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一章 统计 知识解析相关性素材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统计》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1)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统计》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才发现有位同学的分数还未录入,只好重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x ,2s ,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1x ,21s ,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x ,则( )A .1x x =,221s s = B .1x x =,221s s < C .1x x =,221s s >D .1x x <,221s s =2.若一组数据12345,,,,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2,则12323,23,23x x x ---,4523,23x x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 .7,-1B .7,1C .7,2D .7,83.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400人中抽取20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3…,400.适当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5,则抽到的20人中,编号落入区间[201,319]内的人员编号之和为( ) A .600B .1225C .1530D .18554.演讲比赛共有9位评委分别给出某选手的原始评分,评定该选手的成绩时,从9个原始评分中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得到7个有效评分.7个有效评分与9个原始评分相比,不变的数字特征是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方差D .极差5.根据表中提供的全部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得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是9944y x =+,则表中m 的值为( )A .26B .27C .28D .296. 2.5PM 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采用世卫组织的最宽值限定值,即 2.5PM 日均值在335/g m μ以下空气质量为一级,在335~75/g m μ空气量为二级,超过375/g m μ为超标.如图是某地12月1日至10日的 2.5PM (单位:3/g m μ)的日均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10天中有3天空气质量为一级B .从6日到9日 2.5PM 日均值逐渐降低C .这10天中 2.5PM 日均值的中位数是55D .这10天中 2.5PM 日均值最高的是12月6日7.下图是某公司2018年1月至12月空调销售任务及完成情况的气泡图,气泡的大小表示完成率的高低,如10月份销售任务是400台,完成率为9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2018年3月的销售任务是400台B .2018年月销售任务的平均值不超过600台C .2018年第一季度总销售量为830台D .2018年月销售量最大的是6月份 8.①45化为二进制数为(2)101101;②一个总体含有1000个个体(编号为0000,0001,…,0999),采用系统抽样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若第一个抽取的编号为0008,则第六个编号为0128; ③已知a ,b ,c 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其中3a =,4c =,6A π=,则这样的三角形有两个解.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0B .1C .2D .39.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下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消耗1升汽油,乙车最多可行驶5千米B.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甲车消耗汽油最多C.甲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消耗10升汽油D.某城市机动车最高限速80千米/小时. 相同条件下,在该市用丙车比用乙车更省油10.已知x,y的取值如表:x 2678y若x,y之间是线性相关,且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则实数a的值是A.B.C.D.11.某校高中三个年级共有学生105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35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要从全体高中学生中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一个容量为42的样本,那么应从高三年级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A.12 B.14 C.16 D.1812.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 ,10的卡片的盒子中,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是()A.0.53 B.0.5 C.0.47 D.0.37二、填空题13.如图,这是某校高一年级一名学生七次数学测试成绩(满分100分)的茎叶图.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方差是 _____14.为调查某高校学生对“一带一路”政策的了解情况,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0的样本.其中大一年级抽取200人,大二年级抽取100人.若其他年级共有学生2000人,则该校学生总人数是_______..15.已知数据(1,2,3,4,5)i x i =的平均值为a ,数列2{()}i x a -为等差数列,且3||0.1x a -=________.16.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_______名学生.17.某公司的广告费支出x 与销售额y (单位:万元)之间有下列对应数据:由资料显示y 对x 呈线性相关关系。

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案例2.2_2.4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2

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案例2.2_2.4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2

2.2 独立性检验2.3 独立性检验的根本思想2.4 独立性检验的应用学习目标χ2的意义和独立性检验的根本思想.知识点一2×2列联表思考某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增加了高中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某校调查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方式,结果整理成下表:体育文娱总计男生210230440女生60290350总计270520790如何判定“喜欢体育还是文娱与性别是否有联系〞?答案可通过表格与图形进展直观分析,也可通过统计分析定量判断.梳理设A,B为两个变量,每一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得到表格.BAB1B2总计A1 a b a+bA2 c d c+d总计a+c b+d n=a+b+c+d其中,a表示变量A取A1,且变量B取B1时的数据,b表示变量A取A1,且变量B取B2时的数据;c表示变量A取A2,且变量B取B1时的数据;d表示变量A取A2,且变量B取B2时的数据.上表在统计中称为2×2列联表.知识点二统计量χ2=n(ad-bc)2(a+b)(c+d)(a+c)(b+d).(其中n=a+b+c+d为样本容量)知识点三独立性检验当χ2≤2.706时,没有充分的证据判定变量A,B有关联;当χ2>2.706时,有90%的把握判定变量A,B有关联;当χ2>3.841时,有95%的把握判定变量A,B有关联;当χ2>6.635时,有99%的把握判定变量A,B有关联.1.列联表中的数据是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 √)2.事件A与B的独立性检验无关,即两个事件互不影响.( ×)3.χ2是判断事件A与B是否相关的统计量.( √)类型一2×2列联表及其应用例1 (1)两个变量X,Y,它们的取值分别为x1,x2和y1,y2,其列联表为:YXy1y2总计x1 a b a+bx2 c d c+d总计a+c b+d a+b+c+d假设两个变量X,Y独立,那么以下结论:①ad≈bc;②aa+b≈cc+d;③c+da+b+c+d≈b+da+b+c+d;④c+aa+b+c+d≈b+da+b+c+d;⑤(a+b+c+d)(ad-bc)(a+b)(b+d)(a+c)(c+d)≈0.共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2)甲、乙两个班级进展一门考试,按照学生考试成绩优秀和不优秀统计成绩后,得到如以下联表:成绩优秀不优秀总计用频率估计的方法可判断成绩与班级________关.(填“有〞或“无〞) 考点 定性分析的两类方法 题点 利用列联表定性分析 答案 (1)①②⑤ (2)无 解析 (1)因为变量X ,Y 独立, 所以aa +b +c +d ≈a +c a +b +c +d ×a +ba +b +c +d,化简得ad ≈bc ,故①⑤正确;②式化简得ad ≈bc ,故②正确. (2)根据2×2列联表得频率表如下:由于1790×12=17180,而19=20180;7390×12=73180,而718=70180; 1790×12=17180,而790=14180; 7390×12=73180,而1945=76180. 这些频率之间相差不大,可以认为成绩是否优秀与班级没有关系.反思与感悟 (1)2×2列联表X ,Y 对应的数据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统计数据,所以即使X ,Y 独立,ad -bc 一般也不恰好等于零.(2)2×2列联表中,|ad -bc |越小,说明“X ,Y 独立〞正确的可能性越大;|ad -bc |越大,说明“X ,Y 有关联〞(即X ,Y 不独立)正确的可能性越大.跟踪训练1 在列联表中,相差越大,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强的两个比值是( ) A.a a +b 与c c +d B.a c +d 与c a +b C.aa +d 与cb +cD.ab +d 与ca +c考点 定性分析的两类方法 题点 利用列联表定性分析 答案 A 解析aa +b 和cc +d相差越大,说明ad 与bc 相差越大,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强.类型二 利用χ2公式判断两变量的关系例2 为研究时下的“韩剧热〞,对某班45位同学的爸爸、妈妈进展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喜欢韩剧 不喜欢韩剧总计 妈妈 31 13 44 爸爸 15 21 36 总计463480试问:是否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喜欢韩剧和性别有关系〞?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解 由表中的数据,得χ2=80×(31×21-15×13)244×36×46×34≈6.715.因为6.715>6.635,所以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喜欢韩剧和性别有关系. 反思与感悟 解独立性检验问题的根本步骤跟踪训练2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在2~3级风时的海上航行中男女乘客的晕船情况,共调查了71人,其中女性34人,男性37人.女性中有10人晕船,另外24人不晕船;男性中有12人晕船,另外25人不晕船.(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2×2列联表; (2)判断晕船是否与性别有关系.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解 (1)2×2列联表如下:晕船情况性别晕船 不晕船 总计 女 10 24 34 男 12 25 37 总计224971(2)χ2=71×(10×25-12×24)222×49×37×34≈0.08.因为0.08<2.706,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说晕船与性别有关.1.变量X 和Y 的列联表如下,那么( )Y X y 1 y 2 总计x 1 a b a +b x 2c d c +d 总计a +cb +da +b +c +dA.ad -bc 越小,说明X 与Y 的关系越弱 B .ad -bc 越大,说明X 与Y 的关系越强 C .(ad -bc )2越大,说明X 与Y 的关系越强 D .(ad -bc )2越接近于0,说明X 与Y 的关系越强 考点 定性分析的两类方法 题点 利用列联表定性分析 答案 C解析 χ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其中n =a +b +c +d ),假设(ad -bc )2越大,那么χ2越大,说明X 与Y 的关系越强.2.如果有95%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系,那么具体计算出的数据( ) A .χ2B .χ2C .χ2D .χ2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答案 A解析 把χ2的值与临界值比,从而确定A 与B 有关的可信程度. 当χ2>6.635时,有99%的把握认为A 与B 有关系; 当χ2>3.841时,有95%的把握认为A 与B 有关系; 当χ2>2.706时,有90%的握认为A 与B 有关系;当χ2≤2.706时,就没有充分的证据认为A 与B 有关系.应选A.3.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得到“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的结论,并且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这个结论是成立的,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100个吸烟者中至少有99人患有肺癌B .1个人吸烟,那么这个人有99%的概率患有肺癌C .在100个吸烟者中一定有患有肺癌的人D .在100个吸烟者中可能一个患肺癌的人也没有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思想 答案 D解析 独立性检验的结论是一个数学统计量,它与实际问题中确实定性是存在差异的. 4.为了判断高三学生选修文科是否与性别有关,现随机抽取50名学生,得到如下2×2列联表:根据表中数据,得到χ2=50×(13×20-10×7)223×27×20×30≈4.844,那么认为选修文科与性别有关系出错的可能性约为________.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解析 由χ2公式计算得χ2≈4.844>3.841,故认为选修文科与性别有关系出错的可能性约为0.05.5.某省进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四年了,为了解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某一教育机构对某学校的教师关于新课程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进展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0人,其中有老教师20人,青年教师30人.老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模式赞同的有10人,不赞同的有10人;青年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模式赞同的有24人,不赞同的有6人. (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列联表;(2)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说明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赞同情况与教师年龄有关系.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解 (1)2×2列联表如下所示:赞同 不赞同 总计 老教师 10 10 20 青年教师 24 6 30 总计341650(2)假设“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赞同情况与教师年龄无关〞. 由公式,得χ2=50×(10×6-24×10)234×16×20×30≈4.963<6.635,所以没有99%的把握认为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赞同情况与教师年龄有关.1.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先假设两个事件无关,计算统计量χ2的值.假设χ2值较大,那么拒绝假设,认为两个事件有关. 2.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①画列联表. ②计算χ2.③将得到的χ2值和临界值比拟,下结论.一、选择题1.下面是一个2×2列联表:那么表中a,b的值分别为( )A.94,96 B.52,50C.47,46 D.54,52考点分类变量与列联表题点求列联表中的数据答案 C解析a=68-21=47,b=21+25=46.2.以下关于独立性检验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独立性检验依据小概率原理B.独立性检验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C.样本不同,独立性检验的结论可能有差异D.独立性检验不是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相关的唯一方法考点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题点独立性检验的思想答案 B解析独立性检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如我们得出有90%的把握认为A与B有关,只是说这种判断的正确性为90%,具体问题中A与B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应选B.3.下面关于χ2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χ2在任意相互独立的问题中都可以用于检验有关还是无关B.χ2的值越大,两个事件的相关性就越大C.χ2是用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统计量,当χ2的值很小时可以判定两个变量不相关D.χ2=n(ad-bc)(a+b)(c+d)(a+c)(b+d)考点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题点独立检验的思想答案 B解析χ2只适用于2×2列联表问题,且χ2只能推断两个变量相关,但不能判断两个变量不相关.选项D中公式错误,分子上少了平方.应选B.4.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分类变量X与Y是否有关系时,通过查阅下表来确定“X与Y有关系〞的可信程度.如果χ2≥5.024,那么就有把握认为“X与Y有关系〞的百分比为( )A.25% B.75%C.2.5% D.97.5%考点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题点独立性检验的方法答案 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当χ2≥5.024,P(χ2≥k)=97.5%,应选D.5.在吸烟与患肺病这两个变量的计算中,以下说法中:①假设统计量χ2>6.635,我们有99%的把握说吸烟与患肺病有关,那么某人吸烟,那么他有99%的可能患有肺病;②假设从统计中求出,有99%的把握说吸烟与患肺病有关,那么在100个吸烟者中必有99个人患有肺病;③假设从统计中求出有95%的把握说吸烟与患肺病有关,是指有5%的可能性使得推断错误.正确的个数为( )A.0B.1C.2D.3考点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题点独立性检验的思想答案 B解析统计量χ2仅仅说明一个统计推断,并不能说明个别案例或某些情况,从而③正确,应选B.6.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按照甲、乙两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和及格统计人数后,得到如以下联表:那么统计量χ2的值约为( )考点 分类变量与列联表 题点 答案 A解析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可得统计量 χ2=90×(11×37-34×8)245×45×19×71≈0.600.应选A.7.假设有两个变量x 和y ,它们的值域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2×2列联表为:对同一样本,以下数据能说明x 与y 有关的可能性最大的一组是( ) A .a =5,b =4,c =3,d =2 B .a =5,b =3,c =4,d =2 C .a =2,b =3,c =4,d =5 D .a =3,b =2,c =4,d =5 考点 分类变量与列联表 题点 求列联表中的数据 答案 D解析 对于同一样本,|ad -bc |越小,说明x 与y 相关性越弱.而|ad -bc |越大,说明x 与y 相关性越强,通过计算知,对于选项A ,B ,C 都有|ad -bc |=|10-12|=2.对于选项D ,有|ad -bc |=|15-8|=7.显然7>2,应选D. 二、填空题8.在一项打鼾与患心脏病的调查中,共调查了1671人,经过计算得χ2=27.63,根据这一数据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是________.(填“有关的〞或“无关的〞)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答案 有关的解析 χ2=27.63>6.635,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这两个量是有关的.9.下表是某届某校本科志愿报名时,对其中304名学生进入高校时是否知道想学专业的调查表:根据表中数据,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①性别与知道想学专业有关; ②性别与知道想学专业无关; ③女生比男生更易知道所学专业.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答案 ②解析 χ2=304×(63×82-42×117)2180×124×105×199≈0.041,因为值非常小,所以性别与知道想学专业无关.10.有两个变量x 与y ,其一组观测值如下面的2×2列联表所示:那么正整数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时,有90%以上的把握认为“x 与y 之间有关系〞. 考点 独立性检验及其根本思想 题点 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答案 1解析 由题意χ2=65[a (30+a )-(20-a )(15-a )]215×50×45×20=13(13a -60)290×60>2.706,易得a =1满足题意. 三、解答题11.某旅行社为调查市民喜欢“人文景观〞景点是否与年龄有关,随机抽取了55名市民,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临界值有:(1)判断是否有99.5%的把握认为喜欢“人文景观〞景点与年龄有关?(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喜欢“人文景观〞景点的市民中随机抽取6人作进一步调查,将这6名市民作为一个样本,从中任选2人,求恰有1位大于40岁的市民和1位20岁至40岁的市民的概率.考点 独立性检验思想的应用题点 分类变量与统计、概率的综合性问题解 (1)由公式χ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得χ2≈11.978>7.879,所以有99.5%以上的把握认为喜欢“人文景观〞景点与年龄有关.(2)由题意知抽取的6人中大于40岁的市民有4个,20岁至40岁的市民有2个,分别记为B 1,B 2,B 3,B 4,C 1,C 2,从中任选2人的根本领件有(B 1,B 2),(B 1,B 3),(B 1,B 4),(B 1,C 1),(B 1,C 2),(B 2,B 3),(B 2,B 4),(B 2,C 1),(B 2,C 2),(B 3,B 4),(B 3,C 1),(B 3,C 2),(B 4,C 1),(B 4,C 2),(C 1,C 2),共15个,其中恰有1位大于40岁的市民和1 位20岁至40岁的市民的事件有(B 1,C 1),(B 1,C 2),(B 2,C 1),(B 2,C 2),(B 3,C 1),(B 3,C 2),(B 4,C 1),(B 4,C 2),共8个,所以恰有1位大于40岁的市民和1位20岁至40岁的市民的概率为815.四、探究与拓展12.某一电视台对年龄高于40岁和不高于40岁的人是否喜欢西班牙队进展调查,对高于40岁的调查了50人,不高于40岁的调查了50人,所得数据制成如以下联表:假设工作人员从所有统计结果中任取一个,取到喜欢西班牙队的人的概率为35,那么有______的把握认为年龄与西班牙队的被喜欢程度有关. 答案 95%解析 设“从所有人中任意抽取一个,取到喜欢西班牙的人〞为事件A ,由得P (A )=q +35100=35, 所以p =25,q =25,a =40,b =60.χ2=100×(25×35-25×15)240×60×50×50=256≈4.167>3.841.故有95%的把握认为年龄与西班牙队的被喜欢程度有关.13.某企业有两个分厂生产某种零件,按规定内径尺寸(单位:mm)的值落在[29.94,30.06)的零件为优质品.从两个分厂生产的零件中各抽出了500件,量其内径尺寸,得结果如下表: 甲厂:乙厂:(1)试分别估计两个分厂生产的零件的优质品率;(2)由以上统计数据填写下面的2×2列联表,并问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两个分厂生产的零件的质量有差异〞?解 (1)甲厂抽查的产品中有86+182+92=360(件)优质品,从而甲厂生产的零件的优质品率估计为360500=72%;乙厂抽查的产品中有85+159+76=320(件)优质品,从而乙厂生产的零件的优质品率估计为320500=64%.(2)2×2列联表如下:χ2=1000×(360×180-320×140)2500×500×680×320≈7.353>6.635,所以能够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两个分厂生产的零件的质量有差异.〞。

陕西省高中数学 第一章 计数原理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21种策略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选修2-3

陕西省高中数学 第一章 计数原理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21种策略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选修2-3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21种策略目录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例1.,,,,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A、60种B、48种C、36种D、24种解析:把,A B视为一人,且B固定在A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424A=种,答案:D.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A、1440种B、3600种C、4820种D、4800种解析:除甲乙外,其余5个排列数为55A种,再用甲乙去插6个空位有26A种,不同的排法种数是52563600A A=种,选B.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例3.,,,,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A、24种B、60种C、90种D、120种解析:B在A的右边与B在A的左边排法数相同,所以题设的排法只是5个元素全排列数的一半,即551602A=种,选B.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A、6种B、9种C、11种D、23种解析:先把1填入方格中,符合条件的有3种方法,第二步把被填入方格的对应数字填入其它三个方格,又有三种方法;第三步填余下的两个数字,只有一种填法,共有3×3×1=9种填法,选B.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A、1260种B、2025种C、2520种D、5040种解析:先从10人中选出2人承担甲项任务,再从剩下的8人中选1人承担乙项任务,第三步从另外的7人中选1人承担丙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21110872520C C C=种,选C.(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A、4441284C C C种 B、44412843C C C种C、4431283C C A种 D、444128433C C CA种答案:A.6.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例6.(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解析:把四名学生分成3组有24C种方法,再把三组学生分配到三所学校有33A种,故共有234336C A=种方法.说明:分配的元素多于对象且每一对象都有元素分配时常用先分组再分配.(2)5本不同的书,全部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一本,不同的分法种数为()A、480种 B、240种 C、120种 D、96种答案:B.7.名额分配问题隔板法:例7:10个三好学生名额分到7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一个名额,有多少种不同分配方案?解析:10个名额分到7个班级,就是把10个名额看成10个相同的小球分成7堆,每堆至少一个,可以在10个小球的9个空位中插入6块木板,每一种插法对应着一种分配方案,故共有不同的分配方案为6984C =种.8.限制条件的分配问题分类法:例8.某高校从某系的10名优秀毕业生中选4人分别到西部四城市参加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建设,其中甲同学不到银川,乙不到西宁,共有多少种不同派遣方案?解析:因为甲乙有限制条件,所以按照是否含有甲乙来分类,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若甲乙都不参加,则有派遣方案48A 种;②若甲参加而乙不参加,先安排甲有3种方法,然后安排其余学生有38A 方法,所以共有383A ;③若乙参加而甲不参加同理也有383A 种;④若甲乙都参加,则先安排甲乙,有7种方法,然后再安排其余8人到另外两个城市有28A 种,共有287A 方法.所以共有不同的派遣方法总数为433288883374088A A A A +++=种.9.多元问题分类法: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多种,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数,最后总计. 例9(1)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 )A 、210种B 、300种C 、464种D 、600种解析:按题意,个位数字只可能是0,1,2,3,4共5种情况,分别有55A 个,1131131131343333323333,,,A A A A A A A A A A A 个,合并总计300个,选B .(2)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7整除,这两个数的取法(不计顺序)共有多少种?解析:被取的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能被7整除时,他们的乘积就能被7整除,将这100个数组成的集合视为全集I,能被7整除的数的集合记做{}7,14,21,98A =L 共有14个元素,不能被7整除的数组成的集合记做{}1,2,3,4,,100A =L 共有86个元素;由此可知,从A 中任取2个元素的取法有214C,从A中任取一个,又从A中任取一个共有111486C C,两种情形共符合要求的取法有2111414861295C C C+=种.(3)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能被4整除的取法(不计顺序)有多少种?解析:将{}1,2,3,100I=L分成四个不相交的子集,能被4整除的数集{}4,8,12,100A=L;能被4除余1的数集{}1,5,9,97B=L,能被4除余2的数集{}2,6,,98C=L,能被4除余3的数集{}3,7,11,99D=L,易见这四个集合中每一个有25个元素;从A中任取两个数符合要;从,B D中各取一个数也符合要求;从C中任取两个数也符合要求;此外其它取法都不符合要求;所以符合要求的取法共有211225252525 C C C C++种.10.交叉问题集合法:某些排列组合问题几部分之间有交集,可用集合中求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例10.从6名运动员中选出4人参加4×100米接力赛,如果甲不跑第一棒,乙不跑第四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参赛方案?解析:设全集={6人中任取4人参赛的排列},A={甲跑第一棒的排列},B={乙跑第四棒的排列},根据求集合元素个数的公式得参赛方法共有:()()()()n I n A n B n A B--+⋂43326554252A A A A=--+=种.11.定位问题优先法:某个或几个元素要排在指定位置,可先排这个或几个元素;再排其它的元素。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一第一章 4 数据的数字特征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一第一章 4 数据的数字特征

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
相等.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解析 在这11个数中,数3出现了6次,频率最高,故众数是3;将这11个
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2,2,3,3,3,3,3,3,6,6,10,中间数据是3,故中位数 是3;而平均数 x =2×2+3×611+6×2+故10只=有4. ①正确.
A.5
B.6 C.7 D.8

解析 由题意知,10+11+0+3+x+8+9=7×7,解得x=8.
12345
解析 答案
4.若样本数据x1,x2,…,x10的标准差为8,则数据2x1-1,2x2-1,…, 2x10-1的标准差为__1_6__.
解析 设样本数据x1,x2,…,x10的标准差为s, 则s=8, 可知数据2x1-1,2x2-1,…,2x10-1的标准差为2s=16.
解答
类型三 数据的数字特征的综合应用
例3 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的成绩如下表: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甲组 2 人数
乙组 4
5 10 13 14
6
4 16 2 12 12
已经算得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 判断这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成绩谁优谁劣,并说明理由.
解答
达标检测
1.某市2017年各月的平均气温(℃)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19
√B.20
C.21.5
D.23
解析 由茎叶图知,平均气温在20℃以下的有5个月,在20℃以上的也有
5个月,恰好是20℃的有2个月,由中位数的定义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件必修第1册第三章 §3 第1课时 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件必修第1册第三章 §3 第1课时 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答案(1)(3,+∞)
(2)B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指数函数的概念
例1(1)若指数函数f(x),满足f(2)-f(1)=6,则f(3)=
.
(2)已知函数y=(a2-3a+3)ax是指数函数,求a的值.
(1)解析设指数函数f(x)=ax(a>0,且a≠1),则a2-a=6,得a=-2(舍去)或a=3,于是
D.a<b<1<d<c
)
解析(方法一)①②中函数的底数大于0且小于1,在y轴右边,底数越小,图象
向下越靠近x轴,故有b<a,③④中函数的底数大于1,在y轴右边,底数越大,图
象向上越靠近y轴,故有d<c.故选B.
(方法二)作直线x=1,与函数①②③④的图象分别交于
A,B,C,D四点,将x=1代入各个函数可得函数值等于底数
值,所以交点的纵坐标越大,则对应函数的底数越大.由
图可知b<a<1<d<c.故选B.
答案B
反思感悟 指数函数图象的特点
指数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的相对位置与底数大小的关系:
在y轴右侧,图象从上到下相应的底数由大变小;在y轴左侧,图象从上到下
相应的底数由小变大.
无论指数函数的底数a如何变化,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图象与直线

.
解析∵当x+1=0,即x=-1时,f(-1)=a0+3=4恒成立,故函数f(x)=ax+1+3的图象
恒过点(-1,4).
答案(-1,4)
反思感悟 指数型函数图象过定点问题的解法
因为函数y=ax(a>0,且a≠1)的图象恒过点(0,1),所以对于函数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三教学案:第一章§4数据的数字特征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三教学案:第一章§4数据的数字特征含答案

[核心必知]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的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2)中位数的定义及求法: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处于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平均数:①平均数的定义:如果有n个数x1、x2、…、x n,那么错误!=错误!,叫作这n个数的平均数.②平均数的分类: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总体平均数.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样本平均数.2.标准差、方差(1)标准差的求法: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表示.s=错误!.(2)方差的求法:标准差的平方s2叫作方差.s2=错误![(x1-错误!)2+(x2-错误!)2+…+(x n-错误!)2].其中,x n是样本数据,n是样本容量,错误!是样本均值.(3)方差的简化计算公式:s2=错误![(x错误!+x错误!+…+x错误!)-n错误!2]=错误!(x错误!+x错误!+…+x错误!)-错误!2.3.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4.数字特征的意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刻画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极差、方差刻画了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问题思考]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存在吗?若存在,众数是唯一的吗?提示:不一定.若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则认为这组数据没有众数;不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2.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提示:(1)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中间位置的那个数.(2)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排列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值.讲一讲1。

据报道,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单位:元)如下:(1)(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 000元提升到20 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 500元提升到30 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一谈你的看法.[尝试解答](1)平均数是错误!=1 500+错误!≈1 500+591=2 091(元).中位数是1 500元,众数是1 500元.(2)新的平均数是错误!′=1500+错误!≈1 500+1 788=3 288(元).中位数是1 500元,众数是1 500元.(3)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1.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最重要的量.2.众数考查各个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3.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在所给的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它的某种集中趋势.练一练1.某公司销售部有销售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1)求这15位销售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月销售额定为32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销售定额.解:(1)平均数为错误!(1 800×1+510×1+250×3+210×5+150×3+120×2)=320(件),中位数为210件,众数为210件.(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量未达到320件,也就是说,虽然320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但它却不能反映全体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更合理些,这是由于210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都能达到的定额。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一课三测:1.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一课三测:1.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4数据的数字特征第1课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填一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平均数如果有n个数x1,x2,…,x n,那么x=____________,叫作这n 个数的平均数.(2)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处于________位置的那个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众数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________的数称为这组数的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是判一判1.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2.一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不大于中位数,而另一半则不小于中位数,中位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的情况.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一组数据的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 4.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的数.()5.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6.一个样本的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唯一的.()7.若改变一组数据中其中的一个数,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会发生改变.()8想一想1.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哪些?提示: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它们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各有优缺点,也各有各的用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会选取不同的统计量来表达同一组数据的信息,不同的统计量会侧重突出某一方面的信息.2.怎样理解茎叶图?提示:由于茎叶图保留了原始数据,因此根据茎叶图进行有关数据计算可以直接进行;另外,在茎叶图中,数据的分布能直观体现数据的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因此给出茎叶图解决与平均数和方差有关的统计问题时,我们也可以直观观察来完成.3.怎样理解折线统计图?提示:折线统计图研究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与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有关,一般情况下,整体分布位置较高的平均数大,波动性小的方差小.4.条形统计图中怎样近似估计各数字特征?提示:(1)中位数:条形统计图(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各矩形的面积和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中位数的值.(2)平均数: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条形统计图(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高度(面积)乘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积的总和.(3)众数:在条形统计图(直方图)中,众数是最高的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思考感悟练一练1.某商场对一个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样本茎叶图,则该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46,45 B.45,46C.46,47 D.47,452.从某中学高三年级甲、乙两个班各选出7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取得的成绩(满分100分)的茎叶图如图,其中甲班学生成绩的平均分和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都是85,则x+y的值为() A.7 B.8C.9 D.103.已知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0,4,x,6,15,且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那么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4.甲、乙两个小组各8名同学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组的平均数与中位数之差较大的组是________.知识点一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计算及应用1.某学习小组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100分的有1人,95分的有1人,90分的有2人,85分的有4人,80分和75分的各1人,则该小组成绩的平均分、众数、中位数分别是()A.85分、85分、85分B.87分、85分、86分C.87分、85分、85分D.87分、85分、90分2.如果5个数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7,那么x1+1,x2+1,x3+1,x4+1,x5+1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A.5 B.6知识点二数字特征与统计图表的综合问题中的成绩(单位:分).已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7,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7,则x,y的值分别为()A.2,6 B.2,7C.综合知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4.职务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经理管理员职员人数11215320工资 5 500 5 000 3 500 3 000 2 500 2 000 1 500(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 000元提升到20 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 500元提升到30 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一谈你的看法.基础达标1.已知一组数据为-3,5,7,x,11,且这组数据的众数为5,那么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5C.6 D.112.若样本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2,则数据2x1+3,2x2+3,2x3+3,2x4+3,2x5+3的平均数为()A.25B.75C .2D .73.10名工人生产同一零件的件数是5,8,4,10,7,6,8,8,5,9,设其平均数为a ,中位数为b ,众数为c ,则有( )A .c >b >aB .b >c >aC .a >b >cD .c >a >b4.在一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环数 7 8 9人数 2 38环的人数是( )A .5B .6C .4D .75.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每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如图所示,根据条形统计图估计该校全体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A .0.6 hB .0.9 hC .1.0 hD .1.5 h 6.如图是某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甲、乙两名选手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其中m 为数字0~9中的一个),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甲、乙两名选手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a 1,a 2,则一定有( )A .a 1>a 2B .a 2>a 1C .a 1=a 2D .a 1,a 2的大小与m 的值有关7.期中考试后,班长算出了全班40个人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M ,如果把M 当成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40个分数一起,算出这41个分数的平均数为N ,那么M N 为( )A.4041 B .1C.4140 D .28.某高校有甲、乙两个数学建模兴趣班.其中甲班有40人,乙班有50人.现分析两个班的一次考试成绩,算得甲班的平均成绩是90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81分,则该校数学建模兴趣班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分.9.某校开展“爱我海西、爱我家乡”摄影比赛,9位评委为参赛作品A 给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记分员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得平均分为91.复核员在复核时,发现有一个数字(茎叶图中的x )无法看清.若记分员计算无误,则数字x 应该是________.89⎪⎪⎪8 9 92 3 x 2 1 410.某中学高三年级从甲、乙两个班级各选出7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取得的成绩(满分100分)的茎叶图如图,其中甲班学生的平均分是85,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3,则x +y 的值为________.11.如图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若乙的平均分是89,则污损的数字是________.12.青年歌手大奖赛共有10名选手参赛,并请了7名评委.如图所示的茎叶图是7名评委给参加最后决赛的两位选手甲、乙评定的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甲、乙选手剩余数据的平均成绩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13.某工厂人员及工资构成如下:人员 经理 管理人员 高级技工 工人 学徒 合计周工资2 200250220200100 2 970(元)人数16510123合计 2 200 1 500 1 100 2 000100 6 900(2)这个问题中,平均数能客观地反映该工厂的工资水平吗?为什么?14.小王到一家公司参加应聘,公司的经理告诉他说:“我们公司的收入水平很高,去年在50名员工中,最高年收入达到了110万元,他们年收入的平均数是3.8万元.”小王希望获得年薪2.5万元.(1)请问小王可能成为此公司的一名高收入者吗?(2)如果经理继续告诉小王:“员工年收入的变化范围是0.5万元到100万元”这个信息是否足以使小王做出是否受聘的决定?(3)如果经理继续给小王提供如下信息,员工年收入的中间60%(即去掉最少的20%和最多的20%后所剩下的)变化范围是1万元到3万元.小王应如何使用这条信息做出是否受聘的决定?(4)你能估计出年收入的中位数是多少吗?为什么均值比估计出的中位数高很多?15.销售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1)(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销售人员的月销售额定为320件,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销售定额.16.某学校高一(1)班和高一(2)班各有49名学生,两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统计如下:(1)高一(1)班的小刚回家对妈妈说:“昨天的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为79分,得70分的人最多,我得了85分,在班里算上游了!”(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对这两个班的数学测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第1课时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一测 基础过关填一填1.(1)x 1+x 2+…+x n n(2)最中间 (3)最多 一个 多个 判一判1.√ 2.√ 3.√ 4.× 5.√ 6.× 7.× 8.×练一练1.A 2.D 3.6 5 4.乙二测 考点落实1.解析:由题意知,该学习小组共有10人,因此众数和中位数都是85,平均数为100+95+2×90+4×85+80+7510=87. 答案:C2.解析:(性质法):显然新数据(记为y i )与原有数据的关系为y i =x i +1(i =1,2,3,4,5),故新数据的平均数为x +1=8.答案:D3.解析:由题可知9+12+24+27+10+x 5=17,所以x =3,由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7可得y =7,选D.答案:D4.解析:(1)平均数是 x =1 500+133(4 000+3 500+2 000×2+1 500+1 000×5+500×3+0×20)≈1 500+591=2 091(元),中位数是1 500元,众数是1 500元.(2)平均数是x-′=1 500+133(28 500+18 500+2 000×2+1 500+1 000×5+500×3+0×20)≈1 500+1 788=3 288(元).中位数是1 500元,众数是1 500元.(3)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三测学业达标1.解析:由这组数据的众数为5,可知x=5.把这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为-3,5,5,7,11,则可知中位数为5.答案:B2.答案:D3.解析:平均数为7,中位数为7.5,众数为8,故c>b>a.答案:A4.解析:设8环的人数为x人.7×2+8x+9×3=8.1×(x+5),14+8x+27=8.1x+40.5,8.1x-8x=-14+27-40.5,∴x=5.故选A.答案:A5.解析:由条形统计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5×0+20×0.5+10×1.0+10×1.5+5×2.050=0.9(h),因此估计该校全体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0.9 h.答案:B6.解析:去掉的最低分和最高分就是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剩下的数据我们只要计算其叶上数字之和即可.此时甲选手叶上的数字之和是20,乙选手叶上的数字之和是25,故a2>a1.答案:B7.解析:设40位同学的成绩为x i(i=1,2,…,40),则M=x 1+x 2+…+x 4040,N =x 1+x 2+…+x 40+M 41=40M +M 41=M . 故M N =1.答案:B8.解析:由题意得,该校数学建模兴趣班的平均成绩是40×90+50×8190=85(分). 答案:859.解析:由茎叶图可知最低分为88.若90+x 为最高分,则平均分为89+89+91+92+92+93+947≈91.4≠91. 故最高分为94.则去掉最高分94和最低分88,平均分为89+89+91+92+92+93+(90+x )7=91,解得x =1. 答案:110.解析:因为甲班学生的平均分是85,所以78+79+85+80+x +80+96+927=85,解得x =5,又因为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3,所以y =3,所以x +y =8.答案:811.解析:设污损的叶对应的成绩是x ,由茎叶图可得89×5=83+83+87+x +99,所以x =93,故污损的数字是3.答案:312.解析:甲的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92分和一个最低分75分后,甲的剩余数据的平均成绩为84.2分;乙的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93分和一个最低分79分后,乙的剩余数据的平均成绩为85分.答案:84.2分 85分13.解析:(1)由表格可知:众数为200元.因为23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中间的数应是第12个数,其值为220,所以中位数为220元.平均数为(2 200+1 500+1 100+2 000+100)÷23=6 900÷23=300(元).(2)虽然平均数为300元/周,但由表格中所列出的数据可见,只有经理在平均数以上,其余的人都在平均数以下,故用平均数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该工厂的工资水平.14.解析:(1)不能,因为平均收入和最高收入差别很大,说明高收入的职工只占极少数,现在已经知道至少有一个人的年收入为110万元,则其他员工的年收入和为3.8×50-110=80(万元).其余49人每人平均年收入约只有1.63万元,如果再有几个收入特别高的,那么初进公司的员工收入会很低.(2)不能,要看中位数是多少.(3)可以确定80%的员工的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20%的员工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可以考虑进入此公司.(4)年收入的中位数大约在2万元,因为有年收入110万元这个极端值的影响,使得年平均收入比中位数高许多.15.解析:(1)平均数是1 800+510+250×3+210×5+150×3+120×215=320(件) 表中的数据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处于中间位置的是210,因而中位数是210.210出现了5次最多,所以众数是210.(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不到320件,320件虽是所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却不能很好地反映销售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些,因为210件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且大部分人能达到的定额.16.解析:(1)由于(1)班49名学生数学测验成绩的中位数是87,则85分排在全班第25名之后,所以从位次上看,不能说85分是上游,成绩应该属于中游.但也不能以位次来判断学习的好坏,小刚得了85分,说明他对这段的学习内容掌握得较好,从掌握学习的内容上讲,也可以说属于上游.(2)(1)班成绩的中位数是87分,说明高于87分(含87)的人数占一半以上,而平均分为79分,标准差又很大,说明低分也多,两极分化严重,建议加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帮助.(2)班的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79分,标准差又小,说明学生之间差别较小,学习很差的学生少,但学习优异的也很少,建议采取措施提高优秀率.由Ruize收集整理。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综合能力测试(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数学试题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综合能力测试(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数学试题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综合能力测试北师大版必修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年的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之前,小华学习小组为了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100个成年人,结果其中有15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B.本地区约有15%的成年人吸烟C.样本是15个吸烟的成年人D.本地区只有85个成年人不吸烟[答案] B[解析]调查方式显然是抽样调查,∴A错误.样本是这100个成年人.∴C也错误,显然D不正确.故选B.2.某班的78名同学已编号1,2,3,…,78,为了解该班同学的作业情况,老师收取了学号能被5整除的15名同学的作业本,这里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法 B.系统抽样法C.分层抽样法 D.抽签法[答案] B[解析]所抽出的编号都间隔5,故是系统抽样.3.下列问题,最适合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是( )A.某电影院有32排座位,每排有40个座位,座位号为1~40.有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听取意见,要留下32名听众进行座谈B.从10台冰箱中抽出3台进行质量检查C.某学校在编人员160人.其中行政人员16人,教师112人,后勤人员32人.教育部门为了解学校机构改革意见,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D.某乡农田有:山地8 000亩,丘陵12 000亩,平地24 000亩,洼地4 000亩. 现抽取农田480亩估计全乡农田某种作物的平均亩产量[答案] B[解析]A项的总体容量较大,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比较麻烦;B项的总体容量较小,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比较方便;C项由于学校各类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差异较大,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D 项的总体容量较大,且各类田地的产量差别很大,也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4.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12.5,15.5),2;[15.5,18.5),8;[18.5,21.5),9;[21.5,24.5),11;[24.5,27.5),10;[27.5,30.5),6;[30.5,33.5),4.根据分组情况估计小于30.5的数据占( )A .18% B.30% C .60% D.92%[答案] D[解析] (2+8+9+11+10+6)÷50=92%.5.如图所示的是2006年至2015年某省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茎叶图,图中左边的数字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右边的数字表示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个位数字,从图中可以得到2006年至2015年此省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平均数为( )2 9 1 1 5 83 0 2 6 31247[答案] B[解析] 由茎叶图得到2006年至2015年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为:291,291,295,298,302,306,310,312,314,317,所以平均数为291+291+295+298+302+306+310+312+314+31710=3 03610=303.6.6.某地区共有10万户居民,该地区城市住户与农村住户之比为4∶6,根据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了该地区1 000户居民冰箱拥有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可以估计该地区农村住户中无冰箱的总户数约为( )万户 C .1.76万户 D.0.24万户[答案] A[解析] 由于城市住户与农村住户之比为4∶6,城市住户有4万户,农村住户有6万户,调查的1 000户居民中共400户城市住户,有600户农村住户,其中农村住户中无冰箱的有160户,所以可估计该地区农村住户中无冰箱的总户数约为10×1601 000=1.6(万户).7.对某商店一个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了统计,得到样本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该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 )1 2 520 2 3 33 1 24 4 8 94 5 5 5 7 7 8 8 950 0 1 1 4 7 96 17 8A.46,45,56B.46,45,53C.47,45,56 D.45,47,53[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茎叶图的应用及其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等数字特征,由茎叶图可知,中位数为46,众数为45,极差为68-12=56.在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一定不要忘记先将这些数据排序再判断.8.有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12)内的频数为( )A.18 B.36C.54 D.72[答案] B[解析]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每个小矩形的面积表示样本数据落在该区间内的频率,故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12)内的频率为1-2×(0.02+0.05+0.15+0.19)=0.18,故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12)内的频数为0.18×200=36.9.已知两个变量x,y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测得(x,y)的四组值分别为(1,2),(2,4),(3,5),(4,7),则y与x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A.y=0.8x+3 B.y=-1.2x+7.5C.y=1.6x+0.5 D.y=1.3x+1.2[答案] C[解析] 利用排除法. ∵x =14(1+2+3+4)= 2.5,y =14(2+4+5+7)=4.5,由于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必过定点(2.5,4.5),故排除A 、D.又由四组数值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知b >0,排除B.10.某路段检查站监控录像显示,在某时段内,有 1 000辆汽车通过该站,现在随机抽取其中的200辆汽车进行车速分析,分析的结果表示为如下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估计在这一时段内通过该站的汽车中速度不小于90 km/h 的约有( )A .100辆 B.200辆 C .300辆 D.400辆[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汽车中车速在[60,90)的频率为10×(0.01+0.02+0.04)=0.7, ∴在[90,110]的频率为(1-0.7)=0.3.∴车速不小于90 km/h 的汽车数量约为0.3×1 000=300辆.11.某人5次上班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 ,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 -y |的值为( )A .1 B.2 C .3 D.4[答案] D[解析] 依题意,可得 ⎩⎪⎨⎪⎧10=x +y +10+11+95,2=15[x -102+y -102+10-102+11-102+9-102],⇒⎩⎪⎨⎪⎧x +y =20,x -102+y -102=8,⇒⎩⎪⎨⎪⎧x =12y =8,或⎩⎪⎨⎪⎧x =8y =12,所以|x-y|=4.12.甲,乙,丙三名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击20次,三人测试成绩的频率分布条形图分别如图1,图2和图3,若s甲,s乙,s丙分别表示他们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 )A.s甲<s乙<s丙 B.s甲<s丙<s乙C.s乙<s甲<s丙 D.s丙<s甲<s乙[答案] D[解析]由频率分布条形图可得甲,乙,丙三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分别为x-甲=0.25×(7+8+9+10)=8.5;x-乙=0.3×7+8×0.2+9×0.2+10×0.3=8.5;x-丙=0.2×7+8×0.3+9×0.3+10×0.2=8.5,s2甲=0.25×(1.52+0.52+0.52+1.52)=1.25;s2乙=0.3×1.52+0.52×0.2+0.52×0.2+1.52×0.3=1.45;s2丙=0.2×1.52+0.52×0.3+0.52×0.3+1.52×0.2=1.05,∴s丙<s甲<s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共分成6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0,5,7,6,第5组的频率是0.10,则第6组的频率是________.[答案]0.20[解析]第5组的频数为40×0.10=4,第6组的频数为40-(10+5+7+6+4)=8,则频率为840=0.20.14.(2015·某某文,12)已知样本数据x1,x2,…,x n的均值x=5,则样本数据2x1+1,2x2+1,…,2x n+1的均值为________.[答案]11[解析]因为样本数据x1,x2,…,x n的均值x=5,所以样本数据2x1+1,2x2+1,…,2x n+1的均值为2x+1=2×5+1=11.15.(2014·某某,6)设抽测的树木的底部周长均在区间[80,130]上,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有________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小于100cm.[答案] 24[解析]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由题意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底部周长小于100cm 的株数为(0.015+0.025)×10×60=24.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纵坐标为频率组距,此处经常误认为纵坐标是频率.16.下图是某学校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五场比赛中所得分数的茎叶图,则该运动员在这五场比赛中得分的方差为________.0 8 9 10 3 5(注:方差s 2=1n[(x 1-x -)2+(x 2-x -)2+…+(x n -x -)2],其中x -为x 1,x 2,…,x n 的平均数)[答案] 6.8[解析] 本题考查茎叶图、方差的概念. 由茎叶图知x -=8+9+10+13+155=11,∴s 2=15[(8-11)2+(9-11)2+(10-11)2+(13-11)2+(15-11)2]=6.8.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在同等条件下,对30辆同一型号的汽车进行耗油1升所行走路程的试验,得到如下数据(单位:km):14.1 12.3 13.7 14.0 12.8 12.9 13.1 13.6 14.4 13.8 12.6 13.8 12.6 13.2 13.3 14.2 13.9 12.7 13.0 13.2 13.5 13.6 13.4 13.6 12.1 12.5 13.1 13.5 13.2 13.4以前两位数为茎画出上面数据的茎叶图(只有单侧有数据),并找出中位数.[解析]茎叶图如图所示.1213566789130112223445566 6 788914012 4中位数为13.35.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高级中学共有学生3 000名,各年级男、女人数如下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女生523x y男生487490z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高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7.(1)问高二年级有多少名女生?(2)现对各年级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300名学生,问应在高三年级抽取多少名学生?[解析](1)由题设可知x3000=0.17,所以x=510.(2)高三年级人数为y+z=3000-(523+487+490+510)=990,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300名学生,应在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为:3003000×990=99名.答:(1)高二年级有510名女生;(2)在高三年级抽取99名学生.19.(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了解一个小水库中养殖的鱼的有关情况,从这个水库中多个不同位置捕捞出100条鱼,称得每条鱼的质量(单位:千克),并将所得数据分组,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分组频率[1.00,1.05)(1)(2)估计数据落在[1.15,1.30)中的概率为多少;(3)将上面捕捞的100条鱼分别作一记号后再放回水库,几天后再从水库的多处不同位置捕捞出120条鱼,其中带有记号的鱼有6条,请根据这一情况来估计该水库中鱼的总条数.[解析]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频率=组距×频率组距故可得下表:(2)0.30+0.15+0.02=中的概率约为0.47. (3)120×1006=2000.所以水库中鱼的总条数约为2000条.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农场为了从三种不同的西红柿品种中选出高产稳定的西红柿品种,分别在5块试验田上试种,每块试验田均为0.5公顷,产量情况如下表:问哪一种西红柿既高产又稳定?[解析] 因为x 甲=15(21.5+20.4+22.0+21.2+19.9)=21.0(kg),x 乙=15(21.3+18.9+18.9+21.4+19.8)=20.06(kg), x 丙=15(17.8+23.3+21.4+19.9+20.9)=20.66(kg),所以s 甲=15[21.5-21.02+…+19.9-21.02]≈0.756(kg);s 乙=15[21.3-21.062+…+19.8-21.062]≈1.104(kg);s 丙=15[17.8-20.662+…+20.9-20.662]≈1.807(kg).由于x 甲>x 丙>x 乙,s 甲<s 乙<s 丙,所以甲种西红柿既高产又稳定.21.(本小题满分12分)某某统计局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每个分组包括左端点,不包括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收入在[1 000,1 500)).(1)求居民月收入在[3 000,3 500)的频率;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算出样本数据的中位数;(3)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关系,必须按月收入再从这10 000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分析,则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这段应抽多少人?[解析] (1)月收入在[3 000,3 500)的频率为0.000 3×(3 500-3 000)=0.15. (2)∵0.000 2×(1 500-1 000)=0.1, 0.000 4×(2 000-1 500)=0.2, 0.000 5×(2 500-2 000)=0.25,0.1+0.2+0.25=0.55>0.5.∴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2 000+0.5-0.1+0.20.000 5=2 000+400=2 400(元).(3)居民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频率为0.000 5×(3 000-2 500)=0.25, 所以10 000人中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人数为0.25×10 000=2 500(人), 再从10 000人中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则月收入在[2 500,3 000)的这段应抽取100×2 50010 000=25(人).22.(本小题满分12分)(2015·新课标Ⅰ理,19)某公司为确定下一年度投入某种产品的宣传费,需了解年宣传费x (单位:千元)对年销售量y (单位:t)和年利润z (单位:千元)的影响.对近8年的年宣传费x i 和年销售量y i (i =1,2,…,8)数据作了初步处理,得到下面的散点图及一些统计量的值.表中w i =x i ,w =,(1)根据散点图判断,y =a +bx 与y =c +d x 哪一个适宜作为年销售量y 关于年宣传费x 的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2)根据(1)的判断结果及表中数据,建立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3)已知这种产品的年利润z 与x ,y 的关系为z =0.2y -x .根据(2)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①年宣传费x =49时,年销售量及年利润的预报值是多少? ②年宣传费x 为何值时,年利润的预报值最大?附:对于一组数据(u 1,v 1),(u 2,v 2),…,(u n ,v n ),其回归直线v =α+βu 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word 11 / 11 β^=,α^=v -β^u .[解析] (1)由散点图可以判断,y =c +d x 适合作为年销售量y 关于年宣传费x 的回归方程类型.(2)令w =x ,先建立y 关于w 的线性回归方程,由于d ^=∑i =18w i -wy i -y ∑i =18 w i -w2=108.81.6=68, c ^=y -d ^w =563-68×6.8=100.6.∴y 关于w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100.6+68w ,∴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为y ^=100.6+68x .(3)①由(2)知,当x =49时,年销售量y 的预报值y ^=100.6+6849=576.6,年利润z 的预报值z ^=576.6×0.2-49=66.32.②根据(2)的结果知,年利润z 的预报值z ^=0.2(100.6+68x )-x=-x +13.6x +20.12,∴当x =13.62=6.8,即x =46.24时,z ^取得最大值. 故年宣传费为46.24千元时,年利润的预报值最大.。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数学1.4数据的数字特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数学1.4数据的数字特征课件
[解析] 中位数为 2 =5,∴x=6.极差为 9-1=8.
4.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 比赛的得分情况的茎叶图,则甲运动员的得分 的中位数是________. 甲 乙 5 0 8 5 2 1 3 4 6 5 4 2 3 6 8 9 7 6 6 2 1 3 3 8 9 9 4 4 0 5 1 [答案] 34
1.下列各数字特征中,能反映一组数据离散 程度的是( ) A.众数 B.平均数 C.标准差 D.中位数 [答案] C [解析] 反应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有极差、 方差、标准差,故选C.
2.在某次考试中,10名同学得分如下: 84,77,84,83,68, 78,70,85,79,95.则这一 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84,68 B.84,78 C.84,81 D.78,81 [答案] C
3.关于统计的计算 1 (1) 求方差的公式:①定义法: s = n [(x1 - - x ) 2 + ( x2 - - x )2
2
+„+(xn-- x )2]; 1 2 2 2 ②简化法:s =n[(x1+x2+„+x2 ) - n x ]; n
2
③如果在 n 个数中,x1 出现 f1 次,x2 出现 f2 次,xk 出现 fk 1 2 2 2 次,则加权方差公式 s =n[(f1x2 1+f2x2+„+fkxk )-n x ].
2
1 如果 xk=xk′+a,k=1,2,„,n,则 s =n[(x1′2+x2′2
2
1 +„+xn′ )-n x′ ], 其中 x′ =n(x′1+x′2+„+x′n)= x
2 2
-a.
(2)关于统计的有关性质及规律 ①若 x1, x2 , „, xn 的平均数为- x, 那么 mx1+a, mx2+a, „, mxn+a 的平均数是 m- x +a. ②数据 x1,x2,„,xn 与数据 x1+a,x2+a,„,xn+a 的 方差相等. ③若 x1,x2,„,xn 的方差为 s2,那么 ax1,ax2,„,axn 的方差为 a2s2.

2020年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2020年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2020年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学习目标 1.了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会画散点图;2.根据散点图,能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相关关系;3.了解线性回归思想,会求回归直线的方程.知识点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思考1粮食产量与施肥量间的相关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答案在施肥不过量的情况下,施肥越多,粮食产量越高,所以是正相关.思考2怎样判断一组数据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答案画出散点图,若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就说明这两个变量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否则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梳理1.相关关系的定义变量间确实存在关系,但又不具备函数关系所要求的确定性,它们的关系是带有随机性的,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散点图将样本中n个数据点(x i,y i)(i=1,2,…,n)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到的图形叫做散点图.3.正相关与负相关(1)正相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2)负相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知识点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思考任何一组数据都可以由最小二乘法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吗?答案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的前提是先判断所给数据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可利用散点图来判断),否则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是无意义的.梳理 回归直线的方程(1)回归直线: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2)线性回归方程:回归直线对应的方程叫做回归直线的方程,简称回归方程. (3)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时,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b ^=∑i =1n(x i-x )(y i-y )∑i =1n(x i-x )2=∑i =1nx i y i-n x y ∑i =1nx 2i-n x 2,a ^=y -b ^x ,其中,b ^是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a ^是线性回归方程在y 轴上的截距.类型一 相关关系的判断与应用 命题角度1 判断两个变量的相关性例1 为了研究质量对弹簧长度的影响,对6根相同的弹簧进行测量,所得数据如下:判断它们是否有相关关系,若有,判断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解 散点图如图:由散点图可以看出两个变量对应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质量与弹簧长度这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且它们是正相关关系.反思与感悟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时,必须从散点图入手,对于散点图,可以作出如下判断:(1)如果所有的样本点都落在某一函数曲线上,那么就用该函数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变量之间具有函数关系;(2)如果所有的样本点都落在某一直线附近,那么变量之间就有线性相关关系;(3)如果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几乎没有什么规律,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关系,即两个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跟踪训练1下表是某地的年降雨量与年平均气温的统计表,判断两者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求线性回归方程有意义吗?解以x轴为年平均气温,y轴为年降雨量,可得相应的散点图如图.因为图中各点并不在一条直线的附近,所以两者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没必要用回归直线进行拟合,即使用公式法求出线性回归方程也是没有意义的.命题角度2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例2下列关系中,是相关关系的是________.①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②农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③人的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④降雪量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答案②④解析①中,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②中,农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不具有严格的函数关系,但具有相关关系;③中,人的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函数关系,也不是相关关系,因为人达到一定年龄后,身高就不发生明显变化了,所以它们不具有相关关系;④中,降雪量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反思与感悟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如表所示:跟踪训练2 下列图形中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答案 C解析A 是一种函数关系;B 也是一种函数关系;C 中从散点图中可看出所有点看上去都在某条直线附近波动,具有相关关系,而且是一种线性相关;D 中所有的点在散点图中没有显示任何关系,因此变量间是不相关的. 类型二 回归直线的求解与应用例3 一台机器按不同的转速生产出来的某机械零件有一些会有缺点,每小时生产有缺点的零件的多少随机器运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下表为抽样试验的结果:(1)画出散点图;(2)如果y 对x 有线性相关关系,请画出一条直线近似地表示这种线性关系;(3)在实际生产中,若它们的近似方程为y =5170x -67,允许每小时生产的产品中有缺点的零件最多为10件,那么机器的运转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 (1)散点图如图所示:(2)近似直线如图所示:(3)由y ≤10得5170x -67≤10,解得x ≤14.9,所以机器的运转速度应控制在14转/秒内.引申探究1.本例(3)中近似方程不变,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转速,生产有缺点的零件数近似增加多少? 解 因为y =5170x -67,所以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大约增加5170.2.本例(3)中近似方程不变,每小时生产有缺点的零件件数是7,估计机器的转速. 解 因为y =5170x -67,所以当y =7时,7=5170x -67,解得x ≈11.反思与感悟 求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步骤(1)收集样本数据,设为(x i ,y i )(i =1,2,…,n )(数据一般由题目给出). (2)作出散点图,确定x ,y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3)把数据制成表格x i ,y i ,x 2i ,x i y i . (4)计算x ,y,∑i =1nx 2i ,∑i =1nx i y i .(5)代入公式计算b ^,a ^,公式为⎩⎪⎨⎪⎧b ^=∑i =1nx i y i-n x y ∑i =1nx 2i-n x2,a ^=y -b ^x .(6)写出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跟踪训练3 (1)变量y 与x 满足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现在将y 的单位由厘米变为米,x的单位由毫米变为米,则在新的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中,b ^*是b ^的____________倍.(2)为了均衡教育资源,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调查了某地区若干户家庭的年收入x (单位:万元)和年教育支出y (单位:万元),调查显示年收入x 与年教育支出y 具有相关关系,并由调查数据得到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15x +0.2.由线性回归方程可知,家庭年收入每增加1万元,年教育支出平均增加________万元. 答案 (1)10 (2)0.15解析 (1)由回归系数公式知,当y 的值变为原来的10-2倍,x 的值变为原来的10-3倍时,b^*的值应为原来的10倍.(2)回归直线的斜率为0.15,所以家庭年收入每增加1万元,年教育支出平均增加0.15万元.1.设有一个线性回归方程为y ^=2-1.5x ,则变量x 增加1个单位时,y 平均( ) A .增加1.5个单位 B .增加2个单位 C .减少1.5个单位 D .减少2个单位答案 C2.由三点(3,10),(7,20),(11,24)确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 A.y ^=1.75x -5.75 B.y ^=1.75x +5.75 C.y ^=-1.75x +5.75 D.y ^=-1.75x -5.75答案 B解析 设线性回归方程为y ^=b ^x +a ^, 则b ^=x 1y 1+x 2y 2+x 3y 3-3x y x 21+x 22+x 23-3x2=3×10+7×20+11×24-3×7×189+49+121-3×49=1.75,a ^=y -b ^x =18-1.75×7=5.75. 故y ^=1.75x +5.75,故选B.3.某地区近10年居民的年收入x 与年支出y 之间的关系大致符合y ^=0.8x +0.1(单位:亿元),预计今年该地区居民收入为15亿元,则今年支出估计是________亿元. 答案 12.1解析 将x =15代入y ^=0.8x +0.1,得y ^=12.1.4.某市居民2012~2016年家庭年平均收入x (单位:万元)与年平均支出y (单位:万元)的统计资料如表所示:根据统计资料,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万元,家庭年平均收入与年平均支出有________线性相关关系. 答案 13 正解析 考查中位数的定义,奇数个时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一个是中位数,而偶数个时需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由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当年平均收入增多时,年平均支出也增多,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正线性相关关系.5.某5名学生的总成绩和数学成绩(单位:分)如表所示:(1)画出散点图;(2)求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数字); (3)如果一个学生的总成绩为450分,试预测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 解 (1)散点图如图所示:(2)由题中数据计算可得x =391.6,y =67.8,∑i =15x 2i =770 654,∑i =15x i y i =133 548.代入公式得b ^=133 548-5×391.6×67.8770 654-5×391.62≈0.204,a ^=67.8-0.204×391.6≈-12.086,所以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12.086+0.204x .(3)由(2)得当总成绩为450分时,y ^=-12.086+0.204×450≈80,即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大约为80分.1.判断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就是绘制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可以很容易看出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是不是线性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2.求线性回归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1)知道x 与y 成线性相关关系,无需进行相关性检验,否则应首先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两个变量之间本身不具有相关关系,或者说,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即使求出线性回归方程也是毫无意义的,而且用其估计和预测的量也是不可信的. (2)用公式计算a ^、b ^的值时,要先计算b ^,然后才能算出a ^.3.利用回归方程,我们可以进行估计和预测.若回归方程为y ^=b ^x +a ^,则x =x 0处的估计值为y ^0=b ^x 0+a ^.40分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某商品销售量y (件)与销售价格x (元/件)负相关,则其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 A.y ^=-10x +200 B.y ^=10x +200 C.y ^=-10x -200 D.y ^=10x -200答案 A解析 x 的系数为负数,表示负相关,排除B 、D ,由实际意义可知x >0,y >0,C 中,散点图在第四象限无意义,故选A.2.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答案 D解析 由柱形图可知:A 、B 、C 均正确,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在逐渐减少,所以排放量与年份负相关,所以D 不正确.3.对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x i ,y i )(i =1,2,3,…,10),得散点图1;对变量u ,v 有观测数据(u i ,v i )(i =1,2,3,…,10),得散点图2,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A .y 与x 正相关,v 与u 正相关B .y 与x 正相关,v 与u 负相关C .y 与x 负相关,v 与u 正相关D .y 与x 负相关,v 与u 负相关 答案 C解析 根据散点图直接进行判断.4.已知变量x 与y 正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x =3,y =3.5,则由该观测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 A.y ^=0.4x +2.3 B.y ^=2x -2.4 C.y ^=-2x +9.5 D.y ^=-0.3x +4.4答案 A解析 由变量x 与y 正相关知C 、D 均错,又回归直线经过样本点的中心(3,3.5),代入验证得A 正确,B 错误.故选A. 5.已知x 与y 之间的一组数据:若y 与x 线性相关,则y 与x 的回归直线y ^=b ^x +a ^必过( ) A .点(2,2) B .点(1.5,0) C .点(1,2) D .点(1.5,4)答案 D 解析 ∵x =0+1+2+34=1.5,y =1+3+5+74=4, ∴回归直线必过点(1.5,4).故选D. 6.已知x ,y 的取值如表所示:如果y 与x 线性相关,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 ^=b ^x +132,则b ^等于( )A .-12B.12 C .-110D.110答案 A 解析 ∵x =2+3+43=3,y =6+4+53=5, ∴回归直线过点(3,5),∴5=3b ^+132,∴b ^=-12,故选A.二、填空题7.为了研究某种细菌在特定环境下随时间变化的繁殖规律,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回归方程为y ^=0.85x -0.25.由以上信息,可得表中c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6解析 x =3+4+5+6+75=5,y =2.5+3+4+4.5+c 5=14+c 5,代入回归方程中得14+c5=0.85×5-0.25,解得c =6.8.如图所示的五组数据(x ,y )中,去掉________后,剩下的四组数据相关性增强.答案 (4,10)解析 去掉点(4,10)后,其余四点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相关性增强. 9.在一次试验中测得(x ,y )的四组数据如下:根据上表可得线性回归方程y ^=-5x +a ^,据此模型预报当x =20时,y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6.5解析 x =16+17+18+194=17.5,y =50+34+41+314=39,∴回归直线过点(17.5,39), ∴39=-5×17.5+a ^, ∴a ^=126.5,∴当x =20时,y =-5×20+126.5=26.5.10.某工厂对某产品的产量与成本的资料分析后有如下数据: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中b ^=1.1,预测当产量为9千件时,成本约为________万元. 答案 14.5解析 由表中数据得x =4,y =9,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得a ^=4.6,∴当x =9时,y ^=1.1×9+4.6=14.5. 三、解答题11.某地最近十年粮食需求量逐年上升,下表是部分统计数据:(1)利用所给数据求两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y ^=b ^x +a ^;(2)利用(1)中所求出的回归方程预测该地第6年的粮食需求量. 解 (1)由所给数据得 x =3,y =5.8,b ^=∑i =15(x i -x )(y i -y )∑i =15(x i -x )2=1.1,a ^=y -b ^x =2.5, ∴y ^=1.1x +2.5.故所求的回归方程为y ^=1.1x +2.5. (2)第6年的粮食需求量约为 y ^=1.1×6+2.5=9.1(万吨).12.从某居民区随机抽取10个家庭,获得第i 个家庭的月收入x i (单位:千元)与月储蓄y i (单位:千元)的数据资料,算得∑i =110x i =80,∑i =110y i =20,∑i =110x i y i =184,∑i =110x 2i =720.(1)求月储蓄y (千元)关于月收入x (千元)的线性回归方程; (2)若该居民区某家庭的月收入为7千元,预测该家庭的月储蓄. 解 (1)由题意知n =10,x =1n ∑i =110x i =110×80=8,y =1n ∑i =110y i =110×20=2,又∑i =110x 2i -n x 2=720-10×82=80, ∑i =110x i y i -n x y =184-10×8×2=24,由此得b ^=2480=0.3,a ^=y -b ^x =2-0.3×8=-0.4, 故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y ^=0.3x -0.4.(2)将x =7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得到该家庭的月储蓄约为y ^=0.3×7-0.4=1.7(千元). 13.为了分析某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其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指导性建议,现对他前7次考试的数学成绩x 、物理成绩y 进行分析.下面是该生7次考试的成绩(单位:分).(1)他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哪个更稳定?并说明理由;(2)已知该学生的物理成绩y 与数学成绩x 是线性相关的,若该生的物理成绩达到115分,请你估计他的数学成绩大约是多少分,并请你根据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给出该生在学习数学、物理上的合理建议.解 (1)x =100+-12-17+17-8+8+127=100,y =100+-6-9+8-4+4+1+67=100,s 2数学=142,s 2物理=2507,因为s 2数学>s 2物理, 所以他的物理成绩更稳定.(2)由于x 与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经计算得b ^=0.5,a ^=100-0.5×100=50. 所以线性回归方程为y ^=0.5x +50. 当y =115时,x =130. 估计他的数学成绩是130分.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的学习,提高数学成绩的稳定性,将有助于物理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一章统计 检测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一章统计 检测

第一章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从100件产品中随机抽出10件进行质量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件产品是总体B.10件产品是样本C.样本容量为100D.样本容量为10解析:这里考查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是100件产品的质量;样本是抽取的10件产品的质量;总体容量为100,样本容量为10.答案:D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系统抽样是先将差异明显的总体分成几个小组,再进行抽取B.分层抽样是将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总体分成几层,然后进行抽取C.简单随机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体数较少的总体中逐个抽取个体D.系统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的总体中,将总体均分,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解析:当总体中个体差异明显时,用分层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体数较多时,用系统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体数较少时,用简单随机抽样.所以A不正确.答案:A3.重庆市2016年各月的平均气温(单位:℃)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19B.20C.21.5D.23答案:B4. 如图是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质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样本质量均在[5,20]内,其分组为[5,10),[10,15),[15,20],则样本质量落在[15,20]内的频数为()A.10B.20C.30D.40解析:由题意得,组距为5,则样本质量在[5,10),[10,15)内的频率分别为0.3和0.5,所以样本质量在[15,20]内的频率为1-0.3-0.5=0.2.故频数为100×0.2=20.答案:B5.某学校随机抽取20个班,调查各班中有网上购物经历的人数,所得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以组距为5将数据分组成[0,5),[5,10),…,[30,35),[35,40]时,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是()解析:由分组可知C,D一定不对;由题中茎叶图可知[0,5)有1人,[5,10)有1人,所以第一、二小组频率相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高应相同,可排除B.故选A.答案:A6.已知两组数据x1,x2,…,x n与y1,y2,…,y n,它们的平均数分别是x和y,则新的一组数据2x1−5y1+3,2x2−5y2+3,…,2x n−5y n+3的平均数是()A.2x−5yB.2x−5y+3C.4x−25yD.4x−25y+3答案:B7.在抽查样本中,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表示尺寸的过程中,将其尺寸分成若干组,[a,b)是其中的一组,抽查出的个数在该组内的频率为m,表示该组的小矩形的高为h,则b-a等于()A.hmB.ℎmC.mℎD.与m,ℎ无关解析:b-a是组距,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频率组距是表示该组的小矩形的高h,所以mb-a=ℎ,所以b-a=mℎ.答案:C8.某班有48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统计出平均分为70分,方差为75分2,后来发现有2名同学的分数登错了,甲实得80分却记成了50分,乙实得70分却记成了100分,更正后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A.70分,75分2B.70分,50分2C.70分,1.04分2D.65分,25分2解析:注意到平均数没有变化,只是方差变动.s2=148[…+(50-70)2+(100-70)2+…]=75分2,实际上s2=148[…+(80-70)2+(70-70)2+…]=50分2,故选B.答案:B9.某校高三年级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为了了解该年级学生的健康状况,从男生中任意抽取25人,从女生中任意抽取20人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抽签法C.随机数法D.分层抽样解析:样本容量n=25+20=45,男生和女生的抽样比都是120,即按抽样比为120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答案:D10.某示范农场的鱼塘放养鱼苗8万条,根据这几年的经验知道,鱼苗的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后准备打捞出售,第一网捞出40条,称得平均每条鱼2.5 kg,第二网捞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2.2 kg,第三网捞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2.8 kg,估计这时鱼塘中鱼的总质量为()A.192 280 kgB.202 280 kgC.182 280 kgD.172 280 kg解析:样本平均数x=40×2.5+25×2.2+35×2.840+25+35=2.53(kg),可知样本中平均每条鱼重2.53 kg,所以估计鱼塘中鱼的总质量约为80 000×95%×2.53=192 280(kg).答案:A11.在发生某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有专业机构认为该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的标志为“连续10天,每天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7例”.根据过去10天甲、乙、丙、丁四地新增疑似病例的数据,一定符合该标志的是()A.甲地:总体均值为3,中位数为4B.乙地:总体均值为1,总体方差大于0C.丙地:中位数为2,众数为3D.丁地:总体均值为2,总体方差为3解析:x=2,则s2=110[(x1−2)2+(x2−2)2+⋯+(x10-2)2],若有一天超过7人,不妨设x10=8,则s2≥110×(8−2)2=3.6>3,不合题意.故任何一天都不超过7人.答案:D12. 已知两个相关变量满足如下关系:A.y=0.56x+997.4B.y=0.63x-231.2C.y=50.2x+501.4D.y=60.4x+400.7解析:因为b=x1y1+x2y2+…+x5y5-5x yx12+x22+…+x52-5x2=0.56,a=y−b x=997.4.所以线性回归方程为y=0.56x+997.4.答案: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某市有大型超市200家、中型超市400家、小型超市1 400家.为掌握各类超市的营业情况,现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应抽取中型超市家.解析:本题为分层抽样,所以应抽取中型超市400×100400+200+1400=20(家).答案:2014.某考察团对全国10大城市职工人均工资水平x(单位:千元)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y(单位:千元)进行统计调查,y与x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66x+1.562.若某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7.675千元,估计该城市人均消费额占人均工资收入的百分比约为.解析:将y=7.675代入y=0.66x+1.562,得x=611.366.所以7.675611.366≈83%.答案:83%15.如图是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试根据图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样本数据落在区间[2,6)内的频率为;(2)样本数据落在区间[6,10)内的频数为.解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数据落在区间[2,6)内的频率为相应的小矩形的面积,即0.02×4=0.08,数据落在区间[6,10)内的频率为0.08×4=0.32,故数据落在区间[6,10)内的频数为100×0.32=32.答案:(1)0.08(2)3216.甲、乙两个班级各随机选出15名同学进行测验,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甲班、乙班的最高成绩各是,从图中看班的平均成绩较高.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乙班的成绩集中在70分以上,且在80分以上的有6人,而甲班80分以上的只有4人,甲班的最低成绩是46分,对平均分影响较大.答案:96,92乙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小明家2016年四个季度的用电量如下表:第三季度400第四季度200其中各种电器用电量如下表:根据如图所示三幅统计图回答:(1)从哪幅统计图可看出各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2)从哪幅统计图可看出冰箱用电量超过总用电量的14(3)从哪幅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空调用电量?解:三幅统计图分别为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如下:18.(本小题满分12分)农科院的专家为了了解新培育的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从甲、乙两种麦苗的试验田中各抽取6株麦苗测量麦苗的株高,数据如下(单位:cm): 甲:9,10,11,12,10,20 乙:8,14,13,10,12,21.(1)绘出所抽取的甲、乙两种麦苗株高的茎叶图;(2)分别计算所抽取的甲、乙两种麦苗株高的平均数与方差,并由此判断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 解:(1)茎叶图如图所示:(2)x 甲=9+10+11+12+10+206=12,x 乙=8+14+13+10+12+216=13,s 甲2≈13.67,s 乙2≈16.67.因为x 甲<x 乙,所以乙种麦苗平均株高较高.又因为s 甲2<s 乙2,所以甲种麦苗长得较为整齐.19. (本小题满分12分)2017年春节前,公安交警部门在321国道沿线设立了多个长途行驶摩托车驾乘人员休息站,让过往返乡的摩托车驾驶人有一个停车休息的场所.交警小李在某休息站连续5天对进站休息的驾驶人员每隔50辆摩托车就进行一次省籍询问,询问结果如图所示:(1)交警小李对进站休息的驾驶人员的省籍询问采用的是什么抽样方法?(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被询问了省籍的驾驶人员进行抽样,若广西籍的抽取5人,则四川籍的应抽取几人?解:(1)交警小李对进站休息的驾驶人员的省籍询问采用的是系统抽样法.(2)从题图可知,被询问了省籍的驾驶人员中广西籍的有5+20+25+20+30=100(人); 四川籍的有15+10+5+5+5=40(人).设四川籍的驾驶人员应抽取x人,依题意得5100=x40,解得x=2,即四川籍的应抽取2人.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车间20名工人年龄数据如下表:(1)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与极差(2)以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作出这20名工人年龄的茎叶图;(3)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解:(1)由题中表可知,众数为30岁.极差为40-19=21(岁).(2)(3)这20名工人年龄的平均数为(19+28×3+29×3+30×5+31×4+32×3+40)÷20=30(岁),所以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为s2=120[(19−30)2+3(28−30)2+3(29−30)2+5(30−30)2+4(31−30)2+3(32−30)2+(40−30)2]=12.6(岁2).21.(本小题满分12分)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1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如下频数分布表:(1)作出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3)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80%”的规定?解:(1)(2)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x=80×0.06+90×0.26+100×0.38+110×0.22+120×0.08=100.质量指标值的样本方差为s2=(-20)2×0.06+(-10)2×0.26+0×0.38+102×0.22+202×0.08=104.所以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的估计值为100,方差的估计值为104.(3)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所占比例的估计值为0.38+0.22+0.08=0.68.由于该估计值小于0.8,故不能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80%”的规定.22.(本小题满分12分)某种瓶装溶液,因为装瓶机的不稳定性,所以很可能使每瓶的含量都不是标准的含量,我们随机抽出了20瓶,测得它们的含量(单位:百毫升)如下:12.1 11.9 12.2 12.2 12.0 12.1 12.9 12.1 12.3 12.5 11.7 12.4 12.3 11.8 11.3 12.1 11.4 11.6 11.2 12.2(1)根据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2)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精确到0.01)(3)结合(1)(2)的结果,根据实际意义写一个简短的报告.(对总体情况作出估计) 解:(1)频率分布表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2)平均数x =120×(12.1+11.9+12.2+…+12.2) ≈12.02(百毫升).标准差s ≈√(12.1−12.02)2+(11.9−12.02)2+⋯+(12.2−12.02)220≈0.41(百毫升).(3)标准差相对于平均数来说比较小.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可以看出,每瓶的含量大致位于1 150毫升到1 250毫升之间.因此可判断装瓶机工作稳定.。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1 简单随机抽样课时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1 简单随机抽样课时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

课时作业2 简单随机抽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基础巩固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简单随机抽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当总体中个体数不多时,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B.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不会产生任何代表性差的样本C.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读数的方向可以向右,也可以向左、向下、向上等D.抽签法抽取样本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公平的解析:简单随机抽样可能产生代表性差的样本.故选B.2.抽签法中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是(B)A.制签B.搅拌均匀C.逐一抽取D.抽取不放回解析:要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用抽签法时,最重要的是要使总体“搅拌均匀”,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使用抽签法制作号签后一定要搅拌均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抽签法中可一次抽取两个个体B.随机数法中每次只取一个个体C.简单随机抽样是放回抽样D.抽签法中将号签放入箱子中,可以不搅拌直接抽取4.从总数为N的一批零件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取的可能性为25%,则N为(D)A.150B.200C.100D.120解析:N=3025%=120.5.用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②获取样本;③选定开始的数字.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应为( B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解析: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应先将个体编号,然后从随机数表中选取开始的数字读数,得到符合条件的样本,对应样本的个体为所得的样本.6.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是( C )A .与第n 次抽样有关,第一次被抽中的可能性大些B .与第n 次抽样有关,最后一次被抽中的可能性较大C .与第n 次抽样无关,每次被抽中的可能性相等D .与第n 次抽样无关,每次都是等可能被抽取,但各次被抽取的可能性不一样解析:在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时,各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相等,而且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也相等.7.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命题有( D )①它要求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是有限的,以便对其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进行分析;②它是从总体中逐个地进行抽取,以便在抽取实践中进行操作;③它是一种不放回抽样;④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不仅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时,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相等,而且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也相等,从而保证了这种抽样方法的公平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命题①②③④都正确.8.某校高一共有10个班,编号为1~10,现用抽签法从中抽取3个班进行调查,每次抽取一个,共抽3次,设高一(5)班第一次被抽到的可能性为a ,第二次被抽到的可能性为b ,则( D )A .a =310,b =29B .a =110,b =19C .a =310,b =310D .a =110,b =110解析:由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知每个个体在每次抽取中都有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到,故高一(5)班在每次抽取中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110.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9.为了了解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决定从50名同学中选取10名进行测量(已编号为00~49),利用随机数法进行抽取,得到如下3组编号,你认为正确的是②.(填序号)①26,94,29,27,43,99,55,19,81,06;②20,26,31,40,24,36,19,34,03,48;③04,00,45,32,44,22,04,11,08,49.解析:获取的样本应跳过不在样本编号内的,并应去掉重复.10.用随机数法从100名学生(男生25人)中抽选20人进行评教,某男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是0.2.解析:因为样本容量为20,总体容量为100,所以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为20100=0.2. 11.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含有6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某一个个体a “第一次被抽到的概率”,“第二次被抽到的概率”,“在整个抽样过程中被抽到的概率”分别是16,16,13. 解析:从6个个体中抽1个个体,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均为16,与抽取的次数无关,第二次被抽到的概率仍为16.但由于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是从6个个体中抽2个样本,故个体a 被抽到的概率为13. 三、解答题(共2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2.(12分)某老现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两次模拟抽样,第一次采用抽签法,第二次采用随机数法.在这两次抽样中,小明第一次被抽到了,第二次没有被抽到,那么用这两种方法抽样时,小明被抽到的可能性一样吗?解:虽然都是简单随机抽样,但是每次抽出的结果可能会不相同,被抽到的可能性不是看最终结果,而是看在抽样前被抽到的可能性是不是相同,这主要取决于抽样是不是随机的,只要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两次抽样中,小明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13.(13分)现要从20名学生中抽取5名进行问卷调查,写出抽取样本的过程.解:简单随机抽样分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本题可采用抽签法进行抽取.(1)先将20名学生进行编号,从1编到20;(2)把写在形状、大小均相同的号签上;(3)将号签放在某个箱子中进行充分搅拌,力求均匀,然后依次从箱子中抽取5个号签,按这5个号签上的抽取对应的学生,即得样本.——能力提升类——14.(5分)从一群玩游戏的小孩中随机抽出k 人,一人分一个桃子后,让他们返回继续玩游戏,一会儿后,再从中任意抽出m 人,发现其中有n 个小孩曾分过桃子,估计一共有小孩子km n个. 解析:估计一共有小孩x 人,则有k x =n m, ∴x =km n. 15.(15分)公共汽车管理部门要考察一下其所管辖的30辆公共汽车的卫生状况,现决定从中抽取10辆进行检查.如果以抽签法做实验,请叙述具体的做法;如果该管理部门管辖的是70辆车,利用随机数法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容量为30.解:(1)抽签法的步骤:第一步 编号.给所管辖的30辆车编号;第二步 定签.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签,最简单的可以用纸条,将30辆车的编号写在纸条上;第三步 抽取.将纸条混合均匀,依次随机地抽取10个;第四步 调查.调查抽出的纸条所对应的车辆.(2)随机数法的步骤:第一步编号.将70辆车编上号:00,01,02, (69)第二步选数.由于总体是一个两位数的编号,所以从随机数表中随机选取一个位置开始,向某一方向依次选取两位数字,大于69的舍去,重复的舍去,直到取满30个数为止;第三步调查.调查抽出的数所对应的车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含重难点及课时分布)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含重难点及课时分布)
3平均值不等式
4不等式的证明
5不等式的应用
第二章几个重妻的不等式
1柯西不等式
2排序不等式
3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选修4-6
第一章带余除法与书的进位制
1、整除与带余除法
2、二进制
第二章可约性
1、素数与合数
2、最大公因数与辗转相除法
3、算术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4、不定方程
第三章同余
1、同余及其应用
2、欧拉定理
2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最小值问题(重、难点)
【5课时】
第四章定积分
1定积分的概念
1.1定积分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重点)
1.2定积分
2微积分基本定理
3定积分的简单应用(重点)
3.1平面图形的面积
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
【4课时】
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重点)
2.2独立性检验
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重点、难点)
【4课时】
第二章框图(重点,高考必考点)
1流程图
2结构图【1.5课时】
第三章推理与证明
1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1.2类比推理
2数学证明
3综合法与分析法
3.1综合法
3.2分析法
4反证法【2课时】
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重点15课时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重点在解决立体几何方面有很大的帮助?1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5夹角的计算课时?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高考大题必考知识点?1椭圆?11椭圆及其标准方12椭圆的简单性质抛物线?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双曲线?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曲线与方程41曲线与方程42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4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课时?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重点?1归纳与类比?2合法与分析法?3反证法?4数学归纳法2课时?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重点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1导数的概念?22导数的几何意义?3计算导数?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课时第三章导数应用重点?1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12函数的极值重难点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22最大最小值问题重难点课时第四章定积分?1定积分的概念11定积分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重点12定积分?2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简单应用重点?31平面图形的面积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课时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重点?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1数的概念的扩展?12复数的有关概念?2复数的四则运算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2课时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重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知识解析相关性素材 北师大版必修3
相关性-课文知识点解析
全析提示
1.散点图
为了了解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我们随机地抽取9名15岁的男生,测得身高、体重如下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同一身高157 cm 对应着不同的体重44 kg
和47 kg ,体重不是身高的函数.如果把身高看作横坐标、体重看作纵坐标,在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点,就会发现,随着身高的增长,体重基本上是呈直线增加的趋势.
/c m
图1-7-1
在考虑两个量的关系时,为了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人们通常将变量所对应的点描出来,这些点就组成了变量之间的一个图,通常把这种图叫做变量之间的散点图.
散点图的制作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手工绘图;二是用计算机作图.手工作图比较烦琐,也易出现误差,不够精确,我们通常利用计算机作图,简单而准确.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得到了一组数据(如下表): 人体的脂肪百分比和年龄
为了使取得的样本具有广泛代表性,应采用抽样的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
思维拓展 如果身高和体重存在函数关系,则图象应为平滑的直线或曲线,或为均匀分散在直线或曲线上的点. 全析提示
可利用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软件制作两个变量间的散点图. 全析提示
要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数据的能
根据上述数据,人体的脂肪含量与年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一般地,对于某个人来说,他的体内脂肪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或减少.但是把很多个体放在一起,这时就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来.观察表中数据,大体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中的脂肪百分比也在增加.为了确定这一细节,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作一个散点图,使我们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上的印象和判断.
4332211图1-7-2
从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年龄越大,体内脂肪含量越高.图中点的趋势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个图支持了我们从数据表中得出的结论. 2.线性相关
我们看下面几个散点图.
力,我们往往借助于列表和作图来
分析数据.
全析提示
在作散点图时,假设年龄影响体内脂肪含量,按习惯,以x 轴表示年龄,以y 轴表示脂肪含量.
全析提示
我们通常利用变量间的散点图来判
图1-7-3
从散点图上看,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些点会有一个大致的趋势(如图a、图b),这种趋势通常可以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来近似,这样近似的过程称为曲线拟合.
若在两个变量x和y的散点图中,所有点看上去都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则称变量间是线性相关的.此时,我们可以有一条直线来近似表示(如图a).
若所有点看上去都在某条曲线(不是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则称此相关为非线性相关.此时,可以用一条曲线来拟合(如图b).如果所有的点在散点图中没有显示任何关系,则称变量间是不相关的(如图c).
我们重点来研究相关中的线性相关.
下面我们再来看体内脂肪的含量与年龄的关系.那么,当人的年龄增长时,体内脂肪含量到底以什么方式增加呢?我们从脂肪含量与年龄的散点图中可以看出,这些点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这两个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
4
3
3
2
2
1
1
图1-7-4
那么,如何确定这条直线呢?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呢?要想确定这条直线,必须先弄清该直线的特点.这条直线代表了所有散点的发展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所有散点到该直线的距离最小,使散点都尽可能地处在该直线的附近. 断变量间的关系.如果所有点看上去都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则变量间是线性相关;若在某条曲线附近波动,则称非线性相关;若没有显示任何关系,则称不相关.
全析提示
这条直线必须能近似地代表散点的变化发展趋势.
思维拓展
此种方法确定直线有不足之处,通过移动直线使距离和最小,只是一
下面我们看几种确定这条直线的方法. (1)我们可以采用测量的方法,先画出一条直线,测量出各点与它的距离,然后移动直线,到达一个使距离和最小的位置,测量出此时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就确定了这条直线.
4332211图1-7-5
(2)在图中选择这样两点画直线,使得直线两侧的点的个数基本相同
.
43322111-7-6
(3)我们还可以在散点图中多取几组点,确定出几条直线的方程,再分别求出各条直线的斜率、截距的平均数,将这两个平均数作为要确定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4332211图1-7-7
以上几种方法,确定的直线方法差别很大,结果所确定的直线也有较大的差别.但是这种探索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是寻找最佳方案的必要前提.
问题:(课本第54页)
种直观的感觉,缺乏严格逻辑.
思维拓展
此种方法保证直线两侧点数基本相同,但并不能保证所有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最小.
思维拓展
用此种方法来确定直线,由于图中点较多,任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条数较多,难操作,并且也很难保证所有点到直线的距离和最小.
(1)制散点图时,我们一般要借助于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以身高作为横坐标,以右手一拃长作为纵坐标,作图.
图1-7-8
从散点图1-8-8中可以发现,身高与右手一拃长之间的总体趋势是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线性相关的.
对第(2)小问题,课本给出四个解决方案,这四个方案从方法上差别较大,得到的数据也有一定的差距,但不能否认这四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想要得到的直线只是对其变化趋势的一个近似的描述,对于一个给定身高的人,我们用这条直线来估计这个人的右手一拃长,是十分有意义的.
那么,本节要想确定表示线性相关的直线,我们可以借助于电子表格软件来处理,至于从理论上怎么来处理这一问题,这将是下一节要讨论的内容. 全析提示
用电子表格制散点图时,在第一列应输入x轴所表示的数据(身高),在第二列应输入y轴所表示的数据(右手一拃长).
全析提示
这四种方法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严格的理论根据和逻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