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共25页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79ee01da6c30c2259019e9a.png)
•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
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 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
(一)介词的用法 1、对、对于、关于 (1)“对、对于”用来介绍动作的对象及有关的人或物,大多可通用. “对”的意义更广泛,还有“向”、“对待”的意思. “对、对于”运用时常见的错误是主客体颠倒. (2)“关于”表关涉,“对于”指对象.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位于主语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位于主语前后均 可. •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作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不能. • • • • • • •
• (四)数词 •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 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
• 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
• (三)形容词 •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 例如: •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 冷、热、坚固、平常
•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 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
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 “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 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 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 • 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 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
汉语词性分类(课堂PPT)
![汉语词性分类(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c1df546bd97f192379e91d.png)
4
• (二)动词
• 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 词。例如:
• 表示行为动作: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 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 表示存在消失变化:存在、在、有、等于、发生、 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回去,开去、过去
5
• 动词的语法特点: •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
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 看——看看 想——想想 • 试——试试 讲——讲讲 •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 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
•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 “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17
•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 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 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 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 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 “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 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 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 10
•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 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 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 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 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 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 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 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1abcfecce2f0066f53322d8.png)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汉语的词汇分类
![汉语的词汇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c6767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2.png)
汉语的词汇分类一、实词。
1. 名词(míng cí)- 定义: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名称。
- 示例:- 表示人的名词:“学生(xué shēng)”“老师(lǎo shī)”。
- 表示事物的名词:“书(shū)”“桌子(zhuō zi)”。
- 表示地点的名词:“北京(běi jīng)”“学校(xué xiào)”。
- 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思想(sī xiǎng)”“友谊(yǒu yì)”。
- 词性特点: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例如“学生学习。
”(“学生”作主语);“我喜欢这本书。
”(“书”作宾语);“学校的操场很大。
”(“学校”作定语)。
2. 动词(dòng cí)- 定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存在变化等。
- 示例:- 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跑(pǎo)”“跳(tiào)”“写(xiě)”。
-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喜欢(xǐ huān)”“讨厌(tǎo yàn)”“想念(xiǎng niàn)”。
- 表示存在变化的动词:“是(shì)”“有(yǒu)”“变成(biànchéng)”。
- 词性特点: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如“他跑了。
”(“跑”作谓语);“我喜欢音乐。
”(“喜欢”作谓语,“音乐”作宾语)。
3. 形容词(xíng róng cí)- 定义: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 示例:- 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大(dà)”“小(xiǎo)”“高(gāo)”“矮(ǎi)”。
- 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好(hǎo)”“坏(huài)”“聪明(cōngmíng)”“愚蠢(yú chǔn)”。
- 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快(kuài)”“慢(màn)”“高兴(gāo xìng)”“难过(nán guò)”。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b03da8ca45177232e60a20b.png)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fe39e545f0e7cd185253633.png)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汉语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619f0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f.png)
一般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我的书在桌子上。
状语:修饰或者限定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形态、方位、处所,一般和“地”连用。
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和表示时间、方位、处所的名词充当
例如: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他昨天离开了。
在河边,我遇见了他。
补语:动词或者形容词后的连带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通常在“得”的后面
处所名词: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方位名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 表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有、发生、发展、生长、消灭 表心理活动:爱、怕、想念、希望、害怕、担心、讨厌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 表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
(六)拟声词——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例如: 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
语法成分
汉语的语法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谓语的陈诉对象,说明的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事物”。
一般由:名词、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
例如:他出去买菜了 打篮球很好玩。 明天是星期天。 整齐比不整齐好。
(二)介词——用在词或词组前面,组成“介词(宾)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
例如:在河边、为了你、按照路线等
表时间:从、自从、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据、以、将、 就、凭、用、靠、
汉语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66f33d6f61fb7360b4c65ce.png)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马、稻子、飞机、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1)“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2)“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词的分类词性
![词的分类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f07b42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6.png)
❖ 常见旳语气词有下列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 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止语气。
❖ 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旳 “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
❖ 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 旳“矣、焉、哉”等等,表达命令、祈求、劝说、 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 二、动词
❖ 1.动词旳意义和种类
❖ 动词表达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 (1)动作动词: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 学习、吃、喝
❖ (2)心理活动动词:爱、怕、很、喜欢、羡慕、希望、 讨厌
❖ (3)存现动词(表达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 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后,能够修饰名词,作定语。例如:对考 试旳意见
❖ 二、连词
❖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旳一类词。例如:
❖ 和、或、或者、还是、以及、并、而且、而、尽管、虽然、 哪怕、只要、只有、不论、不论、然而、可是、不然、况 且、何况、假如、所以、因为、虽然
❖ 有旳表达并列关系,如:和、跟、同、与、以及……; ❖ 有旳表达选择关系,如:或、或者、还是、与其、宁
汉语词性
![汉语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1b482e4b2b160b4e767fcf1b.png)
汉语词性词语的分类:实词、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名词动词实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虚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1、表示形状,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悠闲、忙碌、兴奋、激动;4、表示颜色,如:黑、白、红、青、苍白、碧绿、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万2、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3、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
五、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1、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表示个体单位的,如:个、台、条、件、表示群体单位的,如:对、双、群、类、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如:米、千克、公里、吨;2、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趟、回、遍。
演示文稿汉语词性分类
![演示文稿汉语词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f7954d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f.png)
第16页,共61页。
• 2.动量词 •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
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
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 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 天”。
第17页,共61页。
• (六)代词
•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
•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 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 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第5页,共61页。
• (二)动词 • 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第10页,共61页。
•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 “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 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 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 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演示文稿汉语词性分页。
汉语都有哪些词性实呢词?
•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 词 代词
•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 气词 叹词 拟声词
虚词
第3页,共61页。
大家看看下面这些词是什么词性?
• 11班 十一个 学生 喜欢 优秀
• 漂亮 帅气 去 成绩 可爱 朋友 是
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 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 去,开去、过去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介绍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4f0e60ba58da0116d1749b5.png)
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
•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 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 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摸摸了摸摸一摸?现代汉语不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匙别同音词癿功能和形象化癿表辫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
汉语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
• (-)名词 •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 例如: •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
•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 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
• 3.助动词 •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
“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 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 “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冷、热、坚固
•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崎岖绿油油、红彤彤、血淋淋、骨碌碌、沉甸甸、黑不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