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改善民生”的认识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浅谈民生---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民生形势和民生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些阶段性特征在过去没有得到强调。
这些新的阶段性特点,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不比人民群众的生活更重要。
在2022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贾庆林主席对民生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民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的重要观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观一些国家社会不稳,正与民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2021年的今天困扰人们的民生问题有很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差距,消费,住房,中国股市,教育,就业,看病,社会保障,交通??一、物价上涨的速度能放缓吗?如何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2021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2021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2021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
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贬值了。
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
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如次问。
”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
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原文如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
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憾之一。
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
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
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领
域的复杂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国家不断提高经
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这可以通过制定
相关政策来实现,比如减税降费、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等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
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
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平。
这包括关注贫困人口、残疾人、儿童、老年
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加强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
会公平和正义。
再者,从政治角度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
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民生事务,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促进民生改善的格局。
总的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
民生保障和改善的目标。
希望未来能够在这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民生改善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民生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种途径被探索出来,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逐渐被提出并广泛应用,成为推动民生改善的重要理念。
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国家的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的需求并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改善,首先需要关注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例如,教育是人民民生改善的重要方面之一。
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此外,医疗卫生也是民生改善的重要领域。
国家在建设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的公平化和便民化,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除了满足基本需求外,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改善还需要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
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愈发迫切。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人民的精神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此外,国家还注重发展体育事业,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让人民能够参与到运动中去,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改善中,人民的参与和自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倡导公民的自治精神,鼓励人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国家注重征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事务中,国家鼓励居民自发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
人民的参与和自治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民生改善事业的顺利进行。
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改善是一个长期而综合的工作,需要国家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落实政策到实处。
干部群众需要紧紧围绕人民需求,积极参与推动民生改善。
只有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能够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民生改善,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民生改善是当前时代的重要任务。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问题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问题摘要: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理解,通过对当前民生建设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改善民生与加强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改善民生的几个重要意义等若干方面的论述,阐述我对十八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理解。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民生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就是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和政府那里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当代社会中,民生状况以及其基本结构和指标的改善与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地反映着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状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一个国家其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与建设的合理化与优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强烈关涉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石问题。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等等。
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
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在当今社会,和谐社会成为了政府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
与此同时,改善保障民生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高度稳定、秩序良好、利益平衡、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改善保障民生。
保障民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只有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改善保障民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步骤。
其次,改善保障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教育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次,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是改善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和待遇水平。
只有当人们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才能够安心工作和生活,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外,要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化,缩小贫富差距。
当前,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同时限制高收入人群的过度腐败。
只有当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时,人们才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机会,从而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外,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保障民生,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浅谈关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的社会建设的认识
浅谈关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的社会建设的认识“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
”所谓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
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生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将国人共同贫穷的时代变成了历史,大多数城乡居民迈进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中国民生进行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
现在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跟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时代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收入分配是针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不仅能够推进效率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然而,现阶段社会中关于民生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通过平日的切身体会、周围的观察及新闻媒体等途径,我了解到关于民生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难题”。
“看病难”是目前我国就医现状的概括。
一方面,农民看病难,不仅是因为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少、医疗制度不完善,而且昂贵的医药费也是一般农民支付不起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市里,即便能够支付医疗费用,也普遍存在着挂号、排队时间长,问诊、就医时间短,检查程序复杂等问题。
总之,看病就医已成为困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心得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心得:
1. 教育是民生之基:优质的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的就业关系到个人的生计和尊严。
政府应当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人们实现就业。
3. 医疗是民生之需:医疗保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政府要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确保人民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4.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人民提供经济安全保障。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覆盖更广泛的人群,确保人们在面临意外风险时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5.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应当通过税收政策和收入再分配手段,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6. 环境是民生之福:良好的环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让人民享受美好的生活环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的共同期望。
只有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环境等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摘要:当前,我国民生事业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切实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实现解决民生问题的观念变革。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改善民生为重点的重要性,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关键词:社会建设改善民生重要性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点部分,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新世纪中国民生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
一、解决民生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新时期面临着社会发展转型的瓶颈期,民生问题凸显。
正如2011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阐述的那样:“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以妥善解决,将成为经济继续发展的阻碍,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全局。
建设社会主义民生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克服以往忽视社会建设的教训,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民生问题解决作为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现代民主政治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稳定性都与民生事业的解决程度具有最紧密的关系。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合法性、稳定性,关系到民主政治的进步、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关系到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等。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如次问。
”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
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原文如下:xx:“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
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
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憾之一。
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2)
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2)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也是越来越迫切,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人民的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解决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关键。
,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同时,人民群众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加快社会建设步伐。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无论从革命时期看,还是从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决定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和谐,而不是在某些局部领域和环节上实现和谐。
具体说来,应当努力追求和不断实现这样几个方面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不和谐现象:一、收入分配差距方面:首先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来继续扩大,再其次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有所拉开,最后一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收入远远高于公有制经济收入。
二、教育不公平方面:一个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原因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之二是国家财政性投入不足,原因之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原因之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原因之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三、卫生医疗保障方面: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等问题突出。
四、社会保障方面:劳动力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缺口大,就业困难;养老保障发展滞后,参保率低,覆盖面小。
五、环境保护方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发展呈“三高”即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
这些现象都经常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收入差距的明显就不举例了。
比如教育不公平:城市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而乡村教育比较落后,重点大学中城市学生的比例普遍高于农村学生,越好的学校所占的比例差距越大;高考的地域差异:有些省份一本上线率是有些省份的五倍。
例如北京一本上线率为25%左右,而江西为10%左右,四川仅为5%左右。
医疗保障:医疗水平城市与农村差距明显,农村医疗机构水平较低,看不了大病,有了大病只能跑去大城市。
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
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社会的和谐与民生保障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就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平衡、相融合,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状态。
实现和谐社会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协调统一的平衡。
二、和谐社会和民生保障的关系和谐社会与民生保障密不可分,民生保障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
民生保障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只有通过改善保障民生,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获得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改善保障民生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稳定。
改善保障民生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提高社会的公正度,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
2. 推动经济发展。
改善保障民生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
3. 增强社会凝聚力。
改善保障民生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而奋斗。
四、如何改善保障民生1. 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提高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4. 解决就业问题。
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5. 加大住房保障工作。
加大对住房保障的投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解决住房问题。
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改善保障民生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政府要加强民生保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到民生保障工作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古今中外的治国经验表明:谋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来,如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第一、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夙愿。
第二、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
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而改善民生正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会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五,解决民生问题是树立良好干部作风的要求。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民生改善影响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民生改善影响正方辩手:首先,我认为民生改善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民生改善意味着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民生至上的理念。
因此,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民生改善,因为只有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其次,民生改善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剧,最终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动乱。
因此,政府应该将民生改善放在优先位置,通过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最后,民生改善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包括人民的幸福感、社会的和谐度等方面。
只有通过民生改善,国家才能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尊重。
以挪威为例,挪威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挪威政府对民生改善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民生改善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才能真正强大,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将民生改善放在首要位置,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反方辩手:尽管民生改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国家,政府需要在民生改善以外,还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等方面。
毕竟,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民生改善也只是空谈。
同时,民生改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
而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
如果一味地将资源投入到民生改善上,可能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导致国家整体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民生改善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平衡。
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民生改善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正如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所说,“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政府需要在各个方面寻求平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民生改善。
浅谈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精品文档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系年级2013级1班学号************姓名杨敏教师朱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制二零一五年五月结合两会热点谈谈对如何改善民生问题的看法摘要:通过对2015年两会热点的解读后“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工作。
改善民生,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好地用到改善民生问题上。
关键词:十二五改善民生两会热点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民生问题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之一,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同时,大量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仍然存在。
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基本社会保障水平需要尽快提高,从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和政策上看,我得出以下总结。
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1、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
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让孩子们能够上得起学、尤其要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要努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改善民生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关注重点。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改善民生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对社会发展稳定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第一,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社会公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当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弱势群体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境地。
因此,改善民生是矫正社会不公平的必要手段,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改善民生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不仅仅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品质,更紧密地关联着经济发展的稳定和繁荣。
通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消费需求,促进民间投资,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改善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和谐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根本基础。
如今,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等,使得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
通过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助力度,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降低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的可能性,进而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四,改善民生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通过改善民生,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团体应该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确保改善民生的效果最大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改善民生的行动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总之,当前社会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还是人力资源素质等方面来看,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幸福和繁荣的社会。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改善?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正方辩手观点: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民生改善。
首先,民生改善是政府的责任之一,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民生至上的重要性。
其次,民生改善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经济才能更加繁荣。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了民生改善,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也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民生改善也是政府的合法性和民意基础所在。
政府如果忽视民生问题,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这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反方辩手观点: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民生改善。
首先,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而不是过分追求眼前的民生改善。
正如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说过,“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的利益,而不是顾及人民的舒适。
”政府应该更多地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
其次,民生改善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过分追求民生改善,可能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例如,美国在过去几十年对民生改善投入巨大,但国家财政却陷入了巨大的赤字,这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最后,政府应该更多地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教育水平,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民生改善。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民生改善,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政府的责任、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还是政府的合法性和民意基础来看,应该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改善民生”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课作
业中国民生思想源远流长,萌于西周,成于春秋,盛于明清。
“民生”语出《左传·宣公十三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意为人民只有勤于劳作,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才有保障,其要义是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
《尚书·五子之歌》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视“裕民”为仁政:“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荀子提出“下富则上富”的哲学命题:“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国语·楚语上》警示:“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不难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
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先贤无不把重视民生视为经世治国的最高境界。
自有人类,衣食住行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物质生产不丰富,民生问题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大家如何团结起来保证生命安全、共同劳动以获取食物和保证食物共享。
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掠夺,使得百姓的生活举步维艰。
统治阶级围绕土地,对赋税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变化。
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中的盛世,比如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太平景象都是统治者重视民生,轻徭薄赋的时期;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都是因
为民生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人民积贫积弱,最终揭竿而起。
通过翻检历史典籍,我们发现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少受到过统治者真正的重视,无论是封建盛世和还是农民起义都无法改变封建制度的本质,也就无法彻底解决封建时代的民生问题。
相反,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历史的一种常态。
生活在秦始皇统治下的“黔首”与生活在两千多年后大清朝统治下的黎民百姓,除了在服饰、装束、用度上有一些差异之外,其生活的实质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在新时期是社会,党中央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结合实际情况,首先谈谈“衣”的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相比十几年前,现在的衣服有各种款式各种布料,我们的衣着更加光鲜,我们可以选择的商品更加丰富。
人民的思想解放,审美情趣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谈到“衣”就有必要谈谈“医”,目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一个热议问题就是医疗问题!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条件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回想十年前的家乡,只有一个三层小楼的卫生所,现在的家乡建起了多所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拥有各式先进仪器设备,医生的职业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研究生医生取代了当年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这个中国特色的名词也彻底走进了历史!医疗条件的发展的的确确给人民带来了福音!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尤其是农民的医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医生拿回扣,日趋激化的医患矛盾,药价漫天涨,医疗事故频发,医疗器械造价,包括最近的毒胶囊事件!中国监管部门声称每天吃毒胶囊少于6粒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简直是荒唐!出了问题不解决却用这样的借口搪塞老百姓!为什么没有在事件发生前发现?监察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关部门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值得深思。
说到毒胶囊就得说到毒奶粉,毒酸奶,地沟油等等。
下面就是我要谈的食品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不再用饭票了,粮食基本够吃了,五花八门的美事也充盈着我们的生活!但是面对很多美事或者极普通的食品,你还敢吃吗?想吃果冻吗?想吃酸奶吗?舔皮鞋去吧!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大头娃娃” “毒大米” “毒奶粉” “雪碧汞毒门”等事件的频发,让人民陷入了极度的不安。
为此,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正式颁布实施。
可见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
厂家商家诚为了利益,使用劣质原料及非法添加等;部分消费者追求便宜,缺乏保护意识;监管部门查处力度不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足。
下面咱说说住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了,改革开放了,中国人实现了这个梦想!十年前我的家乡全是平房,冬冷夏热啊!现在不一样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冬暖夏凉了!但是,问题来了!房子盖起来了,人民却买不起了。
温总说到对啊:房价始终没有回到合理的位置!政府在调控,起作用了吗?起了!作用大吗?不大!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房贷分两种,一种个人贷款,一种房地产商贷款,中央政府如果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银行不给房地产商巨额贷款,房地产链条绷不住,房价必然下降,就像08年。
但是经济刚刚紧缩中央就放宽政策,为什么?涉及到社会综合稳定问题和综合发展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所以发展的问题得在发展中解决,中国必须保证每年的高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增长分为三部分:内需,出口,投资。
房地产占三项!所以房价短期不会大幅回落!我们称之为“真实的谎言”!
最后说说“行”问题,很多年前,我家乡的大街上,自行车都少见,逐渐有了第一辆汽车,后来,堵车了!中央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尤其在出行方面。
就算家里没私家车的,现在的长途汽车,火车,高铁,飞机也都基本普及了!其实物价飞涨的今天,最有良心的还是铁道部,将近
20年火车票没涨价。
跟汽车息息相关的就是油价问题了,现在很多
家庭买得起车加不起油啊!委内瑞拉的汽油价“比矿泉水便宜”,迪拜的汽油也几乎相当于“白送”,即便人均收入遥遥领先于我国的美
国,平均油价也只有6.40元/升,相比我国此次调价后的普遍破“8”也足以令人钦羡。
中国每年进口原油话费600亿美元左右,日本震后赞助日本的2万吨成品油哪来的?海上漂来的?就是纳税人的钱来的,那是老百姓出的钱!中石化中石油年年喊着亏损,吃着几十万一桌的饭,上千万的吊灯,里面的猫腻不言而喻!
关系到民生的还有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就我国来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0年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但是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包括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安全生产的问题,除了食品安全以为的矿难频发,矿工利益得不得切实保障。
第四个问题是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
比如说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被就业的问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第六个问题是能源、资源问题。
就目前我们国家而言能源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效率低,节约意识不强。
就最近的电荒、煤荒、油荒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资源能源的发展出现了瓶颈状况。
还有就是腐败问题!
中华民族复兴事业伟大而艰巨,祖国的前程光明而美好。
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必将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们的事业必将生机勃勃!我们的国家必将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