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情况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2)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
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 “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美国文学名词解释
1. Transcendentalism—it is a philosophic and literary movement that flourish in New England, as a reaction against rationalism and Calvinism. It stressed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god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church, and advocated independence of the mind. 超验主义,它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英格兰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反对理性主义和加尔文主义的反应。
它强调直观地了解上帝没有教会的帮助下,主张心灵的独立性。
2. Romanticism had appeared in England in the last year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spread to conti nental Europe and then came to America earl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t came into being as a re action against the prevailing neoclassical spirit and rationalism during the Age of Reason. 浪漫主义曾经出现在英国,在过去几年的十八世纪。
它蔓延到欧洲大陆,然后来到美国在十九世纪初。
它应运而生作为理性的时代中针对当时新古典主义精神和理性的反应。
3. Puritanism—it is the religious belief of the Puritans, who had intended to purify and simplify the religious ritual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清教主义,它是清教徒,谁曾打算净化和简化英国教会的宗教礼仪的宗教信仰。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中国文学理论界一直争辩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实主义在过去一直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基本是奠定了整个文学精神的根本。但是,由于社会的巨大动荡,尤其是文革时期,人们对现实主义显得十分避讳。受到政治的干扰,文学成为斗争的工具。过去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就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但是,到了80年代开始,随着文革的结束,社会涌现了巨大的思潮。文学从反思中得到了的发展,很多引人瞩目的文学争论也开始热闹起来。这个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深入。从社会中,从生活中,去寻找其根源。
其次,就是中国的美学、哲学和西方的差异。哲学是所有思想的基础。中国缺少西方灵肉二元的哲学基础,更没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现代哲学、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等基础;我们从最初的孔子所追求的美,社会理想,到后来的程朱理学,再到王守仁的心学,到后来的近代思想,三民主义等等,都蕴含着我们民族本身的审美追求。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有着巨大的不同,中国人重视日常伦理的和谐,重视心性的平静,偏于现世成功的价值取向,追求中庸之道,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不过分不偏激。中国人崇想像,尚美善,近感受,不太愿意多作哲理的思考。所有这些,大致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能产生西方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文学。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理解这个“后现代主义”?我们已经可以肯定,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础,是必须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的,是必须坚持的。同时现代主义也无法成为主流,但是可以提供借鉴。那么后现代主义呢?我们又要如何界定其在文学中的作用,给出其历史定位?
首先是我们要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后现代主义,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是相当棘手的。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学者也是众说纷纭,并且认为这种众说纷纭是合理的。因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是多元的,是反中心的,如果有一种统一的认识,那本身就与后现代主义相悖,因此是不能对它作任何的归纳。因此我们可以综合西方学者众多的言论,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决不是像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那样的有明确涵义的文学理论体系,它实际上仅属于一种散漫的文化现象、文学现象、学术思想现象,人们大致能够感觉得到它的存在,但不能明确地指明它是什么。因此探讨后现代主义显得十分的复杂和困难。我们只能从一些基本的特征给出判断。后现代主义既然在中国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我们若要谈论它,最核心的东西,就得要说明它是什么,怎么样,已经怎么办。
世界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阿喀琉斯的脚踵:比喻微小但致命的缺陷。
“阿喀琉斯的脚踵”体现了希腊人对自己民族精神的辩证认识和深沉思考。
古希腊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但对由此引发的自由放任、漫无矩度的个人本位思想也忧心忡忡。
2.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人物有赫尔德尔、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3.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艺术法则,即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一个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
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严谨,但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束缚,18世纪以后逐渐被冲破。
4.巴洛克文学:流行于十七世纪欧洲的贵族文学,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西班牙。
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风格华丽纤巧,表达了一种怀疑主义、悲观主义情绪。
主要作家有贡戈拉和卡尔德隆。
5.拜伦式英雄:1813-1816年间,拜伦创作了东方故事诗系列,中心人物都是叛逆者,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为捍卫个人权利、追求个人自由、解放而与社会对抗,同时孤僻高傲、刚愎自用。
由于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6.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侧重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就取代了浪漫主义,在欧洲文坛占据主导地位。
7.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8.文艺复兴:十四至十七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促使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和文化运动的崛起——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20世纪艺术、文化和思想领域中的重要潮流,它突破了传统的束缚,追求独创性、超越性和反传统性,对人类社会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自由”和“个性”。
由于传统的束缚,包括宗教、道德、规则等,对于个体的限制过多,使得人们对于个人自由和独立性的需求愈发强烈。
现代主义主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是沿袭先辈们的传统观念和规定。
在文学领域,现代主义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采用了各种创新的手法和形式。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以意识流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将人物内心的思想直接呈现给读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
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至灵之路》则以主观意识和时间的错综复杂为特点,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多样性和混乱性。
在绘画和雕塑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家们摒弃了传统的写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注重表达内心感受和情感。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艺术作品将事物的多个角度同步展示在画布上,反映了他对于空间和物体的解构和重新构造。
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将梦幻与现实结合,打破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现实的认知。
在建筑领域,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他们拒绝了传统的装饰性建筑,注重功能性和简约性。
密斯的“凡·德罗玻璃屋”以开放性和透明性为特点,将室内和室外空间相互融合,创造了一种与自然环境交流的新方式。
而赖特的独特设计理念将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有机结合,摒弃了传统的封闭式房屋,以自由流动的空间和光线为特点。
现代主义的影响还延伸到音乐、电影和舞蹈等领域。
音乐家克劳德·德彪西和阿诺德·勋伯格等人通过创新的音乐元素和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和声和旋律规则,创造了全新的音乐语言。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它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
4)从强调主观精神到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和仇敌。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相结合。
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16.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认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初时间连续性。活跃于1907-1914年,被人们看作是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代表画家及作品:毕加索《亚维农少女》标志着立体主义风格的诞生。
17.表现主义:其美术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对印象主义忠实
第3 / 6页
的描绘现实的悖逆,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19世纪末德国一些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理论对表现主义运动起了推动作用,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反对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德国表现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可归纳为两个团体:一个是在1905年德累斯顿组织的桥设,一个是在1911年慕尼黑成立的青骑士社。代表画家及作品:蒙克《呐喊》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世纪西方文学中占主导性的文学现象,它们此消彼长、异彩纷呈,既相互不能替代,又各具强健的生命力。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世纪西方文学发生、发展中的表现大体有几种比较典型的状态。
其一,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此起彼伏,相互交错。
这是英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美国评论家戴维洛奇将其称之为摆锤状运动。
其二,现代主义逐渐发展壮大,呈现出令人目不暇接的灿烂景观,现实主义却保持极其平缓的延续状态。
这是法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其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始终多元并存,相互交融、碰撞,共同编织出了异彩纷呈的景象。
或者说“极端多元化在世纪的美国文学中显而易见,没有一种单一的文学倾向可以独领时代的风骚”。
这是美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们姑且以上述三种典型状态作为考察分析的出发点,从中不难看出,在世纪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确比现实主义显示了更为内涵丰厚、风格庞杂的艺术成就,但是现实主义之流也从来没有中断和消逝,它只是拉长了,变细了,某些时候还会突然迸射出耀眼的光辉。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世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界定、生命律动及远景展望的研究,获得文学艺术发生发展的审美启迪。
世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关于学现象应该有两个方面的理论界定。
世纪中其一,现实主义既可以指一种审美倾向,比如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经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的洗礼,在后期达到高峰的西方古典文学倾向,也可以指具体的文学艺术思潮、流派,比如世纪中后期的所谓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从哲学意识角度看,现实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的宇宙观、认识论、实践意识及其价值选择为其深层次的思想基础。
具体而言,西方世纪以前一直以理社会在性主义宇宙观、社会历史观作为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被规定了坚信宇宙规律、世界秩序、历史目的的文化语境,并同时由于其文化语境而具备了亘古久远的文学艺术生命力。
西方社会在世纪以前还一直以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作为其文化实践工具和目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也被置放于这种理性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上下文中,担当着相应的历史角色派定并履行其文化使命,从而获得发生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文概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1.文学的“再现”:文学的“再现”包含了双重意蕴:其一,是来自于”摹仿“意义上的狭义“再现”;其二,用以言说文学与世界的基本关系,这种广义的“再现”既涵摄了一般意义上的“再现”,也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表现”,它所表述的是艺术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问题,文学再现的问题说到底是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问题。
2.镜子说的核心:通常说的“镜子说”的核心在于:文艺就有如映射现实(自然)的一面镜子,作者要拿着这面镜子去照射世界,如实地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摄入到“镜子”中来。
当然这种映射或摄入,在忠实于对象的同时,并不排斥作某种集中和概括。
它的实质是一种“真理符合论”,一种追求摹本与原本相结合的真理的观念,原本与摹本愈加符合,那么文学就愈加真实,总之,它强调并坚信文学能够如实地反映世界,达到真理。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在19世纪后兴起的,本是指一种提供记录的印象或忠实“反映”真实生活方式的写作模式,往往与真理主义相对,后来形成了一种广义的文学理论思潮。
背靠“模仿说”的历史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学对社会现实的依赖,进而,要求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忠实的再现,当然,这种再现并不是直接或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选材、描写和典型化等不同方式来进行的。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在真实境遇中将普通人的现实问题呈现出来,近距离地观察文学的社会性背景和生活的复杂性情节。
4.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方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灵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并不是什么神的恩赐,而是创造性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或思维形式。
灵感的出现与潜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有密切关系,但也与自身的显意识活动的长期积累紧密相关。
5.文学作品的层次:文学作品可以被看作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第一层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它是作品外在形式结构,是由语言、文字所构成的层次;第二层是文学作品的形象,它是作品的内在的结构,是作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第三层是文学作品的意蕴。
外国文学最重要的名词解释[1]
外国文学(2)最重要的名词解释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
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3、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
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
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
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3、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
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4、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
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
(“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
“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巴罗克文学──又称“矫饰文学”,流行于17•世纪欧洲的表现贵族阶级思想情趣的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如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冈果拉诗派”等。
巴罗克文学追求虚无混乱的思想感情、艰涩的词藻和神秘隐晦的诗风。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
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按性质分为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教会文学是公园5世纪至10世纪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主要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为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斯拉夫文,基本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大多取材于《圣经》,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和信徒苦修等,用来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物语文学:是日本特有的文学体裁,它大约出现于9世纪末或10世纪初的日本平安朝。
“物语”在日语中有将发生的事向人们仔细讲述的意思。
物语文学最早是故事传说、传奇之类的文学作品的概括性总称,后演变为小说。
小说这种体裁在日本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古代叫“物语”,近代叫“草子”、“草纸”、“双纸”,明治以后统称“小说”。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主要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赞美市民;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风格活泼。
城市文学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
当时的欧洲,法国城市最发达,因此城市文学成就最高。
十四行诗:十四行诗起初是指中世纪流传于民间的用歌唱和乐器伴奏的短小诗歌,后来发展为欧洲的一种抒情诗——Sonnet,音译为“商籁体”。
十四行诗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总共十四行。
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在艺术上和表现上日臻完美,对欧洲诗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启蒙文学:18世纪的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新旧力量撞击强烈。
在文化领域,全欧范围产生了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表现在文学领域是针对“古典主义”的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以反封建教会为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在体裁上打破了自古以来的诗体文学独尊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名词解释
●“新人形象”指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平民知识分子,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
19世纪50年代俄国解放运动进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贵族阶级已逐渐丧失其进步意义,平民知识分子登上了政治舞台,新人形象应运而生。
新人大都出身平民,接受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投身反抗沙皇专制的实际斗争,他们从事劳动,接近人民,意志坚强,品德高尚,追求自由、独立和真挚的爱情,有为社会解放努力奋斗的精神。
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叶琳娜,是俄国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两个新人形象。
●奥勃洛莫夫性格Обломовщина起源于Гончаров的长篇小说《Обломов》的主人公Обломов,一个三十二、三岁的地主。
他懒惰成性,精神空虚,极端无能,不能处理日常事务,整天胡思乱想,想用幻想代替现实生活,萎靡不振,蜷缩在安静的安乐窝里,就连爱情都不能使其振作,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腐朽的形象。
Обломовщина成了一个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轻视劳动、惧怕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Обломовщина根源于农奴制,它的形成发展是与俄罗斯农奴制联系在一起的。
Обломов出生于一个与世隔绝、死气沉沉的地主庄园,造就了闭塞愚昧、惧怕新生事物、冷淡懒惰的奥勃洛莫夫性格,说明了腐朽的农奴制生活不仅摧毁了农奴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毁了地主自己的生活,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罪恶。
●托尔斯泰主义Толстовство是托尔斯泰思想探索的产物,它的产生与俄国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对俄国现实世界批判,反对俄国的政治制度,彻底否定国家教会,私有财产,认为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是洪水猛兽,但否定用暴力推翻,从而创造了“托尔斯泰主义”。
Толстовство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的代名词,他宣扬以基督之爱普爱众生,要按上帝的方式进行生活;他认为以恶抗恶只能引起新的恶,而不能消除恶,只有历经每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才能根除恶。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波及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尊重王权,崇尚理性。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明确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人物塑造类型化。
以法国的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在艺术上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惯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喜好。
以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勒和英国的拜伦、雪莱为代表。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把广阔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以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为代表。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运用暗示、通感和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前期象征主义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为代表。
后期象征主义以英国的艾略特为代表。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
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
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又称人物复现法。
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
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
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
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
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
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名词解释
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名词解释
世界进步文艺支流是指在文艺创作中代表着进步思想和价值观的一些流派或风格。
它强调对社会变革、人类解放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等问题的关注,并试图通过艺术形式来传达这些思想。
以下是一些世界进步文艺支流的名词解释:
1.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
强调个人主义、自由表达、审美创新和反传统观念。
它拒绝古典艺术的约束,并试图在形式和内容上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
2.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
运动,强调对内心感受和情感的直接表达,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它以夸张的形象、激烈的色彩和扭曲的形式来表达人类的内心世界。
3.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艺运动,旨在挑战现实的理性秩序,追求潜意识和梦幻的表达。
它以幻想、非理性和意象的形式来探索人类思维和现实的关系。
4.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在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艺创作形式。
它强调以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为基础,描绘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奋斗和进步,并以宏大的叙事和理想化的形象来表达。
5. 文化革命文艺:文化革命文艺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
70年代期间的一种激进的文艺运动。
它强调对传统文化和权
威的彻底否定,鼓励青年参与政治和社会运动,并以红色革命
意识形态为基础。
这些进步文艺支流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们共同代表了一种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和对人类前进的追求。
英美文学名词解释总结中文版(东北师大重点)
名词解释1. Abby Theatre 阿贝剧院阿贝剧院是爱尔兰的国家剧院,由爱尔兰著名诗人William Butler Yeats和Lady Augusta Gregory创建。
该剧院上演爱尔兰剧作家的作品。
Lady Gregory是阿贝剧院的导演,同时也是个剧作家(dramatist)。
2.Aestheticism 唯美主义基本原则:Art for art’s sake.基本人物:英国运用该美学理论的第一人士Walter Pater。
Oscar Wilder(Picture of Dorian Gray)是该理论的杰出代表。
基本思想:唯美主义崇尚艺术高于生活,生活应该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
这是对Victorian工业发展时期宣扬的物质崇拜(materialism)和商业主义(commercialism)的一种反抗,也是艺术为道德或金钱而服务(art for money’s sake)的维多利亚传统的挑战。
3. Age of Enlightenment 启蒙时代1. 英国的18世纪又被称为启蒙时代,总的来说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时代。
2. 启蒙运动是一场进步的思想运动,盛行于法国后传播到西欧。
3. 启蒙运动是15和16世界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和深入,它的目的是用现代哲学和艺术观点启蒙整个世界。
4. 崇尚理性,平等,和科学,倡导大众教育。
文学在当时变成了非常受欢迎的公众教育的手段,带有强烈的说教和道德教育性质。
5. 代表人物:Alexander Pope,Jonathan Swift。
4. Age of Realism现实主义时期1. 现实主义是对浪漫主义时期一种反抗,并铺就了通往现代主义文学的道路。
2. 在这一时期,新一代的作家对于老一辈的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的思想非常不满,提出一个新的灵感,其特点就是在生活现实方面有着极大的兴趣。
它的目标是描写生活每一方面的现实,抛弃主观偏见,理想主义或者任何浪漫的色彩。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陈)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在1932至1934年苏联文艺界关于创作方法问题讨论过程中,由作家和理论家提出、经斯大林同意后确定下来的。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二是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
较早把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介绍到中国的是周扬,1953年《人民日报》转载周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随着同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文代会正式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仅一度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文学创作方法,而且成为新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理论范畴。
2、人文精神大讨论人文精神大讨论是发生在90年代的一次文学、文化论争,最初由王晓明等人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对话录《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引发的。
讨论的触发点是在商品化、市场化的冲击下,文学是否存在危机和人文精神失落问题,讨论的焦点是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价值取向和精神立场问题,主要围绕三个焦点性问题展开,一是文学是否存在危机、人文精神是否失落。
二是何谓人文精神,三是人文精神是否能在实践层面上成为可能和如何实现。
认为当下的文学是建立在废墟上的文学,其存在五大缺失,包括人文精神的缺失,意义的缺失,消失了深度,消失了文本基本的创作精神,消失了经典。
3、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
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
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又称人物复现法。
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
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
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
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
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
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7、宪章派诗歌宪章派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之一。
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就是诗歌。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和林顿。
8、威塞克斯小说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小说都是以他的故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这些小说又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9、性格和环境小说:这是哈代对自己的小说的分类,性格和环境小说是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和行动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并且利用对环境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10、自然派自然派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是果戈理。
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
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为主。
在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
11、复调结构指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结构。
复调结构中主人公并不是作家的传声筒,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的地位。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涉,共同奏成交响曲。
12、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晚年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它包括:不经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精神。
13、心灵的辩证法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特征之一,即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变化,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心灵的辩证法。
托尔斯泰注意感情和思想的演变,注意心理活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的有机性。
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和意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意识,从而使人物形象极为生动逼真。
14、社会问题剧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创造的一种戏剧类型。
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在剧本结尾没有任何直接结论,甚至没有任何暗示,这样的剧本称为“社会问题剧”。
戏剧采用“追溯法”,戏剧开幕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接近了总爆发的时刻,通过追溯把矛盾交代清楚。
情节集中、精炼。
把“讨论”带进戏剧,剧情的发展过程就是讨论的展开过程。
15、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
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代表作家有左拉、莫泊桑。
16、梅塘集团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以左拉为代表的六人创作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汇总以后以《梅塘之夜》之名出版。
此后左拉等六人即被称为“梅塘集团”。
他们的一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打着自然主义的烙印。
17、《萌芽》是自然主义实践者左拉的作品,它是《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第13部作品。
它展示了法国煤矿地区人民矿工的悲惨生活。
《萌芽》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问题。
18、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
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
代表人物是王尔德。
19、帕纳斯派是19世纪的典型唯美主义艺术思潮中的一派。
1866年出版的一本诗集取名《现代帕纳斯》,在诗集中发表作品的诗人当时便被称作帕纳斯派。
帕纳斯派诗人的共同特点是,师宗戈蒂耶,信奉“为艺术而艺术”,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反对浪漫派的滥情主义和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主义”,提倡不动感情的描写和冷隽雕琢的诗风。
20、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分前期象征主义和后期象征主义。
21、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
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
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
格雷厄姆格林的《风流情了》被看做是元小说的前身。
代表作品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22、愤怒的青年它是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崛起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这个流派的作者是一批年轻人,是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曾参加过二战。
面对战后英国的一片萧条以及矛盾重重的现实,大为失望。
他们愤世嫉俗,通过自己的作品揭露和抨击黑暗的现实。
这一流派由于阿伦保罗写了一部自传性作品《愤怒的青年》而得名。
作品中的形象多是反英雄形象,代表作品是约翰韦恩的《大学后的漂泊》与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
23、长河小说长河小说的名称来源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意为线条明晰,如长河一般绵长的小说。
多卷组成的系列小说,虽然由多部小说组成,但往往描写一个故事而不是多个故事。
它提示的不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变化,而是一个中心人物的经历与情感生活。
即便是由多卷组成的"长河小说",其每一部作品的篇幅也大都比较适中。
代表作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24、黑幕文学:盛行于美国19世纪的一种小说类别。
这类小说根据真实事件完成重在揭示社会生活的阴暗面。
这类小说多采用新闻式的体裁进行写作。
代表性的人物有斯蒂芬克莱恩,厄普顿辛克莱。
25、贝娄式风格:即一种具有自我嘲讽的喜剧性风格。
它的特点是既富于同情,又带着嘲讽,喜剧性的嘲笑和严肃的思考相结合,滑稽中流露悲怆,诚恳中蕴含玩世不恭,痛苦中蕴含着幽默讽刺的意蕴。
代表作是《洪堡的礼物》26、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是一战后产生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
他们不仅年龄相仿,而且经历相似,思想情绪相近,在创作中表现出许多共同点,逐渐形成一新的文学流派。
格特鲁德·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代表作家有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
27、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叙事艺术的集中体现。
他用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大限度地隐含于作品中,使其感情深厚都隐而不露,思想阴沉而含而不露。
28、硬汉子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被称之为“硬汉子形象”。
29、解冻文学苏联作家爱伦堡20世纪五十年代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
“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30、回归文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俄苏重要文学现象,长时间来苏联国内作家由于作品暴露性非常明显而被禁止出版;侨民作家在国外发表的作品,由于对苏联制度和国情作了否定性描写,同样无法进入苏联读书界。
这些作品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回归苏联文坛,评论界称之为“回归文学”。
重要作品有雷巴科夫《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等31、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特征,在艺术手法上,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
现代派文学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32、魔幻现实主义:是指流行于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将拉丁美洲的种种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相结合,为作品批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广泛地取本民族的生活的真实场景,关注本民族人民的生存现状,因而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