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5.21《新文化运动》素材 岳麓版08版必修3

高中历史 5.21《新文化运动》素材 岳麓版08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素材一、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某某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某某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某某、科学为主要内容。

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二、分析辛亥革命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几种并存的现象、原因及影响。

政治上:①专制独裁与某某某某两种政治势力并存。

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后,厉行独裁卖国政策。

为了维护某某某某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先是采取政治斗争手段,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企图将中国政治纳入政党政治的轨道;后是采取军事斗争手段,发动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开始了复辟帝制活动,孙某某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斗争,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

北洋政府的继任者继续实行军阀独裁统治,为维护某某某某制度,孙某某在某某倡导护法运动,成立护法军政府,与政权对峙。

由于西南军阀无意北伐和护法,并与政权中的直系军阀勾结,护法运动失败。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矛盾的表现。

②北洋军阀与地方军阀的并存。

北洋军阀继续控制中央政权,地方军阀与之分庭抗礼。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的,是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的必然产物。

军阀割据与混战,给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人民强烈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于1924年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思想大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思想大解放

20世纪三次思想大解放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八十年的光辉旅程。

追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并取得辉煌业绩的历史轨迹,发现她,八十年的道路虽不一帆风顺,但在领导自己国家的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方面,却创造了举世震撼的人间奇迹。

把一个濒临灭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带到了已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的新中国。

而且正满怀信心地跨入新世纪,进一步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社会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回顾党的八十年的战斗历程,我们会发现四个闪光的大字——思想解放或解放思想紧紧与中国共产党相伴随。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三次伟大结合,也就没有三次伟大结合的巨大成果,当然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20世纪下半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辉煌成就。

这是历史逻辑发展的基本轨迹:因为思想解放的背后是创新,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然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促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

那时,中华民族面对的是濒临毁灭的悲惨暗淡的景象。

1902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发出了“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满腔悲愤的呐喊。

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深渊中的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如何争取民族独立?如何争取人民解放?如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三大历史性难题。

为了求解三大历史性难题,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追求。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1894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后又举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大旗,于1911年发动了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工商C111 金炳华118143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间:1895年,目的:救国图强,在保留清朝的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背景: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

性质和意义:它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

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中国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将革命风暴推向前台;代表人物:孙中山。

性质和意义: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1923年,目的: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背景: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性质和意义: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作者:姜瑞萍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0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思想文化上的表现是出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准备。

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

学习对象:日本。

原因:日本是我们的邻国,美国叩关后,日本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代表人物: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变着,天下之公理”。

论战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变法运动的高涨,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百日维新的进行提供了思想准备。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而康有为、梁启超极力维护清朝统治,反对革命。

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保皇派。

阵地:革命派《民报》、保皇派《新民丛报》。

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影响: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国家情况日益黑暗,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继续寻找新出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便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上,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使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无法容忍。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赋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 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主义
相同:主张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四、从“兴民权”到“民主、科学、启蒙”—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主义精 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
本主义
(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 断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广州起义)
是否要进行维新变法,是否要实行君主立宪、 变革政治制度,是否应进行教育改革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康有为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原因
(1)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2)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 有软弱性和保守性 (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1915 —1919)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核心)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前提)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传播载体)
《敬告青年》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课堂考点探究【易错警示】1.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是辛亥革命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继续。

2.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易混辨析】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之思想主张:【疑难解析】新文化运动为什么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基于两点中国现实需要。

其一是封建专制制度落后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统治。

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其二是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

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

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

知识点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

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A.维新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2.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3.(2014.河南省)“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知识点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4.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 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 洋务运动 (4)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 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 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2、(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 袁世凯 专权;
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但同时,袁 世凯掀起了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标志:
•军事工业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旅顺
北洋海军
•民用工业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威海卫
•近代海军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育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一.作用: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挽救国家危亡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带有反帝爱国性质。

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樊篱,提出了变革清王朝政治制度的要求,而且付诸实践,维新派最终的主张,是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

2.戊戌维新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维新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促进。

维新运动对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促进作用。

尽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后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阻力,但他们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工作,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种,促使大批知识分子觉醒,其中不少人后来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二。

局限性维新派对封建主义的妥协,反映在不敢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根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不敢否定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等等。

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

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

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

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

中国四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口号和报纸

中国四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口号和报纸

中国四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口号和报纸近代以来,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在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时,都同各种守旧势力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思想斗争。

通过斗争,批判了形形色色的旧思想、旧观念和旧学说,广泛地宣传了各种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学说,先后掀起了四次彪炳史册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次: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XX世纪末)XX世纪XX年代以后,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但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同时,各国还纷纷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此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积极奔走呼号,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饱满的热情宣传维新思想,同以荣禄、李鸿章和徐桐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通过论战,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次给封建顽固派以异常沉重的打击,猛烈抨击了封建的旧制度、旧思想和旧文化,广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学说和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进步主张,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XXXX—XXXX年)XX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但是,当时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清政府的假立宪所迷惑,继续鼓吹改良,抵制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对革命派进行了恶毒攻击,这种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孙中山、章炳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有力还击。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剧烈论战。

这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重难点突破】一、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资产阶级分子用西方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2〕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开展。

〔3〕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开展为根底。

2.不同点:〔1〕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保皇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

〔2〕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3〕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进道路;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4〕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根底;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根底;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根底。

本专题所讲述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是重要的考点。

从历届命题角度来看,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将着眼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分析,并同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相结合来命题。

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工商C111 金炳华118143近代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间:1895年,目的:救国图强,在保留清朝的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背景: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

性质和意义:它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

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中国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将革命风暴推向前台;代表人物:孙中山。

性质和意义: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1923年,目的: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背景: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中国近代思想史概述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史概述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史概述总结中国近代思想史是指中国近代以来一系列思想潮流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近代思想史概述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晚清思潮、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晚清思潮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起点,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国家与民族的危机感。

这个时期主要有自由主义思潮、维新派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思潮主张西方民主制度和法治,尤其强调个人解放和权利保障。

维新派思潮致力于中国近代化的现代化和国家的强大,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和改革方案。

民族主义思潮强调救亡图存和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试图通过振兴中华民族来解决国家危机。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阶段,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个时期主要有思想解放、文化危机和马克思主义思潮。

思想解放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自由思想的追求。

文化危机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和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倡导。

马克思主义思潮则是五四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股思潮,它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深远。

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在上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这个时期主要有新民主主义思想、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思潮。

新民主主义思想主张在国内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

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思潮试图复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计划经济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市场经济思潮则主张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经济自由化,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一个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从晚清思潮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思想解放运动,不同的时期反映了不同的思潮和思想观念。

这些思潮和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思想史将会继续丰富和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及运动(一)魏源、严复的启蒙思想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的主张,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

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介绍了“”的进化论思想,为维新变法运动起提供了思想武器,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广泛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讨论席卷全国,促成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

(六)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世界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文艺复兴1.时间、地点:14-16世纪;西欧。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实质: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的运动。

4.最先兴起的国家:5.核心思想:人文主义6.意义:文艺复兴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二)启蒙运动1、时间:18世纪。

2、地点:以为中心的欧洲。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4、基本观点:自由平等。

5、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6、代表人物:①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一生致力于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尤其是批判的腐朽黑暗,主张由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和,②孟德斯鸠提出“”学说,不仅成为批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有力武器,也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政权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解放运动前期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中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社会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3.新文化运动政治上:列强加紧侵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机的思想主张。

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重要背景。

(二)内容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要实行民主政治,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3.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由“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转向“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_4

新文化运动_4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思考导学】1.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

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答案: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首先在于其指导思想新,它的前期以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对传统的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更成为新世纪的曙光。

其次,新文化运动内容新:民主科学两大旗帜前所未有,在中国起了震聋发聩的作用,白话文也是对旧文化的巨大改革;第三,新文化运动来势之猛前所未有,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老巢孔家店,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北京本来就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新青年》创办不久,即将编辑部迁往北京,而北京大学这所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在蔡元培任校长后,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等人都请到此校任教,因而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我们今天还在广泛宣传儒家思想,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答案:新文化运动开展之机,正是尊孔复古逆流猖獗之时,且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认为,中国之所以黑暗、落后,中国革命之所以屡次失败,其原因是由于以儒学为代表的几千年封建毒害的结果。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
1915—1919年
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 盛昌华 274200
名称
时间
领导派别
兴起原因
目的
内容
性质影响异同源自维新思想19世纪末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B.政治上:帝国主义“以华制华”扶植清政府。
②清末新政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2、主观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
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展独立发展的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之间就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论战。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批判传统思想,倡导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戊戌变法——19C末
内容: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正面交锋。

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第二次: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保皇派)
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

影响: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第三次:新文化运动
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第四次:整风运动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影响: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制作:泾川一中2011届一班王斌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五日星期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9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
①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②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③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