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观应用“四规律”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现、社会史观是新课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标高考汲取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的体现. 文明史观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反人类自身的文明化历史为基本线索,全球史观主要强调的是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近代化史观以突出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溃进为纵向发展主线,社会史观强调关注人类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以文明史观看待人类历史进程

1. 基本内涵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着眼点

(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2)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线索规律

(1)政治文明演变规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物质文明演变规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经济全球化。

(3)精神文明演变规律:从落后迷信到科学。

4、启示借鉴

(1)政治文明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代议制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

(2)物质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工业革命。

(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科学技术等。应突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西方人文德神;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科技,中国近现代科技、文艺、教育等。

【例证1】(2011·浙江高考)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抖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

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文明史观中的政治文明,侧重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内容和比较以及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内容与发展趋势。第(1)问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从“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以判断出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可以判断出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差别可以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二小问的主张较易得出,评价注意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对“新的变化”的分析要依据“近百年来”的时间信息,另外通过政权的变化也可得出;对加着重号的文句的分析关键是把握近代中国各个政权代表的阶级利益;对“历史趋势”的回答要注意题干的限制,从“政治变革”的角度作答。

[答案] (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抬。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人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应用1】(2012北京模拟)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新文明. 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D )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现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说明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切入点考查看待历史问题的视角。新航路开辟宜考查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及全球(整体)史观,视角不同,结论不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考查,故④对;材料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体现的是文明的交融,立足于文明史观,“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除了体现文明史观外,还体现了现代化史观(由传统向现代演进)故②正确;材料内容中肯,符合历史事实,没有夸大,只是视角不同,故排除①③。

答案:D

二以近代化史观审视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