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1.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良种选育和繁殖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2.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与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特异性植物群体。
3.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4.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没有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
5.育种周期:在一个育种世代中补充群体、候选群体和育种群体的交替。
6.基本群体:从中进行选择用以建立育种群体的最初的基因型。
7.育种群体:严格地讲,育种群体是指向下一代传递基因的基因型组成的群体。
8.增殖群体:对经过遗传改良的材料进行繁殖的群体。
9.生产群体:用于生产林产品的林分。
10.基因保存群体或基因资源群体:为了未来的育种而保持遗传变异的群体。
11.自然选择: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对生物进行的选择。
12.稳定性选择: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选择结果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不变,变量减小或不变。
13.定向性选择:利于性状表现型的某极端类型的选择, 结果导致群体遗传组成的定向变化。
14.多向性选择: 对一性状的表现型作两个以上方向的选择, 属不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
15.人工选择:是指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人为制定的选择标准,有意识地改变生物群体中特定遗传性状表现的活动。
16.选择育种:在林木改良中,按一定的标准和目标,挑选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那部分基因型,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创造出优良类型或品种的育种方法。
17.个体选择:也称混合(大群)选择,即仅根据个体本身性状的表型所做的选择。
18.家系选择: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平均值决定个体的去留的选择方法。
19.家系内选择: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20.综合指数法:根据改良性状的遗传力和经济重要性,将各性状分别给予适当的加权,然后综合成一个指数,按多个性状综合选择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
林木育种学
●什么叫林木育种学林木育种学:是运用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优良品种选育与繁殖理论及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或指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以林木的遗传变异为对象,以提高经济及观赏性状为目标,定向改造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的实践活动。
●林木育种的特性一、树木生长周期长二、能多年开花结实三、分布广、开发少、利用潜力大四、能有性也可以无性选育五、可混合品种●品种及其属性●品种:《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作物卷中的品种概念:“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符合人类的需要,能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
”●品种或称为优良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与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特异性植物群体。
林木优良品种的意义1)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传统名贵中药材杜忡育种温带胶源树种2)带动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新西兰辐射松占总出口额的13%;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推动造纸原料结构调整。
3)改善生产方式a 成熟期一致:集中采收(林木等)b 耐除草剂:降低管理成本和劳动强度c 抗病虫:减少损失及化学污染(安全性)d 株型一致:机械化管理等4)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a 遗传等基础研究b 育种理论与技术等c 栽培及管理技术d 采后及加工利用e 劳动者素质等●良种(3\4)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时间、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例如,国光苹果,50~60年代,是良种;80~90年代,被富士取代而成为一般品种。
金帅苹果在鲁中山区是良种,在山东的胶东就不是良种。
●类型●类型:林木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受本身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而产生种内在形态特征上、生理特性上或某些性状有稳定性差异的个体或群体。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一、林木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林木育种学的定义:林木育种学是应用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原理和技术,通过选择和配组优良的林木个体,培育出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新品种的科学。
2.林木育种学的目的和任务:培育出高产、重病抗性、抗逆性较强、木材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3.林木育种的原理:林木遗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遗传。
通过选择和配对性状良好的个体,逐代选择,可以逐渐固定期望性状。
二、林木育种的方法和步骤1.杂交育种:通过人工选择父本和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杂交后代。
杂交育种适用于一些表现型性状不明显的性状遗传。
2.选择育种:通过选择性状良好的个体进行繁殖,逐代选择,使性状稳定。
选择育种适用于一些表现型性状明显的性状遗传。
3.群体育种:利用群体遗传的原理,对林木的群体进行选择和繁殖,使性状在整个群体中得以改善。
三、林木遗传的基本原理1.林木的常染色体遗传:林木的常染色体遗传是指遗传信息通过常染色体的基因进行传递。
常染色体遗传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可以通过控制配对和选择优良个体进行选择。
2.林木的性染色体遗传:林木的性染色体遗传是指遗传信息通过性染色体的基因进行传递。
其中,雄性决定性系统和雌性决定性系统是最常见的性染色体遗传方式,具体是由哪一性别决定性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
四、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保护林木种质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实施保护区管理和加强法律保护等方式来保护林木种质资源。
2.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利用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育种是培育高产、优质林木品种的重要途径。
利用种质资源可以通过选择和配血等手段改良种质,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林木育种学的意义和应用1.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更适应环境、抗逆性更强的林木品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群体的遗传结构、改良方法、优良品种(类型)的选育与繁殖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
2、个体改良:以细胞学为基础,以改变个体的基因型,培育出优良个体为目的的育种方法。
3、群体改良:以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为基础,以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使群体平均数得以提高,培育出一个优良群体为目的的育种手段。
第二章林木选育技术基础1、物种(species):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杂交则不育。
(林奈-瑞典科学家)2、形态学种:指分类学家在物种分类时采用的方法,主要形态上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的群体称为一个种。
3、生物进化(evolution):指生物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的过程。
4、种群或居群(population):由分布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5、地理小种(geographic race):由遗传性状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种内分类单位,有共同的祖先,占有能够适应的特定地域。
6、生态型(ecotype):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7、地理(种源)变异:一个树种分布在广大地区,由于突变、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分化并产生了种内不同的地理生态种群,这就是地理(或种源)变异。
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
8、立地间的变异:在一个种源区内,由于立地类型的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变异。
9、林分间的变异: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间的差异。
10、个体间的变异:在同一林分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11、群体:指一群个体间可以进行随机交配的许多个体的总称。
12、群体的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机制所形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数量上的分布特征。
13、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特定的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林木育种
2.种内多层次变异:环境变异体变异,个体内不同部位的变异。
3.遗传力:反映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p=G+E
17.种源试验方法(论述):(1)全分布区试验和局部分布区试验,全分布区试验从全分布区采种,试验目的是确定种源之间变异的大小,地理变异规律和变异模式,在全分布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分布区的试验(2)采种点的确定,采种点选择是否全面,是否有代表性,对能否达到预期试验目的很关键(3)采种林分和采种树的确定:林分的选择,采种母树的确定(4)苗圃试验:育苗措施,苗圃试验阶段的观测(5)造林试验: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地的试验设计,制图和标志,造林的实施,造林阶段的观测
8.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出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
9.家系:由同一植株产生的全部种子(子代),属同一个家系。无性系:从同一植株上采条,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群体;原株:繁殖成无性系的最初植株;分株:组成无性系的植株。
10.(1)家系选择:把家系作为一个单位,根据家系内个体内的观察值计算家系平均值,按家系平均值大小进行的选择。(2)家系内选择:根据家系内个体表型值距该家系平均表型值的离差选择个体。(3)配合选择:是在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是把家系平均表型值和所属家系内个体表型值相结合考虑。(4)无性系选择:通过无性系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无性系的过程。(5)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配合选择以及无性系选择都属于单株选择。(6)多性状选择方法:连续选择法,独立淘汰法,选择指数法,多世代选择,直接选择与间接选择
浙江农林大学 林木育种 整理
林木育种学:又称林木改良,是应用林木遗传性原理,以生物统计学为工具,与森林生态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
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纯系、自交系或品种)材料在由它所产生的杂种一代或后代的产量或其他性状表现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度量。
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差值。
特殊配合力:指亲本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差值。
育种值:一般配合力的两倍。
遗传增益:将选择响应除以亲本群体的平均值所得的百分率。
G=R/X×100%遗传相关:同一批供试材料的两个形状间由于遗传原因所体现的相关,即这个性状基因型值间的相关。
家系:由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全部种子,属于同一个家系无性系:由同一植株通过营养繁殖所产生的群体,称为一个无性系。
对繁殖成无性系的最初植株,称为无性系原株,无性繁殖出来的植株称为无性系分株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种源: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即最初的原产地。
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在同一地区的栽培对比试验。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木材产量B. 提高木材质量C. 提高抗逆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林木育种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工程育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林木育种中,选择育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表型B. 基因型C. 环境因素D. 社会需求答案:A4. 林木杂交育种中,杂交亲本的选择依据是什么?A. 亲本的表型B. 亲本的基因型C. 亲本的适应性D. 亲本的经济价值答案:B5. 林木育种中,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改变林木的形态特征B. 改变林木的生理特性C. 改变林木的遗传特性D. 改变林木的生长环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林木育种中,哪些因素会影响育种效果?A. 育种目标的明确性B. 育种材料的选择C. 育种技术的先进性D. 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答案:ABCD2. 林木育种中,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育种效率?A.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B.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D. 利用传统杂交技术答案:ABC三、判断题1. 林木育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对)2. 林木育种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育种效果没有影响。
(错)3. 林木育种中,基因型和表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错)4. 林木育种中,杂交育种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对)5. 林木育种中,基因工程育种可以精确控制目标性状的表达。
(对)四、简答题1. 简述林木育种中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答: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林木的表型特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期在后代中保留和增强这些优良性状。
这一过程依赖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合,通过连续多代的选择,逐步提高整个群体的遗传品质。
2. 描述林木育种中杂交育种的主要步骤。
答:杂交育种的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2)进行亲本间的杂交;(3)对杂交后代进行选择,淘汰不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4)对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连续多代的自交或回交,以稳定和纯化优良性状;(5)最终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
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1. 林木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优良品种选育与繁殖理论及技术的科学。
或是指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以林木的遗传变异为对象,以提高经济及观赏性状为目标,定向改造,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的实践活动。
2. 林木育种的实质:创造变异,选择变异,利用变异。
3. 林木育种的任务: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
4. 林木育种主要研究内容:(常规)1)育种资源的选择、收集、研究和利用2)引种3)选种a杂交育种b良种繁育c遗传测定5. 为什么当前林业生产重视林木育种工作,它的意义和作用何在?答:首先看林木育种的特殊性:树木生长周期长,大多栽培环境为荒山荒地,仅仅依靠改善外部栽培条件是有限的,而且目前作物育种已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的贡献,林木育种工作选取优良林木品种,林木优良品种的意义在于:1)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A用材林育种:a针叶树种,如:火炬松,辐射松,欧洲云杉b阔叶树种,按树种新品种,如三倍体毛白杨B橡胶树种C杜仲育种a传统名贵中药材b 温带胶原树种2)带动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如新西兰的辐射松,三倍体毛白杨用于造纸业等3)改善生产方式:成熟期一致,集中采收,耐除草剂,抗病虫(减少损失及化学污染)株型一致4)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6. 林木育种的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7. 林木上主要的选种方式:种源选择和幼优树选择。
8. 林木育种的发展动态和展望:a林木良种占据生产核心地位b育种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市场及科技发展需要c重视基因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及利用研究d重视育种应用基础及育种途径、方法研究e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共识f无性繁殖技术日渐成熟,无性系发展前景大。
9. 当前林木育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10. 林木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表现为什么?a地理种源变异b同一种源内林分间的变异c林分内个体间差异d个体内的变异11. 林木基因资源的类别有?如何划分?a按地理来源划分:本地基因资源和外地基因资源b按利用和改良程度分:野生基因资源和人工创育的基因资源。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
基因工程育种
将外源基因导入林木植物,以获得抗逆性 、抗病性、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分子标记
利用DNA标记技术,检测和识别植物的特定遗传变异 。
基因定位
通过分子标记,定位和鉴定植物的优良性状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技术
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插入 、删除或替换DNA序列,以改良林木的遗 传性状。
适应气候变化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需研究如何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林木 品种,以增强森林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防治生物入侵
针对生物入侵问题,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应研究如何通过 育种技术手段,培育具有抗入侵能力的林木品种,维护 森林生态安全。
探索和应用新的育种技术
新基因组编辑技术
01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对林木进行精准编
与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合作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还可以与农业、工业等领域进行合作 ,探索如何将林木育种与农业、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林木育种产业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林木良种基地,提高良种生产能力 和品质。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林木企业
其他基因编辑工具
如TALEN、ZFN等,可用于精确修饰林木的 基因组。
04 林木遗传育种学 科的应用领域
林业生产实践
良种选育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研究如何选 育优良的林木品种,提高林业
生产效益。
造林规划
通过对不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 生长速度、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科学的造林规划,提高森 林覆盖率和生态效益。
跨国合作开展林木遗传资源收集和保护工作
林木育种学教学大纲
林木育种学教学大纲Genetic Improvement of Forest Tree 课程编号:L1014学时数:40〔课程: 30 试验:10 学分数:2.0适用专业:林学执笔者:康向阳开课学期: 编写日期:2023 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林木育种学属于专业课程,为林学专业的必修课。
主要任务: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林木疗种的进展概况,充分生疏林木良种在国民经济进展中的意义,并初步把握林木育种的根本原理与方法,为学习者今后从事与林木育种争论、品种治理、良种繁育和推广等工作打卜.肯定的根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堂授课局部〔30 学时〕第一章绪论〔2 学时〕1林木育种的性质与任务:了解林木育种的性质及其主要争论内容;学握林木育种的特点、任务。
2林木育种与林业生产:充分生疏林木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疏现代林木育种的FI 标。
3林木育种的现状及进展趋势:了解林木育种的进展历史、争论现状以及进展趋势,注重技术对现代林木育种进展的影响及作用等。
其次章林木选育技术根底〔4 学时〕1物种和生物进化:了解牛物进化和白然选样的关系;把握种内多层次变异及其产生缘由。
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索:生疏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因索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
3遗传参数及其估算:把握遗传力、配介力的性质以及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4选择与选择方法:生疏选择类型及其特点,把握选择方法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育种方法与树种生殖方法的关系。
第三章遗传资源与树木引种〔 4 学时〕1遗传资源:了解树木遗传资源的概念与类别,理解遗传资源与育种资源的区分和联系;把握林木遗传资源的对林木遗传改进的意义与作用。
2生物多样性和遗传流失:了解遗传多样性的意义以及林木遗传资源流失的缘由;了解遗传多样性的主要争论方法。
3林木遗传资源治理:理解林木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争论和利用的冃的;把握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的形式及其适用范围等。
林木育种学整理
一.名词解释1.林木育种学:又称林木改良,是应用林木遗传性原理,以生物统计学为工具,与森林生态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混合选择: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型进行的选择,即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或造林,这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根系的选择。
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出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
3.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
4.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种质资源: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林木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一部分,指在选育有利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
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原地保存:指在自然生境内的保存,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保持和恢复有生存力的种群。
异地保存: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培。
也叫迁地保存。
6.种源:通常是指从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
种源试验:把自然分布在各地理区的种源样本(种子或苗木)集中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其生长、形态及生理特性等所进行的对比栽培试验。
7.单交:两个亲本进行一次简单杂交。
复式杂交:用两个以上的品种经过两次以上的杂交。
回交:有两个亲本产生杂种F1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
8.无性繁殖:指采集树木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无性系选育:指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林木育种学课程设计
林木育种学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自然优良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现代生物学知识进行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优化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系统化地介绍林木的遗传学、种子学、育种学和良种繁育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林木育种技术和科研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1.掌握林木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林木种质资源繁殖、分离和优化等技术。
3.能够阐述林木良种培育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实现林木遗传改良的原理和方法。
2.2 课程内容:1.林木遗传学基础2.林木种质资源繁殖与分离技术3.林木育种学概述4.林木品种改良的原理与方法5.林木良种选育实践6.林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文献阅读等教学方法,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林木育种实验操作、质量评价和良种鉴定等实践教学活动。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成绩包含实验操作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5.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林木种子学与育种学》王世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2.《林木育种学》石国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年参考书目:1.《林木种质资源学》蒋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林木育种进展》封镇汉,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年3.《林木生物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宋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6. 实验操作本课程实验操作包含下列内容:1.林木种子制备和鉴定实验2.林木种子萌发实验3.林木芽生长速度测定实验4.林木染色体制备和鉴定实验5.林木杂交实验6.林木良种鉴定实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林木育种学的认识和掌握,更好地应用发展现代林业科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林木育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林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木育种学
一、名词解释1、林木遗传学: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树木的遗传变遗规律的科学。
2、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从事的各项活动是要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
3、林木遗传改良:为了改进林地全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把林木的亲缘关系控制与其它一些营林措施结合起来使用时,称为林木改良。
4、遗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也称基因资源。
5、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6、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是根据育种目标调查、收集及保存的资源。
7、濒危种:是指物种在其分布区的全部或显著范围内有随时灭绝的危险,如天目铁木等。
8、渐危种:是指那些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所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很可能成为濒危的种类,如穗花杉。
9、稀有种:是指那些并不会立即有灭绝危险,中国特有的单型科,单型属或少种属的代表种类,但在它们分布区内只有很少的群体,或是由于存在非常有限的地区内,可能很快地消失或者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只有零星存着的种类,如银杏、钻天柳等。
10、遗传多样性:通常是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表示物种内基因的丰富程度以及基因的变异状况11、物种:是共享相同基因库的有性个体和异体受精个体中最庞大且范围最广的繁殖群体;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任何生物体在分类上都属一定的物种,物种形成也是物种起源,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标志。
12、地理种源变异:林木不同地理起源的繁殖材料在适应性和生长习性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把这种差异现象称为树种的地理种源变异。
13、自然选择:由于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以及对捕食者的作用,可影响某一种群的组成,结果那些对周围发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存活下来,不利变异的则被消灭。
林木育种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一、林木育种学的概念及性质二、林木良种地位与作用三、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四、我国林木育种的成就与展望一林木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林木遗传学原理,以生物统计学为工具,与森林生态学等其它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木选育和繁育原理及技术的学科。
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改良目的对林木遗传特性及营造措施进行研究的学科(二)任务品种的属性:人工选育;经济性状优良;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性状遗传稳定;较好的适应性。
应当特别指出:品种是经济上的概念,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而不是分类单位;评价品种优劣的唯一标准是现实的应用价值,而不是选育技术是否先进;品种具有地域性;品种具有时效性。
良种:根据育种目标通过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称为良种。
(三)林木良种的重要性“种质”是营林生产的内因;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在林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1 农作物良种的巨大贡献的启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从1950—20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近 1.4倍(25.6—60.8亿);世界粮食产量增加近 2.0倍(7—20亿t);世界耕地面积仅增长7.0%(14—15亿hm2);世界农业粮食增产的平均科技贡献率在70%以上,其中: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新品种的作用更大,平均贡献率在40%以上。
建国56年来,作物育种成效显著:培育出41种农作物的5,000多个新品种;农作物品种更换了4-5次;每更换一次,可增产10%-30%。
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占有率已近80%-90%。
2 林业生产经营水平低带来的压力林区地广面积大,地形复杂,不能像农业那样以集约经营的方式,来实现林木的优质高产。
1 / 23 林木良种巨大增产潜力的示范针叶树种:火炬松、辐射松优良无性系、家系△G 50%以上;落叶松优良种源△G 30%-50%;4 国家建设层面的亟需(1)我国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良种占有率比较:1980年2000年美国50%— 70% 90%—100%芬兰90%—100% 100%中国5%— 10% 30%—50%(2)六大林业工程建设—林木良种是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林木良种必不可少——培育优质经济林新品种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二、林木育种学的历史和特点(一)发展历史1 自发阶段:公元18世纪以前引种:2000年前。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林木育种学是研究如何通过选择、配种和培育来改良林木品种的学科。
它是林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林木育种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林木育种学的基本概念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改良林木的遗传特性。
林木育种学主要关注林木的生长速度、木材质量、抗病虫害性、抗逆性等性状,以满足人们对于木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林木育种学的方法1. 选择法:通过对大量林木个体进行观察和测定,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后代繁殖。
这种方法适用于性状明显的林木品种改良。
2. 配种法:通过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适用于性状较为复杂的林木品种改良。
3. 杂交法:通过不同品种或亚种之间的交配,产生杂种,利用杂种的优势进行育种。
这种方法适用于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4. 培育法:通过人工选择和培养,利用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加速林木的育种进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提高林木的育种效率和遗传改良的准确性。
三、林木育种学的应用1. 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通过选择和育种,培育出生长速度较快的林木品种,以满足人们对于木材的需求。
这对于解决木材短缺问题和推动木材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林木的抗逆性:通过选择和育种,培育出抗病虫害、抗干旱、抗盐碱等性状优良的林木品种,以提高林木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提高林木的木材质量:通过选择和育种,培育出木材质量较好的林木品种,以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木材的需求。
这对于提高木材产业的附加值和推动木材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林木育种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林木育种学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林木育种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林木育种学概述林木育种学是指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和繁殖等一系列遗传改良手段,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林木的遗传资源、种子生理学、遗传育种方法等内容。
二、林木遗传资源1. 林木种子的来源:林木的种子一般来源于自然环境中,包括野生林、人工林等,也可以通过人工收集进行保存。
2. 林木的基因资源:林木的基因资源是指具有遗传变异的林木个体,包括野生种、品种、栽培种等。
3. 林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林木资源的采集主要通过野外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同时需要进行种子的保存、人工繁殖等工作来保护这些基因资源。
4. 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林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它是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特征。
三、林木的种子生理学1. 林木种子的特点:林木种子一般呈椭圆形,外表被有硬质种皮,内部含有营养物质和胚。
2. 林木种子的萌发机制:林木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萌发出新的植株,这是种子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3. 种子贮藏技术:为了保护和保存林木资源,需要对林木种子进行贮藏处理,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
四、林木的遗传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林木群体中的个体进行选择,挑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用于后代的育种。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的林木品种或株系之间的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品种。
3.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林木的基因进行改造,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五、林木育种的应用1. 优良木材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木材性质的林木品种,满足人们对木材的各种需求。
2. 林木抗逆性育种: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对各种逆境环境具有较高抗性的林木品种,提高林木的生存能力。
3. 林木观赏品种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林木品种,丰富人们的园林景观。
林木育种学1
五、林木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1.育种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 2.普遍开展种源试验和遗传测定,逐步搞清主要造林绿化 树种的遗传参数。 3.加强良种繁育技术和原理的研究。
种子园高产、稳产,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
无性繁殖技术及成熟效应和位置效应 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
4. 树木性状的遗传鉴定技术和加速世代研究亟待提高。
(3) 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 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3、树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 定后进行再选择。
再选择
子代测定
应用
选择
采种繁殖
4 、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 利用 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
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 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杂交是 19 世纪植物育种工作的活跃领域。德国植物学教授 Klotzch 于1845年最早进行了欧洲赤松和欧洲黑松间的杂交, 到20世纪30年代后,掀起过杂交育种高潮,美国、意大利、德 国、丹麦、日本等对杨树、落叶松、松树、板栗、榆树等作了 大量杂交。但取得成效最大的是杨属树种,其中意大利的成就 尤为显著,著名的欧美杨无性系I-214是在20世纪20年代育成 的。
到 50年代种子园逐步为世界各国认可,并普遍采用。美国,尤 其是美国东南部是世界上林木育种成效显著的地区之一。至 1991年共营建种子园约4 000hm2,每年提供苗木13.3亿株,造 林75万hm2以上。40多年来已由初级种子园、去劣疏伐种子园、 1.5代和第2代种子园,发展到个别企业营建的第4代种子园。
5. 科学地制定育种计划 6. 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林木育种学
Forest tree breeding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林木育种学:又称林木改良,是应用林木遗传性原理,以生物统计学为工具,与森林生态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基因资源:所研究的林木群体包括的全部基因或者他们的载体。
3.林木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一部分,指在选育有利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4.设施保存:利用机械设备保存植物的部分组织或器官,从而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
5.遗传增益:当某些树木性状优于其周围的同种,同年龄的其他树木的性状,表现出经济性状的提高。
选择响应除以被选择群体的平均数。
6.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实是基因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7.种子区划:以种子经营为目的,将一定的地区范围划分成若干地域单位。
包括垂直区划,水平区划。
8.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9.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10.外来树种: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11.双交:是指4个种先配成两个单交杂种,然后再对两个单交杂种进行杂交。
即:(A×B)×(C ×D)12.回交:由两个亲本产生杂种F1,再与其亲本之一进行杂交。
13.复式杂交:指用两个以上的品种经过两次以上的杂交。
14.家系:由同一植株产生的全部种子(子代)由单株树木上生产的自由授粉子代,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
15.半同胞家系:同一个家系的种子,只有一个共同亲本;16.全同胞家系:由同一对父本和母本产生的子代;17.种源:通常是指从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
18.种源试验:同一树种的树木长期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会对特定的生态条件产生一定的遗传反应,把自然分布在各地理区的种源样本(种子或苗木)集中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其生长、形态及生理特性等所进行的对比栽培试验,称为种源试验。
林木育种复习资料
绪论一、基本概念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之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
它与林木育种学的涵义相近。
3.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
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3.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
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二、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引种:种及品种层面的选择,引进外来树种与品种。
2.选种:种内变异的利用,包括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等。
3.育种:新变异的创造与利用,包括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
4.林木繁育: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
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反映现代育种新技术。
三、林木育种的特点(注重理解)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题: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育种学1.林木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优良品种选育与繁殖理论及技术的科学。
或是指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以林木的遗传变异为对象,以提高经济及观赏性状为目标,定向改造,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的实践活动。
2.林木育种的实质:创造变异,选择变异,利用变异。
3.林木育种的任务: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
4.林木育种主要研究内容:(常规)1)育种资源的选择、收集、研究和利用2)引种3)选种a杂交育种b良种繁育c遗传测定5.为什么当前林业生产重视林木育种工作,它的意义和作用何在?答:首先看林木育种的特殊性:树木生长周期长,大多栽培环境为荒山荒地,仅仅依靠改善外部栽培条件是有限的,而且目前作物育种已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的贡献,林木育种工作选取优良林木品种,林木优良品种的意义在于:1)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A用材林育种:a针叶树种,如:火炬松,辐射松,欧洲云杉b阔叶树种,按树种新品种,如三倍体毛白杨B橡胶树种C杜仲育种a传统名贵中药材b温带胶原树种2)带动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如新西兰的辐射松,三倍体毛白杨用于造纸业等3)改善生产方式:成熟期一致,集中采收,耐除草剂,抗病虫(减少损失及化学污染)株型一致4)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6.林木育种的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7.林木上主要的选种方式:种源选择和幼优树选择。
8.林木育种的发展动态和展望:a林木良种占据生产核心地位b育种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市场及科技发展需要c重视基因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及利用研究d重视育种应用基础及育种途径、方法研究e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共识f无性繁殖技术日渐成熟,无性系发展前景大。
9.当前林木育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10.林木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表现为什么?a地理种源变异b同一种源内林分间的变异c林分内个体间差异d个体内的变异11.林木基因资源的类别有?如何划分?a按地理来源划分:本地基因资源和外地基因资源b按利用和改良程度分:野生基因资源和人工创育的基因资源。
12.引起基因资源流失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火山爆发、洪水、森林灾害2)生物因素: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间相互的影响,动物、昆虫危害,寄生性真菌、细菌致病3)人为因素:a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b品种改良或引种c商业的特殊需求。
13.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一)1)原境保存:不改变保护对象生境的生存方式,主要有保护天然群体2)异境保存:改变保护对象生境的生存方式3)离体保存:用低温密封,超低温保存植物的种子、花粉、枝条、根、地下茎、组织和细胞(二)也可分为1)自然保存(原境保存)2)人工保存A人工种植保存(原境和异境保存)B室内离体保存a种子的贮藏b花粉贮藏c 组织培养法。
14.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包括哪些方面:1)研究:包括植物分类学性状:生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形态学特性,观察特性,观赏特性,经济性状(丰产、稳产、早实、品质、生育期),物候期,抗性,适应性。
2)利用: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材料,可直接从中选出优良个体培育成新品种。
15.为什么说正确选择树种是遗传改良工作的第一步,引种和其它选育措施如何结合?16.林木引种:把树种放在它的自然分布以外的地区栽培的过程。
17.林木引种的意义:a丰富某些地区(引入地区)的种质资源b较快地满足引种地区林业生产的需要c最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育种方法d扩大被引种树种的栽植范围e引入更好品种,是推进良种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改变引入地的产业与经济结构,提高引入地的经济结构,提高引入地的经济和科技水平。
18.引种成功的标志:a适应当地的自然或栽培环境条件b不降低原有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c能够用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繁殖d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e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f形成了有性或无性品种。
19.引种的一般程序:1)选择引种材料2)材料的收集和登记编号3)种苗检疫4)引种栽培实验。
a适应性试验b品种对比和区域化试验c确定利用的外来树种的推广地区以及栽培推广试验示范。
20.栽培技术南树北移北树南移播种期延迟提早栽植密度增大减少肥水管理少多光照处理短日照长日照防害遮荫防寒越冬遮荫过夏播种、育苗、种子处理低温处理干燥21.引种的三个阶段:1)选择引种材料经济性状符合既定引种目标,引入材料具备适应引入地生态条件的可能性:a确定分析影响引种植物适应性的主导生态因子b调查引入材料的分布范围,引入适宜种源c参考适应性相近似的植物的分布和表现d查阅引入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分布e借鉴前人引种实践的经验教训f重视抗性类型的引进。
2)材料的收集和登记编号。
实地调查收集,邮寄收集,名称、来源、材料、种类、数量、工作单位和人员、日期。
22.引种过程中应注意:a坚持“积极慎重“的原则b注意引种植物的生物习性及特点c注意栽培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引种措施)d注意引种不当而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23.杂交育种:利用人工杂交的育种过程,通过杂交取得杂种,并对杂种进行鉴定和选择,从而获得优良品种的过程。
24.优势育种:通过选择配合力良好,产生非加性效应大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杂合程度很高,表现出很强的优势的F1杂种,并将F1杂种直接用于生产。
25.杂交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较其它双亲优势的现象。
26.远缘杂交:植物种间、属间甚至科间有性杂交的统称。
27.近缘杂交:种内小种间、类型间、品种间个体的交配。
28.杂交育种的意义:1)是创造新物种、新品种的重要手段2)可使植物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进化a可获得组合双亲优良性状个体的杂交(组合育种)b可获得杂种优势的杂交(优势育种)3)可加速植物的进化过程。
29.杂交亲本的选择原则:a根据亲和力选配,亲和力指交配后能产生有生命力种子的能力b根据育种目的选择组合c双亲间优缺点能互补d生态特性相异并互补e根据亲本性状遗传力的大小选配f选优点多的种作母本。
30.林木杂交育种的花粉技术和杂交技术?3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A正确选择亲本B改变授粉条件或方式a混合花粉授粉b蒙导授粉c重复授粉d提前或延迟授粉C交换亲本尝试正反交D激素处理E改变亲本染色体倍数性——化学药剂处理F幼胚离体培养G柱头切割或截短花柱H子房内授粉或试管授粉I父本柱头液处理G预先无性接近法K 中介亲本法L杂种回交法M细胞融合。
32.关于杂种优势的应用?33.产生杂种优势的原因?34.林木多倍体的特征:a巨大性b可孕性低c适应性强d有机合成速率增加e克服远缘杂交的不结实性。
35.林木多倍体的意义:a纸浆材等短周期森林工业用材新产品选育b利用组织代谢产物的经济林木新品种选育c无核浆果类经济林木新品种选育d抗逆性生态防护型林木新品种选育。
36.树木染色体的加倍技术?37.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1)目的基因的分离A目的基因分离与获得方法a直接分离目的基因b酶促合成目的基因c化学合成目的基因B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a限制性内切酶b。
DNA连接酶c.DNA聚合酶2)构建基因工程载体。
理想的质粒体应具备的条件a在宿主细胞中能独立复制b.DNA分子中有一般不影响其复制的非必需区域,外源基因插入其中可以像载体正常组分一样进行复制和扩增c基因组中有1~2个筛造标记,为寄主细胞提供易于检测的特性d分子量小,可多次复制,易于操作3)目的基因转化a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法b.PEG转化法c电穿孔法d基因枪法e花粉管通道导入法4)转化细胞筛选与转基因植株鉴定a通过检测标记基因或报告基因b通过目的基因表达检测。
38.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问题:a转基因林木大量种植加速树种遗传多样性丧失b持续强选择压导致有害生物的协同进化c转基因植株环境释放影响物种多样性。
39.生态安全性问题体现在那几方面40.基因工程的应用:a抗虫基因工程b抗病基因工程c除草剂抗性基因工程d抗盐基因工程e木素合成相关基因工程f生殖发育调控基因工程41.了解目前林木基因工程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42.无性繁殖:是指采集树木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也称营养繁殖。
43.采穗圃:是提供林木良种优质无性繁殖材料的圃地。
44.无性繁殖的优势:a综合利用加性与非加性遗传效应,遗传增益高b性状整齐一致,利于集约栽培,实现丰产c选择当代,利用当代,显著缩短遗传改良周期d适合所有育种技术创育的变异体的良种繁育e同生物技术相结合,在林木遗传改良中潜力巨大f在基因保存、遗传和生理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价值。
45.关于无性繁殖的方式:1)扦插繁殖2)嫁接A按材料来源:枝接、芽接、针叶束嫁接B按取材时间:冬枝接、嫩枝接3)组培快繁4)人工种子46.提高扦插生根的技术和决定嫁接成败的因素:a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b砧木与接穗的活力c嫁接方法的选择d嫁接季节e嫁接时的环境条件f嫁接技术g嫁接后的管理。
47.无性繁殖的品种退化:指原有的优良种性削弱的现象。
表现出树势衰退、提前开花结实、苗期斜向生长或无顶端优势、形态畸变、抗逆性变差等。
48.引起退化的原因:a成熟效应:是指无性繁殖材料发育阶段对无性繁殖效果的滞后影响b位置效应:是指无性繁殖材料采集部位对无性繁殖效果的影响c病毒侵染49.及其克服的措施有哪些50.树木品种复壮的方法:a根茎萌芽法b反复修剪法c幼砧嫁接法d连续扦插法e组织培养法51.林木无性系选育:就是将选的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形成无性系,在对这些无性系进行比较和鉴定,从中评选出优良无性系,最后推广用于生产的过程。
52.以及无性系造林方式的确定53.遗传测定:通过对选育材料当代(无性系)以及通过各种交配设计获得的子代植株田间对比试验分析所进行遗传评价过程。
是遗传改良的核心工作。
54.林木育种中常用的试验设计:a完全随机区组设计b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c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设计d巢(套)式设计e性状水平分析法。
55.子代测定:主要是用于评价一母本或父本形状遗传的程度,以及一个亲本与其他系本交配所产生子代的遗传品种的优异程度。
56.配合力:亲本某一性状在不同交配后代中表现的相对差异,是反映杂交组合中各性状配合能力的指标,是选择样本的依据。
57.一般配合力(GCA):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一亲本与很多亲本杂交后的子代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离差。
58.特殊配合力:某两个亲本杂交后的子代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以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离差。
59.交配设计:根据遗传测定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条件,对亲本交配组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