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抓住科学素养的本质——求真
“求真”是对科学的最大尊重
“求真”是对科学的最大尊重对科学的“求真”是对科学方法的最大尊重。
科学方法是一种符合逻辑、可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从而寻求真理。
在科学研究中,持有“求真”的态度就是要坚守科学方法的原则,遵循逻辑推理、实证验证等科学基本规律,以保证研究的准确和可信度。
只有对科学方法的尊重,才能使科学研究更加系统、有序,更能够解答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科学的“求真”是对科学实践的最大尊重。
科学实践是通过实验、观察、测试等手段,来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客观的验证和检验。
持有“求真”的态度,就是要重视科学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将实践的结果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
通过科学实践,我们可以对某一理论的正确性进行证伪,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通过实践验证,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事物本质,并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对科学的“求真”是对学术自由的最大尊重。
学术自由作为科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学者在科学研究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持有“求真”的态度,就是要尊重学术自由,给予科学家相应的权利和空间,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地思考、创新和贡献。
只有保障学术自由,才能够使科学研究充满活力、创新源迭,进而提高科学研究的成果质量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对科学的“求真”是对知识传承的最大尊重。
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需要持续不断地积累和传承。
持有“求真”的态度,就是要重视知识的传承和分享,将科学成果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通过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我们可以保证科学研究的延续和发展,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对知识传承的尊重,我们才能够真正让科学的力量传递下去,并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对科学的“求真”是对科学的最大尊重,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科学方法的崇尚。
只有通过“求真”的态度,我们才能够真正深入理解科学的内涵和要义,让科学在人类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这种“求真”的态度,不仅是科学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更是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人生态度。
注重科学素养提倡实事求是
注重科学素养提倡实事求是作者:李甜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年第07期研究背景:“做中学”课程作为一项教改实践,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历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中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做中学” 课程正是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科学态度的沃土。
教学片断:《观察水果宝宝内部》是一堂典型的观察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一个生成性问题对孩子们进行了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中,老师先请学生们分别预测竖着切开和横着切开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将其画在记录单上,然后将切开的苹果发给他们,观察后把看到的情况画在记录单上,并与预测进行对比。
在观察竖着切开的苹果时,学生们预测、观察、记录很顺利地完成了,但是在观察横着切开的苹果的内部情况时,出现了一个小的插曲。
由于平时家里吃苹果很少会将苹果宝宝横着切开,因此学生们在预测时遇到了困难,冥思苦想还是无从下笔,最后只有几个孩子顺利完成了预测。
当老师把横着切开的苹果发给每一位同学时,有一位成绩很好又活跃的小朋友周同学喊道:“老师,老师,我的苹果里面有个五角星!”。
话音一落,其他小朋友纷纷站起来向他的苹果看去。
“大家先把自己的苹果的样子画在记录单上,待会我们再交流。
”此时我是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自己的苹果上,提醒大家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如实地画下来。
汇报时,我请了几位同学把自己的半个苹果带到讲台上,先在投影下看看他的苹果的样子,然后再看看他画的情况。
我请上的几位小朋友无一例外的在记录单上画了个五角星,但其实他们的苹果中间并不能清楚地看到五角星。
有一个小朋友的苹果由于没有成熟,根本看不到苹果籽,更不用说五角星了。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害怕自己画的和别人不一样被其他同学笑话;二是害怕老师因自己的失误责怪自己。
科学素养提升
科学素养提升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科学素养不仅涉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提升科学素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素养的基础是科学知识。
这包括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教节目、参加科学讲座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库。
同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和理论层出不穷,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它强调理性思考、批判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学思维需要我们学会观察事物、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而不是盲目跟从或凭感觉行事。
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基本方法。
掌握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科学的饮食和锻炼方法来维持身体健康,而不是迷信未经验证的偏方和疗法。
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它包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团结协作等品质。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真理,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科学精神还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倡导团队合作,共同为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的未来贡献力量。
结论总之,提升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实践和提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科学素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演讲稿
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科学素养与科学
精神的话题。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科学精神则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保持怀疑、求真和创新的态度。
这两者不仅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品质,更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的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
的是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科学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改善生活。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科学能力。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保持怀疑、
求真和创新的态度。
怀疑是科学的第一步,只有怀疑才会有探索,才会有发现。
求真是科学的追求,只有求真才能有科学的发展。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有科学的进步。
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保持怀疑的态度,勇于求真,勇于创新,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建设创新
型国家、推动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怀着对科学的热爱,勇敢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共同书写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求真”是对科学的最大尊重
“求真”是对科学的最大尊重【摘要】科学探索的本质在于不断追求真实的认知,而真知的重要性正是为了建立可靠的知识体系。
从古至今,人类对真理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求真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科学实践中的求真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追求真实的科学方法中,科学家们不断地审视现象,研究实验数据,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让科学家们走向成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求真是对科学的最大尊重,也是真理探索永无止境的体现。
只有不断追求真实,不断完善科学体系,人类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改善生活。
求真是科学的价值所在,也是科学永恒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关键词:科学探索、真知、求真、科学精神、真相探索、科学实践、追求真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最大尊重、真理探索、永无止境。
1. 引言1.1 科学探索的本质科学探索的本质在于对世界的探寻和认识,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理性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科学探索的本质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决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推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探索的本质是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勇敢探索,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复杂现象的探究和解释,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和尊重。
科学探索的本质推动着人类不断前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探索的本质,人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从而实现文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2 真知的重要性"真知"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上。
真知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真实情况的知识,它不受主观偏见或个人情感的影响,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和真实存在。
在科学研究中,真知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为科学追求的是真实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只有真知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研究数据,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源泉。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
如在学习“浮力”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新鲜的鸡蛋先放入一杯水中,鸡蛋沉到了杯底,然后把这个鸡蛋放入一杯浓盐水中,结果鸡蛋漂浮到液面上。
同样一个鸡蛋为什么在水中下沉而在盐水中漂浮呢?于是学生的头脑中充满了疑问和探究的欲望,急于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对浮力的进一步探究。
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小学科学课应基于问题开展教学,以问题作为课程的载体,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优化学生的心境,使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质问自己和同伴,甚至是质问老师,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首先,我们要积极创设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真诚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所表露的情感与想法,理解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
尽量少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组织教学,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其次是努力创设愉悦、民主、和谐、幽默的情感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缩短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诱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3、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关注探究细节 提高科学素养
我 们 学 习植物 单 元 时 , 开始 观 察 大树 。 少方 法 的指 导。学生 控制 不 了 自己的 情绪 , 三 年 级的 学 生 刚接 触科 学 课 ,正确 的观 察 我 只能 一 个 小 组 一 个 小 组 的个 别 指 导 , 一 忙 习惯 有 待 养 成 , 因此 , 察 前 我 布置 好 了一 观 '个 不亦 乐乎 … …直 到 下 课 ,许 多 小组 也 些 观 察 的 细 节 , 爱 护 树 木 , 好 记 录等 。 r 如 做 没 有 个所 以然 来 。 可 观察过 程 中还 是 出现 了一些 “ 问题 ” 小 。 节课 下来 我 感 到很 是 沮 丧 ,静 下 心 我 带 领学 生 到学 校 的 活动 园 地 实地 观 来 反 思 自己 , 只想 到 放 手让 学 生 自己研 究 , 察 。一排 排树 木 整齐 地立 着 , 同学们 开 始行 不 控 制束 缚 学 生 ,却 没 有想 到 学 生 缺 少 了 动起 来 , 的把 耳 朵贴 在 树 干上 听 ; 的拣 有 有 研 究 的 方 向 ; 然 也 在 知 识 、 法 、 想 品 树 叶 、 虽 方 思 画外 形 ; 的 学 生 围抱 着 树 , 它 们 有 看 德 方 面 上有 要 求 , 要 求 的却 很 粗放 , 致 有 多粗 … … 但 导 的后 果 是 只满 足学 生动 起 来 就行 ;只 想 到 地 上 的 几 片碎 纸 屑引 起 了我 的 注 意 。 了能 引 导学 生 全 身 心投 人 ,却 没 能 达 到 知 再 细 看 ,附 近有 几 位 同学 正 在 做 树 皮 的拓 识 目标 , 感 目标 的进 一步 要求 … … 情 片 , 约看 到纸 片 上有 的拓 片痕 迹 , 明 白 隐 我 下 课 后 , 抓 紧 反 思 , 变 思 路 , 另 是 怎 么 回事 了。 我 改 在 个 班 级 , 教《 体 的热 胀 冷缩 》我 更 重 再 物 , 怎么 处理 呢 , 即叫 同学拣 起来 ?还是 立 要 的 是 给 与学 生 学 习方 法 E的指 导 。设 计 走 上去 说 明道理 ?我 思考 着 。 实 验 成为 我们 讨沦的 重点 。 观察 完毕 ,同学 们排 队准备 回教 室 , 我 怎样 才 能 发现 固体 受热 会 膨 胀 ?用 什 说 :同学 们 观 察得 很 仔 细 ,一 定 有 很 多 收 “
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应注重四个点
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应注重四个“点”潜江市熊口镇小学海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启蒙课程”。
如何培养科学素养开发创新潜能?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是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实践活动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我们探索出的教学方法是注重四个“点”:一是把握立足点——做,突出实践性;二是巧用着眼点——疑,强化探索性;三是抓住着重点——思,注重启发性;四是重在着力点——放,体现自主性。
就是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找答案;给孩子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孩子们一片空间,让他们去探索;给孩子们一个实验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增强科学创新的能力。
一、把握立足点——做,突出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突出特点。
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所从事的基本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去“动手做”。
因此,科学课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通过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来训练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一是要拓展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师要选择学生身边和生活实践中一些的小实验,或结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新增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如用漏斗给油壶装油、制作桔子空气枪、玩竹蜻蜓、吹肥皂泡泡、变色游戏等等。
二是要拓展实验的空间,所谓拓展空间就是三个“延伸”:即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实验室向家庭延伸、由学校向社会延伸,其形式有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建立教室实验角、家庭生物园、家庭小实验室等。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又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如我校无线电操作兴趣小组,课内课外学校家庭都成了小组成员的训练场所,只需教师结合科学课教学指导操作技术,学生就会主动动手,自觉实验,因此科技成果较多,数次获得省市奖励;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将实验室向有志于开展科学小探索的学生开放,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
班主任总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
班主任总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为班主任,我在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根据学校教育要求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科普读物、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同时,合理安排科学课程,培养学生钻研科学问题的习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设施和实际生活环境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并且,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技巧。
三、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提升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科学讨论、开展科学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和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关注科学素养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之发挥积极的应用价值。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企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提升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合理评价和反馈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班主任在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要及时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科学测验、科学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激励。
同时,班主任还应积极与学科老师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
总之,作为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仅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中学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中学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一、引言作为中学班主任,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十分关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关注学生科学素养1. 科学素养的概念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科技社会。
2. 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1)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2)组织科学课外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讲座等,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项目,鼓励他们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配备合适的教学资源,如科学实验器材、科普读物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1. 科学探究能力的涵义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主动探索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总结结论等多个方面。
2.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研究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组织科学项目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提供科学探究的指导和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四、总结和展望通过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我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表现和科学竞赛中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科学思维还需进一步培养,实验室设施和教学资源的配备也需要不断完善。
关注科学本质提升科学素养_许水勇
51[作者简介]许水勇(1978-),男,浙江上虞人,小学高级教师,上虞市学科带头人。
关注科学本质 提升科学素养许水勇(浙江省上虞市长塘镇中心小学,浙江上虞312352)[摘 要]科学课要努力体现科学的本质,让科学课具有浓浓的科学味,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等方面来入手。
要把 科学本质 细化渗透到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设置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说话,关注 异样 的数据,谨防以偏概全,以求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科学本质;质疑精神;实证意识;逻辑思维[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0)06-0051-03教学中如何体现科学的本质?对科学的本质界定,有不少不同的理解,但一致认同以下几点:第一,科学是一种实证系统,它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判断并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以检验的;第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第三,科学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也是可以改变的。
对小学科学课而言,它在以下三方面体现了这些特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1]。
但仅仅有这样的理念是明显不够的,关键是在课堂实际操作层面,而这一步的落实,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对科学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把 科学本质 细化渗透到探究活动的具体指导上。
一、思维发展从质疑开始所谓质疑,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寻求答案、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
强烈的质疑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能驱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引导学生向原有的知识经验质疑,向课本质疑,向自己或同学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质疑。
随着经常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强烈,思维会更活跃。
关注细节 提升素养
关注细节提升素养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学习需要具备严密和严谨的思维。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拟从化学用语、书面表达两个方面阐述规范化学用语的若干做法,借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规范语言;化学用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发现,学生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严谨,这不仅成为他们学习化学的障碍和考试失分的重要因素,还直接制约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阻碍学生严谨思维习惯的养成,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注重在课堂上关注细节,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言传身教,教学语言表达力求准确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表达准确、到位,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表达各种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现象时也做到严谨和规范。
例如,在描述碘与淀粉作用时应这样描述为“碘与淀粉相互作用的结合物显蓝色”,而不应该描述为“碘遇淀粉变蓝”,避免因讲述不清而造成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模糊。
又如,描述实验现象时,应使用“加热”“烧杯”等严谨的教学用语,避免“烧一下”“玻璃杯”等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在课堂上的出现。
只要教师表达到位,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也就能逐渐严谨、规范起来。
二、建构模式,规范各类书面表达技巧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各种书写,对于刚刚步入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建构一定的模式,帮助学生规范各类书写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严密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帮助学生总结语言文字表达题答题模式时,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可按照“操作—现象—现象结论”的流程总结为“取样,加入……,有……现象,生成……,说明……”的模式。
在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对气体、溶液、固体三类可依次归纳为如下模式:“生成某种颜色气体或气体由一种颜色变成另一种颜色”“颜色由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或形成液面差,或溶液变浑浊或倒吸”“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或逐渐溶解或颜色由什么色变什么色”等。
注重实验探究 培养科学素养
注重实验探究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科学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
而注重实验探究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水平。
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实验探究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验探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水平。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仪器和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科学原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往往需要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实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实验探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科学素养(邓晓理)
关注教学细节提高科学素养新安县实验小学邓晓理【内容简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言行、学生的表现,重视课堂的生成,还要重视科学记录纸的设计。
关注这些细节,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关键词】教学细节科学素养教学细节就像一个个细胞,是小学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老师常常抓大处,忽视细节,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教学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轻若重。
准确地把握课堂的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细节的处理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向着更好的境界发展。
深入地研究教学细节,不仅能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而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更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如何关注教学细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关注自身,重视教师的言行,让课堂充满张力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些教师常常忽视自己的言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错误的解答。
如:某位教师在上《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将量筒直接拿在手上读数。
虽然在接下去的教学中强调读数时,要将量筒放在水平面上,但学生在实验时,仍有不少学生直接将量筒放在手上读数。
又如:老师一时口误,将量筒说成量杯。
导致有些学生将量筒和量杯搞混。
科学的严谨性就得不到保证。
而老师上课时绘声绘色地讲述,让课堂充满张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双重作用下,学到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关注探究细节 提高科学素养
关注探究细节提高科学素养论文摘要:科技活动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源于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对细节的关注,要求我们关注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一、关注活动设计细节,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科技活动要的不是表面的热闹,更需要一种思辩,一种交流,改变浮躁的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更深层上。
抛弃那些浮躁和喧哗,丢掉急功近利的想法,引领孩子们静下心来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二、小行为成就好习惯。
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小细节,形成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需要从小细节处着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三、让生活细节,成为知识的源泉。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系列的科技活动。
科学探究的目标是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渠道学习和研究的良好习惯。
用教学活动中的实例阐发了激发学生广泛搜集资料,从事科技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感受。
科技活动提供了一个放手让学生发展的平台。
良好的探究习惯是学生学好科学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探究习惯,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要求学生,从学习细节上下功夫。
关键词:科技活动、关注小行为、良好探究习惯、关注生活细节、长远发展正文:科技活动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目标内涵是丰富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就是其中的很重要的一项。
这个目标的实现源于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对细节的关注,要求我们关注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一、关注活动设计细节,是实现目标的关键科技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考虑好活动有关事项。
教师设计的活动过程需要仔细斟酌,包括每个问题的提出要切合学生实际研究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究。
记得有一次我们研究有关“物体的热胀冷缩”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我给学生准备好了研究气体、液体、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所有材料,准备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导入:你们觉得物体受热的情况下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受冷呢?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呢?想不想研究一下?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挑选各自小组需要的材料,在下面忙了起来……教室内一时间人声鼎沸。
体悟生命之道 涵育科学素养
体悟生命之道涵育科学素养作者:夏敏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21期在《科学》教材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
如何把握好这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更好地引领孩子去探究,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关注探究的一些细节,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态的体验场,使学生领悟探究的真谛,追寻科学的本质。
一、关注细节,做足“体验”的文章,感受生命的神奇现在的《科学》教材中,种植、养殖的内容有很多。
如何以这些教学内容为载体,有效地开展“亲历”活动,需要每一位科学老师动脑筋。
比如三年级“凤仙花”单元,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观察到凤仙花的一生,我在校内开辟了种植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种植的过程中:每天去给凤仙花浇水,定期去观察凤仙花的变化。
发芽了,长叶了,开花了,结果了……学生的欣喜伴随着凤仙花生长的全过程,他们得到的快乐与成长是课堂上简单讲解或录像展示等方式无法实现的。
我们来看兰·本达教授的典型案例——《观察蜗牛》:学生一进教室,桌上已经放好蜗牛。
学生看见桌上放着蜗牛,拿起蜗牛放在手上观察;大概观察了五分钟左右,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快要开小差了,就给学生发了放大镜,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又有五六分钟过去了,差不多了,老师又给学生发了菜叶、地瓜等食物,学生一看明白了,这不是喂蜗牛嘛。
于是他们就观察蜗牛吃食物。
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曾经这样介绍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玩,种过菜,养过蛐蛐,养过蝈蝈,每年都养蚕,拆过家里的闹钟,是学校科技小组的成员。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小时候的那些种植、饲养、制作的经历使我长了见识,学了本领,这些对我今后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路老师倡导,在小学科学课中,应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和他小时候那样类似的经历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印象深刻的经验、体验和经历。
二、关注观察,理解“求真”的含义,敏察生命的本质科学的本质是求真,实事求是。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一、调整教材的内容顺序教材安排顺序是先认识大气层及其对地球的保护作用,然后在认识空气的存在。
以前总觉得这样不顺畅、别扭,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不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学科逻辑,学习有关大气层的知识应该是在学生认可空气存在基础上进行,所以进行了调整,改为先认识空气的存在,进而了解大气层的有关知识,最后认识有关大气压力等内容。
二、强化技能体现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不断的强化才能真正的内化。
课上,第一次证明杯子里是否有空气是学生初步意识到如何辨别有效实验现象,意识到现象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后面的采用多种方法证明周围有空气是个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化的手段有三个:一个是报告单的设计。
报告单上有预测现象、实际现象、能否证明空气存在这几项内容,目的就是提醒同学的注意。
二是实验材料的选择。
小水轮这个材料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的一个小陷阱,前面认识水的时候用过这个小水轮,用它证明水流有力量,学生可能误将这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在学生出现错误的基础上强化,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是根据学生的.汇报有目的的追问来完成这个强化过程。
本课突出了由扶到放,使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逻辑,以前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没有意识到其强化功能,因此这次做了一些改进,是强化功能更到位,不如报告单的修改,追问目的的加强。
此外,通过这课的教学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学习内容承载更多的任务。
《空气的存在》本身承载着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无处不在、能够证明空气存在,培养实验能力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时间,使其承载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证的科学能力和基于事实的推理思维能力。
科学的本质是求真求实。
三年级的学生认可空气的存在,但没有从科学实证的角度去认识,因此整节课的设计主要都是围绕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展开的,就是用可见的现象证明不可见的物体。
学生的证明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实证意识的过程。
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TRS_AUTOADD_1277175191843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7175191843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77175191843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7175191843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77175191843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 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 "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 -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76766963704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 H1{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 H2{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FONT-FAMILY: Arial;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 P.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76766963704LI.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76766963704DIV.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276766963704 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76766963704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76766963704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76766963704 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76766963704 P.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LI.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DIV.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76766963704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细节抓住科学素养的本质——求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原来承担着科学教育任务的“自然课”改为“科学课”,这个变化的实质是对“的科学”有了新的认识。
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对“科学”及“科学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科学是人类对物质和自然现象的描述,这种描述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
”“客观性”也就是我们在做事中追求的“求真”。
当用科学教育引导孩子们去理解科学的本质和学习科学家做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我们的科学教育应该和科学的本质一样,那就是——求真!然而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通过一节一节的科学课,让科学教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孩子们的身上,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最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从落实科学教育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入手进行研究,发现过去我们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对这些细节关注的核心就是体现科学的本质——求真!下面就是我们在这方法、态度等方面的体验和实践。
一、关注方法上的细节,重视学生的证据意识。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描述和解释世界的途径便是观察。
而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
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不在于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研究者的证据即观察收集的资料有多真实。
在科学界,“只有事实性资料和基于事实的理论可以在学术圈中积累,而观念不可积累,而更可能产生分歧”。
由此,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证据意识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不仅仅是做一个科学家的基本素质,还是做一个现代化的、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那么,在我们科学教育中的现状如何呢?还记得前年,在山东滨州参加的小学科学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国的米希尔女士对我们全体参培科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让我们以学生的角色去经历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
其中在进行“哪种材料更保温”的探究活动时,参培的老师们有的直接采用上个组遗留的实验材料,不顾杯子上的余温;有的将保温杯里的水依次倒入每个杯子里,不顾实验中水温是否相同……总之,大家对实验方法中的细节——公平性不太在意,对收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性缺乏反思。
主持培训的郁波老师告诉我们:工作人员在准备杯子时先买来了大概两百个,可米希尔女士很不满意,她要求至少卖八百个,为的是让每个组都有足够的杯子,以保证实验的公平!而事实是我们老师在操作时对提供的纸杯只用到了不足三分之一。
这个细节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米希尔对实验方法中细节的关注,对实验公平性的重视,对数据真实性的强调,正是强调证据意识的体现,而这些正是目前我们科学教师们所缺乏的。
那么,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在引导孩子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中时,如何重视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关注对探究方法中的细节,对此,我们的建议是——课前亲历,周密考虑。
课前亲历是指教师在课前以“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参与到学生将要进行的科学活动中,一方面,以学生的视角感受活动中将会面临的真实问题,另一方面,以教师的身份对影响学生获取真实数据的因素进行了解,关注探究方法中的细节,进行周密考虑,便于指导。
如在科教版四年级上册《测量气温》一课前,教师们亲历了一天的气温记录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可能面临测量时间、地点、方法、人员分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对涉及这些方法的细节进行指导,尽可能保证在学生的实际测量活动中,收集到真实的数据。
二、关注态度上的细节,强调教师的身体力行。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到:科学教师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
这句话明确了科学教师的职责,它要求我们加深对科学性质的了解,理解“科学对事实的尊重、对观察的依赖、对结论的谨慎、对错误的勇于修正”。
科学教师们在科学教育中所展现出的科学形象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科学的认识,影响着他们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科学教师们应身体力行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做好示范。
前一段时间,成都市的科学教师们围绕一节有争议的科学课展开了讨论。
这也是由一个细节引发的:在《冷水与热水》教学中,在经历了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活动后,部分学生观察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部分学生观察到红墨水在冷水中散开得快。
于是教师进行了演示实验,当教师将两滴红墨水同时分别滴入热水与冷水中时,孩子们观察片刻后齐声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事后,现场教师们分析可能是由于实验时天气较冷,红墨水在热水中先下沉、再扩散,造成视觉误差的原因)这时上课教师有点不知所措,对全班同学说道:“这个实验老师也失败了!正确的结论应该是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在冷水中扩散得慢!”接着教师将此“正确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于是,孩子们记住了“正确的结论”。
就这样一个现场引发了科学教师们的深入思考,教师为了结论,不顾客观事实的做法,展示给了学生什么样的科学形象?!这样的科学课给孩子们渗透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反思我们的科学课堂,类似的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已经刻不容缓。
因为,科学素养的高低已经影响到了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然,我们科学素养不够高,也是由于我们学习科学的经历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
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是指教师们能够参加一些通过探究活动来学科学的科学课程,使自己有机会像他们的学生那样对探究活动、对科学知识的结构及其产生的过程有较深入的了解,扩大自己的认识能力。
如:我区的科学学科培训活动中,教师们参与了“解密黑匣子”“观察蜡烛”“影响纸飞机飞行时间因素研究”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课程,经历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获取数据、分析整理数据、建立模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直接接触各种现象,已经能够运用适当的技术资源去收集和解释数据,能够以小组活动方式参与研究那种尚无定论的实际问题。
这类科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的教师的科学素养,并身体力行的反映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还是在《气温变化》一课中,前面提到的教师“亲历活动,周密考虑”,指导学生对11月3日全天学校气温进行测量,以取得可靠的数据进行“一天中气温变化的研究”。
然而当孩子们11月3日放学前将小组纪录表交回来时,老师发现这些数据有反复涂改的痕迹,同时,各组数据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一时间,操场内温度最高相差13度。
看着这样的数据她困惑了!这些数据都真实可靠吗?面对这样的情况她身体力行,尊重事实,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针对孩子们的数据,引导他们反思: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如何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虽然,这节课没有完成教材的目标,但在课堂上,我们从孩子们的言行中,看到了学生对自己科学行为的反思,这正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所具有的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这样真实、本真的一节科学课,只有从意识深处真正理解到科学的求真、求实精神,才能从我们的态度中反映出来对求真的关注,也才能进一步外显在我们教师的行为细节中!最终真正受益的必将是我们的孩子们!三、关注学习技能上的细节,重视学生的参与。
现在的科学课,我们更多地看到教师重视活动的安排,一个接一个的活动热闹非凡!孩子们也兴高采烈。
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看看这些热闹后面:孩子们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每一个活动中?是不是通过亲历这些活动科学知识、技能或情感态度等达到了预期目标?科学课的活动是包括了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的一系列活动。
如果没有教师实实在在的指导,交给他们一些科学的“过程技能”,那么参加再多的活动对孩子来说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学会观察,善于提问,能进行假说、预言,能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测量、搜集数据以及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能力,能进行有根据的解释,能进行有效的与人交流、合作活动等方面,就只有加强教师的指导,在平时的科学学习中有意识、有计划、有侧重点的加以训练,最终是这些能力连贯地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终生受用,从而实现科学课的终极目标。
四、关注知识形成中的细节,强调对结论的谨慎我们认为科学课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获得亲身感受,而活动的高潮应当是孩子们交流、相互展开思维碰撞的时候,而我们的科学课中经常都会看到的一些课堂交流的细节:细节一:一个孩子起来交流,她一边说一边盯着老师,那询问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老师,好像在边说边询问:我说对了吗?答毕,往往也是老师给与点评或提醒别的孩子交流,如此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导致课堂总是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孩子则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反正同学回答与我们无关,说话的、开小差的一一出现,这样的交流细节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倾听习惯细节二:大家正在交流实验发现,有的小组却还在继续埋头于自己的实验,教师的提醒时倾听,过一会儿又开始继续忙自己的,孩子们如此执著、如此专心的投入在自己的实验中,我们是该怪他们不会倾听呢?还是教师应当反思一下:实验时间是否足够?细节三:同学正在汇报,“啪!”烧杯掉在地上打碎了!一个孩子惊恐的看着大家,他知道,是自己在同学汇报时伸手拿烧杯看小苏打还有什么变化时造成了这场意外,满怀歉意地等着老师的批评,这时作为老师你能不留情面的给他一顿教训吗?作为教师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同学发言时管不好自己的手,总喜欢摸摸这个看看那个,提醒时改正,过会儿又开始了,频繁的反复不禁让我反思:面对如此丰富的充满诱惑的材料。
要让孩子们一动不动,我自己能做到吗?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孩子们能做到!细节四:在同学发言时,常常看到下面的孩子们交头接耳,一片喧闹。
我们不能否认有的孩子是由于与发言的同学产生了共鸣,迫不及待的想与人交流,就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有的孩子是对别人的发言不感兴趣,于是在下面说话;有的孩子是由于没有发言的机会,于是在下面与别人说自己的看法等等,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别人说下面也说的状况。
其实细细想一想这样的现象不正是我们不注意、不经意的这种种细节自己培养出来的吗?针对这一系列的细节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以下几条建议:第一个建议:给足实验时间、尽量深入每个小组。
你要注意的细节就是看看是不是大部分小组都完成了实验,如果还有相当一部分小组还在实验,说明他们还需要时间;同时你还需要尽可能的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由于我们学校一个班有五十多个孩子,我们分四人一组,一般是十三、四个组,我的习惯是尽可能每个组停留一会儿,以了解孩子们的实验情况。
这样在孩子们汇报时,避免了有小组由于没有完成而不专心倾听的状况。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意外,比如:在进行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中,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之一:让学生经历自己想办法、选材料、比较出水的多少的过程,并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比较出水的多少,从而意识到看待事物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