选择诵读最好的进行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创作背景:《龟虽寿》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64f8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d.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词。
2.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掌握诗歌的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二)读通诗歌,感知内容1.听老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奇树(qí shù)华滋(huá zī)遗所思(wèi suǒ sī)馨香(xīn xiāng)节奏:《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
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
2.听老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字音:神龟(shén guī)竟时(jìng shí)腾蛇(téng shé)老骥(lǎo jì)伏枥(fú lì)烈士(liè shì)盈缩(yíng suō)养怡(yǎng yí)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
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d2e176a240c844768eaee00.png)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
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重音、拖音,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品读诗词关键句,结合材料,体悟诗歌情感与主旨,总结诗歌特色并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诵读正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音或有疑问的字音。
2.自由朗读结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需要注意的字及有疑问的字。
要求:(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写完以后,标上正确读音;(2)有疑问的字写完以后,在旁边打上问号。
3.板演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同时,对于黑板上呈现的有疑问的字进行注音。
4.全班齐读,读准四首诗歌的生字和疑难字预设:“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二、分组研读1.分大组并明确篇目。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研读一首古诗。
每个大组成员会收到教师发送的补充材料,帮助理解所硏读诗歌的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补充材料进行硏读补充材料如下(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
它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被南朝梁萧统编人《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本诗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龟虽寿》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朗诵word配套教案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朗诵word配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5804ce4431b90d6d85c727.png)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朗诵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了解古诗有关知识;二、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古诗。
进程与方式有情感的反复朗诵,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酷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式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朗诵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进程一、学习《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概说一、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朝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如下:二、得名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期不能肯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绩,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完美无缺,一字千金”。
3、产生年代研究者以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可能产生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无论从五言诗的进展情形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如此的推测都是合理的。
4、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庭暴动、徭役赋税繁重、农人起义、外戚宦官擅权经济:破坏严峻、两极分化、朝不保夕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思想盛行、佛教传入五、篇目《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思想内容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表现追求破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青青陵上柏表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揭露社会黑暗驱车上东门、明月何皎皎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7、艺术特色所抒之情,质朴自然,毫不雕饰,情感真切动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擅长借助写景来衬托和抒发情感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归纳力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朗诵一、齐读二、听读3、自读庭中有奇树珍贵 huā繁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PPT展示,并配图)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2、释词:奇树:珍贵的树。
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
荣:花。
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 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折其荣” ,目的是“遗所思”)参考: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5、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奇树” 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 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
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
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PPT展示,并配图)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2、释词:馨香:香气盈:满莫:没法致:送到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3、释句: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四)品味总结1.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
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
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
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什么情感?不矛盾)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五)板书折花图(奇树发华滋荣遗)反衬庭中有奇树思念孤寂赏花图(馨香盈莫致别经时)先抑后扬龟虽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朗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龟虽寿》导入欣赏罢《观沧海》,我们离诗人近了一步,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曹操,改变对曹操已有的看法,读一首诗是不够的。
这节课我们将欣赏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另外一首诗《龟虽寿》。
活动 2【讲授】写作背景介绍《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
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 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活动 3【活动】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借助课下注释,扫清读这首诗的障碍。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活动 4【活动】个性朗读,加深理解请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个别朗读,要读出重点,读出高潮来。
活动 5【活动】抓住诗句,还原诗人的本来面目前四小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前四小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也就是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
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明确: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行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太多的诗人写过有关暮年的诗歌,但是却找不出第二首有如此荡气回肠的暮年赞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美的诗句,却难掩晚景的悲凉。
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首夕阳的颂歌,表现出自己老当益壮、老益弥坚、永不服老的个性及其永不停歇地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读起来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明确:认得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又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明确:指的是物质上的保养和精神上的调养(即身心的保养)。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龟虽寿曹操神龟、腾蛇为喻寿命有限老骥、暮年自况继续奋斗在天、永年否定延年益寿《赠从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 品味语言 ;3、赏析“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 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 , 背诵全诗。
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教学难点 :赏析“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 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 , 有没有经历过挫折 ?你是怎样面对的 ?父母兄弟他们是怎样的态度 ?( 生思考 , 讨论 , 发言 )但有这样一位哥哥 , 当弟弟面临挫折时 , 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 , 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二、了解作者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 补充。
刘桢 (?-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 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 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 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 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 高风跨俗。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 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在那个战火频繁, 动乱不断的年代中 , 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 而在建安七子中, 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