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1)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苏武传》(正式上课)解析

《苏武传》(正式上课)解析

详写卫律、李陵劝降用意何在?
• 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 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 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 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 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 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讨论:那么卫律、李陵性格怎样?
•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 的小人。
五、梳理课文
重点词句
梳理第一部分 第1段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1、介词,表原因,由于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长辈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使动用法,使……归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4、以……身份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5、因厚赂单于
5、趁机
6、置币遗单于
6、赠送
7、单于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非汉所望。7、更加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诗》
一、班固与《汉书》
公元62年,班固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 狱,经其弟班超力辩得免。汉明帝很赏识班 固的才能,召他为兰台令史,后转迁为郎官, 诏令他完成他父亲的著作。他“潜精积思二 十余年”完成了这部著作的绝大部分。
韧不拔,无怨无悔
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 3、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 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 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 深感动着。
• 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 人物的对比映衬。

《汉书—苏武传》“武来归明年”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汉书—苏武传》“武来归明年”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汉书—苏武传》“武来归明年”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

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

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

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上许焉。

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B.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C.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D.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又叫驾崩,古代指皇帝或皇后死亡。

B.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

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

C.神爵,是皇帝所用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

苏武传课文解析

苏武传课文解析

粮食
④给其衣食.
食物
给吃的 吃
栏 目


①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③恐前语发.
揭发
打发 发动
预习
检 测 4.指出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并释义

①以.父任_______连__词__,__表__原__因__,_由于

②谴武以.中郎将……_连_词__,__表__凭__借__,__把__、_用__、_ 凭
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方:____正______
②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_适__逢_______

③会论.虞常论:_判__决__定__罪___
目 链 接
④置币.遗单于币:__礼__物______
⑤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__暗__中______ ⑥私候.胜曰候:__拜__访______


⑧前以降及物故“__以__”通“已____”,_已__经__。_____
链 接
预习
检 测 6.古今异义
①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提___拔_________。
今义:业绩。
栏 目
②我丈.人.行也
链 接
古义:_老__人___,__长___辈___。
今义:岳父。
③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__趁___这__时_______。
第四单元
12 苏 武 传
栏 目 链 接
课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今陕西
咸阳东北)。史学家班彪之子,史学家、文学家,与司
马迁并称“班马”。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 栏

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时期基本完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苏武传》要点解析与学法指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苏武传》要点解析与学法指导

《苏武传》要点解析与学法指导一、要点解析1.运用对照、衬托的手法塑造传主形象。

(1)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通过与张胜的对照,突显了苏武以死全节、镇静无畏的使臣风度和高贵品质。

(2)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以卫律的骄横无耻、色厉内荏作对比,衬托出苏武的坚定镇静、深明大义,使忠奸之别有如冰炭不能相容。

(3)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在与李陵的“泣下霑衿”的对照中,突显苏武胸襟之广、信念之坚。

2.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

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

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

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

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学法指导1.辨明传类,准确解读。

传记的类型很多,有自传与他传,有一人之独传与多人之合传,有正规史传和文人写的别传、逸事,等等。

面对一篇传记,我们首先要善于辨明其所属的类型,这样才能求得准确的解读。

比如说,自传是传主本人的文字,具有自然、真切的特点,我们可以沿着传主所叙之事直接窥知其思想、人格;他传是作者为别人写传,其中必然融入作者的情感认知、价值企求、思想趣味,要准确解读既需注意传主之事,更要参透作者其人,看其事是否真实,其叙是否公正客观。

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监。

……数通使相窥观……前后十余辈。

……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年轻时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逐渐被提升做了栘中厩监。

……屡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前后共十几批。

……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挡。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让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回国了。

汉武帝嘉奖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给单于送厚礼,答谢他的好意。

3、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译:摆出礼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适逢缑王……4、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私候胜曰……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贷物与常。

……虞常生得。

译:(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暗中共同筹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私下拜访张胜……希望受到汉廷的赏赐。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虞常被活捉。

5、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虞常果引张胜。

译: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

……担忧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露,把真实情况告诉了苏武。

……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

被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假设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7、引佩刀自刺。

……蹈其背以出血。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译:拔出佩带的刀自刎,……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单于觉得他的节操壮烈8、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副有罪,当相坐。

译:单于派使者告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趁这个时机使苏武投降……副将有罪,你也应该判处连坐罪。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苏武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复习-《苏武传》(含解析)

单篇梳理-苏武传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武,字子卿。

少以.①()父任,兄弟并.②()为郎。

稍.③()()。

匈奴迁.④()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⑤()通使相窥观..⑥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⑦()。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⑧()。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⑨()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⑪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⑩()币.⑫()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第2段)方.①()欲发.②()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③()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④()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⑤() (),私候.⑦()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与副张胜相知..⑥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⑧()蒙.⑨()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⑩()与常。

(第3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①(),其一()。

单人夜亡.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③于使卫律治.④()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⑤(),以状.⑥()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⑦()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⑧()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第4段)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②()..①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③()召医。

凿地为坎.④(),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⑤(),半日复息.⑥()。

惠等哭,舆.⑦()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第5段)武益.①()愈,单于使使()晓.③()武,会论...②④()虞常,欲因.⑤()此时降武。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12课 苏武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第12课 苏武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苏武传气节1.气节无形又有形,摸不着却看得见,江姐身上散发着夺目的光芒,甘愿受皮肉之苦也不泄露党的机密,身躯里有钢铁般的血脉在涌动,有着钢铁脊梁的铁人也不能与她相提并论,连她的对手都认输,惊讶世上竟有这样的人。

气节并非与生俱来,它离不开社会的土壤和家庭的熏陶。

古今中外的贤人志士就像一盏盏明灯,他们是楷模又是做人的榜样,教你在花红柳绿的世界上要像松树一样风吹雨淋仰首挺胸地生活。

2.拂去岁月的灰尘,打开历史的篇章。

因高风亮节而流芳千古、光耀宇宙的人物可谓灿若繁星。

古代有宁折不弯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誓死抗倭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近代有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特务的闻一多、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人救济粮的朱自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现代如坚持真理的张志新……然而,因失节变节而被世人唾骂、遗臭万年的人类渣滓也不乏其例:割地求和的西太后、窃国大盗袁世凯……可见,气节是做人立世的根本,有了它,就是民族的脊梁、世人的楷模、祖国的栋梁、人类的希望;丧失它,就会沦为立不直、行不端、站不稳、拜倒在诱惑面前的软体动物。

3.气节是坚韧的犁铧,能在历史的长卷上耕出不可磨灭的印痕;气节是石破天惊的黄钟大吕,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万钧雷霆。

气节是狼牙山五壮士义薄云天的献身精神,气节是津门四青年抵抗侮辱、维护国格的热血壮举,气节是孙天帅“决不跪下”的铿锵誓言!断代史的创始人——班固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苏武传翻译解析

苏武传翻译解析

苏武传(节选)两汉:班固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同步练习与解析1+2【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同步练习与解析1+2【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同步练习与解析1+2 【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一.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一)文学常识1.班固(32—92),我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字孟坚,东汉安陵人。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89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代表作有《咏史诗》等。

【解析】东汉《汉书》《两都赋》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解析】纪传断代书列传班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3.文学常识积累——史书形式(1)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

(2)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

(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本纪列传表志】;《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官职的任免升降(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

译为“授……官职”。

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

拜官授职。

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举、辟、授)(3)擢。

提升官职。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A.升级:迁生、迁授、迁叙(调、徙、转、改、放、出)B.降级:迁削、迁谪、左迁。

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苏武传解析

苏武传解析

[编辑本段]课文鉴赏
(吴汝煜)
自从班固的《汉书》问世以后,苏武的英名就反复出现在历代的诗词、散文、辞赋、戏曲、小说之中。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李广传》基本上照录《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传》只有短短几行,而《苏武传》则是班固倾全力为之的。在《汉书》中,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
其次是对比鲜明。本文安排的对比主要有这样几处:一是与张胜对比。作者写张胜的见利忘义、丧失骨气,衬托了苏武的深明大义和富于骨气;写张胜的遇事束手无策,对国家不负责任,衬托了苏武的临事不惧、对国家高度负责。二是与卫律对比。作者暴露了卫律卖国求荣的可鄙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加突出了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三是与李陵对比。李陵善于伪装。他装出满肚子委曲的样子,极力埋怨汉武帝对待臣下太刻薄。宋代吕祖谦曾经指出:“当陵之海上说苏武,陵母固未诛也,而激切捭阖,指斥汉失,若必欲降武者,则此言岂可尽信哉!”(《汉书评林》引)尽管李陵后来又装出关心苏武生活的样子,赐以牛羊,但苏武确实没有相信他的话。李陵斤斤计较于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而苏武则置一家一己的恩怨于不顾,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两种思想,两种胸怀,有如天渊之别。李陵越说得委婉动听,就越显得渺小可鄙;苏武越沉默寡言,就越显得可敬可佩。事情发展到后来,连李陵自己前后的言行也构成了对比。开始时甘于充当一名无耻的说客,经与苏武多次交谈,方始认识到人间还有“羞耻”二字,不得不自讼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这是第一层对比。动员苏武投降时说得头头是道,及至看到苏武回国时又哭得哀哀欲绝。这是第二层对比。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对于变节者来说,只配忍辱偷生,悄悄地苟延残喘,但他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必须身不由己地去充当说客,结果是扮演了一个可怜虫的角色。当苏武的英名彪炳青史之时,正是他的叛国者的灵魂被公诸于世之日。在李陵饯别苏武的宴会上,苏武不会片言不发,但作者却不着苏武一语,只是淋漓尽致地刻画李陵悔恨、懊丧、羞惭的种种表现,对比的色彩异常鲜明。就苏武形象的塑造而言,这也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为苏武的光辉形象已经栩栩如生地活现在读者的面前了。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4章 自读文本 苏武传 含解析

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4章 自读文本 苏武传 含解析

自读文本苏武传本课话题——气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臵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地窖的阴暗潮湿不仅没有让他的心灵黯淡,反而让他的心更加明亮;塞外朔风大雪虽然让汉节旄毛尽脱,但苏武心中的那杆赤诚大旗却猎猎飘扬;19年的饥寒苍老了他的容貌,但千古的气节却让苏武的青春永驻!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杨靖宇——野草果腹的民族气节1940年初,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40万日寇作战,顽强抵抗,身负重伤,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死后,日本人剖开杨靖宇的遗体,想看看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上是什么让抗日联军顽强抵抗、不屈不挠。

结果,他们在杨靖宇的胃里看到的是野草、树皮和棉絮。

其实,他们还看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气节。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3.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4.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老舍5.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莎士比亚[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栘.中(yí) 厩.监(jiù) 数.通使(shuò) 且鞮..侯(jū dī) 单.于(chán) 丈人行.(háng) 缑.王(gōu) 昆邪..王(hún yé) 浞.野侯(zhuó) 阏氏..(yān zhī) 伊秩訾.(zǐ) 煴.火(yūn) 北阙.(què) 啮.雪(niè) 旃.毛(zhān) 牧羝.(dī) 廪.食(lǐn) 节旄.(máo) 棫.阳宫(yù) 斧钺.(yuè) 汤镬.(huò) 喟.然(ku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3)头县北阙(“县”通“悬”)(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5)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6)法令亡常(“亡”通“无”)(7)因泣下沾衿(“衿”同“襟”)(8)与武决去(“决”通“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会⎩⎨⎧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会.论虞常(副词,共同)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集聚)(2)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动词,抵挡)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动词,判处)副有罪,当.相坐(副词,应当) (3)使⎩⎨⎧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动词,派)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动词,出使) (4)及⎩⎨⎧及.卫律所将降者(连词,和,与)此必及.我(动词,牵连到)及.还,须发尽白(介词,等到) (5)始⎩⎨⎧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动词,开始)陵始.降时,忽忽如狂(副词,刚刚)始.以强壮出(副词,当初) (6)发⎩⎪⎨⎪⎧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打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起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揭露,暴露)须发.尽白(名词,头发) (7)因⎩⎨⎧君因.我降(介词,经由,通过)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趁机)因.谓武曰(介词,趁机)因.释其耒而守株(连词,因此) (8)以⎩⎪⎪⎨⎪⎪⎧少以.父任(介词,凭借)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以.货物与常(介词,把)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介词,凭……的身份)何面目以.归汉(连词,相当于“而”,来)前以.降及物故(副词,已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的时候)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2)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天雨.雪,武卧啮雪(名词作动词)下(4)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5)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拄着(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7)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8)因泣.下沾衿(动词作名词)眼泪(9)欲因此时降.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10)反欲斗.两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11)屈.节辱.生,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3)兄弟亲近..(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14)空以身膏.草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15)何久自苦.如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16)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美,钦佩,赞美(17)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 第12课 苏武传课时优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

武,字子卿。

少以.(□01因为)父任.(□02指他父亲的职任),兄弟并为郎。

稍.(□03渐渐)迁至栘.中厩监...(□04指管理马厩的官)。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05十几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06音dànɡ,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07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08辈)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09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旄节出使匈奴,送回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因厚赂单于,答.(□10回报)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11临时充任使臣属吏)常惠等募.(□12招募)士.(□13士卒)斥候..(□14侦察兵)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15财物)遗.(□16送给)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17希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18古义是正当、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19陷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20带领)降者..(□21投降匈奴的人),阴.(□22暗地里)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23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24指虞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25希望)蒙.(□26蒙受,得到)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27古义指一般财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28举事),其一人夜.(□29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0被活捉)。

《苏武传》教材深度解读

《苏武传》教材深度解读

《苏武传》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1.苏武与谋反之事毫无关系,为什么反而责备自己“重负国”,执意要自杀呢?明确:在苏武看来,副使张胜私自参与匈奴内部叛乱阴谋,损害了汉朝的信义,有悖于两国通好的宗旨,使汉朝处于不利地位,自己作为正使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这是失职。

如果再被匈奴拘捕审讯,屈节辱命而死,使汉朝的尊严再次受到伤害,那就更加对不起国家。

所以,他“欲自杀”,是为了避免受审被辱,说明苏武把维护汉朝尊严作为自己出使匈奴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2.苏武为何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为其矫正弓弩?明确:白居易说:“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不是为了他所看重的道义,君子不会轻易丢弃生命;如果死得其所,君子绝不惜死。

苏武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这是“君子不轻其生”,是活下去的需要,而这时的坚强存活恰恰是一种斗争方式。

这与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同。

3.李陵劝降时所说的“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实情,苏武为何不接受?明确:汉武帝晚年的确残忍,班固继承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语带批判。

但苏武秉持君臣之义,坚定地对李陵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这正是封建士子的道德原则,是苏武尽忠于汉朝的表现。

精读感悟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

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

作者对苏武和次要人物——张胜、卫律、李陵等人进行了详细描写;对其他人物——单于、汉使者等人进行了略写。

课文在叙事时也有详有略,详写了匈奴的逼降、劝降和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事件,略写的事如苏武为於轩王所赏识及牛羊被盗一事。

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目的是突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

(1)苏武的语言极有个性特点,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苏武获知张胜参与匈奴内乱后,对张胜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对国家的一片赤诚,对同僚的婉转告诫,尽见语中。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⒈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答: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

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

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⒉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

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

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答:⑴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

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⑵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⑶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

②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

课件《苏武传》

课件《苏武传》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 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 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 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 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 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这是因为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 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此外,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 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 族,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霑衿”,可见尚存羞恶 之心。
(3)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几件事最能反映苏武 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的爱国者的形象。他被匈奴扣押十 九年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的高尚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 了和匈奴修好之愿,又不为匈奴的威吓所屈,奋力抗争。
这是因为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对于热爱祖 国的苏武而言他是个可耻的叛徒,国家民族的敌人,所以不用客气。 此外,卫律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 唯利是图,所以遭到苏武的唾弃。
李陵在劝降时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 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 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 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 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 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显得 推心臵腹,委婉通情。而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 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 方式。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 苏武传(一)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 苏武传(一)
文言文知识要点: 1.发:动手,发动 2.告:告发 3.生得:活捉 4.治其事:审理这个案件 5.发:暴露、泄露 6.状:情况,情状 特殊句式: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思考:1.请简述缑王与虞常谋反的经过。
准备:勾结卫律的部属,私下拜访张胜得到支持。 经过: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 结果:被人告发,谋反失败。
谢谢观看!
B.“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 “您”。
C.“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入到滚汤中煮死。 D.“以始元六年”中的“始元”是汉武帝的年号,这是帝王年号纪年。 答案:D 解析:D.“是汉武帝的年号”错误,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始元”是汉昭帝的年号。
五、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一、二部分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使(1):出使;使(2):使者。
2.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派遣 。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劫持阏氏归汉的事,起事。
(3)恐前语发
发:泄露。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不是汉朝所期望的,具体指哪些内容呢?
第一部分(1)出使匈奴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 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 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 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 骄,非汉所望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
《汉书》简介
•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 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 和同乡马续完成。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因为
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并:都;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稍迁:渐渐升迁
• 2.苏武: 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 3. 卫律: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于同愈“律益毡知欲”武降把终之…不,当可乃作胁幽,武白置单大于窖。中单, 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
告诉,报告 禁闭 动词,下

与公旃羊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生。子匈奴 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都是动词,打发派送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
适逢
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状语后
第 二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
投降汉置朝
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 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会相武与 等至谋平匈劫时奴单。于虞母常阏相在氏识,汉归有时汉交,。情
没:陷没; 及:以及,还有
暗地里一起
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状语后置
卫律胁迫,苏武不屈。
• 招降策略:威逼利诱 • 招降手段: 1.威吓:剑斩虞常,胁迫张胜,加之连坐(罪)。 2.利诱:赐爵、拥众、财富(马畜弥山)。 3.逼迫:“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 点评:
拙劣
人物品评
• 1.张胜: 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访求 一向关系很好

酒 与同设子“乐 卿无。素”因厚谓 ,哪武 故里曰使:陵“来单说于足闻下陵,尊称,状你语后置 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
受苦

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 长君为奉车,殿从阶至雍棫阳宫,扶
同“现”
段 上辇 伏 卿 马船剑下争从自除祠船刎河, ,逃,东触推跟跑赐后柱堕随钱土折驸二,辕马表百宦,河修万骑中劾饰以与溺大葬黄死不。门,敬孺驸宦,
置:放; 覆:使…覆

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来 武气绝,半日复息。惠
抬,扛
等哭,舆归营。单于壮 意动,认为…壮
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而收系张胜。
逮捕监禁
会同判定…的罪
渐渐痊愈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通知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
第 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 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
屡次 十余人
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 用来作为抵押
一 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
定语初后立为王
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 赞置许
长辈
段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 凭…的身份
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 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弹劾 追捕
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 恐饮药而改死嫁。来时太夫年少,闻 妻子
已更嫁矣。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
咬,嚼
流放 分别隔离

常惠执等、各拄置他所。武既过至了海上, 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同“弆”收
杖打汉猎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 拿着藏
段 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
年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名作动,矫正
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 动词,结网
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
供给
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陷于困境
流放北海,持节牧羊。
• 招降策略:摧残肉体、精神(消磨意志) • 招降手段:
1.“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徙至北海,廪食不至。” 3.(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 点评:
毒辣
初,武与李陵俱为第侍二中年。武使
匈 久趁之奴机,,单明于年使,陵陵劝至降说海,上不,敢为求武武置。
使动,使…肥沃
通过
律曰:“君因我降,与 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做,结交为

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 乎?”武骂你律曰:“汝 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哪,怎么 同“叛”,背叛
五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 做
夷,何以汝为见?且单
状语后置

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
语气词 使…斗决定,判定
主,观祸败。若知我不 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因:趁; 降:使…投降
后 判处

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武曰:
连坐罪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谓何”,说什
段 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
动。律曰:“苏君,律前负 汉归匈奴,幸蒙大恩白,白赐的号
模拟,么做样子 背叛
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满 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

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 复知之?”武不应。
反复无常 • 2. 张胜: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败后束手无策。 • 3.苏武: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 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
受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介宾倒即置使活着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
第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拔、拿
引佩刀自刺。卫律惊,
抱住

自抱持武,驰召医。凿 地为坎,置煴火,覆武
趁机
募:招募;俱:一同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 备办财物
益骄,非汉所望也。 更加倨傲
汉匈矛盾,苏武出使(开端)
• 思考:苏武出使的历史环境如何?
• 明确: 积怨已久 缓兵之计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 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 之以相当。
2.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 等。
武。武曰:“事如此,此
审理这个案件 受把到情侵况犯告、诉侮辱
段 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国!”欲自杀,胜惠共止
更加
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 招供
假如
怒,召诸贵人介议词,宾欲语杀汉
使者。左伊秩訾前曰置:“即 “以何”用什么
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
降之。”
使…投降
虞常谋反,祸及苏武。
• 人物品评 • 1.虞常:
段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
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
私自拜访 痛恨
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 许之,以货物与常。
希望得到

揭露,暴露
只有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
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 准备动手
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
第 谈之话。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派
夜里跑 出来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活捉
三 牵单闻连于之到使,卫恐律前治语其发,事。以张状胜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